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精選演講稿 >

善行演講稿(精選6篇)

善行演講稿(精選6篇)

善行演講稿(精選6篇)

善行演講稿 篇1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日行一善》。

據清朝編輯《德育古鑑》一書中記載,“日行一善”這個成語出自於哲宗元祐三年任兵器監主簿的葛繁,葛繁堅持每天做好事,後來官至太守。有人請教他如何“日行一善”,他説:“比如這裏有條板凳,倒了礙人走路,就彎腰把它扶正放好,即是一善。”

所謂日行一善,不是讓我們放下手中的一切事情,刻意地去做好事。而是讓我們把善心時時帶着,遇到需要我們伸出援手時,毫不猶豫地出手相助。要做到日行一善就應該要有一顆持之以恆且善良的心,從自己做起,將善事做到底,將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三國時期的劉備曾説過: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做好事不分大小,即使是小事也會贏得人們的讚許和尊重。例如你今天幫助同學打掃衞生、扶老人上樓梯、過馬路、愛護小動物、保護環境等,哪怕是你撿一張紙屑、説一句好話、伸一把手幫助別人都是行善。“日行一善”説難其實很簡單,説簡單其實也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容易,就看你會怎樣去做。比如走路時,你發現路中間橫了一根樹枝,擋住了路,伸手將其拾起,只是彎腰伸手的事,很簡單;但反過來説,你連看都懶得看那根樹枝一眼,更是不願意撿起,那這件事自然就變難了。多做好事,即幫助了別人,也快樂了自己,“贈人玫瑰,手有餘香”這句話就告訴我們幫助別人自己也會得到幸福和快樂,經常幫助別人,久而久之,就會發現自己也變得更幸福更快樂了。

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循序漸進,慢慢培養,從身邊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積小善為大善。“日行一善”是一個從想善、言善、寫善到行善、思善、揚善不斷髮展與昇華的過程。我們每日起心動念為別人着想,起一善念,這是心行一善;言談中説一句有益的話,這是口行一善;做一件有益的事,無論大小,這是身行一善。希望大家可以一起行動起來,“日行一善”從我做起!

善行演講稿 篇2

善,德之建也。行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要求。《左傳》中有一言:“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大概是説,追隨善良就如同登山一般艱難,但是放棄善良縱容惡行就如山崩一般簡單,由此可見,人性中難以克服的惰性,總是阻礙着我們向善的步伐。但樑代蕭綱曾説:“一善染心,萬劫不朽。百燈曠照,千里通明。”也就是説,一心向善,可以點亮人的精神世界,幫助我們度過重重劫難,並且感化身邊的人一同向善。善,美好而艱難,那麼我們又該如何去踐行呢?我想《禮記》裏的一句話給出了一種答案,這也是今天我想與大家共勉的一句話,那就是“敦善行而不怠。”在生活中的點滴小方面發揮自己的價值,在一些細微的生活小事方面,表現自己的善心。這也正是我市在20__年發起善行廈門這個活動的初衷。

作為新時代的少年,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引領全社會形成人人向善、人人學善、人人行善、人人揚善的良好道德風尚,促進文明建設,在此僅代表學校發出如下倡議:

1.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傳承和踐行“日行一善”傳統美德,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而作為廈門一中的學子,更應該發揚勤毅誠敏的校訓,明辨善惡、褒善貶惡。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切實做到“日行一善”。用善心來激勵自己、感動別人,用善行來影響和帶動身邊的每一個人

2.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做起。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行善不分大小,日常生活工作中,每個人都能做到“日行一善”。善是內心對他人、對社會、對自然的慈善之心、關愛之情,體現在寸言微行、舉手投足之間。為父母盡點孝心是行善,為遊客指引道路是行善,為別人提供建議也是行善……細微處才見精神,平凡處方藴偉大。讓我們從一點一滴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讓善行在點點滴滴中積累,在日積月累中發揚光大,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道德風尚。

3.持之以恆,善行一生。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志願服務、慈善事業。我們要在“日行一善”中,堅定養成行善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讓行善成為一種理念、一種習慣、一種風氣,以善領航人生,我們生命就會在向善、行善中得到昇華。

讓我們攜起手來,每一個人都積極投入知善、行善、樂善、揚善中,為他人奉獻一份善心,為社會貢獻一份力量,讓我們的城市在“日行一善”中變得更加和諧、更加温馨、更加文明、更加美麗。

善行演講稿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學習雷鋒,日行一善》。

“日行一善”的意思就是每天做一件好事。日行一善,並不是讓我們放下手中的一切事情,刻意去尋找機會做好事。而是讓我們把善意存在心中,遇到需要我們伸出援手的時候,毫不猶豫地出手相助。

比如:我們都熟知的雷鋒叔叔,他短暫的一生中,做的很多好事都是一些小事。為旅途中的人們送上一杯熱水,送迷路的人回家等等。但這些小事絲毫不影響他在我們心中的高大形象。

説到這裏,大家也許覺得生活中很難做到日行一善,其實很簡單。就像撿起地上的一片紙屑,扶起倒在地上的板凳,不浪費水資源,多擰緊一個水龍頭;不踐踏花草,多保護環境;不講髒話粗話,多説“您好、謝謝、對不起”;不自私自利,多伸援助之手。事無鉅細,哪怕一個微笑,一句鼓勵,都是一種善意的幫助。這些都是舉手之勞,何樂而不為呢?

同學們,記住,你每做一件小小的善事,就是在為自己種下一顆“美”的種子.同學們,就從此刻起,留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否符合“善”的標準,哪怕是一件小小的事,哪怕根本也沒有別人知道,你都要自已去衡量着做。因為,你所做的每一件事並不是在為他人而做,而是在為自己的人生之樹播種,當你行善的時候,你就為自己播下了“美”的種子,將來你就會嚐到香甜的果實了。

同學們,為了自己,記住“勿以善小而不為”!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努力,日行一善吧!記住: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我的講話就到這裏,謝謝大家!

善行演講稿 篇4

大家好:

道德是一個亙古如一的話題,即使最強大的哲人也無力宣稱,他可以從整體上營造一種文明,我們能做的就是為社會和歷史提供一些約定俗成的起碼前提。

孔子説:“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大到天下,小到個人,追求理想的人格,受辱而不失大禮,極力做一個有道德修養的人,這是一個偉大的教育家的胸襟。“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餘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走進歷史的長河,關於道德修養已談了兩千多年,老話題不斷賦予新內含,今天的教育依然離不開道德教育。

學校,是我們學習知識的地方,更是我們培養德性,修身養性的地方。學校開設的德育工作,就是要培養同學們高尚的道德品質,為我們走上社會打好基礎。因為一個沒有高尚品德的人,是不能被社會所承認的。

人們對道德規範的敬重,人們心目中的誠信、道德人格和做人的尊嚴,就是人們的道德信仰。道德是一種實踐理性,它要解決的是“我應該怎麼做?”的問題。“我應該怎麼做?”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我應該怎麼做事?二是我應該怎麼做人?做事和做人不可分割,做人比做事更重要,而且做人要通過做事表現出來。道德信仰涉及這兩個方面,但其核心是做人。道德信仰是對道德理想目標的確認和篤信,是對怎樣做人的設定,是對理想人格的設定。道德信仰以人格來證明或顯示人性的神聖和尊嚴,顯示人的價值。一種道德信仰的確立,代表着一個道德價值體系的形成,又是對人們的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人格、道德觀念、道德動機的整合,從而將人們的各種關於道德的零散的信念和價值觀念統一起來,形成一個高低有序的道德價值觀系統,成為規範一個人全部人生活動和行為選擇的基本框架。整合一旦完成,作為一個價值系統整體,道德信仰又對道德生活的各個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誠”非常接近道德信仰。孟子説:“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孟子所説的“誠”是真實無欺的意思。天是真實無欺的,人也應該追求真實無欺的。達到至誠就能使人感動,達不到至誠就不能使人感動。荀子也重視“誠”,認為“誠”是所有德行的基礎。他説:“君子養心莫善於誠,致誠則無它事矣。”把“誠”當作最重要的道德觀念的是《中庸》。《中庸》説:“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可見,至誠是一種儘性知天並達到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這是中國特色的道德信仰,它不依靠宗教,不通過神學,而從人性與天性、人道與天道的合一,從相信人性善並通過儘性知天的途徑,達到天人合一的理想的人生境界。

令人遺憾的是,在現實生活中,一些人經不起利益的誘惑,做出了很多傷天害理之事。出現這類現象的原因儘管是多方面的,但缺乏道德信仰是其中最普遍的原因。當前,在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在加強誠信教育中,我們應高度重視道德信仰的重要性。記得意大利但丁曾説過這樣的一句話:“一個知識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健全的人卻難於用知識去彌補。”我們今天不去討論道德和知識誰更重要,但我相信我們的祖國和民族最需要的是具有道德高尚的知識者。

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最需要毅力的,道德高尚的人絕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出來的。我們想要成為一名道德高尚的中學生,必須從根本的小事做起。比如説,在家裏我們給勞累了一天的爸爸和媽媽端上一杯熱茶,在學校裏我們彎腰撿起一片廢紙屑,説文明的話,做文明的事等等。我相信,只要我們能夠從這些小事做起,那麼我們每做一件事情,我們的道德水平就會得到一次昇華。長此以往,我們一定能夠成為一名有道德的好少年。

語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學科。它是在獲得知識的基礎上獲得對人性的理解和體驗,它考慮到是人的存在價值和意義。因此,在語文教育中滲透道德教育是語文學科本質屬性的體現,通過語文教育來加強中學生的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德育教育在語文教育中的加強,不僅是一種傳統文化的迴歸,更是一種社會的進步。同時,語文教育作為一種傳承文化的載體,它不僅僅是一種語言技能教育,更重要的是它是德育教育的載體。所有課程中,沒有哪一門課程中的德育部分像語文教育那樣內容之豐富,時間跨度之長,意義之深遠。一個人的理想信念的形成、價值觀的建立、基本道德規範的培養和對於民族精神的繼承和發展等等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豐富的感性認識和知識經驗的積累是基礎,而語文教育給學生提供了大量的感性知識經驗,它使學生在接受各科知識的同時受到感染和薰陶,潛移默化,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有利於學生吸納,並在學習運用和實踐活動中逐步深化,所以德育教育在語文教育中的不可或缺的功能作用。

語文的學科優勢決定了它是進行德育滲透的主陣地,而課堂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感受漢字美

漢語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最具靈性。漢字的特點是方方正正,漢字的字形不僅給我們帶來豐富的想象力,而且漢字的創造空間非常大。我們知道,中國漢字不過幾千個,詞彙卻浩瀚如海,並且詞彙的內涵豐富、韻味無窮,我們會在閲讀中發現漢字的美感,感受漢字的魅力,熱愛祖國的語言。

宋代理學家朱熹曾寫過這樣一首詩:“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初讀這首詩,許多學生以為這是一首寫景詩,“方方的小池塘,就像鏡子般明亮,藍天白雲呀,一起在池水中盪漾。問池塘,你為什麼這樣清澈?池塘説:你看上面股股清水正往我這裏淌。”多麼美的意境呀!實際上,這首詩還有着更深刻的寓意,即從它的題目《觀書有感》上可以找到答案,做學問的人要多讀書、讀好書才可以心明如鏡,明辨是非。文字的表達往往是作者在特定情景下的獨特感受和體驗,而漢字又具有靈活性、凝練性,所以,是否找到開啟這段文字的金鑰匙,就需要我們不斷的學習祖國的語言文化,積累知識,充實自己,方能破譯漢字中的“密碼”,感受漢字中藴含的豐富的生活哲理。

法國作家雨果曾經説過:一個不熱愛自己祖國語言的人,又怎能談得上熱愛自己的祖國?我想大家熱愛漢字,熱愛自己祖國曆史悠久的文化,激發語文的學習興趣,是學習的首要任務,同時這又是提高我們每個人個人道德修養的第一步。

二、樹立積極人生觀

英國哲學家培根説:“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也有句至理名言: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千教萬教教人求真。當今社會,很多學生迷戀於紛繁複雜、良莠並存的快餐文化、電腦遊戲而心浮氣躁,所以,作為高中生的我們一定要學會識別真偽、樹立積極正確的人生觀,這在語文學習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指導學生讀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前,我先佈置了一項作業:請同學們以《我的願望》為題寫一段文字。有位學生這樣寫道:“我的願望是以後設計電腦遊戲,因為電腦遊戲太有趣了。”這位學生平時就喜歡玩電腦遊戲,並因此影響功課。上課時,我讀了幾位同學寫的文章,其中就有這位學生的,不出我所料,有些同學聽了哈哈大笑,那位同學也意識到了什麼,頭埋得很低。我趁機説:“大家不要笑,這電腦遊戲並不是人人都能設計的,他其實就是想成為一名電腦軟件設計師,這是一個非常崇高的理想,但理想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實現你的理想,就必須付出辛勤的汗水和不懈的努力,克服自己的弱點,你們有足夠的信心嗎?”接着,我給他們講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的故事,當我講到保爾在身體殘疾、雙目失明的情況下,還以非凡的毅力堅持寫作時,我注意到所有的人都震撼了,包括剛剛那位低着頭的同學,也許他在暗暗下決心吧!此時,我讓大家齊聲朗讀保爾站在烈士墓前思索人生意義的這段話:“人的一生應當怎樣度過呢?當你回首往事的時候,你不因碌碌無為而悔恨,也不因虛度年華而羞恥;這樣,在你臨死的時候,你能夠説:我的全部生命和整個力量都已獻給了世界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解放而進行的鬥爭。”從同學們鏗鏘有力的朗讀聲中,我已感受到了他們為實現理想的高昂情緒和堅定信念。

三、學會自立自強

我想台灣作家林海音的作品《爸爸的花兒落了》中的小姑娘形象至今還深深印在大家的腦海中,“是的,這裏就數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在這一課教學中,我讓同學們寫了一篇文章《我和小姑娘比少年》,作文交上來了,我一篇篇地讀着:“和小姑娘相比,我是多麼幸福啊!不必説整天麪包、牛奶、巧克力,也不必説生日大蛋糕,單是過年的一個個大紅包,就夠小姑娘一家一年的開銷了”“我們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和小姑娘相比,我的自理能力實在太差了,也從來不會照顧別人”

同學們的這些肺腑之言,更讓我感到教學中德育教育的責任重大。青少年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不僅要培養他們樹立崇高的目標,還要讓他們學會自立自強。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有些家長過分溺愛,無形中使他們產生“唯我獨尊”的狹隘思想,缺乏愛心、同情心,缺少獨立性和自理能力。所以,教會學生“怎樣做人”,也是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一個重要內容。

學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我又讓同學們討論“如何看待父愛母愛”,同學們在列舉了父愛母愛的種.種事實後感慨:誰言寸草心,難報三春暉!有位同學這樣説道:“世間最純潔的便是母愛,她的寬容涵蓋了我們一切的幼稚和無知,她的寬容更無法掩飾我們內心的自私,如果要學會愛別人,就先從熱愛自己的父母開始吧。”

“愛,是不能忘記的。”只有人人都懂得愛的力量,生命才會越來越珍貴,生活才會越來越美好,讓我們學會珍愛自己、關愛他人,自立自強,譜寫生命中最絢麗的交響樂吧!

在語文學習中,我們就是要通過語言文字正確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又在領會思想內容的基礎上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以收到提高自己道德修養的效果。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還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於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道德,你就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道德是我們生命中最絢麗的色彩。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點燃希望之燈;道德是燈,照亮人生之路;道德是路,引導人們走向燦爛輝煌。

有些人説,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很難,其實,只要你用心去做了,就會發現道德其實很簡單,因為道德,有時是一種愛心。

20__年5月12日,這是一個令人永遠無法忘懷的日子,厄運在14點28分向四川襲來,剎那間,山崩地裂,房屋倒塌,淳樸善良的父老鄉親,在廢墟下呻吟,撕肝裂肺的呼救聲,揪動着共和國的每一根神經!災難無情人有情,解放軍向四川挺進,醫療隊向四川挺進,志願者向四川挺進!支撐他們冒險挺進的就是那一顆顆滾燙的愛心。全國人民都向災區人民伸出了援助之手。我們也紛紛捐款,獻出了自己的一片愛心。這不正是“愛心流淌/的高尚道德”嗎?

道德有時是一種感恩。

鮮花感恩雨露,因為雨露滋潤它成長;蒼鷹感恩長空,因為長空讓它飛翔;我們感恩父母,因為父母給予我們生命,我們感恩老師,因為老師傳授我們知識,我們感恩領導,因為領導教導我們成長,我們感恩社會,因為社會讓我們發揮所長,神采飛揚!“滴水之恩,湧泉相報!這是人生的一種光輝,是人生的一種姿態!

道德有時是一種習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説過,每天都要問一問自己的道德有沒有進步,因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壞了,即使你滿腹經綸,也不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相反會成為對社會有害的人。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是做人的基本準則,只要我們從身邊小事做起,比如:在公交

車上主動為老人讓座,扶殘疾人過馬路,見到紙屑彎腰撿起等等,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就會成為有道德的人。

道德沒有重量,卻可以讓人有泰山之重;

道德沒有標價,卻可以讓人的心靈高貴;

道德沒有體積,卻可以讓人的情緒高昂。

道德是如此珍貴,講道德又是如此的簡單,就讓我們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讓道德的種子在我們的心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讓道德成為我們生命中最絢麗的色彩吧!將來無論做什麼工作,始終把道德修養放在首位,因為道德修養是一切的根本。要真心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國家、感恩社會、感恩他人,要真奉獻、真恭敬。一切都莫如道德修養好!一切都不如有一個正確的思想!它可以使你得到最大、最多、最好的財富——智慧。有私的奉獻收穫是有限的量——名利,無私的奉獻收穫是無限的量——智慧。事業、愛情、金錢、健康的心理、健康的身體等一切一切都從智慧中能得到。這並不是説人生不需要事業、愛情、金錢,思想正確一切會從無到有,思想錯誤一切會從有到無。思想正確你是事業、愛情、金錢的主人。思想錯誤,你會成為它們的奴隸。

將來無論做什麼工作,都要做到盡心盡責去做,因為人不在於做什麼工作,而在於所做的工作是否對人類和大自然有益。只要盡心盡責做有益的工作,你就是國家的棟樑。比如一座完美的高樓大廈,樑、柱、磚都各自起着自己作用,缺一都不能稱為完美的大廈。所以,必須樹立這樣的觀念:有平凡的人生,但不能有平庸的人生,在平凡的人生中要做出不平凡的事業。這不是阿Q精神,也不是理想主義者,只有切身去實踐的人,才能品嚐到其中的甘甜,才能體會到其中的奧妙——什麼事都難不倒你,什麼事你都能做得好,萬物為你所用,得到大自在。

道德修養的本質是什麼,就是改過,就是去掉我們錯誤的思想,換成正確的思想。我們考慮任何問題,我們做任何事情,千萬不要自以為是!不能以自己的思想意識為準則,而應該以聖人、偉人的教誨為準則。很多人認為是正確的事情、應該做的事情、無所謂的事情,若用聖人、偉人的教誨來衡量都是錯誤的事情、不能做的事情、危害極大的事情。聖人、偉人不是他們的身體如何高大,也不是他們的外表如何莊嚴,而是他們有一個正確的思想、有一顆利他無我,永放燦爛光明的心,他們説出的話是永恆不變的真理。絕對不能有害人之心,因為利人是利己,害人是害己。你只有在修養的過程中才能明瞭其中的道理。不要貪圖便宜,世上沒有便宜可佔。天上不會掉餡餅,如果掉餡餅,那不是餡餅而是陷阱。

我們要想學習現狀向好的方面轉化,將來事業有成就,有一個幸福的人生,就必須嚴格要求自己,絕對不能以世俗的觀念作為自己行動的準則,絕對不能自以為是,否則,受害的將是自己。所以,要把哪些錯誤的觀念——利己心是對的、貪婪心是自然的、嫉妒心是正常的、恨怒心是應該的,要逐步徹底乾淨、全部去掉,換成感恩、報恩心、奉獻心。這樣就剷除了錯誤的根源、剷除了人生痛苦的根源,你的一切才會改變。在將來就業問題上,你一定比他人的就業機會多,工作也一定出色。因為誰都願意用一個德才兼備的人。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善行演講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親愛的同仁們: 大家,上午好!

我叫蔡玉萍,來自西江衞生院,非常榮幸能和各位交流學習。今天,我的演講要從一部電視劇説起,那就是最近熱播的醫療劇《心術》,隨着《心術》的熱播,醫患關係這個敏感話題在相關社會新聞報道層出不窮的風口浪尖,被推到了公眾面前。然而透過表象,我們可以看到《心術》就是在談人心、講人術、論人情,它是一部探討人心、解剖人性、展現社會的電視劇。一方面是患者,一方面是醫者,在“救我”和“信我”之間博弈。

作為一部電視劇,雖然不能解決日益尖鋭的社會矛盾和複雜的社會問題。但是它卻為我們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樑,讓患者和醫者清楚地看到對方平時不為人知的部分,換得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瞭解和理解。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在看過這部劇後我的內心發生了巨大的震盪,久久不能平復,我也一直在思索,“救我”和“信我”之間到底是怎樣的矛盾和聯繫?重要的是如何讓“信我”更具有説服力。《心術》的編劇在開篇就提到:這世上有三樣東西對人類是最重要的:信、望、愛。我能看到的對這三個字最好的詮釋,就是醫院。”看到這段話我既感到自豪又意識到壓力,作為一名醫者如何堅定自己的“信仰”,如何讓患者看到“希望”,如何詮釋“愛”,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難題,這也是我今天要闡述的主題:那就是作為一名醫者,要有“仁心”、強“仁術”、存“仁愛”,讓“信我”在頻繁的醫患糾紛中屹立不倒。

在這裏,我沒辦法用語言來定義何為仁心、仁術和仁愛,也沒辦法直白的告訴大家怎樣去做。但我卻記得:當我剛進入醫療隊伍的時候,我是多麼的無助,生活是多麼的沒有色彩;而當我見證了大量的“生與死”、“眼淚和微笑”,突然認識到多看到一張笑臉,少看到一滴淚水,自己的內心是多麼的充實,生活是多麼的有意義。每減少患者一份病痛,內心則增加了一份“積澱”。我還記得:當我把針頭刺入患者身體的時候,當我看到柳葉刀下血肉模糊的時候,當我擔心患者諮詢疑難雜症需要解答的時候,我的內心是多麼的緊張,對專業知識和臨牀經驗是多麼的渴求,光陰急轉,一晃數載,雖然現在可以坦然的為新護士傳授經驗,可以準確無誤地傳遞器械物品,不再會擔心解答不了患者的疑問,但我卻忘不了自己半夜三更在燈下反覆閲讀着醫學知識,忘不了奔忙於數位患者之間的急匆身影。我更記得:當我看到病癒少年滿臉微笑的時候,我的內心是多麼的幸福,而當我無助於重病患者遠離人世的時候,眼淚是如何的止不住,內心又是如何的難過……

人們都説,醫護工作者是白衣天使,需要是仁心仁術完美無缺,用博愛的心普渡眾生的道德聖人才算合格。儘管這其實是傳統認知,對也是普通人的醫護人員的一種過度拔高,但我卻極其願意身體力行着這種準則。“仁心仁術仁愛”,這個短語説來只不過六個音節,但有多少人能全面的説出它所包含的意義呢?電視劇《心術》中霍思邈告訴我們他對這個詞的理解,那就是以醫者的真心,換得病人的笑容,救死扶傷,不僅在於治療身體的疾痛,更在於對病人心靈的撫慰。這又何嘗不是我們的想法和行動呢?

下面,和大家分享一個事例:一位痛苦不堪的腹痛伴腹瀉病人,經過醫生耐心的檢查、開方、護士精心護理後病情好轉,腹痛解除。病人非常感激,臨走悄悄地在牆壁上寫下感謝:“我來自安徽,謝謝3號值班醫生,服務很好,病人就是他們親人!”在護士值班室的門上留言:謝謝護士!我相信,當那個護士看到這樣留言的時候,她的內心一定是充滿了喜悦和欣慰的,因為,那句“謝謝”是對她最大的肯定和鼓勵,是她最需要的回報。其實作為普普通通、有着血肉之軀、有着七情六慾的醫護人員,我們從不奢望自己死後墓碑上能夠刻着“英雄”二字,如果在自己死後有人會對着墓碑豎着大拇指説“這是一名醫者”,那麼我們的一生足矣。

我希望用《心術》中的一段台詞來結束今天的演講:“醫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叫治病救人,你能夠看好病人的疾病,這隻能説明你是一個醫務工作者,一個技工,和修鞋匠、賣饅頭髮糕的師傅沒任何區別。微笑服務那是小CASE,是你作為人應該做的,根本不應該提到評比的標準裏去。第二重叫人文關懷,你不僅看好病人的病,你還有悲天憫人之心,對待病人要像親人一樣,我知道你就在這條路上行走。但我希望自己能夠做到第三重,那就是進入病人的靈魂,成為他們的精神支柱!”最後,我要對各位領導、各位同行,以及千千萬萬同胞們尤其是那些承受着病痛的患者們大聲説一句:請相信我們!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

善行演講稿 篇6

尊敬的老師,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們是一3班的樑佩賢、陳杰濤。今天我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讓我們日行一善》。

“日行一善”的意思就是每天做一件好事。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許可以改變人的一生,任何無私的充滿友善的舉動,都有可能給人帶來不可預想的喜悦。

家也許覺得生活中很難做到日行一善,其實很簡單。就像撿起地面上的一片紙屑,扶起倒在地上的掃把,把筆借給同學,在公車上讓位置給老奶奶坐,幫老師拿作業本,幫爸爸媽媽做家務等等,事無鉅細,哪怕是一個微笑,一句鼓勵,都是一種善意的幫助。

老師們、同學們,有時善惡就在一念之間,有時善惡就在舉手之間。去小惡而從善,積小善而成大德,讓我們把生活中所有的美好,用行動記錄下來,感動身邊的人,影響身邊的人!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努力,日行一善吧!

我們講話完了,謝謝大家!

標籤: 演講稿 善行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jingxuan/4r49w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