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精選演講稿 >

航天精神演講稿(通用3篇)

航天精神演講稿(通用3篇)

航天精神演講稿 篇1

在這舉國歡慶的日子裏,作為特殊教育戰線上,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除了歡慶、除了自豪,我們更應該學習楊利偉、費浚龍、聶海勝等航天員以及戰鬥在航天一線的科學工作者,他們所表現出的一種精神,一種民族的精神。

航天精神演講稿(通用3篇)

我們要學習無私奉獻的精神。在飛天的征程上,充滿了艱辛,充滿了風險,從科研院所到試驗基地,從荒涼戈壁到浩瀚海洋,到處留下了艱苦創業的足跡,灑下了不懈奮鬥的汗水。許多航天員還為此付出了生命。但是他們沒有退縮,征服太空是他們的夢想。我們不能只看到他們身上那耀眼的光環,而更多是要想到光環背後他們對祖國和人民的那種無私的奉獻和犧牲。

我們要學習他們那頑強的精神。通過網絡搜索,我們不難發現航天員在做超重耐力實驗時那浮腫變形的臉;由於呼吸困難時緊咬的牙關;超常狀態下的堅忍心理素質;還有噪音環境下強制入眠。我一次次的感到心理的震撼!這是向人類極限能力發出的挑戰。不畏艱險,頑強拼搏,不因遇到挫折而氣餒,不因取得成功而懈怠,表現了堅韌不拔的革命意志和義無反顧的戰鬥精神。他們是我們全體中國人心中的英雄!

我們要學習他們積極的學習精神。廣大航天人緊盯世界科技前沿,堅持自主創新,科學求實,團結協作,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輝煌成就。“科學有險阻,苦戰能過關”。正是有了他們堅持攻關的毅力和能力,才有了航天事業今天的輝煌。而作為一名航天員不僅要有強健的身體素質,還要有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他們要掌握涉及30門學科的理論知識。沒有刻苦的學習是不可能成功的。真是七年磨一劍,方能直掛雲帆濟滄海。他們應當是我們學習的楷模!

我們要學習他們的“航天精神”,也就是學習我們的民族精神。把這種精神滲入到我們的特教事業的各項工作中,相信一定會取得輝煌的成就。“載人航天精神”將從此成為中華民族精神財富永恆的一部分。

航天精神演講稿 篇2

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三、二、一,點火!”一聲令下“神舟_號”運載火箭婉如巨龍般承載着炎黃子孫的夢想,從世界的東方騰空而起,飛向那神祕、深邃的宇宙。此刻,_這三位航天英雄的名字已永遠地銘記在我的心中。

這一次飛行,是我國進行太空行走的第一次,也是我們有史以來搭載宇航員人數最多的一次這一次,也是最激動人心,最讓我們炎黃子孫自豪的一次………這三位航天英雄不知帶上了多少個“第一次”而奔向了太空。

我們在歡呼、激動、為這次飛行的成功而慶祝的時候,有誰能想到他們在成功之路上流下了多少汗水?他們每天都要在失重的環境下進行艱苦的訓練,而且還要在許多常人無法想象的環境下經受考驗……不過他們不負重望,每次訓練的成績都相當出色。他們知道,自已肩負着偉大的使命和每一箇中國人給予他們的厚望。除了這些,我們也應該為這次飛行的圓滿成功來感謝那些在自已的工作崗位上日夜奮戰,無私奉獻的科學家們。沒有你們夜以斷日、廢寢忘食地工作,那麼誰會去設計火箭,誰來研究火箭的性能呢?更別提發射火箭了。其實,在某種程度上講,你們也是航天英雄!是你們,把榮譽給了別人,將勞苦留給了自已。是你們,始終默默無聞,但為了祖國的航天事業貢獻了自己的偉大英雄!

這些人,和那三位宇航員都是我們中華民族值得驕傲的一羣人,正是因為他們發揚着團結一致,百折不撓的精神,正是因為中國有這樣的一羣羣人,中國才會大步地前進,國家的事業才會像火箭一樣騰飛,祖國才會更加繁榮昌盛。他們,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正因為這些,他們的名字不僅會在我心中,還會深深地銘記在每個炎黃子孫的心中!

航天精神演講稿 篇3

酒泉衞星發射中心發射測試站一代代官兵與廣大科技工作者一起,譜寫了中國尖端科研事業的不朽史詩,創造了中國航天史上的一次次輝煌:成功發射40顆衞星、6艘飛船,和一枚枚火箭……同時,也付出了52個年輕的生命,他們的平均年齡只有20多歲。

捧讀這個先進的羣體、這批特殊官兵的事蹟,我們不禁想起了這樣一羣人和這樣一種精神,那就是紅軍長征精神。

整整_年前,當三支長征大軍在西北的黃土高原緊緊擁抱的時候,他們的身後,同樣是一部世所罕見的偉大史詩:幾乎每天都有一次遭遇戰,平均走365華里才休息一次,日均行軍74華里……

從長征路到飛天路,貫穿兩部偉大史詩之中的,是同樣一種精神。這便是自主創新、敢闖新路的精神,這便是百折不撓、敢於勝利的精神,這便是無私奉獻、勇於犧牲的精神。

長征途中,中國共產黨人首次獨立自主地解決了中國革命的重大問題,使黨和紅軍,使中國革命的命運和前途轉危為安;長征途中,黨領導紅軍突破了幾倍乃至十倍於己的敵人的圍追堵截;長征途中,英勇的紅軍戰士跨越了雪山草地,僅是犧牲的營以上幹部,就超過了400人。

作為中華民族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長征精神生生不息,航天精神的源頭無疑就是長征精神。

中國航天事業的飛躍,同樣靠的是自主創新,是自強不息,是航天官兵和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勇於犧牲和奉獻。面對發達國家在高技術領域的一系列封鎖,他們靠自力更生起步,在自主創新中發展;面對惡劣的環境條件,他們戰天鬥地風餐露宿;面對一次次危險的試驗任務,他們不惜獻出年輕的生命,即使死後也要選擇大漠作為最後歸宿,守望着茫茫荒原萬古不滅的篝火,守望中國航天和尖端科研領域一次次輝煌的騰飛。

他們,無愧於紅軍的傳人;他們,無愧於長征的接力者。

長征途中率十七勇士強渡大渡河的孫繼先將軍,在_年前成為酒泉衞星發射中心前身——中國第一個導彈綜合試驗靶場的'第一任司令員;而參與指揮那場戰鬥的聶榮臻元帥,則成了我國國防科技尖端事業和航天事業的奠基人。

元帥和將軍,都把自己的歸宿選擇在大漠戈壁的發射架下,而中國的運載火箭也定名為“長征”,這不僅僅是巧合。

當一枚枚火箭直刺雲霄的時候,全人類幾乎都看到了箭體上那兩團鮮明的標誌:長征。

長征精神薪火相傳,在人類探索太空的新徵程上,長征的後來人無疑會譜寫出更加絢麗的新的史詩。

標籤: 演講稿 航天 通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jingxuan/3mvpv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