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家長會演講稿 >

幼小銜接家長會上的發言

幼小銜接家長會上的發言

幼小銜接是世界各國教育所普遍面臨的問題,也是各國正努力探索解決的問題之一。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幼小銜接家長會發言稿,僅供參考。

幼小銜接家長會上的發言
幼小銜接家長會上的發言【篇一】

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國小學習,是他們成長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個重大轉折。那麼如何讓幼兒愉快地進入國小,自信獨立地面對小學生活,進入國小後能夠儘快適應一年級的學習,這成了家長、幼兒園和國小三方面共同關注的問題。我們在幼小銜接這方面,我覺得是做得相當不錯的。我知道每一年幼兒園都會組織大班的孩子走進國小,參觀校園環境,進入課堂,和一年級的哥哥姐姐一起上課;還會請國小老師進入幼兒園,給孩子們上課,讓孩子對國小的校園生活有初步的感知。這一系列的活動其實對孩子適應國小生活有着很大的幫助。那麼作為我們家長,可以為孩子做些什麼呢?我想家長朋友們首先得了解孩子從幼兒園到國小,哪些方面發生了改變?

一、正確認識幼兒園與國小的主要差異

首先,孩子學習生活的環境發生了變化。環境的變化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校園環境的變化。升入一年級以後,孩子們所處的校園更大了。對孩子們來説的學習生活環境也相對變複雜了。比如説:孩子們上廁所不再像幼兒園那樣在本班教室中,而且男女廁所分開了。平時,孩子們的音樂課啊,美術課啊,也許還要到其它專用教室上課,上大操場去做操、上體育課等等。所有這些,對孩子來説都是全新的體驗。因此,有機會的話,我也建議家長朋友們利用休息時間帶着孩子到國小逛逛、看看,熟悉熟悉新環境。早上送孩子來園時如果沒有特別重要需和老師交流的事,可以讓孩子獨立從幼兒園大門進去,讓孩子在心理上逐漸為今後獨立進國小做好過渡。 第二個方面是班級環境的變化。幼兒園的教室,一般佈置得美觀、形象和富有兒童情趣。每天都有2位老師和1位阿姨360度的保護和陪伴。參加到幼兒生活的各項活動之中,師生之間形成了和諧、親密的氣氛。而國小教師主要精力放在教學上,每門課程都有不同的老師執教,所以師生個別接觸時間少,新入學的幼兒可能會感到生疏。在國小的教室裏,我們給每個小朋友安排一張桌子和一把椅子,但是基於孩子的成長需要和教室的實際情況,我們一般將兩張桌子合在一起,即讓兩個小朋友成為同桌。因此,一個教室一般由4個大組(8個小組)構成。這樣的班級環境變化,無疑是對孩子的合作和交往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作息時間發生了變化。

幼兒園裏一般是8:30早操,如果起牀遲了,那遲點就遲點,沒什麼關係。但進入一年級,就不能隨便遲到了。早上我們要求小朋友們在7點45分左右到校,一年級的老師每天都會早早地等候在教室,迎接小朋友們的到來,並且組織小朋友開展內容豐富的早讀。所以

從現在開始讓孩子養成上幼兒園要準時,不遲到。否則孩子會不適應上國小後的每天早起。一年級上半學期,老師們一般都會利用好早讀這一段非常寶貴而有效的學習時間,通過各種形式,幫助孩子複習鞏固已學的拼音。因此希望每個小朋友都能準時到校,參加早讀。

上午,一般設有早操、40分鐘的大課間和3節課,每節課40分鐘,課間休息10分鐘,這10分鐘主要用於做好下一節課的準備工作、上廁所和適當的休息。上課的時間比起幼兒園來有了明顯的增加。早晨到中午這一段時間之間,是不安排餐點的。所以大家要和孩子一起養成早起的習慣,保證用早餐的時間,吃飽、吃好,以確保上午近四個小時的身體與學習的基本需要。 第三,教育內容與評價方式的變化更為明顯。

幼兒園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興趣愛好和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學習形式以輕鬆活潑的遊戲為主,適合兒童身心特點。而進入一年級後,學習有了明確的任務、目的,而且以各門課程的形式出現。目前,一年級開設的主要課程有:語文、數學、英語、音樂、美術、體育、品德與生活等。這就要求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內要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掌握一定量的知識,並且以測驗的形式加以檢驗。

家長們朋友們,聽了我剛才的介紹,你可能會心情緊張,或者説有點擔心。怎麼有這樣多的變化,我那年幼的孩子能適應嗎?其實大家不必有太大壓力,更不要把這種壓力轉移到孩子身上,使他們對升學感到畏懼、害怕。有時候,當孩子比較調皮時,我們可能會跟孩子開玩笑:“你呀,好日子要過完了!”“看你到了國小還能不能這樣開心地玩了?”聽到這樣的話,孩子或多或少在心理上會產生畏懼,有時候也許會問:“媽媽,是不是上國小很苦的?”“爸爸,是不是到了國小要做很多作業?”這時候,我們應該幫孩子樹立信心。激發孩子對新校園生活的嚮往。

二、激發孩子對新校園的嚮往之情。(心理準備)

一般説來,孩子到了六、七歲的年齡,心理和身體各個方面都基本上具備了接受國小教育的條件。這一階段,由於環境、家庭、學校的影響,兒童開始羨慕國小生的生活,羨慕新書本、新書包、新鉛筆盒,羨慕紅領巾等。兒童心理的發展和客觀環境的影響,使他們產生了上學讀書的強烈願望,時時刻刻流露出要成為一名國小生的美好情懷。

所以此時,作為家長應該和孩子一道,以滿腔熱情來迎接他們的新生活。比如,(張哲誠) “誠誠長大了,真了不起,再過一學期馬上就能成為一名真正的國小生了。” 讓孩子產生當國小生的光榮感、自豪感。且不可説某某學校不好,某某學校的老師不好,這樣學生聽到了心裏會有一定的陰影。所以,不管上那所學校,你應該對小孩講,這所學校是最好的,這所學校的老師是最好的。這樣才會更加激發孩子的自信,感覺到自己能在這樣的學校讀書感到驕傲。

再如,利用節假日或散步的機會,帶着孩子到校園轉一轉,熟悉熟悉環境,乘機誘導孩子:“這所學校多美麗,多幹淨呀!這裏的老師可有學問啦,他們教小朋友認字、數數、唱歌、跳舞、學知識。在這裏讀書,你也會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樣變得更加聰明、能幹。” 再如,當孩子拿着書,纏着你講故事時,你乘機告訴他:“等你上學了,自己就能讀故事了。到那時,你就可以當爸爸、媽媽的老師,可以講故事給爸爸、媽媽聽了。”以此來培

養孩子對學校的嚮往之情和渴望獲得知識的熱情。再加上後來幼兒園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讓大班的孩子走進一年級的教室,和國小生一起上課。這都能激發孩子對國小生活的嚮往。

三、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能力準備)

我們知道,孩子在幼兒園裏,過的是一種集體生活,整天都有老師跟班,生活上遇到困難,如穿衣服、繫鞋帶等,會及時得到老師的及時幫助。進入國小後,孩子過的是一種相對獨立的學習生活,像繫鞋帶,上廁所,準備學習用品等問題,都得靠孩子自已,孩子動作慢,能力差,勢必會影響他的學習。我從多年帶班的實踐中發現,國小階段,學習成績優秀的總是那些能力強的學生。所以,對於我們家長來講應該做好以下幾點:1、 首先,對於幼兒園佈置的任務,家長應積極配合完成,(為國小天天作業做好鋪墊,數量由少到多) (有作業必完成)。2、做事的時候要一心一意,不能邊做邊玩,在規定時間內,不拖拉;(例:國小家作:時間差距大,作業質量低,養成粗心的習慣);3、做事遇到困難要會請教別人(成人或同伴,自主學習知識的表現。),努力把事情做好。(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的培養)

4、其次,家長應為幼兒設置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將幼兒房間的玩具慢慢收起來,置辦寫字枱、書架、枱燈等,給幼兒創設一個學習的環境。

四、學習上的準備(習慣準備)

(閲讀能力的培養、傾聽能力的培養、注意力的培養等) 注意力和傾聽能力的培養

低年級學生剛入學最大的問題就是坐不安穩、聽不專心、凳子左右搖晃、身體趴在桌上,有時甚至頭枕在手臂上,手裏小動作不斷,玩橡皮、玩鉛筆、玩書角,和同桌講話„„(有知識積累的人還能吃個把月的老本,本來就沒有知識積累的人就跟不上了。)確實,讓一個六七歲的孩子端端正正地坐滿40分鐘,這是相當困難的。但現在我們可以慢慢地培養孩子們靜得下。(例:幼兒園時間的變化;玩“木頭人”的遊戲。走飛行棋,彈子跳棋)

上課其實是傾聽和思考的過程(聽老師講,聽同學講),一個善於傾聽,能獨立思考的孩子,她的上課效率往往更高,學的更好。所以在平時,培養孩子聽別人説話時要看着對方的眼睛。(例:;1、家長要求孩子完成一個任務時,提醒孩子要看着家長的眼睛,1:能更明確説話的要求。2:也是對對方的尊重。2、聽故事,複述) 閲讀能力的培養

説道閲讀,首先提到的應該是識字。現在的國小新教材中,對孩子識字量的要求是很大的。孩子一邊要學拼音,一邊還要識字,是挺累的,其實很多字,孩子平時的生活中就可以學習了。當然這個學習不是像課堂上那樣正襟危坐地學,而是可以通過各種方法,潛移默化中來學習。比如我們不經意中經常使用到的“生活中的識字”。(逛街、超市裏的識字。中國銀行)“偏旁歸類識字”(蟲字旁和蟲子有關,提手旁和手有關„„)“故事中識字”(家長看書講故事,看的多了,有個別字也會認得)從我的教學體會中,感覺到識字量大的孩子,(幫老師分發作業本,孩子自己更自信了,班幹部人選)

孩子閲讀的能力是從聽故事開始培養的。聽故事過程,很好地提高了孩子的聽的能力和思考能力。引導由單純地聽過渡到看書講故事。由單純地聽覺的衝擊過渡到視覺和聽覺的共同作用,印象更深。興趣:聽故事—看書(例:幼兒園圖書室。)再有,我覺得家長朋友們還可以和孩子每天共讀好書。如果每個家庭都能保證每晚20分鐘的“家庭讀書時間”,以此來代替讓孩子看電視,那對孩子將會是終身有益的。同時也可以由開始的聽,到讓孩子聽了以後自己來講一講,最後慢慢過度到自己獨立的看(看他們喜歡的書)。這個年齡的孩子獨立看時最喜歡看的是走迷宮,找不同。親子共讀可以選擇一些精美的繪本(繪本可以去圖書觀借閲)。一但孩子的閲讀習慣養成,就會使自己的詞彙更豐富,無論是平時的交流還是上課的表達都會更準確,對將來的寫作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五、熱點探討(寫字,拼音,數學) 寫字能力與習慣

我們有些家長望子成龍心切,提前教孩子認字、寫字,往往忽視了孩子寫字的姿勢。在長期的教學中,我感覺到,現在的學生寫字方面最大的問題不是寫不好字,而是寫字姿勢不正確,有60%以上的學生在寫字姿勢方面存在着這樣那樣的問題,“先入為主”,壞習慣形成了,就很難糾正。錯誤的寫字方法,既影響字體美觀,又影響寫字速度,對學生的學習極為不利。比較常見的問題有:寫字時身體趴在桌上,眼睛離書本太近,手腕往裏摳、手指離筆尖太近„„希望家長們讓孩子完成一定的小任務時,要特別注意留心孩子的寫字姿勢,一旦發現問題要馬上糾正,而且不提倡孩子一次寫太多的字(講解:正確的握筆姿勢)。(另外教的時候一定要教正確了,特別是一些筆順,如果錯誤的內容先入為主了,那改過來就更麻煩。)而且家長為孩子選購的鉛筆呢,也應該是硬度適中的木杆鉛筆,我們建議您購買2B的。橡皮呢,一般選用比較軟的。 學習拼音注意點

一年級上半學期語文學習難度相對較大的就是拼音學習,因為在一個多月的時間內,要學會所有的聲母、韻母,還要能夠熟練拼讀拼音文字,確實是時間緊、任務重,孩子身上所感受到的困難和壓力比較大,老師也感到壓力很大。所以不少家長就存在這是否應該提前學習拼音的考慮。不學怕到時候跟不上,學了,又怕以後上課不要聽。其實我是這樣認為的:

如果你的孩子已經有了良好的傾聽習慣,能專注地做一件事(聽課習慣好)的前提下(幼兒園老師那兒反饋孩子的聽課習慣),在老師發音標準的前提下,提早學期拼音是也是有一定好處的。(起點高了,學得更輕鬆了,可以成為班中的領頭雁。(至於是否會上課不聽,„„心理上的優勢,更敢於舉手)今後會以一個好學生的要求來要求自己,不斷促使自己進步。但如果還靜不下來,還不善於傾聽,那麼這時候培養習慣比教授知識更重要。只有好習慣養成了學習才能事半功倍。如果顛倒的話,反而適得其反。)如果想在暑假理幫孩子拼音起步能先人一步的,那麼請各位在幼兒園最後一學期裏一定要先幫孩子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 數學學習中存在的誤區

進入國小時,孩子們的數學計算能力是稱此不齊的。有的都會算100以內的拉,有的可能10以內的還成問題一開始可以引導孩子在生活中學數學(如:吃飯了,3個人吃飯要拿幾個碗?幾雙筷子?給他3塊餅乾,吃掉一塊,問問還有幾塊?這樣滲透數學是生動的,有內容的數學。而如果一開始就問2+2+2=?孩子是無從下手的)。不過現在也有不少孩子在幼兒園裏已經會做100以內的加減法了,所以家長就認為我的孩子數學應該不成問題。其實,大家所説的加減法只是數學學科中的“計算”這一塊內容。而現在數學所涵蓋的內容是很廣的。一年級第一學期,在計算上只要求會做20以內的加減法就可以了。但除了此內容,還有其它需要理解的東西(比多比少,如果不理解,連算式也寫不出,就算是會算再大的數字,也無濟於事)平時可以,買買小東西(對元角分有初步的瞭解),有要求地拿東西(對方向有所瞭解),吃水果時算算共有幾個、還剩幾個,平時可以看看整點時間(對時鐘有所瞭解)搭搭積木(對圖形的瞭解)這些都是數學範疇裏的。

以上談了一些我個人的一些拙見,有不到之處,還請指正。在座的家長都是關心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抱着殷切的期望,更有很多家長對教育深有研究。我相信,讓每一個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是我們共同的心願,只要我們家園合力、家校合力,就一定能實現我們的這個共同心願。

幼小銜接家長會上的發言【篇二】

各位家長大家好!

首先感謝你們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參加這次家長會,以往的家長會都是大同小異,但是這次相對來説是比較重要的,因為還有幾個月孩子們就要上國小了,孩子從幼兒園到入國小,是人生的道路上的第一個轉折點,因此,我們今天家長會的主要目的就是孩子的“幼小銜接”問題。

在講之前,我先請家長看一段幼教專家的話:

自從歐文創立第一所幼兒學校、福祿倍兒創立第一所幼兒園,社會性托幼機構教育與傳統性家庭教育的關係問題就為人們所關注,就目前的幼兒園教育來説,家長們的積極配合,直接決定幼兒進步的速度。因此,在幼小銜接方面,家長在其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給大家看這段話的目的,就是希望家長能夠重視幼兒在園的這最後一個學期,協助幼兒園做好孩子幼小銜接的工作。

也許家長不瞭解,孩子上國小以後,由於生活上習慣上的變化以及課目的繁重,使許多孩子進入國小後出現疲勞、消瘦、害怕學習的現象,如果我們成人注意一些,做一些工作,完全可以讓孩子很順利的適應國小的學習和生活。因此做好孩子入學前的準備工作非常的重要。

由於我們這次家長會本來時間就不是很充裕,所以,我們班級的計劃在這裏就不説了,主要説一説家長需要知道的,或者需要做的事情。

一、讓孩子先到國小看看。

我們家長首先要從整體上對幼兒教育和國小教育的不同有一個大體的瞭解。我們幼兒園的教育主要是以遊戲為基本活動,保護孩子的安全和教育孩子是同樣重要的;但是國小教育則是課堂教學是主要的,國小生上課就是上課,下課就是下課,要求很嚴格的,要求孩子必須有一個很嚴格的常規,比如上課不能隨便上廁所,不能隨便離開座位,這個我們本學期開始也已經開始要求了,但是總有六七個孩子這方面的意識還沒有建立起來,這只是一個過渡時期,會給孩子一個適應的時間段。

關於讓孩子到國小去看看,我知道有的家長可能沒有這個機會,這個到國小看看的活動,我們在學期末也會開展,但是隻去一次,肯定就不如多去幾次效果好,還是希望有機會家長能帶孩子去看看,如果沒有機會,可以讓在國小上學的鄰居多和孩子説説國小的情況,讓孩子在內心先熟悉熟悉也是很好的。

二、現在開始生活自理

説到生活自理,我認為每個孩子的能力都是很強的,因為在幼兒園孩子的一日生活都是自己進行的,而且基本不需要老師的幫忙,關鍵是在家裏,我也是家長,我明白做家長的心,都希望什麼事情都幫孩子做,其實,我們真是應該剋制一下自己,放手讓孩子去做一些事情,甚至幫大人做一些事情,有的家長也反映是孩子不想做,那麼責任還是在家長,家長要多用鼓勵或者是感謝的語言,孩子從中找到成功感以後,他自然會經常去做的,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家長不管想什麼辦法,讓孩子明白一句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有了這個意識以後,自然會用這句話來指導自己的行為。

關於生活自理,在我們班級是從小班開始就要求的,孩子們在幼兒園做的還是比較好的,現在,我給孩子們分了組,每組做一週的值日,我瞭解到有的家長對孩子拖地、擦桌子還是持反對的態度,認為完全是在幫助老師幹活,其實這是次要的,主要還是培養孩子的勞動能力,責任意識,很多時候孩子們是很難弄乾淨的,老師還是一樣需要再打掃的,希望家長對孩子幹值日這個問題能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因為一個人的勤勞和勤奮是緊密相連的,一定要盡力幫孩子要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

幼小銜接家長會上的發言【篇三】

親愛的家長朋友們、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

從今天各位老師的辛勤付出,家長朋友們在百忙中,抽出寶貴的時間來參與此次幼小協同,科學銜接啟動儀式。就可以看出對孩子教育的重視,也是對我們教育工作的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的夢想是給孩子插上知識的翅膀,我們的目標,是給孩子營造美好的人生,我們的信心,是孩子奮發拼搏的動力,我們的熱情,是孩子進步的保障。我們目標一致。孩子們從幼兒園進入國小學習,是他們成長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個重大轉折。那麼如何讓幼兒愉快地進入國小,自信獨立地面對國小生活,進入國小後能夠儘快適應一年級的學習,這成了家長、幼兒園和國小三方面共同關注的問題。今天,我們王寨鎮中心幼兒園就組織了這一次學前教育宣傳月啟動儀式——幼小協同,科學銜接。要使得孩子、家長從幼兒園到國小的無縫對接,有效銜節。

一是要樹立正確”幼小銜接”觀念。統一思想,步調一致,提高幼小銜接的效果。幼兒園到國小的幾大區別:

(1)關係人的區別:孩子入學後,必須離開“第二母親”角色的關係人—幼兒園老師,而去接受嚴格要求、學習期望高的國小老師,孩子感到壓力和負擔。

(2)學習方式的區別:幼兒園是自由遊戲、探索學習和發現學習的學習方式,而國小則是正規科目學習方式,孩子必須適應集體學習的新形式。

(3)行為規範的區別:通常在幼兒園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個人需要,在國小不再被重視,孩子入國小後,必須學會正確認識自己,融入集體,他們以往的感性將漸漸被理性和規則所控制。

(4)社會結構的區別:孩子與幼兒園的夥伴分離,重新建立新的人際關係,結交新朋友,尋找自己在團體中的位置併為班級所認可,產生新的歸屬感。

(5)期望水平的區別:家長和老師都對國小生寄予很高的期望和壓力,為了學習減少遊戲,看電視的時間等。尤其是家長,希望每次考試要得100分,要當班幹部等。

(6)學習環境的區別:幼兒園的自由,活潑的學習環境轉換成分科學習,有作業,受教師支配的學習環境,孩子容易陷入不注意狀態或學習障礙。

以上這些區別使30%國小生有不適應現象,導致學習興趣低落,恐懼,焦慮以及攻擊性強等行為發生。

正是有了以上的區別,我們又該怎麼做?

(一) 激發良好願望,提升學習興趣:

1 、願望和興趣是做好事情的前提和關鍵,通過各種手段,讓孩子知道自己馬上要成為一名國小生了,從內心感到自豪,驕傲,自信,具有上進心,期盼上學和戴上紅領巾的那一天,產生內驅力。並讓孩子瞭解國小生活的豐富多彩,而不要用上學和國小老師恐嚇、嚇唬孩子。

2 、提升學習興趣:

讓學習象遊戲一樣有趣----在遊戲中學習。在學習中讚美孩子----“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結合,精神獎勵為主。消除學習辛苦的印象----讓孩子喜歡學習,產生學習的動力,因為有動力就不覺得辛苦。讓孩子領略

學習的成就感---取得成績得到認可和讚許,會增強自信心、求知慾、滿足感,而養成勤奮好學的習慣。

(二)培養孩子的學習素質,即學習的能力。

(三)養成孩子的好習慣

●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1、 養成熱愛讀書的習慣

2、養成珍惜時間的習慣

3 、克服孩子粗心的壞習慣

●培養良好生活習慣---保證孩子的身心健康

1 、養成準時睡覺和按時起牀的好習慣,保證孩子充足的睡眠。準時上牀,獨立入睡,不輕易改變作息時間。設置鬧鈴,按時起牀;和父母穿衣比賽;堅持早鍛鍊等。

2、 讓孩子喜歡吃飯,避免偏食挑食的壞習慣。

3、 熱愛運動,除單純的玩耍,還包括體育鍛煉,如散步、游泳、拍球、跳繩等。以次培養孩子良好性格,積極心態;家長要參與孩子游戲,充當孩子的玩伴。

4、 養成整潔衞生的習慣:家長起到示範作用,讓孩子知道應該怎樣不應該怎樣;設立孩子自己專用的物品、空間和抽屜,允許孩子將房間物品弄亂,但要自己收拾打掃整潔;經常要求東西放在指定的地方,物歸原處;自己洗手絹襪子等力所能及的事情,提高自我服務的能力。

5 、自我安全保護:

6、讓孩子學會獨立。獨立性非常重要,國小生會碰到很多障礙和困難,要獨自面對和解決。常見現象:家長代勞提書包、收拾書包,家長三陪(陪讀陪寫陪做),家長不陪孩子不會做作業,忘記帶書、紅領巾等,餵飯,幫忙穿衣服等。

造成原因:家長不放心,不放手,變相的愛變成了溺愛,包辦代替太多,不給孩子鍛鍊的機會。根源是不尊重孩子,沒把孩子看作是真正的人。最後的結果不僅是孩子們生活不獨立,而是精神、思想不獨立,依賴性強,不會選擇和處理任何事情。

7、培養忍受挫折的能力---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忍受挫折能使人變的堅強,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堅忍不拔的生存能力。

8、增強意志力---堅持性,自制力,規則意識。

自我約束:一件事必須幹完,自我控制,不半途而廢。

遵守規則:自我不等於自我為中心,無拘無術,而是要遵守紀律、上課規則。知道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

以上談了一些我個人的一些意見。在座的家長都是關心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抱着殷切的期望。我相信,讓每一個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是我們共同的心願,只要我們家園合力、家校合力,就一定能實現我們的這個共同心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jiazhang/9wyg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