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家長會演講稿 >

家長會新教師發言稿

家長會新教師發言稿

尊敬的各位家長:

家長會新教師發言稿

大家好!感謝各位對我班工作的大力支持,能從百忙中抽出時間來參加今天的家長會,説明大家對自己的孩子都十分關心。是啊,哪一位家長不望子成龍?哪一位家長不望女成鳳?哪一位老師不希望自己的學生有出息呢?既然家長、老師、學校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教育好他們,讓我們攜起手來,同心協力把你們的孩子,我們的學生教育好。

對學生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方面組成。但説真心話,目前我們的社會教育狀況堪憂。有專家曾撰文説:"五加二等於零。"什麼意思呢?即學校家庭花了五天進行正面教育,一個雙休日,學生們回到社會,就什麼都學會了。比如電子遊戲機,一個人在家玩,不過癮,然後帶上三四個一起玩,還有不少負面的東西。作為學校又不能消除以上這些對教育孩子不利的事物,在我們別無他法的時候,只有學校家庭攜手配合,共同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下面我想就各位家長關心和困惑的問題,與大家交流溝通,希望能對各位有所幫助。很多家長都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全部寄託在教師的身上,認為孩子只聽老師的不聽自己的。但我不完全贊同這個看法,誠然,一個人的成長和知識積累最主要靠的是老師,但他更不能離開家庭,因為家是人們最初的生活環境,父母也是孩子最早的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子女都有着言傳身教、和潛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氛圍對孩子的身心發展具有重大的作用。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把兒童比作一塊大理石,他説,把這塊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學校;3兒童所在的集體;4兒童本人;5書籍;6偶然出現的因素。從排列順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兒童的過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這位教育學家心中佔據相當的地位。經驗告訴我們,優秀孩子和優秀的人才背後,總能找到温馨和諧家庭的影子;同樣,一個人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也可從其家庭中找到充滿衝突和矛盾的因素。為此,我們的學校教育呼喚家長更多的支持和參與。那麼面對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作為教師和家長該怎樣做呢?

一、要用平和的心態去看待孩子,看到孩子的“另一半”。

上學期期末考試後,一位學生家長交流孩子的學習情況。他不斷訴説孩子的種種缺點:學習不認真,沒有耐心,太粗心,做題很馬虎,成績總是上不去,不肯聽父母的話……總之,在他的眼裏,孩子一無是處。

正在成長過程中,孩子就像一杯沒有倒滿的水,我們不能總看到“一半是空的”,重要的是要看到已有一半的水,不能因為孩子一兩次考試成績上不去就全盤否定孩子。每一個人都希望得到掌聲受到表揚,尤其是孩子。事實上,我們要對有缺點的孩子多一些寬容與賞識,多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他們,幫助孩子分析落後的原因,提出應對的策略,你一定會發現“那隻杯子裏的水越來越多”。

當然,僅僅停留於看到孩子的“另一半”是不夠的,那樣做不但不能促使孩子進步,反而會滋生孩子的一些不良習慣。儘管表揚和鼓勵是教育孩子的一種有效手段,但並不是在任何場合、任何時候都奏效的“靈丹妙藥”,在看到孩子的“另一半”的基礎上適時、適當的表揚和鼓勵,才是促進孩子健康成長的“添加劑”。也只有真正看到孩子的另一半,才能從把孩子教育好的角度去真正地愛孩子,才具備同孩子的溝通的良好心理基礎。

二、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呢?

有的父母見到孩子學習鬆懈.成績一時不夠理想,便十分焦急.有的時常抱怨、斥責,甚至對孩子進行懲罰.這樣做是十分錯誤的.殊不知,學習習慣的養成是有一個過程的.家長應當從哪裏入手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呢?

第一、抓作業.要規定孩子放學後必須做完作業,必須檢查.口頭作業、複習、預習作業也不容草率.而孩子往往比較討厭作業。我很理解家長們繁忙的工作,但是你忙的希望是什麼,還不是你們的孩子嘛,經常會聽到家長這樣的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怎麼就不好好學習呢,爸爸媽媽天天這麼辛苦勞累的上班掙錢,為的是什麼,還不都是為了你嘛,你怎麼就不體諒你的爸爸媽媽呢?那請問各位家長,當你在這樣教育孩子的時候,你又是否想到除了賺錢供她上學,給他吃好的,穿好的,你又對他進行了哪些思想教育呢,你真正細心的瞭解過你的孩子嗎?孩子最需要的是什麼,你明白嗎?教育孩子不僅指的是學校教育,還有家庭教育,社會教育,諸位就是家庭裏的老師,你的孩子在寫家庭作業的時候,你認認真真的輔導過他嗎?你知道你的孩子當天學的什麼嗎?甚至你知道孩子今天的作業是什麼嗎?

第二、抓態度。要求學習專心、細心,勇於克服學習中的困難.書寫要工整、清潔、準確,不能虎頭蛇尾或龍習鳳舞。

第三、抓技能.如想問題、做作業時,要求準確迅速,如果看到孩子在一個問題上浪費很長時間時,就要注意了,要麼是孩子走神了,要麼是孩子的思維在原地畫圈了。在質中求快,就是説質量與時間的比例,;語言表達務求清楚、生動、手工操作、口頭背誦務求熟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jiazhang/9wqd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