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講話稿 >講話稿精選 >

家長會教師發言稿:班主任在家長會上的發言稿

家長會教師發言稿:班主任在家長會上的發言稿

各位家長:

家長會教師發言稿:班主任在家長會上的發言稿

大家上午好!首先,請允許我代表高二(7)班所有任課老師向各位家長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感謝大家對我們班級學生的關心和愛護!感謝大家對我們班級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今天約請大家來,主要目的是為了向大家中肯的彙報一下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情況,加強彼此之間的聯繫,更好的瞭解反饋信息,以便我們能夠及時調整工作,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同時也為了促進家長能夠更加積極的參與到學校的教育管理中來。總之一句話,一切為了學生。這也是我們教育的一個根本出發點。我希望也相信,從這個出發點出發,我們這次召開的家長會一定能夠達到預期效果,取得圓滿成功。今天的會議主要有四項議程:一是由學校領導就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水平和管理情況作電視講話;二是本人就高二(7)班的班級管理思想向大家作一下簡單彙報;三是淺談一下本人對目前我國家庭教育情況的看法;四是家長自由發言交流。由於本人水平有限,有些觀點未必十分科學,僅供參考。同時,也希望我們在座的各位家長能夠對不足的地方予以批評指正。閒話少説,我們切入正題。

一、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水平和管理情況:

關於這一點,相信大家由剛才的電視講話和日常的觀察、交流,已經對此有所已經有比較深入的瞭解。在此,我就不一一贅述了。

二、高二(7)班的班級管理思想和班級教育教學工作:

三、淺談我對目前我們國家家庭教育情況的一點看法:

家庭是孩子與世界最早的接觸點,也是其一生成長的“暖房”;家庭既是一切教育的開端,也是名副其實的“終生教育”場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要從小抓起。我國古代教育家顏之推以兒童“固須早教,勿失機也”來勸導家長要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俗話説“雜草剷除要乘早,孩兒教育要從小”;部分家長具有“樹大自然直”的觀念,其實那也是“寓教育於生活”的意思,是一種自然狀態下的教育;如果真的對孩子的成長不施加任何影響,一旦“大樹”成型後發現變歪了要想扭轉又談何容易?孩子小的時候自覺性比較差、自制力比較脆弱,易受外界不良因素影響,我覺得家長應該從小加以教育引導,從多方面去關心孩子的成長。

家長對孩子的愛主要體現於教育孩子成長的過程之中。然而,中國教育專家調查發現,各種家庭對子女教育方法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缺陷,其中最為典型的一種現象是:由於疼愛,不少家長都在孩子的教育上存在“三過”(過度寵愛、過度保護、過度期望)現象。這樣容易在子女內心形成“自我中心主義”,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容易存在性格方面的弱點,等到接觸社會後,缺點便暴露出來了,諸如自私、任性、嬌氣、脆弱、不愛惜東西、缺少禮貌、自理能力差、社會適應能力弱等。

家長的愛是世界上最無私、最高尚的。從孩子的角度看,父母是孩子心目中天然的最好老師,此話是真理,行為是榜樣,特別是一些家長對人生和事業的執着追求和高尚情操,都使得更具有權威性,更具有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如果家長愛得不恰當,到頭來這種“甜蜜的愛”恐怕就會結下“苦澀的果”。那麼,家長怎樣來教育孩子才是合適的呢?對此,我本人有着一些不成熟見解,姑且拿出來與大家交流一下。請大家不吝賜教。

1.教育孩子的時候要用拇指別用食指。

我們中國的家長,這個手指頭(食指)最發達,動不動就指着孩子罵,“你怎麼這麼不聽話!你怎麼這麼笨啊!你怎麼這麼沒用,一點也不像我的兒子!滾到一邊去!再這樣你去討飯算了!……”孩子在驚嚇中長大,哪來的自信心呢?沒自信能做好什麼事呢?有的家長跟我説:“我那孩子我説一句他頂十句,一點都不聽話。”其實動物在受到威脅的時候是處於格鬥狀態的,人是高級動物也不例外。你罵孩子,孩子處於緊張狀態,他會有一種自然的自我保護心理,頂撞很正常,而且這時候他很難接受人家的説教。我們不妨換一種方法,把食指變成拇指,常誇孩子。在我國行政圈流傳着這麼一句笑話:“説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説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在行政圈是一句笑話,對我們教育孩子來説,這是一句確確實實的真理啊。你常誇孩子這個好那個不錯,你會發現他真的變好了,你要是天天責罵孩子這不行那不行,那個孩子會越來越差的。別怕誇孩子他會驕傲,如果他沒達到第一怎麼會驕傲呢,他只會不斷進步。請在座的各位家長記住:教育孩子的時候要用拇指別用食指。

2.千萬別挫傷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對學習充滿信心,在學習中享受樂趣。

向大家介紹一個人,這個人對亞硝酸鹽特別感興趣。大家都知道亞硝酸鹽是炸藥的主要原料。因為他的興趣,他的父母兄妹都被炸得血肉模糊。人家再也不肯把房子租給他,因為他要麼把房頂給炸掉了,要麼把天花板炸了個洞。後來,他只好把實驗室搬一條船上。有一天,人們聽到一聲巨響,只見他滿臉是血站在船頭,手舞足蹈地大喊:“我成功了!”原來,這次爆炸的力度範圍和他估算的絲毫不差。他成了最有錢的人,他的錢多得用不完,現在有好多科學家都在用他的錢。大家知道他是誰嗎?諾貝爾!現在國際上就用他留下的錢設立了許多獎項,獎金豐厚。是什麼讓諾貝爾成了偉大的化學家呢?濃厚的興趣!

你們覺得他是天才吧?你們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天才吧?怎麼樣的人才是天才呢?所謂天才,就是做了他喜歡做而且適合做的事;所謂蠢才,就是做了他不喜歡做而且不適合做的事。所以我們別把孩子塞進我們編織的網裏,扼殺了他的興趣,逼他做不喜歡做的事。請大家回憶自己孩子剛生下時的那種驕傲。如果我們能夠像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會説話走路一樣相信自己的孩子,那麼他們肯定能學好的。我們在疲於言語、棍棒説教的時候,在孩子們力不能及的時候,我們何不嘗試學會耐心地等待呢?就像耐心等待孩子邁出一步再邁出一步那樣,心急不是辦法,粗暴只會傷了孩子的心。請大家千萬別吝嗇你的獎賞,一句話,一個眼神,一件廉價的小玩具,不需多少錢,卻能收到金錢買不到的效果,為什麼不去做呢?

曾有這麼一幅漫畫,孩子坐在地上哭,父母在旁邊捶首頓足,父母説:“我們把心肝都給你了。你還要我們怎麼樣呢?”孩子説:“你們生我的時候怎麼不要張使用説明書呢?”是啊!家電什麼的都有使用説明書,不按説明書操作會出問題的。而我們的孩子沒有使用説明書,就要我們去仔細瞭解他的性格特點了,打罵絕對是錯的,傷了孩子自己更傷心。

各位家長,你們的孩子需要我們教育,我們的學生也需要你們的呵護。只有在學校和家庭和諧配合時,我們才能培育出適應社會的新型人才。各位家長,為了我們的學生,為了你們的孩子,讓我們合作愉快!

3.讓孩子享受成功的喜悦。

俗話説“數子千過,莫如誇子一長”。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的能力能夠得到老師和家長肯定和讚賞。與其説“你不要這樣做”還不如“你那樣能夠做的更好”;與其讓孩子在沒完沒了的批評中糾纏於做過的錯事,還不如讓適時的表揚給孩子的每次進步都鼓掌喝彩!自信不足的孩子更是特別害怕出錯,家長更應儘量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欣賞。有進步,繼續努力!失敗了,沒關係,我相信你一定能行!請不要吝嗇我們真心的表揚。

由於孩子的個體差異,免不了學生的成績有好有壞。孩子由於不肯學習,導致成績差,我們是該適當的批評。但是如果孩子很努力,成績卻不怎麼理想,我們更應該給他信心,而不能一味的給他潑冷水,因為這樣反而會使他對學習產生反感的情緒。面對成績差的孩子,我覺得我們家長不應該一味的責備,更不應該放棄。我前一段時間剛從一個學生口中聽到一句話:“我媽媽説,反正我平時也讀不好,還買什麼複習資料啊!”不知家長在説這些話的時候是否考慮過孩子的感受。面對這樣的問題,面對成績不理想的孩子,我們該做的應該是跟他一起努力,想想怎樣才能把他成績搞上去,應該更多的關心他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其實,有些時候你給孩子50元錢,還不如送他一本價值20元的書。

4.學會將孩子的成績進行縱向比較和橫向比較。

(1)學會將孩子的成績進行縱向比較和橫向比較。

所謂的縱向比較,就是將孩子現在同過去不同進期所取得的成績相比較,是進步,還是退步,抑或是原地踏步。進步是因為他在哪些方面有所改進,有所完善,分析得出後要加以鼓勵,讓其發揚光大,開始表揚的頻率要高,然後慢慢減弱,直到孩子形成了習慣。踏步,退步了是因為他不認真,還是方法不妥,分析得出後對症下藥,拉起來後再扶上走一程。稍有進步,作為家長可以藉助於老師的口吻,誇張一點表揚,幫孩子樹立起自信,讓他自強不息。

所謂橫向比較,就是能將自己的孩子與同年級、同班級的其他孩子比較一下,找差距和不足。具有良好習慣的孩子,學習成績一般都很優秀。而這一切,一方面歸功於學校教育,另一主面是得源於良好家庭氛圍的薰陶。對於這些孩子的家長,我們不妨去討教一番。然後再結合自己孩子的特點進行實踐,結果必然會有所收穫。

(2)學會不唯分數是問。

分數只能作為評價孩子的一個參照物。90分與100分的孩子的數學能力究竟相差多少,不是僅僅靠分數就能説明的,我們得具體分析才是。孩子有失誤,是純粹的粗心,還是思考問題的方式有問題;是臨考心理欠佳,還是……(略)

5.“今天沒有作業”這句話是不成立的。

新型教育體制下,任何課程都同樣重要(現在,我們國家已經將地理、生物等一些傳統意義上的副科都列為中大學聯考科目了),都是相通的,都是與生活相聯繫的,都是可以相提並論的。學習方面的改變還表現在:現在教材難度加大了,作業量相對多了,學習方法改變了。這主要表現在:學生在低年級時很多時候是以被動的接收性學習方法為主,老師教我怎麼做我就怎麼做,很少有自己的主張和想法。那麼現在進入中年級以後就不提倡這種做法了,學生應該是自己主動的去學習,是“我要學”,而不是“要我學。”因此,有一些學生因為不想學,為了逃避寫作業在家長面前説:“今天老師沒佈置作業。”那麼在這裏我也可以明確的告訴在座的每一位家長,“今天沒有作業”這句話是不成立的。老師佈置給他的作業一個就是一個,兩個就是兩個,更多的作業得學生自己去找,家長幫着去找。就算老師偶爾沒有佈置作業,學生自己也有很多作業等着去完成,如可以預習老師沒講過的內容,也可以複習老師已經講過的知識。因為以上改變,所以會出現一部分同學求知慾增強,對知識追求,因此成績越來越好,或者有明顯進步;一部分同學出現惰性,怕辛苦,也有一部分同學對學習不協調,當然這類學生想把成績搞上去就相對會累一點。

6.習慣決定命運。

這個主題是由兩個論斷綜合起來的,一是習以成性;二是性格決定命運。

本來我們開家長會無須提及命運問題,這似乎是遙不可及的東西。但是,我們回頭想想培養孩子十幾年,真正的目的是什麼?還不是為了孩子將來能過上好的日子,事業、生活都獲得成功、幸福。如果不是為了這一目的,大家無須這麼關注教育,關注孩子,更無須尊重老師。老師的可貴之處就是在於他們能講清楚別人迷惑的東西,幫助別人認識未知的事物,化難學的為簡易的。

前一陣,我有幸看到了國際管理學專家、曾國藩後代、台灣著名教授曾仕強老師的一篇報告。他的報告主題是《中國式管理》,中間也提及命運。他的高度概括讓我化繁為簡的認識了命運——命運沒有什麼奇怪的,一切都是“自作自受”。這四個字聽起來,好象是詛咒自己。其實上至王侯將相、中央大員下至普通百姓,人人如此。命運如此,學習不也是如此嗎?

全國語文特級教師、全國優秀班主任、遼寧省盤錦教委主任魏書生老師,他每年都有一大半時間在外奔波講學,很多學校都想請他前來做報告。不瞞大家説,我們廣德恐怕想請他都請不到呢。許多班主任老師都是得益於他的班級管理思想,許多老師都是憑藉着從他那裏領悟的一點東西,學科帶頭人、教壇新星、優秀班主任的。這種人應該可以稱為當代教育家了。據魏老師自己説,他教兩個九年級班語文,常常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在外講課,而且他從來不批學生的作業,但他學生成績總是第一。他用一句話將人們心中複雜的教育思想變為一句人人能懂的格言。我那建議大家一定要記往:“教育歸根結底是培養習慣,行為養成了習慣,習慣形成品質,品質決定命運。”我當初讀到這段話時是十分驚歎的,名師就是名師,大家就是大家!“教育歸根到底就是培養習慣”,沒有什麼奧祕,沒有什麼複雜的事。聯繫曾教授講的“自作自受”,我們就可以貫通起來了,行為就是自作,習慣成性,形成品質,形成性格,最終影響命運,就是自受。

一個是企業家、企業管理家,一個是教育家,話雖不同,神則相似。由此我們應該認識到目前學生的所作所為:學生的種種習慣,決定影響未來的命運。

講到這裏,我們有的家長可能就要問 “張老師,你説了這麼多,可是該怎麼培養學生得優秀習慣呢”。其實,培養習慣得方法很多。這裏,我不妨舉出一例:習慣是在經常做某些事的過程中形成的。經常練習、經常熏習的語言、行為、思維就會成為一種慣性,就叫做習慣。熏習就是孩子在父母老師朋友同學的耳濡目染中漸漸的也染有了我們的習慣。我們的好習慣壞習慣都在不知不覺傳染給他們了。

有一位家長喜歡上網打遊戲,而且經常帶兒子一起去,孩子能不迷網吧嗎?孩子還能安心做作業?我家鄉就有許多類似的例子。一些家長沉迷於麻將、賭博,他們的孩子耳濡目染,竟然有很多孩子四五歲時就能把麻將打的比一般的大人都好,就能和一些大人坐在一起賭博。真是神奇!有些家長常對老師説“孩子成績隨他去,將來自然成才呀!”老師呢?乾着急!家長朋友,你是孩子克隆的對象啊!所以我要説:教育不是萬能的!老師不是萬能的!最終一切是自作自受的!

7.正確合理的家庭教育是人一生的幸福,錯誤和不良的家庭教育就是我們自己晚年的痛苦和辛酸。

孩子是國家未來的公民,孩子是我們晚年的繼承和希望。正確、合理的家庭教育是人一生的幸福,錯誤、不良的家庭教育就是我們自己晚年的痛苦和辛酸。未來的社會是一個文明規範、平等競爭的社會,若不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和能力,恐怕很難在激烈的競爭中維持自己、發展自己。人生最大的煩惱莫過於兒女的不成器,為人一生最大的欣慰莫大於孩子的有才有德。在教育子女的問題有一個不成定論的公式:現在多付出一點,盡了自己的努力和職責,否則就會欠賬,欠帳越多就會還債。還債有三個方面:一是升學,二是就業,三是婚姻。當我們在社會上無法維持生存時,就需要孩子的不斷接濟和幫助。有些家庭、父母現在只考慮自己的歡樂和輕鬆,不注重教育付出,結果只能是一代懲罰一代,惡性循環。然而,一些有知識有見地的家庭則是一代負責一代,一代孝敬一代,一代勝過一代,為國家社會培養了棟樑之才,自己也有一個幸福的晚年。我想,這也許是我們在座的各位家長考慮的最直接的一個問題。

8.理智愛子,不要在孩子的問題上搞特殊化。

蘇聯大文學家高爾基曾説過一句話“溺愛是誤入孩子口中的毒藥。如果僅僅是為了愛,連老母雞都能做到這一點。”溺愛是一種低本能的愛,真正的愛是理智、高尚的愛,吃喝拉撒睡是愛,教子吃苦教子成材更是愛。

孩子每天都要正常上學,不要為了一點小事讓孩子提前離校,不要為孩子護短。有家長認為,孩子在校與同學發生矛盾就是受欺負了、受委屈了,其實不然。其一、身體接觸就算打架嗎?有孩子在下課時喜歡拍一拍同伴。這其實是表示友好,是孩子的天性。有孩子來回的打就有可能使一方獲勝、另一方哭訴着來找老師。所以我們要正確看待學生之間的矛盾,不能只顧護短到學校來指責別人、為自己的孩子撐腰,這樣不僅容易嚇着孩子,也不利於自己的孩子。其二、一個巴掌拍不響。我們要詳細瞭解事情,引導孩子分析自己的不足和過失,設身處地的為別人着想,多一分理解和包容,少一些挑剔和埋怨。從小就懂得謙虛和禮讓、學會理解和尊重,將來他們就更能適應社會,更有發展空間。如果同學的行為太過分,還是要告訴老師和家長,這是對自己的保護,也是對同學的及時幫助。

9.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緊密配合的問題。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首先明白:孩子的智力基礎和品質基礎是在家庭中奠定的,人的智力和品質是在家庭的塑造下成型的,學校是接過這塊毛坯進行繼續加工的。從家庭,幼兒園,國小到國中,這已是第四棒。而在學校塑造和加工的全部過程中,始終離不開正確家庭教育的配合。倘若沒有良好、正確、合理的家庭教育配合,再好的師資和學校都不可能產生好的教育效果。

學校的教育形式是羣體性的教化形式,它的德智教育及其它教育都是羣體性的教化。學校教育的主要任務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為底線,以傳授知識為主體,着眼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一個老師負責幾十人甚至上百人的教化任務,學校不可能能夠像父母那樣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把教化的對象集中在一個學生身上。無論從教育的時間和精力上來講,還是從教育的對象情感上來説,家庭教育都佔有特殊的優勢地位和作用,其潛在能量是巨大的,開拓的前景是廣闊的。

孩子在同樣的年齡段裏,同時走進同樣的學校,在同樣的班級裏就讀,授課的時間是一致的,教化環境是一致的,教育內容是一致的,然而接受教育的效果則有很大區別。這種大優大劣分化的原因,很多時候並不僅僅在於學校教育質量,還在於家庭教育的配合上。所以只強調學校教育質量,而不檢查自己家庭教育配合的家長,一定是教育知識空白的家長。不妨這樣比喻:老師好比醫生,父母好比護士,學生好比住院的病人,醫生的主要任務是下藥,父母的護理是十分重要的。

父母要全面而準確的估計孩子的智力。作為孩子的父母要對孩子的智力水平作全面的考核,並做出切合實際的準確估計,這種評估不能過高,也不可過低。過高和過低都會導致家庭施教的不準確。錯誤和不準確的估計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和學習情緒。有的家長在還沒有全面摸清孩子智力水平的情況下,就單憑某一學科或某一單元的學習成績就盲目斷定孩子“笨”。有的家長盲目過高估計自己孩子的智力水平,錯誤的作縱向比較,拿自己兒時的水平與當代孩子作比較。殊不知,這種比法誤差也很大。那時你的童年只會玩彈弓、掏鳥窩,現在他們是會踢足球、上網吧。農村中有句古話叫“莊稼看人家的好,孩子看自己的好”,這一習慣意識在當代人中還是十分明顯。所以在自己孩子嬰幼階段怎麼看也覺得自己的孩子很聰慧,有的還誤認為自己的孩子是“神童”做過一兩件讓自己吃驚的事就會念念不忘。但是到了上學後比較就看到了差距,再到中學階段就灰心意冷,這就是對孩子智力估計失誤所造成的。作為智力好些的孩子父母,我覺得我們要看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10.在教育孩子時,家長要做到“愛與理智並存”。

有些家長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私有財產,教育孩子以自己的意願作為準則,以望子成龍為孩子設計“明天”的規劃,而一旦孩子達不到“設計”的要求,就會愛之愈深,痛之愈烈,或體罰,或放任自流……。這種缺乏理智的教育,不但不能使孩子成才,反而會使孩子成為父母主觀願望的犧牲品,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還有些家長對孩子百般寵愛,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都想方設法予以滿足,這樣的教育只會將孩子引入歧途。對孩子的愛,應是“愛與理智的並存”——孩子的合理要求,我們應給予滿足;對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家長應該給孩子講道理,讓孩子明是非;有些不可為的事,不管孩子如何哭鬧,都不能答應。對於孩子的興趣和愛好,家長可以順應自然,給予點撥和指導。舉個例子:我侄子今年五歲,他在三歲時候就知道自己去買肉去買菜去商店買零食。上一次回家時我聽説,他有一次還教一個6歲的小孩要東西的絕招——你儘管找你他們(你家裏人)要,他們要是不給你,你就哭,你就在地面上打滾。他們見你一哭就會把東西給你了。小小年紀,就有如此見識,我們的家庭教育是不是出問題了?其實,我爸爸也是一名教師,我哥哥也當過五年教師,他們都是當地有名的教師。你能説他們沒有知識,沒有文化,不負責任嗎?不能!他們缺少的可能就是對自己孩子的嚴格要求。

11.教育孩子“關心他人”、“奉獻愛心”。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應該注意利用生活中的小事,引導孩子去關心、愛護別人。比如,家裏來了客人,父母讓孩子去招待客人。孩子知道拿玩具和吃的東西去和客人分享,但是他特別喜歡的東西,就藏着不肯拿出來與客人分享。碰到這種情形,父母就悄悄的告訴他:“今天你是小主人,主人應該熱情、大方的招待客人。”孩子聽後,就樂意的把自己的玩具拿出來與客人分享。上週五回家時,就在我即將離開學校的時候,忽然耳邊傳來一陣大罵聲。仔細一聽,原來是這位同學因為下雨見自己家路近加上有父親來接,就將自己的雨傘借給了一位同學了。沒有想到卻遭遇了父親的一陣咆哮。你説,面對這樣的家長,我們的教育力還能剩下多少?樂於助人,結果卻遭到了家長的一頓臭罵,你説,我們這個孩子他今後還會那樣樂於助人嗎?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生活即教育”。是的,生活就像一所大學校,孩子在其中可以學到許多東西。只要家長隨時注意利用生活中的具體事例去啟發、教育孩子關心別人、奉獻愛心,那麼孩子就能擁有一顆善良的心。

12.教育孩子,要培養孩子的責任細節。

讓孩子有責任心,家長應該首先具備。比如別人委託的事情,父母親一定想盡辦法去完成,為孩子樹立榜樣。不然,孩子就會想:為什麼你們大人都不言出必行,而要求我非得做到呢?孩子如果責任感缺失,就會缺乏抑制力,就會很容易被社會上的不良現象所誘惑,比如撒謊、作假、偷盜等。許多家長埋怨是網吧害了孩子。其實,孩子上網遊戲是孩子缺乏責任感的一種表現。他們想逃避繁重的學業,想逃避不願意做的事情。所以,就選擇了刺激性很強的網絡遊戲,整天沉迷其中。有關專家建議,教育孩子一定要從點滴小事做起,從父母親做起,從社會中的每一位成年人做起,給孩子起到模範帶頭作用,教給孩子們認識到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假惡醜,什麼可為,什麼不可為,這才是實踐教育的真正意義。否則,學校裏教的是"仁義禮智信",社會上卻是"坑蒙拐騙偷"。這種“成人有病,要孩子吃藥”的做法怎能教育好孩子呢?

13.教育孩子遇事多做自我批評。

在孩子和其他同學發生口角或矛盾時,述説自己受到的委屈時,先讓孩子從自身找原因,不要總是幫孩子説話,不然會縱容孩子的缺點。受到老師批評時,要讓孩子分析:班主任和老師為什麼批評你,真的是老師故意找你的茬嗎?自己有哪些不對的地方?我想,很多時候嚴格要求都對學生有利。老師的批評教育是對孩子負責,表揚是愛,批評更是一種愛。孩子畢竟是孩子,孩子説的話有時並不一定是真實可信的。我覺得家長應該更多的相信老師的話,並主動與班主任和任課老師交流,瞭解真實情況,很多時候誤解是通過溝通是完全可以消除的。沒有了誤解的鴻溝,不是更加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嗎?

14. 要與老師坦誠相待,保持一致,形成教育的合力。

在現代社會裏,一方面,家長必須依靠學校,讓孩子接受系統的知識學習。在這一點上,家長無法取代學校教育。另一方面,學校只能承擔起教育孩子的一部分。家長如果把教育責任全推給老師,我覺得是一種失職。尤其是孩子的品德教育、習慣養成、性格培養等重要教育任務,更需要家長與教師的合作才能完成。當然,有許多的家長都是非常重視家庭與學校的教育合力的。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家長與老師要坦誠相待,相互交流、相互包容。作為家長,要正確對待教師的不足,人無完人,教師的教育水平有高有低,出現失誤和不足在所難免。家長與老師溝通,解決分歧和看法,一定要維護教師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不能在孩子面前議論老師的不足和短處,更不能貶低老師,堅定地站在學校老師一邊。同樣,老師也要注意維持家長的形象。只有這樣,我們的教育才能形成合力。孩子還小,一旦老師在他們心目中失去了應有的地位,那麼連同這門功課,他們也可能會拒絕學習。這樣的話,孩子的損失就大了。當然,作為老師,我們也要充分理解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迫切心情,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來,教好書,育好人,叫學生滿意,讓家長放心。常聽有些家長説:我的孩子國小時成績和行為習慣都很好,怎麼到你們學校就變了?這反映了家長對孩子的瞭解缺少客觀全面,年齡環境都在變化,中學和國小有很大的不同,孩子在成長中會出現新的問題,是正常的,我們要正視他,只要我們相互理解互相支持,就一定會收到好的效果。

15.注意培養孩子的自立意識。

美國父母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採取種種有效的方法,讓他們認識到勞動的價值。比如:讓孩子自己動手裝配自行車,修理小家電,做簡易木工,粉刷房間,到外邊參加義務勞動等等。即使是富有的父母,也十分注重對孩子自食其力能力的培養和價值觀的教育。美國南部一些州立中學為了培養學生獨立適應社會的生存能力,還特別規定:學生必須不帶分文,獨立謀生一週才允許畢業。美國中學生的口號是:“要花錢,自己掙!”不管家裏是否富有,孩子在12歲以後就得給家裏的庭院剪草或做其它的家務,以換取零花錢。一些家庭還要求孩子外出當勤雜工,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機,秋天幫人掃落葉,冬天幫人家鏟積雪等。絕大多數美國父母都這樣認為:不要怕孩子受苦,只要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謀生能力,讓他們吃再多的苦也是值得的,如果溺愛孩子,這將會是自己一生中做的最糟糕的事。

日本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空氣和陽光是大自然的賜予,其餘一切都要通過勞動才能獲得。在這一教育觀念指導下,許多日本父母在教育孩子學好功課的同時,要求他們利用課餘時間做那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和到外面參加勞動掙錢。日本大學生勤工儉學的非常多,他們通過在飯店端盤子、洗碗,在商店售貨,做家庭教師,陪護老人等,掙取自己的學費。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告訴他們:“不給別人添麻煩。”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論多麼小的孩子,都要無一例外地背上一個小揹包。日本父母認為:這是他們自己的東西,應該自己來背。可見,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和自強精神,是日本父母教育孩子的一個重要出發點。瑞士父母為了不讓孩子成為無能之輩,從孩子很小就培養他們自我服務的能力和自食其力的精神。譬如,十六七歲的姑娘,國中一畢業就會被送到一家有教養的人家去當一年左右的傭人。上午勞動,下午上學。這樣做,一方面是為了鍛鍊孩子的勞動能力,學會獨立謀生之道;另一方面是為了便於孩子學習語言。因為瑞士是個多語種的國家,既有講本土語的地區,也有講德語和法語的地區。所以,一個語言地區的姑娘通常到另一個語言地區的人家當傭人,邊學語言,邊當傭人。長期依靠父母過寄生生活的人,在瑞士被認為是沒有出息和可恥的。

16.請注意加強對孩子零花錢的控制和對孩子理財能力的培養。

一個人的很多習慣都養成於青少年時期,從一個學生對待零用錢的態度就能折射出將來當家理財的點點滴滴:一個人從小克勤克儉,長大後花錢自不會大手大腳:小時候要風得風,要雨有雨,讓他感到錢來的很容易,長大後一不留神,就會犯下難以彌補的錯誤。

新生的一代,有相當多的在年紀尚小時便已受到了金錢的強烈衝擊,正逐漸形成獨特的金錢觀。因此,金錢教育對於家庭、學校乃至全社會來説,已經是一個嚴峻的挑戰。教育者和家庭有必要教孩子怎樣對待錢和看待錢。目前我國的中國小一般都還沒有開設專門的金錢教育課程,尚在襁褓中的素質教育體系中也沒有明確提出具體的金錢教育策略,已有一些涉及金錢教育活動大都停留在抽象的道德理念層面,且無正規體系。問題非常嚴峻。

國外許多發達國家的家長都比較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家庭經濟條件再好,學生打工掙錢、自食其力還是比較普遍的。國內在觀念上還是比較落後,家長總希望在自己的保護傘下為孩子營造安逸舒心的成長環境,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出人頭地,但在教育上可別大意了,拔苗助長不行,過於精心呵護更不可取!

國外成功的教育經驗表明,對中國小生進行消費、投資等方面的理財教育將有助於孩子對經濟社會的適應性和敏感性,對他們日後的理財能力有相當影響。當然,我國目前要對中國小生進行金錢教育是一個艱鉅的過程。現在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對孩子過分寵愛,孩子要啥儘量滿足,家庭優越的條件養成了孩子好吃懶做的壞習慣。殊不知,一心想望子成龍到頭來卻是養子成蟲,身邊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家長們,我們的孩子由於消費知識薄弱、消費觀念尚未成熟,自制力差,容易受到不良商品的引誘,很容易形成一些不良消費方式。黑網吧、電子遊戲廳、口袋書等難免令一部分學生迷戀不歸,越陷越深,危及他們成長的身心健康。在此,我想提醒大家,暑期到了,請管好孩子的錢包!

17.教育是長期工程,不能投機取巧,敷衍了事。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個人材的培養沒有幾十年的精心培養是成不了人材的,靠朝夕之功是培養不成人材的,靠僥倖心理也是斷然培養不好孩子的。尊敬的各位家長,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為了一切孩子,是我們所有教師最大的心願。但是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世界,因此很難找到一個適合所有家庭、所有孩子的教育模式,以上所談的一些感想,也僅供參考而已。不當之處還請大家批評指正。

全國優秀班主任李鎮西老師在《愛心與教育》中的“我們所做的都是必須要做的。我們感受了學生太多的愛,我們只有用更多的愛去回報我們的學生”。作為教師,我想只要我們以人為本,以金子般的愛心來對待學生,多一分尊重,多一分寬容,多一分理解,善待每位學生,相信學生未來的輝煌,就在我們的無限熱愛中。作為家長,我想在座的各位都是非常優秀的,都是天才的教育家。不相信吧?請問是誰教會你們的孩子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漢語的?是誰教會他們動物最高級的動作——直立行走的?是你們!笑了?是啊。你們説這不用教也會的,可是你真的沒教嗎?一個孩子離開父母的教育能學會漢語直立行走嗎?報紙上不是有關狼孩的報道嗎?在狼羣中長大的孩子就和狼差不多了。你們之所以能把一個娃娃培養成能説話能走路的孩子,因為你們具備天才教育家的三大法寶:一、無條件地信任。二、耐心地期待。三、毫不吝嗇的獎賞。

我的發言結束,謝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anghua/jingxuan/qxwdr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