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教師演講稿 >

國小教師家訪演講稿

國小教師家訪演講稿

(二)

國小教師家訪演講稿

最近我讀了孫維剛老師的《我的三輪教育教學實驗》一書,通過學習我曾多次想過: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怎樣去做好自己工作?雖然也思考很長時間,但也還是沒有能理出一些頭緒,下面就結合自己幾年的教學工作和讀完着本書後的一些瑣碎想法簡單談談。

第一,作為一名老師首先要做到身正為範。在這方面孫老師給我沒做了最好的榜樣,他從教40年兢兢業業,時刻嚴格要求自己,從1991年得知自己瘓有癌症到XX年去世,這XX年間他的付出是我們不能想象的,也正是他的這種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和對工作的認真負責,給學生們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澆菜要澆根,教人要教心”,孫維剛老師最大的成功是德育的成功。在很多教師尤其是班主任的眼裏,德育是虛的,與智育關係不大,甚至認為搞德育工作會耽誤學生的學習,但孫維剛老師則認為“德育是智育的基礎和歸宿”,“德育永遠第一”。他要求學生以及他們各自的家長:“做學問,先做人”。他自己也用80%的時間和精力去做班主任工作,而不是教好數學課。為了培養學生成為品德高尚的人,他廢寢忘食、花費心血,放棄休息時間,做了大量的工作,抓好班規和家長會。“誠實,正派,正直;樹立遠大理想,為人民多作貢獻;做有豐富感情的人,要因為我來到這個世界上,使別人生活得更幸福。”這既是孫維剛老師的建班原則,也是他的育人原則,更是他的做人原則,正是他的言行和對孩子的真誠感染了學生,對學生起了潛移默化的作用,最終造就了教育界的神奇。

因此,面對越來越難管理的學生,我們不能一味的抱怨、叫屈,而應象孫老師一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教育、去感化學生,因為真正能影響一個人一生的,不是書本知識,而是一份感恩的情懷、一道崇高的信念、一份不滅的追求。這是對學生的一生負責,是對教師職業的負責,是對國家、對社會的高度責任感的最真實體現。因為真正能影響一個人一生的,不是書本知識,而是一份感恩的情懷、一道崇高的信念、一份不滅的追求。

第二,要做一名學習型的教師。“長久以來,我認為自己的‘一桶水’足夠拿出‘一碗水’來給學生,便不思進取,學習處於停滯狀態。我整天為生存而奔波,為瑣事而煩惱,除下教書,就是吃飯、睡覺。説到學習就以太忙為推辭。一個人如果連學習的時間都沒有了,那麼它離什麼都沒有了的時候也不遠了。所以,教師不能僅僅是蠟燭,照亮別人,燃燒自己他還應不斷地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讓自己成為一支永遠燃燒的火把。

第三,對待學生要有愛心和耐心。 我曾多次因學生學生不好或其他一些小事而發脾氣,有時發完脾氣感覺自己有點過分,但很快又會自己安慰自己:我是為他們好才這樣的為了他們的父母,為了他們的前途,我這樣也是應該的。可真實的原因也許是宣泄自己的壓抑、不滿;也許想懲一儆百而求以後工作簡單;也許是給點刺激以期學生靈魂之顫抖,在內心世界把師生關係定義為君臣關係或家長制下的父子關係,學習了孫維剛事蹟後我不由的覺得這一切對學生多麼不公。正如王校長所説:每一個孩子對家長來説都是百分之百的希望。我們拿着人們的錢,又有什麼理由不把他們的孩子教好呢?

第四,做一名創新型的教師。孫老師提出“要通過知識的教學,不斷髮展孩子的智力素質,把不聰明的孩子變聰明,讓聰明的孩子更聰明。” 在他看來,知識是需要的,但更需要的是駕馭知識的能力,那麼,他如何造提高學生的能力呢。他從三個方面着手:一從系統的高度教學知識,即掌握和運用知識本質的聯繫,掌握內在規律性,就能大大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二是更看重對哲理的發現和汲取,即掌握知識間內在的聯繫及探索聯繫的方法,並在教學中適時地講授哲學知識;三是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快樂,即讓學生學會學習,主動探究,勤于思考,而我們只是在一味地埋怨學生的智力低,而沒有從孩子自身的角度來考慮。要重視發展孩子的能力, 愛因斯坦曾説:“當一個學生畢業離開學校時,如果把老師教他的知識都忘光了(當然這是不可能的),這時他所剩下的,才是他的學校、老師在他身上教學的真正成果”。這就是説,真正的成果,是知識之外的東西,是能力,更是能力之上的智力素質。

學習孫老師的教學方法,努力為學生構建和-諧課堂,其實我們在學習杜郎口中學時也能深深體會和-諧課堂帶來得高效率,視學生為朋友,視學生為夥伴。老師和學生,只有年齡上的差異,沒有地位上的級別。這樣的課堂,學生情為所動,教師情為所開。從形式上看,師生不經意間快樂的暢遊於知識的海洋。學生的學習是潛意識的,自覺的,主動的,快樂的,高效的。其實我們在學習杜郎口中學時也能深深體會到這種和-諧課堂的氣氛,有時我們走進教室根本分不出哪個是老師哪個是學生,只見他們熱烈的討論和交流,無拘無束,平等和-諧,這樣的氛圍中學生有怎能不樂意學習,效率又怎能不高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jiao/ekxwm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