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發言稿 >

最新科技工作會議講話材料

最新科技工作會議講話材料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做好科技工作,關鍵是明責、擔當、落實。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最新科技工作會議講話材料,僅供參考。

最新科技工作會議講話材料
最新科技工作會議講話材料篇1

同志們:

今天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傳達落實省市科技會議精神,安排部署今年的科技工作。首先,我就全縣的科技工作先談兩點意見,供大家參考。等一下徐立縣長和科技局國平局長還要作具體佈置,請大家按照他們的部署安排做好今年的工作。

一、要高度重視科技工作

黨的xx大報告提出了科學發展觀,要轉變我們的發展方式,就是要轉變現有的生產方式,要把自主創新作為國家發展的核心戰略。縣委也高度重視科技工作,20xx年12月11日我縣新一屆縣委產生,12月12日緊接着召開的第一個會議就是全縣科技大會,在家的全體四大家領導都出席了,國家到現在還只開過四次全國科技大會,而我們召開的那次大會是第五次,説明縣委很重視科技工作。當今世界各國的競爭,是競爭資源還是人力?都不對,競爭的是科技,競爭的是科技發展能力,競爭的是科技創新能力。日本一個小小的島國,沒有很多的資源,人口只有1.27億,但他們的GDP 20xx年底是4.9萬億美元,我們號稱物產豐富、地大物博,人口13億多,GDP總量卻只有2.6萬億美元,只有日本的一半,美國是世界頭號經濟大國,20xx年他們的GDP總量是13.22萬億美元,是中國的5倍多,產生這些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什麼,是科技落後,所以xx大報告提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貫徹到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而且把它放在經濟發展又好又快的八項措施之首,希望大家回去看一看xx大報告中的原文,好好領會一下。20xx年是全面貫徹黨的xx大精神的落實年,是我們融入武漢城市圈、着力建設"兩型社會"的起步年,是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實現跨越提速的關鍵年。如何實現跨越,消耗資源是不行的,要大力發展科技,特別是高新技術產業,努力提高企業產品的科技含量,提高科技對我縣經濟發展的貢獻率。

二、要切實做好科技工作

現在大家都在提科學發展觀,提提口號容易,但是如何在具體工作中去落實,就需要我們下功夫了。我們所處的地方不同、單位不同、行業不同,發展就會有千差萬別,我想首先要解決的還是思想觀念問題。

(一)自主創新,誰是主體?我認為企業應該是主體,以往一提到研究、創新,大家總認為是科研機構的事,我們應該改變這種認識,要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這裏,我舉一個例子,我縣天雄汽車零部件有限責任公司通過實施自己的專利技術生產"徑向密封式汽車動力轉向油罐"後,市場得到迅速拓展,產品深受福田、東風、華菱、宇通、柳汽等多家知名汽車廠家認可並出口到印度等國家,受到熱烈歡迎,現在年產值已達到億元。目前他們正在申報省高新技術企業,我們還要動員它到中小板上市,融資擴大規模。企業作為創新的主體,它應該知道從哪些方面去創新,應該知道如何應用創新成果。

(二)要抓好成果轉化。剛才我們表彰了六家成果轉化應用得很好的企業。現在東部的技術、設備、產業在向中西部轉移,有些技術已經很成熟了,我們再去研究,得走不少的彎路。我們該怎麼辦,把別人的拿來,實行"拿來主義",在它們的基礎上去創新,做好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技術創新,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在這方面,我縣科技特派員工作是一個亮點,科技特派員在成果應用轉化上起了帶頭作用,僅20xx年就引進農業動植物新品種近30個,引進種、養、加新技術新模式20多個,實施科技開發項目19項,其中承擔國家和省級科技計劃項目5項,承擔UNDP資助計劃項目6項,科技特派員自行開發項目8項。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等科技成果的引進和推廣,科技開發項目的實施,促進了科技成果的轉化,推動了農業技術進步,培植了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了農業產業化和縣域經濟發展。希望我縣工業企業根據自身發展需要引進一批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

(三)加大科技投入。縣政府每年財政預算對科技有部分投入,靠這一點行嗎,肯定不行,每個企業撒一點,起不到多大作用。我們只能有針對性地向一些優勢企業傾斜,其他企業怎麼辦,等明年後年我們有資金給你的時候再動行嗎?再説我們給你的只有一點啟動資金,大筆的資金還得你們自己想辦法。那為什麼有些企業不願投入,我想主要是意識有問題,科技意識淡薄,嫌科技投入見效慢。當然,科技投入,不會像企業生產的流水線那樣,這邊剛剛投下原料,那邊就有了成品產出。但是要相信:有付出,就有回報;有投入,就有產出!少一點急功近利,多一點高瞻遠矚,少一點大轟大嗡,多一點潤物無聲,堅持不懈地投入,積少成多,你的企業就會不斷壯大。

(四)加強領導。首先各級領導、科技工作者要加強自身的學習,現今科技日新月異,我們作為科技的主力軍,要不斷地接受新思想、學習新知識,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其次各級領導要加強對科技工作的領導,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我們要克服説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思想,不要認為科技對自己的政績沒有很大的顯示度,科技進步了,企業發展了,人民生活富裕了,你的工作好搞了,你的政績就有了。縣科技局要不斷改進對科技工作的指導,加強對科技進步工作的考核力度,要制訂切實可行的考核方案,組織好對各級的科技進步考核。各級領導要始終把科技工作牢牢抓在手上,把科技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特別是一把手要高度重視科技工作,一把手要抓第一生產力。

同志們,這次會議開得很必要,將對我縣今年的科技工作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希望大家認真學習領會精神。會後要針對各自不同的行業特點,抓好各領域的科技工作,提升科技對我縣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希望明年召開科技工作會議時,全縣湧現出更多更好的科技典型。

最新科技工作會議講話材料篇2

老師們、同志們、同學們:

學校第三次科技工作會議即將勝利閉幕。這次會議對於全校師生員工進一步深刻領會科技工作的神聖使命,準確把握科技工作的目標任務,着力深化科技工作的體制機制改革,全面提升學校科技創新的能力和水平,奮力推進研究型大學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老師們知道,上半年我們勝利召開了第三次黨代會,學校黨委認真學習調研、凝聚師生智慧、反覆研究論證,作出了轉型發展的戰略部署,提出“開啟高水平、有特色、國際化研究型大學建設”的奮鬥目標。我曾多次強調,這一奮鬥目標在學校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現在,目標已經確定,關鍵在於落實。不抓好落實,任何宏偉的藍圖、美好的願景,都只能是空中樓閣。建設研究型大學,任務非常艱鉅,涉及到事業發展的方方面面,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從哪兒入手?學校黨委和行政的意見高度一致,就是把科技工作作為轉型發展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所以,我們把轉型發展的第一個條線會議確定為科技工作會議。

今天上午,袁校長作了很好的工作報告,全面總結了學校科技工作五年來所取得的顯著成績,深刻分析了科技工作在研究型大學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確提出了今後一段時期科技工作的指導思想、總體要求、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具有很強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我完全贊同。剛才,幾位同志的交流發言,非常感人,聽後很受啟發很受鼓舞。在分組討論中,大家暢所欲言,提出了很多建設性的意見建議。總的來説,這次會議主題鮮明、重點突出、內容豐富,開得很成功。在此,我和袁校長一起,代表學校黨委和行政,向受表彰的先進單位和個人表示熱烈的祝賀!向為學校科技工作、事業發展付出辛勤勞動、作出無私奉獻的同志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關於今後一個時期學校科技工作,我再強調幾點意見:

一、統一思想,明確使命,充分認識科技工作的重要意義

高校的科技創新是國家創新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説,高校科技創新活動與高等教育質量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相關。我們要充分認識高校科技工作的重要意義。

第一,做好科技工作是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必然要求。 黨的作出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部署。這是黨中央綜合分析國內外大勢、立足國家發展全局作出的戰略抉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今年 9月,中央政治局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主題舉行第九次集體學習。在學習會上指出,從全球範圍看,科學技術越來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創新驅動是大勢所趨。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孕育興起,一些重要科學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的革命性突破,有助於加快國家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大家知道,高校是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基礎研究和高技術領域原始創新的重要源頭,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力量。相關統計顯示,近 10 年來,高校承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佔全國總數的三分之一,承擔“ 863 ”項目三分之一以上,承擔“ 973 ”項目三分之二以上,每年高校作為第一完成單位在國家科技三大獎中佔 50% 以上,高校發表 SCI 論文數佔全國的 80% 以上,高校基礎研究經費支出佔全國的55% 左右,橫向科研經費十年增長了 4 倍佔總撥入經費的 33%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高校科技創新在國家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中佔有舉足輕重的位置。所以,我們要充分認識高校科技工作的巨大作用,敏鋭把握當前科技創新的發展趨勢,緊緊圍繞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牢牢抓住國家科技發展的“黃金期”,自覺承擔起高校應有的責任和使命。

第二,做好科技工作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迫切需要。 高等教育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和人才第一資源的重要結合部,在國家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研究顯示,美國擁有 120 多所世界一流的大學,這些大學教育質量的提高,主要是依靠其強大的科技創新來實現的。大家知道,高等教育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是人才培養,人才培養特別是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離不開科學研究的支撐。一所大學的科研質量、科研實力、學術水平決定了這所學校人才培養的優勢和特色。可以説,科學研究是目前高校最豐富的資源之一,是支撐高等教育質量全面提升的強大動力。當前,迫切需要我們推動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的有效協同,使科研成果真正轉化為人才培養、學科發展和社會服務的資源,實現科教結合。只有實現了科教結合,科學研究才能有效促進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提升、促進育人氛圍的優化和學生科研水平的提升、促進教師學術水平和教學水平的提升,最終促進高等教育質量的全面提升。

第三,做好科技工作是推進研究型大學建設的必由之路。 黨的強調指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同樣,對學校來講,要實現第三次黨代會提出的建設研究型大學的奮鬥目標,就要牢牢抓住科技創新這個關鍵支撐,牽住了這個牛鼻子,就走好了先手棋,就能佔領先機、贏得優勢。從世界範圍看,研究型大學都具有一流的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依託科技創新,他們形成了一批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的學科及研究領域,產出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研究成果,培養了大批傑出創新人才。可以説,沒有高水平的科技創新,就難以培養出高素質創新人才,就難以培育出重大原創性科研成果,就難以支撐高水平學科(領域)的形成。因此,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科技工作對學校事業轉型發展的重要意義,通過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加快推進研究型大學建設。

二、突出重點,把握關鍵,推進學校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階

關於今後一段時期學校的科技工作,袁校長已經作了一個很好的報告,這裏不再重複。我要強調的是,科技工作要認清發展形勢,瞄準科技前沿領域,服務國家重大需求,突出人才隊伍建設,深入推進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全面提升我校科技工作水平。

一是着力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和水平。 袁校長在報告中提出科技工作“做大體量、做亮特色、做高水平、做強能力”四個方面的總體要求,我非常贊同。其中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做高水平和做強能力。大家知道,基礎性、原創性的研究在科技競爭中具有制高點的地位。大學特別是研究型大學,是基礎研究原始創新的重要源頭。可以説,原始創新的能力和水平,是檢驗我們能不能躋身研究型大學的重要標準。怎樣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和水平?就學校來講,要面向國際學術和科技前沿,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要敢於面對一些難題甚至是世界級的難題,加強基礎性研究。要重點在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傑青、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際重大合作項目上下功夫,在國家重點實驗室、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協同創新中心等高端平台上下功夫,爭取在基礎研究領域和高新技術領域產生一批原創性、標誌性的研究成果。

二是瞄準重大需求協同創新。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以來,國家提出了 20xx 年前高校科技工作的總體思路,其中有“三個轉變”:高校科學研究要超越學科導向,逐步向需求導向為主轉變;科研組織要從個體、封閉方式,逐步向開放、協同的機制轉變;科研要素和資源要突破孤立、分散的制約,逐步向匯聚、融合的方向轉變。通過這“三個轉變”推進高校科技發展方式的根本改變,從而提升高校科學研究的創新能力、支撐教育質量提高的能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我從這“三個轉變”中提煉出兩個關鍵詞:需求和協同。這兩個關鍵詞對我們有什麼指導意義?就是堅定不移地推進“ 20xx 計劃”。目前,國家相關部委把“20xx 計劃”作為高校科技體制改革的總抓手,放在各項重點改革任務之首。據瞭解,國家將在 20xx 年之前建設 80 個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去年首批認定了 14 家,今年認定了 24 家,目前江蘇高校共牽頭 5個。就我校研究型大學建設以及在全國所處的位置來看,我們應當有一席之地。因此,協同創新中心的建設只能加強不能削弱。目前,學校已經獲批 1 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和 1 個省級培育中心。“現代農業裝備與技術協同創新中心”今年也曾奮力衝擊國家級中心。下一步怎麼辦?就是我剛剛提到的兩個關鍵詞:需求和協同。協同創新中心認定的第一標準是:國家急需。我們已經獲批的省級中心、培育中心還是準備籌建的中心都要切實領會“國家急需”這個第一標準,首先要充分證明我們所建設的中心是真正的國家急需,要系統思考國家急需什麼、我們的優勢是什麼、預計取得哪些顯著成果,從而真正破解行業、區域等最急需解決的難題。其次,要加強協同,通過創新機制整合資源、匯聚隊伍,不斷凝練、組織完成重大協同創新任務,用實實在在的成果來證明我們能牽好這個頭。做到這兩點,我們的協同創新中心才能成為“國家急需、制度先進、水平一流、貢獻突出”的中心,才能不斷提升學校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才能大力助推學校研究型大學的建設。

三是突出人才隊伍建設。 人才隊伍是加快科技進步和創新的根本保障,是科技創新的第一資源。在今年兩院院士大會上強調,要把人才資源放在科技創新最優先的位置。對學校來説也是如此,我們必須把人才隊伍建設放在最優先的位置,作為科技工作持續發展最重要的源泉。因此,我們要以更大的氣魄和膽略招攬高層次人才,要改革人才選聘和培育機制,儘快實現院士的突破,要集聚更多的長江、傑青、千人等高端人才。要創新人才管理機制,採取與國際接軌的模式,實行“一人一議”、“按水平定薪”和“聘期考核”等,確保能承擔重大項目,產出重大成果,培養傑出人才。要創新國家級科技創新團隊建設途徑,推進“大師 + 團隊”模式,形成“以人才引人才”的集聚效應。要大力培養學術基礎紮實、發展潛力突出的中青年學術骨幹,形成一支規模適度、結構合理、具有很強創新能力的人才梯隊,不斷增強科技工作持續發展的活力與動力。

四是大力推進體制機制改革。 加強學校科技工作,最根本的是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最緊迫的是要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大家知道, 20xx 年以來學校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在重大科技項目、國家級科技獎勵、高水平科研論文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這都得益於前些年我們科研政策和制度的調整。因此,在學校事業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科技工作要圍繞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服務社會發展能力以及激發廣大科研人員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等方面進行更深層次的體制機制改革,充分挖掘潛力激發活力。去年以來,國家深入推進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制度和政策,比如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若干意見、改革中央財政科技計劃(整合 973 、 863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新設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等)、建立公開統一的國家科技管理平台和科技報告制度、修訂科技成果轉化法律法規等。我們要儘快熟悉、理解、吃透這些最新政策的精神,並結合學校實際推進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學校黨委會已決定,請袁校長牽頭,用一年左右的時間,按照“繼承、完善、創新、提高”的原則,進行新一輪規章制度的修訂完善。這裏我着重強調三個方面,一是加強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改革。今年 3 月,國務院出台《關於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這一《意見》在科研項目分類管理、經費預算、結餘經費使用、勞務費開支、科技成果處置收益、項目承擔單位法人責任等方面對高校科技工作提出了嚴格要求,同時也為解決高校科研“重申報、輕管理”、完善科研監管體系等提出了明確任務。廣大科研人員和科技管理工作者都要認真學習研究,主動謀劃我校科研管理體制的改革完善。二是進一步完善科技評價體系。去年 11 月,教育部印發《關於深化高等學校科技評價改革的意見》,對重大科研項目、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新世紀人才、創新團隊、科研獎勵等評價體系進行了全面的改革,進一步突出質量、貢獻和能力提升,突出科研和經濟、教育教學的緊密結合。我們要以此為契機,完善我校科技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健全科技評價制度體系,把科研人員引導到加強基礎研究提升原始創新能力上來,引導到加強技術創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上來,引導到促進教學提升教育質量上來。三是進一步推進專職科研機構的建立。科技創新平台是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支撐,是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我校已有的幾個專職科研機構已成為學校科技工作的排頭兵,為學校整體科技實力的提升作出了很大貢獻。今後,我們要繼續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和產業創新需求,整合學科、學院和科研團隊的優勢與資源,繼續組建一批校級專職科研機構。各學院也要結合自身特點,找準學科的發展方向和突破點,瞄準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成立相應的院級專職科研機構,在全校形成科技創新工作的新格局。這次會議後,學校會盡快根據大家討論的意見,修改出台相關科技政策。

三、加強領導,狠抓落實,確保科技工作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學校科技工作是一項全局性、基礎性的系統工程,任務繁重,責任重大。全校上下要進一步適應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真抓實幹、狠抓落實,努力實現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階。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 要從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推進研究型大學建設的高度,緊密結合國家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加強頂層設計,科學謀劃學校“十三五”科技工作發展規劃,不斷創新爭取大項目、建立大平台、產出大成果的思路和舉措。要圍繞科技工作中的重大事項,加強調查研究,切實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為科技工作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各部門、各學院、各科研機構、各學科要加強協調,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特別是科技條線要更新觀念,完善職能,改進方式,要組織好重大項目平台成果的申報,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科技體制機制的改革上,放在科技工作的規劃引領上,放在尋求社會的廣泛支持與合作上,實現學校科技能力和水平的持續提升。

二是營造良好氛圍。 我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風正氣則人心齊、人心齊則事業興。科研工作也是如此。優良的學風和學術道德是科研創新的重要前提。要積極培育崇尚科學、追求真理的思想觀念,營造勤奮刻苦、勇於創新的良好環境,形成淡泊名利、潛心學問的科研氛圍。大家都知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育人規律。同樣,在科學研究方面,“十年磨一劍”甚至“終生磨一劍”,才能取得突破性成果。我們要培養和發揚這種精神。這裏我特別強調兩點。一是團隊協作精神。現代科技創新越來越顯現出交叉、融合的特徵,單槍匹馬很少成功很難成功,更多的是集體團隊的力量,以團隊合作、多人共同完成一項科研任務的方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重要。所以,我們要大力培育科研創新團隊,團隊成員要有大局意識和協作精神,要堅決破除山頭主義、文人相輕的陋習,要相互尊重、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配合,要在團隊的發展中最大程度地發揮自己的創新潛能。二是學術道德建設。要大力弘揚科學精神,恪守學術誠信和學術規範,嚴禁弄虛作假、抄襲剽竊。特別要合理規範使用科研經費。社會對高校的標準更高,標尺更嚴,不能容忍象牙塔內和科學殿堂中的違規亂紀行為。前段時間,一些高校的個別教授因科研經費腐敗而被處理,引起了廣泛關注。我們要高度重視。全校教師和科研人員要嚴以律己,嚴格依據科研項目經費管理的各項規定,合法合理、科學有效地使用經費,堅決杜絕科研腐敗行為。

三是強化責任落實。 這次會議是一次系統的部署,下一步關鍵在於落實,在於“創造性落實”。要進一步理清思路,狠抓重點,紮紮實實地開展工作,使思路舉措變成具體行動,取得實際成效。要進一步加強目標管理、科學考核,建立權責對應、職責明確、獎罰分明的考核激勵體系,把科技工作任務完成情況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考核的重要內容。要加強改革,真正建立起有利於組織大項目、組建大團隊、創造大成果,有利於創新人才不斷湧現的體制機制。相關職能部門要不斷改進科技工作的管理和服務,為廣大科研團隊和科研人員提供一流的指導和服務。各學院各科研機構、各學科各團隊要對照學校確定的目標任務,進一步細化分解,將責任落實到人,形成“層層抓落實,事事有人管”的工作格局。全校教職工要認真學習領會這次會議精神,腳踏實地,潛心研究,形成“人人有壓力,個個爭貢獻”的生動局面。

老師們、同志們、同學們,科技工作是學校事業轉型發展的強大引擎和關鍵支撐。我們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團結拼搏,進一步堅定信心、攻堅克難、勇攀高峯,不斷開創我校科技工作新局面,努力為研究型大學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謝謝大家!

最新科技工作會議講話材料篇3

同志們:

次全市科技工作會議,是市政府確定召開的,主要任務是傳達貫徹全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和科技工作會議精神,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任務。剛才,文元同志傳達了省裏會議精神。下面,就貫徹落實全省會議精神,加快推進全市科技創新工作,我講三點意見。

一、認清形勢,提高認識,進一步增強做好科技創新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去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實現“xx”發展目標的強大動力,持續加大科技研發投入,不斷強化科技措施落實,全市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助推縣域經濟跨越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可以説,20xx年是我市科技事業跨越發展的一年。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從數字上看,科技創新有了新的突破。一是,高新技術企業總量達到64家,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1162.1億元,同比增長26.99%,佔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較年初增長1.1個百分點。二是,新增省級重點實驗室3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4家、省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研究中心)6家,獲批總量均居全省前三位。三是,全市專利申請3473件,授權2486件,是歷年來申請授權數量最多的一年。四是,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其中,獲山東省科技獎勵15項,是近年來最多的一次。五是,全市12個縣區全部通過了全國縣區科技進步考核,並有6個縣區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區”,受表彰的先進數量居全省第一。六是,先後與國內9所大院大所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產學研合作覆蓋了40%以上規模以上企業,集聚創新資源的能力進一步增強。七是,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科技計劃,先後爭取省級以上科技項目212項,爭取無償扶持資金近億元,創歷史新高。其中,獲重點支持的國際科技合作項目2項,繼續領跑全省國際科技合作,火炬計劃項目獲批數量連續兩年居全省第一。八是,獲批建設院士工作站5家,引進包括院士在內的科技創新人才300多名,高層次人才的引進與使用有力推進了我市重大關鍵技術的突破。

另一方面,從幾件大事上看,我市科技工作成果豐碩。第一件大事,臨沂高新區成功升格為國家級高新區,這是全國革命老區中獲批建設的第一家國家級高新區,也是我省第8家國家級高新區,被評為20xx年度山東省十大科技新聞,是我市園區建設上的重大突破。第二件大事,我市被評為20xx年“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市”,這是我市第一次獲此殊榮,也是革命老區中的第一個。第三件大事,常林集團依託“高端液壓主件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實現了由低端產業向高端產業的轉變,成為全市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典範。第四件大事,成功舉辦了“振興老區、服務三農、科技列車沂蒙行”活動,創造了專家最多、開展的服務活動最多、捐贈物資最多、取得成果最多、受益羣眾最多等多項記錄,而且以活動為載體,積極開展後續跟蹤和向上爭取工作,成效顯著。第五件大事,成功舉辦了全市科技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推介會,共幫助43家企業落實授信貸款8.7億元,有效破解了科技型企業資金難題。對此,張務鋒市長專門作出批示,給予了充分肯定。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的結果,是各級各部門和社會各界關心支持的結果,也是全市廣大科技工作者辛勤努力、奮力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奮戰在全市科技工作戰線上的同志們表示衷心感謝和親切慰問!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當前我市科技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一是個別地方對科技創新重要性的認識還不夠,部分科技政策還沒有完全落實到位;有的領導幹部對科技工作的研究不夠深入,推進力度不夠大;有的企業科技研發投入較少,缺乏科技創新的主動性。二是科技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不明顯,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不足全省總量的5%,且大多數規模偏小,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僅為20.02%,低於全省平均值7.3個百分點,示範帶動作用較弱。三是技術創新體系不完善,企業自主創新的主體地位不突出,國家級企業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高端創新平台偏少,缺少常林集團這樣主動引進轉化國外高端技術的範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夠強。四是高層次創新人才缺乏,企業集聚人才能力較差,用人機制不夠靈活,人才環境需進一步優化,等等。對以上問題,必須引起我們高度重視,採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xx指出,科學技術是經濟社會發展中最活躍、最具革命性的因素,是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決定性力量。温家寶強調,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跨越,最根本的要靠改革開放、體制創新和科技進步,靠激發和調動包括廣大科技工作者在內的人民羣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省委、省政府對科技工作高度重視,多次作出部署安排,要求堅持把自力更生、自主創新作為統領科技發展的戰略主線,堅持把集中力量、重點突破作為推動科技進步創新的重要途徑,堅持把服務經濟、服務民生作為科技事業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不斷提高全省創新能力。當前,國家不斷加大轉方式調結構力度,區域競爭日趨激烈,科技已成為制約我市發展的主要“瓶頸”,加強科技創新迫在眉睫。為爭取新一輪發展主動權,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好中求快“過四五”、富民增收“雙翻番”戰略目標。要實現這一奮鬥目標,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最根本的要依靠科技的力量,最關鍵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因此,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把科技工作放在更為突出的位置,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努力推動我市走上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科學發展的軌道,為全市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二、突出重點,強化措施,全面推進科技創新實現新突破

今年科技工作總的目標是,“四新一高”戰略性新興產業銷售收入增長30%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工業產值的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固定資產投資佔比達到20%以上,新增省級以上技術創新平台15家以上,產學研合作覆蓋面達到50%以上,礦業科技、農業科技、民生科技等工作取得新的進展。突出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圍繞新型工業強市建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一是支撐優勢產業快速發展。要按照一手抓戰略性新興產業培植髮展,一手抓利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工作思路,堅定不移地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力爭全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較去年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呈現高位增長、快速發展態勢。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要用好縣域經濟發展專項資金、創業引導資金,認真落實財政、土地、税收、招商引智等方面扶持政策,帶動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深化產學研合作,重點發展新材料、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等產業,力爭“四新一高”戰略性新興產業銷售收入增長30%以上。在傳統產業領域,要學習借鑑和推廣常林集團的經驗做法,積極推動機械、冶金、食品、木業、化工、醫藥等支柱產業從低端產業向高端產業轉型發展。二是培育發展科技領軍企業。要重點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企業,力爭新增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企業各20家以上。要重點支持臨工機械、金正大、金升集團等科技型企業做大做強,為打造年產值千億級主導產業和百億級骨幹企業提供科技支撐。要重點支持礦業骨幹企業提高生產能效,延伸產業鏈條,引領礦業經濟科學發展。三是加快推進高新技術園區建設。要加快高新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各省級經濟開發區的“二次創業”步伐,推進管理體制、運行機制、政策環境等方面的改革,通過招商選商、科技招商,招才引智,全面提升經濟園區的集聚能力、創新能力和產業發展質量,使其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引擎。要制定完善相關政策,引導主導產業、骨幹企業提檔升級、延長產業鏈條,並向特定優勢區域聚集,重點推進經濟技術開發區、臨沭縣申報高端機械裝備製造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集羣,沂南縣、高新區申報國家火炬計劃新能源電動車特色產業基地。

(二)圍繞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一是加強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要增強臨沂大學、農科院等涉農科研機構的創新活力,大力開展良種繁育技術、高效栽培技術、健康養殖技術、動植物重大病蟲害防控等關鍵性農業技術研發和推廣。要支持科技型農業龍頭企業建設企業重點實驗室等高端技術創新平台,形成以企業為主體、農科教結合、產學研一體化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要加快推進良種工程實施,重點推進以企業為主體的商業化育種機制,支持種子企業與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建立相對集中穩定的種子基地。二是加強農業科技示範推廣體系建設。要支持沂水縣、羅莊區實施好國家級和省級科技富民強縣項目,積極引導更多縣區參與“科技富民強縣”行動計劃,加大農業實用技術應用推廣力度,加快轉化一批集成配套並具有良好市場前景的農業新技術、新成果、新品種、新設施。要發揮沂水縣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河東農高區、蒼山縣現代農業示範園等引領作用,打造農業高新技術創新和轉化孵化器,今年爭取新認定農業科技示範園10家以上。三是加強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建設。要加快農業科技村村通、農業科技信息户户工程與遠程教育平台的整合,重點做好涉農信息諮詢服務、農業科技推廣等工作,加快推進農村信息化進程。要加快實施科技特派員工程,推進農業科技成果產業化,力爭新增科技特派員20xx人以上。要以科技活動周、農業專家服務團等為載體,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培訓和農村實用技術推廣工作,提升農民科學文化素質,加強農村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力爭培養10萬名鄉土型農業科技人才。

(三)圍繞協同創新能力提升,加快推進創新資源整合。一是加快推進市內創新資源整合。要打破部門界限,加強協作配合,尤其是科技部門,要主動加強與財政、發改等有關部門的溝通聯合,積極搭建合作平台,整合各類資源,形成推動科技創新的合力。二是積極爭取上級支持。要把我市科技發展方向與國家和省保持一致,把地方目標與國家和省目標有機結合,爭取實施更多地國家和省級科技計劃。要用足用好國家中部地區政策,在提高企業承載能力和培育重點科技項目的基礎上,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到爭取國家和省裏的各類創新資源上來。三是繼續深化產學研合作。要在加強臨沂市科學技術合作與應用研究院、中科院山東技術轉化中心臨沂中心、山東省科學院臨沂分院等公共產學研合作平台建設的基礎上,突出企業的主體地位,加快推進院士工作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科技合作平台建設,力爭全市50%以上的規模以上企業開展實質性產學研合作,新建院士工作站5家以上。要繼續重點推進與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及國內外大院大所的合作,探索建立緊密型產學研合作關係,力爭在我市共建技術創新平台,共同承擔國家和省重大科技項目,形成以項目為紐帶、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產學研長效合作機制。要加強國際科技合作,積極探索海外創新創業人才及先進技術成果服務我市經濟發展的新路子,重點推進常林集團、華盛中天、天寶化工、眾力液壓等國際科技合作項目的實施。

(四)圍繞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加快構建科技創新平台。一是加強企業技術創新平台建設。要引導企業加大科技研發投入,依靠高校院所,加快推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等企業技術創新平台建設,使企業真正成為全市產業技術創新的中堅力量,力爭新增省級以上創新平台15家以上。要吸引和鼓勵國內外大企業、著名高校院所來我市創辦、聯辦研發機構,促進創新知識的生產、流動和創新人才的培養。二是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平台建設。要圍繞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積極推進科技企業孵化器等轉化孵化基地建設,重點支持高新區孵化器二期建設,支持經濟技術開發區孵化器申報國家級孵化器,支持臨港開發區建設省級孵化器,鼓勵各縣區、園區及重點骨幹企業建立屬於自己的孵化器。三是加強公共技術服務平台。要重點推進技術市場、生產力促進中心和科技信息查詢網、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共用網、知識產權信息網建設。要鼓勵和支持企業技術研發平台面向社會開展科技諮詢和技術服務,大力發展科技中介服務體系建設,探索有利於科技成果轉化的長效機制,推動我市科技信息服務業發展。

(五)圍繞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加快科技創新人才引進培養。一是多途徑培養人才。要加快提升我市高等教育辦學水平,有針對性地培養更多研發型科技人才、急需型實用人才;認真落實好領軍人才選拔培養計劃,在骨幹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中選聘、培養、造就一批行業領軍人才,逐步建立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校企聯合的創新型科技人才培養體系。二是大力引進人才。要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則,不拘一格引進人才,千方百計把有科技成果、有創新能力的高層次人才引入我市。要重點實施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引進培養“十百千”工程、“重點項目人才引進工程”,着力引進一批科技領軍人才、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等高端人才。要突出企業的主體地位,建立創新人才柔性流動機制,吸引更多的國內外高級人才參與我市的重要項目的研發。三是完善機制用好人才。要按照“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改善各類人才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環境,為高層次人才落實相應待遇。要改進和完善人才評價激勵政策,對科技攻關、科技成果轉化作出突出貢獻者繼續給予重獎,激勵科技工作者創新創業。要倡導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創新環境,營造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

(六)圍繞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加快推進知識產權戰略實施。一是提升知識產權創造和運用能力。要加強知識產權知識的宣傳和普及,增強全社會的知識產權意識。要堅持“保質增量、質量並舉”,通過計劃、獎勵、考核、資金扶持等手段,着力提高專利申請的數量和質量。要積極開展專利“消零”行動,確保每家科技型企業至少有1項自主知識產權。要認真做好專利資助工作,促進重大專利技術、戰略性新興產業關鍵核心技術與標準的運用和產業化。二是積極引導企業更好的運用知識產權制度。目前,是否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已成為制約企業上市的重要因素,也體現着企業產品的品質和市場競爭力。要幫助企業建立起健全、行之有效的知識產權管理和保護體系,掌握核心關鍵技術,形成一批自主知識產權、知名品牌和行業標準。三是建立和完善知識產權政策體系。要加快制定出台《關於加強知識產權工作的意見》,明確發展目標,指導全市做好知識產權工作。要繼續開展專利執法專項行動,加大行政執法力度,嚴厲打擊侵專利侵權和假冒專利等違法行為,構建區域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保護專利權利人的合法權益。

三、加強管理,提升服務,努力營造科技創新新環境

(一)加強組織領導。要進一步加強對科技工作的領導,樹立“一把手”抓“第一生產力”的意識,強化抓科技就是抓經濟、抓創新就是抓發展的觀念,切實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城市擺到全局工作中的突出位置。各部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加強協調配合,全力支持科技創新工作。在這方面,市裏的態度非常堅決,那就是:科技工作遇到的困難,要優先研究解決;重大科技項目,主要領導帶頭到省去京爭取;科技研發經費,要按時足額撥付到位;科技優惠政策,要全部兑現落實。要探索實行新的科技考核辦法,進一步加強縣區的科技進步考核,增加領導幹部目標責任制考核中的科技指標比重。縣區也要參照市裏的做法,積極幫助解決科技創新遇到的困難。

(二)加大科技投入。今年,市裏進一步加大了科技投入,增強了配套和引導能力。市裏和縣區都要積極探索科技投入的有效形式,逐步建立完善政府引導投入、企業主體投入、社會資金廣泛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要完善銀科企合作對接機制,建立金融服務科技型企業發展的長效機制,加快推進科技與金融的融合。要啟動新一輪的銀科企合作,今年力爭幫助企業獲得信貸支持10億元。要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市關於鼓勵和促進科技創新創業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重點做好企業研究開發費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税收減免等工作。

(三)營造科技創新的良好氛圍。要深入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普活動,擴大科普工作的廣度和深度,增強科普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不斷提高公民獲取知識的能力和科學素養。要加強新聞媒體對科技創新成果和傑出科技人才的宣傳,努力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勞動、尊重創造的良好風尚,形成人人關心創新、鼓勵創新、保護創新的社會氛圍。

加強科技創新,建設創新型城市,使命光榮,責任重大。讓我們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市十二次黨代會精神,以更加飽滿的工作熱情、更加務實的工作作風、更加有力的舉措,努力開創我市科技事業的新局面,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勝利召開!

標籤: 講話 材料 會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fayan/le3e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