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發言稿 >

傳統文化發言稿(精選5篇)

傳統文化發言稿(精選5篇)

傳統文化發言稿 篇1

現在,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已在民間流逝,而今天我要説的,就是這其中的一種——捏泥人。現在估計有些人都不知道捏泥人是什麼,捏泥人其實就是捏橡皮泥啊!能把泥人捏得惟妙惟肖生動逼真栩栩如生的,也只有民間藝術家了吧。

傳統文化發言稿(精選5篇)

那一次,我見到了一位捏泥人的民間藝術家,他是一位老爺爺,捏泥人的東西也很簡單:一大盒橡皮泥,一些刻刀類的工具。由於現在捏泥人的人已經很少了,所以捏泥人的老爺爺面前圍攏了一羣人。我湊上前去看,只見老爺爺面前的桌子上放着許多捏好的泥人,有手持金箍棒降妖除魔的孫悟空,有維護世界和平的奧特曼,還有呆頭呆腦的豬八戒……真是惟妙惟肖,現在,老爺爺正在捏一條小金魚,只見他取出一塊紅色的泥,東按按,西按按,不一會金魚的身體就被捏出來了,老爺爺又取出兩小塊黑色的泥,用手指一壓,兩顆黑眼睛就鑲上去了。最後,老爺爺給它按上了一條扇子狀的尾巴,頓時,一條活靈活現的金魚就躍然指間。老爺爺剛捏完,又有人邀請老爺爺捏一個豬八戒。老爺爺先捏了一個豬八戒的身子,又做了豬八戒的袈,九齒釘耙……我發現老爺爺的那雙手雖然佈滿老繭,卻靈活自如,短短兩三分鐘的時間,一個鮮活的豬八戒就引起了周圍一片叫好聲。這就是一位捏泥人的民間藝術家。我希望像捏泥人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要被我們保護住,不被時間沖淡。

傳統文化發言稿 篇2

一個國家的現代化建設,離不開文化的繁榮,而文化的繁榮必須回到歷史傳統中去尋找文化的根基和動力。現代化是人們利用現代科技、現代制度、現代法治等手段,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質條件和精神條件的過程。在物質文明、制度文明等的建設上,現代化優勢盡顯,但人們的精神動力、道德慰藉和心靈歸屬,需要在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中解決。由此,使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化協力共進,便是一個國家現代化建設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代表着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這種突出優勢的一個集中表現,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與現代化建設協力共進,並逐步通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化協力共進,至少有這樣四重路徑:在觀物格物上,以道的宇宙觀與器物層面的現代化相互促進;在社會建設上,以安頓人心與制度現代化相得益彰;在國家治理上,以德治精神與法治現代化相輔相成;在對外交往上,以家國情懷與現代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相互支撐。

道與器的相互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用一個“道”字和一個“器”字,對宇宙萬物的生髮及其關係進行了高度的概括。“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這宏大非凡的概括力,展現了中華文化卓越的思維魅力。一方面,道是最高的哲學範疇,是宇宙的總根源,或一切事物運動的總體規律,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宇宙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某種意義上可稱之為道文化,文化的使命在傳道、明道,人生的意義在悟道、行道。丟掉了道這一範疇,以及與其相關的陰陽、仁、和、天人合一等一套核心理念,就丟掉了中華文化的根和特色,我們就會在現代化建設中迷失自我。另一方面,與無形的道相對的是有形的器。在道與器的關係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態度是以道馭器、重道輕器,由此形成傳統文化特別注重探究道理、道路、方向、原則等重大問題的特點,但也具有忽視科技等器的因素的一面。特別是到了近代,重道輕器的弊端突顯,西方進入工業文明時代,而我們還在農業文明上蹣跚。究其原因,問題不在於道,而在我們未能擺正道與器的關係,只看到道高於器、統御器的一面,沒有充分重視道生於器、寓於器、依賴於器的一面。所以,正確的做法應是以道御器、道器並重。以道御器就是在充滿競爭的現代化建設中,發揮道文化的優勢,駕馭器物之用,引導人類役物而非役於物;道器並重就是道與器協力,使傳統文化道的優勢和現代化器的優勢,形成互補互進的良性狀態,促進經濟建設、生態建設、科技創新等更好更快發展。

安頓人心與制度建設的相得益彰。安頓人心,予人以精神家園,這是文化的重要功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兒女共同的精神家園。就是説,只有從世代相傳的文化所給予我們的特有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和語言方式中,從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價值認同中,我們才能找到支撐精神、安頓己心的基本力量。推進國家現代化建設,不僅需要建立和完善制度體系,提高制度執行能力,而且需要通過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來有效整合社會意識,引領精神追求。從工具意義上説,精神家園能夠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從價值理性上言,精神家園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指歸所在。而追求修己安人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突出優勢;該優勢的發揮,可以和現代制度建設相得益彰。西方國家現代化進程中的經驗説明,現代化解決不了精神歸屬問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通過創造性轉化,把人心安頓好,就會與現代制度對國家的善治達到良性循環。

德治與法治的相輔相成。在國家治理上,法治是現代化建設的必然要求,而德治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優勢所在。首先,德治優勢的形成是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德性特點決定的。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人被看作是一個道德的存在,人和動物的不同在於“仁者愛人”,人有惻隱之心,有道德責任和道德能力。而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還以這樣一種德性思維觀照世界,使世界富麗了德性的光輝,如“天地之大德曰生”“德配天地”“君子以厚德載物”等。其次,德治優勢的形成以中國歷史上的治國實踐為基礎。中國悠久的道德本位主義傳統,反映在政治上就是推崇德治。“為政以德,譬如北辰”。中國德治實踐中最重要的措施就是道德教化。道德教化是中華文化的一項偉大創造。但德治、德教總是寄望於人的道德自覺,缺乏一種制度上的制衡和保障,從而導致治理的低效和失效。最後,德治優勢的發揮可以為現代法治建設注入德性的靈魂。傳統的德治精神和德教措施,通過革新可以在官德、公德、私德等的提升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使法治具有德性靈魂,使現代人做到“有恥且格”“知行合一”。這才應該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法治建設的前進方向。

家國情懷與現代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相互支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濃厚的家國情懷。這主要是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的宗法制度,使家族成為中國人社會生活的基礎,也成為政治秩序的基礎,於是便形成一種移家為國、移孝為忠的家國同構治理模式。雖然在周代以後嚴格的宗法制度不復存在,但家國同構模式和文化卻延綿於漫長的傳統社會,形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濃郁的家國情懷。這種家國情懷使得中國人用一種關聯性思維把家與國、個體與整體建立起脣齒相依的關係,構築了中華文化中修齊治平、協和萬邦的命運共同體精神。從家到國,從國到天下,其中最可貴的就在於一種不斷超越的精神。正是這種超越精神,使得傳統的家國情懷具有了突破家國侷限、昇華為世界意識的精神紐帶;使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具有了促進全人類共同發展的當代價值;還使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的共識下,能夠為人類“樹立命運共同體意識”提供中國方案。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業已證明並將繼續證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越來越重要。與現代化協力共進,日益煥發勃勃生機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在不斷創新中為人類的現代化事業奉獻大愛與智慧。

傳統文化發言稿 篇3

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曆史的國家,中國也是一個具有數億人的國家,它經過了五千年的時間長河的積累沉澱,已經是一個非常之多了。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比如;春節、元宵節、重陽節、清明節等。而其中春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因為它可以讓我和家人團聚,它也是擁有重要意義的節日。近年來,電視上逐漸出現了漢字聽寫大會、成語大會等,它們都是傳統的文化節日。

我對它們舉辦的傳統文化表示由衷地讚歎,我看了幾場漢字聽寫大會,覺得電視台舉辦這個活動很有意義。我們國家是一個多民族語言的國家,有很多地方的地方有自己的小方言,而且各自都生活在一個狹小的天地裏,未必就認識普通話的重要性。在這個節目中,選手們都來自不同的地方,他們的實力也都各不相當,看似幾個普通漢字聽寫,其實在這些漢字裏藴含着大量的含義。

而現在因為科技的發達,許多的人都不用筆來書寫,而是用手機或者是電腦直接地就完成了想要寫的內容,而正是因為這樣,許多的人都已經變成提筆忘字了,明明自己會這個字,可是,當你書寫時就是不知道它該怎麼寫了。正是因為這樣,所以我們就更應該好好地弘揚我們的傳統文化。我們應該多看一下像漢字大會這樣的傳統文化節目,在我們看得過程中,我們也要拿好紙筆,跟着電視上念得一起寫,看看我們自己究竟能寫對多少,對漢字地掌握能有多深。

我們應該做到多多地瞭解我們本民族的文化。我們更應該多多地提倡這種有意義的節目。依我對漢字聽寫大會的看法,我覺得他們做的這個節目是非常地有教育意義的,我支持這個節目,而且在今後我也會更加努力地學習我們的傳統文化。漢字。我也希望有更多地人能夠去發揚,去弘揚我們的漢字文化。

有人説,現在的技術那麼地發達,以後更加會有好的新產品,我們何必還要自己書寫呢現在電子郵件那麼地發達,我們何必要自討苦吃呢,他覺得電視舉辦這個漢字聽寫大會沒有什麼必要。而我呢,卻是否定他這個觀點,首先呢,我們是中國人,我們就要繼承我們的優良傳統文化,而漢字呢,對我們也是有極大的好處,一個人好的修養品質,全取決於他的個人修養,漢字聽寫大會不僅帶給了我們知識還讓我們懂得了做人的涵養。

我希望漢字聽寫大會一直能夠保持着,在今後,我祝願它能夠越做越好!

傳統文化發言稿 篇4

什麼是文化?《説文解字》稱:“文,錯畫也,象交文。”文就是我們的語言文字內的各種象徵符號,就是我們的文物典籍、禮樂制度,就是我們的人文修養、美、善、德行。“化”則指事物形態或性質的改變。所以,文化就是指人們在生活中通過不斷改變來實現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世紀之交,中國正走向一個全新的領域。在極大地提升了經濟實力的同時,我們驚奇地發現,中國文化正走向混亂。由於信息技術的普及,高科技產品的推出,知識的更新,各種文化正急速地碰撞、交融。中國傳統文化也正在接受新時代的全面考驗。

現代的中國,需要什麼樣的文化呢?

獨具特色的語言文字,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藝,精彩紛呈的文學藝術,充滿智慧的哲學宗教,深刻的道德倫理,都是我們先輩傳承下來的豐厚遺產,曾長期處於世界地位。黑格爾説:“傳統並不僅僅是一個管家婆,只是把她所接收過來的重視地保存着,然後毫不改變地保持着並傳給後代。”傳統文化並不是死板的,無用的文化,所藴含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準則,無時不刻地影響着今天的中國人,為我們時尚文化提供歷史的根據和現實基礎。傳統文化在影響現實的同時,也在新的時代氛圍中發生蜕變。只有文化與現實生活相適應,這種文化才能存活,這就是時尚文化。

每個人對文化的追求是不同的。浪跡五嶽、神遊九垓的李白追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淡泊名利、歸隱田園的陶淵明追求“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多愁善感、忠貞愛國的李清照追求“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他們都深受儒家文化的浸染。詩人淡泊名利、追逐理想、忠貞愛國的情懷依舊是現代人應該傳承發揚的寶貴精神品質。儒家文化依舊是我們的時尚文化。

在當今的時尚文化領域裏,離不開傳媒設備。打開電視,一檔檔娛樂節目充斥着公眾的視覺。打開電視,滿眼都是歌唱選秀節目,讓我們覺得只要歌唱得好,就能出名。大多數人喜歡音樂是因為它的旋律,給人氣韻生動的線條美,讓人聽着舒服,所以各大電視台推出歌唱類節目來吸引觀眾眼球。但當這類節目大面積氾濫的時候,人們會發現,音樂似乎沒有什麼吸引力了,開始感到厭煩。這是為什麼呢?每天生活在歌聲裏難道不好嗎?其實,音樂最打動人的地方不是旋律,不是節奏,而是歌詞,是歌裏面包含的理性精神。古人云:“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當歌手用情去演繹歌中的角色,當歌手把飽含深情的文字唱出時,這樣的音樂才是豐滿的,有的,才能真正深受人們的喜愛,經久不衰。就像我國的琴曲《高山流水》《瀟湘水雲》,不是因為彈奏者的技藝有多麼高超才流芳百世的,而是因為歌曲裏面藴含着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他們的精神讓我們倍受鼓舞。

傳統文化的現代時尚化,是我們必定要經歷的陣痛。棄其糟粕,取其精華,中華文化才能得以新生!、

傳統文化發言稿 篇5

在我國眾多的戲劇中,越劇是最有江南傳統特色的劇種,深受大家的喜歡。這不,我們老家的宗祠裏就開始大張旗鼓地唱起來了,那咿咿呀呀的聲音都傳出二三十里外了呢!我只在電視上看過一些戲曲,但卻從沒有真正地和那些演員們面對面,很快我就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進了宗祠。

一跨進門,我就被震撼到了!不大的宗祠裏塞滿了人,黑壓壓的一片,讓我體會到了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的含義。不論男女老少,都坐在長板凳上專心致志地聽着;有的正在給小孩子講述故事情節有的沒座位,只能踮起腳尖拼命地往上擠;有的靠着柱子,閉起眼睛細耳聆聽……

大門的右側是服裝間和道具室,一些演員在化粧,她們一身行頭,頭上頂着珠飾,腳下踩着高盆底鞋,鳳冠霞帔,好氣派!上了樓,就是演員們的休息室,這些演員們每天不辭勞苦,給人們帶來精彩的表演,令人敬佩,我找了一個立足之地,觀看演出,雖然不大聽得懂,但還是覺得很開心,畢竟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別看他們在台上這麼光鮮亮麗,還不知道經過了多少次排練呢!

戲曲中的情節一會兒輕鬆幽默,一會兒煽人淚下,一會兒發人深思,這不僅供人們打發時間,在這一板一眼中還能感受到我國的傳統文化。越劇雖然沒有京劇——國粹那麼有名,但是也很有特點,我非常喜歡它。

標籤: 發言稿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fayan/g7d7x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