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讀書演講稿 >

國小讀書交流會演講稿(精選3篇)

國小讀書交流會演講稿(精選3篇)

國小讀書交流會演講稿 篇1

讀書,對我來説是一種享受,我想這種享受不是每個人都能體會的到。能享受到讀書的樂趣依我看來也需要緣分。緣深,似乎成了書呆子,愚不可及;緣淺,開卷無益,擲書而茫然。

國小讀書交流會演講稿(精選3篇)

我所説的讀書,主要是指無功利性的讀書。所謂功利讀書,一來讀書為升學;二來讀書為考試;三來讀書為交差。這幾種讀書目的是顯而易見的,我不以為這是真正意義上的讀書。為升學而讀書,這是無可奈何之事,如鄭板橋之謂敲門磚,門敲開了磚頭不妨扔掉。為考試而讀書,是上班族常常要應付的,譬如業務考試、職稱考試、學位考試等,大多數人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通過考試,而不在乎能學到什麼東西。為交差而讀書更常見,這種讀書常常是要求寫讀書心得,我則根本沒有認真地讀過指定的必讀書,到了交差的時候上網一陣狂搜,剪貼拼湊起似通非通的文章,交上去就算大吉。

我所説的讀書,沒有特定的指向,但憑自己的興趣,依乎性靈,擇己所好,有所會意,有所感受。今天寫這篇文章與朋友交流,以為我們論壇的書友較多,其中必有同好者,以書會友,以友輔心,人生樂在遇知音,相知心,能遇知音,上此生一大賞心樂事。

我所説的讀書,不僅僅侷限於報紙媒體的書刊,看過有本雜誌,名為《世界博覽》,其所謂讀書就是讀天地,讀歷史,讀自然,讀人文,似乎世間沒有一樣不可以當作書來讀;有支叫做《讀你》的歌,歌詞是“讀你千遍不厭倦”,卻是讀人。我不敢給讀書下定義,況且站的角度不同,觀念不同,所處的社會環境不同,分工不同,讀着影音、圖畫、文字……心裏感覺着一種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感受,那種感覺區別在於視角迥異。

為什麼讀書?這本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我希望與各位愛讀書人能作廣泛而深入的交流。在此我只談點自己的體會與大家共勉。

一、讀書是有樂趣的。這種樂趣是發自內心、無可替代的,五柳先生説:每有會意,欣然忘食,這種樂趣是吸引人的,不為外物所滯,而求於內心的樂趣。有時讀書的樂趣可以用放浪來形容,有些書讀過了以後,也許我們會手舞足蹈呢。

二、善讀書可以陶冶性情。腹有詩書氣自華,黃庭堅説三日不讀書,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我相信讀書能改變人的氣質,林語堂的解釋是讀書使人得到一種優雅和風味。善讀書,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而香卻在骨裏。

三、讀書是為了安身立命,是為了不斷的精神追求。桃園雖好,不是久戀之地,唯有用思想建立起來的精神家園才是自己心靈的永久歸宿。現代競爭的社會人們越來越失去自我而成為空心人,我曾體驗到冰涼徹骨的虛無感,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正是這種虛無感的真實寫照。帶着這種強烈的困惑,我開始讀聖賢書,從他們那兒體會到了人生的智慧。我正在修建自己的精神後花園,這個花園的主題只有一個,那就是人,天地間最偉大的事業在於做一個人。

四、讀書可以不斷的啟蒙自己,更新自己。有一本書曾經講過這樣一個道理,即“久假不歸論”,與三人成虎的道理差不多。我們雖然處在信息時代,但我們卻經常被矇蔽。這種矇蔽有時來自於外界,我們因為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而不自覺的就相信了。但更多的是自己矇蔽了自己,因為懶惰而不想突破,不更新思想就會受矇蔽,而廣泛的閲讀顯然有助於擺脱受矇蔽的狀態。

以上四點,第一點是總論,後三點可以歸之於美善真,陶冶性情是求美,精神追求是求善,啟蒙自己是求真。一言以蔽之,讀書就是在樂趣之中求真善美!

國小讀書交流會演講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

今天我要與大家交流的是:作家冰心語“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有感。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確,讀書,可以拓寬我們的眼界,獲得豐富的知識;讀書,能引導我們明理,學會如何做個有修養的人;讀書,還能提高我們的閲讀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原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説過:“一個不重視閲讀的家庭,是一個平庸的家庭;一個不重視閲讀的學校,是一個乏味的學校;一個不重視閲讀的民族,是一個沒有希望的民族”。

作為教育工作者,肩負着教書育人的重任,離不開書的滋養,就像花朵離不開陽光的呵護,草兒離不開雨露的滋潤。熱愛讀書的教師,才能有效地教書,熱愛讀書的教師,才能更好的育人,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久遠”。

讀書能使人收穫知識和智慧,因為“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是啊,書中有知識,那是聰慧而勤奮的先人們,在漫長的時間之流中,探尋和打撈出來的閃光的珍珠;書中有情感,那是真誠與多情的人們,活生生的生命力量的凝結;書中有精神,那是勇敢而堅韌的人們,在不斷的追求中,將理想上升為行動生長而成的生命之華;書中有思想,那是長久的思考與無畏的批判者,以全部的精神力量種植的永恆之果;書中有智慧,那是用生命的證悟與理性的考問,融會而成的靈魂之光……

讀書是一種快樂,是一種享受,更是一種極致。一本好書,一杯香茗,便可送走一個蒼白的早晨或風雪黃昏。朱自清大師説:“緩緩地咀嚼一番,便會有濃密的滋味從口角流出。”這濃濃的滋味就是書味,讀書之味。真個是:“博覽羣書添雅趣,縷縷書香勝飯香。”人生樂趣在讀書,有書為伴心甘甜。讀好書,能知曉人生之難,體味天地之大,寂寞而不孤,受苦而不悲,受創而不餒,受寵而不驚,如閒雲野鶴,保持着一種雍容雅怡,瀟灑達觀的境界。

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人生中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上,書是一個人精神上的朋友,是這個世界能饋贈的最好、最優秀的禮物。

我們都知道,站在巨人的肩上,我們可以看得更遠;以書作墊腳石,我們可以攀得更高。“讀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暴十寒。”讓我們以審視的目光閲讀書籍,與書為友,以書為鑑,讓一縷書香伴你我同行!

謝謝大家!

國小讀書交流會演講稿 篇3

作為教育工作者,肩負着教書育人的重任,離不開書的滋養,就像花朵離不開陽光的呵護,草兒離不開雨露的滋潤。熱愛讀書的教師,才能有效地教書,熱愛讀書的教師,才能更好的育人,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久遠”。

都説“書到用時方恨少”,這句話在告誡我們平時只有多讀書,用時才會得心應手。可我卻在讀書的過程中有這樣的體會:

(1) 越是讀的書多了,越是發現自己懂得太少了。

(2) 讀書時和作者有共鳴之處(謝老師説的那樣),覺着這點説的有道理,那點寫的也很好,為什麼我自己就表達不出來呢?如果真的有這樣的想法,那就趕快記錄下來,如果不及時記錄,過後很快就會忘得一乾二淨,等到哪天想用道時卻不知他在何處,所以説“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3) 作為一名老師,每天要面對幾十個學生,每天的工作排得滿滿的,要上課,備課,改作業,輔導,談話,寫各種資料,整天有忙不完的事追着自己,哪有時間去讀書?這個問題我也在書中找到了答案,在《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條中蘇霍姆林斯基給了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身的友誼,把讀書當成一種享受,就像我們得到一件稱心如意的衣服後那種興奮。這樣做的目的,是要使我們從事的工作所需要的知識成為我們具備的知識海洋中的滄海一粟,這樣在教學工作中就可以左右逢源、遊刃有餘,也就不會把工作當成一種負擔.

(4)教師閲讀的意義

我們的學生,在一本書上痛苦奮鬥多年,除了錯過書本外的很多知識,而且一直很難與書本建立聯繫,這種與書疏離的狀況將伴隨其一生。培養學生閲讀習慣很重要。每天朗讀15分鐘是美國教育的祕訣。我們教孩子去熱愛與渴望讀書,遠比我們光告訴孩子去讀書重要得多。事實也證明,學生對閲讀的喜好程度,關鍵取決於他的父母和老師對書的愛好程度,試想想如果一個老師除了課本,在課堂上從來不討論其他書裏的內容,那他的學生對其他書又會愛好到什麼程度呢?自然也有例外,對於這樣的孩子,老師是“最後的希望”,是孩子“在步入成年之前的最後一個加油站”。如果老師能找到方法讓孩子享受閲讀的樂趣,養成終身閲讀的習慣,那麼孩子就有較大的機會健康成長,並能用正確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子女,這樣也就為未來的老師減輕了負擔。

我們實驗國小正努力以“書香”營造校園特色,打造“書香校園”文化。學校為我們創設了這麼好的條件,我們沒理由不去讀書活動。我們都知道,站在巨人的肩上,我們可以看得更遠;以書作墊腳石,我們可以攀得更高。“讀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暴十寒。”讓我們以審視的目光閲讀書籍,與書為友,以書為鑑,讓一縷書香伴你我同行!

最後,我要把朱永新教授的一句話送給大家,以此共勉。“閲讀,讓貧乏和平庸遠離我們!閲讀,讓博學和睿智拯救我們!閲讀,讓歷史和時間記住我們!閲讀,讓吾國之精魂永世傳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dushu/rym3x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