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開學典禮發言稿 >

清華開學典禮演講稿(精選5篇)

清華開學典禮演講稿(精選5篇)

清華開學典禮演講稿 篇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清華開學典禮演講稿(精選5篇)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新學期,新起點。

經過一個歡樂、平安的寒假,我們懷滿憧憬,儲滿志氣和自信地迎來了2019年的新學期。現在正是温暖的陽春三月,一年之際在於春,我們都知道春天是播種的季節,只有用辛勤的勞動和汗水培育希望的種子,才會在金秋有滿意的收穫。所以從現在開始,請大家甘於付出,共同培養並期待這顆種子生根發芽……

同學們,你們是否還記得曾經幼稚的自己?那時我們的生活四處洋溢着歡樂的笑聲,那樣的無憂無慮。但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身上的擔子越來越重了,我們揹負了個人的成敗,父母老師的期待,還有各種的責任。我想問一下大家,新學期已經開始,你準備好了嗎?相信在過去的一個學期裏同學們已有所感悟,下面我來與大家分享一些成功祕笈,希望大家能儘快適應新學期的到來。

同學們,請不要感歎時間不多,努力的太遲。蘇軾的父親蘇洵27歲才開始發奮學習,終成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著名詩人陳子昂,早年沒用心讀書,至18歲還一無所知,後來他謝絕門客,專心攻讀,最終一舉成名。我們是八九點鐘的太陽,哪來的晚呢!不要在考試後才後悔,不要再玩過電腦遊戲後才後悔,不要在別人取得好成績時只有羨慕卻沒有拼搏的行動。讓我們抓住現在,趁現在還為時不晚,勤奮學習。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畢。

清華開學典禮演講稿 篇2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同學們:

轉眼,伴隨着秋天的氣息,又是一個新學期的到來,對每一個同學來説,都是一個新的起點。首先讓我們歡迎七年級的新同學們加入XX中學這個大家庭。

新的學期,新的開始,帶來了新的挑戰,也孕育着新的希望與憧憬,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應站在新的起跑線上認真審視自己。我們第一批90後的孩子,今年已經懷揣着夢想走進了大學的校門,我們又有着一個什麼樣的夢想和目標呢?

對於七年級的同學們,走進了X中,你就走進了一個新的賽場,這裏有着競爭與挑戰,你們完全有理由規劃好這3年。不管你以前怎樣,一切都還可以重來。也許你們會有很多不適應,但沒關係,每個人都要學會適應環境。同時,你們應養成認真踏實的學習習慣,學會自覺、有計劃的學習,合理支配時間,最重要的是要保持一種積極的心態。

而八年級同學們,經過一年的成長,你們也已經熟悉了國中的學習生活。毛澤東青年時代,曾寫過一幅對聯當作自己的座右銘,“貴有恆,何必三更睡五更起;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你們應學會珍惜時間,更合理、更快樂

的學習。同時,請記住,不要輕言放棄,至少,一切都還沒有結束。

對於我們九年級的同學來説,國中艱辛旅程我們已走過了三分之二,此時的我們,彙集了老師們更多的目光,傾注了家長更多的心血,我們將擔負着希望,開始最後一年的衝刺,人生能有幾回搏,此時不搏,更待何時?但是,我們這個時候更應該注意腳踏實地,紮紮實實地去學,不能急於求成。無論如何,我們都應執着的走下去,拯救你的只有是你自己。其實,一切皆有可能。

人生,就好比是一個大舞台,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名好演員,無非是扮演的角色不同。有名角,也有丑角,有正面,也有反面,在現實生活中也一樣,有幸福也會有痛苦,有歡樂就會有悲傷,有多少希望就會有多少失望,也許還有,很多的無奈……每個人的人生路也都是不一樣的,

感謝我們的老師,是他們傳授給我們知識;感謝我們的父母,是他們養育我們成長。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也許不是每個人都能實現自己的夢想,但一定要為夢想而奮鬥。努力不一定成功,不努力一定失敗。至少,當你回眸這一切的時候,努力過,就沒有遺憾!

清華開學典禮演講稿 篇3

親愛的同學們:

今天,我很榮幸和全體師生員工一起,歡迎你們加入清華大學——期待你們用蓬勃朝氣,激盪水木清華的人文日新;見證你們以青春夢想,砥礪百年學府的自強不息。

和去年一樣,我在給新生的邀請信中希望大家獨自來報到。昨天上午,我在迎新現場,看到很多同學都是自己帶着行李來的。新疆的再木然·烏斯曼同學一個人坐了40多個小時的火車;廣西柳州也有四個同學,説服父母,結伴而行。在這裏,我要向你們開始學會走向獨立表示讚賞和敬意。

同學們,你們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此時此刻,你們或許仍沉浸在旅途的興奮和成功的喜悦之中,或許還在為終於擺脱應試教育的文山題海而如釋重負; 當然,你們更多充滿了對大學生活的忐忑和期盼。今天,我想告訴你們,大學迎接你們的不僅有夢想、榮譽、激情和浪漫,大學生活更重要的是經歷挫折、經歷失敗。第一次班會,你會發現自己思想不深、視野不寬,不再是羣體的中心;第一堂課,你會感到節奏太快、難以適應,不再是老師目光的焦點;第一次考試,你可能成績靠後、大失所望,不再是熟悉的第一。於是,你們可能會開始懷疑以往的讀書方式、學習習慣,甚至懷疑自己的專業選擇和能力潛質。同學們,挫敗感是走向虛空沉淪或者迎接成功希望的分水嶺。經歷挫敗,從挫敗中學習,是一個人成長成熟的必經之路,也是大學的必修環節。

從挫敗中學習,就是要懂得反思、學會堅守。長期以來,你們接受的大多是中規中矩、有標準答案的教育,你們習慣於做“聽話”的好孩子。作為知識的傾聽者和接受者,你們無疑是優秀的。但大學是什麼?大學是要為你們的未來發展打下基礎,為你們走向成熟、走向社會做好準備。大學培養的不僅是已有知識的接受者,而是未知世界的創造者和未來社會的建設者。大學教給你的不再是的答案,而是教你懂得多樣性和不確定性,懂得甚至有了答案也不意味着成功。面對更多更復雜的選擇和沒有預設答案的探索,你們難免會在前行中跌跌撞撞。懂得反思,就是在挫敗中重新認識自我、認識他人、認識社會,重新定義什麼是成功、什麼是榮譽、什麼是價值,不斷追問生命的意義。學會堅守,就是在挫敗中堅定自己的理想追求,在內心深處始終保持對未知的好奇、對真理的渴望,在風險挑戰面前始終堅持做人的原則、崇高的信念和遠大的目標。同學們,只有懂得反思、學會堅守,你才能在挫敗中把握自我、擁抱青春、走向成熟。

從挫敗中學習,就是要尋找自信、挑戰自我。挫敗會讓人迷茫。很多人會在挫敗中喪失自信、迷失自我,來清華之前還是“夢想家”,來清華後,可能會 “夢” 沒了,只剩“想家”了。特別是看到各種知識、信息、機遇迎面而來,身邊的“學霸”“神人”“大牛”比比皆是,你會更加迷茫和糾結,看不清自己要走的路。大學生活就是一個尋找和發現的過程,只有在挫敗中發現自己的目標、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自信。搜狐CEO張朝陽當初在清華唸書時,也對自己和別人的差距很有挫敗感,考試不拿第一心情就很糟糕,開始“虐待”自己:冬天在寒冷的水池裏游泳,或者每天繞圓明園跑上幾公里。正是經歷了這種挫敗,讓他逐步增強了自信,敢於直面各種挑戰,不斷開拓自己的事業。同學們,清華園緊張充實的生活會讓你慢慢認識到,成功不取決於你過去的成績和基礎,也不依賴偶然的機緣巧合,而是來自對自我的挑戰,來自挑戰中的成長和成熟。面對挫敗,只有那些不斷壯大自己內心的人,才能戰勝自我、找到自信,從生活的自主走向人生的自立。

從挫敗中學習,就是要挑戰、塑造人格。在中學裏,面對會考大學聯考的壓力,你們難免養成依賴課本、相信、聽從安排的習慣,努力在既定的路線上比別人走得更快、做得更好。到了大學,你們可以聽到很多精彩的講座報告,接觸到很多學術大師。值得我們尊重,但尊重不是迷信和盲從。去年,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先生來我校演講,介紹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五個實驗。演講的最後,在談到自己不斷取得新成果的體會時,他説:科學就是多數服從少數,只有少數人把多數人的觀念*之後,科學才能向前發展。今年5月,以色列希伯來大學校長本薩森來訪,我們説起猶太民族有着幾千年的歷史,雖然沒有什麼的宮殿建築,卻在思想、文學、科學等很多領域創造了不朽的輝煌。猶太人口占世界的0.2%,卻獲得了20%多的諾貝爾獎。交流過程中,談到猶太民族和當今中國教育的區別,我説,在中國流傳這樣一個故事:中國學生回家後,家長一般會問“今天老師問了你什麼問題”;而猶太學生回家後,家長會問“今天你問了老師什麼問題”。我問他,是不是這樣?本薩森校長説,不僅如此,猶太家長還會問“你問了什麼問題老師沒答上來?”敢於質疑、善於質疑,是猶太文化的一個祕密,也是猶太民族保持巨大創造力和旺盛生命力的最重要因素。同學們,你們是未來的創造者,只有勇於質疑,敢於發現前人的侷限,才能養成批判性思維的習慣,形成對世界本質的認知和判斷,拓展理性的精神、塑造獨立的人格;只有打破傳統,敢於挑戰的思想和理論,也才能激發新的思想、創造新的範式、建立新的理論,推動人類文明不斷進步。

同學們,挑戰和超越的接力棒現在已經傳到你們手中。希望你們經過四年的學習,畢業時帶走的不止是老師教的知識和方法,更多的是自己未知的問題。祝願你們在反思中學會批判,在挫敗中經歷成長,在挑戰中贏得未來,在美麗的清華園度過不曾虛度的青春時光!

謝謝大家。

清華開學典禮演講稿 篇4

同學們:你們好!

根據學校統一安排,我擔任九年級(2)班班主任兼本班語文老師,很高興將與你們一塊度過這關鍵的一年,希望我們能共同學習、共同探討、共同進步!

對於九年級(2)班,我從你們那裏得知,同學們紀律性強,自覺性高,班風班貌好,同學們學習的積極性高,尤其課堂紀律好,尤其在公眾場合集會,你們班紀律,這是我在上個學期親眼目睹到的。隨着時光的流逝,不知不覺中,你們又增長了半歲,相信你們懂得的道理也在增加,對學習的認識,想必你們已經有較多的較全面的看法。

國中生活是人生的黃金時代,而九年級則又是黃金時代中的最關鍵時刻,希望你們都能認真把握好這一美好時光。人生將來事業的成敗,大都決定於此。王國維用這樣的三句詩來描繪成就大學問大事業的三種境界:首先是“昨夜西風調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接着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最後是“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只有找到了“伊人”,才能取得成功。事實上,這三句不同的詩句分別包含了“求索”、“曲折”、“頓悟”。我認為,不管你想在哪一方面有所成就,都離不開這一過程。

同學們,珍惜時間多讀書吧!因為讀書可以豐富你的知識。打開書,迎接你們的將是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它藴藏着無窮的寶藏。身遊其中,你會了解上下五千年、縱橫八萬裏,你會知道“千古興亡多少事”,你還會知道“黃河之水天上來”,你可以望見“秦時明月漢時關”,可以“舉杯邀明月”,陶醉到“眼花落井水底眠”。你還可理解杜甫發出“嗚呼!眼前何時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呼喚所體現出來的情操之高尚。你還會被古人“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憂國情思所感動。歷有很多人物都是博覽羣書後成為大學問家的。西漢的司馬遷寫出了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某》”的《史記》。司馬遷任太史令時曾遍閲皇家史館藏書、檔案。如果他不是廣涉經史,今天恐怕也不會有史記某。大學者錢鍾書在清華大學讀書時,經常閲讀清華大學圖書館的藏書並常作批註。所以,當他寫《管錐篇》、《談藝錄》等書時,對古今中外詩句文章的引用,就可謂信手拈來、毫不費力。由此可見,錢先生讀書之豐富、學問之淵博均來自博覽羣書。

讀書還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同學們,當你在人羣的喧鬧聲中感到煩悶時,當你在沉重的壓力下感到疲憊時,當你在生活中感到寂寞無聊時,請花點時間讀讀書吧。“文壇祖母”冰心有一次被人請求寫幾句指導讀書的話,她就寫了“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讀書好,這是毋庸置疑的:它能使愚魯者變得聰慧,能使粗俗者變得文雅,能使幼稚者變得成熟,能使空虛者富有,能使憂傷者樂觀,能使驕傲者變得謙虛,能使煩燥者變得鎮定,能使自卑者變得更加自強。

讀書還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陽春三月,伴着清風新柳,細細品味書中的妙語,你的心中會有無比歡欣;如火的七月,如果你正被書中的情節所吸引,那麼即使滿頭大汗,你也會顧不上去擦;金色的秋天,一邊品嚐勞動的豐碩果實,一邊咀嚼精神的食糧,你會感到豐收帶來的喜悦;凜冽的寒冬,也許你的手凍得紅腫了,但卻被書中如火的温情所感動,從而忘記了寒冷。有時你會為書中人物的悲慘遭遇暗暗流淚,有時又會為正義的勝利而鼓掌歡歌,有時你幼稚地希望書中的壞人統統死掉,有時你又善意地盼望能分擔弱者的不幸------總之,讀書的好處枚不勝舉。

關於你們的語文老師——我自己,我有如下的看法,不知大家是否同意。

請同學們切記,千萬不要把教師的講台看作是皇帝的寶座。老師站得高一點,不是為了讓你們向他祈禱,而是為了使我們彼此看得更清楚一些。老師不是教官,也不是上帝,他不是一切都知道,他也不可能一切都知道。假如他裝作知曉一切的樣子,那麼你們寬恕他就是,但不要相信他;相反地,他若承認,他不是一切都知道,那你們要愛戴他。因為他是值得你們愛戴的,他是誠實的。還要説一點的是:老師不是魔術家,而是一個園丁。他可以並且將撫育和培植你們,但成長全靠你們自己。

要關照對你們關照的人。這聽起來是理所當然的,但有時做起來卻是非常困難的。體諒人,有時是一件很難的事,並不是總能做到的,但必須不斷這樣做。我會時刻去體諒你們的,如有疏忽,請大家監督。

對於同學之間,我也有這樣的看法,還請大家討論。

在同學之間,成績好的同學請千萬不要譏笑成績較差的同學。要知道,他們不是出自本意想成為成績較差的人,也不是生來供你們取樂的。對於力量較強的同學,請不要毆打那些比你弱小的人。這一點無須再做詳細解釋。可是我還想對他提出一點小小的忠告:強中自有強中手,誰也不要以為沒有比他更聰明、更強的人了。“山外有山,樓外樓”,就是這個道理。

如何學好語文這門學科,以我親身的經驗,現簡要談幾點,供大家參考。

要養成多讀多看多想多記多練多問的好習慣,簡稱“六多”。多讀,有是有聲的學習,可以讓你聚精會神,訓練發音。多看,這是無聲的學習。多想,這是學習昇華的方式之一,你的精神在此得到提升和陶冶。多記,這是最要的積累途徑。多練,這是鞏固學習的途徑。多問,這是的質疑途徑,問,可以問老師,也可以問同學,還可以問你的父母和親戚朋友,也可以問你素不相識的人。這是最基本的條件。

最重要的是在學習過程中要做到:在學習新課之前要認真預習,在課堂上要認真聽講,在課後要認真做作業,以達到複習鞏固之目的。

作為語文老師,我想奉勸大家一定要把字跡寫好,練字又不是一天可以取得進步的。因此,希望同學們要有持之以恆的耐心,決不能忽視對書法的練習。

好了,同學們,第一堂課,我就與大家閒談以上這些,希望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

最後,請允許我用兩首詩作為這次與大家交流的結束語。

《今日詩》:今日復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為,此事何時了?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勸君聊賦《今日詩》,努力請從今日始。

《明日歌》: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苦被明日累,春來秋去老將至。朝看東流水,暮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祝同學們在新學年學習愉快進步,身體健康!

清華開學典禮演講稿 篇5

親愛的新同學,老師們、同志們:

上午好!今天的風雨真不小。此風此雨,給了我們不同尋常的體驗。這彷彿是為同學們邁入大學、踏上人生的新高地,進行一次精神沐浴和心靈洗滌;也似乎在表明,不管任何風雨都抵擋不了同學們立志成才、報效祖國的信心和堅毅。我代表學校對來自15個省區的近6000名新同學加入湛師大家庭表示熱烈的歡迎!對風雨中堅持開會的同學們表示崇高的敬意!

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也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年度。你們在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關鍵時期,在我國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我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關鍵之年,考上大學,來我校深造,真是值得慶賀。你們的加入,將給湛師帶來新的活力、激情和智慧。

一、大學是人類文明的高地

進入大學,首先要追問大學是什麼樣的地方?具體而言,大學是:

(一)責任高地。大學肩負着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人才、創新知識和服務社會的重要責任。大學是人類文明的高地,也是人類近現代文明的發源地。意大利在文藝復興之前有博羅尼亞大學;英國先有牛津、劍橋,後才有其崛起;德國19世紀末20世紀初能夠成為世界科技文化的中心,跟柏林大學的建立有很大的關係;美國是先有哈佛,後有國家。美國之所以有今天,我們表面上看到是它強大的經濟、軍事、政治,實際上支撐它的是大學,是它強大的教育系統。我國提出“科教興國”的發展戰略。温總理在今年7月召開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提出:強國先強教,強國必強教。蔡元培則早就説過,要看明日之社會,先看今天之校園。

大學的主要責任,也是教師的天職:就是培養人才,培養最後超過老師的人才。教師的職責,就是引導和幫助學生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承前啟後,繼往開來,超越自己,實現文化的傳承、創新和發展。只有這樣,大學才能卓爾不羣,長盛不衰,不斷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人才、建樹新風。

大學生的天職就是學習,就是努力成為超越老師的學生,更好地服務國家需要和民族偉大復興。

(二)人才高地。大學者,囊括大典,網羅眾家。大學是人才最為密集的地方,也是人才成長的搖籃。哥倫比亞大學校園裏有不少雕塑,其中有一尊雕塑,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這尊雕塑就是哥大賴文森廣場(RevsonPlaza)的“鋼絲上的行走者”(TightropeWalker)。這個雕塑有兩個人,其中一個人走在鋼絲上,另一個人站在他肩上。我覺得,如果把下面那個人看作教師,上面那個人當作學生,那麼這個雕塑便體現了大學教育的理想:培養超越老師的學生。

培養超越老師的學生,其實也是中國大學的理想和傳統。由魯迅親自設計的北京大學校徽與哥大的上述雕塑有異曲同工之義。它主要由“北大”這兩個字用篆書構成,下面一個“大”字,像一個人,表示教師;上面是“北”字,像兩個人,表示學生。兩個學生背靠背,表示他們是和而不同的君子,具有獨立人格,只追求真理,不互相依附,不拉關係;他們站在教師肩膀上,表示學生在老師的無私教導和幫助下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更有作為;這三個人還構成了一種多元對話的格局,體現了一種教學相長的師生關係。所以,北大校徽是最能體現大學理想和教育精神的。孔子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曾發出“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的感歎,認為年輕學子是值得敬畏的,怎能斷定他們將來趕不上老師呢?韓愈在《師説》中講到,“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陶行知則説:“教師的成功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的快樂,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這都實際上寄託了培育超過教師的學生的教育理想。

令人欣慰的是,在湛江師範學院漫長的發展歷史當中,曾經湧現眾多卓越人才,他們都是以天下為己任的傑出代表。如學校前身——雷陽書院,曾為廣東六大書院之一。它的三位山長(古時稱校長為山長):陳璸、陳昌齊、陳喬森。也就是我們説的“三陳”。陳璸、陳昌齊均為進士;陳喬森為咸豐年間舉人,被譽為“嶺南才子”。他們做官清正廉潔,勤政愛民,功勛卓著;做學問則勤謹篤實,以身垂範,學者楷模。還有譚平山,曾任雷州中學校長,是廣東黨組織最早創始人,時有“南譚北李(李大釗)中陳(陳獨秀)”之譽。還有廣東農*動領導人黃學增、南路優秀女共產黨員歐汝穎、粵桂邊區縱隊副司令員唐才猷等傑出代表。

湛師培育過不少超過老師的優秀學生。如今天坐在主席台的一些教授,就畢業於本校的前身雷州師專,當時學校一個教授也沒有。不少畢業生考上北大、復旦、人大、南大、北師大、中大等名校的研究生。僅今年就有137名畢業生考上研究生。

(三)精神高地。樑英書記説過,大學不僅要有大樓、大樹,還要有大師、大氣。從境界上來説,真正的大學,是無形的大學,是精神的大學,是能凝聚和產生大師的大學。有了高遠的精神境界,有了一流的教師,哪怕沒有高樓大廈,也可能成為一所高水平大學。所以,大學首先要有高遠的精神境界,成為精神高地。才能使大學不僅僅停留在“形”和“體”的層面,而進入“神”和“靈”的境界。在這一精神高地上,我們探索人類精神生產、傳承和創新的祕密,與人類最傑出的大腦和尚動人的靈魂相遇,爭取那熠熠光輝,照亮自己的人生,然後把這些祕密和光輝與他人分享,傳承發揚下去。

同學們考上湛師,不必自卑。家庭經濟貧困,也不必自卑。大學是追求真理、崇尚學術的精神高地。在這裏,不是比官大,也不是比錢多,而是比誰的志氣大、用功多、學問高。在這裏,過的需要艱苦付出的寂寞生活。洪堡説過,寂寞是大學精神的特質之一。易卜生則認為:“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是最孤獨的人。”在大學高地上,可以瞭望世界,展望未來,通過與高人接觸,知彼而知己,確立自己的人生使命,為做的自己奠基鋪路。這是很幸運的。正如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所説:“一個人生命中的幸運,莫過於在他人生中途,即年富力強時發現自己生活的使命。”站在這一高地上的人們,可以讓一切都變得意義非凡。甚至連貧窮都擁有珍貴的價值。與青春和智慧相比,金錢、地位、美酒、佳餚都微不足道。在這一高地上,即使身無分文,也可以孕育希望!

二、立足大學高地,努力成為超過老師的學生

如何努力成為超過老師的學生?我以為,樹立“責任以行,能力為重,創新是魂”的理念,並付諸於行動是關鍵所在。

(一)責任以行

社會學家戴維斯就曾説過,“放棄了自己的責任,就意味着放棄了自身在這個社會中更好的生存機會。”我站在這個講台,最真切的感受,除了迎新的喜悦,更多的是一種責任。面對眾多渴望求知、立志成才的學生,我深感作為一名校長的責任之重。同學們上大學,要學的東西很多,首先應該學會負責,成為一名負責任的人。每個人都要對自己和親朋負責、對工作和單位負責、對國家和民族負責。責任以行,就是永不放棄自己做人、做事、做學問的責任。

責任以行,也意味着寬容和擔當。同學們從今天起就成為湛師大家庭的正式一員。對學校的平安和諧、創新發展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有責任和義務協助學校克服各種困難,共同推動學校發展。我曾邀請全國勞模、韶鋼首席技術專家羅東元給大學生作講座,他説,“上蒼安排每個人都有一次做人的機會,就要盡心地體驗做人的責任,享受其過程。要熱愛工作、享受工作。我在工作中遇到太多問題,有時逼得走投無路,但我認為,這時候離問題解決就不遠了。什麼叫成功?成功在於堅持,成功就是儘自己的努力,儘自己的責任,積累能量,然後集中釋放出來。”

我校師生中也有很多“責任以行”的榜樣。1935年,雷州省立師範學校時期的吳炳宋校長,就把教育事業與國家命運聯繫起來,明確指出“民族之興亡,基於教育之盛衰”,希望“師範教育普及高雷,澤流所被,漫衍全粵”。我前天在新生接待現場,遇到送兒子來報到的一家人,爺爺、父母和兒子四人。爺爺、父母親都是中國小的教師,父親還是校長。爺爺、父親都曾是湛師的學生,現在兒子也成為湛師的學生。我認為這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是這個家庭對湛師的一種情懷和對教育的一份責任。法政學院的龐天佑教授,大年三十也一如平日,堅持讀書搞研究;化學院的高利軍博士,20xx年來校工作以來,不曾回過家鄉,不論寒暑假還是星期六日,幾乎天天待在實驗室搞研究,32歲就拿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還有鄭光華老教師、譚笑老教師,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他們在校園裏與學生交談輔導的身影,無私地把自己的時間、生命智慧奉獻給學生。還有今天作為校友代表發言的附中黨總支書記、特級教師樑哲同志,等等。正是有這些對事業、對學生高度負責的老師,湛師才能培養出許多優秀的學子。

(二)能力為重

一個人要真正有所擔當,真正能負起責任,就必須有能力,即要有豐富的知識和過硬的本領。這裏的“能力”,是一個建立在紮實的知識基礎上的“能力羣”。包含學習能力、思考能力、實踐能力、組織能力和創新能力等。不同的行業所要求的能力是不一樣的,不同的專業培養的能力規格也有所不同。同學們進入大學,最重要的是不能放鬆學習、不能放鬆思考、不能放鬆行動。能力的形成靠學習和實踐積累。那應該如何學習呢?

1、要學會在“三個世界”裏學習

一是書本世界。通過閲讀書籍等增長知識,尤其要精讀經典名著。二是經驗世界。要培養能力,就要主動實踐、積極鍛鍊。三是虛擬世界。現在是網絡時代、E時代,網絡上有海量的資訊,為我們學習提供了很多材料。網絡已經成為我們學習生活的非常重要的部分,影響着我們的認知方式和知識結構。我們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便利來促進學習和研究。

2、要掌握三種學習方式

自主學習。真正的教育必然是自我教育。與中學相比,大學提供了更多的自由與選擇的空間。這裏所強調的是“我要學”,而不是“要我學”。同學們要從被動學習轉變自主學習;要學會綜合分析、獨立思考,學會選擇,有所守有所放,有所為有所不為。一味追求熱點或時髦,人會失去自我和尊嚴。不要讓你的大腦成為他人思想的“跑馬場”。

合作學習。“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今天,單打獨鬥已難以適合社會和工作的要求。同學們來自全國各地,有着不同的成長背景、性格特點、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等,這是一筆豐厚的精神文化資源。同學們要充分發掘和利用自己同伴的精神文化資源,互相學習、合作學習,提高學習效益,培養合作共事的能力。

體驗學習。實踐出真知。體驗的過程是學生掌握知識、生成能力,學會思考,學會與經驗世界接觸的一個綜合過程,是培養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做科學實驗、參加專業社團活動、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專業實習等,都是體驗學習。

以上三種學習方式,加起來便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交八方友。

3、要把握三個重點進行學習

一是做人、做事、做學問的基礎。教育家南國農先生給我們的深刻啟示是,做人,對己而言,要做第一流的人物。做的自己。要多讀書、讀好書、勤讀書,打出紮實的理論基礎,優化知識結構;對他人多一點尊重和寬容,少一點苛求責備;對社會多一點奉獻,少一點索取。第二個重點是“前沿”。我們要了解理論尤其是實踐前沿的新成果、新技術和新手段。不斷更新知識、掌握新技術。第三個重點就是“特色”。要有特長,要揚長避短,個性發展,這樣才可能有創新。

(三)創新為魂

建設創新型國家,需要創新型人才。同學們要以一種創新的精神、研究的態度和負責的行動,不斷為家庭、母校、社會和祖國奉獻力量和智慧。當前,學校提出建設鮮明特色的高水平師範院校的發展新目標,判斷學校是否高水平的一個很重要的表徵,就是其培養的學生是否有創新精神、出色的能力和卓越的成就。

創新是一個探索未知的艱辛卻又有趣味的過程,需要勤奮和專一。要把創新作為自己做事、做學問的價值取向和工作習慣。

作為院長,我將與同事們一起,致力於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和資源。如我們將籌建教師教育創新班,對一批立志從教、學習優秀的學生進行重點培養;我們着力構築現代教育技術高地,為同學在虛擬世界裏學習提供平台;籌建教育研究院,並以此為平台吸引教育名家和中國小的優秀校長、特級教師來校講學輔導,讓同學們與名家名師近距離接觸,瞭解最前沿的思想和信息;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同學們到國內外進行體驗學習,拓展專業視野,增長專業知識和能力,等等。讓你們成為負責任、有能力、能創新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是我來湛師當院長迎來的第一批學生,也將是學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養的第一批學生。我對你們寄予厚望,充滿期待。惠特曼有一句名詩:“我獨自在西部放歌,為新的世界而自由歌唱。”我衷心希望,同學們在地處粵西的湛師學習期間,珍惜時光,立足責任、人才和精神高地,用大學精神、青春理想、人生責任、生命熱能去填充大學生活的每一個時空,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去精彩生命的每一個細節,讓每一天都充滿意義,擁有一個健全的身體、高尚的心靈和出色的能力,擔當起服務國家和民族的社會責任,成為超越老師的不是大學的大學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dianli/nonre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