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學習“生本教育”心得體會(精選14篇)

學習“生本教育”心得體會(精選14篇)

學習“生本教育”心得體會 篇1

任教十餘載,回頭一想我感慨萬分。剛畢業那會兒,多數老師都只知道把知識灌輸給學生們,一節課下來,老師喋喋不休地從頭講到尾,學生聽得昏昏欲睡,老師講得精疲力盡,結果授課效果並不太好,老師也一愁莫展。

學習“生本教育”心得體會(精選14篇)

近幾年來,隨着新課改一輪接着一輪的學習,我覺得自己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改觀,也逐漸嘗試在課堂上運用新的教學理念,並且教學手法與授課方式也有了巨大轉變,力爭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一切為了學生能自主學到知識而授課。我認為“生本教育”的宗旨就是課堂氣氛一定要熱烈。當然是學生髮自內心的活躍,而不是教師領着學生做“秀”,同時要讓學生真正地“活”起來,而不是處於等着“喂”知識,是去主動尋覓自己要掌握的知識。

在《生本教育》一書中,郭思樂教授説:“真正以學生為主人的,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我們稱之為生本教育。”一句話道出了生本教育的內涵。生本教育就是全面依靠學生,一切為學生設計的教育,即是激發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的天性、讓學生自主活動起來、去獲取知識、去解決問題的教育。讀到這兒,我自問自己:我們眼前的教學模式正提倡以學生為主體,我們也有很活躍的課堂活動,這不正符合生本教育的理念嗎?我繼續讀下去,找到了答案,其實不然。我們一直沿用的教材、教法和教案,都只是為教師而設計的,根本沒有留給學生施展拳腳的時間和空間。至於學生在課堂上活躍的表現,也都在教師的掌控之下。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模式是師本教育模式。它和生本教育最根本的區別在於忽略了學生的學習天性和潛能,而生本教育從教材、教法到教師都給了學生自然發展的空間,在認知的過程中,尊重了學生的意志和學生的認識規律。

一、“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 先“主體”後“主導

生本教育為我們指出了一條路:一切為了學生,全面依靠學生,以學定教。它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這裏表面上看不過是句序的顛倒,實則是一個重要的指導思想。先“主導”後“主體”,學生則處於被動接受狀態,而先“主體”後“主導”,學生則處於主動激活狀態,他有利於開發學生的潛能,發展智能,培養創造力,因而我們説教育無論怎麼改,都不能忘記教育面對的是人,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孩子,他們才是課堂的主人。

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指導者和主持人的角色出現,使學生完全發揮自己的學習潛力。生本教育最主要是注重教學的交付,教師儘快地讓學生自己活動起來,去獲得知識和解決問題,把可以託付的教學託付給學生,它是一種依靠學生、為學生設計的教育思路和教學方式,它要求教師在課堂中努力創設一個優良的課堂氣氛,把學生的個性、想象、創造的潛能開發出來,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發揮學生的個性,允許學生根據學習需要,或獨立學習,或小組合作。

二、全面依靠學生,重視學生資源

生本理念指出,教育的終端是學生,學生學會任何東西,最終都要通過自己內化,人的獲得最終是依靠學生。學生不僅是教育對象,更是教學資源。學生的全部既有經驗、智慧、知識和學習內化的積極性是基礎性資源,其他資源最終必須和學生資源相結合或化合,才能發揮效益。依託學生資源進行教育,容易獲得事半功倍之效。我在教育教學中,常常根據學生情況選擇對教材的處理方式,教多還是教少,是先教後學,還是先學後教,或者完全不教完全託付給學生。

學習生本的相關理念,更新自身教學技能。接合我班的實際情況,現對本班的語文教學從以下方面有所突破:

1、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老師結合學生手中的《語文讀本》、《國小生天地》等書籍,佈置看課外的作業。通過家長簽字、詞句的摘抄、評比讀書星、講講等形式交流學生的讀書收穫,激發孩子的讀書興趣。並且努力做到早晨、中午有10分鐘的讀書時間。

2、加強寫話的練習。結合每單元的主題以及學校的學習生活,鼓勵學生練習寫話。可以在書本上寫一兩句,專題性的寫在作業本上。力爭每週寫一篇。

3、加強學生字詞的掌握練習,在上新課之前聽寫前一課的生字。並做到及時批改、訂正。

4、堅強合作學習模式的研究,提倡學生互相交流、探討。主要以組長檢查讀書類的作業、同桌互相交流。

學習“生本教育”心得體會 篇2

郭恩樂教授説:“生本教育”理論。其核心理念,就是要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把以往教學中主要依靠師教,轉變為主要依靠學生而學。而教師則要退後,教師的作用和價值,體現在最大程度的調動學生的內在積極性,組織學生自主學習。這不僅僅是教育方法而轉變,更是教育觀念的深刻變革。

這個“生本教育”理論,緊扣了課改的理論,現代的教育課改觀念已引入人心,真正的不同於傳統的教學,尊重學生、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成為當務之急,怎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他們都基於對孩子的尊重,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學生熱情高、積極閲讀、預習,蒐集資料,為課堂展示樂此不疲。我們的學生什麼時候才能這樣呢?他們整天為一大堆的作業包圍着,給他點自由時間他還恨不得快點多抽出點時間出去玩,怎麼可能想去學習?也是擺在老師面前最大的問題,老師要做好引導作用,不要去灌輸給人生知識,讓學生自己去掌握、探索知識,真正成為知識的主人。在課堂中,用新穎的知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允許留有疑問,激發學生課下探索的興趣。成長在前、成績在後。他們令人羨慕的成績,有自由成長、健康成長的必然結果。

生本教育課堂所取得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們要如何進行“生本”呢?我們是不是要全盤拿來呢?當我們試圖要升起“生本教育”這面旗幟的時候,我想我們要認真考慮。我們的學校自己的課題研究“讓學生快樂成長”等理念與生本教育的理念有很多共同之處。所以,我們不必摒棄目前已經在實施的課題的研究,需要的只是不斷地改進,無論是“生本教育”或者是其他的教學理論,都可以成為優化我們教學方式的一劑“催化劑”。這讓我想起了我們同行老師的一句話:“我們之所以不能接受是因為我們自己的那碗水還沒有倒乾淨,別人的那碗水就倒不進來。”其實我們自己的那碗水完全沒有必要倒乾淨。我們需要做的是倒掉我們的陳舊的、落後的、與學生的發展無益的觀念、行為的腐水,倒進先進的、與學生長遠發展有益的活水來。“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的理論,讓我們的國家日益強大。那麼,我們的教學何不提出“有自己特色的生本教育道路”的理論,也許我們的教育教學亦會有一個新的局面!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以屈原的一句話自勉。願在教育教學改革的路上,我能用汗水用激情澆灌一路之上的花草樹木,享受盎然的綠意,聆聽花開的聲音。

學習“生本教育”心得體會 篇3

近期,重慶教師為我校語數英教師進行生本教育培訓,這次生本培訓,聽了三年級的兩節課,觀摩了四年級的語文課,聆聽了重慶一線生本教師的報告,我對生本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從心裏到精神上真正體會到教育是一種享受,是一種創造。是以“一切為了兒童高度尊重兒童,全面依靠兒童”為核心的一種教育模式。

培訓期間,我講了一節《角的初步認識》的新授課。《角的初步認識》,是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學習的,由於角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説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難以理解,因此,教學時,我先設置了一個課前小研究,圍繞小研究引入新知。一節課下來感覺挺累,並不像重慶的石老師講的那樣:生本教育可以使教師教的簡單,學生學的輕鬆。原因在哪裏?經過密老師和石老師的講解我對升本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課前小研究的設計要找準切入點,能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效果。課前小研究的設計可以説直接影響着我們這一堂課的效率,學生通過小研究的學習、討論、展示,對本節課要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和自我的見解。所以課前小研究應做到如下幾點:⑴把握課堂重點,充分體現人性化的設計。結合生本課堂上體現的教育目標:思想、知識、能力。每一個問題的設計在把握課堂重點的前提下,要充分從學生的思想入手,通過學生運用知識,獲得能力。⑵結合學生特點,讓學生有思考和研討的空間。所設計的問題要具有趣味性,因為興趣是最好的教師。⑶注重能力遷移,體現自由化的思想。在生本教育的每堂課上都可以根據問題靈活的增加,完全由學生自己選擇方式,交給學生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由自己來選擇,讓他們在自由中學習,自由中成長。

其次,交流展示要把握好分寸,即時間、形式、內容。交流展示在課堂上大致有這樣三種形式:小組間交流展示、個人班內交流展示、小組班內交流展示。交流是一種展示,展示同時也是一種交流。⑴保證交流的時間。這是生本課堂的一個特色,因為生本課堂上交流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並不單是一個教學活動的環節,所以應和一般的課堂發言區分開來。因為生本課堂是交流的過程,是學生對所學問題知識的一個彙報,對於其它同學來説是學習,對自己來説是提高。同學們在交流中發現問題,共同解決問題,高效的完成學習的任務。⑵交流的方式要有度。對於難度小的問題,可以直接進入全班交流;對於有些難度的問題,可以先小組討論、展示,再由小組推薦進行交流;對於難度大的問題,可以討論過後,由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採用多種形式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和理解,確實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⑶交流的內容要有數。對於課堂上的交流問題,以三個左右為好,我認為不宜多,應該是精心挑選的精華問題。如果過多會被解決問題所累,課堂上的問題會缺少深度,影響學生能力的發揮,從而影響了學習的效果。因為生本課堂上,學生是在自己運用知識,運用能力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自己,成長自己的。

再次,教師引導要恰到好處,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上了一段時間的“生本課”,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課堂上該説些什麼不該説些什麼了,一開始總感覺本節課的知識點應該由學生來生成,自己儘量不敢多説話,但是後來才知道,老師應該學會恰當的去引導孩子、做小結,並不是什麼都不説,要把握好一個度:⑴精。生本課堂上其中的一個原則就是所有的問題不是老師講出來的,而是通過學生不斷的探究得出來,這就要求老師在課堂上要做好適時的引導,這個引導要精,要和通常的講區分開來,不是在講一個知識,而是引導同學們並經過努力,讓他們對這個知識有一個正確的理解。⑵簡。在精的基礎上,要力求簡單,堅持“學生自己能解決的不講,小組交流討論能完成的不講,有些問題講也講不清的乾脆不講”,最大限度的留給學生時間和空間,讓他們通過合理地探究有所收穫。

學生的合作探究學習,離不開高效的小組合作,如何建立小組,怎樣分工合作,我們已經做了許多嘗試,但還是存在很多問題:小組之間的任務均衡問題,小組獎勵機制的有效運用等等,還需要我們在實踐中研究探索。

我校實行生本教育已經半年多了,我正處於“摸着石頭過河”的階段,有那種“為伊消得人憔悴”的迷茫,但是沿着這個路堅持不懈地走下去也一定會有“驀然回首,那人就在燈火闌珊處”的頓悟。那個時候,我們的教師就會有 “待到山花爛漫時,獨在叢中笑”的幸福感與成功感了。

學習“生本教育”心得體會 篇4

透過本次學習,使自己想到了很多――

在記筆記的過程中,感受着“生本教育”的內涵以及在以“生本教育”為主導進行的課堂教學中所採用的方法。細細想來,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有些方法也以前用過,只但是僅有那麼幾次而已,沒能很好地堅持下去,從而使自己的課堂教學仍然停留在“師教為主”,學生被動學習的模式,偶爾採用一下讓學生自主學習或是小組交流合作學習餓方法,害怕孩子們玩得太高興了,而是自己的課堂不受控制,就採用減少學生活動時間,自己多講的方式。透過學習才明白,其實自己這樣做非但沒能更好地把握課堂,反而是自己處在被動的位置上。因為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注意力的集中時間不會那麼長,想想也是,我們成人有時都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了注意力而是精力分散,更何況是6、7歲的孩子呢!

一年級的孩子活潑、可愛。能夠説,他們課堂上的表現失常會令我們又愛又恨。就拿我們班的明浩來説吧!聽講的時候還挺認真,有時候回答問題也挺用心,可動起來的時候,又會讓人氣得不得了――不是在哪裏亂動,就是把手放到抽屜裏不停地亂翻,偶爾還會冷不丁地鑽到桌子下面去找被他自己弄到地上的東西,當點到他名字的時候,他會忽閃着那雙明亮的眼睛,用那種無辜的眼神,很委屈地望着我,讓我又不忍心再説他什麼。

課堂上的精彩也以前有過。記得在學習《要下雨了》一課時,我採用的就是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提出問題、同學之間相互解答問題的方法進行的。別説,效果還真是不錯。個性是當韓雨恆站起來説:“老師,我想回答剛才提出的那個問題”時,我感到很高興。及時表揚了他,孩子可高興了。同時我又藉助表揚他的機會讓其他的同學明白了,在回答問題時必須要完整,而且還應注意目的明確,讓別人一聽就明白自己回答的是哪個問題。

我們教學就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學到更多的只是,但前提是讓學生的學習在樂學的過程中進行。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認真地實踐“生本教育”,讓孩子們在簡單、寬裕的課堂環境中學習,努力做到“我的課堂生做主”。

學習“生本教育”心得體會 篇5

暑假期間,我們學校領導組織教師個人進行了生本學習,在學習中,我學習到了關於生本的一些知識,也有許多感受。

我想不論是教師,還是校長,都應該是有理想的,都在追求理想的教育境界和理想的生活境界,那就是快樂而積極,從容而富有激情的工作和生活。

生本教育既是一種教育理念也是一種教學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為了兒童,高度尊重兒童,全面依靠兒童”,“ 關注人”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應該説生本教育對新課程的核心理念闡述更清晰明確,具體可操作性的實踐模式更為具體化。我們進行新課程改革已經七年了,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也做了一些研究,但是參加生本教育學習後,我覺得是一方面在我們的教學中還過多的去研究了教師如何去教,對學生的學研究的不夠,可以説還很欠缺。教是服務於學生的學觀念落實不到位,學變成了服從和接受。二是教學成果的短視行為還比較嚴重,為了一節目標迅速達成經常給孩子吃“壓縮餅乾”。結果造成學生的創造力喪失和對學習冷漠。三、忽視了孩子情感世界的構建,在分數與排名評比中,讓孩子感受不到成長的快樂,成功的自信、期待的温暖。我們在觀念轉的還不夠徹底,對新的觀念理解的不夠透徹,在行動的落實上也不夠紮實。當然教育不是萬能的。再完美的教育也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因為自然界中沒有兩樣東西是一樣的。我們無法完全做到因材施教,事實上再高明的教育者也無法洞悉每一個孩子的心靈。但這不意味着我們教育者將無所作為。如果我們能給學生創設和提供一個開放的、多樣性的發展環境,那麼我們的學生獲取適合自己發展方式的機率就會大大提高。走近生本教育,走進生本課堂,我深切感受到生本教育倡導的高度的尊重學生,讓學生先學、教師後教、以學定教、小組和班級中的交流、討論、教師適時的引領等,無一不在體現這方面的努力。通過學習我把自己新的認識向大家做一彙報。

認識一:教學不是要主要依靠教師的教,而是依靠學生的學。我們經常會發現在教學我們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時候我們一廂情願承擔了許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們設計的方向去發展,但發現自己失敗了學生不領情,因為教育不可能像修剪樹苗對學生進行外在的改造,我們對學生所施加的影響教育都要通過兒童進行自我認知、自我建構、自我發展、自我完善來達到,教育過程的主力和主人是學生而不是教師,我們只不過是學生自主發展的服務者,學習是生命成長的過程,它是人自身的一種需要,而不是外在壓力的結果。教育的一切行為都應該是為了滿足兒童的這種需要,從而使他們內在的生命力、使他們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課堂應該上在給予學生充分的前置性學習的經驗基礎上放手讓學生去討論,思辨,能學會的自己學會,不能學會的創造機會讓他學會,真正實現教育是為了幫助學生,而不是限制學生。教師不做“拉動學生的縴夫”沉重而痛苦而應該做“生命的牧者”。

認識二:學生是天生的學習者,而不是一張白紙讓我們塗抹最美的畫。這告訴我們,一方面是學生對學習充滿了好奇慾望和創造欲,另一方面在它生活的經歷中積累了學習的資源和學習的能力,而不是一張白紙。人的起點非零,在基礎教育階段,所有的知識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而不僅僅是教材中。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孩子學習能力把脱離了生活、脱離了學生的實際感受的知識符號學習和學生的生活結合,讓學生自己去做、去發現、去研究去感悟。生本教育揭示教育的本質是提升生命,教育手段是依靠生命本身的內在力量。教育應該在此基礎上進行,充分尊重和依循生命的本質,教育才可能是“人的教育”。使人的生命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使人的天性得到自由的發展,從而實現教育現代化實現人的現代化。

認識三:建立在美好學習生活上的德育才是最好的德育教育,德育的重要內容就是養成教育,我們以前的德育過分注重外在的説教與德育活動促進學生的內化。殊不知,人天生就有一種“向善”的本能,他是與生俱來的,我們需要做的工作是怎樣讓孩子天生的“善意”不被沖淡,而且要得到深化和發揚,讓孩子的生命中充滿着善帶來的積極情感。生本教育回答並在實踐者這一理念。生本的課堂上的學生的方式,都是在前置學習的基礎上以先以小組內合作的形式進行研究、然後全班交流,老師對學生的觀點也是照單全收,學生處處感受到成功和自信、對學生不採取短期的評價考試而是採取評研保證學生整體地學習。正如郭思樂教授所説的,孩子們的成長就像果樹成長一樣,只有等到他們的花期到來,才是有花可看的,你太急着要看,就會破壞他本身的成長節奏。即使看到了花開,也不是最具有生命活力、最本原的花。

當然,在目前,我們還停留在觀摩生本,感受生本的層面,還沒有成為一個實踐者,隨着實踐研究一定有那種為“為伊消得人憔悴”的迷茫,但是沿着這個路堅持不懈地走下去也一定會有“驀然回首,那人就在燈火闌珊處”的頓悟,那個時候,我們的教師就會有一種“待到山花爛漫時,獨在叢中笑”幸福與成功感了。

雖然自己也拜讀了一些郭教授的教育論著,但因為學習時間較短,理論水平不夠,有些認識如有不當之處 請給位領導專家批評指正。

學習“生本教育”心得體會 篇6

通過這段時間的生本教育學習,漸漸有了點自己的想法。生本教育既是一種教育理念也是一種教學模式。生本教育課堂,就應該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採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構成積極、歡樂、高效的課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是以生命為本,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

通過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你教的學生取得了讓你滿意的成績,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還要看你有沒有讓你的學生體驗過你的教育給他帶來的無窮快樂,你為學生素質的提高做了什麼,你為學生今後的和諧發展提供了哪些幫助。

一、學生們得到了釋放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生本教育”就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老師僅僅是學生自主發展的指導者和引領者。以前在我們的課堂上,往往是老師們在口若懸河、喋喋不休的講個不停,學生們乾巴巴的坐在那裏聽,只是在聽老師講,而他本身並沒有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即便是老師在課堂上設計了“小組合作”環節,但也只是“蜻蜓點水”,幾分鐘而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想而知,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體性並沒有真正體現出來。“生本教育”要求教師放棄講解,而是拋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討論,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在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的空間,讓孩子們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質疑,在合作、交流、質疑中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過自己的實踐獲得的知識,他們特別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強,在這種氛圍中學習,孩子們很放鬆,他們得到了釋放,在課堂上很放的開,對學習更加有興趣了。

二、老師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變化

關於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以前的時候在課堂上總是像一個老大媽一樣,嘮嘮叨叨,生怕孩子們聽不懂,總是反反覆覆的講個不停,自從接觸了“生本教育”理念後,我才意識到,我這樣的老師太強勢,而且我發現在教學中我們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時候我們一廂情願承擔了許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們設計的方向去發展,但到最後卻往往是自己失敗。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質是(在教師幫助下的)兒童發展”。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對於教師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師的職責就是幫助,幫助的意義僅僅是激發和引導。郭教授引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説:“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師有超出專業要求多麼高的知識水平,而是有指導學生、激發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學會學習的方法的能力,教師的這種對學生學情的駕馭能力,是與老師在平時教學中不斷積累經驗,不斷進行反思離不開的。上了一段時間的“生本課”,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課堂上該説些什麼不該説些什麼了,一開始總感覺本節課的知識點應該由學生來生成,自己儘量不敢多説話,但是後來才知道,老師應該學會恰當的去引導孩子、做小結,並不是什麼都不説,要把握好一個度,這一點還需要在今後的課堂上繼續努力學習。

三、生本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我們通過看教學視頻,發現生本課上的孩子們都是自信的、快樂的,現在我有時候體會到這一點,當學生從自己研究和探索中發現規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的時候,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悦。但是,的時候是憋着一股氣,每次都在想:孩子們怎麼這麼不會合作?語言表達能力怎麼這麼欠缺?每次做總結時怎麼總是説不在點子上,還那麼囉嗦?實際上,他們的現狀其實很正常,因為在前期,我們並沒有在課堂上有意識的去培養孩子的這些方面的好習慣,現在,我們剛剛開始接觸生本教育,作為老師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夠,又何況是孩子們呢?但是,通過看他們的變化,發現他們在學習上衝勁十足,自主意識很強,慢慢的有了合作意識,的是學習上的創新意識,我深切的意識到,孩子們的潛力是無窮無盡的。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説:“快樂的感受是人更好學習的情感基礎。快樂的日子使人聰明,使人產生心理的興奮和生理的活躍。在興奮中,他會獲得最高的學習效率和最好的學習效果。”通過學習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對我們的課堂改革確實有很好的指導作用。當今社會日新月異,教育改革已成為時代教育的主題。及時的改變傳統的教育思想,投身到教育改革中來,我們的教育才有出路。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繼續學習生本教育理念,將生本教育深入開展下去。真正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引導他們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在反覆驗證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快樂的成長。使他們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自己也要學着做一個魅力老師,從而讓自己的課堂更加有魅力!

學習“生本教育”心得體會 篇7

透過這段時間的生本教育學習,漸漸有了點自己的想法。生本教育既是一種教育理念也是一種教學模式。生本教育課堂,就就應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採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用心參與到學習中,構成用心、歡樂、高效的課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是以生命為本,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透過了解生本教育,我明白了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你教的學生取得了讓你滿意的成績,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還要看你有沒有讓你的學生體驗過你的教育給他帶來的無窮快樂,你為學生素質的提高做了什麼,你為學生今後的和諧發展帶給了哪些幫忙。

一、學生們得到了釋放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能夠少教,但是學生能夠多學。“生本教育”就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老師僅僅是學生自主發展的指導者和引領者。以前在我們的課堂上,往往是老師們在口若懸河、喋喋不休的講個不停,學生們乾巴巴的坐在那裏聽,只是在聽老師講,而他本身並沒有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即便是老師在課堂上設計了“小組合作”環節,但也只是“蜻蜓點水”,幾分鐘而已,學生學習的用心性可想而知,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體性並沒有真正體現出來。“生本教育”要求教師放下講解,而是拋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討論,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的空間,讓孩子們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質疑,在合作、交流、質疑中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潛力,經過自己的實踐獲得的知識,他們個性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強,在這種氛圍中學習,孩子們很放鬆,他們得到了釋放,在課堂上很放的開,對學習更加有興趣了。

二、老師的主角得到翻天覆地的變化

關於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以前的時候在課堂上總是像一個老大媽一樣,嘮嘮叨叨,生怕孩子們聽不懂,總是反反覆覆的講個不停,自從接觸了“生本教育”理念後,我才意識到,我這樣的老師太強勢,而且我發此刻教學中我們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時候我們一廂情願承擔了許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們設計的方向去發展,但到最後卻往往是自己失敗。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質--是(在教師幫忙下的)兒童發展”。從這句話中能夠看出郭教授對於教師這一主角的重新定位。教師的職責就是幫忙,幫忙的好處僅僅是激發和引導。郭教授引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説:“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師有超出專業要求多麼高的知識水平,而是有指導學生、激發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學會學習的方法的潛力,教師的這種對學生學情的駕馭潛力,是與老師在平時教學中不斷積累經驗,不斷進行反思離不開的。上了一段時間的“生本課”,我的困惑就是不明白在課堂上該説些什麼不該説些什麼了,一開始總感覺本節課的知識點就應由學生來生成,自己儘量不敢多説話,但是之後才明白,老師就應學會恰當的去引導孩子、做小結,並不是什麼都不説,要把握好一個度,這一點還需要在今後的課堂上繼續努力學習。

三、生本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我們透過看教學視頻,發現生本課上的孩子們都是自信的、快樂的,此刻我有時候體會到這一點,當學生從自己研究和探索中發現規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的時候,我感到十分的意外和喜悦。但是,的時候是憋着一股氣,每次都在想:孩子們怎樣這麼不會合作?語言表達潛力怎樣這麼欠缺?每次做總結時怎樣總是説不在點子上,還那麼囉嗦?實際上,他們的現狀其實很正常,因為在前期,我們並沒有在課堂上有意識的去培養孩子的這些方面的好習慣,此刻,我們剛剛開始接觸生本教育,作為老師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夠,又何況是孩子們呢?但是,透過看他們的變化,發現他們在學習上衝勁十足,自主意識很強,慢慢的有了合作意識,的是學習上的創新意識,我深切的意識到,孩子們的潛力是無窮無盡的。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説:“快樂的感受是人更好學習的情感基礎。快樂的日子使人聰明,使人產生心理的興奮和生理的活躍。在興奮中,他會獲得的學習效率和的學習效果。”透過學習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對我們的課堂改革確實有很好的指導作用。當今社會日新月異,教育改革已成為時代教育的主題。及時的改變傳統的教育思想,投身到教育改革中來,我們的教育才有出路。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繼續學習生本教育理念,將生本教育深入開展下去。真正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引導他們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在反覆驗證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快樂的成長。使他們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自己也要學着做一個魅力老師,從而讓自己的課堂更加有魅力!

學習“生本教育”心得體會 篇8

7月2日~6日,我有幸赴廣州參加了由生本教育創始人郭思樂教授舉辦的全國第二十七期生本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習班。這次培訓內容分三部分:一是觀摩課展示、教學點評;二是由郭思樂教授做的關於生本教育的講座;三是與執教教師交流,並進行課堂教學講座和問題解答。通過這次學習使我對生本教育有了全新的認識,,更真切地感受到,這裏的教學不僅無限精彩,而且是在教學中播種人文情懷,喚起生命的激揚。

課前研究:充分的先學是構建生本課堂的法寶。先學就是將新知識、新任務提前讓學生在課前進行充分地研究,把個體的想法帶入課堂,從中選出最優化的學習方法,把學習變成一種享受,老師則要抓住文本的關鍵點去佈置前置性課前小研究。這次印象特深的就是一節五年級的數學課:《圓的周長》,課前老師給學生安排了四個前置性小研究:用自己的話説説什麼是圓的周長?找一個圓形物品,你能想出什麼方法測量出它的周長?再找幾個不同的圓形物品,分別量出它們的周長和直徑,完成表格;説説自己的感想。課前自學讓學生對新知有了初步感受和淺層理解,課內又在充分交流、相互質疑中提升認識。學生不僅理解了概念,而且會用具體的例子來説明概念之間的關係,不僅學會了如何求圓的周長,而且還理解了圓的周長和直徑相互依存的關係。正因為教師把一切學習的權力還給了學生,學生的表現才會如此精彩,這不正是生本教育的魅力體現嗎?

課前見聞:不管什麼樣的課堂,課前都有幾分鐘的講述見聞時間,語文課前學生或帶來一則文學笑話,或講述閲讀故事,或背一段優美的文章、詩句等等,數學課前學生或出一道腦筋急轉彎,或課外攻克的趣味數學題等與大家分享,英語課前學生將課外學來的某一個新單詞、句子等教給大家,這種模式化的課前見聞講述訓練,有專門的學生主持,鍛鍊了學生的組織能力,同時,每個學生都在收集、整理、積累知識中成長。

課堂教學:小立課程,大做功夫,實現教少學多。小立課程指教給學生的基礎知識儘可能地精簡,而騰出時間和精力讓學生大量地進行活動,以此實現教少學多,提倡教師的無為便是有為。數學課,只要引導明確思路即可,解題方法學生能解幾種就解幾種,不必強加。一旦測試,學生出題互考互改,學生的能力的確很強,但基礎知識可能較弱,怎麼辦?老師就經常組織一些針對性的課題研究。比方説“基礎概念的研究”,教師引導學生研究概念錯誤的種類,成因等等,以此來解決基礎內容不過關的問題。

課堂組織:自從自己實驗生本課堂以來,我的課就亂了。小組交流時,有的學生默默不語,有的學生滔滔不絕,可一句話也説不到點子上;還有的學生趁機搗亂,整個課堂怎一個亂字了得。課堂組織方式通常都是口令化的,如“一、二、三,要坐端”,“小眼睛,看黑板”等等,為此我困惑,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怎樣會學到東西呢?廣東省不僅在教學上生本化,連課堂組織模式也發生徹底的改變,所有的機械口令全由名言警句,詩句或教師自創對子代替,如:一年級孩子在認完一課的簡單字後準備攻克最難的幾個字時,教師喊:“奇思妙想”,生接“記難字”,師再説“四人小組”,生接“面對面”,學生邊説邊坐好,並且手不停地做好了下一步學習的準備,把會認字卡放一邊,不會認的擺桌面,小組討論字的記憶方法,然後交流。而中、高段更多的採用名言警句等方式組織課堂,如師説“書山有路勤為徑”,而生接“學海無涯苦作舟”,師“開卷有益”,生“博覽羣書”等,課堂組織充滿了文學的色彩,學生在複習背誦經典名言的同時,教師輕鬆完成了組織課堂的任務。

課堂氣氛:生本的課堂學生絕對是分小組學習的,在我的課堂中,當孩子彙報時,語言拘謹,不連貫。台下的同學,有的持觀望態度,有的是看熱鬧,還有的趁機搗亂,只有一小部分在認真傾聽,課堂中同學之間不能形成互動,之間的交流語言要一句一句地交給孩子們説。為此我也困惑,這樣不是限制孩子了嗎?而且人云亦云,自己也覺得很彆扭。可是通過聽課我發現,生本課堂小組的組織很有序,組長負責,組員人人有責,有記錄員,有監督員等,課堂上小組的加分也是策略多多,如集體的獲獎,個人的獲獎,回答問題的次數,資料收集的多少等都與小組成績掛鈎,因此各小組做到了人人蔘與,人人發言,回答問題總是以小組為單位,而不是學生個體。小組發表意見時又是按第一發言人、第二、第三、第四發言人的順序輪流發言,而不是個別學生一言堂。由此,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個氣氛熱烈的課堂,人人蔘與,不是口號,而是事實。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個團結奮發的團隊,伶牙俐齒、充滿自信、儀態大方。課堂上實驗教師和學生的狀態給了我追求的感受,因此,剛開始的學話很必要,通過學話,孩子們才能學會彙報的流程,同學之間交流的語言,慢慢的會內化成自己的語言,在以後的課堂中,學生們才能有的放矢,活而不亂,更有序。

課堂評價:課堂評價是一個關鍵環節。我們看到他們的學生在課堂上認真傾聽,評價準確,語言婉轉,被評價者虛心接受,積極迴應。其實,訓練學生相互評價要做到“靜待花開”,要有一個過程,一年級的孩子總是在老師提醒下用稚嫩的聲音問:“我的想法説完了,誰來與我交流?或“我讀的怎麼樣?請給我提提意見?”;中高段的學生評價交流就顯得成熟流暢了,課堂上總是話筒搶不過來,“我來補充一點”,“我不同意你的觀點,我認為你的觀點錯在…我認為應該是…”等等,教師只是在享受着學生的爭論和評價,並適時點撥。課堂上回蕩的是學生的聲、影,激揚的是學生的生命,課堂上的主體迴歸,詮釋了生本教育的全部內涵。

知識解決:我們的課堂知識解決經常是教師越庖代俎,教師的思維畢竟有限,生本的課堂老師變得聰明而輕鬆,有困難找學生,學生豐富的思維使知識的解決更加多元化。

這次學習中,我深深感受新理念對心靈的撞擊。身臨課堂的感受,又聽郭教授《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揚生命》的專題講座,以及實驗學校的校長和特級教師的經驗介紹,給我以巨大的震撼。我也真切感受到:生本教育所揭示的教育本質就是提升生命質量。我們實施的教育就是要使人的生命潛能得到充分發揮,使人的天性得到自由發展。生本教育是激揚生命的教育,是提升學生生命質量的教育。

學習“生本教育”心得體會 篇9

上學期以來,學校多次組織我們學習升本教育理念,目的是把升本教育推向課堂。透過學習,我覺得自己雖然是個老教師,但對生本教育而言,還是一名有待發展的教師。生本教育使我茅塞頓開,受益匪淺。

首先,我覺得要想搞好生本教育,我們教師就要從學會做人開始。也許你會覺得教師怎樣還不會做人呢?是啊!這也是我的新感受。如果我們教師老像以前那樣給學生約法三章,過於嚴肅的應對學生,那又怎能充分的實現生本教育呢?因此,我們就應持續良好的心態,以朋友的身份對待學生,尊重他們的人格,欣賞他們的優點,理解、寬容、並循循善誘地彌補他們的不足。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自自在在地當老師,快快樂樂地當老師,學生也才能輕簡單鬆地學習,快快樂樂地成長。生本教育才能落到實處。

其次,教師要不斷地完善自己,終身學習。只有多讀書,勤思考,常交流,才能不斷地給自己充電,才能適應工作中的各種競爭壓力,才能真正地落實生本教育。同時,我們也要不斷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一方面準確把握任教學科中學生終身發展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透過各種渠道不斷學習,擴展自己的只是儲存。逐步具備開發課程的潛力,真正做到:以教材為軸線,以活動為紐帶,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繫,充分挖掘本土資源和校本資源,切實搞好課程整合。

再次,教師要成為真正的伯樂,善待每一位學生,發現每一位人才。每個人在社會上都有他的立足之地,都有他的所長。因此,我們教師務必從善待學生做起,更好地促進他們成長,這才是我們教育的實質所在。所以,我們務必慧眼識英才,善於發現每個學生的特點,充分發展每個學生的特長,使他們人人有所長,個個是人才。

所以,我們教師應以自身發展為己任,以學生成長為重任。讓生本教育之花開遍校園的每個角落,讓生本教育之果在每節課裏飄香。

學習“生本教育”心得體會 篇10

暑假期間,我們學校領導組織教師個人進行了生本學習,在學習中,我學習到了關於生本的一些知識,也有許多感受。

我想不論是教師,還是校長,都應該是有理想的,都在追求理想的教育境界和理想的生活境界,那就是快樂而積極,從容而富有熱情的工作和生活。

生本教育既是一種教育理念也是一種教學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為了兒童,高度尊重兒童,全面依靠兒童”,“關注人”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應該説生本教育對新課程的核心理念闡述更清晰明確,具體可操作性的實踐模式更為具體化。

我們進行新課程改革已經七年了,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也做了一些研究,但是參加生本教育學習後,

我覺得是一方面在我們的教學中還過多的去研究了教師如何去教,對學生的學研究的不夠,可以説還很欠缺。教是服務於學生的學觀念落實不到位,學變成了服從和接受。

二是教學成果的短視行為還比較嚴重,為了一節目標迅速達成經常給孩子吃“壓縮餅乾”。結果造成學生的創造力喪失和對學習冷漠。

三、忽視了孩子情感世界的構建,在分數與排名評比中,讓孩子感受不到成長的快樂,成功的自信、期待的温暖。

我們在觀念轉的還不夠徹底,對新的觀念理解的不夠透徹,在行動的落實上也不夠紮實。當然教育不是萬能的。再完美的教育也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因為自然界中沒有兩樣東西是一樣的。我們無法完全做到因材施教,事實上再高明的教育者也無法洞悉每一個孩子的心靈。但這不意味着我們教育者將無所作為。如果我們能給學生創設和提供一個開放的、多樣性的發展環境,那麼我們的學生獲取適合自己發展方式的機率就會大大提高。

走近生本教育,走進生本課堂,我深切感受到生本教育倡導的高度的尊重學生,讓學生先學、教師後教、以學定教、小組和班級中的交流、討論、教師適時的引領等,無一不在體現這方面的努力。通過學習我把自己新的認識向大家做一彙報。

認識一:教學不是要主要依靠教師的教,而是依靠學生的學。

我們經常會發現在教學我們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時候我們一廂情願承擔了許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們設計的方向去發展,但發現自己失敗了學生不領情,因為教育不可能像修剪樹苗對學生進行外在的改造,我們對學生所施加的影響教育都要通過兒童進行自我認知、自我建構、自我發展、自我完善來達到,教育過程的主力和主人是學生而不是教師,我們只不過是學生自主發展的服務者,學習是生命成長的過程,它是人自身的一種需要,而不是外在壓力的結果。

教育的一切行為都應該是為了滿足兒童的這種需要,從而使他們內在的生命力、使他們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課堂應該上在給予學生充分的前置性學習的經驗基礎上放手讓學生去討論,思辨,能學會的自己學會,不能學會的創造機會讓他學會,真正實現教育是為了幫助學生,而不是限制學生。教師不做“拉動學生的縴夫”沉重而痛苦而應該做“生命的牧者”。

認識二:學生是天生的學習者,而不是一張白紙讓我們塗抹最美的畫。

這告訴我們,一方面是學生對學習充滿了好奇和創造欲,另一方面在它生活的經歷中積累了學習的資源和學習的能力,而不是一張白紙。人的起點非零,在基礎教育階段,所有的知識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而不僅僅是教材中。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孩子學習能力把脱離了生活、脱離了學生的實際感受的知識符號學習和學生的生活結合,讓學生自己去做、去發現、去研究去感悟。

生本教育揭示教育的本質是提升生命,教育手段是依靠生命本身的內在力量。教育應該在此基礎上進行,充分尊重和依循生命的本質,教育才可能是“人的教育”。使人的生命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使人的天性得到自由的發展,從而實現教育現代化實現人的現代化。

認識三:建立在美好學習生活上的德育才是的德育教育。

德育的重要內容就是養成教育,我們以前的德育過分注重外在的説教與德育活動促進學生的內化。殊不知,人天生就有一種“向善”的本能,他是與生俱來的,我們需要做的工作是怎樣讓孩子天生的“善意”不被沖淡,而且要得到深化和發揚,讓孩子的生命中充滿着善帶來的積極情感。生本教育回答並在實踐者這一理念。生本的課堂上的學生的方式,都是在前置學習的基礎上以先以小組內合作的形式進行研究、然後全班交流,老師對學生的觀點也是照單全收,學生處處感受到成功和自信、對學生不採取短期的評價考試而是採取評研保證學生整體地學習。正如郭教授所説的,孩子們的成長就像果樹成長一樣,只有等到他們的花期到來,才是有花可看的,你太急着要看,就會破壞他本身的成長節奏。即使看到了花開,也不是有生命活力、最本原的花。

當然,在目前,我們還停留在觀摩生本,感受生本的層面,還沒有成為一個實踐者,隨着實踐研究一定有那種為“為伊消得人憔悴”的迷茫,但是沿着這個路堅持不懈地走下去也一定會有“驀然回首,那人就在燈火闌珊處”的頓悟,那個時候,我們的教師就會有一種“待到山花爛漫時,獨在叢中笑”幸福與成功感了。

雖然自己也拜讀了一些郭教授的教育論著,但因為學習時間較短,理論水平不夠,有些認識如有不當之處請給位領導專家批評指正。

學習“生本教育”心得體會 篇11

通過“生本課堂理論”的培訓學習,令我豁然開朗。從培訓中,我們更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新課堂教學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一些對教育教學工作很有見解的專家們以鮮活的實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使我的教育教學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淺。下面是我通過學習獲得的幾個方面的體會:

一、教師精心組織教學設計,使學生真正的主動參與,打造了一堂堂鮮活成功的課堂範例。

生本高效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都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實踐證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參與的深度與廣度,直接影響着課堂教學的效果。學生所回答的問題、提出的問題,是否建立在第一個問題的基礎之上,每一個學生的發言是否會引起其他學生的思考;要看參與是不是主動、積極,是不是學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學生交往的狀態,思維的狀態,不能滿足於學生都在發言,而要看學生有沒有獨立的思考。以往簡單的問答式,一問一答,學生好像忙得不亦樂乎,但實際上學生的思維仍在同一水平上重複。師生、生生沒有真正地互動起來,這次理論研討會中的課堂教學,教師們都是精心創設情景,巧妙地提出問題,引發學生心理上的認知衝突,使學生處於一種 “ 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 ” 的狀態。同時,教師要放權給學生,給他們讀、想、做、説的機會,讓他們討論、質疑、交流,圍繞某一個問題展開辯論。教師給了學生時間和權利,讓他們充分進行思考,充分表達自己思維的機會,讓學生放開説,並且讓儘可能多的學生説。使學生興奮起來,參與的積極性高起來,參與度也大大提高。在這樣的積極、主動、興奮地參與學習過程中,個體能得到了發展。

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教學方法靈活多樣。

本次研討活動中,教師所執教的語文課例所採用的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我們的語文課教學都是分為四環節進行的,一二環節中教師採用的方法多種多樣。有的教師直接出示生字詞教學檢查預習環節,有的教師則採用學生自學記錄本聽寫課前預習的生字詞語,通過這樣的方法來糾正學生的讀音和字形,也有的教師採用詞語搭配的形式來鞏固字詞的讀音和寫法。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方法更是層出不窮,小組合作學習、自主合作交流、講故事理解文意等等,總之在遵循語文總教學流程的基礎上,創造出了許多靈活度變的教學路子。

三、自主學習記錄本豐富了學生的學習方法,讓學生真正成了讀書小主人。

我們平常在課堂教學中往往只是教師教,學生學,教師和學生共同交流解決課文中出現的問題,挖掘出文章的主旨內涵,教師板書在黑板上即可,最多課堂收穫時,讓學生説一説。有了錯誤只是當堂糾正草草完事。而在這次的課堂教學學習中,我看到了幾乎所有的教師都採用了自主學習記錄本進行課堂教學,自主學習記錄本的內容包括生字讀音、詞語書寫的積累和糾錯、對課文重點句子摘抄以及預習中發現的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課文主要事件的概括、文章給你的啟發或你的收穫等,相當於學生的讀書筆記。教師整節課的教學,學生的自主學習記錄本始終貫穿於其中,師生共同探討出來的東西,學生由錯到對的過程、自己的體會都寫在記錄本上,達到了真正的當堂鞏

固,非常適合我們的閲讀教學。

四、重視語言積累,深刻把握文本。

語言積累,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本途徑,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一堂有效的語文課,學生一定要有語言實踐,也一定要有語言的積累。在這些名課中,教師讓學生該記住的東西讓他記住,要認的字、要寫的字詞、要求背誦的篇章都儘量在課堂內完成,讓學生在課堂內就感受到成功。不要把這些任務留到課外,使語文教學走到高耗低效的老路上去。要力求把課外的時間用在廣泛閲讀課外書上,讓學生在博覽羣書中提高語文能力。教師有自己的豐富的語文體驗,利用能否和學生得到自己的認可或喚起自己的共鳴,或者看看是否有不懂的地方,自己的問題有時也就是學生疑惑的地方以此為解讀文本的切入點,而且對文本的開掘深。能對文本做到了然於胸,不讓學生硬着頭皮上。問題設計有利於激活課堂,啟發學生思維,在處理教材

時,做到了引導學生“於無疑處生疑”。

總之,在學校的教育改革中,作為一名生本高效課堂的實施者,我們應積極投身於它的發展之中,與全體教師共同致力於高效課堂的研究與探索中,共同尋求適應現代教學改革的新路,切實以新觀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學,適應現代教學改革需要,切實發揮生本高效在新時期教學改革中的科學性、引領性,使學生獲得能力的最大提高。

學習“生本教育”心得體會 篇12

近年來,教育教學改革呼籲一種真正適合學生的教育。然而,《生本教育》給我們每一位教育者帶來了光明,為我們打開了一扇明亮的窗!

生本教育既是一種教育理念,也是一種教學模式。生本教育課堂,就應該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採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它的核心就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是以生命為本,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

一、生本教育引領敦坊學校課堂教學大變樣。

以前在我們的課堂上,往往是老師們在口若懸河、喋喋不休得講個不停,學生們乾巴巴地坐在那裏聽,只是在聽老師講,而他本身並沒有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即便是老師在課堂上設計了“小組合作”環節,但也只是“蜻蜓點水”,幾分鐘而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想而知。如今,我校領導及全體教師努力踐行生本教育。走進我們的課堂,看吧!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孩子們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互相質疑、展示成果,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過自己的實踐獲得的知識,他們特別有成就感,自信心大大增強,對學習的興趣更濃了。

近來,聽了我們學校幾位老師的生本課,我很震撼:原來,書可以這麼教!原來,課堂可以如此精彩!這僅僅是一位一年級的學生,在學完《小時候的周恩來》一課時,一個孩子大膽地提問:“如果你是周恩來的母親,你會如何誇獎他?”看到了吧!生本教育下的孩子前途無量!他們思維活躍、語言暢達、大膽自信、友愛合羣。於是,我頓悟,這不就是教育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嗎?

二、生本教育更讓我感受到了教的快樂,讓學生感受到了學的樂趣。

過去,我一直認為自己設計的分析課文的思路很好,總想通過我的引導把學生帶到課文中去,還常常為學生沒能答出我想要的答案而歎息!而現在,學生興致盎然地圍繞話題侃侃而談中,我經常聽得入神。

在學習《第一次抱母親》一課時,課堂上學生提出了有價值的問題,我給予了學生充足的時間自主學習、小組交流。孩子們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時,有的談了對課文的理解,有的談了該怎樣讀好課文,聽!我們班温鑫玥同學的回答:“我們組認為母親的話應讀得輕,因為母親當時病得很重。”學生通過自學不僅能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還感受到了文字背後的情感。學生的自學能力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當時我就情不自禁地稱讚道:“你真是個會讀書的孩子!”還有的同學能夠及時給其他組補充或糾正,有的還能很好地評價別人的回答。生本課堂裏,精彩的是學生,不是老師。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他們要交流,要合作,要展示。

生本教育不僅讓學生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更開拓了學生的思維。我們學了謎語之後,孩子們自己創編謎語。請聽我們班同學創作的謎語:“一根柱子三隻眼,每次只睜一隻眼。”——這不就是交通信號燈嗎?多麼形象!“稀奇,稀奇,真稀奇!拿上鼻子當馬騎。”——不用説,大家都知道謎底。在自學、探究中,孩子們閃動着智慧的靈光,對自己喜歡的文章進行再創作。有的學生為課文畫插圖,有的將自己的感悟寫成書法作品,有的為文章配樂。

生活詩情畫意,其樂融融。真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教師費盡心思地“講”,抵不過學生髮自肺腑的“研”,教師苦口婆心的“教”,趕不上學生髮自內心的“學”!

《生本教育》從根本上改變了我的教學思想及方法,讓我感受到教育是一種享受,是一種創造。此時此刻,我真誠地呼喚每一位教育者都能:將生本教育深入開展下去,真正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努力構建積極、歡樂、自主的課堂。同時,自己也要學着做一個魅力老師,從而讓我們的課堂更加有精彩!

學習“生本教育”心得體會 篇13

今天我們全校老師認真傾聽了副校長洪德選關於學本課堂教學的有關講座,他講座的主題是《學本課堂,文本解讀》,聽了他的講座,我受益匪淺。下面我將我的感受和大家分享。

一、學生們得到了釋放

學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學本教育”就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老師僅僅是學生自主發展的指導者和引領者。以前在我們的課堂上,往往是老師們在口若懸河、喋喋不休的講個不停,學生們乾巴巴的坐在那裏聽,只是在聽老師講,而他本身並沒有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即便是老師在課堂上設計了“小組合作”環節,但也只是“蜻蜓點水”,幾分鐘而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想而知,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體性並沒有真正體現出來。“學本教育”要求教師放棄講解,而是拋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討論,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的空間,讓孩子們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質疑,在合作、交流、質疑中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過自己的實踐獲得的知識,他們特別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強,在這種氛圍中學習,孩子們很放鬆,他們得到了釋放,在課堂上很放的開,對學習更加有興趣了。

二、老師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變化

關於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以前的時候在課堂上總是像一個老大媽一樣,嘮嘮叨叨,生怕孩子們聽不懂,總是反反覆覆的講個不停,自從接觸了“學本教育”理念後,我才意識到,我這樣的老師太強勢,而且我發現在教學中我們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時候我們一廂情願承擔了許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們設計的方向去發展,但到最後卻往往是自己失敗。

洪校長指出: “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學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師有超出專業要求多麼高的知識水平,而是有指導學生、激發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學會學習的方法的能力,教師的這種對學生學情的駕馭能力,是與老師在平時教學中不斷積累經驗,不斷進行反思離不開的。上了一段時間的“學本課”,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課堂上該説些什麼不該説些什麼了,一開始總感覺本節課的知識點應該由學生來生成,自己儘量不敢多説話,但是後來才知道,老師應該學會恰當的去引導孩子、做小結,並不是什麼都不説,要把握好一個度,這一點還需要在今後的課堂上繼續努力學習。

三、學本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通過近段時間學本課堂的實驗,我發現生本課上的孩子們都是自信的、快樂的,現在我有時候體會到這一點,當學生從自己研究和探索中發現規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的時候,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悦。但是,更多的時候是憋着一股氣,每次都在想:孩子們怎麼這麼不會合作?語言表達能力怎麼這麼欠缺?每次做總結時怎麼總是説不在點子上,還那麼囉嗦?實際上,他們的現狀其實很正常,因為在前期,我們並沒有在課堂上有意識的去培養孩子的這些方面的好習慣,現在,我們剛剛開始接觸學本教育,作為老師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夠,又何況是孩子們呢?但是,通過看他們的變化,發現他們在學習上衝勁十足,自主意識很強,慢慢的有了合作意識,更多的是學習上的創新意識,我深切的意識到,孩子們的潛力是無窮無盡的。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繼續學習學本教育理念,將學本教育深入開展下去。真正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引導他們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在反覆驗證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快樂的成長。使他們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自己也要學着做一個魅力老師,從而讓自己的課堂更加有魅力!

學習“生本教育”心得體會 篇14

20xx年7月2日~6日,我有幸赴廣州參加了由生本教育創始人郭教授舉辦的全國第二十七期生本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習班。

這次培訓資料分三部分:一是觀摩課展示、教學點評;二是由郭教授做的關於生本教育的講座;三是與執教教師交流,並進行課堂教學講座和問題解答。透過這次學習使我對生本教育有了全新的認識,更真切地感受到,那裏的教學不僅僅無限精彩,而且是在教學中播種人文情懷,喚起生命的激揚。

課前研究:充分的先學是構建生本課堂的法寶。先學就是將新知識、新任務提前讓學生在課前進行充分地研究,把個體的想法帶入課堂,從中選出化的學習方法,把學習變成一種享受,老師則要抓住文本的關鍵點去佈置前置性課前小研究。這次印象特深的就是一節五年級的數學課:《圓的周長》,課前老師給學生安排了四個前置性小研究:用自己的話説説什麼是圓的周長找一個圓形物品,你能想出什麼方法測量出它的周長再找幾個不同的圓形物品,分別量出它們的周長和直徑,完成表格;説説自己的感想。

課前自學讓學生對新知有了初步感受和淺層理解,課內又在充分交流、相互質疑中提升認識。學生不僅僅理解了概念,而且會用具體的例子來説明概念之間的關係,不僅僅學會了如何求圓的周長,而且還理解了圓的周長和直徑相互依存的關係。正因為教師把一切學習的權力還給了學生,學生的表現才會如此精彩,這不正是生本教育的魅力體現嗎?

課前見聞:不管什麼樣的課堂,課前都有幾分鐘的講述見聞時間,語文課前學生或帶來一則文學笑話,或講述閲讀故事,或背一段優美的文章、詩句等等,數學課前學生或出一道腦筋急轉彎,或課外攻克的趣味數學題等與大家分享,英語課前學生將課外學來的某一個新單詞、句子等教給大家,這種模式化的課前見聞講述訓練,有專門的學生主持,鍛鍊了學生的組織潛力,同時,每個學生都在收集、整理、積累知識中成長。

課堂教學:小立課程,大做功夫,實現教少學多。小立課程指教給學生的基礎知識儘可能地精簡,而騰出時間和精力讓學生超多地進行活動,以此實現教少學多,提倡教師的無為便是有為。數學課,只要引導明確思路即可,解題方法學生能解幾種就解幾種,不必強加。一旦測試,學生出題互考互改,學生的潛力的確很強,但基礎知識可能較弱,怎樣辦老師就經常組織一些針對性的課題研究。比方説“基礎概念的研究”,教師引導學生研究概念錯誤的種類,成因等等,以此來解決基礎資料但是關的問題。

課堂組織:自從自己實驗生本課堂以來,我的課就亂了。小組交流時,有的學生默默不語,有的學生滔滔不絕,可一句話也説不到點子上;還有的學生趁機搗亂,整個課堂怎一個亂字了得。課堂組織方式通常都是口令化的,如“一、二、三,要坐端”,“小眼睛,看黑板”等等,為此我困惑,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怎樣會學到東西呢廣東省不僅僅在教學上生本化,連課堂組織模式也發生徹底的改變,所有的機械口令全由名言警句,詩句或教師自創對子代替,如:一年級孩子在認完一課的簡單字後準備攻克最難的幾個字時,教師喊:“奇思妙想”,生接“記難字”,師再説“四人小組”,生接“應對面”,學生邊説邊坐好,並且手不停地做好了下一步學習的準備,把會認字卡放一邊,不會認的擺桌面,小組討論字的記憶方法,然後交流。而中、高段更多的採用名言警句等方式組織課堂,如師説“書山有路勤為徑”,而生接“學海無涯苦作舟”,師“開卷有益”,生“博覽羣書”等,課堂組織充滿了文學的色彩,學生在複習背誦經典名言的同時,教師簡單完成了組織課堂的任務。

課堂氣氛:生本的課堂學生絕對是分小組學習的,在我的課堂中,當孩子彙報時,語言拘謹,不連貫。台下的同學,有的持觀望態度,有的是看熱鬧,還有的趁機搗亂,只有一小部分在認真傾聽,課堂中同學之間不能構成互動,之間的交流語言要一句一句地交給孩子們説。

為此我也困惑,這樣不是限制孩子了嗎而且人云亦云,自己也覺得很彆扭。但是透過聽課我發現,生本課堂小組的組織很有序,組長負責,組員人人有責,有記錄員,有監督員等,課堂上小組的加分也是策略多多,如羣眾的獲獎,個人的獲獎,回答問題的次數,資料收集的多少等都與小組成績掛鈎,因此各小組做到了人人蔘與,人人發言,回答問題總是以小組為單位,而不是學生個體。小組發表意見時又是按第一發言人、第二、第三、第四發言人的順序輪流發言,而不是個別學生一言堂。由此,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個氣氛熱烈的課堂,人人蔘與,不是口號,而是事實。

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個團結奮發的團隊,伶牙俐齒、充滿自信、儀態大方。課堂上實驗教師和學生的狀態給了我追求的感受,因此,剛開始的學話很必要,透過學話,孩子們才能學會彙報的流程,同學之間交流的語言,慢慢的會內化成自己的語言,在以後的課堂中,學生們才能有的放矢,活而不亂,更有序。

課堂評價:課堂評價是一個關鍵環節。我們看到他們的學生在課堂上認真傾聽,評價準確,語言婉轉,被評價者虛心理解,用心迴應。其實,訓練學生相互評價要做到“靜待花開”,要有一個過程,一年級的孩子總是在老師提醒下用稚嫩的聲音問:“我的想法説完了,誰來與我交流或“我讀的怎樣樣請給我提提意見”;中高段的學生評價交流就顯得成熟流暢了,課堂上總是話筒搶但是來,“我來補充一點”,“我不同意你的觀點,我認為你的觀點錯在,我認為就應是”等等,教師只是在享受着學生的爭論和評價,並適時點撥。課堂上回蕩的是學生的聲、影,激揚的是學生的生命,課堂上的主體迴歸,詮釋了生本教育的全部內涵。

知識解決:我們的課堂知識解決經常是教師越庖代俎,教師的思維畢竟有限,生本的課堂老師變得聰明而簡單,有困難找學生,學生豐富的思維使知識的解決更加多元化。

這次學習中,我深深感受新理念對心靈的撞擊。身臨課堂的感受,又聽郭教授《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揚生命》的專題講座,以及實驗學校的校長和特級教師的經驗介紹,給我以巨大的震撼。我也真切感受到:生本教育所揭示的教育本質就是提升生命質量。我們實施的教育就是要使人的生命潛能得到充分發揮,使人的天性得到自由發展。生本教育是激揚生命的教育,是提升學生生命質量的教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ze87w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