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2022學習國學的心得體會(通用17篇)

2022學習國學的心得體會(通用17篇)

2022學習國學的心得體會 篇1

能參加此次培訓,首先,要感謝我的孩子,是孩子的教育問題,讓我有幸接觸到傳統文化的學習,並深深愛上傳統文化,結緣於經典,有了第二次成長學習的機會!

2022學習國學的心得體會(通用17篇)

在和孩子一起學習經典成長中,孩子各種令人欣慰的變化,帶給了我太多太多的感動、驚喜.讓我深深體會到:每個孩子都是天才,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家長.孩子越小越好改變,我們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同時,又是孩子終生指導師的父母,太需要學習了!尤其是具有巨大能量的經典聖賢教育,真正可以改變我們及孩子的一生!

由於自己各種不良習氣太重,加上在孩子讀經過程中,受先入為主的大量讀經和急功近利、過多、過快的思想,在教育孩子及讀經路上,時常遇到困惑.為了做一個稱職的媽媽,同時為了給孩子創建一個良好的讀經氛圍,把讀經班辦好.希望更多的家庭和孩子也能接受聖賢經典教育,進行系統讀經.也希望心中產生已久的開辦全日制讀經班的理想與願望早日實現!

另外,一個促使我急切想學習經典教學經驗的原因是:由於自身成長不足,再者自己不善言語、交流溝通,各方面能力欠缺,也沒有相關教育及推廣經驗,光憑着一股滿腔的熱情,所以,在推廣經典的路上,不斷走彎路!尤其是,在地面推廣中,尤其是讀經班的開展工作中,耗時耗力,但收效卻甚微!未能真正帶動家長們和孩子們喜歡上讀經,同時,在參加學習本地多處每週如期舉辦、連續開辦5年之久的公益性親子學習傳統文化活動中,基本上只限於弟子規的力行落實學習,而且學習人數與熱情,也寥寥無幾,也説明了看似簡單,首要學習的力行落實的做人處事的規則方面.

缺凡實質的東西,這些空洞、形式化的理念,沒有具體的讓人能根本性的改變提升的學習方向、方法、讓人知道卻難以做到,難以從中真正受益!而育心的理念、方法,才能真正幫到大家,找到正確的路!得到真正的改變與提升,而作為一名大易弟子的我,非常慚愧,經常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當我向舉辦方及相關人士介紹育心,借閲大易教育書本、光盤宣傳資料,推薦大家上網學習時,大家在先入為主的思想下,投來的都是不屑一顧,認為育心理念提倡的系統讀經,學習的太多太雜,不切實際,只要學好文化之根“弟子規”,就行了等等!由此,努力加強自身成長的渴望,一天天強烈!

為了辦好讀經班,加強自身的成長,能早日成為一名合格的兒童經典教學老師,更好的教育好孩子,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學習經典的氛圍,同時,為了為了能更好的擔負起的傳播經典的使命,我再一次在經濟狀況較為緊張的情況下,又一次借錢,義無反顧的報名參加了此次的第六屆德學書苑兒童國學師資培訓學習!

培訓課程是在毛老師百忙中花了幾個月的時間,為我們精心準備設計的三天的寶貴經驗無私的分享,在這個過程中,讓我們一次次為之感動至落淚!感恩老師們的奉獻與辛勤付出!

培訓課程,首先安排的是:大家非常期盼的、擁有二十多年豐富教學經驗、美麗智慧的知性女性毛老師,給我們講課.關於國學經典教育的理念、意義及重要性,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教育思想精髓、國學經典的內容和學習方法---累積法,如何開辦兒童經典國學學習班、讀經班的經營管理、讀經班招生宣傳方法,推廣經典的幾種有效方式、經典教育事業立體發展模式,易經遊戲的各種玩法等等,毛老師不愧為大易國學院的高級講師,大易首席大弟子,博學多才,對經典信手拈來、運用自知,在其生動、活潑和嫻熟的教學活動中,毛老師的愛心、用心、細心,嚴而不厲、鼓勵與尊重每一個學員,設法讓大家融入到課堂中,體會學習的快樂,以及言傳身教中,表現出來的積極、樂觀、自信、智慧、幽默的行為態度與正能量,無不感染着每個人!毛老師為我們演澤了一名充滿愛心與智慧的優秀教師的楷模形象!值得我們一生銘記的學習榜樣!,同時,讓我們深深體會到:老師們的神聖與偉大,一名好的老師,可以影響人的一生!其次安排的是,由美麗、熱情、年輕有為的張園老師,為我們講述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人生健康,簡單、易行、實用的養生知識,即:生活中的養生-時辰養生!張園老師基本上是與我們學員互動式的一問一答式的講課,她用非常易俗易懂的語言,生動、形象的實例,引導我們如何健康生活,同時,也解答瞭如何防患及治療我們生活中遇到的很多影響健康的疾病,張老師快速、樂觀的解答學員們提出的各種疑難雜症問題,應對自如,還現場幫學員們看手症中快速看出每位學員身體素質狀況,細心、耐心的指導我們各自注意調養重點,大家無不被張老師深厚的中醫養生知識底藴所深深折服,大家在受益匪淺的同時,紛紛抄下張老師的聯繫方式,下課時間到了,大家還不斷向張老師請教,追至張老師下樓,直到張老師坐車離開!感恩德學書苑老師們為我們精心安排的這樣一堂生活健康課程!請到這麼好的健康養生老師為大家講課!

第三位講課老師,是一位擁有非常豐富實地經驗的幼兒園老師,樊老師,專門從廈門請來為我們講解,關於如何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設計學習計劃,讀經班組織與管理等,樊老師的講課,讓我們知道了孩子每個年齡階段身心發展的特點及每個孩子的獨特性,選擇適應孩子年齡階段的讀經內容學習及活動,同時,通過互動式的提問解答方式,讓我們不再糾結於孩子不聽話,注意力不集中,多動的問題!讓我們懂得了變通,不再急功近利,懂得了尊重、多引導、多鼓勵表揚孩子的每一點進步!多多反省反思自身,蹲下來,換位思考,把自己當孩子,用心聆聽感受孩子的心聲,給孩子充分,反覆的實踐機會,給孩子做最好的榜樣示範!

第四位講課老師,也是一位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國中老師,吳琳宏老師,為我們講述瞭如何上好一節課和讀經教學中的遊戲!讓我們知道了老師上課前需要做的各項準備,上課的流程安排,課後的作業,及老師需要注意的各項事項,打電話回訪鼓勵學生與學生溝通等!讓我們懂得及學會了很多生動、有趣的玩中學及促進親子感情的親子游戲!在無為而為的遊戲中獲取知識及享受學習的快樂!感恩吳老師傳授的寶貴、無私的教學經驗及奉獻出其開發的各種玩中學的遊戲!

老師們傳授的寶貴教學經驗,讓我們在現場觀摩由陳秀紅老師組織的種子讀經班的整個教學過程的中得以體現,讓我們感觸深切!面對一班大小不一、3-10歲的現代都市讀經寶貝們,讓孩子們自己主動配合老師,遵循課堂紀律,認真、大聲、快樂地完成易經、黃帝內經、詩經這三樣飽含最高能量的寶典的正音跟讀,其中,每讀完一樣,中間穿插易經身體動作等玩中學的遊戲學習,還有讓孩子和老師共同表演日常行為規範的教學,以一種無為而為,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讓孩子在參與快樂的遊戲表演活動中,輕鬆養成良好的生活行為規範及禮儀的學習,同時,讓孩子們收穫一顆感恩、知恩的心!讓人深切感受到:孩子們的每一點進步,都凝聚了老師們課前、課中、課後的辛勤付出和老師們的智慧與用心!

還有讓我們心靈成長的課程,在美麗年輕、自信的方秀蘭老師,安排的在其語言指引和美妙的音樂中,引導我們走入未來人生美好的憧憬、幸福的理想的夢境之中的心靈冥想,給我們帶來了非常愉悦的心靈之途,同時,為我們講述了一位皇后每天對自己進行心靈洗禮,讓自己身心合一,心靈迴歸,而常保美麗的容顏,青春永駐的故事!引導我們大家都要學習之,常常反思自己,問問自己內心,我們到底要過什麼樣的生活,同時,我們時刻要記住自己工作學習的目標,讓生活更美好更幸福!讓家人更幸福,讓孩子生活的更能得到良好的教育,我們不要為工作而工作,為學習而學習!不要迷失自己,迷失生活的方向,而忘記了我們生活真正的目標!讓我們學會,在生活中,我們需要時刻反省自己,珍惜身邊每一刻的幸福時光!

在培訓期間,擁有_多學生的卓越英語學校董事長陳虹老師,在她飽含激情的主持風格的帶動下,讓大家以飽滿的精神、愉悦的心情投入到整個培訓過程的學習和活動中,美麗智慧的陳虹老師的好學、謙卑、熱情、樂觀積極的性格是我們終生學習的榜樣!

在老師們的言傳身教的教學過程中,一言一行,每一個細節,都在演譯着:教育是用生命感動生命,用靈魂喚醒靈魂,奉獻愛的過程,同時,這些,從德學書苑的老師們面臨種.種壓力與突破各種障礙,投身於經典傳播事業中,肩負起傳播經典事業的使命,每天不辭辛苦、不餘其力的工作到半夜,從網上到網下,到各學校、幼兒園進行經典教育演講,培訓經典老師,創辦種子班,培訓家長等等,無不詮釋着擔任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教育工作者的神聖職責與偉大!德學書苑老師們給我們做出了最好的榜樣!向老師們致敬,向老師們學習!

另外,緣於對國學經典的熱愛,相聚在,為了成長自己,更好的教育孩子,更好的辦好讀經班,從事經典教育推廣等,來自全國各地、結緣於育心大家庭裏一起學習的學員們,大家相聚一起,一見如故,在三天的培訓與學習交流、心得分享中,上演了一幕幕令人感動的畫面,尤其是來自廣西陸川的陳瑜老師,分享其教育孩子的經驗及其故事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她的坎坷人生及其對孩子的付出,孩子在其偉大母愛的呵護下,個個非常優秀,同時,她為了轉變社會風氣而突破種.種壓力阻力,在身欠百萬貸款的情況下,放棄固定工作,而毅然從事於經典教育的推廣中,這種精神令人敬佩不已!向自強不息,化壓力為動力、勤勞智慧的陳瑜老師的大愛精神學習!大家各種榜樣作用帶給我無窮的動力,也留給我的最美好的回憶!向大家學習,大家永遠是我學習的榜樣!感謝大家三天來的陪伴與支持!願在以後的人生路上,再接再勵、堅持學習,共同進步,一同走向美滿幸福的人生!

通過培訓,讓我對自己有了重新定位,要成為合格的經典教育老師,一定要慎於始,光有滿腔熱情,很可能好事做成壞事,誤人子弟,害人害己,這也讓我聯想到開辦大量讀經私塾的老師們的發心與付出,想到自己孩子及親眼所見到的身邊受大量讀經孩子迴歸家庭後通,帶來的得不償失,事與願違,出現的種.種令人擔憂的問題,私塾老師們付出了無數辛勤的汗水和努力,家庭、孩子們付出沉重的代價後,結果孩子還不如普通沒讀經的孩子等可悲的事實,我們不能再重蹈覆轍!

同時,讓我再一次深深反省自己,強化自己,淡化別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不積窪步,何以至千里?凡事都需要一步一個腳印的去行動實踐、積累,不能好高騖遠,需要持之以恆地堅持練好基本功,好好讀經,努力加強自身的成長,成功屬於有準備的人!先做好自己,教好自己的孩子,和諧自己的家庭,用事實與行動説話,才能影響身邊更多的人!

之前,為了地面的推廣,花了太多的精力,到處學習,外求,忽視了自身成長,忽視了自己孩子的教育,也忽視了家庭,本末倒置,最後,欲速則不達,做了太多徒勞無功的事情,累人累己!現,重新定位,做好自己,迴歸自己本身,先從提升成長自己,教育好自己孩子開始,君子求諸己!努力實現自強!同時,讀經班不再擴大,爭取從辦好每週能固定來參加的幾個認同經典教育的幾個家庭開始,讓大家真正受益,感受到讀經快樂,快樂讀經的讀經氛圍!謹記,少則得,多則惑的教訓!

雖然,此次培訓,沒有能讓我快速如願的實現自己的目標和理想,但,讓我知道了路在腳下,該如何才能走的更好,更穩,萬丈高樓平地起!只要堅定自己的信心、信念,相信有志者,事竟成!一定會有理想和願望實現的一天!

2022學習國學的心得體會 篇2

學習《論語》的收穫是巨大的,在論語中,孔子表達的“學”,不僅僅是讀書學知識,而是泛指學習做人處事的道理。孔子一生熱愛學習,而且樂此不疲,一直到了晚年還刻苦鑽研非常深奧難懂的《周易》,故有“韋編三絕”的美傳。

孔子認為,追求學問首先在於愛學、樂學,這是關鍵。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即真正愛好它的人,為它而快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其次,學習要“默而識之,學而不厭”。即學習要有踏踏實實的精神,默默地記住學到的知識,努力學習而不滿足。第三,是要專心致志,知難而進。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意思是讀書的人要立志於追求道義、真理,要專心致志,不要為世俗所累。第四,要虛心求教,不恥下問。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説明學無常師,作為人應隨時隨地注意向他人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在教學中,我們更要鼓勵學生樹立遠大志向,但學生樹立志向後,又為這個志向做出了什麼呢?我們是否只是鼓勵學生憑空説出的一種空想呢?這個恐怕有人很少考慮。遠大的志向誰都能説出很多,也能説得很大、很遠,但關鍵是要看看是否能付諸實際行動!

但實際教學中,我們卻對“遠大”的理想大加讚揚,對現實的理想“哂之”又“哂之”,認為這是學生胸無大志的表現,沒有出息的表現。好象他做的都是小事,沒有什麼捨己為人的大理想。但是他的內心是充盈的,他的理想是現實的,可行的,不是空洞的,不着邊際的。比如:我們教育學生愛國,怎樣做才是愛國?什麼樣的行為是不愛國?學生心目中有沒有一個完整的定位?有的教育專家提出:學生能主動撿起一片紙,這就是愛國!所以我們教育學生勵志,不妨把眼光收回來,放在眼下能付諸行動的,哪怕為了理想只邁出一小步。“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年代已經過去,勵志要切合我們的實際,不能盲目地做“假大空”的文章。

2022學習國學的心得體會 篇3

本學期我參加了教育局舉辦的國學講座,感覺受益匪淺。讓我深刻了解到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於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和繁榮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動力,中國人民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豐富的傳統文化瑰寶,傳承國學有利於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質,使人們共享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接受教育,提升境界。

學習國學可以提高自己的素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你更懂得怎麼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們要做的不是發怒不是指責,要從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個短期和長期目標,放在一個最顯眼的位置,能夠時時的看到,這樣你就能比較容易的實現目標。從求學、立身、明德和思想境界的不斷提升,不難看出孔子也非天生的聖人,自己的知識和修養在學習中提高,良好道德的養成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從自我約束到隨心所欲不逾矩,思想和言行的高度統一,已經達到了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此所謂“慎獨”,就是一個人獨處時候也能做到只做好事,不做壞事。這也使我們懂得了偉大來自於平凡的道理。人的一生是從學習開始的。在一個人的生命歷程中,有很多不可知部分,但是知識可以增長才幹,智慧可以改變命運,因此,經常學習新知識,温習老知識是一件讓我們感覺愉快的事情,我們要養成時時學習、終身學習的理念。學問從學習中來,能力從實踐中來。人生困頓,皆因不學無術,其實學習和實踐就構成了人生的兩大主題。孔子的一生是學習的一生,修煉的一生,境界越高越注意學習修煉。

國學讓我學會感恩,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句話的意思是説:孔子説:"學生,在家裏孝順父母,在外要敬愛兄長,做事謹慎而誠實,博愛眾人,而親近仁德的人,躬行實踐之後有剩餘的力量,再去學習《詩》《書》等經典。"通過學習國學,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如對自己的父母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從樂於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講禮貌,尊敬長輩等。它在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可以説,國學知識裏面對人生道理彷彿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為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為你指出正確的方向。

國學知道德行天下的道理,“俗雲: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無才,是次品;德才兼無,是廢品;有才無德,是危險品。”可見,德行的重要性.“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要怎樣才能得人心,就是以他人之心為心。以兒女之心為心,就是“父慈”,以父母之心為心就是“子孝”,以弟妹之心為心,就是“兄友”,以哥姐之心為心,就是“弟恭”,以妻子之心為心,就是“夫和”,以丈夫之心為心,就是“婦順”,以人民之心為心,就是“君仁”,以領導之心為心,就是“臣忠”,以

朋友之心為心,就是講信任;以學生之心為心,就是講師德。以他人之心為心,就是道心,就是天理,就是德。修德的功夫深入一分,愛世人的情感就誠懇一分,心心相印的境界就昇華一分。唯德能感動人,能得人心。感動一家而家齊,感動一國而國治,感動天下而天下平。中國聖賢經典究天地自然之道,旨在淨化人的心靈,啟發人的道心,匡正人的慾念。所謂正心誠意慎獨修己,歸根結底,就是造就優秀的個人品質,至善的品德。以德率人,則好的精神產品和好的物質產品也就不勞督促,自然產生了。

在當今這個日益浮躁的社會中,我們深入開展“學國學、思先賢、樹正氣、揚美德”活動是非常及時、非常有必要的。通過讀《國學》,使我們的心靈有所啟迪,有所受益,也是就説要對照一下我們是如何做人的,如何交友的,我們的心地是不是夠善良,我們有哪些是君子行為,又有哪些是小人之舉,我們對待學習的態度怎樣我們要用心去讀,認真品味,才能夠盪滌內心深處的污垢,淨化我們的心靈,提升我們的道德水準,做一個實實在在的好人。

作為一名中國人,我以我們中國人特有的五千多年的方化內涵為驕傲,作為一名教師我更深刻的體會到我所擔負的責任,我會盡可能的將自己所領悟到的道理傳播給孩子們。

2022學習國學的心得體會 篇4

近段時間,我們通過研修網學習了國學經典,通過學習漸漸地瞭解了書中的意思。

國學經典不僅是中國悠久傳統文化的明證,也是每一箇中國人的立身處世之本,更是我們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傳統經典文化是中華文明傳承數千年的重要載體,內容博大精深,流傳的經典浩如煙海。 國學經典中不僅有名家名言,還有貼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膾炙人口的著作選讀。其中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詳,還有的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艱辛”也在民間廣為流傳。這些使國學之精華更接近人們平時的日常生活,讓我們更容易理解,方便記憶,能把聖人之訓用在實處。

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典著作中,《論語》一直閃耀着特別的光芒。兩千多年來,《論語》中“仁愛”的核心思想,始終浸潤着“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光芒,它為不同時期、不同年代的人們所推崇,所向往。原來總以為孔子是離自己很遙遠的古代聖賢,《論語》是學術家們才研究的歷史文化遺產,從沒有想到它會如此親近地來到我們身邊。《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作為教師,假如我們能感受到這些,那我們的心中肯定會少許多怨言,肯定會是一名快樂而幸福的教師。真正好的老師應像孔夫子這樣,平和地跟學生商量把這種天地人三才共榮共生的關係講透。面對不同的學生,我們老師就需要保持一個健康的心態。就像孔子所説的那樣要“愛人”、“知識”。關愛別人,就是仁,瞭解別人,就是智。對學生多些瞭解,因材施教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對成績差的學生應以一種積極的心態,正確地引導,相信他們一定會在自己的教育下有所轉變,只是遲早而已。

國學經典裏的每一個故事都告訴了我們許多人生的哲理和處事做人的道理,在擴大我們的閲讀量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塑造着我們的思想、行為。讓優秀的國學經典始終伴隨着我們, 讓我們一起在聖賢的光芒下學習成長。

2022學習國學的心得體會 篇5

“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

這一句就是教導我們學習文化知識要用心,要努力,要刻苦,要實踐,要理論聯繫實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學習到真正的學問,我們才能夠真正起到“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的作用。才能成為一個真正有用的人 ,如果只重力行,對學問不肯研究,就容易執著自己的看法,而無法契合真理。

“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

這一句告訴我們讀書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即:用心記,眼要看,口中讀,三者同步,缺一不可,只有這樣,才能學習到真正的學問。讀書時要有規範,讀這一段,就不要想到另段,這段還未讀完,就跳到另一段。學習某一科目知識,就不能羨慕別的科目知識,這一科目的知識還沒有學習完,還沒有完全掌握,就不能學習其它科目。

“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

這一句告訴我們學習文化知識和技能,一定要有計劃,一定要刻苦用功,絕對不能投機取巧。遇到難通的地方,要專心研究,只要功夫到了,自然就能通達了,這正是所謂書讀千遍 ,其義自見的道理。如果反覆思考,還不能瞭解的話,就用筆把問題記下來,向有關的師長請教,一定要得到正確的答案才可放過。

“房室清,牆壁淨,几案潔,筆硯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書房要整理得簡單清潔,四面牆壁要保持乾淨,書桌清潔,所用的筆、硯、台要擺放端正 。磨墨磨偏了,就表明這個人讀書的目的心術不正,亂寫字的學生,就表示這個學生的學習心態有問題。我們一定要愛護好自己的學習環境,把學習的環境維護得井井有序,才有益於我們的學習。懂得從人的微小動作去觀察每個人是否有用,有才,這確實是很有道理的。

“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

存放經典著作,要有固定的書架或書櫃,每一次讀書之後,要將書放回原處存放。書本有殘缺或損壞時,應補好,你愛書,書就愛你,有一份恭敬就有一份收穫,十分恭敬就有十分收穫。這一句是告訴我們愛惜經典著作是一件頭頂大事,沒有一件事情能夠比愛惜經典著作更重要。我們要像敬愛尊長一樣敬愛經典著作,要養成有條不紊、一絲不苟的認真態度,這是對中國文化的敬愛和尊重,

“非聖書 屏勿視 敝聰明 壞心志 勿自暴勿自棄 聖與賢 可馴致

“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做為一個學子,從小就要立志讀聖賢之書、學聖賢之教、行聖賢之道,不是聖賢之書,則千萬不能看,若在學習聖賢之教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難時,絕不能自暴自棄,而是應以聖賢為老師,為楷模,長期熏習聖賢之崇高品德,做“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榜樣。這一句教導我們一定要接受聖賢之教,學以致用,做人決不能自暴自棄,自己的命運要掌握在自己的手裏,改變命運靠自己的力量。

2022學習國學的心得體會 篇6

在學習第三模塊的過程中,我接觸到了《孔子與儒家思想》《老子與道德經》《唐宋詩詞》《紅樓夢與紅學》等七部國學經典,雖然學習時間不長、斷斷續續,但覺着收穫很多。國學經典不僅是中國悠久傳統文化的證明,也是每一箇中國人的立身處世之本,更是我們園長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現根據個人學習情況談兩點體會:

一、學習國學可以提高自身素養

經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啟迪思想,開闊文化視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自己知道自身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作為園長,我們除了在能力、知識方面外,還應注重自己的表率作用。一個園長的權威,説到底就是"權力+人格"。儘管園長不是官,是教育家,是學者,但是園長要想管理好幼兒園,就要真正地為教職工辦實事,善於聽取來自各方面的不同意見和建議,集思廣益。

二、學習國學可以提升幼兒園的管理水平

“入則孝,出則弟”。孝敬父母,尊重兄長對幼兒園的孩子來説是首先應該具備的品質。為此,我鎮組織了對幼兒進行愛心、孝心教育的活動。包括聽父母的話,尊敬父母和其他長輩,關心體貼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勞動,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熱愛學習,與家人共同創造和諧快樂的生活。

首先制定了幼兒文明禮貌、愛心、孝心細則,併發放到家長手中,讓孩子在園在家對照執行。其次充分利用本土文化,營造“孝”的文化氛圍。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供與教育相適應的,具有“孝”文化特色的、富有童趣的室內外環境,形成有利於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的教育氛圍。三是圍繞“孝心獻給父母”進行了一系列德育活動。

(1)利用重大節日、生日音樂會等舉行各種形式的親子活動,對幼兒進行感恩教育。

(2)要求幼兒在一週內聽一個“孝”的故事、“愛”的歌曲、“為父母做一項洗刷家務”、“幫父母做一種農活”、“給父母做一回健康服務”等。使幼兒學有榜樣,愛有行動,真實的感受父母養育之恩,有效的培養孩子關愛家庭、孝敬父母的優良品質。

(3)做小小“孝子”。組織幼兒開展“我自己進教室”、“我是媽媽的小乖乖”等幼兒活動,讓幼兒通過演一演、做一做、説一説等形式,學會孝敬爸爸媽媽,養成良好的習慣。

(4)評“孝”星。通過一定階段的活動後,組織幼兒及家長召開家園聯誼會,由教師、家長、幼兒溝通參與為每個幼兒以打星的方式評出最佳“孝”星,進行表彰獎勵。讓每個孩子都享受到成長的快樂。

學習了國學經典後,我認為還可以在我們的活動中加入經典誦讀,如《弟子規》《唐宋詩詞》《三字經》等適合幼兒誦讀的經典;其次讓我們的環境與經典對話,收集有關宣傳資料、圖片、佈置幼兒園的環境、氛圍;三是利用傳統節日對幼兒進行滲透教育。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每個節日的由來、慶祝方式、各地風俗習慣等內容,讓幼兒在接受傳統文化知識的同時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及個性品質,促進幼兒園特色辦園。

古為今用,是我們學習古代文學的唯一目的。學習國學,讓我們瞭解了中華優秀文化傳統,豐富了知識,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養。

2022學習國學的心得體會 篇7

收到《國學常識》一書也有一段時間了,由於放假外出,書評也就提交的有些晚了。

説實話,《國學常識》一書並沒有看完,裏面的東西太多,包含的知識太雜,可以説是中國的一本百科全書,也可以説是一本十萬個為什麼。書中講到了很多典故,習俗的來源,每個裏面都包含這中國上下五千年中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它包含了職官典制、法律文化、民生禮俗、衣食住行、體育娛樂、哲學宗教、語言文學、書畫藝術、戲曲曲藝、建築園林、中華醫藥等方面,可以説涵蓋了生活中得方方面面,好多問題可以毫不費力的在其中找到答案。

但是,我想説的卻是,這些文化,現在知道的人又有幾個呢,有幾個人會關注呢,社會是進步了,我們的知識面再不斷擴展,不斷的在接受新的知識,可是對於我們的傳統,我們卻一直在忽視,茶道起源於中國,而現在卻流行於日本,韓國也在申請中秋節,而中國人在幹什麼,在過聖誕,過2.14,我並不反對洋節,但是在過洋節的時候,我們自己的傳統節日難道就要丟掉嗎,你問問現在的8090後,100%知道2月14情人節,但對於七夕知道的就估計不多了吧。當然這好像與本書無關,但至少從這個例子,我們能看出國人對於自己國家的知識是很缺乏的,是該補補的時候了。

這本書可以説是現在圖書市場不可多得的一本好書了,題目吸引,而知識點也很多,每篇都很短,茶餘飯後看上幾篇,很是愜意,非常感謝《好書搶搶看》欄目!

國學是五千年中華文明的寶貴遺產,是中華民族存亡的根本。瞭解並認識國學,使國學得到更好地繼承和發展,是當今每一位炎黃子孫應盡的光榮義務。

本書即是一本很好的幫助您認識國學、瞭解國學的入門書。什麼是野史?《康熙字典》是怎樣編成的?達魯花赤是何意?齋醮是怎樣的儀式?人有哪七情六慾?古代有“立子殺母”的俗制嗎?八段錦是一種絲織品嗎?被“聖雄”甘地稱為“最尊貴的中國人”是誰?……諸如此類的國學問題你都瞭解嗎?如何從博大浩瀚的國學中找到入門的捷徑?本書內容涵蓋廣泛,龐而不雜,繁而不亂,系統精選了20__個國學常識,貫通古今,包攬政治、經濟、文化、禮俗等各個方面,條理清晰、語言簡明活潑,是幫助您進入國學大雅之堂的捷徑。

這本書總體感覺不錯,很厚,五百好幾十頁,內容算比較全面了,分了十個部分:國學名家、經史子集、名典名句、哲學思想、傳統宗教、政治軍事、古典文學、禮儀民俗、文化藝術和醫學科技,基本囊括了傳統中國曆?、思想、哲學、地理、政治、經濟乃至書畫、音樂、術數、醫學、星相、建築、佛教、道教等等學術範疇,比一般理解儒家的國學的範疇大了很多。

每一章的問題設置都很不錯,內容既有比較重要的知識點,也有一些比較有趣的內容,感覺作者選擇問題時是經過了精挑細選的,回答也非常詳細,有些我很熟悉的內容,如孔子、論語等這些問題,不但回答了是怎麼回事,還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一些我不太清楚的問題,如佛教、禪宗等哲學宗教問題,講的也很透徹。

還有就是這本書的插圖是相當多,真正是讀圖讀國學,而且其中還有一些以前不曾見過的古?的珍貴書畫作品,這對好古的鄙人來説絕對是一個驚喜,可惜的是書本採用單色印刷,如果是彩色就更完美了。不過前面的彩色拉頁算是多少彌補了這一缺陷。

拉頁正面是一幅唐寅的《西園雅集圖》,本書編者借名畫將傳統國學中最高雅的琴、詩、書、畫、隱逸佛道等內容娓娓道來,讓我彷彿置身於文化昌盛的傳統社會。拉頁背面作者對儒釋道之間的相互影響關係進行了圖解介紹,觀點非常新穎,通過這個明晰的圖解,讓我對中國古代思想有了一個完整的瞭解。

總之,本書是一個本值得推薦的,瞭解傳統文化的好書!

2022學習國學的心得體會 篇8

我認為國學的研究對象是中國傳統文化。文化在整個歷史中是非常重要的載體,而歷史又是我們認同這個國家的最核心的東西。

什麼是國學?雖説百年來不斷在討論,但是並沒有大家都認同的説法,因為這是個新名詞。近百年來,西方文化東漸,產生了西方文化和中國本土傳統文化之間的差異。最初用新學和舊學、中學和西學這樣不同的名字來區別。後來又提出國學的名詞,其實也就是中學,也可以説是一種舊學,因為它是國產的。在一段時間內,把中國的文化都加上“國”字,比如説中國的繪畫稱國畫,中國的武術稱國術,中國的戲劇稱國劇,中醫稱國醫。

國內學者對國學一直存在着兩種態度。一是“國粹論”者,一是“國渣論”者。前者崇古嗜古,認為古代學術文化都是“國粹”,後者則非古反古,認為是“國渣” ,要人們“愛惜精神,莫讀古書” .這兩種態度,都是片面的。一個民族的歷史文化遺產是複雜的,它既有精華,又有糟粕。我們的任務,就是要繼承和弘揚精華,否定和揚棄糟粕。如果不去接觸,不去探討和研究,又怎麼知道哪是精華,哪是糟粕呢?中國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歷史文化遺產最為豐富,而且延續到當代的唯一國家。所謂東方文化,就是以中國文化為主要內容的。對於這些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外國人一直不斷的在研究,我們自己如果棄之不顧,嚴加拒絕,那就等於無自知之明。

2022學習國學的心得體會 篇9

國學的天空是一部國人都應該看並且能看懂的書。

提到國學就不得不提到儒家和道家,他們的思想可以説影響了古代中國的文化歷史。

對於入世者,孔孟之道可謂必修;出世者則與老莊相伴。

孔子主張“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性的價值必須由內而發,人道確立則萬物亦得以安頓。孟子認為“思誠者,人之道”,只要真誠,就可以體驗自我要求的力量,走上人生正途,由此活出人格的尊嚴與偉大。

老子的修養方法是虛與靜,以道為本源,由此孕生智慧,則人生的困境與虛無之感化解於無形。莊子相信人的最高智慧在於明白“未始有物”,既然哪些,在現實生活中,人生何必執着?何不逍遙自得,與道同遊。

儒道兩家亦頗有淵源,孔子多次問禮於老聃。而在百家爭鳴後,唯有儒道兩家存在至今。究其因緣,大有説頭。

兩者既有對立,也有互補。在不同時期對中國歷史的發展對中國歷史起過很大的作用。在漢初,休養生息的政策之實施正是對道家之學的借鑑。而武帝時期,重用儒生也是國家要強盛的一種思想需要,正所謂不立不破。

對於中國的士人來説,儒家之學可立偉業,道家之學養天年。兩家之學為中國讀書之人提供了兩條可以選擇的路,此路不通還有一條,眾人又何樂不為呢?

當然了,一般都是先想平天下的嘛,人最初的理想總是很宏偉的。在現實的打擊下,理想破滅了,心靈需要慰藉。這就找到道家之學。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在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道家仍可存在發展。當然也和起清靜無為,與世無爭有關。

2022學習國學的心得體會 篇10

近日,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xx年年會上的演講中引經據典,對亞洲和世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事業做了闡述總結。世界各國媒體高度評價席主席的發言時,國內也掀起了一股古文熱,很多年輕人都趨之若鶩,去尋找古文的原文與出處。

在講到勇於變革創新,為促進共同發展提供不竭動力時強調:世間萬物,變動不居。“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要摒棄不合時宜的舊觀念,衝破制約發展的舊框框,讓各種發展活力充分迸發出來。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出自漢代桓寬的著作。桓寬,漢宣帝時舉為郎,後官至廬江太守丞。其知識廣博,善為文。著有《鹽鐵論》六十篇。採用對話文體,以生動的語言真實反映漢昭帝時鹽鐵會議的辯論情景,保存了西漢中葉的經濟史料和豐富的經濟思想資料。這同時也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之一。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中的“知”在古代通“智”;而“制”是方法。這句的意思是明理者根據時間的不同而改變,智者依照事物的不同特性而採用不同的方法。

此理也甚合《孫子兵法》的主張,在古代論兵時,《孫子兵法》一直提倡因時制宜,因地制宜的處理問題。並説“知天知地,勝乃可全”(知道時間、空間的變化規律,勝利就可以保證)。又道:“勢者,因利而制權也”(就是要根據不同的目標屬性用不同的方法權變處之。)中國人的傳統思維中,動態地、辯證地、宏觀地看待事物,是企業家朋友們最值得思考的方向,也是我們學習國學經典的主要目的之一。

用言極其精準,通過引用古文既表示了中國改革的決心和勇力,又鼓勵其它亞洲國家也要因時而變,通達共贏。

2022學習國學的心得體會 篇11

自從暑假開始,我學習國學的時間已經不短了。學國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對度的理解。我認為,“度”這個字很重要。我們幹什麼事,都離不開它。就比如説吃飯吧,不吃當然不行,但也不能多吃。如果多吃,可能會出事。再比如説喝酒,雖然“飲酒醉,最為醜”,但不喝也不是最好。像吃飯喝酒這樣的小事,都要注意度,更何況大事了。在論語中有這樣一句話“質勝文則野,文勝字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這句話仔細一想,還真很有一些意義。如果一個人知識很多,但品德不好,那他對社會有用嗎?設想一下,假如恐怖分子有原子彈,那會怎麼樣?所有壞人知識越少,對社會反而越好。但如果一個好人,品德很好,但沒有知識,對社會的用處卻也不大。這兩種情況,都説走極端了。一個裝飾可多,一個可少。這些人對社會的用處,往往不及品味、知識都一般的人。所以,度這個字,在很多方面都很重要。

度這個字是必須有的,也是不能少的,好多事情就壞在沒有度上。“水至清則無魚”,一條河裏的水,如果清到沒有一點髒東西,那魚也沒有食物,自然不能生存。可如果水太髒了,同樣也沒有魚。再有,假如你給一個在沙漠中走了兩天的人水,這是好事嗎?相信大家一定説是。但如果賭氣灌上十幾瓶,那就不一定是好事了。

這,就是我學國學最大的感受—對度的理解。

2022學習國學的心得體會 篇12

國學社向我約稿,我誠惶誠恐。因為無論是文化修養、閲歷感悟還是身體力行等方面,自己都很淺薄。可再一想,不妨説説自己學習國學的一點個人心得,拋磚引玉,引起大家更多的參與,共築我們的精神家園,把研討共修擴大化,想到這些,也就心安了。

自20xx年2月第一次上課以來,至今已有四個月了,自己感到收穫不少。實際上,在進明德天下國學社之前,我就一直對中華傳統文化特別愛好,可只是零散的學習其中的隻言片語。這種情況自從參加國學社以後有了改變,有了外力的促使,倒也使我開始去學着堅持。回想四個月來,收穫很大。

大概有三方面的收穫:

第一方面,在國學領域似乎有了一種要入門的感覺。

從文字關到義理關以及研討,上課所帶來的是古今的一種貫通感,似乎有了一種豁然開朗、不斷更新自我的感覺。有什麼疑惑,請教老師和同學,大家都是那麼無私、友愛的答疑釋惑。學的很過癮、很暢快,原有的學習興趣越來越強。也許國學就像月光寶盒,裏面看似樸素,實則藴含着大道。而打開盒子很容易,可是想要開啟裏面的大道,是需要鑰匙來解開其中的密碼和玄機的。原來自學國學容易陷入文字層面,義理層面和人生層面很少引發,有了明師啟發引導、同學共修就是最好了。而這使我開始發酵,這也會使我在人生大道上愈行愈遠。

第二方面,是心態和情緒方面好了。

原來的我是個急性子的人,有着很多的迷惑,心態不定。而現在心靜了,情緒平了。很享用現在這種心靜如水的感覺,似乎冥冥之中到達了一種早就期待的境界和感覺。還記得《大學》中的那句話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説的太好了,自己似乎對這句話有了一種感性的領悟。學《大學》使得我對自己的“止於至善”、“至於何方”有了更長遠的思考,這樣在面對外界的各種紛紛攘攘時,能夠做到心靜而自有方寸。心中能夠有所靜,源自每次不同課程中的收穫,有些來的直接,有些潛移默化。

比方説,當我聽到“退一退海闊天空不如停一停海闊天空”時,心頭一震。實際上“退一退”更多的是講述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而“停一停”講述的更多傾向於人面對自我的一種心態和方法。因為只有“停一停”,才會有時間選擇自己的情緒。也似乎懂得了歷史上許多大家能夠面對小人時,心有城府含而不露又能合作的原因,至少有一條那就是達到了運用情緒的高境界那就是選擇自己的情緒。

比方説,當我得知“所謂卦象無所謂好壞,它只是告訴人們現在所處的位置,並且應該注意什麼”、“唯有一謙而四益”時,似乎豁然開朗。

每每回憶起課上的妙語連珠,心中非常愉悦。

“學問忘了就是會了”、“解決化解內心的所有對話”、“找到內心多個自我中的那個主我”、“完成內心紛雜世界的統一大業”、“不給錢還是願意幹的事就是最想幹的事”、“遇境煉心”、“國學有如人生旅途中的明燈”、“面對世路更要學會走心路”等等,總之要在關注世事的同時,別忘了反觀自我,挖掘自我,認識我是誰,明白自己這輩子要幹什麼。走世路的同時也要走心路。

類似情況,舉不勝舉。

第三方面,那就是促進了專業領域水平的提高。

我做的是新聞影視工作,含有兩方面功能:一個是記者功能,一個是編導功能。鐵肩擔道義,妙手駐文章。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使得我選擇了這樣一種生產精神文化產品行業,從事了紀錄片的編導工作。越做越發現,自己所做的意義也許是一種歷史的記載、時代的引領。司馬遷為了“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而寫《史記》。當代電視電視劇電影工作者也應該給自己定位是文藝工作者,這樣至少能夠保證文以載道、藝術為人民服務對歷史負責,引導人們的高級趣味、承上啟下、傳承傳統和歷史、引領時代。而這正是我樂於學習國學的重要原因,我學的影視更多的是一種表現手段和方法,我學國學更重要的是學到中華文化的“核”,這也是所要表達的,從而活在當下、引領當下。通過學國學使得自己對紀錄片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探究,這樣也許就增加了更多的深刻和高度。

當然,如果抽離出自己,或者跳出以上這個所謂立場,也許這種所謂的“精英”意識“精英”文化和“草根”意識“平民”文化是有着矛盾的,這也是自己一直在考慮在矛盾的一個問題。這次就在這個平台上提出這樣的一個問題,我也真誠的希望能聽到更多的聲音,希望大家能幫我解疑釋惑,共同來思考這樣問題。

總之,明德天下國學社,對於我的成長意義非凡,也註定了成為我成長成熟成業中的重要豐碑。

在這裏發自內心的説説心中的感謝,感謝王鵬老師的引見和指導,感謝明德天下國學社的氛圍和平台,感謝三位高師的傳道授業解惑和對中華文明承下啟下的使命感責任感以及生命的激情,感謝各位同學的良師益友式的各種貢獻和一心向善,感謝所有學社工作人員以及所有發起人默默奉獻勤勤懇懇和多方奔走,感謝湯傳忠社長倡起組建和全心付出,感謝濟南體恆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這樣一份天空和氛圍,感謝歷代先賢聖者、志士仁人為我們書寫和踐行的偉大的中華文明!

也許真的是,人生本沒有什麼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人生本沒有什麼意義,賦予了什麼意義,也就有了意義……

2022學習國學的心得體會 篇13

《國學常識》一書並沒有看完,裏面的東西太多,包含的知識太雜,可以説是中國的一本百科全書,也可以説是一本十萬個為什麼。書中講到了很多典故,習俗的來源,每個裏面都包含這中國上下五千年中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它包含了職官典制、法律文化、民生禮俗、衣食住行、體育娛樂、哲學宗教、語言文學、書畫藝術、戲曲曲藝、建築園林、中華醫藥等方面,可以説涵蓋了生活中得方方面面,好多問題可以毫不費力的在其中找到答案。

但是,我想説的卻是,這些文化,現在知道的人又有幾個呢,有幾個人會關注呢,社會是進步了,我們的知識面再不斷擴展,不斷的在接受新的知識,可是對於我們的傳統,我們卻一直在忽視,茶道起源於中國,而現在卻流行於日本,韓國也在申請中秋節,而中國人在幹什麼,在過聖誕,過2.14,我並不反對洋節,但是在過洋節的時候,我們自己的傳統節日難道就要丟掉嗎,你問問現在的8090後,100%知道2月14情人節,但對於七夕知道的就估計不多了吧。當然這好像與本書無關,但至少從這個例子,我們能看出國人對於自己國家的知識是很缺乏的,是該補補的時候了。

國學是五千年中華文明的寶貴遺產,是中華民族存亡的根本。瞭解並認識國學,使國學得到更好地繼承和發展,是當今每一位炎黃子孫應盡的光榮義務。

本書即是一本很好的幫助您認識國學、瞭解國學的入門書。什麼是野史?《康熙字典》是怎樣編成的?達魯花赤是何意?齋醮是怎樣的儀式?人有哪七情六慾?古代有“立子殺母”的俗制嗎?八段錦是一種絲織品嗎?被“聖雄”甘地稱為“最尊貴的中國人”是誰?……諸如此類的國學問題你都瞭解嗎?如何從博大浩瀚的國學中找到入門的捷徑?本書內容涵蓋廣泛,龐而不雜,繁而不亂,系統精選了20__個國學常識,貫通古今,包攬政治、經濟、文化、禮俗等各個方面,條理清晰、語言簡明活潑,是幫助您進入國學大雅之堂的捷徑。

這本書總體感覺不錯,很厚,五百好幾十頁,內容算比較全面了,分了十個部分:國學名家、經史子集、名典名句、哲學思想、傳統宗教、政治軍事、古典文學、禮儀民俗、文化藝術和醫學科技,基本囊括了傳統中國曆?、思想、哲學、地理、政治、經濟乃至書畫、音樂、術數、醫學、星相、建築、佛教、道教等等學術範疇,比一般理解儒家的國學的範疇大了很多。

每一章的問題設置都很不錯,內容既有比較重要的知識點,也有一些比較有趣的內容,感覺作者選擇問題時是經過了精挑細選的,回答也非常詳細,有些我很熟悉的內容,如孔子、論語等這些問題,不但回答了是怎麼回事,還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一些我不太清楚的問題,如佛教、禪宗等哲學宗教問題,講的也很透徹。

還有就是這本書的插圖是相當多,真正是讀圖讀國學,而且其中還有一些以前不曾見過的古?的珍貴書畫作品,這對好古的鄙人來説絕對是一個驚喜,可惜的是書本採用單色印刷,如果是彩色就更完美了。不過前面的彩色拉頁算是多少彌補了這一缺陷。

拉頁正面是一幅唐寅的《西園雅集圖》,本書編者借名畫將傳統國學中最高雅的琴、詩、書、畫、隱逸佛道等內容娓娓道來,讓我彷彿置身於文化昌盛的傳統社會。拉頁背面作者對儒釋道之間的相互影響關係進行了圖解介紹,觀點非常新穎,通過這個明晰的圖解,讓我對中國古代思想有了一個完整的瞭解。

總之,本書是一個本值得推薦的,瞭解傳統文化的好書!

2022學習國學的心得體會 篇14

讀《國學常識》,學經典知識,對我個人來説,有不少收穫和體會。一方面,從國學經典中獲得了許多新知識,提高了自身素養,特別是書中的管理理念,可以學以致用,對於我做好車間管理、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確實有用;另一方面,從國學經典中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處世的哲學。

現代社會知識更新快,自己在學校裏學到的知識太有限,根本趕不上時代的變化,必須樹立活到老、學到老的觀念。而學習,應該海納百川,博而精。新時代的知識技能固然要學,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更應該要學。《論語》中説“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國學經典裏的知識也一樣,就像陳年佳釀,越品越有味道。而且也只有國學經典才經得起推敲,經得起品味。《論語述而》中還説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對我影響很深,讀書時我是個自信得有些自負的人,莫名其妙的盲目自傲。工作後利用業餘時間粗略地看了《論語》,現在,在工作的環境中才知道那句話説得太對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同事中人才濟濟,通過不斷交流、學習可以取長補短,可以使自己的知識、技能得到長足提高。

在為人處世上,我也從國學經典中學到不少。曾學到過孟子的這樣一句話:“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在當今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更應該以此作為行事標準。人可以窮,但是要有骨氣,要有奮鬥的決心,只要勤勞,就能創造財富。現代社會機遇很多,造就了很多暴富的人,但是由於來得太容易,所以一切都顯得那麼不踏實。處在這個太平盛世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以“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來要求自己。

隨着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引起了眾多外國學者的關注。他們來中國旅遊,來中國留學,特別想感受和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我們不能像晚清時期的滿洲貴族那樣妄自尊大、閉關鎖國。但是當京劇、武術、中醫、古漢語文學等國粹漸漸遠離我們視線的時候,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應該把自己的經典拿出來細細品品,再去學其他的好東西。我一直認為學習掌握一些我國的傳統文化,才不愧為一箇中國人。

2022學習國學的心得體會 篇15

小時候知道孔子,好像是在批林批孔和打倒孔家店開始的。那個時候才剛剛記事,還未結束。我是在大字報和標語中知道了孔孟之道,孔孟之道作為維護封建皇權和倫理的理論基礎,是大毒草,是被革命的對象。對孔子的第一印象就是,他是封建舊制度的代言人,是一個矇蔽中國老百姓幾千年的偽君子、大壞蛋。那個時候,我們把他叫做孔老二,對他只有蔑視和憎惡,沒有尊重,沒有一點點好感。

國學常識讀後感國小作文-國中作文-高中作文-會考作文-大學聯考作文-節日作文及各類中國小生作文

隨着年齡的增大和國家對傳統經典教育的恢復,慢慢對孔孟之道的瞭解多起來,孔孟之道不再是大毒草,孔子也不再被人們鄙夷的稱作孔老二。後來,自己買了《論語》,也就是為了看《論語》而看,好似在學習古文,在記憶其中的經典名句,對孔子學説的認識並不深刻,也不繫統,也沒有多少體會和感受

真正的對孔孟之道精髓的理解,是看了《國學的天空》這一本書。應該説,我們對於孔子學説的學習和教育還是確實存在很多偏見和不足。傅佩榮老師對於孔子學説的演繹,深入淺出,他總結了孔子學問的三個特點。即學習傳統、學思並重、學行並重。

學習傳統,在孔子時代指的是學習五經六藝。孔子不僅學習傳統的智慧結晶,也習得傳統技能。所以他在30歲的時候就已經展現為一個人才的典範了。現在需要學習的傳統,就應該包括我國自古至今所有文化的經典之作,也應該包括其他文明的經典之作。學思並重,孔子説“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意思是僅僅知道學習是不夠的,還必須學會思考,

否則一味接受外來的資料和信息,沒有一箇中心思想予以統一,難免導致混亂。在這一點上,就要按照哲學中的“揚棄”處理,對任何事物都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簡單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不能犯片面性和絕對化的錯誤。既要有發揚、保留和繼承的“揚”的過程,也要有拋棄、克服的“棄”的過程。既要要去其糟粕,也要取其精華,要有批判,也要有繼承。學行並重,是要注重實踐,特別是道德實踐、社會實踐。好學首先要降低物質的慾望,還要在言行上磨練自己,然後在向良師請教的基礎上使自己走上正途。我們要認真對照學習毛主席的《實踐論》,在認識事物的時候,由表及裏,由感性到理性,瞭解事物的演進變化,分清事物彼此間的區別聯繫,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加深對事物的認識,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髮揮自己的潛能,不斷提高自己勝任本職、服務社會的能力。

要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髮揮自己的潛能,不斷提高自己勝任本職、服務社會的能力,就要從自身做起,珍惜寶貴的時間,利用一切時間來學習,象書中講的老人粘蟬一樣,專心致志,心無旁騖,在有限的生命區間裏掌握足夠的知識和本領,充分發揮自身潛能,成就一份事業。成就一番事業,還應該牢記自己的社會責任。研讀經典的目的,就是要在學習中瞭解過去幾千年社會發展的歷程,從經典學習中學習經驗,在實踐中提高自己,在主動把握自身走向人生正途的同時引領大家一起造福社會,擔負起社會的責任。這也就是學到了儒家的入世情懷。

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幹部,學習國學經典,不僅僅是讀了一本書,更不是把其中的隻言片語拿來運用,而是在學習中領會書中的精髓,讀經典,悟人生,在實際工作生活中對照自己的責任,每日反思自己的言行舉止,反思自己的思想行動是否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從而在創先爭優實踐中自覺地修改不足,提高自己為人民服務的本領。

2022學習國學的心得體會 篇16

我們中國是個泱泱大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而國學經典則傳承着我國幾千年的燦爛文明,記載了神州大地上下五千年的知識精髓,它為炎黃子孫書寫出最為驕傲的一筆。

從我剛學會説話起,外婆就常常陪在我身邊,吟誦着“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從此,我就和國學結下了不解之緣。到我懂事時,外婆和媽媽開始教我背誦許多唐詩、三字經,但那時,我也只知道跟着背,並不知道其中到底藴含着什麼,讓媽媽這麼想讓我學習。

到了上國小的階段,剛識完字,學完句,語文老師就天天讓我們背幾首唐詩宋詞,並給我們細細的講解,我漸漸地明白了國學經典的底藴。進入三、四年級,我們開始背誦和學習《三字經》《論語》,這些經典,我認為是含有知識、感情最多的,使我受益匪淺。

我本來是一個丟三落四、慢性子的女孩,做作業時就想玩,三心二意,成績老是不穩定。自從學了論語和一些古文後,就十分認真了,學習也非常主動了,成績也有進步了。當我想玩時就想起“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當我學習拖拖拉拉時,就會想起“思而不學則罔,學而不思則殆”……

有時候與同學之間有些小矛盾的時候,我義憤填膺,總想爭個高低出來,“禮之用,和為貴”、“君子矜而不爭,羣而不黨”這些國學經典名句就浮現在我的腦海中,於是我不管誰對誰錯,都能很平靜隨和的對待,和同學友愛相處。

國學知識博大精深,一直影響着我的成長,它讓我學會了文學的精美、學習的方法、做人的道理。

2022學習國學的心得體會 篇17

歷史,宛如一場絢爛多彩、扣人心絃的舞台劇。但最終戲終人散,留下的是浩如煙海的卷帙,讓我們在那密密麻麻的文字裏,讀出無數的悲歡離合與惆悵。

從小,國學就陪伴在我左右。

一年級,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學會了背誦《三字經》,讀懂了裏面很多的故事,從中也學會了很多。其中不能忘懷的,是黃香齡的孝順。也是她,教會了我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長輩。

二年級,我總會捧着一本《唐詩三百首》,和同學們一起搖頭晃腦地讀了又讀,背了又背。於是——李白成了我的偶像,他的詩句總讓我愛不釋手。

三年級,老師給我們講《宋詞》。從歐陽修到辛棄疾,再到李清照,我不得不驚歎中華文字的奧妙,不得不驚歎詞人們的才學,也不得不讓我愛上了中華博大精深的國學。

四年級,教室裏瀰漫起了國學的幽香。到了下午就成了我們最高興的時候,因為每天都會有一個同學來講述自己喜愛的三國裏的故事。情節總是那麼扣人心絃。有時候上課,老師還會給我們講一些水滸、西遊裏的經典故事,讓我們好不樂乎!

五年級,《千字文》的故事讓我們稱奇。它的編寫者周興嗣只用了一夜的時間就將它完成,且精思巧構,知識豐贍,音韻諧美。可一夜之間,他的頭髮也全白了。這讓我傷心了好久。

六年級,我們開始學習了《史記》和《資治通鑑》的一部分。歷史,好像在我們面前徐徐展開了畫卷,讓我不斷的去探索,去發現那帝王龐大的功業;賢者絕頂的智慧;將帥領兵戰功的傳奇;英才特有的豪傑。讓我在其中獲得無數的人生哲理。

到現在,國學陪伴了我整整六年,也見證着我的成長。我相信,那國學中的經典與傳奇,將會繼續伴我成長。我也會將它們永恆珍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wevwr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