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燈塔大課堂第十二課心得體會參考文本(精選29篇)

燈塔大課堂第十二課心得體會參考文本(精選29篇)

燈塔大課堂第十二課心得體會參考文本 篇1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世界各國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正遭受巨大威脅,全球公共衞生安全正面臨嚴峻挑戰。疫情面前,守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全世界共同的責任,任何國家、任何人都不能置身其外,也無法獨善其身。此時此刻,我們怎樣選擇、採取何種行動,關係整個人類和每個人的未來。大學是人類文明的燈塔,教育撐起人類未來的一片藍天。在這場關乎人類命運的重大挑戰面前,大學必須擔負起自身的責任。

燈塔大課堂第十二課心得體會參考文本(精選29篇)

家國情懷、愛國奉獻是中國大學素有的光榮傳統。在國家發展的每一個關鍵時刻,都有我國大學師生自強不息的奮鬥身影。面對疫情,大學擔負的責任,不僅是一份克服困難堅持教書育人的責任,也是一份科研攻關抗擊疫情的責任、一份開放包容推動全球交流合作的責任。

無論面對任何情況、任何困難,知識火種都不能熄滅,文化血脈都要賡續傳承。大學是一個複雜系統,大學的正常運行涉及諸多秩序。其中,教學秩序是最重要的。教學秩序井然、教學體系穩定,才能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在疫情期間,大學更應堅定教書育人的理念,勇於克服困難、迎接挑戰,開展高水平的在線教育,為教育教學開創具有長遠意義的新局面。所謂課堂者,非謂有教室之謂也,有師生之謂也。有師生在,課堂就在。學生在哪裏,課堂就延伸到哪裏。教師認真教書、同學勤奮學習,春風化雨、傳道授業的課堂永遠是大學最美麗的風景。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類同疾病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學技術,人類戰勝大災大疫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現代大學的一個重要使命就是通過學術研究和科技創新增進人類福祉。大學需要積極開展抗擊疫情科研攻關,充分發揮科技攻關突擊隊作用,努力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科技支撐。同時,面向未來,主動佈局公共健康政策與管理、大健康、健康大數據、預防醫學等學科方向,培養公共衞生領域的骨幹人才,針對公共衞生領域的重大挑戰和問題開展深入、富有成效的研究,為國家疫病防控和公共衞生應急體系建設貢獻更大力量。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漫長的人類社會發展歷史證明,在每一次重大災難和挑戰面前,理性的精神、科學的力量以及人與人之間守望相助、患難與共的情誼,總能幫助人類戰勝危機、走向光明。人類擁有同一個地球家園,具有同樣的安全和健康訴求。面對疫情在全球蔓延,人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團結合作。團結合作不僅是抗擊疫情最積極有效的方法,也是打贏這場疫情防控全球阻擊戰大有力的武器。科學沒有國界。各國大學應從推動全球交流合作的角度出發,以精誠的合作和卓越的工作,為人類最終戰勝疫情發揮更大作用。

疫情面前,惟有命運與共、團結合作,方可共克時艱。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刻,各國大學都應勇敢地擔負起自身的責任,攜手並肩、砥礪前行,為維護全球公共衞生安全、增進人類健康福祉付出心血和努力,共同創造人類美好未來。

燈塔大課堂第十二課心得體會參考文本 篇2

回顧新中國成立以來,從唐山大地震到汶川大地震,從SARS病毒疫情到目前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各級黨委、政府第一時間吹響集結號。人民軍隊、人民公安、武警部隊、醫療機構……無一例外地衝鋒在前,“不言棄,不放棄”“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同呼吸,共命運”“舍小家為大家”等錚錚誓言,折射出中華民族不再是一盤散沙,而是一條自豪、自強、自信的東方巨龍。在這些誓言的背後是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以排山倒海之勢打贏了一場又一場人民戰爭,讓世界都看到了一個強大的中國。

就拿眼前這場疫情防控戰而言,恰逢新春之際,按照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本該百業皆息,萬家團圓。但是,今年新春,“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成為了音,千萬黨員幹部一時間逆風而行,迎風而戰,義無返顧地挺立在了抗擊疫情的最前沿,用生命捍衞生命,以犧牲阻攔犧牲,將初心使命、責任擔當踐行得驚天地、泣鬼神;億萬人民羣眾一夜間凝心聚力,用“聽黨的話、過特殊年,在家為國做貢獻”的高度自覺和自律,以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別樣方式,同舟共濟,並肩同行,演繹了一場人民戰爭的新史篇。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生死抉擇中,誰也不知道死神身藏何處,災難何時降臨。但是,萬巷皆空人不驚,千家仍有笑語聲。這種自信源於國強民安,國強則民安。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無論病毒如何猖獗,疫情如何肆虐,饑荒在中國已經成為歷史,衣食無憂,定國安邦成於一半,市場供應充足、應有盡有就是的佐證。在強大的國力面前,14億人民在這一點上心中有數,有國之雄厚之本保民之衣食之天,無所驚、無所慌、無所畏懼。這種自信也源於14億人民,對黨和政府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的宗旨深信不疑,對黨和政府一定能夠打勝這場疫情保衞戰深信不疑,堅信在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無往而不勝。

殷憂啟明,多難興邦。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固然是一場災難,然而全社會再次表現出的有序、穩定,也再次用事實證明,自豪、自強、自信的的中國人民,在災難面前更加信心滿懷,砥礪前行,用穩定壓倒一切的必勝信念勇往直前,無堅不摧。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固然來勢迅猛,只要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同舟共濟,眾志成城,一定會迎來無限春光處,山花爛漫時。

燈塔大課堂第十二課心得體會參考文本 篇3

面對不期而遇的新考驗、突如其來的新挑戰,有這樣一羣人身披白色“鎧甲”毅然逆行而上。“我自願報名參加醫療救助團隊”“我執行過抗擊非典、援非抗埃任務,經過實戰考驗,我申請加入防控疫情隊伍”“我在感染科工作10年了,可以勝任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的護理工作”……一句句鏗鏘話語道出了醫務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一封封主動請纓的請戰書,字裏行間寫滿醫者仁心。

他們義無反顧奔赴疫情戰場。疫情不等人,要爭分奪秒與疫情賽跑。84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披掛上陣,衝到抗擊疫情的第一線;一名又一名來自全國各地的醫務工作者在志願書上簽名,請求加入抗擊疫情的隊伍;多支醫療隊陸續出發,緊急馳援武漢……危難時刻,不平凡的選擇,盡顯醫者本色。他們是白衣天使,更是白衣戰士。果斷逆行、無畏奔赴的背後是鋼鐵般的信念和堅如磐石的初心。

他們心懷大愛奮戰抗疫一線。這是一場與死神的博弈。“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懷揣一顆赤誠心、無私心,他們放棄和親人團聚的時光,無懼被病毒感染的風險,衝鋒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不計報酬,不畏生死,不講條件,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守護人民健康殫精竭慮、無怨無悔。

他們傾盡全力守護人民健康。摘掉口罩,鼻樑已被磨破,臉頰的勒痕清晰可見;脱掉防護服,汗水早已濕透衣背;年幼的孩子隔着防護欄探望幾天沒有回家的護士媽媽……一幅幅令人淚目、心疼的畫面,定格了抗疫一線的醫護工作者的諸多不易。是他們堅守一線、默默守護,以“以我所學,盡我全力”的醫者仁心全力以赴,更多的患者才得以及時確診,治癒恢復的病例也在持續增加。

沒有人生來就是英雄,但總有人用平凡的付出成就偉大。以疫情為令,白衣“逆行者”挺身而出、迎難而上,手挽手、肩並肩築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生命防線,讓我們看到了病毒陰霾背後希望的曙光。但是,“逆行”並不是一場孤獨的跋涉。醫生護士、科研人員、媒體記者,等等,無數閃爍着人性光輝、奮戰在抗疫戰場上的忙碌身影,匯聚成了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的中國力量。

燈塔大課堂第十二課心得體會參考文本 篇4

4月8日,武漢大城“重啟”,又見熱乾麪,又聞街巷笑語聲,經歷嚴重疫情考驗的人們潸然淚下。戰“疫”最後的勝利漸近了,但疫後重塑心理健康的戰鬥,或許剛剛打響。

為了戰勝病魔,兩個多月來,醫護人員和一線工作者不怕累,病患人員和隔離人員拿出了堅強的鬥志,各方真情奉獻、守望相助,終於盼到這來之不易的一天。可長時間處於高壓之下,身心難免疲憊;經歷隔離觀察,情緒難免恐慌焦慮;七八十天以家為天下,難免四肢乏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維護人民大眾的生命安全、穩定經濟和就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應有之義,關注和守護人們的心理健康一樣迫在眉睫。

近日,華中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和上海市精神衞生中心的發佈的調查研究表明,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僅是軀體上的傷害,還觸發了更多人的心理創傷;疫情之後,要對症下藥予以輔導、紓解,尤其是要對曾經的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和防護一線的醫護人員、工作人員,因疫情而喪親的家庭等人羣給予心理幫助。

我們在尋求整體形勢一天一天向好發展的同時,也要不忘每一個歷經磨難的個體的喜怒哀樂,幫助他們從病毒的恐懼中解放,驅散疫情留在心裏的陰霾,重獲心靈和人生的自由。這對“重啟”的武漢來説,也是尤為重要的。

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指出,要主動加強心理疏導和心理干預,引導全社會關心關愛確診人員、隔離人員和病人家屬。焦慮、抑鬱、躁動情緒在疫情中出現、滋長,有其必然性。防範這些次生“病毒”在心裏紮根擴散,避免二次傷害和疫情“餘震”,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但這條戰線,因疫情防控工作的常態化,也要做好較長時間應對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同時,心理幫助是高度個體化、具象化的工作,必須拿出熱情、温情、真情,讓有困惑的人們和職工切實感受到温暖,拾起前進的動能,發現人間有愛、未來有光。

讓陽光照進心裏,關鍵是營造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環境氛圍。武漢還需要持續鞏固疫情防控階段性成效,遠離可怕的過去,堅定信心;需要加快推進復工復產進度,使經濟社會動力澎湃活力如舊,穩定人心;更需要塑造積極向上的輿論氛圍,讓正能量始終充盈,鼓舞民心。

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如今,武漢的“煙火氣”漸漸恢復,走在復工復產路上,人們繼續同舟共濟、守望相助,心裏必將燃起希望和憧憬,消弭疫情造成的創傷,也必將打贏重塑心理健康的戰鬥。

燈塔大課堂第十二課心得體會參考文本 篇5

參加空中課堂讓我受益匪淺,感受頗多。下面談談自己的點滴體會。

一、重課前交流

在課前,與學生進行簡單的交流,是整堂課成功的前提。課堂氣氛會直接地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在此次觀課過程中,各位老師在課前都和學生進行了短短的交流,有的老師用遊戲交流,而有的老師則引導學生用家鄉話和大家問好。

二、重情境的創設

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符合教學內容的教學情境,看似無心,實則有意,學生在較為親切自然的情境中學習知識,興趣濃厚。首先採用孩子們最愛看的幾部動畫片的放映開始,輕而易舉的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去,之後以學生喜歡哪部動畫片人的多少開始了這節課的“統計”教學。設計巧妙、自然;之後又獨到的讓學生推薦一種花讓老師帶回家這樣的方式,巧妙的使學生把剛學過的知識鞏固運用,這樣,學生就在無意識之中自然地掌握了初步的統計方法。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枯燥的數學知識變得鮮活起來。

還有值得我學習的是各位老師的教態親切、自然、大方。語言清晰、準確,語調抑揚頓挫,每次學生髮言都能給一個適當、忠懇的評價與激勵。每一位教師的課都是實實在在的,不像以前的課堂追求花樣,華而不實。老師們的基本功都很紮實,組織調控課堂的能力都很強,理論水平也較高。

通過這次的學習,我感到自己要學的東西太多了,自己在教學中還存在着很多的問題,如何把所學的經驗運用到以後的教學中去還需我去慢慢的摸索。相信只要努力的學習就一定會有收穫的。

燈塔大課堂第十二課心得體會參考文本 篇6

20__年3月6日,主席在北京出席決戰決勝脱貧攻堅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主席在決戰決勝脱貧攻堅座談會上明確要求加強黨對打贏脱貧攻堅戰的領導,提出要確保高質量完成脱貧攻堅目標任務,這體現出中國共產黨實事求是的特點,扶貧工作有實實在在的規劃和部署;在面對事關黨的事業全局的大事時,能集中全社會的資源、動員全黨投身到脱貧攻堅工作中;能密切聯繫羣眾,深入基層、瞭解基層、服務基層,解決基層困難,保持黨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這些既是中國共產黨的優勢,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一、加強基層責任管理,鞏固、完善脱貧攻堅成果。加強黨員幹部對脱貧户的密切關注,主要在思想上幫助貧困户走出貧困,防止貧困户再次返貧,堅決杜絕走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對不擔當、不作為、嚴重失職的要嚴肅批評教育,及時糾正和處理,要不斷學習,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不斷提高理論水平、精神境界和政治素質,自覺用黨規政紀規範和約束自己的言行,確保脱貧攻堅如期、圓滿的完成任務

二、加強學習教育制度,對於每月的主題教育活動,針對年齡較大、思想較弱的黨員要制定專項、合理的學習制度,增強他們的責任和擔當意識,確保他們及時跟上黨的步伐,對決戰決勝脱貧攻堅發揮自身的作用。

三、加強黨員幹部的自身巡查,確保思想不動搖,對黨員幹部要開展自查工作,要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改善自己的缺點,瞭解他人的優點,及時向他人學習,及時開展自我批評,要在脱貧攻堅工作上發揮自己所有的潛力,堅決打贏脱貧攻堅戰。

燈塔大課堂第十二課心得體會參考文本 篇7

郭永懷(1909.04--1968.12.5) ,男,山東省榮成市人,中共黨員,著名力學家 應用數學家 空氣動力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1931年考入南開大學物理系,1935年北京大學物理系畢業。1940年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應用數學系留學並獲碩士學位。1941年到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理工學院研究可壓縮流體力學,1945年獲博士學位後留校任研究員,1946年起在美國康奈爾大學任副教授、教授。1957年回國後,歷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副所長,中國力學學會副理事長,二機部第九研究所副所長、第九研究院副院長等職。在我國原子彈、氫彈的研製工作中領導和組織爆轟力學、高壓物態方程、空氣動力學、飛行力學、結構力學和武器環境實驗科學等研究工作,解決了一系列重大問題。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9年被授予“兩彈一星榮譽勛章”,是唯一一位,獲得“烈士”稱號的科學家。

生平經歷郭永懷,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長期從事航空工程研究。發現了上臨界馬赫數,發展了奇異攝動理論中的變形座標法,即國際上公認的PLK方法,倡導了我國的高超聲速流、電磁流體力學、爆炸力學的研究,培養了優秀力學人才。擔負了國防科學研究的業務領導工作,為發展我國的導彈與核彈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1909年4月4日出生於今山東省榮成市。郭家世代務農,父親郭文吉粗通文墨。1918年,9歲的郭永懷在三叔郭文秀開辦的學堂裏讀書識字。1922年,在石島鎮(今石島管理區)明德國小就讀高小。1926年,他以優秀的成績考取青島大學附中。1929年夏,進入南開大學預科班學習。由於他勤奮好學,所以名列前茅。他還同胡世華、陳振漢等組織了一個新穎的讀書會——微社,切磋砥礪,鑽研學問。1931年,郭永懷轉入本科,攻讀物理。由於他對光學感興趣,於1933年轉到北京大學物理系學習。1935年畢業後,他留校任助教兼做研究工作,曾和吳大猷等一起研究過喇曼效應。抗日戰爭爆發後,郭永懷曾回家鄉威海任教。1938年威海淪陷,郭永懷又輾轉到昆明西南聯合大學半工半讀,研究過湍流理論。在青少年時期,他先後得到過顧靜薇、饒毓泰、周培源等教授的指導,所以不僅具備了堅實的數學物理基礎,而且也確立了“科學救國”的思想。

1939年,郭永懷以優異成績考取了中英庚款留學生。經過一些波折,於翌年9月到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在應用數學系主任辛格指導下從事研究。他僅以半年時間就完成了《可壓縮粘性流體在直管中的流動》的論文,並獲得了碩士學位。他的出色工作受到導師辛格的讚賞。1941年5月,他又來到當時國際空氣動力學的研究中心——美國西岸加州理工學院古根海姆航空實驗室在航空大師卡門教授的指導下工作。他主動提出要進行當時空氣動力學的前沿問題——跨聲速流下連續解的研究,並於1945年獲得博士學位。在留學期間,由於有名師指導和良好的研究環境,加之他本人的刻苦努力,為他在以後10年的研究工作取得豐碩成果奠定了基礎。

1946年,西爾斯在康奈爾大學創辦航空研究院。他特聘郭永懷前去參加業務領導工作,歷任副教授、教授之職。實際上,郭永懷在這10年間是當時康奈爾大學航空研究院的三個主持人(即西爾斯、郭永懷、康脱洛維茨)之一。這10年也是郭永懷從事科學研究的黃金時期。他着重對跨聲速理論與粘性流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先後發表了《可壓縮無旋亞聲速和超聲速混合型流動和上臨界馬赫數》(與錢學森合作)、《關於中等雷諾數下不可壓縮粘性流體繞平板的流動》、《弱激波從沿平板的邊界層的反射》等重要文章,解決了跨聲速流動中的重大理論問題。與此同時,為了解決邊界層的奇異性,他改進了龐加萊、萊特希爾的變形參數和變形座標法,發展了奇異攝動理論。為此,錢學森於1955年在《AdvancesinAppliedMechanics》雜誌上發表文章,將這一方法命名為PLK方法。值得一提的是,郭永懷在50年代初就注意到離超聲速流動這一方向,研究了高超聲速激波邊界層干擾和離解效應。郭永懷因在空氣動力學與應用數學中的研究成果而馳名世界。

在國外工作期間,郭永懷一直在等待機會,要用他的科學知識為祖國服務。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在中國政府的努力下,終於出現了這種機會。這時,郭永懷毅然放棄了在國外的優越條件與待遇,於1956年11月回到了闊別16年的祖國,並立即投身於轟轟烈烈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

在國內工作的12年期間,他把主要精力放在組織、領導國內的力學與國防科研上,並先後擔任了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化學部學部委員、力學研究所副所長、二機部九院副院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物理系主任、國防科委空氣動力學專業組成員和空氣動力學研究院籌備組副組長、中國航空學會副理事長等職。1956年,郭永懷參加了制訂“國家科學技術發展十二年規劃”,擔任了力學專業副組長。他和力學界的其他專家一起審時度勢,分析國際上力學研究的動向,並根據我國的國情,制訂出學科近期發展規劃與遠期奮鬥目標,確定高等學校力學專業的培養目標與課程設置,為我國隨後若干年的發展方向確定方針大計。規劃的實施使我國的力學研究從解放初期只有少量理論工作的狀況發展到能夠通過現場測試、大型實驗、數值模擬和理論分析等多種手段進行重大項目研究的現代力學階段。

郭永懷回國以後,就身體力行倡導高超聲速流動、電磁流體力學和爆炸力學等新興領域的研究。他親自參加力學所電磁流體組每週一次的學術討論會;60年代初,他組織了北京地區高超聲速討論班;他一方面要求大爆破問題組人員踏踏實實地學一本書,一方面又鼓勵大家深入實際。他指導研究生從事這些新方向的理論與實驗研究。對於新學科方向的發展,他提出了許多重要思想和精闢的見解。

郭永懷對於國防工業和科研的貢獻是多方面的,涉及了許多重大的項目。從1957年11月4日,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衞星起,他就參加了中國科學院星際航行座談會,大力倡導我國要發展航天事業,並就許多技術問題,如運載工具、推進劑、姿態控制、氣動力、氣動熱等發表了許多重要見解和主張。在第四次座談會上作了“宇宙飛船的回地問題”的中心發言,對氣動減速、氣動加熱、燒蝕防熱、回地軌道設計等問題進行了細緻的分析,還提出了利用舉力面的設想。隨後,當研製人造衞星提到議事日程上時,郭永懷參加了負責衞星本體設計的人造衞星研究院的領導工作。1964年,郭永懷參加了再入物理工程的籌備工作。他認為應將再入物理現象的研究作為這個項目的理論研究方向,並明確提出建立高温物理所的主張,對實驗設備的籌建工作他亦費盡心血;1967年,郭永懷參加了空氣動力學研究院的籌建工作,擔任了主管技術工作的副組長。他首先就空氣動力學研究院的服務對象、研究手段、重點設備、測試方法等提出了建議,並和錢學森一起為該院規劃了藍圖,為以後空氣動力學研究發展中心的建設奠定了基礎;為了發展我國的“兩彈”事業,郭永懷更是嘔心瀝血,從理論到實踐都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多次赴現場參加準備工作。1968年12月5日,郭永懷從青海試驗基地赴北京彙報。飛機降落時發生墜毀事故,他不幸遇難,時年59歲。飛機失事臨難的最後一瞬間,他與警衞員抱在一起,用身體夾住了裝有寶貴科研資料的公文包。同年12月25日,國家內務部追認他為革命烈士。

從外貌看,郭永懷身體瘦弱,年不到半百便已雙鬢斑白,平時不苟言笑,總愛沉思。他工作起來,精力卻是超人的。1963年遷往海拔3000米以上的青海基地後,他與許多同事都有了高原反應。為了及時研究新情況,郭永懷頻繁往來於北京和基地之間,每次又會增加一次身體不適應,嚴重損害了健康。有人勸他少跑一些,他為了工作全然不顧。在生活上,郭永懷的簡樸也出了名,一支鋼筆從中學時代竟一直使用到犧牲。周恩來叮囑郭永懷等科學家不要乘飛機。郭永懷為趕進度仍經常飛來飛去。1968年12月初,他在青海基地發現一個重要數據,急於趕回北京研究,便搭乘了夜班飛機。12月5日凌晨,飛機飛臨北京機場,距地面約400米時,突然失去平衡,偏離跑道,扎向1公里外的苞米地,騰起一團火球。當人們從機身殘骸中尋找到郭永懷時,吃驚地發現他的遺體同警衞員緊緊抱在一起。燒焦的兩具遺體被吃力地分開後,中間掉出一個裝着絕密文件的公文包,競完好無損。可以説,在飛機遇險、生命將盡的最後瞬間,郭永懷想到的只是用身體保護對國家有重要價值的科技資料!周恩來得知郭永懷犧牲的消息,眼睛頓時濕潤了。錢學森更是傷感不已地歎息:“一個全世界知名的優秀力學專家離開了人世。”如今,我國空氣動力中心大院的松林山上建有一座紀念亭,上面刻着張愛萍將軍所書的三個大字———“永懷亭”。

郭永懷的生活年代恰逢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登基到中華人民共和國_,也是人類從萊特兄弟第一次飛行到美國實現阿波羅登月計劃,跨入空間時代突飛猛進的60年。郭永懷為我國的力學事業,也為人類的航空航天事業奉獻了畢生的精力。他的學術成就和高尚品德是每個中國人、每個力學工作者值得引以自豪的。為了表彰郭永懷的功績,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務部於1968年12月25日授予郭永懷烈士稱號。

主要貢獻

郭永懷是唯一一位為中國核彈,氫彈和衞星實驗工作均作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

在中國開始研製核武器時,他負責動力項目研究。提出了“鐵條包布”的設計思想。為核武器真正武器化做出貢獻。

1956年年底,剛剛成立幾個月的力學研究所迅速發展為全國力學研究中心。不久,郭永懷受命出任研究所常務副所長。

1958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創建了化學物理系,郭永懷出任首任系主任。這期間,郭永懷創辦了《力學學報》和《力學譯叢》,並親任主編,翻譯出版了《流體力學概論》等多部學術名著,先後開展了新興的高超聲速空氣動力學、電磁流體力學等多項課題的研究,其成果不斷引起國際科學界矚目。

在中科院組織的星際航行座談會上,郭永懷提出我國要發展航天事業,並就運載工具、推進技術等問題發表了許多重要見解。不久,他當選為中國航空學會副理事長。

1965年,我國將研製發射地球衞星提到議事日程上來,郭永懷負責人造地球衞星設計院的領導工作。

郭永懷還負責指導反潛核武器的水中爆炸力學和水洞力學等相關技術的研究工作。此外,在潛-地導彈、地對空導彈、氫氧火箭發動機和反導彈系統的研究試驗中,他都作出了巨大貢獻。

在郭永懷的努力下, 1966年10月27日,我國第一顆裝有核彈頭的地地導彈飛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郭永懷犧牲的第二十二天,我國第一顆熱核導彈試驗獲得了成功!

燈塔大課堂第十二課心得體會參考文本 篇8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在我的心裏也有一個夢想,它深深地埋藏着一顆孕育着我理想的種子,在我心底生根、發芽。

我的夢想是當一名宇航員,當一名像楊利偉這樣的宇航員,自從有了這個夢想,我便越發的喜歡飛向太空的新聞和火箭,由其是喜歡其中的火箭,就這樣,火箭讓我發現了這顆埋藏已久的理想之種。

上了五年級之後,漸漸地領會了火箭的魅力,下課,我仔細得研究火箭的資料,當我知道其中火箭的好多奧祕,我明白了要努力上學,要抓住細節,才能讀好書。從那以後,我便每次都要努力讀書,抓住學習的技巧,讓我的夢一定實現。課下,我看課外書,去積累他人的精華,讓我的中國夢飛天夢更有可能成功,加油。

在我觀察中,我發現,我最喜歡的火箭又有新的了,由其是神舟10號,最吸引我的眼球是電視上那所描述的令我感到驚奇、陌生而又新鮮的火箭世界。因為火箭能把我帶進一個我從未來過的太空世界,一切都讓我感到像是走進了外星王國。想象未來的故事,想象太空裏那一個個星員,想象我是主人的權力,這些幻想便接二連三變成了。

偶然,我又在圖書館中看到了火箭系列和太空系列的書,我喜歡上了這兩本書,並讓我想當一個楊利偉一樣的宇航員。太空,讓我喜愛火箭,火箭讓我感覺出,好的文章讓我讀到了火箭和太空的神奇,總之,在我心底,有一個當宇航員的理想之種!我的航天夢中國夢,我一定要實現我的飛天夢。

燈塔大課堂第十二課心得體會參考文本 篇9

病毒基因測序,驗明新冠病毒的“正身”;檢測試劑盒的推出,病症不再難以識別發現;分離病毒毒株,為疫苗研發奠定基礎……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科技是重要支撐,科研工作者是重要力量。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工作時強調,“人類同疾病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學技術,人類戰勝大災大疫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

與時間賽跑,同病毒較量。經過艱苦努力,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的態勢正在拓展,與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密不可分,與廣大科技工作者特別是醫學工作者的迎難而上、無私奉獻密不可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快科技研發攻關”,要“把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作為一項重大而緊迫任務”。當前,疫情防控正處在最吃勁的關鍵階段,進一步用好科技這把抗疫利器,我們才能掌握與病毒較量的主動權。

新冠病毒是一種怎樣的病毒,從哪裏來,如何傳播?作為一種新發傳染病,我們對新冠肺炎的認識還比較初步。傳染源、傳播致病機理等理論研究能否取得重大突破,能否篩選出針對新冠肺炎預防或治療的有效藥物,是全社會乃至全世界關注的焦點。必須調動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等的積極性,進一步加大藥品和疫苗研發力度,在確保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礎上推廣有效的臨牀應用經驗,力爭早日取得突破。病例分析研究和防控策略完善也需要進一步強化,及時總結推廣有效診療方案、管用防控指南,為防控策略的優化提供科技支撐。

時間不等人,防疫爭分奪秒,效果導向應當擺在先的位置。辦好科技領域內的大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應當充分發揮作用,推動強強聯合、協同攻關。與此同時,醫學創新的環境也需要進一步優化。應當看到,技術創新絕非一日之功,在任何時候都需要尊重科研規律。藥物研發是一個艱苦漫長的過程,短時間開發一款全新化合物藥物是不現實的,安全性與療效是急不來的。任何臨牀研究,都要在保證患者和一線醫務人員生命安全的前提下開展。越是渴望取得科研成果,越需要加強對科研規範性、合理性方面的把關,注重嚴謹的科學設計和倫理規範。

“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人是科技創新最關鍵的因素。戰勝疫病,離不開科技支撐、人才保障。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科研戰線組織精鋭力量,聚焦主體任務,廣泛動員全國高校、院所和企業參與,全國一盤棋全力推進科技攻關,努力推出切實有效管用的科研成果,體現出為國家分憂、為人民解難的家國情懷。下一步,我們還需要在全社會積極營造鼓勵大膽創新、勇於創新、包容創新的良好氛圍,既推崇成功也寬容失敗,幫助科研人員減輕壓力、放下包袱。相關部門必須抓好部門協同、研審聯動、特事特辦、合法合規、加強服務等各項工作,主動對接和協調解決科研一線的實際問題。

歷史地看,在人類與疫病的鬥爭中,防疫戰也是科技戰。加快科技研發攻關,切實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使先進科技成為診療疫病的制勝利器,使科學態度成為羣防羣控的力量源泉,我們抗疫之戰必將獲勝!

燈塔大課堂第十二課心得體會參考文本 篇10

20__年這個春節註定與往年不同,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在__縣,流動着一道道紅色身影,她們有的是醫生護士,有的是老師,有的是黨員幹部,她們堅持衝鋒在一線、默默奉獻在基層,用柔弱的身軀,築起一道道堅固防線,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現了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巾幗力量。

她們是衝鋒在前、戰在一線的白衣天使。有這樣一道紅色身影,她們來自定點救治醫院的護理醫療隊。三分治療七分護理”,疫情發生以來,_家醫院__名護士主動請戰,申請到疫情防控定點醫院參與救治工作,她們組建了臨時護理黨支部,重温了入黨誓詞,立志要在抗擊疫情中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展現巾幗兒女風采。時間就是生命,她們每天8個小時的工作時間連軸轉,為了節省醫療物資,為了方便照護患者,與時間賽跑,她們第一次穿上紙尿褲,做到上崗前少喝水、不喝水,盡最大努力降低防護服的更換頻率,不知道衣服被汗水浸濕了又幹,幹了又濕多少次。哪有什麼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羣女子,換了一身衣服,在死神手裏搶人罷了。

她們是以身作則、守在一線的辛勤園丁。有這樣一道紅色身影,她們來自__縣幼兒園。三尺講台,她們是教書育人的辛勤園丁;抗疫戰場,她們是無怨無悔的志願先鋒。一方面,她們認真落實教育系統關於疫情防控工作精神,積極通過班級羣,認真做好每個班級、每名學生的防控知識宣傳、家庭外出情況排查等工作,切實加強對學生和家長的宣傳教育,告知家長做好家庭防範工作,切實築牢教育防疫的第一道防線。另一方面,她們認真踐行把人民羣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工作宗旨,積極響應縣委縣政府號召,主動參與小區包保工作,實行24小時值班值守,換崗不脱崗,嚴格管理小區人員及車輛出入,禁止非小區成員和車輛進入小區,確保小區“封閉式”管理落到實處,全力守護我們的家園,為堅決打贏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自己的力量。

她們是敢於擔當、走在一線的黨員幹部。有這樣一道紅色身影,她們來自各個社區的黨員幹部。因疫情防控壓力大,人手不足,縣委縣政府全城招募志願者,來自各個社區的__名黨員幹部(其中有__名女志願者)積極參與,踴躍報名,主動參與宣傳引導、便民服務、秩序維護、心理疏導等志願服務中來。她們面帶口罩,戴着“紅袖章”,穿梭在各個交通道口、管控卡點、社區門口,張貼宣傳標語,發放《倡議書》、《一封信》,勸導羣眾不要串門訪客、不要在公共場所聚集,確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截至目前,累計發放《倡議書》《一封信》__萬餘份、張貼標語__餘條,勸導居民停辦喜宴__桌次。他們用自己平凡的善舉,用愛築起一道堅固的健康防線。

在我們身邊,這樣的一道道身影還有很多很多,她們奮戰在疫情防控的每個角落,撐起了戰“疫”的“半邊天”,是新時代的“紅色娘子軍”。

燈塔大課堂第十二課心得體會參考文本 篇11

20__ 的開年,顯得特別“漫長”,所有東西都靜下來的時候,人的腦袋應該活動起來,以好好去做一些思考:

1.關於人性關懷

春節期間,看過一篇文章,大概説的是武漢人現在就好比“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看着挺心酸難受,他們處在戰疫的最前線,他們理應是最值得心疼和保護的人,卻可能承受了更大的委屈和苦楚。白巖鬆説:我們隔離病毒,不隔離愛。

這聽起來很温暖。共同的敵人面前,我們需更好地自愛,也應把能力以內的愛賦予他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概莫能外。

2.關於生活細節

不是這場疫情,我們可能還關注不到生活中這麼多的小細節,你平時按個電梯會很隨便,沒太多考慮;平時吃喝會特別隨性,愛咋咋地;平時洗涮也就對付了事,過得去就好。凡此種.種,可能,我們生活中的一些“不拘小節”,漸漸地成為了各種陋習,他可能暫時不會影響到你,但是你應該克服他,不是疫情讓我們學會這些,而應該是我們通過改善這些來應對那些未知的疫情。

3.關於親情溝通

出不了門,聚不了餐,更多的時間,就是跟家人宅在一起了。從前車馬慢,現在我們終於有機會去體驗這種生活節奏。試想,已有多少年我們沒有和父母踏踏實實待在一起一整天,可能有隔閡可能有代溝,好好坐下,你會發現那些只是個藉口,你發現也能跟媽侃侃大山,聊聊家長裏短;也能跟爸説説時局,不管是否説得到一起。這些彌足珍貴的東西,你曾經淡忘了,現在該撿起來了,這是最寶貴的財富,也將成為你一生的慰藉。

4.關於工作

科技在發展,時代在進步,我們理應與時俱進,但總是被目前一些舒服的節奏所麻痺,工作成為一種慣性,缺少思考和改進。這次疫情,一下打斷了所有的工作節奏,這時候方發現有多手足無措。功夫全在平時,但想我們在正常工作模式下,積極嘗試新的工作方式,這種突如其來的改變只會讓我們遊刃有餘,而不至於抓耳撓腮。所以,生活中需多注意,工作中更應該多思考。採用和依託新型辦公方式,將是我們需要積極落實的一項工作。

想得很多,簡單表達。疫情是否在,人心依舊齊。這人間最美二月天,讓我們共同給他應有的最好容顏。

燈塔大課堂第十二課心得體會參考文本 篇12

昨天下午,我們在學校看了天宮課堂的直播課。聽這個名字就知道,這是關於太空的知識。三名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向我們展示了各種有趣的小實驗。

把一個圓環浸到水裏,會形成一個水膜。兩側注入水,會形成水球。水球裏面有個許多小氣泡,把小氣泡抽出來,會形成反的景象,再把小氣泡注射進去,就會形成一正一反的景象,很神奇吧。

之後,小氣泡裏面注射藍色的顏料,為了讓效果更明顯,又加入了黃色的泡騰片。很多可愛的小氣泡產生,藍色、黃色、綠色的顏色交融在一起,真是非常漂亮。天宮課堂裏面有太多神奇的實驗了,讓我非常向往。我也真希望以後人類能在宇宙中找到第二個家園。

燈塔大課堂第十二課心得體會參考文本 篇13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與地球則國雄於地球。”我們的祖國發展迅速,等我們能夠從父輩手裏接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接力棒時,我們就是祖國的頂樑柱,如果祖國在我們這一代的手上變得更加繁榮富強,那麼我們也就完成了神聖的使命,實現了我們的飛天夢,實現了華夏民族的飛天夢。可見,我們少年的成長和自己祖國的發展有着多麼密切的聯繫。

所以,從現在起,我們要把精力放在學習上,等到自己長大成才後,有得一番作為時,要好好的建設祖國,就像巴金爺爺曾説過的話:“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而不在於享受。人活着不是為了自己吃乾飯,我們活着就是要給我們生活的社會添上一點光彩。”

航空工業是一個國家的戰略性產業和大國崛起的標誌,是博弈世界舞台和參與國際競爭的制高點。它巨大的高技術發展引擎,不僅推動了世界科技進步,更帶動了全球經濟的飛速發展,因此被稱為"工業之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的成立和大飛機項目的啟動為中國航空製造業打開了成長空間。我們認為,中央政府將逐步放開低空領域用於通用航空,這將帶來民用航空相關產業的發展。未來10年,中國航空工業將迎來黃金增長。

燈塔大課堂第十二課心得體會參考文本 篇14

太空授課更在於營造出勇於探索、敢於創新的社會氛圍。正如女航天員王亞平在接受採訪時所説,面對浩瀚的宇宙,我們都是學生。科學永無止境,探索不斷前行,在一個未知的廣袤領域,只有以謙卑的姿態、勇往直前的力量才能探索出那神奇的奧妙。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是當代中國人的重大歷史責任。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不可能一帆風順,需要啃硬骨頭、涉險灘。要堅持推進創新,使科技創新成為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要堅持促進創新鏈、產業鏈、市場需求有機銜接,包容創新育人才,方能廣納賢才,為創新提供堅實支撐。科學永遠是一個國家前行的基石。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歷程中,我們需要更多的人才熱愛航天、投身航天,需要全社會理解、支持這項造福人類的偉大事業。歷史的潮流在呼喚年輕一代為科學而努力探索,但鼓勵他們奮發前行卻是整個社會的責任。太空授課的深層次意義便在於此。

探索任重道遠,多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一個民族才有希望。激發學子對於未知世界的求知慾與渴望,樹立全社會為創新而奮鬥不息的信念,讓夢想張力無限。尋夢過程,無疑體現着中華民族不屈不撓、默默奉獻、堅定頑強的民族精神。

燈塔大課堂第十二課心得體會參考文本 篇15

今天下午在教室上了一節非常不一樣的課程。因為這節課是由離我們400公里的天核核心艙中的航天員老師來授課。他們分別是王亞平、翟志剛、葉光富老師。

王亞平老師先向我們介紹了天核核心船航中的太空家園。其中有跑步機、熱風加熱裝置、微波加熱裝置等。

三位老師還在太空家園中為我們做了幾個實驗,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幾個。葉光富老師展示了失重狀下胞生長髮育研究。細胞在太空中變得很神奇,我看到了跳動的心肌細胞,一閃一閃的,散發出一種光,這讓我感受到天上的生活和地上的生活大不相同。葉光富老師還為我們展示了在太空中行走。二是,王亞平老師和女兒做的花在太空綻開讓我大開眼界。原來在微重力下,水膜表面漲力大顯神威,水膜注水變水球。水球中光學實驗,注入一個氣泡,水球中形成一正一反兩個像。泡騰片一放入水球中,水球中會泡出很多氣泡,這我覺得水在太空中很神奇。

我們要感謝中國宇航員的勇敢和堅強,感謝科學家的辛苦付出,感謝國家的偉大。我們要好好學習,為中國航天事業做貢獻。

燈塔大課堂第十二課心得體會參考文本 篇16

今天下午第三節課音樂老師為我們播放了天宮一號課堂的直播視頻,三位航天員為我們上了一堂有趣又奇妙的科學課。

航天員為我們展示了幾個神奇的實驗,實驗有“減輕失重的實驗”“浮力消失的實驗,”“泡騰片實驗”“水膜實驗”“水光球實驗,”讓我記憶深刻的三項實驗是:泡騰片實驗,水膜實驗和水光球實驗。需要準備的工具是:圓鐵環,紅色的紙花,水袋,吸水管,泡騰片,藍色的顏料,針筒。

實驗開始,先將水袋裏的水滴到圓形環裏面,水在鐵環上形成一個薄薄的水膜,接着向水膜裏注入水,剛才的水膜變成了一個小水滴,用針筒將水膜裏的氣泡吸出,再將一朵紅色的紙花放進水膜裏,紙花開始慢慢綻放,我驚訝的張大嘴巴看着這實驗,哇!好太神奇了!緊接宇航員又向水膜裏繼續注水,再用針筒往水膜里弄了一個大大的氣泡,從透過水膜看宇航員的臉是正着的從水球裏看宇航員的臉是反着的,我們不禁又發出讚歎!

宇航員又不斷的往水球裏注水,慢慢的水膜越來越大,形成了一個透明的水球,宇航員又把藍色的顏料滴進水球裏,水球立馬變成了一個藍色的水晶球,再把一片泡騰片放進水晶球裏面,泡騰片遇見水後開始產生氣泡,隨着泡騰片的溶化水晶球變成了一個美麗的地球。

我看到這些實驗時驚訝地直呼,這些實驗太有趣太神奇了。

燈塔大課堂第十二課心得體會參考文本 篇17

從小我就對航天知識有着濃厚的興趣,對浩瀚的宇宙充滿着好奇,爸爸經常給我買一些科普書籍,在書上,我看到了許多科普知識,同時,爸爸還告訴我,宇宙中還有許多奧祕,需要我們去不斷地探索研究,聽了爸爸的話,我夢想着在不久的將來,自己能成為一名航天員,去太空進行探索,去解開這些奧祕。

曾經有人説我是痴人説夢,也有人笑話我這是不切實際的空想,假如人類沒有飛天的夢想,萊特兄弟就不會製造發明飛機,現在,我們的祖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如此迅速,我想,在不久的將來,我的夢想一定可以實現。

振奮人心的時刻終於來了“神舟九號”載人飛船發射的成功,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的飛天夢想,劉洋成了中華女子飛天第一人,我激動不已,欽佩和羨慕之情油然而生,我深知,要想成為一名女航天員必須有強壯的體魄,科學的頭腦,超人的毅力,但我認為要想實現我的航天夢,付出再多的辛苦也是值得的,因為我深知:“古人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此時,我讀了《放飛夢想》這本書之後,我的夢想之火越燃越猛烈,劉洋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中國載人航天的精神,更加堅定了我要成為一名航天員的決心。

就在那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像劉洋大姐姐一樣駕駛着宇宙飛船去太空訪問,我首先來到月球上,嫦娥阿姨熱情地接待了我,令我在月球上到處參觀,並詳細地給我介紹了月球上的情況,接着,我又去了火星、天王星、海王星等許多星球,這些星球雖然離地球遙遠,每個星球上的生存環境也各不相同,但外星人對地球人非常地友好,我正高興的與外星人交談着,一陣清脆的鈴聲驚醒了我,我感到很可惜,真想跟外星人多交談一會。

我把夢中的情景告訴了爸爸,爸爸摸着我的`頭,語重心長的説:“你有一個遠大而美好的夢想,要實現你的這個夢想,不但要有堅強的意志力,還需要有廣博的知識,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只有為之奮鬥的人,才會取得成功,實現自己的夢想。

“少年強,則中國強”。我們承載着祖國的希望和未來,為了自己的航天夢想,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我一定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讓我美好的夢想成為現實,讓祖國為我們這一代人而驕傲!

燈塔大課堂第十二課心得體會參考文本 篇18

今年受疫情影響,各地的學校都推遲了開學。然而疫情沒有得到控制,學,肯定是開不了的,所以各學校便主張“停課不停學”,紛紛採取了網上授課的方式進行學習,這,便是空中課堂啦!各學校使用的上課工具各不相同,釘釘,課後網,嗶哩嗶哩,甚至還使用了QQ等聊天軟件的直播功能,可謂是層次不窮,五花八門了。而在課程的多樣性上,各學校也有不同的安排。就拿我們學校來説,除了語文數學之類的文化課,還有每天上午下午各30分鐘的體育課,這樣既可以保證同學們每天都有一定的運動量,也可以增強同學們的免疫力。

學習之初,我以為在電腦前只能聆聽到老師對知識的傳授,可沒想到在空中課堂上老師與學生的互動性也是很強的。學生可以通過連麥與老師交流,老師也能使用視頻向同學提問,師生之間真正做到了互動零距離。還記得有一次上數學課,有一道題我一直不大懂,正巧這時老師正在詢問同學們懂了沒有,我連忙回覆老師説不大懂,老師便立刻與我連麥,又單獨給我講了一遍,使我茅塞頓開。

空中課堂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模式,它可以讓我們疫情期間宅在家但依然沒有停止前行的腳步。不過有個別同學卻以上課為由偷偷玩手機。這樣不僅學不到知識,還會損害自己的身心健康。所以,在學習過程中,我們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做學習的主人,不做學習的奴隸。

同學們,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讓我們努力學習,練好本領,將來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富強,更美好!

燈塔大課堂第十二課心得體會參考文本 篇19

王寧溪

幾周前三位宇航員成功登上太空,他們很快的與太空艙對接完成,這讓我體會到了祖國的偉大。在節目裏,他們和同學們互動交流,告訴了我們想很多有意思的事,這也讓我萌發出一種要好好學習,將來也去太空看看的慾望和勁頭。我們現在可以坐在寬敞的教室裏學習,都是祖國的功勞,將來我們一定要報效祖國,讓祖國更加強大!

燈塔大課堂第十二課心得體會參考文本 篇20

今天聽了魯旭偉老師以“黨的性質和根本旨”為主題,以“中國由古至今至未來的經濟發展”為中心的黨課,去深討中國未來經濟的發展,讓我更進一步瞭解了當代大學生肩負的責任,我們當代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是未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中堅力量,在我們身上寄託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我們要樹立理想,堅定信念,刻苦學習,為早日加入黨組織的行列而不懈努力,讓自己的青春在為祖國和人民真誠的奉獻中更加絢麗多彩。

燈塔大課堂第十二課心得體會參考文本 篇21

“因熱愛而執着,因夢想而堅持”,這是執行神舟十三號飛行任務的航天員王亞平的一番話。每一次針對空間站任務的水下訓練,體能消耗都相當於跑一次“全馬”,累到手抖得連筷子都拿不穩,但他們累並快樂着。每次離心機訓練都要最多承受8個G的過載,臉部會變形、胸部會因受壓而呼吸困難,但航天員大隊成立20多年來,從未有人按下“暫停按鈕”。這種身體可以“過載”,信仰和精神永遠“輕裝上陣”的狀態,詮釋的是一種信念、一種意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在今天的中國航天人身上穿越時空、力透紙背,煥發出震撼人心、攝人心魄的強大力量。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在精神上有怎樣的海拔,就能攀登怎樣的高度。雖然我們不能同神舟十三號的航天員一樣把足跡留在浩瀚蒼穹,但我們可以在新的長征路上,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祖國建設的各行各業甘做“孺子牛”、勇做“拓荒牛”、常做“老黃牛”,不斷以愛國精神、載人航天精神鑄魂補鈣、淬鍊成鋼,始終保持“越是艱險越向前”闖勁和“風雨無阻向前進”的韌勁,不斷開創新的歷史偉業、標註新的精神海拔!

燈塔大課堂第十二課心得體會參考文本 篇22

12月9日,我校於今日下午在老師的組織下,同學們坐在教室,通過多媒體觀看“天宮課堂”第一課,“天宮課堂”第一課在中國空間展開講,天宮課堂令我們體會到了探索的樂趣,感知宇宙奧祕,天地之間進行互動。

“天宮課堂”開講,太空真奇妙,講述了中國航天員在空間站的衣食住行,並向我們詳細介紹了航天服的內部設計以及功能,企鵝服的功能是對降肌肉萎縮,心血管功能下降。接着講述了細胞生物學夜光服展示失重條件下細胞生長髮育研究,詳細講解了心肌細胞,細胞在太空中很神奇,熒光顯微鏡下跳動,並且一閃一閃的十分震撼,成片的心肌細胞做着收縮運動。

到了同學提問的環節,他們提出的問題也是各有特色,第一位同學向空間站中的葉光富老師,王亞平老師提問,“在空間站裏,可以像在地面上一樣自由行走嗎?”王亞平老師為我們做出瞭解答,因為空間站中沒有重力的幫助,所以空間站中的人無法像人在地面上一樣的行走。他們總是飄來飄去的,並且在旋轉的過程中,上半身向右轉,下半身會向左轉,上半身向左轉,下半身會向右轉,吹氣等動作在空間站並不能令其轉身,這是葉光富老師向我們展示的,但手臂大幅度轉動時,可以令其轉身。第二位同學向王亞平老師提問,“在空間站中的生活用水可以循環使用嗎?”王亞平老師向我們作出瞭解答,由於他們用的是處理過的生水,所以不能循環利用。並且水在地面上有浮力作用,把乒乓球放在水杯裏向下按,乒乓球會不斷的浮出水面,但是在空間站乒乓球並沒有浮出水面,而是在被按壓後沉在水底,王亞平老師向我們解釋,那是因為在空間站中浮力幾乎消失。

水膜實驗是王亞平老師和葉光富老師共同進行完成的,這個實驗使王亞平老師和女兒共同做的花太空綻開了。接着,王亞平老師向水膜中注水,形成一個大水球,通過水球觀看,王亞平老師是一個倒立的像,那是凸透鏡成像形成的。隨後,葉光富老師將水球中的小氣泡抽走,並向水球中注射了一個大氣泡,通過水球觀看,王亞平老師可以看到一正一反兩個像。王亞平老師藉此向我們提問,“為什麼會有一正一反兩個像?那是因為水球被氣泡分成了兩部分。”王亞平老師,葉光富老師還進行了泡騰片實驗,畫面十分壯觀。後面有廣西南寧,澳門,四川汶川,北京等幾位同學,向葉光富老師和王亞平老師提問了各有特色的問題,葉光富老師和王亞平老師也為他們一一解答了他們提出的問題。

最後,有三位同學説出了他們的感受,第一位同學感覺透鏡成像十分震撼;第二位同學提出,在空間站想要轉身的時候,用扇子扇一扇應該也可以轉身;第三位同學道出航天員老師們在空間站要克服重重困難,身負重任的他們是多麼的艱難,並且希望自己以後也像航天員老師們一樣偉大。

就此,中國空間站首站太空授課成功完成。

我的理想是藍色的,但在這上面增加了一抹亮眼的紅色,那是國旗的顏色。我把藍色穿在身上,把紅色繡在胸口。

燈塔大課堂第十二課心得體會參考文本 篇23

這個冬天,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的到來,而導致每家每户只能宅在家裏。雖然打斷了我們的學習規劃,我們不能去上課,但是還好教育局給我們專門定製了在家就可以上課學習的“空中課堂”,停課不停學使我們能在足不出户的情況下也能夠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同時也讓同學們在家裏也都定製了一份充實的“宅計劃”。風,毫無預兆地席捲整片曠野,撩動人的思緒萬千。

打開人人通平台,進入學習中心,映入眼簾的是應有盡有的學習計劃。最讓我喜歡的就是直播上課了。這個網課相似於現實中上課,週六週日也是給同學們放鬆的時刻。上課時,老師以不露臉的形式來給我們上課,講得十分生動,也十分易懂,使空中課堂學習變得更加惹人喜愛。課堂中,老師會與同學們互動,會有課堂作業。這個網課不僅有語數英的主課,教育局還大大的增加了體育課、美術課、科學課、心理教育課等等一些副課,使我們能夠全方面吸收廣泛知識。在九點三十到九點五十之間還有體育鍛煉,使我們能夠鍛鍊身體,增強體質。每堂課二十分鐘,每節課下課都會有十分鐘的課間休息,還有一次眼保健操,這樣既可以勞逸結合,又可以保護眼睛。

我認為在還不能面對面授課的時候,空中課堂是一個同學們最容易接受的網課,學習休閒兩不誤的網課,還是一個更加生動全面的網課。所以我們時刻不能鬆懈,要好好的抓緊學習,利用好時間。希望疫情趕快結束,加油!

空中課堂觀心得體會2

“空中課堂來了”一週過去了,我們與老師們視頻相見了一週,電腦替代了黑板,網絡頭像代替我的前後桌……一場疫情,讓我們開啟了全新的學習方式。

我對網課一點不排斥,甚至覺得有點好玩兒,老師們的語音授課,班主任的視頻考勤,以及全天候的關注,讓我覺得似乎與平時差別不大。作業還是需要及時提交,背誦默寫不能停歇,錯題講解難題分析一點也不落下,而且,還可以反覆回看。更不用説,下課的時候,許老師還會變身給每個人送一盅“心靈雞湯”,可謂用心良苦。

其實這種學習方式,老師們更加辛苦,我們確實應該投入全部精力,認真對待學習這件事,不辜負老師和家長的信任與付出才是!

燈塔大課堂第十二課心得體會參考文本 篇24

“太空授課”開闢了科技與學生面對面授課的新方式,這是一次嶄新的教育改革,這個改革必然激發出更多社會領域與學生面對的授課方式。比如文學家與學生面對授課,比如企業家與學生面對面授課,等等。做好教育不僅是學校的責任,更是全社會所有領域的責任。這個責任我們都懂,但是都做的遠遠不夠,今天,太空授課邁出了偉大的一步,我堅信,這偉大的一步,必然引領處更多領域的社會授課之步,必然成為中國教育改革的一個嶄新內容,社會教育的神聖職責必然得到很好的落實、

“太空授課”以一人主講兩人配合的方式,完成了一次圓滿的教學。這是一個創舉,這是對課堂一人授課傳統的打破,筆者認為,這樣的講課方式應該在地面試驗推廣,一方面,我們的班級人數很多,一人授課,老師很累;一方面,多人配合講課,更加生動,立體,多元,必然給學生打造一個更加充實的學習氛圍。這是教育改革的一個創舉。

“太空授課”以身臨其境的感悟教學別具一格,教師與知識融為一體,與環境融為一體,教師身臨其境的教,學生身臨其境的學,真正創造了教師,課堂,知識的形象合成的。作為地面授課的課堂,我們應該好好借鑑,要根據現場的環境,現在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師的個性融為一體,創造的課堂。只有的課堂才是最美的課堂。

“太空授課”是高科技的結晶,是教育現代化的碩果,必然對我們教育中國夢有無數的啟迪,必然引領教育中國夢更加精彩紛呈。

我期盼我們的教育中國夢裏有更多這樣的太空授課,有種類豐富的工廠授課,商場授課,軍艦授課,飛機授課,等等,教育的中國夢,是教育的立體化,社會化,現代化,形象化,多元化,網絡化的具體落實之夢。

燈塔大課堂第十二課心得體會參考文本 篇25

本月,我國空間站自主推出的“天宮課堂”上線在即,由航天員親自擔當的“太空教師”儀式感滿滿。傳道授業天上來,千萬學子齊聚一堂的科普大講座令人期待。參與其中,宇宙專屬的魅力跨越時空,於浩瀚太空某處把科學的片刻身影呈送在你我面前。這種用科學講述科學的科普儀式,如果能再多“億”點,誰又會拒絕呢?

早在20__年,我國航天員王亞平的太空首課就在無數“零零後”心裏埋下了小小的理想。事實上,太空課堂展示的實驗完全可以在地球上模擬並復刻還原,甚至效果會更加完美。從這個角度來看,太空開課顯然不是因為有什麼科普知識只能在太空中才得以演示和傳播。偏要在條件複雜,變數更多的空間站中授課講解,看重的就是教學之外的奇妙“儀式感”。

燈塔大課堂第十二課心得體會參考文本 篇26

一場全民疫情,改變了寒假,也改變了開學。這是你從未體驗過的特殊的開學方式——網絡授課。疫情讓我們足不出户地上課學習,老師們的教具從講台、粉筆與黑板,變成了電腦、手機和攝像頭,同學們也終於能夠“名正言順”地打開手機屏幕,觀看在線直播。

作為一名從教者,每個假期的到來,我們都會好好的珍惜,本想趁着這段時間好好充充電,夯實基礎,提高業務水平,順便好好療療傷,開學後以飽滿的精神面貌去迎接同學們的到來。可是隨着疫情的漫延與擴散,我們也不得不提早着手準備新學期的教學任務,於是“停課不停學”“空中課堂”的理念應用而生。對於教育部這個網絡教學模式的提出,我還是挺支持的,畢竟現階段疫情何時結束,我們還沒有一個確切的時間點,小朋友的假期如果放的太長,再加上自制力不夠堅韌,那麼學業肯定是會慢慢荒廢與落下!

根據這幾天網絡授課的實際情況來看,它能夠有效地解決在疫情影響下正常進行教學任務的問題。

線上教學不受空間地點的約束,實現在家上課,這是最重要的一點;利用手機電腦,只要人員到位,隨時可以開始上課,十分快捷;部分課程可以實現直播回放,方便有問題、沒聽懂的同學反覆觀看,查漏補缺;新穎的上課方式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讓部分同學的上課積極性變高,課堂回覆參與度比線下要好。

但對於網絡授課而言,也有其一定的缺陷。線上課程中學生與老師間的互動不及時。由於網絡直播具有延遲性,學生與老師間存在時間差,往往老師提出問題,需要等待一段時間才能收到同學們的回覆,對課堂效率有所影響;認真聽課需靠學生自制力、自覺性。面對家中一些事物或者面前手機電腦的“誘惑”,部分同學極易上課“神遊”到其他地方,無心聽講,這方面與線下的教室相比有很大的缺點;部分平台使用困難。有些授課平台由於設施不夠完善,造成卡頓嚴重甚至無法進入。但條條大路通羅馬,也有平台可以“無傷”解決這個問題,所以這個缺陷問題不大;上課情況難以反饋給老師。老師面對攝像頭,難以感受到課堂氛圍和同學們的聽課狀態,難比線下面對面;老師同學們的適應情況都還有待提高。

儘管網絡授課褒貶不一,好壞參半,在這個特殊的社會背景下,網課是最好的課堂伴侶。也願我們能早日摘下口罩,迎着陽光,重返校園,伴着星光,奮鬥在前進的路上!

燈塔大課堂第十二課心得體會參考文本 篇27

(石強)20__年的春天,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這場戰疫裏,我們看到了許許多多戰疫英雄,無時無刻不被這些英雄的故事感動着,在20__年5月18日10點,全省國小、國中、高中、高等學校約390萬名學生和30萬教師齊聚雲端,同上一堂“時代新人説——對話戰疫英雄”的思政大課。

這次線上思政課主題鮮明,貼近生活,題材生動,在呈現方式上,發揮我省多種新聞媒體的優勢和作用,採取“互聯網+德育”模式,增加了德育的有效供給,既是推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難得契機,也是創新思政課教學方法的大膽嘗試,是構建我省大中小德育一體化,整合校內校外、線上線下德育資源,增強德育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有效探索和實踐。

45分鐘的一堂思政課,雖然時間短暫,但是,大中國小生們通過與抗疫英雄的“隔空”對話,在傾聽我省白衣天使冒死逆行的故事中,激發了強烈的時代使命擔當責任感,立志好好學習,奮進向上,做祖國需要的好少年、好青年,增強了愛黨愛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思想情感。

還記得跨年的時候,大家橦憬着20__的美好。卻不想武漢生病了,祖國媽媽説武漢弟弟要在自己的房間養病,也為了不讓其他的兄弟姐妹被傳染進行了封城隔離,我只聽説這種病叫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病毒起源於一隻小小的蝙蝠,使得武漢整體被感染。漸漸地全國上下都得了同一種病,白衣天使們立即奔赴前線,跟病魔展開了鬥爭。他們大年三十回不了家,日日夜夜跟死神搶人,研究藥物甚至還要為禍亂民心的謠言較量。武漢這個調皮的孩子讓祖國媽媽和兄弟姐妹們擔心了,不過我們一定會幫武漢弟弟擺脱病魔的,武漢弟弟要好好養病,在春暖花開之時我們與你歡聚。

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要做的就是一定要在家裏做好防護措施,勤洗手,多通風,拒絕野味,不給國家添麻煩。

燈塔大課堂第十二課心得體會參考文本 篇28

願春暖花開之時,我們能共同見證櫻花的盛開。

——題記

在萬眾期待的20__虎年的鐘聲響起之際,於20__年12月,一個由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侵入了中國。使沉浸在新年歡樂氣氛之中的我們猝不及防。

《英雄之城》用科學的態度和平實的語言,客觀講述中國有力有效防控疫情“魔鬼”的真相和事實,留下那些最真實、最生動、最温暖、最有力量的故事。

面對這場疫戰,年輕的醫護人員用他們並不厚實的肩膀擋在前方,用口罩磨破的鼻樑頂住了生死一線的瘋狂。84歲的老人鍾南山院士領銜200多名專家迎戰疫情,給大家傳授相關知識,這無疑是給全國人民吃了一顆定心丸。

這兩天看新聞,發現很多人,很多組織都在給武漢捐贈食物、口罩、防護服等重要的物資。捐贈物資上都寫着“湖北人加油,祝早日戰勝疫情,”“眾志成城,抗擊病毒,武漢加油,湖北加油,”等温暖的祝福語。

每一個逆行者,都是中國的英雄,不論是含着眼淚剃光頭的女醫護人員,還是不留姓名捐贈物資的親愛的陌生人,也有瞞着家人偷偷支援武漢的不歸人,所有的平凡英雄,值得我們所有人致敬,正是因為有了你們,中國才有今天。向你們致敬的同時,也希望你們保重,儘管每天只能休息四五個小時,也不要累垮自己的身體,聽到醫護人員太累死亡的消息比確診人數的增加更讓我們痛心,你們從來不是孤身在戰鬥,中華兒女的心永遠寄於你們,所以請一定要保重自己的身體,救治別人的同時也要關愛自己,你們的家人還在等着你們回去。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着全國14億國人的心,對疫情防控,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親自指揮,親自部署,多次召開會議,作出重要指示。相信在總書記的領導下,中國人民眾志成城,定會戰勝疫情的!

“Stay withyou,等待着日出,不想説多累多辛苦,總有人會知足。”這是林俊杰和孫燕姿用歌聲表達了愛,希望奮戰在疫情防控的一線醫護人員能聽到這份特殊的音樂的鼓舞。

武漢,別怕。全中國都在等你痊癒,我們相約武漢,一起吃一碗正宗的熱乎乎的熱乾麪。

待凜冬離去,雪融草青,相信,一定會有新的温暖延續。

燈塔大課堂第十二課心得體會參考文本 篇29

通過歷代經濟變革看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由吳曉波先生著作的《歷代經濟變革得失》這本書來看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先有齊國宰相管仲改制變法使得齊國一躍成為霸主,傲視羣雄。一直到1987年,總設計師鄧小平開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百年積弱的中國經濟再度崛起,重回強國之列。

如不研究歷代經濟變革,其實無法真正理解當前中國,更無法理解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通過此次黨課的學習才明白:黨的正確領導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取得偉大成就的決定性因素,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現在可以説:“沒有共產黨就沒有強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黨的偉大和無私無不讓我敬佩萬分,我一定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更加努力,更加了解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vz47e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