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三有”教育理念學習心得(精選18篇)

“三有”教育理念學習心得(精選18篇)

“三有”教育理念學習心得 篇1

日前在學校的組織安排下,我們全體教師進行了區教體局黨組書記、局長同志關於“三有”教育理念的學習,通過學習有很多的感觸,現下跟大家交流分享一下。

“三有”教育理念學習心得(精選18篇)

所謂“三有”即:做有信仰的教育、辦有文化的學校、展有情感的課堂。這是依據國家教育的新形勢及龍安教育發展現狀制定的新的教育藍圖,是“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在龍安的具體落實,是對“三名”工程的傳承和發展,是實踐“中國教育夢”、深入貫徹十八大精神的具體要求。可以説對龍安教育將有深遠影響。我從第一個方面談談自己的認知。

“信仰是心中的綠洲”—哈·紀伯倫。在哲學家看來,“信仰往往展現為人內在對自我要求的定力”,一個有信仰的人,其內心會有一個對照的力量(超越力量),並能夠為之負責和奮鬥。推及至教育信仰,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的信仰更多的應該在教學中、與學生的溝通中進行體現,我認為就是教師本人對教育要有全面正確的認識,對待學生就更能夠體現公平,有愛心。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需要更加堅定我們的教育信仰——養正育德,止於至善,並以此不斷推進教育實踐的改革,只有這樣,我們的教育才能越來越好。

我對文件中的這一部分很有感觸“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終身學習、人人成才。這就是我們追尋的“教育夢”。堅持“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以“以人為本”為核心內涵,以“促進人的發展”為目標,把人的全面、持續和個性化發展作為實現“教育夢”的最高追求。學校發展以“教育夢”鑄就學校輝煌明天為本;校長辦學以教師為本;教師教學以學生為本。只有這樣,我們的教育才會有信仰、有靈魂。”

教育信仰是作為教育人的最基本的要求和需要,要想實現真正的教育,實踐的結合是必要的。對於學校來説,學生是學校的主體,在這裏孩子們可以無憂無慮的玩耍和學習,通過與更多同齡人的交往讓他們感受不同於家庭的'氛圍,在這裏,是公平的,每個人的機會都是均等的,你可以選擇越來越優秀,不管是學習,還是藝術,這裏都是很好的去處。

我們要做有信仰的教師。有教育信仰的教師,才能更加熱愛自己的工作和自己的學生,才能視教育為終身事業,併為之不斷學習,不斷追求。文件中説“有信仰的教師選擇教育,把它作為一種事業來追求,在追求的過程中體驗到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教師的教育信仰首先是對人自身的信仰,倡導“以人為本”。一個有教育信仰的教師,要從獲得教育學知識走向對教育意義的把握,要理解教育,理解人,理解自己對社會、對教育事業的責任和義務,並使自己融入這一事業之中。”

我認為一個有信仰的教師,首先是教師要有專業的品德修養,這也是師德。在每個人的人生路途中,教師都有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要求,教師的人格修養對學生的成長髮展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對學生影響很大;其次,關愛學生要有實際行動和行之有效的方法,避免勉強式的方法。關愛學生不是一句口號,也不是一時興起,它需要你終身的默默無聞的付出而不求回報;再者,人生要有目標、有規劃、有奮鬥。有目標,有奮鬥才能擁有精彩的人生。教師也要不斷前行。第四,教師要有擁有良好的心態。只有心態好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具有健全人格的學生,只有高品質的教師才會抗拒誘惑、淡薄名利。

“沒有信仰的教育不能稱之為教育,只有做有信仰的教育,才能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只有做有信仰的教育,才能肩負起科教興國的偉大責任。”以此結尾,大家共勉!

“三有”教育理念學習心得 篇2

“沒有信仰的教育不能稱之為教育,只有做有信仰的教育,才能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只有做有信仰的教育,才能肩負起科教興國的偉大責任。”這是學習完區教體局黨組書記、局長趙騰彪同志關於“三有”教育理念後的最真切的感悟。

我認為一個有信仰的教師,首先是教師要有專業的品德修養,這也是師德。在每個人的人生路途中,教師都有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要求。

1、教師的人格修養對學生的成長髮展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對學生影響很大;

2、關愛學生要有實際行動和行之有效的方法,避免勉強式的方法;

3、人生要有目標、有規劃、有奮鬥。有目標,有奮鬥才能擁有精彩的人生。

4、教師要有擁有良好的心態。

只有心態好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具有健全人格的學生,只有高品質的教師才會抗拒誘惑、淡薄名利。

當學生對學校極其相信、對學校裏的老師極其尊敬的時候,他們也就有了自己的信仰,當學生對學校、對老師產生了信仰以後,所以一切看似問題的問題就都不是問題了。

“親其師,信其道”。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生對學校、對教師提出的教育要求或批評意見採取什麼態度,往往不是由教育內容決定的,而是首先看學校、教師在他心目中是否具有威信,要看學生是否崇拜你。當學生對他的學校極其相信了,對他的老師極其崇拜了,學生還會不聽話嗎?學生還會對你教的內容不感興趣嗎?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要想讓學生敬重你,這兩點是很重要的。在言談舉止上,你的一言一行都在學生當中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一定要在學生中樹立積極的形象,贏得學生的好感。在贏得學生好感的同時,還必須要有紮實的教學基本功,一個知識淵博的老師,才是學生真正從內心敬佩的老師。讓每位學生都愛上你,願意與你親近,與你交流。古語説得好“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就是這個道理。現在我們需要思考的是怎樣讓學生愛上你。

我個人認為,愛上你(老師)不僅僅在課堂,時時處處都可以,食堂裏,寢室裏,操場上,學習上,生活上,心理上,只要讓每位學生時時處處都感受你對他(她)的愛,那麼,你也就得到了學生們的愛,因為這種情感是相互的,是可感可觸的。教師用愛心去呵護學生心靈,用愛心去啟迪學生智慧,點亮學生的人生燈塔。每位學生都不是冷血動物,只是情未到深處。你一定能贏得學生們的信任。

當然,毫無疑問只有這些愛是不夠的,“學高為師,德高為範”我們只具備了“德”,在“學識”上還要讓同學門佩服你,崇拜你,這也是相當重要的。你想啊,學生崇拜老師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你學識淵博,海闊天空,侃侃而談,不僅本科目知識很棒,提到其他的知識你也能表現的很優秀,同學們能不佩服你嗎?

做有信仰的教育,當有涵養的老師。讓學校成為孩子們一生到過的最純淨、最美麗的地方,讓自己成為一個有涵養的魅力教師,讓自己的課堂成為學生樂學的天堂!

“三有”教育理念學習心得 篇3

我是零五調入十四中的,剛開始的那幾年,學校開始搞寄宿制辦學。開學後,住校學生經常半夜跳牆出去上網打遊戲,曹校長每次都會督促領導班子們到網吧去找學生。記得有一次,學生又跳牆跑了,我和幾個班子成員一塊兒去找那個學生,當從網吧裏面把那個學生找到時,那個學生正津津有味地在打遊戲,下樓時,那個學生卻下不了樓,跳牆出來時把腳崴了,腳脖子腫得像發麪包,我和幾個同事輪流把孩子揹回了學校。

我這兒還有一個讓我們做教育人的感到特尷尬的一件事。那是一個冬天,大早起的我們班的一個學生在學校門口硬是不進門,爸爸在那兒對兒子吼,爺爺在那兒對孫子哄,孩子就是不進校。班主任尤鋭老師仔細地詢問了一下孩子不上學的原因。

孩子不是特淘氣的.那種孩子,孩子比較內向,開始站在辦公室裏硬挺着脖子一聲不吭,被大家問急眼了,學生開口説話了,孩子説:“上學有啥用?上到最後還不是回家?!”爺爺趕忙舉例子,説:“小姑不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學?”孩子説:“考上大學又咋樣?還不是照樣回家給人家打工賣衣服?遲早都是一樣的,我還不如早點回家幫爹養豬呢!”

為什麼學生腳都腫成那樣還要跳牆出去?原因只有一個,不愛這個學校!為什麼那個學生那樣義無反顧地要輟學?學習沒有意思,沒有把學習當做自己的一種信仰,不崇拜學校。

什麼是信仰?《辭源》裏是這樣解釋的:對某種主張、主義、宗教、某人或某物極其相信和尊敬,拿來作為自己行動的指南或榜樣。當學生對學校極其相信、對學校裏的老師極其尊敬的時候,他們也就有了自己的信仰,當學生對學校、對老師產生了信仰以後,所以一切看似問題的問題就都不是問題了。

《學記》中説得很好,“親其師,信其道”。為什麼學生砸我們的玻璃,為什麼學生腳都腫成那樣還要跳牆出去?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生對學校、對教師提出的教育要求或批評意見採取什麼態度,往往不是由教育內容決定的,而是首先看學校、教師在他心目中是否具有威信,要看學生是否崇拜你。當學生對他的學校極其相信了,對他的老師極其崇拜了,學生還會不聽話嗎?學生還會對你教的內容不感興趣嗎?

那麼,如何才能讓學生崇拜你呢?如何讓學校、讓我們的教師成為學生心目中的信仰呢?我個人認為教師必須做到下面兩點:

陶行知先生教導我們説“學高為師,身正為範”,要想讓學生敬重你,這兩點是很重要的。在言談舉止上,你的一言一行都在學生當中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一定要在學生中樹立積極的形象,贏得學生的好感。在贏得學生好感的同時,還必須要有紮實的教學基本功,一個知識淵博的老師,才是學生真正從內心敬佩的老師。

在學校裏,我特別崇拜楊志勇老師,凡是他教過的學生,學生們都特喜歡他,細問學生,學生都會告訴你,學生們一定會如數家珍般的告訴你楊老師的優點:講課激情四溢、談吐幽默風趣、教法通俗易懂、板書漂亮瀟灑、球技飄逸華麗……你説,這樣的老師,誰不喜歡?學生們喜歡這樣的老師,還會不喜歡他的學校?

在學校教育工作中,教師只有用對學生真摯、深沉、無私的愛,善於運用自己的智慧、崇高的品質、淵博的學識、高超的育人藝術,才能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起真正的威信,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有”教育理念學習心得 篇4

一輩子做教師,如果只是為了教學而教學,為了生活而教學,則生活的意義和動力不能説很好,而如果有了信仰,你的教學生活將日新一日,陽光一生。願你做一名具有熱情、期望和可信任的有效教師,再研究有效教學。

一、做一個熱情的教師

教師的熱情隱含在教師的語音、語調和教師的身體語言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熱情”有兩層含義:一是對學生的“熱心”;二是對自己所教的專業有“求知興趣和求知信仰”。熱情的教師自己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是有價值的、有意義的,在教學過程中把這種求知信仰傳達給學生,喚起學生對知識的興趣和信念。讓學生投入學習。喚起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中形成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與教師的這種熱情密切相關。

熱情的教師與學生建立了積極的、支持性的關係,學生在安全的、輕鬆的、令人滿意的人際環境中學習。教師教的輕鬆愜意,學生學得愉悦舒暢,教學中,精彩的情節,生動的描寫,美麗的語言和會心的微笑,那是教師與學生心靈的碰撞,他們好像走進了藝術的長廊,在漫步,在交談——和書本、和孩子,也在和社會、和自然……

二、做一個對學生滿懷期望的教師

有效教師總是能夠積極期待每個學生,對自己和學生懷有很高的成功期望。相信所有的學生都掌握所教的內容,而他們有能力幫助所有的學生學會。以前,我學心理學時看過《課堂中的皮格馬利翁—教師期望與學生智力發展》一書,正是教師的語調、臉部表情、接觸和姿勢表現出了對學生獲得成績的期望,導致了學生取得非凡進步。從這一點上看,我認為,作為一名教師,更需要為每個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讓學生能夠成功,有成功的體驗。這種成功的體驗將增強他們的自信心,看到自己的能力,倍加努力,取得更大成功。當孩子能力較差、自信心不足時要降低難度,創造機會讓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當他們變得自信、能力增加時,要保持適度的難度,有一定的挑戰性,讓學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激勵幼兒獲得更大的成功。只有找到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教學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為其一生的健康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做一個可信任的教師

“有效教師”總是讓學生感到“值得信賴”的教師。“可信任感”有助於創造一種輕鬆的、安全的心理環境,使學生相信教師能夠幫助他們獲得成功。教師通過坦率、誠實的師生交往建立可信任感,教師在學生心中“可信任感”主要取決於兩個重要因素:一是教師的學識;一是教師的人格。

我切實感受到,有效教學,首先需要有效教師。要作一名有效教師,除了具有以上三種品質外,還要有以下幾種能力:

第一,具有創新能力。

創造性是區分“研究者”與“教書匠”的重要標誌。名教師要勇於開拓,對新思路、新模式抱有刨根問底的熱情,能把新思想、新觀點、新方法融匯到自己的思維模式和工作模式中,不盲從和迷信權威。

第二,具有信息處理能力。

作為名教師應視野開闊,思維敏鋭,眼光獨到,對各種有用的信息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能夠適時地把這些信息轉化成自己的東西,與自己已有的知識結為一體,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

第三,具有設疑能力。

教師應善於提出問題,能在人們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情況下產生疑問,發現矛盾,並對此窮追不捨,有所發現,一個有效的教師,要有想法,要有追求的目標。善於觀察、善於反思,才能在實踐中發現問題。用真心去感受情感,用真實去感悟研究。

學習給人以知識,感悟給人以思想,實踐給人已經驗,研究提升了人的職業境界。今後我將利用更多的時間去學習,成為一名有效教師,不斷超越自我,進行更多地有效教學。

“三有”教育理念學習心得 篇5

袁先生的《教育新理念》文筆簡潔流暢,全無枯燥、沉重之感,而富聯想、啟發性,可讀性很強。如:在國際奧林匹克學科競賽中,中國學生屢屢獲金奪銀,卻沒有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中國學生基礎紮實,卻出不了世界級的大師;中國學生的計算能力世界第一,卻少有原創意義上的知識科技創新,以致於在最近的世界科技實力總評價中,美國得了100分,日本得了72分,德國得了54分,俄羅斯得了25分,中國僅得了20分。……中國的孩子放學回家以後,家長問孩子的第一句話,從到島,差不多是一樣的;“今天的作業做完了嗎?”家長們關心的是學校既定的任務完成了沒有。世界上還有一個民族也特別關心下一代的教育,那就是以色列民族。當孩子們放學回家後,家長們問他們的第一句話差不多也是相同的:“你今天在學校向老師提問了嗎?”如果孩子得意地説:“我今天向老師提了一個問題,老師沒有回答出來!”那家長會像孩子一樣的得意,會喜形於色。可是如果中國的孩子回來對家長説他提了一個問題把老師難住了,絕大多數家長會感到尷尬和為難,甚至會斥責孩子:“你逞什麼能!”

又如袁先生提出的“知識的綜合與知識的綜合教育。”書中舉了個鮮活的例子:一位教九年級數學的教師向全班學生提出——教室的體積有多大?這個問題的每一個具體知識對九年級學生來説都是非常簡單的,可是把它們綜合起來(先利用身上的尺量出教室的長寬高再計算)解決一個問題時,全班四五十個同學卻一籌莫展。這在日常表現出來的是“我們的學生普遍的考試成績都不低,他們對相當精深的專門知識都能掌握。遺憾的是,在生活中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卻很低,而解決這些問題的知識他們是完全擁有的。”與之相反的是大神探福爾摩斯的例子。福爾摩斯的各種專業知識非常有限,有的甚至為零,卻能夠無所不通、料事如神,這靠的是在需要的時候他能調動所具有的有限的知識,當他覺得知識不夠用時,能及時補充。……這些事例在閲讀的過程中,很能引起我的共鳴。因為,在我們周圍的確普遍存在這種情況,只是我們有時視而不見,懶得思考而已。《教育新理念》一書中,不僅直言了我們教育面臨的現狀,還為我們教育者進行了剖析,就具體的事例進行分析,挖掘背後隱含的教育觀念,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考。在閲讀過程中有一種一氣呵成的痛快。

“三有”教育理念學習心得 篇6

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沒有高素質的教師,就沒有高素質的學生。當然,沒有成功的教師,成功的學生也就無從談起。《教育新理念》一書的理念,使我感受很深。

歷史是發展的,教育是變化的,思想是流動的。一成不變的教育和不思變革的教育思想是缺乏生命力的,不斷根據時代的特點調節我們的思想、發展我們的觀點才能成為教育改革的主動者。

好的教育是相對的,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絕對的、統一的“好”教育是沒有的,好教育不能通過模仿和抄襲而獲得,教育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我們應該根據特定的教育目的、教育場景、教育對象、教育任務和教育者自身的條件確定一種相對較好的教育行為方式,選擇和創造自己認為好的教育。

教育是哲學,是藝術,是詩篇,是思想與思想的碰撞,是心靈與心靈的交流,是生命與生命的對話。教育需要我們的熱情和生命去擁抱。

每一位從事教育工作的人,都可以努力成為一名教育家,而不是教書匠,關鍵在於要有自己對教育獨立的理解,有自己對教育的理想,有自己對教育的持久的追求,並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

面向未來的社會,是學習型的社會,面向未來的學校,我們每一位教師都必須是一名學習型的教師。學習型的教師,能善於獲取、創造、轉移知識,並以新知識為指導,勇於修正自己的不足之處;並且不斷超越自己,培養全新、前瞻、開闊的思維方式。新課程改革是一項觀念和實踐相統一的系統工程,其中觀念的變革是最基本的。“觀念領先”是實施課程改革的重要基礎和先決條件。更新教育理念,首先是樹立現代教育理念,沒有現代教育思想就不可能有現代教育行為。在新課程中,教師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於者,教學活動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地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置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

因此,教師必須轉變角色意識,把更多的教學活動讓位於學生,設計豐富多彩的、有儘可能多的學生參與活動,創設具有吸引力、感染力的真實情境,打開一條“讓學生主動走向知識的通道”。

新課程倡導“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教為學服務,而不是一定恪守以往的常規秩序,應當根據學生髮展的需要來調整教學策略,有些課雖然沒有完成任務,但學生在某一方面獲得了充分發展,也應當給予肯定。課程改革要改變過於強調知識傳授的傾向,但不是不要傳授,必要的概念還要講,但是學生自己探索解決的問題,要給學生提供機會,讓學生自己去解決。

自覺提升教育理念表現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就要更加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打通學生書本和生活之間的界限;關注學生的生命價值,給學生主動探索的時間和空間;關注學生的學習方法,創建民主型的師生關係;關注學生的心理世界,創設有挑戰性的問題情景;關注學生獨有的文化,增強師生間的有效互動;關注學生生活狀態,打破單一的教師教學的組織形式。

“三有”教育理念學習心得 篇7

以前對學習新教育的認識只停留在字面上,今年暑期學習了新教育理念,讓我領略了新教育專家的風采,感受到了新教育所散發的無窮魅力,彷彿整個人也起了質的變化,對學生、對課堂、對自己的工作也有了新的認識。

“新教育”是一個教育行動,新教育的宗旨是:“過一種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致力於追求一種理想的教育,這種教育理想,正是對中國教育現狀的深刻思索以及對教育理想的不懈追求,點燃了廣大教師的熱情,讀新教育,我的心靈也受到了深深的震撼,對“新教育的教師專業發展”感慨頗多。

近幾年中國正在全方位積極推行“素質教育”,新教育是推行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新教育實驗的課程對教師的組織、協調、溝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課程改革要求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轉變。學生的學習更多的是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環境下進行,在這樣的過程中,需要教師轉變以往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轉變某些僅僅在形式上表現為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有較強的組織、創設實質性的促進學生髮展的各種學習環境的能力。實施素質教育,需要高素質的教師,怎樣打造高素質的教師?新教育實驗逐漸摸索出一條“專業閲讀+專業寫作+專業發展共同體”的教師專業發展的“三專”模式。我深有體會的是前兩點,因為這兩點我們能夠從自我做起。。

1.專業閲讀。

教師的專業化發展,離不開教師的專業閲讀。正像《新教育》所説的:專業閲讀,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石。為適應新課程改革,教師只有不斷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不斷提升專業技能,才能使教學課堂永遠充滿活力,永遠富有教育教學機智,才能做一個永遠富有魅力的老師。老中醫、老政治家隨着年齡的增高和資歷增長越來越增值,而教師則不然,很多中國小生喜歡年輕教師,年輕教師除了身上所散發出的青春的活力外,還因為年輕教師具有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學方法,他們之間沒有代溝或代溝很小,與學生很容易溝通。我是一名老教師,怎樣才能在工作中保值增值,永保青春的活力呢?那就是讀書——為自己的未來投資。

讀專業類的書,學習教育的新觀念、新思想。教師迫切需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適應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新理念;提高將知識轉化為智慧、將理論轉化為方法的能力,適應綜合性教學、研究性教學、實踐性教學的新要求;增強理解學生和促進學生道德、學識和個性的全面發展的綜合水平。寒假裏的閲讀學習和聽了有關新教育的兩次專家報告,不能説給自已帶來立竽見影的學習效果,但也受到了很大的觸動。開闊的視野、淵博的學識、豁達的胸襟、高超的教學藝術和良好的身心素質構成了教師素質的骨架。而一個樂於高度自我超越的教師是一個永不停止學習的人,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近期,有關專業類的書,我讀了魏書生的《教育教學工作漫談》、鄭傑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外教育名家的教育智慧》、朱永新的《新教育》等,深刻體會到越學越感到自己的不足。我將不依賴自己過去的教育教學經驗,努力學習,不求超越他人,但求超越自我。

讀經典文學類的書,豐厚自己的文化積澱。近幾年,一直擔任畢業班教學,每日忙於備課、管教、批改,忙忙碌碌的生活總有些悵然若失。課堂上,講解、練習等應試性教育的思想強烈的佔據了頭腦,教參代替了涵詠吟誦,再美的句子也引不起感情的波瀾,如同課堂上聽不到學生讀書聲一般,課堂之外的我也疏遠了讀書。在課改的大潮中,難以消化各種新名詞、新概念、新模式、新理念。忙碌中卻總感覺缺失了什麼,缺失什麼呢?靜心思量,缺失的就是自我的閲讀,自我的提升。只有讀書,才能擁有源頭活水;只有讀書,我們才能生成新的智慧。

2、專業寫作

《新教育》書中講到的,“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後重複五年十年乃至一輩子;有些人,實實在在地教了五年。一個實實在在教五年的人,與一個教了一年卻重複了一輩子的人,他們的成就是不一樣的”。日常的工作中,自認為整天和孩子們一起盡情地享受着成功的快樂,共同體驗着成長路途上的挫折與失落。可是很多時候,自己只是激動一下,興奮一刻,難過一陣,後悔一回……也沒有付諸筆端,便不了了之。正像書中所説的那樣“這些‘火花’不久就煙消雲散了”。現在想來,真為曾經流逝的歲月而感慨,真為逐漸模糊的記憶而惋惜。所以,理想的教師應該成為新教育實踐中的“有心人”,要及時地記錄教育現象,記錄自己的感受,記錄自己的思考等。因為,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這成功的背後靠的不僅是智慧,更要靠努力和不懈地追求。

“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這是千百年來社會、學校和家庭達成的共識,也是教育發展的內在規律,教師的職業要求教師不斷學習。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提醒世人:“這個世代和前一世時代最大的不同之處是,以前工作的開始是學習的結束,當下的社會則是工作的開始就是學習的開始。”世界首富比爾蓋茨説:“如果離開學校後不再持續學習,這個人一定會被淘汰!因為未來的東西他全都不會。”因此,今天多讀幾本書,就是為自己的未來投資。不斷追求終身的知識成長,未來才有立足的空間。

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不同的是,今天的我會更加珍惜時間讀書學習的機會。給一點時間給閲讀,陶冶我們因繁雜生活而麻木了的性情;找一點時間給閲讀,矯正我們因忙忙碌碌而迷失了的方向;擠一點時間給閲讀,開啟我們因機械學習而遮掩了的心扉。

努力讀書,用書的厚度提升人生的高度,力爭做一個永遠富有魅力的老師。

“三有”教育理念學習心得 篇8

新《綱要》中將科學啟蒙、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放在了重要位置,從目標、內容、要求和知道要點等方面對幼兒園科學教育作了明確而具體的闡述。且在對《指南》的深入學習的基礎上,結合自己多年來的教育教學實踐,我們發現,《指南》又從多個角度對幼兒園的科學教育提出了新理念、新要求,這更加要求我們幼教工作者必須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以適應時代發展的步伐,做到科學教育,理念現行。

一、滿足好奇,鼓勵思考

《指南》中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不論是在目標、內容要求,還是在指導要點中,無不將此放到了重要位置。“科學始於好奇”,幼兒天生的好奇心是幼兒進行科學教育的基礎。好奇心又是興趣的先導,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何愁孩子對科學活動不感興趣呢?而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它會引領幼兒愛上科學,從而主動探究科學、學習科學。這與以往將科學知識的傳授作為幼兒園教育重點有着明顯區別,它充分體現了當前素質教育、一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以孩子的需要為根本出發點和目的。從小培養興趣,會成為以後幼兒學習科學、探索科學奧祕的強大動力,激勵他們在主動探究、實踐的過程中積累科學經驗,學習科學方法,培養科學態度,對幼兒一生的發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響。

二、挖掘素材,來源生活

新《綱要》中科學教育的目標第一條“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內容與要求中的“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以及知識要點中的“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等等。這些,都讓我們清楚地認識到,幼兒教育中的科學,並不要求我們給孩子灌輸一些離他們很遙遠的、高深的、抽象的科學知識,而是要來自於生活,強調從日常生活中尋找科學教育素材。不要讓科學教育蒙上神祕的面紗,科學就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不明確地提出了幼兒科學教育要生活化,貼近幼兒生活的具體要求。幼兒科學教育要讓幼兒獲得能夠真正理解和內化的科學知識、經驗。只有幼兒真正體驗到學習內容對自己及與自己相關的人有意義,與自己的實際生活經驗密切聯繫,是自己當前想要知道並能夠理解、解決的問題,孩子才會有探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才能體驗到科學離我們並不遙遠,它就在我們身邊,才能對科學探索活動保持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三、創設空間,交流合作

新《綱要》中指出“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習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科學教育活動以幼兒動手操作、探索為主,通過孩子與多種材料的互動,探究其中的科學奧祕。在此過程中,教師是孩子活動的引導者、合作者,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幫助孩子將發現的問題共同探索、取得的成果相互分享,在孩子與孩子、孩子與老師的交流、互動中,分享過程的愉快和成果的甜蜜。如果僅限於老師的灌輸,無疑會封閉了幼兒思路,而通過交流、合作,培養了孩子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綜合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培養了幼兒語言表達、合作互助的社會交往能力。

四、創新探究,動手實踐

幼兒園科學教育不僅要讓幼兒掌握一定的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幼兒親子經歷科學發展、創新探究的過程,激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在教師精心設計的各種活動中,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直接接觸科學,獲得科學經驗。現代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動作是建築智力大廈的磚瓦”,這與“勞動創造人類”有着必然的聯繫,幼兒在動手動腦的操作、探究過程中,不僅感受探究的過程,獲得科學的經驗,掌握科學探究的方法,而且發展了獨立性和創新思維等能力。通過小組協作的操作活動,還可以讓孩子發揮互助、協作的能力,相互交流、共同實踐,使每個幼兒都有充分與科學材料、環境相互作用的機會。

五、關愛自然,自覺環保

新《綱要》中指出要“愛護動植物,關心周圍環境,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有初步的環保意識。”,而如今越來越嚴峻的環境問題,要求我們全民行動起來,從小培養孩子“關愛自然,自覺環保”的意識。正如《綱要》所説“在幼兒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幫助幼兒瞭解自然、環境與人類生活的關係。從身邊的小事入手,培養初步的環境意識和行為。”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地球是我家,人人愛護它”,這應成為每個人自覺執行的基本準則。從小對幼兒進行環境科學、環境保護的教育,讓孩子瞭解人與自然的關係,從而培養初步的環保意識和行為至關重要,它已成為幼兒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通過學習我們對科學教育有了新的認識,新的理念引領我們在科學教育的海洋裏自由馳騁。以幼兒興趣為根本出發點,發現幼兒感興趣的知識點,將幼兒感興趣的東西吸收到我們的科學教育內容中來,積極為幼兒提供動手操作、探究,動口表達、交流的環境、機會和條件,讓科學教育在孩子的動口、動手、動腦中進行,讓孩子獲得受益終身的科學技能、方法、態度和經驗。

“三有”教育理念學習心得 篇9

作為一名教師,熟讀各種教育理論專著及經典案例是提升個人素養的一個極其有效的途徑。參加工作十幾年來,我讀過很多教育專著,但其中最鍾愛的卻是張仁賢老師主編的《心靈啟示錄————經典教育理念案例》一書,每次翻看,都能給我帶來心靈的感動。

這本書是“中國小新課程教學問題探究和教師專業發展”系列叢書之一,在“總序”中編審委員會主任顧明遠老師就教育工作者對於新課程應該有怎樣的基本態度進行了深刻的論述。告訴我們在中國進行新課程改革的必要性;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以及作為當代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以善於學習,高屋建瓴,實事求是,科學對待,積極探索,勇於實踐的態度來進行我們的教育活動。

另外,在每個版塊的序言部分,都有像詩一樣美妙的句子來形容教育的真諦,如“愛心篇”中寫到“愛心是孩子的陽光,是教育的綠色。教育從愛起步,由愛伴隨,因愛結果。教育的一切都源於愛學生,教育的全部奧妙就在於如何愛學生”。在“愛心篇”中,我感觸最深的是《報復與報答》這個小故事。故事主要講述了一個“壞孩子”前後經歷了兩個老師的諄諄教導,產生了不同的教育效果的經歷。第一個老師冷嘲熱諷,用盡能用的懲罰,盡一切刁難之能事,可結果卻是孩子以他能想到的辦法,以他自己的方式去反抗,去報復。“壞孩子”在這種高壓的環境中一天天變得更“壞”。另一個老師用寬容的眼光去看待他,用熱切的期待去要求他,用真誠的溝通打動他,用讚賞的語氣表揚他,“壞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報答”老師的不拋棄,不放棄。慢慢的,一個渾身“毛病”的“壞孩子”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有着很多“閃光點”的好學生。前者的教育顯然是失敗的,而後者成功的原因也很簡單,即老師對孩子熱切地期待,潛移默化地鼓勵,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慢慢的,學生接受了老師積極的心理暗示,樹立了信心,從而找到了努力的方向。這就是“皮格馬利翁效應”也叫“羅森塔爾效應”。

再如“引導篇”中提到“教育不是灌輸,不是壓制,不是圍牆,而是啟發,疏導,教人主動發現,教人自我修養的藝術,它應給知識發現以方法,給智慧開啟以鑰匙,給行為指向以方向,給思想暢達以道路。”在這一篇章中,各個案例中的主角——教師,都採取了疏導的方法對學生的思維進行發散性訓練,而不是把學生禁錮在課堂教學的框架中,讓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知識,而是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髮展的潛能,把學生的創造力引導出來。幾位老師的成功之處就在於善於營造教學情境,善於激發學生的靈感,給學生以寬鬆的氛圍,從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又如“真誠篇”中所倡導的“‘真誠’是心靈溝通的橋樑,真誠是火,當心與心之間橫着樊籬時,它會焚去所有的阻隔,引導心靈共同擁抱美好與真情;真誠是水,當思想裏積起種種難以溝通的障礙時,它會洗去一切誤解,在不同的思想之間穿流一條理解的小溪。教育需要真誠,師生交往不能沒有真誠,教育應求真求誠。只有真誠對待學生,教師才能深入孩子的心靈。只有真誠贏得真誠,孩子的心絃才會受到觸動。”……這些理念的提出,和我們新課程改革、素質教育所大力提倡的“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髮展為第一要務”的理念不謀而合。學生在充滿愛的環境中,在師長充滿真誠的引導下,在感受到平等、尊重的氛圍裏,一定會快樂的學習、成長。

另外,激勵也是一種藝術。在本書的“激勵篇”中,對這一理念多有論述,並輔以相關的案例,讓教師反思。其中大家熟知的“陶行知與四塊糖的故事”又一次給我上了深刻的一課。陶行知先生的寬容使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可同樣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常常看到的都是學生的缺點,並苦口婆心地去“教育”,久而久之,得不到肯定和激勵的孩子甚至會產生逆反心理,使我們充滿“愛”的叮囑在他們眼裏毫無價值。其實學生犯錯誤並不可怕,關鍵是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勇於承擔自己的錯誤,並時時保持一種“向善”之心。很多情況下,只有等到事情發生之後,學生才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改正而不重犯”是教師對學生的教育期待。而要實現這一點,最有效的方法是教師對犯錯的學生寬容以待,這樣做最能引發他們心中的愧疚之感,使其產生感激之情,從而努力改掉以前的毛病。“教育是愛的事業”,“沒有融化不了的堅冰”,也許説的正是這個道理。

古人有“餘音繞樑”之説,掩卷沉思,我方解其中滋味。這本書不愧稱為“心靈啟示錄”,它帶給我關於教育教學方面的收穫足以讓我受益終生。

教師是一個平凡、普通的職業,而教育則是一項光榮、偉大的事業。我們從事的是教師這一職業,擔負的是教育的重大責任。教學有法,但無定法,管理有方,但無定方。作為教育工作者,我會不斷地學習實踐,讓更多先進的理念和經驗給心靈更大的啟示,與時俱進,逐步提高,為教育事業的發展儘自己綿薄之力。

“三有”教育理念學習心得 篇10

新課程倡導“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教學服務,而不是一定恪守 以往的常規秩序,應當根據學生髮展的需要來調整教學策略,有些課雖然沒有完成任務,但學生在某一方面獲得了充分發展,也應當給予肯定。課程改革要改變過於強調知識傳授的傾向,但不是不要傳授,必要的概念還

要講,但是學生自己探索解決的問題,要給學生提供機會,讓學生自己去 解決,是在現今的教育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在教師的角色上主要 講述教師是學習者、發現者、欣賞者,教師是開發者、引導者、組織者, 教師是研究者、反思者、創造者這三個方面。結合《數學》課程,在課改的教學中有許多新的變化,這就需要我們 課改實驗教師認真從學習課改的教育理論,從學生出發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和自己角色靈活轉變入手。

一、學習課改的教育理論。

任何實踐都應有理論的指導,沒有理論的指導是盲目的,缺乏科學性 的。作為一名課改實驗教師,應深深懂得這次自己所肩負的任務的重量,所以在教學實際中,應不斷的學習,提高自己的業務理論水平。

《課標》中指出: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為每個學生提供公平的 學習機會與有效的指導,要充分考慮到每個學生各方面的差異,這既體現了義務教育的公平性原則,保證每個學生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權利,也反映了英語教育面向全體的思想。 也是國中學生學習英語主要方式,真正實現 學生的英文素養的有效途徑。

還有課程的內容要滿足社會和學生雙方面的需要;課程要具有開放 性; 把對學生的多樣化評價引入課程等。

當然是在前人教學的基礎上發展與探索出來的。理論的學習解決了我們教學的方向性問題。

二、讓學生自主學習。

讓學生自主學習,並不否定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作用,學生 自主學習的能力,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計劃有層次地培養起來的,學生自主學習的每一步,都離不開教師的指導與幫助。面對全班學生,這個學生的學習態度要端正,那個學生的學習障礙要排除;課堂良好的學習環境

要精心創設,學生個體的巨大差異要尊重;共同性的疑難要解答,獨立思 考的問題要誘導……這些細緻而複雜的內容,只是決定着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角色有了新的變化,即由傳統教學中“教師教,學生學”變為“充分 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僅僅是讓教師重新定義“傳道、授業、解惑”的內涵與外延,讓教師教的過程精彩紛呈,更要讓學生學的過程充實、輝煌。

“三有”教育理念學習心得 篇11

劉梅菊

素質一詞,自從倡導素質教育以來,與我們生活的聯繫越來越密切了,我們的教育每時每刻都在為提高人的素質而存在着。人微言輕提高人的素質的教育者――教師來説,做一個高素質的人應該是題中應有之義。我認為,提高教師的素質有幾條主要途徑:

一、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建立健全終身教育體系

在當今時代背景下,教師的任務更多地由“傳授知識”轉變為“教會學習”,立足於激發和培育高昂而持久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終身學習,隨時隨地學習。而教師需要率先接受終身教育,這也是新世界教師職業的基本條件。建立和完善終身教育體系是提高教師素質的重要途徑,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中提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發展成人教育和其他繼續教育,逐步形成大眾化、社會化的終身教育體系。”終身教育是個複雜的系統工程,教師的積極參與必將推動終身教育的發展,而終身教育的發展也將為教師提高素質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和更為堅實的保證。

二、加強教師的教學研究

科研能力是教師素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育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培養人才的社會活動。現代教育必須以思維教育代替記憶教育。因此,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在教學活動中顯得特別重要。教師只有主動接觸新事物,積極探索善於觀察和總結,積極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教學工作才能不斷有新的進展,才能有所創新。

三、學習國外師資培訓的先進經驗

根據教育“三個面向”的戰略指導方針,教育要面向世界,着眼未來,就必須學習發達國家在師資培訓方面行之有效的先進理念和做法。不僅要請進來,搞智力引進,還要走出去;不僅要派教育科研人員走出國門,還要支持和選派教育第一線的教師走出國門,進行考察進修,掌握第一手的先進教育教學資料,瞭解教育的前沿動態,研究國外教師的素質現狀及提高教師素質的方法和途徑。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只有不斷努力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才能增強實施教育的能力,教師才不愧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光榮稱號。

“三有”教育理念學習心得 篇12

“知識是屬於人的一種對象性的具有客觀內容的意識形式”,知識論把人生作為對象來認識,獲得的是人的知識,未必理解人的價值。而教育是“育人”而非“制器”。陶行知曾説: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有學問”不等於成“人”。

而在我們的教育中,往往只是為着實用和實際的目的,過分強調單純智育的態度,已經直接導致對倫理教育的損害。人是一種價值性存在。教人成人就是要引導人理解、創造人的價值。學生並非知識的容器和考試的機器,教師也不是教書的機器。教師是要教人成人。要把學生造就成一種什麼人,自己就應當是什麼人。

教人成人他必須自我成人,進而才能引導學生成人,而教人成人不能沒有教育信仰。因為“信仰是知識和實踐行為之間的一定的中間環節,它不單純是知識,充滿人的意志、感情和願望”,信仰“是一個人的基本態度,是滲透在他全部體驗中的性格特徵,信仰能使人毫無幻想地面對現實,並依靠信仰而生活”。

學校精神是學校文化力的靈魂。學校精神是一所學校的整體精神面貌,是學校羣體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積澱起來的,共同的心理和行為中體現出來的理念、價值體系、羣體心理特徵及精神價值傳統。它構成了學校文化的內核,決定着學校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態度,決定着學校的校風、學風和教風,歸根到底決定並制約着學校文化系統的取向和性質,這種精神是學校辦學傳統與辦學經驗的文化積澱,它根植於其悠久的歷史進程與深厚的校園文化內涵之上,是全體師生員工認同的一種羣體意識,是學校的一種“教育場”,是學校的“精氣神”,它賦予學校特有的個性魅力,是學校羣體凝聚力,向心力和戰鬥力的核動力。 認清了學校文化、學校文化力和學校精神這三個概念的內涵,理清了三者之間的關係,學校領導開始了學校文化建設的探索實踐。

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是否適合個人需要和社會需求而產生的態度體驗,是人類文明的凝聚、內化與昇華,是衡量個體與社會文明的重要尺度。情感教育應是教學的根本。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説:“教育不能沒有情感”,白居易説:“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而情感因素在教育教學中有着得天獨厚的條件。

“三有”教育理念學習心得 篇13

根據學院的總體安排,結合學習活,開展了研討活動。通過學習,深受啟發。

高職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新的高職教育理念和當前教育的發展趨勢,重在從觀念上更新廣大教師對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結構、評價體系等方面的理解,要求廣大教育工作者通過學習,努力改革創新,跟上時代的步伐。近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蓬勃發展,培養了一大批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所需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在我國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不得替代的作用。如何在高職教育領域中立足,在眾多高職院校中脱穎而出,如何創新、辦出特色,真正為社會輸送有用人才,應該是我們當前應該探討的,我院提出的“創建質量過硬、特色鮮明的省內一流職院”的奮鬥目標,正是順應了高職教育的發展。下面談幾點看法:

一、深刻認識高等職業教育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性和緊迫感。

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職教育自身發展的客觀要求。我院由三校合併近十年來,經過整合和融合,取得了可喜成績,也面臨諸多難題,尤其面臨加快發展的艱鉅任務。作為高等職業院校,我們的辦學理念和辦學思想有待進一步更新,無論是管理人員還是普通教師,還存在對高職教育認識不足的情況。所以學校要嚴格管理制度,從嚴治教,規範管理,健全各種規章制度,完善運行機制,把優秀教師和教學資源向教學傾斜,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二、加強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質教育,強化素質教育,明確培養目標。

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使受教育者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是具有中國特色的高等教育的最基本特性,也是高職院校的辦學宗旨。我們要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到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全過程,高度重視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把精神文明教育同道德品質教育緊密結合,使受教育者能夠自覺遵守公共道德和職業道德,樹立守法、用法、護法的法治觀念和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的從業觀念。

要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性,教育學生樹立學習理念,提高學習能力,學會交流溝通和團隊協作,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使學生在樹立遠大理想的同時,又培育其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人品和過硬的技能,為社會培養一批高素質的實用性人才。

三、以就業為導向,加快專業改革與建設,把實際應用作為教育教學的基本途徑。

高等職業院校要及時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主動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根據學校的辦學條件,有針對性地調整和設置專業。根據市場需求與專業設置情況,建立以重點專業為龍頭、相關專業為支撐的專業羣,輻射服務面向的區域、行業、企業和農村,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推行“雙證書”制度,強化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使有職業資格證書專業的畢業生取得“雙證書”。始終把實際應用作為教育教學工作的最基本途徑,以培養“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職人才作為教育教學工作目標。

四、校企合作,加大投入改善實習實訓條件。

加強實訓、實習基地建設是高等職業院校改善辦學條件、彰顯辦學特色、提高教學質量的重點。高等職業院校要按照教育規律和市場規則,本着建設主體多元化的原則,多渠道、多形式籌措資金;要緊密聯繫行業企業,廠校合作,加大投入改善實習實訓條件,建設現代化的校內實踐教學基地。根據國內外高職教育的成功經驗,高職學生的培養通過“課堂教學——模擬實訓——實際應用”的鏈式培養模式進行,充分利用現代先進設備和管理經驗使學生在實際工作環境中鍛鍊成長,是高職院校教育教學工作中落實人才定位和培養規格的必由之路。

五、把創新創業教育作為教育教學工作的靈魂。

培養創新創業精神是實現人類社會文明發達的源泉,是經濟改革與發展的動力,也是青年學生成才與成功的保障,更是包括高職教育在內的各級各類教育的靈魂。

為此,要在學科專業建設工作中,體現學科專業建設與現代職業崗位羣相結合,以創新創業教育為主的原則,實習產、學、研一體化,從學科專業建設入手,精心打造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一是高職教育的自身發展需要不斷創新,如辦學體制創新、管理制度創新、學科專業創新、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創新等。二是經濟與社會發展呼喚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高職人才。三是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培養具有創業能力的高職人才。要培養高職學生的事業開創能力,運用已掌握的職業技能投身經濟建設的大潮,甚至能夠以獨特的視角、獨有的技能、獨立的見地在某一技術和管理領域一顯身手,為經濟發展做出更突出的貢獻。

作為高職教育戰線的一員,人人都肩負着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我們作為財務人員,要牢固樹立為教學服務的意識,以人為本的管理觀念和為教學、為教師、為學生服務的思想,為湘潭職業技術學院的發展作出我們的不懈努力。

“三有”教育理念學習心得 篇14

素質一詞,自從倡導素質教育以來,與我們生活的聯繫越來越密切了,我們的教育每時每刻都在為提高人的素質而存在着。人微言輕提高人的素質的教育者――教師來説,做一個高素質的人應該是題中應有之義。我認為,提高教師的素質有幾條主要途徑:

一、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建立健全終身教育體系

在當今時代背景下,教師的任務更多地由“傳授知識”轉變為“教會學習”,立足於激發和培育高昂而持久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終身學習,隨時隨地學習。而教師需要率先接受終身教育,這也是新世界教師職業的基本條件。建立和完善終身教育體系是提高教師素質的重要途徑,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中提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發展成人教育和其他繼續教育,逐步形成大眾化、社會化的終身教育體系。”終身教育是個複雜的系統工程,教師的積極參與必將推動終身教育的發展,而終身教育的發展也將為教師提高素質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和更為堅實的保證。

二、加強教師的教學研究

科研能力是教師素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育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培養人才的社會活動。現代教育必須以思維教育代替記憶教育。因此,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在教學活動中顯得特別重要。教師只有主動接觸新事物,積極探索善於觀察和總結,積極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教學工作才能不斷有新的進展,才能有所創新。

三、學習國外師資培訓的先進經驗

根據教育“三個面向”的戰略指導方針,教育要面向世界,着眼未來,就必須學習發達國家在師資培訓方面行之有效的先進理念和做法。不僅要請進來,搞智力引進,還要走出去;不僅要派教育科研人員走出國門,還要支持和選派教育第一線的教師走出國門,進行考察進修,掌握第一手的先進教育教學資料,瞭解教育的前沿動態,研究國外教師的素質現狀及提高教師素質的方法和途徑。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只有不斷努力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才能增強實施教育的能力,教師才不愧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光榮稱號。

“三有”教育理念學習心得 篇15

來到十四中第五個年頭了,伴隨我一路成長的有希望與失望,有欣慰與傷心,更多的是着急與迷茫。這五年來,每一個學期,我都辛辛苦苦、想方設法讓學生學會英語,可到頭來的成績卻不盡人意。這讓我很疲憊,學生很茫然,家長很傷心。在學習了“三有”教育後,我才豁然開朗,原來我的教育缺失了信仰,我的課堂缺少了情感。因此,我要找回教育的信仰,實踐有信仰的教育。

趙局長在“三有教育”中提到,我們的教育信仰是養正育德,止於至善。

首先,作為一名教師,我認為應該從自身的修養正道、養育德性做起。在以往的工作中,我性子比較急躁,愛批評學生。我們班有一個男生,坐在第一排,每次上課的時候既不翻開課本,也不注意聽講,要麼趴着,要麼低着頭弄自己的東西。起先,我總是提醒他,督促他,可是他總是屢教不改。有一次,他乾脆説:“你別管我了,到期末我給你考及格就行了!”我氣得把課本給摔了,説道:“難道你是為老師學習、考試的嗎?你就這麼學習,就這樣的態度,怎能學會、學好呢?”那天我很生氣,也很着急,覺得學生都放棄自己了,我何苦呢?後來,通過其他老師瞭解到,該生父母離異了,他跟着父親,父親又經常不在家,還給他找了個後母,後母把他託付給奶奶照顧。

奶奶只能給他做做飯,不能從學習、精神上照顧他。他覺得很自卑,對人有一股敵意。瞭解到這些後,我從各個方面都給了他關心,並在課堂上讓他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給他鼓勵。慢慢的培養他的興趣與信心。我終於可以在課堂上看到他會心的笑了。通過這個學生,我相信每個學生都有聰明的火花,都是可造之材,都值得自己花費心血去培養。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無條件地相信每一個學生,愛每一個學生,既愛學優生也愛學困生,既愛道德高尚的學生也愛曾經有過失的學生,無私地、孜孜不倦地為學生創造和給予。

其次,作為一名教師,應該不斷完善、充實自己,以求達到最完美的境界。《禮記·大學》中説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止於至善,意為達到最完美的境界,是一種以卓越為核心要義的至高境界的追求。時代在變、學生在變、教材在變,因此,我們要活到老、學到老,不斷改進我們的教學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此外,每次上課前我們都要認真備課,做到盡善盡美,,不要因為一個小小的失誤就會給學生造成終生難忘的印象。

做有信仰的教育,才能成為教育的神。展有信仰的課堂,才能成為有魅力的教師。

“三有”教育理念學習心得 篇16

《教育新理念》更新了教師的教育觀念,改善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在課改實驗的課堂上呈現出了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煥發了生命的活力。通過學習《教育新理念》,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活動,以及對平時聽的課改觀摩研討課中的一些實際問題進行反思,我們反思了一些問題,現與同行們思考、交流學習體會。

反思(一):學生的認知起點在那裏?

學生認知的定位直接影響着課堂教學學生自主思考的空間,因此教師對學生認知起點的把握就顯得尤為重要。隨着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對學習方式的轉變,學生對許多知識的學習已不僅限於課堂,他們從現實生活中學、從網絡中學、從課外讀物中學、從課本中學等等,在這樣信息時代突飛猛進的今天,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只還是從知識的邏輯關係去尋找學生認知的起點,而忽視學生本身的現實認知起點,就難免出現課堂上突如其來的問題或尷尬的場面,如果處理不當,極易造成課堂教學的效率低下及師生關係的失和。

反思(二):一定要小組合作才是合作學習嗎?

合作學習是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重要策略,在學生合作學習過程中過程與結果並重,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必須是通過有效的合作學習來達到,在思維碰撞,方法共創氛圍裏使學生體驗到合作的真正意義,因此,現在許多研討課都採用了同桌討論、小組交流等學習方式,但也看到,由於過多過急採用小組討論交流,特別是優等生獨立思考時間過少,使部分學生思維產生惰性,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其實小組交流,跨組交流,全班交流,只要是有效的都是合作學習,有的教師全面理解合作學習意義,認為非要小組合作學習才是合作學習,忽略了學生獨立思考這重要問題。

反思(三):“做”與“説”誰更重要?

你做過的你記住了,但你説過的卻忘記了。如美國物理學家哈爾莫斯指出的“學習物理的唯一方法是做物理”。在物理教學中無論知識或技能的形成都離不開學生“做物理”的活動。目前,許多課堂教學學生髮言熱烈,一節課學生都在搶着説,有的甚至書本不翻一下,鉛筆不用一下,課堂熱熱鬧鬧,課後反饋效果卻不盡人意。因此,在課堂上要十分講究節奏,該動眼觀察時就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該動腦思考時就給足時間安靜思考,該動手操作時就給足空間讓學生擺,該動筆練習時就要求學生練習,使學生動腦、動口、動手有機結合,使課堂思看結合,説寫結合,動靜搭配,達到最佳的有效教學。

總之,在新教育理念下我們要對課堂注入新的活力,我們期盼着新教育理念下課堂教學越來越精彩。

“三有”教育理念學習心得 篇17

今天看到某地方做活動,就覺得活動,不能是想做就做。沒有教育理念,讓人帶着孩子去玩,總好過在家裏看電視。然而,收了活動費,打着教育的牌子,不説精通高深,也要像模像樣。或者退後幾步來説,至少要似是而非總行吧。結果連這個最基本的要求都難。

我們生活中的經歷,都是要還賬的。你學習不認真,職業給你臉色;你陪孩子看手機,白費功夫給你臉色;你欺負了某些人,將來有別的人還你顏色;你説老師這不行那不行,孩子誰都不聽,急得你給自己臉色;過斑馬線不看紅燈,安全隱患會給你臉色;在家不看書,孩子不愛學習給你臉色。

教育,一是用心陪伴,二是認真體驗,三是持之以恆,四是率先垂範,五還要有點傻氣,做一個心胸開闊,能吃點起虧的人。你都沒擔當,讓複印出來的兒女擔當,肯定是不現實。

上週在一個學校看到一個學生不上課,爺爺奶奶説那行,你在家裏玩,就一天天看電視。老師不見學生心裏慌,家長説,不急不急晚上會歸巢。歸了兩天,嚐到甜頭,就是不上學。家長送到學校,他不進教室,家裏,學校勸,都沒有用。我就在想,這個已經廢成半成品的家長,腦筋是不是漿糊?

從最新的行為心理學來説,真是漿糊。人老了,腦細胞每天死亡的數字,絕對多於生長的數字,所以,忘事,失憶,老年痴呆,慢慢都來了。里根就這麼犧牲的,老布什也開始了,鄧大人也罹患此病去世。何況其他?

年級大了,不學習,不參與社會事務,聽不進別人意見的時候,就會開始犯病。而這病,本人是絕對不知道的。不知道,現在的80後家長知道否?

國小的家長,國中的低年級,80後家長很多。這批獨生子女潮的父母們,獨立意識高漲,也有很多想法,然而,在教育這個行當裏基本上都沒有學習。沒有學過的知識,被當成白痴是一定的,但80後的家長會反過來質問,我在社會上這成就,那進步,還有的賺錢無數,白痴你搞得了?

當然搞不了。然而,這並不等於,你工作好了,生活傲了,天生就會教孩子?

好的孩子成長真的和錢有關係。我丫頭今天説,班上前20名集體去某校外補習班上課在,沒有錢,想進步,不是不可能,只是難上難。

教育是最高等的學科,因為是要教育人,且不可逆轉。沒學會沒學好甚至沒學過,你是當了爹媽,也沒有因此自動獲得教育的知識。就能夠順其自然安心若素把孩子教育大,別做夢了。你管理好你的兒,你的兒就會給你臉色。乖的,就是進步不起來,橫的,就是大了敢讓你喊爹。這不是白痴又是什麼?

教育中,最白痴的就是心疼、護短。怕餓,怕曬,怕冷,怕吵,怕哭,怕惱,喝水你給他倒,盛飯你給他遞,恨不能作業幫他做,工作幫他幹。有問題都是別人不對,挨批評全部是冤枉,頂嘴了覺得自己太狠。見到太多這樣的例子,這不就是報應麼。

兩個原則,小的時候你對他狠的,大了大多都會感恩,只要不是後爸後媽。小的時候你要言聽計從的,就是給自己找了一個祖宗。

“三有”教育理念學習心得 篇18

自從倡導素質教育以來,與我們生活的聯繫越來越密切了,我們的教育每時每刻都在為提高人的素質而存在着。人微言輕提高人的素質的教育者――教師來説,做一個高素質的人應該是題中應有之義。我認為,提高教師的素質有幾條主要途徑:

一、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建立健全終身教育體系

在當今時代背景下,教師的任務更多地由“傳授知識”轉變為“教會學習”,立足於激發和培育高昂而持久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終身學習,隨時隨地學習。而教師需要率先接受終身教育,這也是新世界教師職業的基本條件。建立和完善終身教育體系是提高教師素質的重要途徑,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中提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發展成人教育和其他繼續教育,逐步形成大眾化、社會化的終身教育體系。”終身教育是個複雜的系統工程,教師的積極參與必將推動終身教育的發展,而終身教育的發展也將為教師提高素質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和更為堅實的保證。

二、加強教師的教學研究

科研能力是教師素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育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培養人才的社會活動。現代教育必須以思維教育代替記憶教育。因此,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在教學活動中顯得特別重要。教師只有主動接觸新事物,積極探索善於觀察和總結,積極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教學工作才能不斷有新的進展,才能有所創新。

三、學習國外師資培訓的先進經驗

根據教育“三個面向”的戰略指導方針,教育要面向世界,着眼未來,就必須學習發達國家在師資培訓方面行之有效的先進理念和做法。不僅要請進來,搞智力引進,還要走出去;不僅要派教育科研人員走出國門,還要支持和選派教育第一線的教師走出國門,進行考察進修,掌握第一手的先進教育教學資料,瞭解教育的前沿動態,研究國外教師的素質現狀及提高教師素質的方法和途徑。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只有不斷努力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才能增強實施教育的能力,教師才不愧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光榮稱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rwq09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