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教學理念學習心得(精選17篇)

教學理念學習心得(精選17篇)

教學理念學習心得 篇1

作為一線教師,就得刻苦專研教育教學,才能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才能在課堂上有的放矢,遊刃有餘。所以在暑假裏學習了《有效教育教學理論》。有效教育就是提高課堂質量,解決負擔輕質量低、負擔重質量低、負擔重質量高的問題,通過教師水平達到負擔輕質量高的教育教學,有效教學的理念源於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

教學理念學習心得(精選17篇)

有效教學,通俗地説就是通過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學業上有所收穫、提高和進步。具體表現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從厭學到樂學。

那麼,如何才能使學生樂學且有收穫呢?以下幾點體會作拋磚引玉之用:

一、教師要“活用”材教。我們在解讀教材時要有課程意識和教材意識,撰寫時要有目標意識和年段意識,上課時要有生本意識和訓練意識。教師要用動態生成的觀點看待課堂教學,教科書不再是神聖不可侵犯的。老師可以根據教與學中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補充、延伸、寬、重組,或添或刪,靈活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具開放性,內容更貼近學生的生活,符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徵。如此“活用”教材還會怕學生不樂學嗎?

二、教師要學會換位思考。眾所周知,教學是“教”與“學”雙方面的活動,要進行有效的教學,在思考如何把知識傳授給學生的同時,更重要的還要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學生是否能夠接受、掌握、應用。這就需要教師在對學生的認知發展需要以及學生的認知規律有足夠的瞭解的基礎上,採用換位思考的方法,全面而充分地考慮到課堂上學生可能的發言,可能遇到的困難,對課堂有足夠的預測。有備而來,有備無患,這樣做可以有效避免教師在課堂上為了實現教學預設而越俎代皰。

三、在教育中,教師要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學生,要用自己的言語去打動學生,使師生間產生心靈的共鳴。教師要抓住機會,適時地把自己的積極的態度傳達給學生,進而達到感染學生的目的。教師的語言要有魅力,有幽默感,同時又富有理性。這樣的語言才能讓學生願意接受,達到教育的目的。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暖人話語,滋潤心田。温暖的的話語,可以使學生深深感到教師真誠的關愛,從而拉近師生的距離,學生只有感受到教師的真誠愛心,才樂於聽從老師的教誨。

教學理念學習心得 篇2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師必須認真而充分地備課,只有在此基礎上實施創新和生成,才會有精彩課堂的呈現。教師改變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水平,上好課已成為當務之急。而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就意味着把新的教學裏念實踐到課堂教學中來。通過學習培訓,讓我受益匪淺,對於上好創新課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營造良好教學氛圍,創建新型師生關係

師生關係本質上是一個教學中主體和客體的關係,其實也是教育過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際關係,是現代教育教學重要的組成部份。每位任課教師必須充分尊重學生,不論在課堂上還是在課外活動中,都要努力營造自由、寬鬆、和諧、民主的探索問題的氛圍,真正在教學中建立“以人為本,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師生關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時刻牢記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箴言“解放兒童的頭腦,解放兒童的雙手,解放兒童的時間,應該象尊敬上帝一樣尊敬孩子”,不但要重視教師的主導性,更要重視學生的主體性,認真誠懇對待每一位學生,以心感心,以情得情,消除學生自卑、畏懼的心理障礙, 使課堂成為師生共同成長的樂園。只用在這樣融洽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身心才能得到徹底的放鬆,興趣和創造力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激發,才敢於提出自己所思之問題來,促進學習質量和效率的提高。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應該轉變教學態度,不能總是抱着老一套的教學手段和方法,要正確處理教學中教的主體和學的主

體的問題,要改變把分數作為唯一衡量學生優秀與否的標準,要因材施教對待每一位學生。在當前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知識的更新越來越快,每個教師都必須轉變舊的教學觀念,誘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的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興趣是教學活動中最直接最活躍的意向心理因素,它對於保持注意力,增強理解與記憶,激發聯想與創造思維,喚起情感體驗,都具有積極作用,同時,也有利於學生開闊視野,陶冶情操,調節心態,完善人格。心理學研究表明,一旦對某種活動產生了興趣,就能提高這種活動的效率,所以要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十首要條件。

三、在課堂教學中提供創新思維時空

在學習上要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特別要創造一些讓學生自主選擇的條件,如提出“這個字你想怎麼記”、“這段話你準備怎麼讀”、“學習這篇課文時,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麼”之類的問題。

設計練習題時要設計出便於學生創新思維的題目,讓學生根據自身的層次去選擇、去創造。例如:要求學生回憶自己學過的帶“門”字框的字,再編兒歌,能編幾句就編幾句,哪怕只編一句,老師要給予肯定。短短几分鐘,就編出了“日字進門惜時間”、“口字進門問問題”、“馬字進門別亂闖”、“耳字進門聽新聞”等兒歌,學生興趣很濃,鼓勵學生把這種方法運用到巧識生字種記憶生字的學習生中

去,在學習中學生會迸發出令人驚喜的火花。

總之,“一遍功夫一邊巧,十遍功夫刮刮叫”,只要我們持之以恆地進行“有效創新備課”,定能在教學中迸出智慧的火花,有效地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水平。

教學理念學習心得 篇3

一年級數學課本從形式上也較以前有了很大的變化,每一課學習內容、每一道練習題都可以用一個小故事把它表達出來,並把知識融入到學生的學習當中,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繫緊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有更廣泛的發揮空間,應該注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能用數學的方法去解決學生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問題,也要兼顧學生獨立性、互動性和創造性等方面的培養。那麼怎樣才能使學生願意學並學好數學呢?

一、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

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讓本來枯燥的數學變得更有趣,只有對數學產生興趣,才是學好數學的根本。對於剛升入國小一年級的孩子,大部分已經接受到了學前教育,所以説,他們對數學並不是一無所知。因此,在上第一節數學課《數一數》時,我先讓學生觀察教室,讓他們尋找教室中能看到的數,例如數人數、桌子等,又領學生到校園進行參觀,尋找校園中都有哪些數。還讓學生説出那些和自己有關的數字,看誰説得多、説得好,讓學生感覺到數學生永遠在自己的身邊、自己的生活中充滿着數學,增強學數學的興趣。

二、創設濃厚的學習氛圍和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

創設濃厚的學習氛圍和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是學好數學的保障。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即使是孩子在玩兒,也能不斷地接受新的知識、新鮮的事物,怎樣才能讓孩子在玩兒中獲得知識呢?針對每課不同的學習內容,我編排設計了很多不同的遊戲、故事。例如,在上《認識鐘錶》一課時,我給孩子拿來鐘錶,以遊戲的形式演示:1號起牀的時間是7:00,2號將時針和分針撥到該時位置,讓學生變換着來演示。這樣,學生既能準確認識了時間,又能學會思考,還能親自動手。動起手的孩子們顯得格外積極,也逐步地培養了他們的動手能力。

三、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思考、解決問題

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觀察、思考、解決問題是學生學好數學的重要途徑。現在的數學教材中有很多的練習題具有不唯一性的特點,這就需要我們抓住時機,鼓勵學生養成多動腦、勤思考的好習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剛開始,當我提到還有不同的答案,誰能回答時,很多學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此時教室裏鴉雀無聲,我慢慢提示着,鼓勵大家,積極思考的學生立刻舉起手,有的能答對,有的有點偏離,但明顯看出大家都想積極表現自己,都在努力去思考。我認為表揚大家的效果比不上表揚個人的效果好,尤其表揚成績差的學生時,大家的積極性會更高。這樣會使孩子以後敢於發言,敢於提出不同的見解,問題對於不同分析者來説,都會存在不同的結論,培養學生表達自己分析問題結果的能力,當然説錯的教師也要給予糾正。從而讓學生學會以不同的角度觀察問題、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問題、用不同的手段來解決問題,充分讓學生意識到解決同一問題方法的多樣性。

教學理念學習心得 篇4

這一次培訓學習讓我感覺受益匪淺,讓我得到很多的教學經驗,與新老教師一起交流探討教材中的問題以及解決辦法,通過深入的學習教材標準,對進一步理解和把握國小美術的教材內容及重難點和教法設計,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對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我感到幫助很大,通過達標活動真是讓我們每一位教師:“成長在課程標準的研讀中、成長在教材教法的解讀中、成長在踐行課標的課堂中、成長在相互交流的探討中、成長在接受考驗的檢測中”。我認為教師不僅要繼續鑽研教材吃透教材,還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 甚至自己開發教材 ) ;不僅要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系統知識提高能力,養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還要研究教學過程本身如何進行更為有效;不僅要運用多樣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還要研究怎樣才能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師要自主地對教學作決斷進行反思。教師不僅要有課程意識,還要有自覺進行教學研究的意識和能力。以下是我學習的一點體會:

教材教法中要求在學習內容上改變專業化傾向,通過生動的教學活動,使學習內容變得鮮活充實,易於被學生掌握。在國小階段,培養學生對創新能力是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我嘗試綜合美術,音樂、文學等多種藝術門類,讓學生在自主探究、體驗,感受中理解創新不僅僅存在於人們生活的衣食住行,在我們所熟悉的音樂、文學作品中也是能體現的。

一、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誘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指的是一種發現新問題、探求新方法、尋求新結論的心理取向。在教學中培養學生不墨守成規,具有創造性學習的心理要求。(1)創設和諧的教學氛圍。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必須轉變觀念,確立以學生為主體地位,構建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允許學生髮表不同的意見,選擇學生內容。比如給學生觀看部分與課題有關的作品、燈片或電影片段進行視覺刺激,以便開闊視野擴大知識面,獲取新的信息,在頭腦中形成自我意識,讓學生講出自己的創作內容,引發學生思維的多向性、變通性、直覺性進而形成學生作構思的求異性,繪畫語言形式的選擇,從而調動學生自覺性、求異性、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2)鼓勵學生髮現問題。培養創造意識,要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去發現問題,它是建立在本人的知識和興趣愛好上的區別於他人的東西。如:《影子大王》教學設計中強調學生在美術學習中對人物形態及變化的關注,通過讓學生參與身體造型遊戲激發他們的好奇和發現新事物形象的熱情。 “捉影”遊戲根據光照位置,既可在地上,也可在牆上進行,再動手描一描,以激起學生對人影觀察的興趣。影子探祕藉助自身造型變換及同伴組合造型的體驗感受,使學生對影子的各種形態充分觀察,以達到對人物形態及其變化認識的提升,也為想象創造新形象提供豐富的信息。想象添畫應引導學生依形想象,可提示變換角度加以想象的變向思維方式,幫助學生獲得基本的創造想象的方法,促進學習能力的提高。學習的展開,可考慮個性表現的方式,將形色想象誇張與自我情感流露相融合,避免學生不能脱離人物形象而難以創造新形象的機械現象,使學生的個性和愉悦的情感態度得到極大的張揚,有利於學生對美術學習的信心建立和興趣保持。學生經過現實思考,講出自己的畫法思路時,教師給予鼓勵,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創造才能。

二、訓練學生的創造思維

(1)發散思維和集中思維訓練。創造性思維包括髮散思維和集中思維。前者求異後者求同,只有通過思維的發散,求異求新,才能從已知信息中產生新異獨特的新信息;但如果沒有集中思維,發散思維也將一無所獲。創造性思維是發散思維與集中思維的結合。進行一畫多變,是訓練發散思維的有效途徑。培養學生髮散式思考,一般可分三步:第一步佈局求變,同一個內容,畫面佈局求異。第二步,採用添加的方法,豐富與充實畫面。第三步色彩的變化,使學生繪畫變得豐富多彩。(2)直覺思維和靈感訓練。創造性思維能力時也表現為直覺思維和靈感,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大膽想象和摸索求新,如剪紙教學,教師通過講演剪紙方法和過程後,學生先模仿教師的方法稱實踐,然後教師引導學生試驗新的摺疊方法、新的畫稿,剪出新圖案,這種直覺思維比一教一練豐富而活躍的多。

國小生是祖國的花朵,是未來的建設者、創造者。他們不僅要有豐富的知識和熟練的技術,還要有革新精神和創造本領。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就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國小美術教育有利於培養兒童的創造力,因而在國小美術教育中兒童的創新精神的培養,成了現代國小美術教育的一個重要課題。

通過這次培訓,一定會讓我們廣大老師對教材有新的瞭解,會更好的把握教材的重難點,更好的做好課堂教學工作。

教學理念學習心得 篇5

作文教學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也是我們教師教學的一個難點。在課堂上如何讓孩子願寫、愛寫,激發學生想拿起筆一睹為快的激情,確實是作文指導課上要解決的重點,也是我在平時的教學中感覺比較頭疼和困惑的事情。這一次聽了名師們上的幾節作文課,讓我茅塞頓開:

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在低年級注重激發學生的寫作情趣最為重要,這裏的情趣指的是挖掘孩子的內心真情及激發寫作興趣。孔子説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的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文教學也應“趣”字當前。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學習興趣在鞏固和鼓舞兒童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上起着重要作用。戴建榮老師執教的詩話作文《春天的歌》,讓我感受到了習作對於學生來説是一件輕鬆快樂的事情,戴老師的課堂充滿着“樂”趣。

本次觀摩會給我最大的驚喜是欣賞到了戴建榮老師的“詩話作文”教學藝術。這節以唱唐詩《春曉》開場的二年級習作指導課《春天的歌》,就像一首清新明麗的詩,更像一首歡快動聽的歌。最令人歎服的是戴建榮老師豐富多變的體態語——吟之唱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每一個表情,每一個動作,都讓人感覺妙不可言。課前導入聊天時,戴老師和和小朋友們“兩兩相望”,你一句我一言的輕鬆聊天加上俏皮的瞪眼睛,一下子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

在指導習作時,戴老師注意激活學生思維,喚醒他們頭腦中已有的沉澱,為學生順暢、豐富的表達鋪路搭橋。以吟誦古詩《春曉》為切入口,感受生活即是習作的源泉,花、鳥、自己熟悉的生活,就是自己口中筆下的主角。在教師的循循善誘下,學生的視角延伸到了更為廣闊的大自然。在輕鬆的交談中,學生們感受《春天的歌》的習作內容就是自己的生活,鮮活、美麗而動人。學生頓時解決了“無米之炊”的困擾,他們也愛説樂寫了。良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戴老師在課的開始就激發起學生説、寫的慾望,學生在寬鬆民主的氛圍中,積極交流、敢於表達。課堂上,戴老師善於組織語言,用不同的語氣、語調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帶入積極思維的學習境地,從而促使他們積極自主的投入到學習中去。他扮演着小蝌蚪快樂地穿梭在課堂上,“春天隨着我小蝌蚪遊起來咯!”戴老師在詩話作文的課堂上説道。她的語言表達生動活潑,不拘泥一格,與孩子們平時説話的方式很貼近。然而除了貼近之外,他巧妙的運用字詞讓語言更具有語文味也是讓我欽佩的。有了語言的表率,學生們也隨之模仿,一個可愛的女生説:“春天隨着我楊柳飄起來咯!”另一個説道:“春天隨着我迎春花開起來咯!”原來學生們生動的語言也可以這樣自然而然的“信手拈來”孩子們的興趣得到了激發,使他們高高興興地説,快快樂樂地寫。他的幽默也感染了全場,大家自始至終臉上都掛着快樂的微笑。

二、 給予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於永正老師上的《把作文寫得有聲有色》一課,就很好的體現了這一理念。

一)一看錄象。

(播放的是一段沒有聲音的錄象,讓學生進行地觀看、體驗。並交流,重點讓學生髮現其中出現的事物,並感受這個無聲的世界。)

二)再次觀看錄象。

(這一次的錄象,教師加入了音樂,使之與前面的錄象作比較,觀察的重點放在了聽力上,並引導學生在不自覺中進行前後片段感受的比較中。) (以此為例進行討論,引導學生感受聲色兼備的重要性。學生的交流中自然地將自己聽到的小鳥啾啾、知了“知了”、泉水“丁冬”、小鳥“撲啦”、青蛙“呱呱”等景中聲友情有趣地描摹出來。)

三)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存在的有聲有色的生活片段。

四)出示閲讀卡片三:

1、轟隆隆 呼呼 嘩啦嘩啦

2、咯咯 嘿嘿 嘻嘻

3、啪 嗚嗚 啪 撲哧

五)、提出本次習作的要求:

(選取上面呈現的三種材料中的一種,進行象聲詞的片段練習。) 作文教學指導中最關鍵的便是內容上的指路。而在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既要給學生指明方向,又不能將思維框死。在上面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能鮮明地看到了於教師針對不同學生的習作層次、習作性格,進行了有意義的內容開掘和分層教學:

第一層次:描繪教師呈現給大家的風景材料。這是一種觀察寫作的方法,學生只需將現場看到的、聽到的描繪即可,由於有着新鮮的體驗,寫來不費力氣,適合於習作能力一般的學生。

第二層次: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聲色兼備的場面進行再造想象。這是一種回憶,將學生對內容的開掘以“聲色具備”為要求,在自己的記憶倉庫中搜腸刮肚,既使學生內容的面上有拓寬,又啟動了學生根據某一限制組織素材的能力訓練,

這適合於有一定習作基礎,並且願給自己增加難度,喜歡寫出自己個性的學生。 第三層次:出示了三組象聲詞,抽象中富有意趣,在看似無關的詞語間存在着千絲萬縷的聯繫。一下子就激發了學生好想象的年齡特點,使他們躍躍欲試地要進行創造性想象,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去虛構一個有趣的生活片段。而真正有趣的是:因為是扣着這幾個象聲詞進行故事或生活場景的創造,在文中象聲詞的用法肯定會更妙,會在文中起到關鍵作用,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較之前兩種方式的運用,一定會更到位。

於教師在一個片段訓練裏就給予學生這麼大的內容空間,這在我們平時的作文教學中還是非常少見的。可見於老師在設計此三維時考慮的周詳,對學生特點把握的準。

三、作文是一種高尚的智力遊戲

賈志敏老師曾提出過這麼一個觀點:作文,是一種遊戲。我們都知道,玩是孩子的天性,遊戲是孩子的最愛,如果能把作文融入到遊戲中,讓孩子們邊玩邊寫,在遊戲中學寫作文,讓遊戲的趣意在作文中再現,學生就有事可寫,有情可抒,有感可發了。

通過遊戲作文教學設計活動,我們有了更多的作文教學素材,但怎樣讓遊戲和作文自然地溶合在一起,使學生真正樂於傾訴,張化萬老師給我們帶來了有效的教學理念。《第三隻眼》是張老師為我們展現的一堂遊戲作文指導課。

上課伊始,張老師始終把玩和寫有機的融合在一起。記得課初張老師説“我們每個人有三隻眼睛”的時候,有好幾個學生都情不自禁地發出了“啊!”的驚歎,張老師馬上問:“啊”是什麼意思?剛才老師在説“我們每個人有第三隻眼睛的時候你心裏是怎麼想的?寫下來。學生對於人有第三隻眼睛感到非常的疑惑,張老師就抓住這個契機,讓學生把心中所想的及時地記錄下來,抓住瞬間感受,及時書寫,這真實地反映學生此刻的心理。寫自己心裏所想,學生能自然的流露,情感真實,既給了這篇作文一個很好的開頭,同時也讓學生明白“寫”就是自己情感的真實流露。

課中,我們也不難發現,張老師把重點部分有意的讓學生進行定格觀察,強化印象。如,“嘗白醋片斷”,張老師不僅多次讓學生嘗白醋,而且多次刻意地讓學生注意台上同學嘗醋的表情、動作、語言。然後讓學生來説一説“你看到了怎樣的情形?”幾個學生興致勃勃地説了以後,張老師就指導寫遊戲的重點部分。由於好多學生剛才沒有盡興地講,所以迫不及待地就想把自己所看到的寫給其他同學看。曾記得我以前教高年級時,也上過類似的遊戲作文指導課。但授課過程大都是先玩,再回憶玩的經過以及自己的心理體驗,最後指導寫作。每次學生的在玩的時候都是很盡興的,可一聽到要寫作文卻都是唉聲歎氣,可在張老師的課堂中我看到的是學生饒有興趣地寫,沒有絲毫的無奈。我想,這可能都歸功於張老師把遊戲與寫作很自然地融合到了一起,使學生感覺到寫片斷似乎也是一種遊戲似的。而且剛才玩得痛快的遊戲經過還是歷歷在目的,所以下筆也就順暢了。

張老師的授課中令我印象深刻還有他對學生作文中肯的講評。課堂中,張老師總是把寫得較好的片斷讀上幾遍,並讓學生説説哪些句子寫得好?為什麼寫得好?在重點部分的寫作評改中,張老師則採用了同座互換作文進行評改。並要求同學冷靜地看,冷靜地改。我記得在這時的評改中,張老師説了一句這樣話:“如果你在同桌的作文中,連一個好詞也找不到,那説明你不僅沒有第三隻眼,連你臉上的兩隻眼都沒有多少作用。” 這説明張老師讓學生善於去發現別人閃亮點,這是學生對被改習作的學生的一種鼓勵。在這樣的鼓勵下,學生的寫作興趣自然地被激發起來了。在《第三隻眼》的授課過程中,學生始終處於積極、高興的氛圍中,不管是在玩遊戲還是在寫作中,他們的情緒始終是高漲的。張老師把遊戲與作文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寓思維於遊戲之中,順其自然地進行寫作訓練,順應了學生的心理,潛移默化地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他的這種教學理念和風格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兩天的聽課,對我的觸動很大。通過聽課,我學到了很多很多,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不斷地更新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不斷地摸索、實踐,讓每個學生都能把寫作當作一件樂事。

教學理念學習心得 篇6

回顧這一學期的學習生活,有辛勤的付出,有甜美的收穫,也有讓人歎息的不足與遺憾。現在我一個人靜靜地坐在宿舍裏總結一下我這一學期在《信息技術教學論》的學習過程中的得與失。

其實在剛拿到《信息技術教學論》教材的時候,我認為這門課程應該會上的相當枯燥,沿襲傳統的老師灌輸式的模式進行教學。説實話當時真的是看到這門書就頭痛,想想要上這門課就害怕。可是姚老師的特殊的分組討論的教學方式卻很大程度上調動了我學習的積極性。

尤其是我們組在全班六個組裏面相對比較特殊的組員組成,也從側面讓我得到了更多的鍛鍊,讓我更好的懂得了如何與不同的人相處。我所在的組是第五小組由十一個成員組成,有六個男生和五個女生。説實話不是每一次上課我們組都實到人數等於應到人數的,除了十六週晚上的那一次。而且每一次的作業也並不是大家平均分配完成的。雖然在做作業的時候難免心裏會有小小的不爽,為什麼自己要付出的比別人多呢,可是和大家在一起談天説地的時候還是好開心。因為大家立場不同,認知結構不同,經歷不同,所以在每一次討論的時候都會在不經意之間碰撞出令人眼前一亮的火花。或許因為我們組在老師同學眼裏總是亂糟糟的,可是我覺得我們的討論的某些結果還是挺有新意的。比如在有關在有關討論法的討論中,我們得出了“讓學生從樂於參與討論,到一參與討論為樂”的結論,在關於“中學信息

技術教學環境訪談報告”中我們通過與臨汾市第七中學信息技術老師的深入訪談得出這樣的結論:“對於信息技術的學科性質而言,信息技術本身就是傳播信息和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的工具,是“魚”和“漁”能夠兼得的工具。所以信息技術課程在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的基礎上,還可以把學習方式提升到發現學習的高度,為培養學生的創造素質打下良好的基礎”等等。

在這門課程的學習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活動主要有兩個:教師訪談和課前五分鐘的粉筆字練習。先説一下這次關於整個訪談報告過程點點滴滴吧。在訪談報告的編寫過程中,我們集思廣益,吸取老師和同學們的積極的思想。訪談內容分兩塊:學校機房硬件資料和人文資源訪談。通過對最初問題的分析和整理,最後確定了 個問題。經過與臨汾市第七中學信息技術教師X老師的多次協商,最後定於20xx年4月25日與X老師進行了關於臨汾市第七中學信息技術教學環境的交流。通過訪談,我們對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情況以及學校資源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由於信息技術只列入會考範圍,而且難度不大,所以同學們大多將信息技術作為消遣放鬆的課來上,教師也也給予學生充分理解,課堂上教師講的內容很少,其餘時間交給學生,讓他們自由練習。學校在硬件配置方面很多都是應教育局等的要求做面子工程,並沒有在教學中得到很好的應用。除了對高中信息技術瞭解更沉入以外,我認為我最大的收穫還在於第一次真正實際運用了訪談這種科學的研究方法,而且在實際運用過程中也發現了自身的不足之處。1.我們雖然在訪談以前設計了訪談提綱,但在真正應用於訪談

過程中,卻因訪談目的不明確,導致問題過於淺顯。2.在訪談中過於關注自己關注的問題,而忽視訪談目的,幾乎出現本末倒置的現象。

3.我個人認為高中信息技術老師有點過於安於現狀,與我心中關於老師的定義有一定的差距。例如,在我讓高中的時候,我的信息技術老師就經常教導我們,當今社會信息瞬息萬變,要關注新信息。可是當我問及X老師是否會經常去關注這方面的信息時,他卻以時間有限或者這與他所教課程無關而否定之。再來説説關於粉筆字練習的那次酸甜苦辣的經歷。在上去寫以前,我們設計了很多種方案,想給大家眼前一亮的感覺。結果好像有點過於注重形式而缺少了對內容的關注。所以寫上去的句子長短不一,沒有很好的表現出我們的初衷。

在這門課的學習過程中,我最大的實際收穫是通過三次登上講台,很好的鍛鍊了自己。使自己講課的語言和體態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出現“恩”“然後”等口頭禪的次數大為減少,動作也少了一分僵硬感,多了一絲女老師應有的甜美的微笑。這還間接促進了我在微格教學中相對較好的表象。^_^ 我做了“學生注意力”“討論法”以及“日本信息技術發展史”小組彙報。“日本信息技術發展史”是第一次,由於這一次準備的不夠充分,自己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也不夠透徹,所以在彙報過程中基本上是完全依賴與ppt,我站在講台上相當於一個播放器,把ppt中的內容給大家唸了一遍。在第二次彙報“學生注意力”時,我總結第一次的失敗經驗。由於這一部分內容在心理學的學習過程中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所以自己對ppt中關於這部分的內容基本上吃透了,在講課的過程中就能夠脱離ppt,根據自

己的理解,真正的將給大家聽。雖然這一次相對於第一次登台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自己還不是很滿意,認為這次作業中完全是前人之談,沒有自己的創新點。所以在第三次關於“討論法”的彙報中,我避陳出新,總結出我們小組的觀點: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民主討論,讓學生從“可與發言”,發展到“以發言為樂”。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認為能力的提高比單純的知識的獲取更有用。我在這學期《信息技術教學論》這門課的學習中,不僅學到了關於信息技術課程目標,信息技術課程內容,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評價,信息技術教師發展方面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我學會了如何運用訪談進行科學研究,提高了自己的講課技能,在小組寫作中增強了合作交流意識,更善於和大家合作了。

很謝謝姚老師對教學方式大膽的改革,我認為咱們的這次教學方式改革整體來説是成功的。最後,我還想向您提點建議:1.不要整個學期都按小組的方式進行上課。如果長時間相同的小組進行學習,會讓學生在一定程度上與班上其他同學的距離變遠。2.討論時間不要留的過長。如果留給學生的討論時間過長的話,學生就會在一起討論與學習內容無關的話題。3.並不是所有的問題都適合討論的,討論話題過多的話,會讓學生對討論的方式產生厭倦感。

教學理念學習心得 篇7

豎笛進課堂的教學,作為一名音樂教師的我已經嘗試了5年。雖然也取得了一點小小的成績,但還是覺得自己在豎笛教學上還是欠缺理論化和系統化的知識。帶着這份求知的心,我非常榮幸參加了20xx年10月9日—14日在上海舉行的“全國中國小器樂教學展示研討會”。本次研討會由中國教育學會音樂教育分會和中國(上海)國際樂器展覽會共同主辦,旨在通過多種學術交流形式,推動我國中國小音樂教育領域的改革與發展,滿足教師專業發展的需求,拓展中國小師生的樂器教學空間。

這次學習主要分幾個方面:觀摩精彩的8節器樂教學展示課、音樂會、專家報告與點評和參觀中國(上海)國際樂器展覽會,是不可多得的一次教學成果展示與學習的絕佳機會,讓我對器樂教學有了新的認識,受益匪淺。

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談一談這次學習的感受。

一、從課堂教學展示中,感受教師的音樂素養。

(一)研討活動注重教師綜合實力的展示。

通過這次的學習,我深深感受到,音樂教師的綜合實力的重要性。這次授課的老師在音樂教學方面的綜合素質很好,無論是器樂演奏、鋼琴伴奏還是歌唱表演都彰顯了教師自身的教學專長。印象深刻的有天津的老師,他在給學生電子琴伴奏彈得讓在座的學生和聽課老師如此如醉。哈爾濱市安廣國小的呂萍萍老師執教的豎笛吹奏《牧場上的家》,她的教態自然大方,整節課內容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師生配合非常默契,充分展示了教師紮實的課堂基本功。廣州市第三中學的黎長學老師執教的《土家族打溜子》,課堂輕鬆愉快,教師語言幽默,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引來台下聽課老師一陣陣掌聲……。最有感觸的是上海市中國小的學生們,他們的器樂基本功都非常的紮實,如上海建平中學的口琴、上海閘北區第三國小的口風琴。上海的器樂教學是我們看齊的方向。

(二)通過本次研討活動,我深深感受到:教師要給自己制定繼續教育的計劃。在這些優質課的示範引領下,制定適合自己發展的計劃,做到有方向有目標,發現自身的優勢,多研究、勤思考、上好課,朝自己確定的目標邁進,既有大目標也有小目標,做到活到老,學到老,才能在音樂教學中與新課改同行。

二、從專家的報告中,感受如何進行器樂教學。

中國教育學會音樂教育分會副會長兼祕書長吳斌對全國的中國小音樂教育工作者圍繞新的課程標準中“器樂教學的性質、目標、內容、特點、問題”等大家關注的、疑惑的問題在專題報告中進行了解答,他指出器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基礎;以合奏為主要教學形式;以課堂樂器(打擊樂器、豎笛、口琴、口風琴等)為主要學習器具;學習演奏的初步技能,參與各種演奏活動;要和識譜、演唱、欣賞、編創教學有機聯繫。並特別點出器樂教學中大家關心的問題,如樂器購置、安全與衞生、教師技能、培訓、樂器質量等進行了深層次的闡述,讓我深層次地領會了器樂教學的重要性,理清了樂器教學和器樂教學的區分,收穫了關於器樂教學中的教學智慧,既有實踐方面的研討又有了理論方面的昇華。

上海市打擊樂協會培訓部主任鄒文灝——《打擊樂的魅力——打擊樂在中國小課堂教學中的可行性報告》,結合他在實際教學中的案例分析講解,又讓他所執教的學生行進樂團進行現場表演,樂團中孩子的年齡從5至16歲,他們在表演中的那份自信、熱情和對音樂的投入,讓在座的老師們折服,也讓我深刻懂得器樂啟蒙教學中節奏的穩定在打擊樂團中的重要性。

來自中國台灣台南科技大學教授黃淵泉的報告《豎笛的演奏與教學》,黃博士介紹,中國台灣的每所學校都推行木笛進課堂,並擁有較強的木笛教師隊伍,各種木笛合奏團體也很多,演奏水準較高。相比之下,國內在這方面則起步較晚,教學和演出中存在的問題也較多。黃教授對我國師生的豎笛演奏指法提出的建議,頗具建設性。他還現場指導了來自廣州的一個教師豎笛樂團,從律學的角度,對豎笛演奏中的音準問題提出了細緻的要求,給我們很多啟示。黃教授語言幽默,風趣,和大家分享他的教育成果,讓老師們聽的意猶未盡。

本次活動在專家的指導下,使每位教師體會到由實踐到理論,再由理論到實踐的昇華過程。作為幸運的我更應該在聽課中學習,在輔導中感悟,在今後的教學中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結合即將出台的《音樂新課程標準修訂版》,進一步錘鍊自己的課堂教學特色,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教學理念學習心得 篇8

新課程改革帶來教學方法與學習方式的巨大變革,“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我校也實施了“當堂達標”的新的教學模式,就如何實現新課改的基本理念,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與合作意識,進一步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從根本上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此次活動讓我感覺受益匪淺,也為自己的教學指點了迷津, 指明瞭方向 。

1、課堂有了明確的指向標,避免了以往課堂的隨意性

“當堂達標”這一模式使教師們做到了心中有數。因為既然模式要求“當堂達標”,那麼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要首先明確這個“標”是什麼,這節課主要“學什麼”。只有心中有了指向標,講課時才不會信口開河、離題萬里。所有的老師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有的老師還添加了設置教學目標的依據,這樣,不但教師講課目的明確,還使得學生對整堂課的學習清楚明瞭。有了目標,教師講課才會有的放矢。這樣,目標的設立規範了老師的課堂內容,使得整節課即使容量大但也紊而不亂。但是目標決不能形同虛設,要追求它的實效性,所設目標最終是否達標,還要和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學習效果結合起來。因此重視學習目標的確立並追求實效性,是實行這一模式後最突出的優點。

2、切實體現了教師“導”的作用 ,重視了學法引領。

法國一位教育家曾經説過:21世紀最困難也是最有價值的,是讓教師閉上他的嘴。教師要能想方設法設計好學生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開啟學生的口,動起學生的手,解放學生的腦,恰如其分地引導啟發學生。因此 要體現“以學為主”,就要教給學生“如何學”。根據不少老師編寫的學案看,很多老師在這方面頗費了一番心思,真正起到了啟發學生智慧、引領學生學習、激發學生興趣、構建學科知識的作用。各位老師都能針對本學科的特點,教給學生切實可行的方法。這樣學生有法可依,自學起來就會眉頭舒展,不至於一頭霧水,長此以往學生們的自學能力就會逐步提高。

3、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翁,給予他們施展自己個性的空間。

我們驚喜地發現,很多教師在這次模式的實施中注重了自己角色的轉變。讓學生成了課的主宰,教學過程是學生髮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整堂課學生都是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自學,合作探究來完成學習目標的。即使是總結歸納,也是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產物。課堂上,經常看到老師放下架子,走下講台,俯下身子,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學生的討論、爭辯。在這裏,老師尊重學生獨特的理解、感悟和體驗,老師是學生閲讀的導師,培養的是富有創意的讀者。在這裏,學習氣氛濃厚,師生關係融洽。這裏,成了學生表演的舞台,成了學生放飛夢想的寶地。

4、注重達標檢測的實效性

不難發現,這一模式實施後的課堂不是老師們張揚個性的舞台,不是老師才情展示的場所,也不是加工、作秀,而是抓落實,看效果。老師們不再在乎同事們如何評價自己這堂課講的是否精彩,而關注的是學生掌握了多少,自己的教學效果如何,達標情況怎樣。因此,無論是口頭達標、小黑板達標還是大屏幕達標、講義達標,都以學過的內容必須記住為前提,而真正掌握才是他們所要的。為此,老師們所設計的達標檢測都是精心篩選的,問題設計也是由易到難,體現了分層,既有雙基的落實,又有能力和創新的體現,這樣,設計的達標檢測不但緊扣學習目標,強化學習重點,也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緊跟時代脈搏,我們教育行業也應該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理念,具體到我們的工作中,就應該打造以人為本的課堂,要有學生的立場,以學生的成長為目的,看到學生實實在在的進步,儘管我們在教學中採用了不同的教育形式,但殊途同歸,都是為了同一個教育目的,即要為學生的終身學習與成長奠基。

教學理念學習心得 篇9

本學期我們專升本的需要補修《課程與教學論》這一門課程,轉眼間,開學至今已經一個多月了。這門課程原本每週有四節課時,但有兩節課我們有其他課程與之重複,像這樣的情況對我們專升本的很正常不過了,所以我們在本課課堂上的學習時間要比原班生少很多,只能抽時間去補。儘管如此,經過對《課程與教學論》一個月的學習,我學到了很多的知識,同時也明白了很多的道理。

通過潘老師對本門課程的精心講解,我們學完了前兩章的內容,我們初步瞭解了《課程與教學論》的基本含義和理論。在學習一門課程,我們首先要了解這門課程的內涵,同時通過學習過後我們也要有所收穫,記得潘老師在上這門課程的時候對我們説過這門課學習有沒有必要性,要看我們學習這門課之後的變化,在這裏的變化指的是:

一、我們通過對這門課程的學習我們對教材裏的基本的知識、概念是否能夠了解,記住。二、我們在這門課程的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能夠很好的去解決它,具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三、在學習之後我們的心境、眼界是否有所變化,有所提升。

通過對前章的學習,首先,我們瞭解了課程與教學論的研究對象是課程問題和教學問題,任務有三個方面:揭示規律、確立價值和優化技術,瞭解了課程與教學論的歷史演進。比如:我們知道了《禮記.學記》是我國和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學專著,提出了教學相長、藏息相鋪、豫時孫摩、長善救失、善喻善教、師嚴道尊等重要思想和原則。我們

還知道了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在1632年發表的《大教學論》是教學論學科誕生的重要標誌,同時也知道了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中闡述教育性教學原理,同時它是依據觀念心理學原理分析教學的機制,認為教學是統覺的運動,還有柏拉圖、亞里斯多德、蘇格拉底......等常識性知識。

其次,我們明確了學習課程與教學論的意義與方法。俗話説,王婆賣瓜,自賣自誇。每個學科都説自己很重要,這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對於人類社會來説,每個學科的確也都有其特殊的意義,這是一個學科得以存在和發展的理由。而對於特定學習者來説,不同學科的價值就各不相同。尤其對當代大學生來講,學習科目具有專業方向性,對我們小教專業來説非常重要,是我們在未來勝任國小教師工作的重要基礎。要想學好這一科目,需要掌握好學科的基本結構,加強理論與實踐的聯繫,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能,最終取得進步和發展。

最後,我們掌握了課程的基本理論。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課程就是為了實現培養目標而選擇和組織起來的教育性經驗體系。課程有文本和實踐兩種表現形式,如:課程計劃、課程標準、教科書。從原始課程到古代課程再到現代學校課程,這是課程歷史演變的基本線索,在歷史演化過程中,出現了多種多樣的具體課程形態進而和課程體系,如“四書五經” 、“三、百、千、千”學科課程、活動課程等。懂得了課程是多種內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產物,其中社會、兒童和知識,學校教育制度、課程傳統、課程理論及課程自身的辯證否定之規律等式基本的影響因素。

這門課程是一門理論性與應用性均較強的課程,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我們要比較系統地理解、掌握課程與教學論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提升當代大學生的理論水平,增強學習的自覺性;通過理論與案例的結合,要達到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具備解決課程問題和教學問題的能力。

教學理念學習心得 篇10

數字化校園是以數字化信息和網絡為基礎,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上建立起來的對教學、科研、管理、技術服務、生活服務等校園信息的收集、處理、整合、存儲、傳輸和應用,使數字資源得到充分優化利用的一種虛擬教育環境。通過實現從環境(包括設備,教室等)、資源(如圖書、講義、課件等)到應用(包括教、學、管理、服務、辦公等)的全部數字化,在傳統校園基礎上構建一個數字空間,以拓展現實校園的時間和空間維度,提升傳統校園的運行效率,擴展傳統校園的業務功能,最終實現教育過程的全面信息化,從而達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這學期學校組織全體教師進行專業培訓,我從中受益頗多。我校重點從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理念的現代化入手,強化學校數字化校園創建工作,以信息化推動我校教育現代化。創建過程中我們重視硬件的投入,重視人員的配備,重視設備的管理,重視效益的發揮,使我校的數字化校園創建初具規模。

生活在數字化的年代,我們不能被動保持與社會發展的同步,更不可以落後於先進的技術。作為一位教師,如何駕馭課堂,以及上好每一節課,關鍵在於對教材的研究和挖掘,對新課標的理解,對新世紀培養人才的要求的理解,要改變傳統的應試教育的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合乎時代要求的人才。

教學理念學習心得 篇11

作為一名農村語文教師,最頭疼的當然是作文教學。那麼,該如何決解教學中的難題呢?

首先,老師要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讓學生喜歡讀書,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寫作能力。語文教師要教育他們樹立正確的作文觀,把寫好一篇作文當作是他們學好語文的最終體現。就此,我們只要在平時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加以經常的強調和貫穿即可。

其次,我們一定要堅持上好作文課。作文課時在語文教學中佔較大比例,時間充裕。在這些時間裏,我們一定要教給學生一些作文基礎知識、作文技巧、寫作步驟、修辭手法等常識。上作文課對我們來説並不難,難的是要始終如一,毫不懈怠地完成工作任務。不能對學生灰心,對作文課採取可有可無的態度,任意讓學生隨便寫作。作文課至關重要,不然,其他語文課即使生花,又有何用。

再次,採取靈活多樣的作文教學方法,便可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農村學生各方面素質及知識本來就欠缺,要讓他們較容易地完成一篇作文,着實很難,不多加訓練、培養、提醒,無疑是趕鴨子上架。如果我們能採取靈活多樣的作文教學方法,而且能從國小一年級開始循序漸進地進行訓練,那麼,這一切就顯得非常容易。筆者的新嘗試有如下幾點,經過長期運用,收到了一定效果,現分述如下。

1、盡力讓學生自己寫作,並且要求按照正確的寫作步驟進行。禁止抄襲。題目佈置下去以後,老師作一些指導,例如幫助審題,確定寫作體裁範疇,引領寫作思路,喚起記憶,提出寫作要求等。然後留給大量時間讓學生自己努力完成任務,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學生可以自己找一些範文學習,但決不允許抄襲整篇作文或某段某部分。任何能力的形成都是逼出來的,在這一環節中不能嫌浪費時間,一定要耐心細緻,一定要讓他們親自動手、動腦完成作文。一定要讓學生先列出寫作提綱再打草稿再修改。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先進行口頭作文訓練,叫口語表達能力強的學生示範口述,教師亦口頭指導修改。

2、教師要教給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方法。修改能使作文更加趨於完美成熟,雖然國小語文教學中沒有這部分內容,但是為了讓學生作文更好的完成,我們必須從一開始就教給他們一些常用的修改方法,如修改符號的使用,修改步驟:標點符號、用詞造句、段落詳略、主題思想等。在作文草稿完成以後就開始自己修改或互相交換修改,對個別學生要進行適當的指導提醒或當面修改批點。

3、可讓學生根據教師的批改重寫作文。往往教師的批改對於學生來説沒有多大意義,他們認為老師一批閲任務就算完成,好壞都已經是過去的事了。正因為如此,學生作文水平一直沒有提高,我們的工作大多白費,所以,我們有必要讓一些作文很不成功的學生根據教師的批閲再次重寫,再批,做到及時反潰

4、聯繫教本精典課文或學生成功作文講解寫作技巧。在這一環節中,我們注意要尋找離學生生活貼近,情感相通的範文進行講解,講解內容不能過細過深,應從大處着眼,先説説人家怎樣結構段落,怎樣開頭結尾,怎樣設置詳略,怎樣提煉中心,再説説人家怎樣準確運用動詞、形容詞,運用了什麼描寫方法,用了那些修辭手法等。而後重點強調我們應該吸收那些優點。

教學理念學習心得 篇12

數字化教學簡單的説就是指在教學中充分應用和發揮現代數字教學載體的作用,利用多媒體設備和課堂教學軟件來展開教學。數字化教學並不是指現代化數字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形式上的簡單套用,而是從根本上利用數字教學載體,改革教學思路,重新設計教學模式,通過數字化教學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手能力。

首先,數字化教學要打破傳統教學的思想,根據課程的教學內容,知識要點對課程進行重新設計,採用適當的數字教學載體開展教學,把數字化教學與課程緊密的結合起來。把幾個相關的知識點結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模塊,以一個數字教學載體展現出來,既有利於學生的直觀認識,也有利於教學內容的展開,既將數字教學融入課程,也提高了教學效果。

第二,數字教學要充分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數字技術。在課件準備中,充分使用視頻,動畫,聲音等多媒體信息,豐富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氣氛。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教學軟件,並能利用數字技術開發系列課件,開發教學軟件等。

第三,在課外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利用網絡平台開展網絡教學,實現資源共享,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還可以充分利用先進的信息化技術,把例如博客,微薄等載體作為交流平台,充分使用智能移動終端,促進學生的學習。數字化教學與傳統教學比較,最本質的區別就是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一直都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學生處在一種被動學習的狀態中,而在數字的教學中,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學生主動學習才是最好的教學模式。在數字化教學中,多媒體信息的引入,使學生對問題有了直接的認識,對教學內容的興趣提高了,更願意去思考問題的解決方法。重新設計過的教學模塊,能夠引導學生更好的進行學習。教學軟件的引入,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鍛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課外的數字資源平台,為學生的課後複習與課外自學提供了條件,鍛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當然,傳統教學方法手段中的一些優點,也應該繼承下來,與數字化教學結合起來更好的開展教學。比如,在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使用ppt課件,動畫視頻的時候,適當的講解輔助適量的板書,能夠更好的幫助學生去理解問題,解決問題,這是需要充分結合起來的。

教學理念學習心得 篇13

新一論課改對教育現代化提出了強烈的需求。在校園多媒體硬件建設迅速發展的前提下,軟件建設——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及管理成為教育現代化發展的瓶頸。

本文所説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包括電子備課庫、課件庫、題庫、案例庫、學籍成績庫、科研成果庫、學生學習社區、教師學習資源庫等。一所學校若具有完備的校園網、校園閉路電視系統、校園廣播系統和多媒體教室,但配套軟件資源缺乏或管理不善,會導致設備使用率低下,造成極大的浪費。建設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就是為了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源共享,從而使學生接受數字化學習生活體驗,提高學習興趣,學會主動學習;把教師從傳統的、低效的工作狀態中解放出來,使他們有更多的精力研究教與學,提升專業化水平。

一、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的方法。

建設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必須發動學校各個職能部門和廣大教師積極參與,不能依靠少數人。資源庫建設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需要隨時充實和更新,不可能一勞永逸。因此,建設的總思路是把任務分解到各年級備課組,以年級為單位進行資源的積累,按備課組——教研組——教務處——網管中心的順序逐級驗收上傳,由網管中心負責技術處理。

二、數字化教學資源庫的管理。

科學管理是提高數字化教學資源庫應用效率的保證。為了有序地進行資源庫的建設和管理,應該成立領導小組、管理小組、資源開發小組,各司其職,並建立各種合理的制度,完善教師培訓體系。

教學資源庫是為教學服務的,因此要幫助教師瞭解網絡資源的特點、組織形式以及應用網絡實現教學資源共享的途徑,要加強培訓,使教師掌握通過網絡共享教學資源的方法和課件製作技術,並能熟練運用電子備課系統進行教學設計,有效開展多媒體輔助教學和網絡教學。隨着信息技術的發展,新的系統、新的技術將層出不窮,因此對教師的培訓也不可能一勞永逸,學校有必要完善教師培訓體系,滿足教師及時更新知識和技能的需求。

數字化教學資源庫的建設與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的資源門類繁多,我們可以成熟一塊上一塊,不求快而求精,不求全而求特色,切忌形式主義,關鍵在於實用。在數字化教學資源庫的建設中,領導的重視和正確引導會起到決定作用,引入考核制度則是有待繼續探索的問題。

教學理念學習心得 篇14

當堂達標教學的基本理念是目標為中心、有效教學、一切為了達標,它的本質特徵是目標準、方法活、效率高,基本模式是組織教學—認定目標—教學達標—達標測評,具體模式和方法靈活多樣。基於目標教學理論的當堂達標教學,以其鮮明的特徵和實踐成效受到廣泛關注,成為農村中國小教學改革園地裏的一束奇葩。

一、當堂達標教學的基本理念

當堂達標教學是一種大面積提高中國小教學質量、促進教育內涵發展的有效途徑。當堂達標教學是一種教學理想和追求,我們堅信“追求盡善盡美但沒有做到要比追求一般的標準而做到了好得多。”

(一)目標為核心。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根本方向和靈魂,前蘇聯教學論專家巴班斯基把“明確教學目標”作為實現其“教學最優化”的首要條件。當堂達標教學將教學目標放在核心地位,一切從課堂教學目標出發,以達成目標為止。

(二)有效教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核心在於提高效率。“克服教學過程中的‘少’‘慢’‘差’‘費’現象,追求教學的高效率,是自古以來的教學理想。幾乎每一位教育學家都對此進行過自己的論述,提出了種種的教學模式、原則或方法體系。”當堂達標教學以課堂教學的效率為準繩,追求高效教學,避免低效乃至無效教學。

(三)一切為了達標。教學目標就是師生教學的奮鬥目標,為了實現每節課的教學目標,課堂上要最大可能地減少一切與學生學習無關的活動,刪除無效教學環節,教師為達標而教,學生為達標而學,一切為實現“教達標、學達標、教學堂堂都達標”而努力。

二、當堂達標教學的主要特徵

“為了使老師們清晰準確地把握當堂達標教學的實質,課題組提出了一個響亮的口號:‘目標準、方法活、效率高’,成為當堂達標教學的三大法寶。”“目標準、方法活、效率高”是當堂達標教學的本質特徵:新授課,即教學目標準,教學方法活,教學效率高;複習課,即複習目標準,複習方法活,複習效率高;講評課、實驗課亦然。

(一)目標明確。當堂達標教學成敗的關鍵在於教學目標,目標準確是第一要素。當堂達標教學的核心策略是讓學生帶着明確的目標去學習,讓學生咬定學習目標不放鬆。否則,課堂教學偏離了教學目標,事倍功半。

(二)方法靈活。當堂達標教學模式的精髓在於當堂達標,在基本模式基礎上,具體教學方法可謂“百花齊放”,如國小“快樂教學,當堂達標”“引導發現,當堂達標”和國中“先學後教,當堂達標”“自學輔導,當堂達標”等各具特色的課堂教學方法。

(三)高效輕負。當堂達標教學追求在課堂上基本達標,讓儘量多的學生在課堂上最大限度地掌握基礎知識、最大限度地進行基本技能和能力訓練、最大限度地得到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具體到每節課上,要有一定的達標檢測時間,並依據學生的達標情況進行反饋矯正。實踐證明,當堂達標教學徹底打破了滿堂灌現象,課堂教學效率顯著提高,同時有效地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

(四)以學為主。當堂達標教學改善了課堂教學結構,突出了學習主旋律,讓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在教學實踐中,依據接受學習、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等學習方式的特點,靈活運用各種學習方式,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切實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品質,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五)適應性強。無論是城鄉國小、國中,還是高中;無論是語數英,還是政史地、理化生;無論是新授課,還是複習課、講評課……都可以運用當堂達標教學模式和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當堂達標教學的基本模式和方法

當堂達標教學改變了農村中國小“複習提問、導入新課、講授新課、複習鞏固、佈置作業”等單一的課堂教學結構,初步形成了新的教學基本模式及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體系。

(一)當堂達標教學的基本模式。在課題研究實踐基礎上,我們提煉出了當堂達標教學的基本模式:組織教學——認定目標——教學達標——達標測評。

1、組織教學重在簡潔。組織教學是前提。無論採取什麼方法,都要針對教學目標導入新課,儘快集中學生注意力,激起學習興趣,進入教學情境,有條不紊地教與學。

2、認定目標重在靈活。認定目標是基礎環節。結合教學實際,可以口授、板書,也可以用多媒體、投影儀、小黑板等手段靈活展示三維教學目標,師生共同認定(以學生為主)。

3、教學達標重在學習。教學達標是核心環節。教學達標要突出學習主旋律,靈活運用自主、探究、合作等新的學習方式;依據以學定教和以學為主的原則,靈活運用各種有效教學方式方法,努力做到教為學服務、師為生服務,切實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努力完成教學達標任務。

4、達標測評重在實效。達標測評是關鍵環節。通過當堂達標測評,及時反饋學情。達標檢測題提倡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可以是課本上的練習題目,也可以是教師編寫的達標訓練題目,核心在於檢測教學實效、反饋學情。

(二)當堂達標教學的基本方法體系。在基本模式基礎上,廣大教師結合國小、國中學段及學科教學實際,廣泛借鑑各種有效的中國小教學方法,創立了“先學後教,當堂達標”“精講精練,當堂達標”等20多種當堂達標教學方法體系。本文僅以國中語文“先學後教,當堂達標”和國中數學“講練結合,當堂達標”為例,對具體方法進行簡單分析。

1、國中語文“先學後教,當堂達標”基本程序:組織教學——揭示目標——自學指導——自主學習——點撥釋疑——達標測評,其中,“自學指導——自主學習——點撥釋疑”等三步構成“教學達標”環節。

(1)組織教學。

形式:教師簡潔地組織教學。

目的: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

注意:組織教學不能脱離教學目標和任務,切忌“拖泥帶水”。

(2)揭示目標。

形式:口述,或用小黑板、多媒體出示,師生共同認定目標。

目的: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和要求。

注意:要認真研究課程標準和教材,準確地制定教學目標。

(3)自學指導。

形式:可用小黑板、多媒體等手段將自學提綱展示給學生。

目的:讓學生明確自學什麼,怎麼學,用多長時間,達到什麼要求,如何檢測等。

注意:明確自學的內容;明確自學的方法,如怎麼看書,重點理解什麼;明確自學後達到的要求,如用多長時間解決什麼問題,用什麼方式檢測等。

(4)自主學習。

形式:學生按照自學提綱進行自學。

目的: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初步完成教學目標任務,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自學習慣、品質和能力。

注意:為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教師要準確掌握學情,及時表揚自學速度快,效果好的學生,重點關注學困生。

(5)點撥釋疑。

形式:學生在自學中的疑難問題,先在小組內討論解決,不能解決的全班共同解決,仍不能解決的,教師點撥釋疑。

目的: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  注意:建立學習小組,使之成為實施課堂教學、調動學生積極性、發揮學生主體性的主要形式和途徑。小組合作學習不能流於形式,要讓每個學生有事可做,有話可説。

(6)達標測評。

操作:出示達標檢測題,分必做題和選做題。

目的:通過做檢測題,掌握學生達標情況,為矯正教學服務。

注意:當堂達標檢測題要做到典型、適度和適量;要低起點、多層次;要利於對學困生的及時輔導。

2、國中數學“講練結合,當堂達標”基本程序:組織教學——出示目標——學生自學——教師精講——當堂訓練——達標測評,其中,“學生自學——教師精講——當堂訓練”等三步構成“教學達標”環節。

(1)組織教學。教師要結合教學目標和內容,簡明扼要地組織教學,激發學習興趣。

(2)出示目標。師生共同認定教學目標,讓學生總體把握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和要求,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和興趣。

(3)學生自學。一是佈置自學任務。要明確自學要求,使學生自學有的放矢;自學任務要由易到難,有利於自學,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二是學生自學。學生根據具體要求選擇適當方法完成自學任務,在其自學過程中教師進行巡視,及時掌握學情。

(4)教師精講。教師要根據學生自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精講點撥:學生已經學懂了的問題不講,學生能解決的問題儘量讓學生自己解決,重點講解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在教師講解過程中,儘量地多讓學生積極思考,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當堂訓練。根據學生出現的疑難問題,有的放矢地出示相應的練習題,讓學生進行訓練,鞏固所學知識、形成技能和能力。

(6)達標測評。學生完成達標檢測題後,教師應儘量及時批改,以及時得到學情反饋,隨時解決學生在檢測中出現的典型問題,讓儘量多的學生當堂達標。

提示:其中“學生自學、教師精講和當堂訓練”三個環節要根據教學內容而定,儘量使用小循環,避免自學任務過多過重,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

當然,各種教學模式和方法都有其優越性和侷限性,我們不能受一種具體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束縛,必須揚長避短、靈活應用,實現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理想。

教學理念學習心得 篇15

20_年10月,我有幸成了鎮海區數字化學習中心的一名學員,學習主要網上學習模式,隨着學習的不斷深入,我不但接受了這種嶄新的學習模式,更是喜歡上了這種學習模式。登入區社區教育網的數字化學習中心,打開功能列表中的學習主頁,我應學習的各項內容和學習要求就映入眼簾。單擊各項內容,進入我的課程主頁,遠程培訓——課程學習平台便把學習告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且各項課程都講了學習要求,這些功能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在引領我一步步地學習下去,課件點播:讓我坐在辦公室就能聆聽方方面面的知識,如禮儀接待、衞生保健、幼兒教育等知識。

我特別欣賞這種數字化教育形式,應為以往無論是進修函授,還是培訓考核,都是要很死板地坐在教室裏聽老師講課,老師認真點的就劃點重點內容,讓學生死記硬背一下,應付考試就算完事,學員到底掌握多少,大概也只有自己心中有數。假如碰到老師不劃重點,學員們複習就只能大海里撈針,考試更是瞎貓碰到死耗子:各人靠運氣。這些形式的考試,有的是勞民傷財,有的是滋生僥倖心理,能夠真正收到成效的寥寥無幾。而現在這種專題在線視頻都各具特色,對我來説,既具有較強的指導性,又具有借鑑意義。語言魅力,形式上的審美性、思想上的啟迪性、風格上的靈活性,特色明顯,思路清晰,思維敏捷,妙語連珠。既受到心靈上的啟迪,又獲得美感上的享受。我的網上學習生活雖然還只有短短一個月,但在學習過程中,我不但學到了課程知識,無形中,我對計算機以及網絡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刻,還學會了不少專業知識,給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方便。

原來是抱着好玩的想法才走進數字化學習生活的,沒想到得到很多收穫更有太多意外。我現在很喜歡數字化學習,我覺得數字化學習是我終生學習的最佳選擇,雖然學習有許多許多的途徑和方法,但數字化學習改變了學習的時空觀念。數字化學習資源的全球共享,虛擬課堂、虛擬學校的出現,現代遠程教育的興起,使學習不侷限在學校、家庭中,人們可以隨時隨地通過互聯網進入數字化的虛擬學校裏學習。從時間上説,只通過一段時間的集中學習不能獲得夠一輩子享用的知識技能。人類將從接受一次性教育向終身學習轉變。所以,數字化學習要求學習者具有終身學習的態度和能力。信息時代,個體的學習將是終身的',個體的終身學習是指學習者根據社會和工作的需求,確定繼續學習的目標,並有意識地自我計劃、自我管理、自主努力通過多種途徑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當然,這要求教育必須進行深刻的變革,即教育的內涵和功能、培養目標、內容和途徑要轉向為人們終身學習提供條件。

對我來説,網上學習生活還僅僅是開始,隨着學習的不斷深入,我堅信:我將收穫更多,學習也會更輕鬆。當我遇到問題或是煩惱時,我就會打開它,這裏會為你排憂解難,讓你忘記煩惱;會讓你感到集體的温暖;會讓你體會到各地同仁真摯的友誼。

教學理念學習心得 篇16

一個寒假,我與《國小數學名師教學藝術》為伴,從雷玲編著的劉可欽《追尋常態下的生命課堂》到田立莉的《為學生所需而教》。在其論文中,我深切的感悟到作為數學教師,要有高尚的氣質以及吸引孩子們的人格魅力,要敢於追求課堂教學藝術快樂與幸福。在細心的閲讀中,我體會到個人的教學方式方法與劉可欽等名師的做法相距甚遠。過去,我認為在培養和發展學生主體性品質“我不行”的教育要轉變為“我能行”的教育,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的教學品行。反思自己,幾年來,在數學教學實踐中要更加註重以人為本的體現過程,本人成功作法有幾何呢?

作為數學教師,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是我的風格。《全日制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基本理念指出:“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以科學探究為核心”是科學課程的基本要求,探究學習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大幅度提升,但“自主”並不等於“無度”。為了課堂主體性教學有效,氣氛活躍,讓學生有的放矢的“動”起來,但要把握探究學習的目標,切忌漫無邊際。

面對兩個班100多人的教學,牢牢把握課堂主體,堅持以人為本,依據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確定課堂教學目標,試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搭建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平台,大膽地讓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求知識。在“粉筆+黑板+書本+多媒體”的手段作用下,讓我的課上得有滋有味,生動有效。現舉一例片段與大家分享——一次,執教“有餘數的除法”時,我為學生提供了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小組4人分梨。同時為學生準備了開放性的問題,讓他們運用已有的知識來解決,這樣自然地把學習的主動權便交給了學生。在問題情境中,出現了“正好分完”和“不能正好分完”兩種情況,從而引發討論,將學生引入到餘數與除數之間關係的探討中。

師:如果梨的數量是13、14、15、16、17、18、19、20,再繼續分下去,看每次餘下的梨數呢?

生:結果只有1個、2個、3個或是沒有餘數。

師:為什麼餘數總是1、2、3呢?

生:如果餘數是4,就又可以每人平均分1個了,所以餘數只能比除數小。

師:餘數真的一定要比除數小嗎?請同學們再驗證一下。如果我們小組是5個人,你又可以想出哪些算式?〔學 生在本上寫出自己想的算式,然後電腦提示算式:□÷5=□(個)……□(個)

生:12÷5=2(個)……2(個)

13÷5=2(個)……3(個)

14÷5=2(個)……4(個)

15÷5=3(個)

……(師隨機打出課件算式)

師:現在,老師調查一下:誰的算式正好除完,沒有餘數的向老師揮揮手。誰的算式得到的餘數是1,請站起來。餘數是2的、3的、4的,請舉手。你的餘數是5,請到前面和老師握握手。(學生紛紛議論:餘數是5就不是餘數,那就是沒有餘數。)

生:餘數不能是5,要是5個的話就又可以每人平分1個梨,這就沒有餘數了。

師:師問生答:除數是6時,餘數可能是多少?(1、2、3、4、5)除數是3時,餘數可能是多少?(1、2)除數是7時,餘數可能是多少?(1、2、3、4、5、6)……

師:看來“餘數比除數小”的説法是正確的。

此節課,學生在探究餘數和除數的關係中,學生完全投入到了知識的探求中,經過討論、驗證,讓學生明白了餘數的來歷、為什麼有時分東西會有餘數的現象,最終揭示了“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的規律。此舉足以證明,我是把主動權完全交給了學生,使他們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體。

目前,雖然沒有名師劉可欣教藝高超,但我達到了她的四點做法:⑴充滿人文關懷的課堂語言(最重要的是關注每一個孩子的心靈感受)。⑵正面的導向性給孩子們啟發思考,關注孩子的真實想法,在質疑與對話中解決一個個知識點。⑶課堂上要及時抓住學生的問題,給予肯定並加以放大,從而引起師生之間的真實對話與交流。⑷堅持讓學生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將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貫穿課堂始終。在以後的教學中我也要把他們的教學觀點融入其中。

教學理念學習心得 篇17

本學期我擔任八年級(2)、(4)班語文教學工作。由於學校對教學質量要求的進一步提高。因此,我對教學工作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教法,虛心向前輩學習。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獲取了很多寶貴的教學經驗。以下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心得。

教學就是教與學,兩者是相互聯繫,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學者。學生是被教的主體。因此,瞭解和分析學生情況,有針對地教對教學成功與否至關重要。最初接觸教學的時候,我還不懂得了解學生對教學的重要性,只是專心研究書本,教材,想方設法令課堂生動,學生易接受。

一方面,農村的學生聽,説的能力相對較弱,授課採用較深的普通話教學,同學們還不能適應。而用宜都方言教學,又削弱語文語感教學的功能。另一方面,這三個班的同學比較活躍,上課氣氛積極,但中等生、差生佔較大多數,尖子生相對較少。因此,講得太深,沒有照顧到整體,我備課時也沒有注意到這點,因此教學效果不如理想。從此可以看出,瞭解及分析學生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對授課效果有直接影響。這就是教育學中提到的“備教法的同時要備學生”。這一理論在我的教學實踐中得到了驗證。

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節,備學生,又要備教法。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積極性,曾有一位前輩對我説:“備課備不好,倒不如不上課,否則就是白費心機。”我明白到備課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之上,認認真真鑽研教材和教法,不滿意就不收工。雖然辛苦,但事實證明是值得的。

一堂準備充分的課,會令學生和老師都獲益不淺。例如我在講授《變色龍》的時候,教學難度比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講授,學生會感到困難和沉悶。為了上好這堂課,我認真研究了課文,找出了重點,難點,準備有針對性地講。為了令教學生動,不沉悶,我還為此準備了大量的教具,授課時就胸有成竹了。當講到一半的時候,我拿出準備好的投影片,讓學生觀摩學習,學生特別用功,教學效果十分理想。相反,我沒有認真備課的時候,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效果不好,與此相比可見,認真備課對教學十分重要。

備課充分,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課效果就好。但同時又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因為學生在課堂上的一舉一動都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因此上課一定要設法令學生投入,不讓其分心,這就很講究方法了。上課內容豐富,現實。教態自然,講課生動,難易適中照顧全部,就自然能夠吸引住學生。所以,老師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讓學生感受到一種自然氣氛。這樣,授課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課,我感到有點愧疚,因為有時我並不能很好地做到這點。當學生在課堂上無心向學,違反紀律時,我的情緒就受到影響,並且把這帶到教學中,讓原本正常的講課受到衝擊,發揮不到應有的水平,以致影響教學效果。我以後必須努力克服,研究方法,採取有利方法解決當中困難。

語文是一門工具學科,對學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難,在這樣一種大環境之下,要教好語文,就要讓學生喜愛語文,讓他們對語文產生興趣。否則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畏難情緒,不願學,也無法學下去。為此,我採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儘量多講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讓他們更瞭解語文,更喜歡學習語文。因為只有語文水平提高,他們才能提高同學們的語文寫作能力,對成績優秀的同學很有好處。

因為語文的特殊情況,學生在不斷學習中,會出現好差分化現象,差生面擴大,會嚴重影響班內的學習風氣。因此,絕對不能忽視。為此,我制定了具體的計劃和目標。對這部分同學進行有計劃的輔導。我把這批同學分為三個組。第一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時懶動腦筋不學的同學,對這些同學,我採取集體輔導,給他們分配固定任務,不讓他們有偷懶的機會,讓他們發揮應有水平;

第二組是肯學,但由於能力不強的同學。對這部分同學要適當引導,耐心教導,慢慢提高他們的成績,不能操之過急,且要多鼓勵。只要他們肯努力,成績有望搞提高;第三組是紀律鬆散,學習不認真,基礎又不好的同學。對這部分人要進行課餘時間個別輔導。因為這部分同學需要一個安靜而又不受干擾的環境,才會立下心來學習。只要堅持輔導,這些同學基礎重新建立起來,以後授課的效果就會更好。

語文是語言。困此,除了課堂效果之外,還需要讓學生多讀,多講,多練。為此,在早讀時,我堅持下班瞭解早讀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課後發現學生作業問題也及時解決,及時講清楚,讓學生即時消化。另外,對部分不自覺的同學還採取強硬背誦等方式,提高他們的能力。

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種考驗。無論成績高低,都體現了我在這學期的教學成果。我明白到這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學期後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因此,無論怎樣辛苦,我都會繼續努力,多問,多想,多向前輩學習,爭取進步。

以上就是我在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心得。由於經驗頗淺,許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裏,能在各位領導老師,前輩的指導下,取得更好成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pnpow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