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學習“娃娃書記”肖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精選26篇)

學習“娃娃書記”肖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精選26篇)

學習“娃娃書記”肖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

肖晗系涼山州局(公司)派駐昭覺縣灑拉地坡鄉姐把哪打村第一書記,駐村時還是剛剛大學畢業的“90後”。5年來,他從一個不懂彝語的年輕“娃娃”成長為獨當一面的第一書記,獲得當地黨委政府和羣眾的信賴。通過回顧肖晗5年堅守和付出,該片集中展示了姐把哪打村在住房、基礎設施、移風易俗等方面的巨大變化,也為第一書記甘於奉獻、不計個人得失、“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歸”的初心頻頻點贊。

學習“娃娃書記”肖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精選26篇)

20xx年的11月,涼山深處,海拔2800米之上的彝族深度貧困村姐把哪打寒冬已至。小個子、娃娃臉、背雙肩書包的肖晗,蹚着沒過鞋面的雪和泥進了村。

當他羞澀而懵懂地用四川話自我介紹説,自己將是這裏的駐村第一書記,要帶領大家一起脱貧時,圍在一旁的村民們面面相覷,神色懷疑,他們用彝語給他的評價,就是“阿依阿木科”。

肖晗不懂這個詞的意思。他是整個灑拉地坡鄉唯一一個漢族人,唯一不懂彝族話的人。

若干個月後,縣裏調來了一位會説四川話的彝族駐村隊員。肖晗這才得知,“阿木科”是領導的意思,而“阿依”是小娃娃的意思,合起來就是“小娃娃領導”的意思。

如今,“阿依阿木科”的個子還是那麼小,娃娃臉還是沒變,但姐把哪打村的鄉親對他的稱呼裏,已經去掉了“阿依”。

懷揣初心,用情抓扶貧。“彝族老鄉早日脱貧,再大的困難都要頂住”,他信念堅定,初心不改,主動迎難,走村串户,深入貧困户,通過“火塘夜話”“壩壩交流”面對面、心貼心幫助彝族老鄉找準窮根,制定脱貧良策,白天黑夜,起早貪黑,一個書包、一雙筒靴、一件雨衣、一本筆記本是他的標配,扶貧路上真情撒彝鄉,勇往直前不退縮。

踐行使命,用心抓扶貧。“羣眾不脱貧,幹部不離開”,他踐行承諾,使命擔當,一心撲在扶貧上。他因地制宜提出“調結構、強科技、產業化”三駕馬車拓寬貧困羣眾增收途徑的工作思路,帶領羣眾養殖西門塔爾牛400餘頭,玫瑰雞20xx餘羽,種植玫瑰花820畝,夏季大棚草莓151.7畝,高山蔬菜420畝,青薯9號470畝。20xx年實現全村收入1498萬元,人均純收入7980元,其中貧困户人均收入5950元,實現了整村脱貧。

責任在肩,用力抓扶貧。他秉承行業責任,把全部的氣力用在扶貧攻堅上,做事善始善終,善作善成。他結合實際探索並付諸實踐的“民生為主、扶貧為先,增收為主、產業為先,基礎為主、路水為先,人居為主、環境為先,鞏固為主、教育優先”的“五為主、五為先”扶貧理念,並作為“大涼山區”易地扶貧典型,在彝族地區、深度貧困區進行推廣。

苦盡甘來,扶貧結碩果。三年來,黨和國家領導人胡春華、孫春蘭、劉延東、李希、曹建明、萬鋼先後深入姐把哪打村調研,對駐村扶貧工作給予高度評價。肖晗先後被評為昭覺縣、涼山州、四川省三級優秀“第一書記”,榮獲涼山州局(公司)個人突出貢獻獎,四川省煙草商業系統精準扶貧工作先進個人等稱號。

學習“娃娃書記”肖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2

姐把哪打村是彝族聚居村,在彝語裏是“水草豐沃、充滿光明和希望的地方”,距離昭覺縣城29公里,距西昌66公里,平均海拔2800米以上,全村共有492户、1892人,其中,貧困人口96户、375人。因為海拔高、資源貧瘠,生存條件惡劣,基礎設施脆弱,居住環境較差,受教育程度低,無致富產業,被國家評定為極度貧困村。經過三年不懈努力,安全住房、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環境得到較大改善,貧困人口人均收入從1790元提高到5950元,實現整村脱貧。

主動迎難,踐行使命

從彝族村民的“懷疑目光”到值得信賴的“阿依書記”,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初到扶貧村時,他23歲,剛出校門,是涼山州局(公司)一名普通黨員,也是涼山州年齡最小的第一書記。因為年輕,渾身上下還有幾分稚嫩,不被彝族老鄉接納,都帶着一種懷疑的眼神,加之語言不通,走訪時吃了很多閉門羹,一句“阿木科阿依啦喔(小娃娃領導來了)”讓他的信心倍受打擊。但在這裏,他不僅代表他自己,更代表煙草行業,既然來了,就不能退縮。他苦苦思考,決定先做好“三件事”。一是抓好村黨支部的建設,建章立制,約束規範村委權和責,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治村觀念,杜絕不正之風,建強村“兩委”班子。二是堅持“三會一課”“黨建月會”“農民夜校”等活動,宣傳扶貧政策,研究幫扶辦法,組建黨員先鋒隊,督促各項措施的落實。三是加強與羣眾的聯繫,在書包裏裝上散裝白酒、糖果、香煙,通過“火塘夜話”“壩壩交流”等方式深入溝通。慢慢的就跟大家熟悉了,他們也願意接納他為這個集體的一員,把真實的情況和困難告訴他。白天認真記錄,晚上在電腦上完善資料,摸索幫扶措施。就這樣,一個書包、一雙筒靴、一件雨衣、一本筆記本成為他入户走訪必須裝備。在參加村“兩委”組織開展的“脱貧致富感黨恩”組織生活會時,黨員及村民代表踴躍發言,氣氛熱烈,交心談心至深夜,因氣温驟降,他被凍成重感冒。第二天一早,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來村裏調研,胡總理在聽取他工作彙報時問:“小肖,是不是生病了?”他點點頭,咬緊牙關繼續彙報。等調研結束,縣領導立即派車將他送往涼山州第一人民醫院治療。經過兩天治療,他立即返回工作崗位,因為村裏扶貧工作才是他最揪心的事情。

找準窮根,脱貧致富

零下4、5度,雪地裏光腳丫、流着鼻涕,小臉凍得通紅的小孩,蜷縮在擦爾瓦里不知所措的老鄉,整村一片泥濘,污水橫流,這就是他剛來到村子映入眼簾的景象。經過入户走訪、實地瞭解,高寒貧瘠,條件惡劣,基礎設施薄弱,無安全住房,無收入來源,受教育水平低是造成該村貧困的主要原因。找準了窮根後,立即組織村委會認真研究,共同尋求解決辦法,制定幫扶方案。一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人居環境。經過多方爭取,共籌集扶貧資金1472.5萬元(其中,行業專項扶貧資金240萬元),建成安全住房96間、道路11.8公里、安全飲水管道20公里,還新建了支部活動室、太陽能路燈等基礎設施,貧困村面貌一步跨千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二是發展特色產業穩增收。用好用活各類資金210萬元,帶動村民引進種植馬鈴薯新品種“青薯9號”470餘畝,增收42萬元;養殖半細毛羊1100頭,增收82萬元;養殖西門塔爾牛430餘頭,增收260萬元;養殖烏金豬1400餘頭,增收110萬元;種植玫瑰花820畝,增收70萬元;帶動93户貧困户養殖玫瑰雞,增收24萬元。三是轉移富餘勞動力促增收。對270名富餘勞動力進行技能培訓後,有組織轉移到廣東、西藏、新疆、浙江、海南等地,從事架電線、採棉花、電子設備組裝等工作,每年帶回打工收入910萬元。20xx年實現全村收入1498萬元,人均純收入7980元,其中貧困户人均收入5950元,實現了整村脱貧。

禁毒防艾,鞏固成果

要脱貧先脱毒,禁毒防艾是昭覺縣脱貧攻堅的主要工作之一,也是鞏固脱貧攻堅成果的首要任務。為了加強監管,駐村工作隊摸索出一套“家支監管,衞生院跟蹤治療”的網格化管控機制,即全村432户農户自由組合,8-10户為一組,推舉威望較高的村民任組長,加強自他監管,互相監督。重點監管在冊吸毒人員、艾滋病患者及懷疑對象,每兩個月開展一次強制尿檢、發檢。截至目前,全村已鎖定吸毒人員45人,艾滋病感染者24人。在和艾滋病的陰霾下工作,儘管難度很大,但他仍將盡全力發揮好應有作用,當好“宣傳員”和“監督員”,帶頭培養“防毒防艾,從他做起”的意識,看好自家門、管好自家人,用最堅決的態度與和艾滋病死磕到底。

爭先創優,勇樹標杆

20xx年,他們探索並付諸實施“民生為主、扶貧為先,增收為主、產業為先,基礎為主、路水為先,人居為主、環境為先,鞏固為主、教育優先”的“五為主、五為先”扶貧理念,並作為“大涼山區”易地扶貧典型,在彝族地區、深度貧困區進行推廣。新華社、新京報、東方煙草報、四川電視台、涼山電視台以及境外媒體BBC進行多次報道。國家民委調研後,初步決定將姐把哪打村作為今年全國少數民族自治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現場會的主會場之一。近年來,黨和國家領導人胡春華、劉延東、李希、曹建明、萬鋼及中組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外交部、科技部、中央辦公廳領導先後深入姐把哪打村調研,對駐村扶貧工作給予高度評價。通過三年努力,他個人也榮獲省、州、縣“優秀第一書記”稱號。州委組織部向他拋出橄欖枝,希望他轉行進入行政,在當地鄉黨委擔任副書記。但他深知,他來的時候是行業派他下來的,現在立的也是行業的口碑,做事要善始善終,做人要心懷感恩,他毅然回絕了邀請,決心做一個忠於煙草、感恩煙草、“潛心做事、低調做人”的煙草人。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從不被認可的“小阿依”到老鄉依託的“小書記”,他用自己的雙肩抗下組織的重託,用耐磨的雙腳走進老鄉的心間,用知識和熱情點燃村民致富的希望,用堅強的意志踐行對黨的忠誠和信仰。

學習“娃娃書記”肖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3

今天看到了電視中播出“娃娃書記”肖晗的報道,他在四川省涼山州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雖身處四川西南部的深度貧困地區,但肖晗牢記囑託,把產業扶貧作為實現穩定脱貧的根本之策,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全力鞏固深化脱貧質量。他作為一名90後,能紮根農村,帶領村子成功脱貧,實為不易。

地處四川西南部的涼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國集中連片深度貧困地區之一。習近平總書記20xx年2月來這裏考察時指出,要大力發展種養業,發展特色產業。

牢記總書記囑託,涼山州抓住發展機遇,把產業扶貧作為實現穩定脱貧的根本之策,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全力鞏固深化脱貧質量。

全州2072名駐村第一書記中,有這樣一位90後,他帶領所在的村子,就嚐到了產業扶貧的甜頭。肖晗牢記總書記關於發展特色產業的囑託,把種植生態草莓確定為主攻目標。肖晗帶領鄉親們種生態草莓這事兒,剛開始的時候並不是那麼順利。

為了讓老鄉們相信自己,肖晗種起了試驗田。這次經歷,讓肖晗意識到,農業高質量發展還是要走專業化道路。

20xx年,姐把哪打村95户貧困人口全部實現了脱貧,人均純收入達到8382元。

20xx年,比增收更讓肖晗覺得温暖的事是,更多的孩子有了受教育的機會。20xx年,姐把哪打村義務教育階段的入學率達到了100%。

20xx年是肖晗駐村的第五個年頭。早在兩年前,他的第一書記任期就已經到期,但是他並沒有返回城裏,而是向組織提出繼續留在姐把哪打村。

20xx年,涼山州有318個貧困村如期退出,貧困村減少到300個。有14.2萬貧困人口如期脱貧。

通過對“娃娃書記”肖晗先進事蹟的學習,讓我看到了肖晗用了短短几年,就從“娃娃書記”轉變成羣眾最信賴的人,用一腔熱血、一片赤誠踐行着共產黨人共同的誓言。我國正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唯有恪盡職守、紮紮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的幹下去,才能不負時代重託、不負人民期待。因此,要做到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管一行、像一行,努力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不平凡的業績。

學習“娃娃書記”肖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4

肖晗20xx年從西南交通大學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畢業後,考入四川省煙草專賣局。20xx年11月,他被組織指派到涼山州昭覺縣灑拉地坡鄉姐把哪打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致力於當地扶貧脱貧工作至今。

20xx年11月,當肖晗到達姐把哪打村時,他看到了一個語言不通、經濟條件落後、村社距離跨度大,每到10月就會與大雪親密接觸的貧困山村。這對於一個沒有任何鄉村生活經歷,剛走上工作崗位上的“90後”,無疑是一項無比艱鉅的任務。

初到扶貧村之時,由於語言不通,肖晗拉上村支書,一個筆記本、一支筆,走村入户,詳細瞭解貧困户家庭情況,最遠的時候他要走近兩個小時的山路才能達到目的地。村支書不可能天天陪着他,接下來的日子只有靠他自己。在走訪中,大多數村民不懂漢語,加之要忙農活,肖晗吃了很多閉門羹。

身為第一書記,他事事親力親為:整理扶貧資料、農民夜校講課、為老鄉尋找產業發展門路、對彝區進行移風易俗建設……按脱貧攻堅規劃,姐把哪打村共需完成93户安全住房建設,其中易地扶貧搬遷61户。20xx年9月,村裏啟動易地搬遷工程,肖晗組織村“兩委”召開村民大會,堅持三項基本原則:一是堅持讓老百姓搬得下、穩得住,二是堅持解決百姓“行路難,就醫難,教育難”問題,三是堅持民主選址,讓老百姓自由組合,將集中安置福利最大化。

安置房選址已定,但由於當地地理環境和經常下雨,致使工期一拖再拖。國慶期間,為按時完成脱貧攻堅任務,肖晗放棄休息,與施工方、監理方多次協調,共同確保工期的完成。20xx年1月,村裏建成易地搬遷安全住房61套,保證當地羣眾“過上好日子,住上好房子”。

讓肖晗掛心的除了異地移民搬遷工程,還有整個村的脱貧任務。全村總户數共490户、1892人,系屬彝族聚居村。其中精準識別建卡貧困户93户、351人,貧困發生率18.6%。肖晗根據貧困户的實際情況,制定全村總體脱貧規劃,在做強基礎產業、發展特色種植的基礎上,拓展增收渠道。

姐把哪打村以種植馬鈴薯、苦蕎為主,20xx年起開始逐步更換馬鈴薯種植品種。至20xx年底,全村種植青薯9號400餘畝,畝產提升600-800斤。因糧食產量提升,村裏因時制宜開展玫瑰園種植項目,種植油用玫瑰花700餘畝。

20xx年起,全村在穩固貧困人口收入,保證貧困人口糧食產量增加的情況下,注重勞動力解放,拓展增收渠道。20xx年底全村宣佈“一幫一”務工幫助指導後,村裏的富餘勞動力在技術能手和務工工頭帶領下外出務工。與此同時,村裏利用天然草場資源優勢,開展西門塔爾牛養殖。

擔任第一書記,肖晗認為自己最主要的收穫是學會與人打交道了,也更瞭解農村生活、更能吃苦,對於好的環境也就更加珍惜。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他説:“既然擔任第一書記,就有這份責任為老鄉脱貧致富。為他們修好房子,找到致富的路,為他們以後不再返貧打下紮實的根基。”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經歷,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擔當。作為一名有理想、有抱負的年輕人,不應僅僅享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更有責任為這個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作出自己的努力和貢獻。正是因為有千千萬萬名像肖晗這樣奮戰在扶貧工作一線的踐行者,中央的精準扶貧政策才能落到實處,我們才有希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早日實現“中國夢”。

學習“娃娃書記”肖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5

學習“娃娃書記”肖晗先進事蹟後,最大的感觸就是,駐村第一書記是推進鄉村振興、改善鄉村民生、讓鄉村羣眾過上好日子的一支重要隊伍,高質量完成駐村工作必須要有自己的“法”。

要有想法。駐村第一書記是黨組織選派的,是黨組織信得過、靠得住的優秀黨員幹部。為此,駐村第一書記一進村,就要有想法。有想法,首先是心中有“志”,從駐村的第一天起,就要立志“為實現村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而奮鬥”;其次要做好吃苦準備,思想上提前醖釀“敢教日月換新天”的鬥爭精神;再一個就是對駐村後“建強黨支部”“推進中心工作”“為民辦事服務”等職責任務要有初步思考。

要有看法。習近平總書記當年到任寧德後,短時間內通過深入調研作出了“‘三個願望’現在搞不現實,‘一夜暴富’的思想行不通”的準確判斷。駐村第一書記要向習近平總書記學習,駐村要真“駐”、常“駐”,在“駐”的過程中,強化調研思維和習慣,對所駐村的情況要由淺入深的去認識、瞭解和掌握,準確定位本村發展優勢、存在的問題,與“兩委”班子成員一起、羣眾代表一道客觀分析“窮根”“難根”,對“是什麼”“為什麼”不斷形成客觀、精準的看法。

要有説法。有看法、有想法,但表達不出來,或者表達後羣眾接受不了都是個問題。解決這個問題,就要求駐村第一書記要向習近平總書記學習,學會平“語”近人。“弱鳥先飛”“滴水穿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等論述通俗易懂,令人回味。駐村第一書記要落實“想法”,在羣眾面前要有通俗易懂的説法,用鄉村羣眾的語言體系來表達村黨組織的發展思路和工作部署,深入動員鄉村羣眾,全面統一羣眾思想,提升做好羣眾工作水平。

要有辦法。想法再多、喊得早響,關鍵是甩開膀子幹。當年,青年時期的習近平總書記在延安樑家河村,千方百計、想方設法為當地羣眾辦好事、辦實事,帶領羣眾所修的大壩、所挖的水井、所建的沼氣池等至今還留給羣眾津津樂道。駐村第一書記要把想法變成做法,就必須想辦法、有辦法。有辦法,就是要着眼鄉村振興民生項目,邀請各領域專家、領導一起規劃設計,發揚民主徵求羣眾意見建議,第一時間科學制定項目建設、推進方案,把想做的事通過調動各方面積極因素、團結帶領羣眾一起真正做成。

要有禮法。第一書記駐村必須知禮法、有禮法。禮,即鄉村的風俗,駐村第一書記不能把自己高高凌駕於鄉村風俗之上,而是要尊重民俗,對農村的宗祠文化要尊重,對農村的禮節禮儀要尊崇,在農村要學會尊老愛幼,與農村羣眾打成一片,把所駐村當成自己的家來看待、來建設;法,即鄉村相關法規,駐村第一書記開展工作不能憑空想象,不能“想怎樣就怎樣”,一切工作都要確保在相關法律法規的既定“軌道”上運行,不斷強化鄉村法律法規的執行力,做到公道正派、無我無私、不負羣眾。

學習“娃娃書記”肖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6

王春易——北京市十一學校的一位生物教師。第一次瞭解他的事蹟是在學校的週末總結會上,安校長組織全校的教師共同學習有關她教育改革的先進事蹟,翟校長在大會上給我們宣讀了分別由中國教育報刊登的題為《“四兩撥千斤”的教改探路者——記北京市十一學校特級教師王春易》和中國教師報刊登的題為《特級教師王春易:從講到不講的華麗嬗變》的兩篇文章。回去之後,我又在網上找了幾篇有關對她的報道的文章繼續認真學習、深入思考,對於她的做法和理念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一. 紮實的教師基本功

要想成為一代名師,就要有紮實的教師基本功。當今社會,隨着計算機網絡的快速發展,很多教師備課、上課用的教案和課件幾乎都能在網上搜索到,這就使得很多教師在上公開課前,不僅要對所上的課精挑細選,而且教案也大多是通過網絡搜索打印出來對其進行效仿,對於自己上的課很少經過深入的分析和思考。結果,課堂上生搬硬套的現象比比皆是。而王春義則不然,她專門講那些別人認為不出彩的課,對於她來説,一節公開課寫百頁手稿是常事,經過一遍又一遍的磨課,一輪又一輪的創新,王春易練就了一身好功夫,隨便抽出其中一節課,她都可以講出彩。雖然,精彩的背後是王春易花了比別人多幾倍的時間,但是經過自己的反覆磨鍊卻練就了一身紮實、過硬的教師基本功。

二.敢於否定自我的勇氣和魄力

“講課,沒有人能超過王春易。”師生和教研員都這麼認為。但20xx年和自己學生的一次聚會,卻讓王春易動了改變自己的念頭。因為已經上了大學的幾個學生來看她,抱怨大學老師的課講得不好,老師不標明重點,自己記一摞筆記也沒用。學生的抱怨引起了王春易的反思“教學到底是為了什麼?”。同時,十一學校也將20xx年確定為課堂成長年。校長李希貴提出一句口號:“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地方,不是教師展示的地方。”這句話也更堅定了王春易改變的信心。

從此,王春易悄然地改變了原來反響極好的課堂教學風格。她提出,教師要從自我表演的“獨角戲”戲台上悄悄隱退,轉而讓學生在課堂上當主角。在她的課堂上,曾經有過的滔滔不絕的精彩講解沒有了,華麗的板書也不見了。只是在學生討論結束後,王春易才會不露痕跡地點撥一下。曾經,精彩的語言、形象的表達是她最得意之處,但在這場教學改革中,她卻放棄了自己最擅長的講課,改變了多少年來既定的教育教學模式,這對於一個名師來説需要多大的勇氣和魄力啊!雖然,在這個過程中也遇到了許多質疑和困難,學生最初找不到自學的方法,難以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而現在,課堂真的成了學生展示自己的地方。 天平的兩邊,王春易最終還是偏向了學生,因為她相信能夠學會獨立學習的學生終將贏得未來。雖然,否定自己是痛苦的,但是看到學生的成長她是幸福的。我想王春義老師這種敢於否定自我,勇於挑戰自己,顛覆自己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位教師學習。

三.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

歷史的時針走到了20xx年,對於王春易來説,這是個特別的一年。這一年,學校提出改變課堂教學方式,並將這一年定為“課堂成長年”。 這次改革的大背景就是提倡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新課程改革,它希望學生們能夠像綠色植物一樣,主動地吸收陽光和水分。

這次改革使王春易陷入了深深的思索,“教育的價值究竟在哪裏?”她忽然意識到,自己需要停下來聆聽自己的聲音。也許,我們真的需要一場革命,對課堂教學永恆問題進行重新思考,對習以為常的教學進行徹底反思。這一變革,使滔滔不絕的講解、填鴨式的灌輸、機械重複的訓練徹底告別了課堂。對於她來説,這是一個大膽的突破。“從我自己的經驗和實踐來看,不是學生不愛聽的課要改,不是成績不好的老師要改,而是每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教師都要改革自己的課堂,特別是那些愛講、會講的老師更要改。”王春易説。

其實,真正擋住我們腳步的是我們自身的習慣、每個人內心深處多年來形成的根深蒂固的觀念、習以為常的工作模式,它們幾乎變成了一種生活方式,沒有人願意否定它,改變它。而今天,為了學生的發展,我們必須做出改變。

這樣,學生的學習發生了變化,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書本知識,也不是簡單地從書中找到現成的答案,更不是記憶老師強調的內容。而是通過閲讀,有了感知、認識、發現和好奇,一邊讀,一邊思考,一邊提煉核心內容,然後有了重新認識,重新發現,重新獲得,形成了自己的觀點和認識。

這種變革突破了原有學科教學的封閉狀態,把學生置於一種動態、開放、生動、多元的學習環境中,它改變的不僅是學生學習的地點和內容,更重要的是提供給學生更多的獲取知識的方法和渠道,使他們在自主學習、自主探索中獲得一種新的學習體驗。讓他們真正從課本和教室的狹小天地裏解放出來,如同魚入大海、鳥歸山林,廣泛而自由地攝取自己需要的營養。

因為熱愛,所以充實。因為付出,所以收穫。因為奉獻,所以幸福。“課堂永遠是我無悔的追求,我的生活因它而精彩,我的生命因它而美麗。”王春易老師已經足夠豐滿了,卻還像海綿一樣不斷地吸收。

這種趨於一般意義的“愛”成為穿越現代教育和當代教育的一種嶄新的符號,為當代中國教師提供了一種範式。從這個意義未説,王春易老師的探索具有十分深刻和深遠的價值。

李希貴曾説,在校長眼裏,教師第一。而在王春易眼中,學生永遠是第一。名師王春易,在改變自己的過程中,讓傳統課堂、傳統學科煥發出新的魅力和光彩。這正是新時代的教育最需要的“改變”。那麼對於這樣一位高中名師的轉變,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呢?我想這是每一個教師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學習“娃娃書記”肖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7

曾幾何時,相對於“白領”貴族而言,“藍領”似乎成為沒文化、收入少、社會地位低下的代名詞,連電視裏的廣告詞都在大肆宣傳“讀雙n,做白領”,彷彿只有做白領才是事業的成功,做白領成為當今人們趨之若鶩的選擇。然而,李斌——上海液壓泵廠數控機牀調試工,一位地地道道的“藍領”族卻用事實向世人展示了藍領事業的輝煌。

他,熟悉金屬加工全工種技能、數控機牀全機種應用,機械、電氣、編程、維修各種工藝樣樣精通;他,成功開發了5種類型17台進口機牀的加工功能,促進了機械電氣行業對新技術的運用;他以超載崗位需求的知識和信息儲備成為數控機牀談判桌上的高手;他是上海液壓泵廠的品牌,是美國同行業公司總裁重金求聘的對象;他的名字被作為上海高等技術院校的命名;他以一線工人的身份,接過上海師範大學兼職教授的聘書,走上高校的講台,在全國引起轟動……

回顧李斌的成長之路,我們聽到最多的就是四個字“讓我試試”,學徒期間,他首次“讓我試試”,使車牀速度加快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出國務工時,他再次“讓我試試”成功掌握了被外企視為技術機密的數控機牀編程調試技術;從此李斌一發不可收,外國工程師要價1萬美元的設備問題他輕鬆解決了;被打入“冷宮”十幾年的進口設備他成功修復了;功能單一的洋機器被他獨立改造升級了;甚至連生產廠家工程師解決不了的問題他都最終解決了……

每一次“試試”都讓李斌有了新的技術突破,而原本只是技校畢業的李斌卻為這每一次突破付出了非常人所能及的努力,“學習、學習、再學習”的理念為他奠定了紮實的理論功底,幹一行、鑽一行、精一行的工作作風讓他積累了豐富的操作經驗,他以“崗位需要什麼我就學什麼,企業需要什麼我就補什麼”的精神境界實現了由一名操作型工人到知識型工人再到專家型工人的兩次飛躍,積累了能夠在數控領域自信地説出“讓我試試”的足夠資本。

專注於心,方能成就於事。如今,集全國勞模、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十大能工巧匠等多種榮譽於一身的李斌依然鍾情他的一身藍裝,用他的話説“不是當官才會有出息,不是做白領才能有成就,新時代的產業工人只要努力,一樣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掩卷沉思,在對李斌欽佩之餘,我又看到了被譽為當代產業工人楷模的王為民、許振超以及我們平頂山的張瑋、吳如等一大批藍領中的佼佼者,“鐵人式的好工人”王為民自掏腰包做實驗,為觀察實驗情況曾經從傍晚到天明冒雨趟泥往返油井幾十公里;打破了集裝箱裝卸世界記錄的“金牌工人”許振超,曾經為練就“一鈎準”的絕活,整整一年的時間在反覆重複着“對鎖眼—起鈎—吊箱—落箱—摘鈎”這一系列單調的動作;在我們平頂山市,全國勞模張瑋為補充自己欠缺的基礎理論知識,在進修期間曾夜夜挑燈讀書,一年半的時間光提神用的清涼油就用了幾十盒;平煤集團的“井下猛虎”吳如在礦山工作25年,每年下井330天以上,每個班要在井下幹12小時以上,從來升井不空手,每次回收廢品15公斤以上,累計回收物資折價100多萬元……他們都是普通的“藍領”一族,他們都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肯吃別人不能吃的苦,肯鑽別人不能鑽的技術,肯動別人不願動的腦筋,肯犧牲別人不願犧牲的業餘時間,肯捨棄別人不能捨棄的利益,肯奉獻別人不能奉獻的一切……

如果沒有對本職工作的熱愛,沒有主人翁的責任感,沒有堅韌不拔的毅力,沒有新一代產業工人對知識的不懈追求,我相信李斌他們也會象有些人那樣整日抱怨當工人沒有前途、抱怨機遇沒有降臨到自己的身上而庸碌一生。從李斌他們身上,我看到了一個勞動者的高大形象,看到了新時期知識型產業工人的光輝風采。

李斌他們的個人財富與那些“白領”的成功者相比,也許還顯得很清貧,但他們精湛的技術卻正轉化為源源不斷的社會財富,為我國早日實現小康社會貢獻着力量!而他們自身的人格魅力更是一筆巨大的無形資產,影響和帶動着中國千千萬萬個產業工人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創造“藍領”事業更大的輝煌!

——此文獲得勞動社會保障部、中華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聯合舉辦的“全國職工學習中國高技能人才楷模讀書徵文活動”徵文三等獎

學習“娃娃書記”肖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8

李兆雄同志,一個在中鋁集團紀檢監察戰線奮戰了20xx年的優秀共產黨員,20xx年9月25日,在深圳執行專案任務時,因突發疾病搶救無效,不幸去世,享年43歲。通過學習他對黨的耿耿忠心,對事業的孜孜追求,對工作的兢兢業業,對生活積極向上的精神,留給我們每個人無盡的遐思。

在他身上詮釋了一名優秀共產黨員對黨事業的執着,體現了共產黨人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追求。嘔心瀝血15載,用信念鑄造忠誠,從軍營到紀檢戰線堅持專注將一個專業幹成自己一生事業,是當下我們值得學習的榜樣,有多少人能夠擯棄內心的浮躁,認真專研自己所從事的專業。脱下軍裝後,李兆雄把對黨的無限忠誠轉換為對企業的無限熱愛。他憑藉堅定的黨性、執着的信念,在紀檢監察戰線上一干就是20xx年。他嫉惡如仇,敢於碰硬,敢於同損害企業利益的行為作堅決鬥爭,堅決懲治企業腐敗分子。在20xx年的紀檢監察工作生涯中,李兆雄鐵面無私、秉公執紀,參與調查的信訪案件150多件,為該公司挽回和避免經濟損失190多萬元,上繳該公司財務部違紀款9.6萬元。先後兩次被評為該公司先進工作者,四次被評為該公司優秀共產黨員。20xx年至20xx年,因工作能力突出,李兆雄被借調到中鋁集團總部從事巡視及專案工作,他憑藉着過硬的業務技能,多次帶隊圓滿完成了中央巡視組移交線索的案件核實工作,特別是在查辦某重點案件期間,他大膽提出思路建議,較快地突破了談話對象,為案件的順利查辦起到了重要作用,得到了中鋁集團黨組紀檢組的肯定表揚。

他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一個紀檢監察幹部的責任和擔當。在新時代的背景下,企業發展面臨更加艱鉅的挑戰,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們要更加區別於普通職工羣眾,努力學習科學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不斷補足精神之鈣,找準自己的位置,明晰自己的責任和使命,要真抓實幹,要言必信、行必果,以行動表明態度,用實踐兑現承諾,擼起袖子加油幹才能與企業同生存共發展,做“忠誠、乾淨、擔當”的合格黨員。

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光輝的榜樣精神始終在指引我們在新時代的道路上不斷前行,讓我們銘記使命用青春和熱血去締造一個又一個忠誠擔當的李兆雄,在平凡的崗位上譜寫屬於自己的新篇章,實現新時代賦予我們的新使命與擔當。

學習“娃娃書記”肖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9

勞動是神奇的,勞動是偉大的。勞動者用勤勞的雙手和智慧,編織了這個五彩班斕的世界,創造了人類的文明。讓我們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裏,向全世界的勞動者致敬……

春風春雨把原野拂過,驚起一層漫漫綠色。

五月,在這春天的季節,是一場雷鳴後大雨來臨,南飛的大雁跋山涉水歸家的日子;是杏花開遍山野“她在叢中笑”的爛漫季節;是冬麥揚穗農民揮汗荷鋤,辛勤耕耘的好光景。

蛙鳴蟲叫,魚躍雀散,初春的曠野已是喧聲鼎沸了。扶搖而上的風箏擁入碧空的懷抱,地上的人們舒展着筋骨攢足了勁。不知不覺中,春天正邁着輕盈的腳步,悄悄的向我們走來——在春意盎然的五月。

五月是孩子們的天堂,拋掉厚重的棉衣棉帽,跑到田野裏盡情的撒歡兒,用柳笛唱一支春天的歌;五月是青年人的日子,春潮湧動的時節,執子之手,與子同行,擷下春天裏的玫瑰點綴愛的天空;五月是老年人的節日,踏着一路路春光,和着一串串鳥鳴,到剛剛解凍的湖面垂釣人生……五月,全體人民的日子——全世界勞動人民的節日。

水一樣流走的是日子,記憶被時間流逝得日益斑駁,人們卻沒有遺忘這一幕,“五一國際勞動節”成為他們英勇壯舉的特別紀念。

勞動人民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民,他們用勞動創造了世界,創造了人類,創造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勞動,建成了今天的萬丈高樓;是勞動,築就了現代化的信息高速公路;是勞動,讓偌大的地球變成了一個小小的村落;是勞動,使浩翰的荒原變成了畝畝良田。

勞動是神奇的,勞動是偉大的。勞動者用勤勞的雙手和智慧,編織了這個五彩班斕的世界,創造了人類的文明。讓我們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裏,向全世界的勞動者致敬!

在充滿真情的五月,緊握你因勞動而開滿繭花的手,送上我最真心的祝福,聆聽你勞動的讚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是一種人生;“憑欄處,瀟瀟雨歇”是一種人生;“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是一種人生;“默默無聞,無私奉獻”也是一種人生。種.種人生,勞動如咖啡裏的方糖,把我們的人生調得有滋有味;勞動如路旁的一幀風景,把我們的人生裝扮得亮麗多彩。

五月,真情五月。在樓外高樓,在亭外長亭,讓我們手挽手,肩並肩,豪情萬丈,血氣方剛的唱一首大江東去,把全世界勞動者的心願送給遠方,送給明天。讓我們為明天喝彩,為五月高歌,為勞動者擊掌!

學習“娃娃書記”肖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0

時光匆匆,轉眼我們就度過了緊張而又繁忙的半個學期,引來了一個長假--寒假。在我的心裏,早已經打算好了,今年的寒假,我要在家裏放鬆一下,然後再去做別的事情。但是隨着年齡的增長,我不禁又些發愁,不知道自己要做些什麼?我發覺做什麼樣的事情,都會很累?作為學生我在學習上有無限的壓力,回到家來,每天埋頭在書海中,根本不知道父母有多麼的累?而這次的寒假,我覺定要在家裏幫我的父母做事情。

家裏來了客人,包餃子是中國人最為傳統的方式來表達對客人的歡迎,我會擀餃子皮,只是慢了點兒,每次都是媽媽擀,這次我擀了,一開始的時候還可以,擀得挺圓的,也薄厚適中,沒過去十分鐘,天啊,我的手腕疼,總想舉起來晃一晃,可是眼看着,剛才被擀的皮,已經被媽媽包完了,這時我才問:"媽,你幹活太麻利了,我供不上你了。"真是有些羞愧,還不好意思讓外人看見,我就這麼堅持着,一直擀!堅持,堅持,再堅持!終於咬着牙,把它擀完了,別提有多累了,腰痠背痛,簡直就有些發木啊!

看來這活真是累人啊!小的時候自己只知道吃,卻沒有想到幹活的人的辛苦,現在才如夢初醒,自己以後不能老讓媽媽伺候了,看到媽媽那縷縷白髮,心中是無限的惆悵,我的青春換來的是父母的衰老。以後我在假期裏,一定要替父母多分擔一些家務,來減輕父母在生活上的負擔。春節的到來,家裏又添了許多活,許多衣物要洗,還要打掃屋子,我幫媽媽洗衣服,媽媽從洗衣機裏那出來,又清洗一遍,我去它們晾在衣服杆上,和媽媽一起勞動感覺很幸福,我們有説有笑,不知不覺,已經做完了。這就是勞動的快樂所在吧。

現在的我,終於踢回去到了書中雖説的話:勞動最光榮。在自己勞動的過程中,我們會體會生活,在勞動的過程中,我們會體味到人生的l樂趣。

學習“娃娃書記”肖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1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着14億國人的心。“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在防控疫情關鍵時期,黨員幹部要不懼危險、逆行而上,堅定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用堅守和奉獻,為廣大人民羣眾構築起一道健康防線。

在聽黨指揮中“忠初心”。疫情發生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多次召開會議、聽取彙報,並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越是危險時刻,越要聽黨指揮。黨員幹部能否響應黨中央號召,能否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直接關係疫情防控的效果。廣大黨員幹部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上級關於疫情防控的各項工作部署,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決扛起疫情防控政治責任,推動疫情防控各項措施落實落細,為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保駕護航。

在履職盡責中“守初心”。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要求,“各級黨組織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負責同志要堅守崗位、靠前指揮,做到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正是心中那份割不斷、扯不開的責任牽掛,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才能掛帥專家組組長,身患漸凍症的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才能咬牙堅守崗位。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需要人盡其責、各司其職。廣大黨員幹部要爭做疫情防控“主力軍”“主心骨”,在做好自我防護的同時,擔負起自己的職責使命,匯聚成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硬核力量”。

在矢志為民中“踐初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人民羣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疫情防控阻擊戰本質上是人民利益保衞戰,是無硝煙的人民戰爭。黨員幹部要切實把為人民服務的莊嚴承諾轉化為戰勝疫情的具體行動,自覺走在防疫知識宣傳最前面、衝在人員摸底排查最前頭、站在羣眾隔離防治最前列,用實際行動為人民羣眾擋風遮雨,努力成為羣眾信得過、可依賴的“貼心人”“暖心人”。

“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襟度。”這場看不見硝煙的突發“戰疫”,就是一次對初心的全面檢視。黨員幹部要大力發揚“我是黨員我帶頭”的精神,用奉獻踐行初心使命、體現責任擔當,讓黨旗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高高飄揚。

學習“娃娃書記”肖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2

張桂梅的故事,很多人都不陌生了。

這個強硬甚至有些偏執的女人,以一己之力,在大山深處開辦女校。十幾年來,幫助1800多名女生考上大學,改變了命運。

前段時間,因為她拒絕一個做全職太太的學生捐款,而登上熱搜。

對全職太太的看法,因為這些年女權意識的興起,在中產階級更佔話語權的輿論場,充滿話題性和爭議性。

可如果真正還原女校的現實土壤,就會發現對張桂梅和那些女學生談女權,就跟和小馬雲談義務教育一樣,充滿魔幻和荒誕意味。

在《人物》最新的這篇報道《成為張桂梅》中,很大程度還原了這種複雜性。

張桂梅的教育方式,在城市人的眼裏,是充滿“野蠻”意味的——

女生不允許留長髮,不允許吃零食,休息時間甚至吃飯上廁所時間,都被壓縮到極致。學生在這裏,真的就只是“學習機器”。

面對不上進、不努力的學生,張桂梅還會顯得“暴躁”,“尖鋭”。

可是,如果沒有這樣的張桂梅,那一千多名女生,一千多個家庭,可能就陷在小馬雲的家境中。

除了極個別可能“被命運選中”,多數人永遠走不出貧窮的泥潭。

在那樣極端的境遇中,所有“先進”的理念,都是蒼白的。

張桂梅的可貴之處,是她堅持開拓了一條路,順着這條路,更多的孩子可以短時間完成“原始積累”,順利地走出大山。

走出深山,不意味着進入天堂。那些畢業的女校學生,還可能遇到各種挫折,無法適應外面的世界,有的甚至患上抑鬱症。

可畢竟,她們擁有過很真實的機會,可以不再成為小馬雲,或者小馬雲的父母。

如果説,小馬雲的道路無可複製。那張桂梅的拯救道路,是可以複製的。

只是把張桂梅碰上“聖人”般的神壇,而不想辦法複製她的道路,給更多貧窮孩子開拓道路,那是愧對張桂梅的捨命付出。

學習“娃娃書記”肖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3

典型就是旗幟,榜樣就是力量。8月5日上午,全省學習宣傳許帥同志先進事蹟報告會在省人民會堂舉行。民政部副部長高曉兵,省領導鄧凱、段喜中、徐濟超、龔立羣等接見報告團成員並出席報告會。

報告會上,報告團5名成員分別以同事、朋友、父親、護士和記者的身份,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深情講述了許帥同志的先進事蹟。整場報告樸實真切、感人至深,報告人幾度哽咽,台下聽眾幾度淚下,現場多次爆發熱烈掌聲。

高曉兵、鄧凱等在接見報告團成員時,詳細詢問了許帥的身體狀況和治療情況。高曉兵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許許多多、千千萬萬像許帥這樣優秀的基層黨員幹部。希望報告團成員用許帥的精神講好許帥的故事,讓更多的人瞭解許帥的先進事蹟,感悟許帥的高尚品格,弘揚許帥的擔當精神。鄧凱指出,許帥是我們身邊“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生動典型,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時代楷模。希望全省黨員幹部發揚許帥生命不息、戰鬥不止,敢於擔當、無私奉獻的精神,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中原更加出彩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許帥現任安陽市救助管理站站長,他創新探索“公開招標購買服務、醫助結合站內照料”救助管理模式,紮實推進未成年人社會保護試點。20xx年12月,在被確診為胃癌四期的情況下,他仍以樂觀、豁達的態度與病魔作鬥爭,以樂於奉獻、只爭朝夕的勁頭履職盡責。20xx年6月,省委授予許帥同志“全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xx年7月,民政部授予許帥“孺子牛獎”。

學習“娃娃書記”肖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4

“我就想問問老師,這是不是您跟我們開的一個玩笑啊!”“太突然了,到現在我都不願意相信發生這樣的事情。”3月22日上午,白曉卉生前帶過的多名研究生趕到濟南市殯儀館悼念恩師。他們相互抱頭痛哭,始終不願相信老師已經離他們而去。一名研二在讀的女同學眼噙淚水,“我們還要趕回實驗室,完成老師留下的工作”。

學為人師,她是學生的楷模榜樣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白曉卉帶領省立醫院臨牀醫學檢驗部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實驗室的檢驗醫師們一直奮戰在一線。她們先後輾轉於北京、新疆、河南、山東等疫情主戰場,與病毒展開了面對面的交鋒。

檢測工作時間緊、任務重,一次就要持續好幾個小時。脱下厚重封閉的防護服,除了被汗水浸濕的衣服,還有佈滿護目鏡壓痕的臉龐。就是在這樣緊張工作的間隙,白曉卉還要不斷學習最新的疫情防控方案和措施,及時向同事、學生講解樣本的採集、運送、保存和生物安全知識。

“説實話,由白姐領隊帶我們去,我們都很踏實。”山東省立醫院臨牀醫學檢驗部主管技師王澤筠對記者説,“有學生問我,為什麼每次都是她去?我説,這可能就是使命感吧,她覺得自己該去,既然自己有這個能力就該去完成這個任務。”

同為醫務工作者的高唐縣人民醫院的產科主任、副主任醫師苗靜,是與白曉卉同窗六年的中學同學。苗靜説,從少年到中年,白曉卉一直是他們學習的榜樣,“她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一名醫務人員的初心和誓言!”

亦師亦友,她給學生家的温暖

“春節假期的一天晚上,發現研究生實驗室的燈還亮着,過去一看是白主任在做實驗。”山東省立醫院臨牀醫學檢驗部臨牀微生物科主任金炎回憶。在科裏,白曉卉除了完成日常工作,還負責科研教學,這一方面的成績非常突出。

出事的前一天,白曉卉在師生羣裏發佈了一條消息,晚上7點要與大家一起開視頻會議,討論課題。當晚7點,同學們按時上線,白老師卻遲遲沒有出現。第二天她們才得知,敬愛的白曉卉因突發疾病搶救無效,倒在了日以繼夜奮戰的檢測一線,永遠離開了她深愛的工作崗位。

“白老師出發去威海的當天,我們剛好一塊過完了三八婦女節,老師還悄悄為我們準備了巧克力。我們整個實驗室就是一家人,冬至煮餃子,元旦一塊兒看電影,臘八節喝臘八粥……”

“她每次下了班之後都是和我們待在一起,每週都會抽出時間來給我們開兩次組會,風雨無阻。”

“她就像一個小太陽,為周圍人帶來了光和亮,永遠温暖着大家。”

今天,再次見到備受愛戴的老師,同學們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一名學生失聲痛哭,痛心地説:“我不想讓你當英雄,我只想讓你來教我們。”

“作為醫生,我願意以我所學,盡我全力,用心守護患者健康。”白曉卉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她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一位白衣戰士的錚錚諾言。

白曉卉,一路走好!

白曉卉,女,1980年4月生,中共黨員,博士,博士後,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山東省立醫院)臨牀醫學檢驗部副主任、主任技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泰山學者青年專家,齊魯衞生與健康領軍人才培育工程傑青人才,20__年榮獲“全省抗擊新冠疫情先進個人”,20__年當選“齊魯最美職工”。

學習“娃娃書記”肖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5

不平凡的人生

朱麗華生於1957年10月,1994年10月入黨,現任浙江省盲協副主席、嘉興市政協委員、嘉興市盲協主席,嘉興麗華推拿診所所長。四十多年前,兩次意外事故讓她的雙眼徹底失明,但她用奮鬥來追逐光明,靠着自己的雙手推出了璀璨人生。

她刻苦鑽研中醫推拿技術,成為嘉興市首位也是目前唯一的盲人中醫師,為22萬多人次患者緩解病痛,並帶動了100多名殘疾人就業;她熱心公益、無私奉獻,累計資助貧困學生480人次,捐款金額高達333萬元。近年來,朱麗華同志榮獲全國“自強模範”、浙江省“優秀共產黨員”、浙江省“道德模範”等諸多殊榮。

9月22日,嘉興市委書記張兵對朱麗華同志先進事蹟作出重要批示:“朱麗華的事蹟十分感人。她身殘志堅、自強不息,心有大愛、樂於奉獻,自己失去了光明,卻給許多人帶去了光明,她以自己的模範行為,生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人的初心,生動詮釋了新時代‘勤善和美、勇猛精進’的嘉興人文精神,值得全市共產黨員和各級幹部認真學習。”

10月10日,中共嘉興市委印發《中共嘉興市委關於開展向朱麗華同志學習的決定》,在嘉興市廣泛開展向朱麗華同志學習活動。《決定》指出,朱麗華是嘉興市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優秀代表,值得嘉興市黨員和有關幹部認真學習:學習朱麗華同志堅守初心,一心向黨的政治品格;學習朱麗華同志身殘志堅,自強不息的頑強品質;學習朱麗華同志心有大愛,樂於奉獻的高尚情懷;學習朱麗華同志勇於擔當,奮發有為的崇高追求。

9月7日起,“南湖初心講堂——紅船旁的空中黨校”百堂融媒體黨課震撼展播,每天播出一期。百堂融媒體黨課將在“紅船領航”微信公眾號、浙江新聞客户端、“禾點點”新聞客户端、“讀嘉”新聞客户端以及紅船網、嘉興在線新聞網站、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等我市主要融媒體平台進行展播,並向省級和中央級融媒體平台推薦播出。

學習“娃娃書記”肖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6

張桂梅,像一團火、一盞燈、一顆星,燃燒着、閃爍着、散發出愛的光芒,向貧困山區的孩子們播撒希望的種子,引領她們走出大山。在她身上,體現出一名共產黨員勇擔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接班人的使命,她以自己的行動和忠誠詮釋基層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和擔當,展現了新時期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仁心大愛和大公無私的崇高品質。

一個心願: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接班人

60歲後,能夠幹什麼?

多數人是退休回家,含飴弄孫,悠閒自適。但在張桂梅眼中,60歲則是煥發生機活力的又一個起點,培養山區貧困家庭女學生的“第二春”。

“我一定要讓華坪女子高級中學的學生考上清華、北大,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的接班人。”今年62歲的張桂梅激情滿懷地向記者“規劃”着未來。

隨着年歲的增長,張桂梅非但沒有放緩將貧困山區女學生帶出大山的節奏,反而增加了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間。

“每天5點半起牀的張老師,便開始了一天的忙碌。”麗江華坪女子高中教師韋堂雲説,每天早上,叫完學生集合後,張老師回到辦公室一邊啃饅頭一邊開始處理日常事務,等忙完手裏的活,她還要去各個教室檢查,常常沒有一個完整的早餐時間。

很多人問張桂梅,華坪女子高中建校以來,你已經幫助1500多名山區貧困學子走出大山,還把自己獲得的70多萬元獎金全部捐獻給貧困山區,麗江華坪女子高中也連續10年獲得了麗江市大學聯考綜合第一的好成績,如今都這把年紀了,有必要這麼拼嗎?

“我沒時間了,多搶一點時間,多培養一個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就是多作一份貢獻,特別是要培養出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張桂梅説。

身體本就不好,還長時間超負荷工作,張桂梅全身時常疼得動不了,可她卻瞞着所有人,吃點止痛藥,稍好一些,又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

今年3月,張桂梅再一次住院。醫生要求靜養。這對視時間如生命的張桂梅來説,簡直和病痛一樣難受:“靜養,把我照顧管理學生的權利都奪走了,這樣幹待着,太浪費時間!”

好不容易熬過了3天3夜,張桂梅稍微緩過勁來,沒等醫院同意出院,她就自己偷偷跑回學校。“孩子考上好學校,就是最好的藥!我一定要培養出能上清華、北大的女學生。”説話間,張桂梅的眼睛裏閃爍着充滿希望的光芒。

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讓張桂梅忘記了病痛,忘記年齡,使她渾身充滿力量。為了學生,她長期帶病堅持工作,幾次暈倒在講台上,而每一次張桂梅都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台上,始終堅持把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命運放在心坎上。

學習“娃娃書記”肖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7

白曉卉,生前系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山東省立醫院)臨牀醫學檢驗部副主任、主任技師、研究員,在山東省直支援威海核酸檢測工作中因突發疾病搶救無效。

時間回到3月8日。那一天是國際婦女節,白曉卉早早給自己的學生們準備了巧克力,放在實驗室公共區域的桌子上。

臘八節的粥,冬至的餃子,元旦的電影……儘管工作很忙碌,課題節奏很緊張,但大大小小的節日,白老師和她的禮物從不會缺席。

一起過完節,還沒走出辦公室,白曉卉就接到了省衞健委支援通知,要作為領隊與5名具備豐富核酸檢測工作經驗的同事組成山東省立醫院支援威海疫情處置檢測隊。

匆忙交接好手頭的工作,白曉卉拎起自己的電腦包,衝還在實驗室的同事和學生們揮了揮手,“我走了,你們也早點休息!”

疫情之下,核酸檢測成為一個高頻詞彙。作為目前判定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金標準”,人們對樣本採集的過程已然熟知,卻不知道報告上的結果,就出自這羣“離病毒最近的人”。

標本接收、錄入、試劑配製、核酸提取、加樣、上機檢測、審核結果、發放報告……自20_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白曉卉就和省立醫院臨牀醫學檢驗部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實驗室的檢驗醫師們就奮戰在離病毒最近的地方。

3月9日凌晨4時,抵達威海後,白曉卉立即前往威高諾潤檢驗所查看實驗室條件,指揮所有運抵的儀器設備試劑裝配調試工作。當天下午2點,即作為第一組投入到核酸檢測工作中。

“大規模核酸檢測的時間,成千上萬的標本被送到實驗室,時間緊、任務重,每次檢測工作都要持續數小時。”

封閉的實驗室裏,機器一直在運轉,檢驗人員從採集來的樣本中一一提取出核酸片段。口罩和護目鏡緊緊壓向口鼻,厚重封閉的防護服裏,汗水早就浸濕了衣衫……

學習“娃娃書記”肖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8

心有所信,方能行遠。共產黨員為黨的事業而奮鬥,不惜流血犧牲,靠的就是一種信念,為的就是一種理想。“燃燈校長”張桂梅,就是這樣的人,讓華坪女子高中的師生們遠方有燈、腳下有路、眼裏有光,讓理想信念迸發出改天換地的強大力量,為山區女孩追夢人生鋪起了一條光明大道。

這是拔掉窮根的堅定信念。華坪縣地處金沙江腹地,山區面積佔97%,2/3以上的大山在海拔1500米以上,散居着傈僳族、納西族、彝族等民族。走出大山、改變命運、過上好日子,是山裏人世世代代的夢想、心心念唸的追求。

山裏人窮,窮在意識落後、文化落後。與教育和貧困打了半輩子交道,張桂梅最懂山裏孩子的渴望,最懂這片山。1996年8月,張桂梅到華坪縣中心學校任教,“女生比例很低”、“很多女孩讀着讀着不見了”的現象,引起她的極大不安。通過不斷的家訪她發現,在家務農、外出打工或早早嫁人,是大多數當地女孩的共同命運。面對山區教育的“錐心之痛”,張桂梅認為,“女孩的教育問題解決不好,就會陷入貧困女孩—貧困母親—貧困下一代的惡性循環,所以救一個就是救三代!”水激則石鳴,人激則志宏。“我把那些姑娘一個個往回撈,哪怕我自己出錢,也一定讓她們讀書!”在那片貧瘠的土地上,張桂梅孜孜不倦地播種教育脱貧、創造美好新生活的希望,並將這一希望撒向雲嶺山鄉。

張桂梅始終秉持着對教育事業的痴心和執着,創造了貧困山區教育史上的一個又一個奇蹟,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對基層教育工作的責任和擔當,用堅韌不拔、不屈不撓的幹事品格為貧困山區的孩子們撐起了一片藍天。圖為20_年5月21日,張桂梅在課堂講述自編的故事,調動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華坪縣委宣傳部供圖

這是拿命來拼的堅定信念。越是在艱苦的地方,信仰越容易生長;越是經風雨的考驗,信仰越歷久彌堅。幼年喪母,青年喪父,中年喪夫,還身患骨瘤、肺纖維化、小腦萎縮等20多種疾病,經歷了數次病危搶救。張桂梅忘我工作的同時,忍受着常人無法承受的心靈傷痛和身體病痛。連續的命運重擊,怎麼挺過來?靠堅定的信念!困難沒有將張桂梅打倒,反而成了她燃燒自己的柴火。

理想就在崗位上,信仰就在行動中。1997年4月,張桂梅被查出身患腫瘤。沒錢治病,舉目無親。她決定瞞着病情,把九年級畢業班帶到畢業,這一拖就是3個多月。後來,學校瞭解到她帶病教學,送她去醫院做手術,當時取出來的腫瘤重達2公斤,非常危險。“我是老師,講台就是我的生命,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台上!”她的事蹟傳開後,華坪縣各級幹部、老百姓主動給她捐款,一位到縣城開第七次婦代會的代表也捐出僅有的5元回家路費,這樣的善舉,極大地温暖了她的心,給她以新的生命力。人在難處最知暖。“華坪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想為華坪做些事。”從此,張桂梅的人生就與山區教育事業深深融合一起,燃燒自己、照亮學生,她用拼命精神,換來了貧困山區女孩人生命運的轉折。

這是教育報國的堅定信念。貧困山區教育起步晚、資源少、底子薄。有好心人勸導她:“張老師,女孩輟學問題在貧困山區具有普遍性,各級黨委政府會逐步解決的。”張桂梅卻迴應説:“我們等得起,可孩子們的成長等不起,她們可都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山區的希望,女高早辦一天,就能少讓一批山區女孩輟學,就能多為山區發展點燃一分希望啊!”張桂梅只是一名鄉村教師,但她在教育工作中關注時代、關注社會,她的心中有強烈的家國情懷。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尤其貧困地區學生的受教育水平全面提高,離不開無數個像張桂梅一樣的優秀人民教師的努力奮鬥。從邊疆到內地,從鄉村到城市,從高山到海島,湧現出張麗莉、李保國、黃大年、張桂梅等一大批優秀人民教師,一棒接一棒,一代接一代,提高人民教育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不斷為築牢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做出貢獻。

學習“娃娃書記”肖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9

20世紀70年代,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是一場席捲全國的聲勢浩大的運動。廷·巴特爾參加了這場運動,在這場運動中,他走出內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走進了蒼涼、偏遠、閉塞的薩茹拉圖亞草原,時為1974年。面對陌生的環境,一切都必須從頭學起,首先是蒙語,不會蒙語,就沒法兒和牧民進行交流與溝通;然後是在草原生存的基本技巧:騎馬、放牧、打草....廷·巴特爾用心去貼近草原,用心去貼近牧民,草原和牧民給他以豐厚的回報,在短短的兩年時間裏,凡是牧區生產、生活中所需得知識和技能,廷·巴特爾基本掌握了。

1976年,復出後的廷懋將軍出任內蒙古軍區政委、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第二書記。與此同時,知青可以返城的政策也出台了。在薩茹拉圖亞知青點,人們普遍認為,第一個返城的知青肯定是廷·巴特爾,一個簡單的理由就是他的父親是自治區的高層領導,而是事實卻讓大家看到的是相反的結論。廷·巴特爾不僅不是第一個返城的知青,而是40名知青中唯一紮根在薩茹拉圖亞草原的知青。

草原和草原人民給予廷·巴特爾以極大信任,讓他去經營和管理乳品廠,一年幹下來,廷·巴特爾楞是讓這個瀕臨倒閉的乳品廠盈利5萬元。廷·巴特爾在熟悉草原的過程中找到了有所作為和實現人生價值的支點。他渴望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在入黨志願書上鄭重地寫下“廷·巴特爾”4個字。老將軍廷懋給兒子的禮物是一本《黨章》,並語重心長地叮囑:“好好學,千萬不能辜負黨組織的期望。”

1981年秋,廷·巴特爾在美麗的高格斯台河畔與美麗的蒙族姑娘額爾登其其格組建起幸福的家庭。

1993年,已經出任薩如拉圖亞嘎查黨支部書記的廷·巴特爾又面臨一次考驗。北京軍區按政策規定要在北京為廷懋將軍修建一座小樓,並安排一名子女隨同進京。對巴·特爾來説,這是一次絕好的機會,但他已經把生命融進薩如拉圖亞的廷·巴特爾,捨不得已經圍封的草原,捨不得他親手繪製的草原建設藍圖。他對父母説:“我的事業在薩如拉圖亞,我深情地熱愛着這片草原!”薩如拉圖亞位於渾善克沙地西北邊緣,面積437.5平方公里。這裏曾是一望無際的草原,108眼泉水匯聚而成的高格斯如河在這裏流過。

20世紀80年代,牧區開始推行草原畜牧雙承包制。這一措施極大地調動了牧民的養畜積極性,但卻缺少對牧民的科學引導,導致牧民在追求養畜頭數時無視對草原的破壞,使草原變成黃沙漫漫的沙地,廷·巴特爾大聲疾呼:不能這樣下去了,否則,就連我們賴以生存的空間也將不復存在!廷·巴特爾從這户牧民家裏出來,又進那户牧民家裏,苦口婆心和每一個牧民商量、探討圍封退化草原、禁牧沙化草原的事情,然而,牧民們還是不接受他的觀點和理論。

廷·巴特爾想,共產黨員在任何情況下都應該率先垂範,牧民之所以不接受他的觀點和理論,是因為這種觀點和理論還沒有變成看得見、摸得着的實際。

學習“娃娃書記”肖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20

_同志,男,漢族,19_年出生,20_年參加工作,20_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_黨組書記、局長。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作為_黨組書記、局長,_同志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認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積極發揮交通系統職能職責,帶領全系統幹部衝在一線、幹在實處,以擔當作為的精神,讓黨旗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高高飄揚。

一是思想成熟、政治堅定。在疫情防控期間,該同志也一致把加強政治理論學習作為政治上堅定、思想上堅強、工作上精通、作風上過硬的必修課,注重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疫情防控的最新指示精神,學習上級系統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一絲不苟地落實中央和省、市委的決策部署。同時,堅持把上級精神與本地本單位工作職能相結合,注重發揮表率作用,身體力行,帶頭學習實踐,體現了較高的政治理論水平,在疫情防控中頭腦清醒,立場堅定,旗幟鮮明,注重黨性鍛鍊和黨性修養,有較強事業心和責任感,為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積極貢獻。

二是作風務實,組織力強。該同志工作中能夠正確把握上級要求,科學判斷形勢,領導決策能力強,工作經驗豐富,善於從全局性、前瞻性、戰略性的高度思考問題、把握方向。工作思路清晰,工作有魄力,善於抓大事,即突出政務,狠抓服務,搞好事務,以人為本,強化活力,真抓實幹,充分發揮職能。在疫情防控期間,帶頭研究制定了交通系統疫情防控應急預案,親自起草了致全市交通系統幹部的一封信,較好地調動了交通系統幹部參與疫情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是品行較好,成效顯著。該同志注重講黨性,重品行,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工作中,具有大局意識,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有協調團結同志的能力,與班子成員通力協作,同舟共濟,相互支持,彼此尊重。特別是在這次疫情工作中,該同志積極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安排,第一時間帶領全局_名幹部衝在一線,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做好公路疫情防控檢測,疫情期間交通運輸管理等工作,較好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在近兩個月的疫情防控期間,本系統所負責的工作沒出現任何紕漏,得到了領導和羣眾的高度認可。

主要不足:由於個人性格原因,該同志對工作要求很高,所以有時存在急躁情緒,忽略了對待工作及下屬的方式方法。

學習“娃娃書記”肖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21

請允許我將您比作豐碑,因為您在我心中是那樣的高大。有一種靈魂可以守望人間,有一種信念可以屹立不倒,有一種精神叫做永世流芳。

淚水浸濕了眼眶,心靈受到了無比的震撼,誰説平凡不可以演繹高尚,誰説樸實不可以換來尊崇。劉瓊芳同志,一名普通的醫護人員,用一顆樸實之心演繹了一場人間大愛,實踐了一名共產黨員對黨的莊嚴承諾。

大愛是無私的。劉瓊芳同志用她無私的心靈給每一位患者帶去了希望。56年,一年365天,是的,無私是需要勇氣的!她做到了。她真心關愛每一位患者,她熱心幫助每一位病人,她用高超的醫術和無私的心靈向人間播撒着希望。她是黨的女兒,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無私的奉獻給了黨的事業。

大愛是一種執着的守望。她執着與自己的職業。他熱愛醫生這個職業,她每天都是早來晚走,將醫院當做自己的家,將病人看成自己的親人。這種熱愛,不是她的一句語言,而是病房中一個熟悉的身影。她守望者自己的麥田,守望者生命的尊嚴。她將救死扶傷作為天職。她是黨的好女兒,她執着着對黨的承諾!

大愛是對責任的默默承擔,責任是一種心靈承諾。救死扶傷,是一個醫生的天職,而劉瓊芳同志將這個天職演繹到了極致。如果不是她的心中裝滿了責任,她又怎能幾十年如一日的辛勤工作。她知道,她對病人有責任,對醫院有責任,對這個社會有責任。她愛她的病人,她尊重他的病人,她將挽救生命作為了她至生的責任,是黨給她的神聖責任。

大愛是一種無言的傾訴。真正的高尚從不需要標榜,真正的美德會在不經意間已經流進了你的心房。真正的愛從不用吹噓來表達,而是從一舉手一投足間自然流淌。劉瓊芳同志,用她幾十年如一日的實際行動,踐行了大愛,感染了我們。她用自己的一生來無言地向黨傾訴,她沒有辜負黨的栽培。

問何謂大愛,我無法用語言詮釋。但大愛已然在世間流傳。做一個有大愛的人,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用一生的時間去努力。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更需要用愛來武裝自己,用真愛來激勵自己。

對於劉瓊芳同志,我感動之餘,也暗暗地為自己樹立了榜樣。我也要做一個於社會有用的人,做一個有大愛的人。她就像我的精神豐碑,引路明燈。

去用行動實踐吧!讓大愛滿人間!

學習“娃娃書記”肖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22

20__年8月21日午時,《致富快報》的記者走進了袁隆平的辦公室。袁隆平熱情地招呼記者坐在沙發上,請祕書給來訪者泡茶,又遞上香煙。他明白來訪者是江西老鄉,又是為“三農”服務的一份實用性很強的報紙的新聞工作者,向農民傳播黨的各種惠農政策,供給信息和可操作的技術,方向很對頭,農民朋友喜歡,長期堅持下去,報紙就有生命力。

他説:眼下農民朋友的生活不是很富裕,相當一部分農民朋友渴望着脱貧致富而又一時找不到門路,你們這些高參肩上的擔子不輕啊。聽説《致富快報》全年定價不到50元錢,一天不到一包“梅雀”牌香煙錢。我看農民朋友是訂得起的。你們的報紙是辦給“窮人”看的,是辦給弱勢羣體看的,所以註定你們也是“窮人”。也是媒體中的弱勢羣體,現階段,這是正常的,又不很正常。依我看,不能小瞧“窮人”,有一句至理名言:“卑賤者最聰明”,因為“富人”、城裏人是靠數億“窮人”養活的……

當他明白記者代表報社大熱天遠道而來懇請他擔任報紙的顧問,以及請他題詞時,他爽快答應了:“好。我反正有60多個頭銜了,多一個無妨。可是頭銜太多了,好累,反而成了包袱。但你們的報紙是辦給農民朋友看的,我願意當這個沒有級別的顧問。”

然後,他伏在辦公桌上,頗認真地在白紙上寫下“祝農民朋友早日致富”和“祝《致富快報》越辦越好”兩幅題詞。

爾後,經記者請求,袁隆平和來訪者在辦公樓前的台階上合影留念。

一位享譽中外的大科學家,多次請辭和推掉了許多聲名顯赫的頭銜,偏偏欣然擔任一張不起眼的小報的顧問,這段佳話很快被傳為美談。

學習“娃娃書記”肖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23

3月28日,我與社區黨員們一起觀看了楊善洲先進事蹟報告會的實況錄像,心裏久久難以平靜。五位講述者從不同的角度對楊善洲和他的先進事蹟進行了生動的講述,句句感人,字字情真。楊善洲同志留給我們的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是值得所有人學習的榜樣。作為新時期的黨員青年,我更要認真地、仔細地學習。

“ 恪守信念,清正廉潔,一心為民,忘我工作……始終如一地堅守着共產黨員的高尚情操,始終如一地踐行了執政為民的根本宗旨”——這是楊善洲老書記最本質的精神所在,學習老書記就要進一步加強黨性修養,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努力為人民羣眾辦實事。學習楊善洲同志,就要學習他牢固樹立正確的地位觀、權力觀、利益觀,不計名利得失,不計榮辱進退,做一名無私奉獻、一身正氣的好黨員。

楊善洲同志的事蹟告訴我們,我們必須要有頑強的意志,必須從點滴做起,不能好高騖遠,立足崗位,腳踏實地,端正心態,勤勉敬業。要培養刻苦鑽研的精神,不怕挫折,投身艱苦崗位鍛鍊身手,承擔挑戰性工作增長才幹。要保持創新鋭氣,在工作崗位上大膽探索、創新創造。要養成勤學習、多讀書、善探究、愛思索的好習慣,不斷豐富知識,開拓視野,提高綜合素質。要自覺向實踐學習,在實踐中更新思維、開闊眼界,在實踐中磨鍊意志、學會忍耐,成長為知識豐富、技能精湛、視野開闊、愛崗敬業的有用之才。

作為新時期的青年,我們應該以楊善洲同志為榜樣,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利益觀,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更加紮實的工作作風,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愛崗敬業,艱苦奮鬥,刻苦學習,不斷創新,為黨的事業甘於奉獻自己的一切的精神。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崇高的精神、美好的品德卻是永恆不變的。我們要認認真真、仔仔細細的的做好身邊每一件事情,為國家和社會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更加積極的投入創學習楊善洲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在市委領導作出決定,號召全市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向楊善洲同志學習之際,我認真學習了楊善洲精神,深刻地從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等方面談出了自己對學習的認識,通過這次學習,對我開展工作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變被動為主動,在學習活動中,通過深刻反思和認真領悟,我有如下一些認識。

一、通過教育,認識了學習楊善洲老書記的意義和重要性。

開展學習楊善洲老書記教育活動,能夠使廣大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團結帶領人民羣眾貫徹落實黨的正確的理論、路線、綱領;開展先進性教育,能夠用廣大黨員的行動來體現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的理念,才能為廣大人民羣眾所認識;才能保證黨員先進性這一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關鍵和基礎才能發揮黨員先進性,完成黨的執政任務和執政使命,廣大黨員才能帶領羣眾去奮鬥,去實現黨的各項任務。

二、通過對學習楊善洲老書記的學習,明確了新時期共產黨員先進性的具體要求。

經過學習和討論,我明確了作為一名從事.....工作的共產黨員在新時期的先進性,一是要立足本質、全心服務。熱愛....事業,堅持黨的方向;愛崗敬業,求真務實;紮實工作,爭創一流,把羣眾的利益放在自己利益之上。二是優質高效,精益求精。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提高.....能力,爭創一流工作業績。三是團結協作,顧全大局。維護民主集中制原則,執行黨組織的決定,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四是不計得失,樂於奉獻。吃苦在前,享受在後;艱苦奮鬥,廉潔奉公;牢記“兩個務必”,抵制腐敗現象。

三、學習楊善洲老書記增強了自己的黨性,提高了自己的水平。

通過學習,我深刻體會到,要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就必須堅定理想信念。堅定理想信念,重要的就是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認識世界,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理想信念是一個思想認識問題,更是一個實踐問題。同時還應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先爭優活動。

作為土生土長的施甸人,我在成長的歷程中時常瞭解到許多關於老書記的感人事蹟,也可算是楊善洲老書記先進事蹟的見證人。近日,我懷着崇敬的心情又一次認真地學習了楊善洲老書記先進事蹟的點點滴滴,楊善洲同志從保山地委書記的崗位上退下來後,主動放棄進省城安享晚年的機會,紮根施甸大亮山艱苦創業,義務植樹造林,一干就是20xx年,建成了面積8萬畝、價值1億多元、完全成材後價值可達3億元的林場,最後將林場無償移交國家。近日,李源潮指示:“楊善洲同志60年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一輩子把黨和羣眾的利益放在個人利益前面,一輩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輩子公而忘私、廉潔奉公。他的先進事蹟和思想境界十分感人。他是老幹部中突出的優秀共產黨員。要把楊善洲同志作為創先爭優的重大典型予以宣傳。”雲南省委書記白恩培對學習楊善洲先進事蹟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近日再次指出:“楊善洲同志60年如一日,恪守信念,清正廉潔,一心為民,忘我工作。他始終如一地堅守着共產黨員的高尚情操,始終如一地踐行執政為民的根本宗旨,始終如一地發揮老有所為的奉獻精神,是老幹部的優秀代表,是創先爭優的突出典型,是廣大黨員幹部的學習楷模。”學習後心靈再次受到震撼,我為家鄉養育了楊善洲這樣的黨的好乾部而自豪和驕傲,同時,作為老書記家鄉的一名黨員領導幹部,更加堅定了我學習和追求老書記“人格重如山,名利淡似水”的理想信念。

俗話説,做好事做實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做實事。學習楊善洲同志,就要學習他用畢生精力踐行一名共產黨員的錚錚誓言,忠貞不渝地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一輩子不為權力所累、不為地位所累、不為名利所累、不為私情所累,始終保持清正廉潔的公僕本色。作為新時期的黨員領導幹部,我們應該以楊善洲同志為榜樣,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利益觀,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更加紮實的工作作風,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學習楊善洲同志,就要學習他艱苦樸素、苦幹實幹的優良作風。楊善洲同志出身貧寒、經歷坎坷,做過石匠,飽嘗了作為一個農民的所有辛酸苦辣。他憑着一腔熱誠、腳踏實地的奮鬥一步一步成長為領導幹部後,始終保持恪守信念、清正廉潔、艱苦樸素、一心為民的高尚情操,他一生艱苦樸素,時常是頭戴竹葉帽、腳穿草鞋以普通羣眾的心態往來其間,始終如一地踐行執政為民的根本宗旨。通過學習,我們要進一步加強黨性修養,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赤誠之心對待羣眾,努力為人民羣眾辦實事。同時,時刻提醒自己任何時候不能因為身份地位的改變而忘本變質。

學習楊善洲同志,就要學習他無私奉獻、淡泊名利、先人後己的高尚情操。他“為官”多年沒有為家人安置工作和撈上一冊“農轉非”本本,連組織上給予的正常政策照顧也被他婉言拒絕了。他也沒有給家裏蓋上一間像樣的房子,時常對家裏人説:過日子,吃處有個鍋,睡處有個“窩”就行,卻把個人大量的積蓄投入到大亮山義務植樹造林上,他把價值3億元的林場無償移交給施甸縣人民政府,縣裏要獎勵他10萬元,他堅決不要;市委、市政府獎勵他20萬元,他又把大部分捐獻給教育等社會公益事業。試想,如今這樣的幹部、這樣的領導還有嗎?這正是楊善洲老書記人格魅力的高大和高尚所在,他永葆本色、鍥而不捨的精神,是我們黨的寶貴財富,是我們廣大黨員幹部尤其是領導幹部學習的楷模。

學習“娃娃書記”肖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24

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向好,非疫情重災區企業正在有序復工,各地流動人員逐漸增多,部分黨員幹部似乎放鬆警惕。“戰疫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需知新冠病毒狡猾、詭異,時而佯動,時而蟄伏,切忌掉以輕心。“疫”路漫漫,防控不可掉以輕心,仍需繼續抓實抓細抓落實。

疫情防控工作要戒“虛”務“實”。

一些地方為了逃避責任,不合實際地反覆讓基層“填表抗疫”,對企業“一關了之”,對生產“一停了之”,對外來人員“一堵了之”,看似為羣眾負責、雷厲風行地抗擊疫情,實則是脱離實際、逃避責任的亂作為。這些行為不僅損耗基層一線幹部的抗疫精力,而且損傷廣大人民羣眾的利益。因此,疫情防控工作中要戒“虛”務“實”,多一些“實”的舉措,少一些“虛”的作秀。必須切實摒棄“一刀切”“一鍋煮”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做法,不讓它成為阻礙疫情防控的“大敵”。

疫情防控工作需搶“時”奪“勢”。

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疫情防控打的是爭分奪秒的殲滅戰,而不是鬆鬆垮垮的持久戰。當前,疫情拐點逐漸凸顯,正是集中力量、精準出擊的最佳時機。成效來之不易,全國人民要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控,繼續打好疫情防控總體戰、阻擊戰。各級黨委、政府要搶佔時機,同時間賽跑,既要做到不瞞報、不漏報、不謊報,實事求是,公開透明,又要避免效率低下,缺乏理性、判斷失誤、矯枉過正的防控措施,還要對不作為、亂作為的幹部,對工作不投入、不深入的幹部,對不會幹、不能幹的幹部及時問責、調整,以免貽誤戰機,也要加大對堅守在抗疫一線,甘於奉獻、風雨無阻的黨員幹部的關懷和保障,樹立先進典型,給予他們最大的認可。

疫情防控工作應防“燥”致“靜”。

疫情防控工作已經開展近一個月,長時間的高壓工作,部分黨員幹部難免精神懈怠、思想放鬆、心浮氣躁,甚至出現焦慮、恐懼、憤怒、麻木。疫情面前,出現負面情緒在所難免,要及時調整糾偏,做到防“燥”致“靜”。各級黨委、政府“一把手”在佈署疫情防控的同時,要密切關注幹部的工作及心理狀態,給予長時間工作的幹部輪休、調休、補休,為出現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的幹部提供心理諮詢;對精神懈怠,思想放鬆、心浮氣躁的幹部及時組織談話,提振“精氣神”。作為幹部自身,要理性面對疫情發展,認真學習,積極普及防控知識,科學地做好自身防護,健康飲食,根據工作安排,制定作息時間表,適當休息,提高自身免疫力,唯有如此,才能有更多的精力、更好的狀態肩負起抗疫使命。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請相信,“黑夜翻面之後,會是新的白晝”,戰“疫”終將取得勝利!

學習“娃娃書記”肖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25

近日,一篇公號文章《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一下這些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讓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朋友圈獲得了一波“新流量”。

首先,“請暫時遺忘袁隆平”,這個論題根本立不住腳。憑何讓人們忘記袁隆平,又如何可以讓人們忘記袁隆平?“吃水不忘打井人”,今天我們吃着袁隆平培育出的大米,你又讓我們忘記袁隆平,除了忘恩負義,世上有這樣的人嗎?

其實,公號文章只是想説明: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名不符實;“給我們米飯吃”的人,除了袁隆平還大有人在;袁隆平的成就被“過度放大”,應該被“暫時遺忘”,把“舞台”留給其他科學家。真是豈有此理!我們不否認,“給我們米飯吃”的人不止是袁隆平一人,但僅僅是因此,我們就該忘記袁隆平嗎?再説,現在是創新創造的時代,“舞台”就擺在每個人面前,用一句廣告語來説:“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廣。”“舞台”豈是給讓出來的?君不見,佔着茅坑不拉屎、在學術榮譽上殫心竭慮地造假者比比皆是,卻不思如何作為,難道是社會沒有給他們“舞台”嗎?

再説,袁隆平是誰?相信多數的中國人都知道,他就是聞名中外的“雜交水稻之父”。但這個“榮譽”絕不是吹出來、誇出來的,而是他數十年孜孜不倦、潛心研究,用勤奮努力的汗水換來的。袁隆平是我國第一個發現水稻雜種優勢現象的科學家,他1971年找到雄性不育系,1974年找到三系配套模式,此後成立“全國雜交水稻研究協作組”,1976年我國就實現了三系配套大規模製種,不到6年時間完成這些工作,速度之驚人,難道這些是能夠讓出來的嗎?袁隆平的敏鋭洞察力、超強組織力和堅定執行力,業界無不佩服,這也不是可以讓出來的。

我們不妨看看央視《感動中國》節目給袁隆平的一段頒獎詞:……民以食為天,人類從未停止過對飢餓的抗爭,從未停歇過對糧食的渴望。面對嚴峻現實,世界陷入了糧食恐慌,人們連連發問:誰來養活中國,誰來養活世界?20世紀70年代,中國通過對雜交水稻的成功研究,最終將水稻畝產從300公斤提高到了800公斤,並推廣2.3億多畝,增產200多億公斤。這些事蹟都歸功於今天的獲獎者——袁隆平。

事實勝於雄辯,袁隆平今天依然奮鬥不止,顯然,公眾號文章是罔顧事實,説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名不符實、成就被“過度放大”了,大有吃不到葡萄就説葡萄酸的意味。袁隆平,畢生夢想就是消除飢餓,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事實上,不論過去、還是今天,像袁隆平,還有屠呦呦一樣成就卓著的科學家很多,他們淡泊名利,默默無聞,致力於科學研究。我們只見有學術造假者,從沒見過哪位科學家的成就是被人讓出來的。

可以説,袁隆平不可遺忘,也不可能被遺忘,他的科學貢獻不但是對中華民族的,也是對世界的。他追求科學的精神,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所需要。做人當有良心,那些鼓吹遺忘袁隆平者,那些妒忌袁隆平科學成就者,還是好好學習一下袁隆平的創造精神吧,別辜負了這個時代,要用自己的汗水去努力創新創造,機遇歷來就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舞台就擺在每個人的面前。

學習“娃娃書記”肖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26

滕啟剛同志對黨忠誠、對司法事業無私奉獻、對人民擔當負責的敬業精神和司法為民的情懷十分值得我學習,他的生命定格在57歲,成為遼寧政法英模榜上一顆耀眼的星,温暖着每一個人。在滕啟剛的身上,我看到了一名人民法官無私奉獻、廉潔奉公的高尚品格,也看到了共產黨員忠誠信仰、堅守初心,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的先鋒本質。他以生命踐行使命,將公平正義寫進了自己的人生。

英模是一個民族的脊樑,一個時代的座標,一支隊伍的象徵。弘揚英模精神,既是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的重要一環,也是新時代加強政法隊伍建設的必然要求。我要以英模為鏡,深刻感悟英模精神,築牢思想之基,汲取奮進力量。滕啟剛同志的先進事蹟,樸實無華、情景交融,感人至深、催人奮進,我們既為失去這樣一位好法官而痛惜,也為遼寧政法隊伍中湧現出這樣一位先進典型而自豪。

學習滕啟剛同志先進事蹟,就要學習他初心如磐、意志似鐵的忠誠本色。不管崗位怎麼變換,他始終堅守初心、忠誠履職、秉公辦案。他把對黨和人民事業的絕對忠誠融入到每一份公正判決、每一次矛盾化解中。要學習他牢記宗旨、甘於奉獻的愛民情懷。把百姓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不斷提高羣眾工作本領,始終與人民羣眾想在一起、幹在一起,風雨同舟、同甘共苦,通過優質高效服務,不斷提升人民羣眾對政法工作的滿意度。也要學習他勤勉敬業、守土盡責的擔當精神。把職業當成事業來幹,以實幹書寫人生,用奮鬥鐫刻榮光,用實際行動踐行崇高理想信念,把維護公平正義作為永恆價值追求。更要學習他清正廉潔、嚴於律己的道德情操。始終牢記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自覺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真正做到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我們要堅守初心,履行好新時代政法工作職責使命,努力提升工作本領,推動政法工作高質量發展,為推動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實現新突破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我要厚植為民情懷,堅持把每一件事關人民羣眾的小事當成大事,把實事辦到羣眾心坎上,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取人民羣眾的幸福指數。我要堅守法治精神,捍衞司法權威,努力讓人民羣眾在每一起案件辦理、每一件事情處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我要把英模精神轉化為實際行動,把教育整頓成效轉化為解民憂、辦實事的能力,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更加飽滿的工作熱情、更加紮實的工作作風,展現新擔當、實現新作為。

時代造就英雄,偉大出自平凡。堅守平凡便是不凡。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作為一名法官助理,百姓懇切的訴求和期待,就是激勵我不斷前進的初心和動力,百姓對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就是我繼續努力的深厚底氣。我要牢記“無論何時,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一切服從組織需要,黨叫幹啥就幹啥。”舍小家顧大家,不計較個人得失,把對黨和事業的忠誠融入到每一份的公正判決之中,融入到每一次的矛盾化解之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qewwr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