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2022致良知四合院主題論壇學習心得文(精選8篇)

2022致良知四合院主題論壇學習心得文(精選8篇)

2022致良知四合院主題論壇學習心得文 篇1

什麼是小我?

2022致良知四合院主題論壇學習心得文(精選8篇)

不愛祖國是小我。講善意謊言是小我,表現自己是小我,好為人師是小我,膽小懦弱是小我,聞譽而喜是小我,聞毀而怒是小我,傲慢自大是小我,讓人看不起的品質是小我等等。

問問自己,以下這些“小我”,自己真的沒有嗎?

不信聖賢、不孝父母、指責抱怨、投機取巧……

叨天之功、掩人之善、襲下之能……

厭惡、嫉妒、攀援、説謊、貪污、賄賂……

傲慢、恭維、懈怠、狡詐偷刻、憂患、鬱悶、苦悶……

“雖昔為寇盜,今日不害為君子矣”,真正明白每個人心中都擁有無盡的寶藏,就要從當下開始,下明心淨心之功,克除小我。

致良知四合院主題論壇學習心得範文精選四

何為“仁愛之心”?陽明心學説讓我們放下私慾,便能生起一份仁愛。白老師在回答中説:“要擁有這份仁愛,要有這麼一份擔當,和報效祖國的能量。”我的理解是,要擁有一顆仁愛之心,擔當、崇高感、洞察力三者缺一不可。早在多年以前,任正非的著名語錄已經廣為流傳:“華為沒有院士,只有院土。”因為擔當,因為崇高的使命感,華為才得以快速發展壯大,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迴歸初心,迴歸仁愛之心,才能洞察發聲者的訴求。

何為“無聲的呼喚”?因為無聲,所以這種呼喚是細妙的、微妙的,很難被覺察到,儘管很難被察覺,但是它卻給我們指明瞭一個方向,那就是如何塑造以客户為導向的思維。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以一顆仁愛之心,進行心與心的溝通,只有這樣才能感知別人感知不到的東西,才能洞察什麼是“無聲的呼喚”,才能實現與“無聲的呼喚”進行無縫鏈接。

今天的品牌該如何定位?像慈母一樣感知自己孩子的所思所求,以一顆仁愛之心傾聽消費者的“無聲的呼喚”。

2022致良知四合院主題論壇學習心得文 篇2

在大多數人眼中,工作是工作,修行是修行。工作不過為了餬口、討碗飯吃,俗氣的很,但不得不為;而修行顯得“高大上”,遠離塵俗,普通人即使想為卻不能也。

但這種修行方式在王陽明看來就是“着相”了,矯揉造作,為修行而修行。他認為,工作和修行是一體的,工作情境是標榜進取精神的儒家最好的修行之地,正如知行合一一樣,也正如事上磨練的心學基礎一樣,修行無體,以工作為體,以生活為體。離了工作和生活,修行就變得毫無意義。

盡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存心養性事天是學知利行事,夭壽不貳,修身以俟是困知勉行事。

——王陽明

比如刷牙。

天理正道,是每次要刷三分鐘。

那麼每次刷牙,刷夠三分鐘,就是致良知。

很多人都會偷懶,上刷下刷,草草收場;那就是良知被遮蔽了。

比如不要亂扔垃圾。

天理正道,是不能扔到馬路上,而是要扔到垃圾桶裏。

你走在馬路上,吃了一個橘子。有橘子皮。你隨手一扔,扔到草叢中。

那就是良知被遮蔽了。

比如在公共場合説話。

天理正道,是不能太過大聲。

你很激動,或者急於表達自己的看法,於是大喊大叫。路人側目,或者影響他人;這個時候,你的良知被遮蔽了。

這三件,都不是大事。

這三個錯誤,都是大家容易犯的,或者大家都犯過的。

格物致知,格的就是平時大家最容易犯的、也最容易改的念頭。

生活小事,就是致良知。

再又比如,花草枯萎,沒有精神。是需要澆水了。那我們就澆水。

花草不夠茂盛,缺乏養分。是需要施肥了。那我們就施肥。

農田裏的稗草太長,影響水稻的生長了。那麼我們就除草。

頭皮發癢,頭髮髒了。那麼我們就洗頭。

該澆水時,澆水,該施肥時,施肥,該除草時,除草,該洗頭時,洗頭。

順應天道天理,就是致良知。

做好當下的一切,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就是致良知。

2022致良知四合院主題論壇學習心得文 篇3

“良知”,既是道德意識,也是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天生的善良。“致良知”就是將“良知”推廣擴充到事事物物,“致良知”即是在實際行動中實現良知,就是知行合一。

人要多做好事;多做善事,不計較個人得失,做一個有理想、有道德、友文化、有信念,有一顆寬大的心,既然人生中有某些事情要面對,與其做無所謂的掙扎,還不如放下心來,坦然的心態去面對,不要有幻想,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克服所謂的困難,用自己的努力體驗前人經歷過的境界,只要打通心靈的一些關節,做什麼事情都能適應都能做得做得很好,每天想不通的時候,問下自己“要是聖人處於這種環境下,他們會有怎樣的想法和做法呢”所以努力讓自己做事情達到一種新的境界。首先要培養自己接受現實的心態,放棄一些負面情緒,以一種積極、冷靜、樂觀的態度去應對所遇到的一切事情,只有這樣,我的內心才會發出巨大的能量,心平氣和的去做自己該做的事,並把事情做到最好。

對於企業的“良知”就是對企業文化和核心價值觀的認同。作為一名員工,做任何事情要從公司利益出發,公司的利益就是我們自己的利益;我們要正確地面對問題,用“致良知”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問題解決了,我們也就進步了!企業也就發展了!

2022致良知四合院主題論壇學習心得文 篇4

至誠:唯天下至誠,為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至誠通靈,至誠即道,一誠抵百術。陽明心學致良知、大學之道明明德、中庸之道致中和、乃至任何一門宗教,"至誠"都是入門修習的唯一鑰匙,無誠則不得入。誠生信,信受奉行、才能實現任何一門實學至理的知行合一。通過這段《致良知》的共同修習,我感覺到一個人可以走快,但一羣人可以走遠,這是能量場的力量,有聖賢者指引,有同修責善砥礪。內心開始安靜下來,變得更有力量,不再輕易受物所奴,開始懂得拒絕與區分不靠譜的人與事。致良知的修習沒有終點,終生學習,終生踐行。我想修好自我,發揮出達致良知的偉大力量,經營好家庭。

2022致良知四合院主題論壇學習心得文 篇5

陽明先生“巖中花樹”的經典故事耐人尋味、歷久彌新。

先生遊南鎮,一友指巖中花樹問曰:“天下無心外之物,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於我心亦何相關?”

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這段對話寓意很深。簡單地講,如同法國藝術家羅丹所言:生活中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同理,工作中處處有花樹,只是缺少發現花樹的心靈。

價值觀就是用來衡量人生和事業價值的標準。

由於價值觀不同,也就是價值衡量標準不同,同樣一份工作,對不同的人,就呈現出不同的價值。這就是陽明先生所闡述的“心即理”——你有怎樣的心,就能感知到怎樣的真理和價值。

一個剛畢業的年輕人,在單位中承擔着瑣碎的事務性工作。如果以有形價值為衡量標準,他就會覺得百無聊賴。但如果他志存高遠,那麼,掃地打水這些瑣事都成為了磨鍊自己的一個機會。

因此,“價值觀”決定一個人對工作的“價值感”。

當你喜歡草,草就有了價值;當你喜歡花,花就有了價值。一個人喜歡清閒,“錢多事少離家近”就是價值。一個人立志厚德載物自強不息,“996”就是價值。

心靈品質越高,格局境界就越高,在工作中發現的價值就越大。

對於士人,秉持腳踏實地忠於職責的價值觀,感知人心就是工作的價值所在。

對於能人,秉持德才兼備志存高遠的價值觀,鏈接人心就是價值。

對於君子,秉持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的價值觀,利益人心就是價值。

2022致良知四合院主題論壇學習心得文 篇6

人生的重大祕密,到底是什麼?

形形色色的人物故事告訴我們,生命並非一張白紙!每個人與生俱來擁有不同的“生命底色”。

生命底色不同,因而人們就呈現出千差萬別的不同——比如有的人天生就是“孩子王”,有的人天生就喜歡讀書學習,有的人生來就很勇敢,有的人從小就很膽小,有的人從小就很自私……有的人“命”好,生於豪門且天生麗質;有人的“命”不夠好,出身寒門且資質平平。

每個人生而不同,我們要正視人生起點的天差地別。然而,這並非人生真相,也不是人生本質。

根據聖賢的教誨,如今我們明白,在這一人生表象背後,有一個驚天的祕密。那就是,一切民眾,生而平等,每個人心中都擁有無盡的寶藏!

我們生命中所呈現出來的生命底色的差別,只是冰山一角,或者説是大海上的幾個氣泡。但相對於大海而言,這些差別完全可以忽略不計。大海般的寶藏,才是我們的生命本質。

每個人心中都擁有無盡的寶藏。這是人生重大的祕密,鮮有人知,少有人得,明白且體證這一人生祕密的,更是寥寥無幾!

陽明先生龍場悟道之後指出:“聖人之道,吾性自足。” 這意味着,每個人都可以建設心靈品質從而開發心靈寶藏主宰行為作用,因而在今天成就的基礎上,將格局境界提升百倍、千倍乃至於萬倍。

如果能夠開發更多的心靈寶藏,每個人的人生成就都可以若干若干倍地增長!

或許你已經功成名就,你的心中仍然有萬畝良田有待開墾。或許你的事業還不盡如意,同樣你的心中也有萬畝良田值得開墾。

聖賢為我們揭示的這個人生祕密,讓我們每個人的生命如此充滿希望!

2022致良知四合院主題論壇學習心得文 篇7

有形的行為作用,無形的行為作用

為什麼有些人看似付出少卻收穫多,有些人看似付出多卻收穫少?

先將聖賢體證的答案公佈如下:大體上,生命中的一切都是有其緣由的。有些付出是有形的,有些付出是無形的;有些收穫是有形的,有些收穫是無形的。但付出與收穫一定是有機聯繫的。這種聯繫是極其極其複雜的,不是點、線、面的關係就能説清楚的。就算將其提煉為立體關係,也只是呈現了冰山的一角,其深奧程度遠遠超出人們的想象。

人們常常相信“眼見為實”,卻忽視了一些無形的東西。那些看似無形的付出,比如仁愛、智慧、胸懷、能量,也將獲得無形的收穫,比如仁愛和能量。

付出,不管有形或無形,最終也會以另一種方式,回饋到自己身上。

踐行“行為作用與反作用”,不僅在於有形的事物或者看得見的付出,更在於無形的、看不見的起心動念之間,自己種下了怎樣的“行為作用”。

教壞一個人,就是教壞無數人

以賭博為例,1個人1個月教壞3個人,3個人中每個人再教壞3個人(暫定每個人教壞3個人以後就停止教壞別人):

1月份:1×3=3個人

2月份:3×3=9個人

3月份:9×3=27個人

4月份:27×3=81個人

……

第12個月,被教壞的人數是53萬,12個月累計被教壞的人數有80萬人之多。如此,一個人的生命就與80萬人結下惡緣。建立起這樣“惡”的關係,也就給自己的人生種下了“惡”的行為作用,也必將收穫反作用的惡果。

接下來再看另外一個公式:1個人1個月教壞3個人之後,每個月都教壞3個人,結果會怎樣:

1月份:1+1×3=4人

2月份:4+4×3=16人

3月份:16+16×3=64人

……

依此類推,12個月累計的人數是1700萬。互聯網時代,一句話、一個影像傳到互聯網,無限式蔓延,所教壞的人數,細思極恐、不寒而慄,這等於在暴棄自己的生命。

念頭是具有能量的。起心動念決定了意識、語言和身行,意識、語言和身行決定了事,所有的事彙集起來就是人生。

如果不在起心動念間觀照,戒慎恐懼,一不留神,多少惡念就飛奔而出。假設一分鐘有十個念頭,其中的三、五個都是惡的念頭,這將對整個社會產生多大的傷害。反之,如果建設自己心靈品質,同時幫助他人建設心靈品質,將利益多少人,自己又將獲得多少的心靈圓滿。

一反一正,不得不去認真感受。

以上的數學題例子,不僅令人不寒而慄,而且令人恍然大悟!行為作用與反作用的真理,是如此的博大精深,絕妙無窮,又是如此的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無聲無息地主宰着我們每天的生活和工作。

根據行為作用與反作用的真理,最親的人若受害於我們也可能會成為仇人;反之,庸人、小人、惡人等若受恩於我們都可能會成為朋友。

父母是孩子的導師,企業家是員工的導師,部門經理是下屬的導師。只有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才能幫助孩子、員工和下屬走上人生的康莊大道!

2022致良知四合院主題論壇學習心得文 篇8

家庭是可以建設的,裂痕是可以修復的,問題是可以消失或者解決的。所以,當家庭出現問題時,一定一定不要輕易放棄,因為推倒重來的代價太高太高,會形成心上深深的傷痕,也會給家人帶來難以癒合的傷痛。

如何才能深刻地領會人生的規律呢?

關鍵在於做好明心和淨心兩個功夫。

明心就是持久地深入地明白和體證人生重大祕密和重大真理。人生重大祕密是心中擁有無盡寶藏!人生重大真理是行為作用與反作用。通過持久深入地明心,才能不斷地深層地去除心中的不明。

所謂淨心,就是在起心動念處淨化心靈,觀照、反省、引導,循環往復,主動持續,淨化心靈。唯有建設自己的心靈,才能“不糟蹋自己”。而那些不好的念頭,不僅傷害他人,更是在糟蹋自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pjxn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