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2023喜迎端午節心得體會(精選17篇)

2023喜迎端午節心得體會(精選17篇)

2023喜迎端午節心得體會 篇1

五月初五,是我們中國年曆的一個節日-端午節。

2023喜迎端午節心得體會(精選17篇)

這個節日,是我們裹粽子的日子。每一年的這一天,許多人家都會包裹粽子,許許多多不同味道不同種類的粽子,都會在這個粽香的季節紛紛湧現。根據文獻上的記載,以及歷代相傳流行下來的許多端午習俗,五月被視為毒月、惡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這一天便流傳了許多驅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習俗如插蒲子艾葉、喝雄黃酒、祭五瘟使者等。可端午節的意義起了變化。

人們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及崇高的人格,將這個一直流傳的端午原意給忘了,把一些原先未必是紀念屈原的劃龍船及包粽子等習俗,聯繫到他的身上。公無前22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驅逐。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鬱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楚頃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衰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佔城池。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城池攻破的噩耗後,萬念俱灰,仰天長歎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gu)羅江中。

我不禁讚歎起屈原為國悲歎的情感,對他有着深深的敬意。為國悲傷的感情是我們能比的嗎?我順手拿起一個粽子,繼續向下看:

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説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紛紛拿來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有此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汪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

從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划龍舟,投粽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屈原為國捐軀,將端午節的意義改變,和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的行動證明了屈原的愛國。我看了看身旁的粽子,不禁讚歎起屈原的品行,為了使屈原的屍體免受傷害竟如此行動,可見屈原的品行,我下次也要去划龍舟,投粽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2023喜迎端午節心得體會 篇2

六月的天空是湛藍深遠的,六月的小夥伴是活潑開朗的,六月是炎熱的。端五節坐着龍舟,脖子上掛着香包,頭上扎着艾葉辮子,吃着香噴噴的粽子,向我們駛來。

端午節的前夕,媽媽就開始包粽子了。吃粽子可是端午節習俗裏不可缺少的。它的味道可佳了,讓人吃了還想吃。媽媽包的粽子可是天堂美食,跟商店裏買的沒什麼兩樣。新鮮的粽葉,大盆用醬油調好的糯米,還有香噴噴的肉餡都準備好了,就要開始包粽子了。媽媽先把粽葉折成漏斗形,抓了一些糯米均勻地鋪在底下,然後夾了一塊肉餡,放在中間。接着又鋪上一層糯米。疊上粽葉的尾巴,把粽葉的頭折成尖角。最後,把繩子紮好,一個小巧玲瓏的粽子就包好了。我見媽媽麻利地包粽子,我的手也癢癢的,想試一試。別看我説説簡單,做起來難多了。我包的粽子一會兒“喂”得太多了,糯米都從粽葉縫裏“逃”出來;一會兒“喂”太少了,還沒“吃”飽;一會兒粽葉被我折得亂七八糟的,粽子包得奇形怪狀……我灰心喪氣,乾脆不幹了。媽媽見了,鼓舞我説:“失敗是成功之母,不要氣餒,我們一步步來,總有一次會成功。”聽了媽媽的話,我的心情好多了。在媽媽的指導和自己的努力下,接二連三地包出了一個個有模有樣的粽子。

媽媽把粽子放進鍋裏煮,一股香噴噴的味道鑽進我的鼻孔,我饞得直流口水。媽媽拿出一個粽子,解開繩子我大口大口地吃起來。吃着自己親手包得粽子,我明白了:做事要一步一步來,不要急,越急越做不好事,就像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2023喜迎端午節心得體會 篇3

我生在離成都只有八十多公里的一個小村裏,我那裏屬於丘陵地帶,從小到大,在我的印象裏我們那裏的端午節一定要喝雄黃酒(在頭一年將中藥雄黃浸泡在酒瓶裏,到了第二年端午節就可以用喝),小孩還要在額頭擦一點雄黃酒.同時在當天中午自家要煮吃鴨蛋,記得小時候每年我們都要吃2個,因為我家條件不好,平時是很少有機會吃到蛋的,那時的我挺喜歡過這節,因為不光可以吃鴨蛋,還要吃粽子,雖然從小到大我都沒有看到過我媽包粽子,但是我們姐弟倆卻從來沒有少吃一次,每年都是吃外婆送來的。

記得我家剛建完房子的那一年,由於家裏的儲蓄全用完了,還欠了不少債,父母只好從節約上出發,那一年,我婆也到小姨家去過節了,我想肯定吃不了,結果鄰居家的大媽專給我們姐弟倆送來幾個,從那以後我對粽子和鴨蛋總是百吃不大厭,甚至到了現在,我都愛吃這兩樣食品,條件好了,我也工作了,有能力購買自己喜歡吃的東西了.也就是在去年,我蘇州一個朋友結婚,去她家才真正第一次看到包粽.因為她們那裏有一種習慣,結婚時要吃粽子。

還有一次,那是在我過生日的時候,我一個人在外地讀書,那天我特想吃粽子,就去超市裏買了幾個粽子和鴨蛋,同時請我同學吃,她們還笑我説,那有這樣過生日的人呀,太對不起自己了,同時也説我小氣,不請她們吃大餐.而今天也是我的生日,我卻不能吃到粽子,雖然有太多好吃的東西,以及禮物,但是,從內心來説我還是想吃個粽子。可是沒有會請我吃,所以我昨晚專門去買了粽子,做為自己送給自己的生日早餐。

2023喜迎端午節心得體會 篇4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要插艾枝,懸艾虎。端午節這天一早,人們將艾枝插在門上,或用艾蒿編織成“艾虎”,在門楣中央或帶在身上,驅蟲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節要畫門符。端午節這天,人們將蠍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紙做門符。據説這樣做,是為了驅“五毒”,防瘟疫。

端午節要帶香包、系五彩絲線。香包是用棉製品和絲線繡的,包裏除了裝些雄黃、蒼朮外,還要裝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驅蟲除穢的作用。五次絲線象徵五色龍,系五色線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節要吃粽子。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蔘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粽,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粽給考生吃。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2023喜迎端午節心得體會 篇5

又到一年端午時,記憶裏故鄉手工粽的清香尚在,龍舟競渡的吶喊聲還在迴響,然而一切似模糊的剪影。尤其在城市裏,端午民俗活動漸行漸遠,端午文化味越來越淡。不少大踏步邁向明天的人們,無意關注端午的真容和真意。

端午的記憶有人不再拾起,有人卻從未走近。端午節前夕,一位專家關於端午節的倡議在網絡上引發關注。這位專家説,不是所有節日都能互祝快樂,譬如端午節這天,發短信不應互祝“端午快樂”,但可以説:“端午安康。”

一個詞彙的變換,許多人也許不願如此較真。可端午的起源是什麼,與其他節日的區別在哪裏,應該怎樣過,卻越來越鮮有人深究。只看到流水線上的粽子品種越來越多,推銷力度越來越大,端午節似乎淪為一個“舌尖上的節日”、一場商業的盛宴。

傳統節日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增強民族文化認同的精神紐帶。人們常常説,提升文化軟實力。文化軟實力從何而來?應該説傳統節日文化的普及與傳承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文化軟實力的提升事關一個民族精氣神的凝聚。令人欣慰的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在有人遺忘的同時,仍有人在堅守。近年來每逢端午,包粽子、龍舟賽、端午詩會等傳統特色活動都會在湖北秭歸屈原故里上演。與秭歸一樣,不少地方今年也以各種方式紀念這一節日。屈原心憂家國、情牽百姓、清正高潔,影響着一代代國人。人們在重温屈原的愛國情懷中培育愛國精神,在弘揚先賢的愛國情操中樹立遠大理想。

傳統節日能否延續,關鍵在於是否能夠在人們心中產生情感共鳴。隨着互聯網的普及,端午文化也以互聯網+的方式呈現。有關端午節起源、風俗、詩詞欣賞的漫畫、圖解、趣味遊戲,讓人們足不出户就可以在電腦或手機上了解端午知識,體味中華傳統文化。傳統節日的形式支撐就應該這樣與人們的生活相契合。

弘揚傳統文化,要系統梳理傳統節日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都活起來。父母可以有意識地以傳統節日為契機進行親子教育;學校可以定期開展課程加強學生傳統節日文化素養;社會上則加大對傳統節日文化的宣傳。如此綜合運用大眾傳播、羣體傳播、人際傳播等多種方式展示傳統節日文化魅力,方可讓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多年以後人們回望時,那片精神的棲息地才不會消失。

2023喜迎端午節心得體會 篇6

一年一度的端午即將來臨,我抱着萬分期待的心情等待着……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源於古時候,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去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節我們是要吃粽子的,這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習俗。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米中摻雜、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

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衞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

2023喜迎端午節心得體會 篇7

每年的五月初五,家家户户都團聚在一起吃粽子、包粽子,看賽龍舟。今年的五月初五,我們一家也團聚在一起。奶奶和我在廚房裏包粽子。爸爸和姨夫們在一起打麻將、鬥地主。

而媽媽和姨媽們則在一起聊天,而只有奶奶和我在廚房裏心得不亦樂乎。 

不過,我們在廚房裏也心得挺開心。我和奶奶在比賽包粽子,比誰包的粽子又好又快,又精緻,只有做到這三好,才算是真的好,才能算是真正的贏者。我們先一起將粽葉清洗乾淨,洗過了粽葉,然後再將糯米清洗,洗乾淨了以後,再往糯米中倒入一些醬油,和少許的糖和黃酒,這樣要等上二小時。等醬油、糖和黃酒完全融入糯米里時,再拿來粽葉,先折成一個小船似的樣子,一頭有邊,一頭無邊。用糯米在“小船”有邊的地方鋪上一層糯米,接着就是放肉了,我將一塊五花肉放在糯米上,然後再把糯米輔在肉上,最後再把“小船”無邊的地方蓋在上面,然後將多餘的地方彎折一下用線紮緊。我和奶奶就這樣一個接着一個地包着愛心粽。 

終於,我們包完了,我數了數我的,又數了數奶奶的,發現奶奶比我少一個,我頓時高興的一蹦三尺高。這時奶奶走了過來,對我説:“孩子,比賽的輸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參加了,如果你贏了也不能驕傲,只有沉着冷靜的人,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勝利者。”奶奶的這番話語,深深地藏在了我的心底裏,令我受益匪淺。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説,產生了眾多節名,而且各地也有不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餘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説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説;紀念伍子胥説;紀念曹娥説;起於三代夏至節説;惡月惡日驅避説,吳月民族圖騰祭説等等。以上各説,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

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説,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賽龍舟和吃粽子等習俗,都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

直到現在,端午節仍是中華民族的三大傳統節日之一呢!

2023喜迎端午節心得體會 篇8

“粽子香,香廚房。艾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這是奶奶在端午節時教我的歌謠。記得爸爸常跟我説起他童年的往事,在他的故事裏,端午節對他是一個充滿好奇而又充滿期待的節日:在初夏那個節日的晚上,剝開一個粽子,滿屋飄香,大家圍在一起,小孩纏着大人講那個熟悉但卻百聽不厭的故事:兩千多年以前,古老的中國戰火紛飛,在農曆五月初五的那一天,有一位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看到自己的國家面臨着亡國危運。

而他心中的抱負卻無法實現,他悲痛欲絕懷抱着石頭投向波濤滾滾的汨羅江,他就是屈原;漁民划着船,四處尋找他們愛戴的屈原,他們為了讓水中的魚兒不吃掉屈原的身體,就把糯米裹在散發着清香的竹葉裏,投到了江裏……每當故事講到這時,大人們總會指着天空説:“你看,天空中那顆最明亮的星星,就是屈原化成的。”而小孩子們便會抬起頭遙望着那深邃的天空,尋找那顆最明亮的星星。

又到一年粽飄香,你是否對端午節有所期待呢?吃着粽子,是否能吃出粽子中的那段故事?遙望天空,隔着籠罩着的濛濛工業霧氣,是否還能望得見天上那顆閃耀的星星?

高樓大廈平地而起,大片的麥田消失了,在城市的邊緣,我們已經很難看見“出門一望麥兒黃”的景象了。是啊,時空的變換,端午節是否也在這鋼筋水泥的擠壓中越走越遠呢?喧鬧的城市,承載着人們太多的慾望,父輩們的歡樂,是否已淹沒在城市的閃爍的霓虹燈中了呢?

我們已經不能理解父輩們少時的期待了,只要我想,隨時都可以吃到各式各樣的粽子,而粽子的味道似乎也越來也乏味,而我們感興趣的是笑容可掬的麥當勞叔叔,那慈眉善目的肯德雞爺爺;我們也對那古老的故事也缺乏興趣了,只要我想,我隨時可以在網上看米老鼠和唐老鴨!對奶奶教我的歌謠,我也覺得有些老土,只要我想,我隨時可以在我的MP3播放器中錄製各類搖滾歌曲!

2023喜迎端午節心得體會 篇9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的家鄉也就在湖南長沙。在端午節我們要吃粽子,賽龍舟可熱鬧了!

吃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是個傳統的習俗,之所以這個習俗可以流傳至今,是因為它深受大家的喜愛。因為吃粽子時,總是一大家子坐在一個大大的庭院裏一邊聊天一邊吃粽子。吃粽子時大家並不是自己吃自己的,而是先幫別人剝了讓別人先吃,自己再吃。父母給孩子剝,妻子給丈夫剝,丈夫給妻子剝······這就是中華人民的傳統美德謙讓精神。你幫我剝,我幫你剝,我推給你,你推給我,就這樣整個庭院就被你一言,我一語,給鬧熱鬧了。吃粽子時大家都笑着。笑聲洋溢着整個庭院。

賽龍舟

賽龍舟,同樣是端午節的一個主要的傳統的習俗。賽龍舟時的場面異常的壯觀。

幾十條龍舟上插着不同顏色的旗子,每面旗子上都繡着一條龍。一面旗子就是一個龍舟隊。龍舟隊上大概有8或9排划船的隊員,最前面還有一個鼓手,鼓手主要是給本隊增加氣勢的。鼓手和划船隊員的力氣必須大,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把鼓打響,把船劃快,才能得第一名。看着一個個龍舟隊員的臉上佈滿了汗珠,頭上和手上都爆出了青筋,可見他們是多麼的賣力啊!

端午節是個盛大的節日。在端午節裏,我們大家都開開心心的。天空中都瀰漫着我們大家的笑聲!

2023喜迎端午節心得體會 篇10

曾經,有一位叫屈原的詩人。他身為一個楚國人,不忍看到自己的祖國被秦國攻破,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附近楚國百姓得知,紛紛前來憑弔屈原大夫的死,漁夫划起漁舟來打撈屈原大夫的真身。

一個漁民把糯米制成的飯糰拋向水中,説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據説糯米可以粘住魚的嘴,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説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划龍舟分遊江、招魂、競渡、回舟四個程序,有一整套的鑼鼓和唱腔,其中競渡雖然熱烈,但招魂最為感人。端午節這天,屈原故里人們主要的活動就是看龍舟,吃完早飯,便身着節日盛裝,扶老攜幼從四面八方往西陵峽“屈原沱”彙集,傾城出動,爭看競渡。端午陽的屈原沱兩岸,人山人海,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熱鬧非凡,江上七條龍舟飛渡,岸邊數萬名羣眾觀戰。場面之壯觀,氣氛之熱烈,令人驚歎。

每當這時,我不禁在心裏默唸起屈原大夫的絕作:《懷沙》

2023喜迎端午節心得體會 篇11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大家都要吃粽子,這是誰都知道的。當然,還不止這一個習俗,還有:賽龍舟、掛香包、採艾篙、喝雄黃酒等。

回想去年的端午節,真讓人難忘!

端午節那天,我們一家三口在家裏準備包粽子。那是我第一次包粽子,既好奇又興奮。看到媽媽拿出早就準備好的原料:有粽葉、糯米、紅棗等。這粽葉又大又長,綠綠的;這糯米又香又甜,白白的;這紅棗又大又圓,紅紅的。光看着這些東西就已經饞得我垂涎三尺。一切準備就緒後,爸爸開始包了,只見他流利地把粽葉捲成漏斗狀,然後把糯米和紅棗塞到粽葉裏,再把上面的葉子折下來,就成了個三角形狀的物體,最後用繩子纏好,一個粽子就做好了。

我看了就説:“這麼簡單索,讓我來包。”媽媽説讓她在一旁給我指導,我連忙搖搖頭説:“不用,不用,我已經會包了,你們就看我的吧!”我先學爸爸一樣把粽葉捲成漏斗狀,可這個卻難倒了我,怎麼樣也弄不好,等我把糯米和紅棗塞到粽葉裏,哪知這個粽葉不聽使喚,一下就蹦開了,糯米和紅棗頓時就灑了一地,我非常失望,生氣地説:“我不包了。”爸爸語重心長地對我説:“剛才是誰在那説簡單的嘛,怎麼這麼快就打退堂鼓了,遇到困難,就想要逃避。做一件事情,要認真地去做,剛開始做不好,這是正常的,只要你堅持下去,就一定有好結果。”聽到爸爸的話,我非常羞愧,臉像紅蘋果一樣紅。

我重新走到餐桌邊,坐下來後全神貫注地包起來,在媽媽的幫助下,我包的第一個粽子出爐了,看着它,心裏充滿了成就感。是呀!認認真真包的粽子就是漂亮!爸爸媽媽笑了,我也笑了。

去年的端午節,真讓人難忘呀!我不但學會了包粽子,還明白了不少道理。今年的端午節仍然期待。

2023喜迎端午節心得體會 篇12

今天是端午節,大街小巷到處洋溢着過節的氣氛,超市裏人山人海,商家抓住這一機遇在搞特價賣粽子;大街上到處是提着禮物串門的人們,走到樓道里各家各户的門把手上都插着艾葉,我們家 也不例外,奶奶準備好了江米、粽葉、白糖、蜜棗、花生和繩子準備包粽子。

正當我們正準備開始包粽子的時侯,門鈴突然響了起來,我一開門,原來是大姑和大姑夫來了。他們也馬上加入到了我們的包粽子隊伍中來。十分鐘過去了,門鈴又響了,我又過去開門,啊,原來是李 霏姐姐和魏濤哥哥來了,奶奶又多了兩個幫手,正在包的時候,奶奶的手機又響了,原來是三姑打電話説她們一家三口一會兒就到了,啊,端午節真熱鬧呀,全家人都到齊了。

我也不甘示弱,開始動手包粽子了,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着奶奶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摺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個蜜棗和花生,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得意了, 比想象中還順利地完成了一大半。當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我急得直跺腳,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去掉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氣,我們終於 包出了一個個精美的粽子,高興極了。粽子是包完了,下面我們又要開始包糖糕和菜角了,奶奶準備了麪粉、發酵粉、糖、水,開始做糖糕了。首先我們把麪粉和發酵粉放進盆裏,和了五分鐘後,再放 水,接着和五分鐘。到那時,面就被和的軟軟的了。我們再把糖放進裏面,不多不少,甜味又好,到第三步了,我們把鍋洗了後,把糖糕放進鍋裏。

這時,我看到大家都滿頭大汗,我也不例外,但我們想到美味可口的糖糕、菜角時,大家都不再怕累了。

我們吃着又香又甜的粽子、糖糕、還有香香脆脆的菜角。哇,我咬了一口,簡直是人間美味啊!這個端午節過得真快樂!

2023喜迎端午節心得體會 篇13

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今天是端午節,在學校的我沒有回家,我獨自一人待在學校。

俗話説:“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呆在學校的我,感覺意外的孤獨,想念着家裏面的親人。宿舍裏面只有我一個人在呢我躺在牀上,玩手機,不知不覺就想到了家裏,只可,爸爸媽媽是不是還在田裏面幹活呢,此刻奶奶是不是在廚房裏準備晚餐呢,此刻妹妹是不是在做作業呢,帶着疑問,我不禁想給家裏面打一個電話。於是,我撥通了家裏面的電話,妹妹接聽了電話,妹妹一下子就聽出了是我的聲音。她問道:“哥哥,你吃飯了沒有啊?”我説:“我剛吃完,你們呢。”妹妹於是就給我介紹:“今天晚上過節,奶奶此刻正在廚房裏給我們做好吃的麼呢!爸爸媽媽在田裏面幹活還沒有回家,我們等他們回家時候就一起吃飯了。妹妹還高興的告訴我説:“今天晚上有雞腿,還有鴨子,還有魚,還有雞翅,好多好多好吃的。”今早妹妹給我介紹這麼多東西,我不禁想起了我在家的時候每次逢年過節,只要家裏面有機會的話,奶奶就會給我留一個,我最愛吃的,現在我不在家裏,奶奶肯定也會給妹妹留一個吧。

妹妹説奶奶在廚房裏我就沒有叫奶奶接電話你寒暄了幾句之後,我就把電話掛了,在宿舍裏面,我獨自想着家,想着,父母回家團聚吃晚餐的情景,那情景是多麼的快樂啊!

2023喜迎端午節心得體會 篇14

中國是由五十六個民族組成的一個大家庭。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獨特的習俗。我是瑤族人民,我們的民風民俗多着呢!但是最讓我意猶未盡的,就是在端午節的那天,跟着媽媽一起做一鍋香甜可口的艾子粑粑。

在端午節前夕,媽媽會到市場裏買一大些竹葉和農民採來的艾葉回家做艾子粑粑。

回到家裏,媽媽把麪粉倒進盆子裏,摻一些白糖,放入適當的清水。把麪粉和水和成一團麪糰後,再把麪粉和白粉和水和成一團麪糰後,再把艾葉洗乾淨,放到鍋裏熬幾分鐘後,倒掉艾葉,把剩下來的艾葉汁到在麪糰裏,多揉幾下。揉麪時要注意,不能揉太久,否則包出來的粑粑就會鬆鬆軟軟,沒有嚼勁兒,揉麪的力氣要適中,才能做出有嚼勁的粑粑。

接下來就是包粑粑了。首先,把2片大竹葉重疊在一起,然後從麪糰裏取出一些面,做成小麪糰,從中間凹下去一個小窩,放入準備好的餡兒,這餡兒是媽媽剛剛切好的,裏面有香花生、糖塊、和芝麻、美味十足。放完餡兒後,在把口封起來,裹上一層香噴噴的茶籽油,一則是為了更加的香,二則是為了避免粑粑粘在竹葉上。然後搓成一個小圓兒,放在竹葉上,把下面的竹葉向下折一下,再纏上帶子。一個香甜可口的粑粑就抱好咯!

就這樣,差不多一個下午的時間漸漸流逝了。終於,一鍋艾子粑粑總算是包完了,最後就是蒸粑粑了,可我早已經饞得口水流下上千尺了,迫不及待地打開火,蒸起了粑粑。

吃過晚飯,粑粑被盛放在茶几上,我拿起一個熱氣騰騰的艾子粑粑,“哎呀!”這粑粑可真燙手,手中的粑粑被我拋來拋去,嘴裏還吸溜吸溜地吹着氣,粑粑總算涼了下來,咬着清香美味的粑粑,我心裏美滋滋的。

到現在,提起端午節時做艾子粑粑的情景,我還是記憶猶新。

2023喜迎端午節心得體會 篇15

端午節為每年 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投汨羅江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傳統節日,更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

粽子的種類非常多呢,如果按照地域分的話,大致有南,北之分。 另外,就是包粽子的葉子的種類,也有南,北之分。

粽子的南北之分:

南方因為盛產竹子,就地取材以竹葉來縛粽。一般人都喜歡採用新鮮竹葉,因為幹竹葉綁出來的粽子,熟了以後沒有竹葉的清香。

而北方人呢,就習慣用葦葉來綁粽子。葦葉葉片細長而窄,所以要用兩三片重疊起來使用。

就口味而言,北方的粽子以甜味為主,南方的粽子甜少鹹多。

因為是週日,所以媽媽在家也忙着包粽子。準備了很多材料,最主要的是粽葉、糯米,還有不同種類的“餡”,有蜜棗、豆沙、紅豆、鮮肉、花生米,最後就是扎粽葉的線。

2023喜迎端午節心得體會 篇16

前幾天,我和爸爸、媽媽去超市,看到超市裏擺上了各種各樣的綠豆糕,我很好奇地問爸爸、媽媽超市怎麼突然賣起了綠豆糕呢,媽媽説:“端午節要到了,我們不僅要吃綠豆糕,還要吃”五黃”呢!”“五黃”?什麼是“五黃”?

回到家上網查了後,不僅知道了“五黃”指的是: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和雄黃酒。還知道了我們這端午節為什麼要包粽子了。 端午節的下午,我們一家來到了外婆家過節。剛進門就聞到了一股香噴噴的味道,姨媽説這是鍋裏煮的粽子飄出的香味。一會,姨媽端上來熱氣騰騰的粽子讓我們品嚐,我把粽葉一層一層地剝下,露出了白嫩嫩的粽子,我咬了一口,哇!真香。吃着吃着,我忽然想起了端午節的來歷,想着冤死在汨羅江中的屈原,真希望我能把家裏的粽子也拋進汨羅江,讓魚兒不要傷害他,我彷彿看到了在汨羅江裏划着船的人們……

吃晚飯的時候到了,大家看着餐桌上的菜,竟然不約而同地説到了今天應該吃“五黃”,看看外婆準備的晚飯,真不錯,在我們的餐桌上出現了“四黃”,唯獨缺雄黃酒,外公説,那是因為我們江蘇的人不會做雄黃酒,所以大家也都不愛喝。我們一家人邊吃邊聊,傾聽着大人們説他們小時候過端午節的時候的趣事,不僅要自己包粽子,而且還要編裝鴨蛋網呢,據説鴨蛋網是用五顏六色的綵線編的,編好後裝上煮好的鴨蛋,可漂亮了。看着大家説的高興,外婆竟帶着大家憶苦思甜了,説姨媽和媽媽小時候,因家裏條件不好,過節也沒什麼好菜吃,今天這樣的情景想都沒想過。是啊,我們今天真的是太幸福了,我心裏默默地想:“這麼幸福的生活我一定要珍惜,也一定要好好學習。”

一陣笑聲打斷了我的思路,看着家裏每個人開心的表情,我打心裏覺得過端午節真好,真希望每天都過端午節!

2023喜迎端午節心得體會 篇17

今天是端午節,家家户户都熱熱鬧鬧的。每當到了端午節,人們都要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掛上艾草、香袋和在孩子的身上寫“王”字。我在網上查了一下。原來這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和一位楚國大夫知道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最後,他們抱着一塊大石頭跳江了。當地的老百姓知道後,就往裏面扔粽子,希望魚兒不吃屈原的身體,只吃他們扔的粽子。

所以就有了吃粽子這個習俗。老百姓到了每年的端午節,都會比賽龍舟,贏了就上岸把粽子扔進江裏,所以就有了賽龍舟這個習俗。那在家門口掛上艾草和菖蒲,還有掛香袋,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又是怎麼回事?原來是在古時候沒有蚊香,花露水和紗窗,所以人們就在門口掛上艾草、香袋,在孩子身上掛香包可以防止蚊子、蟲子來咬。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就是蟲子中的國王,蟲子都不能咬他。喝雄黃酒也是為了不讓蛇來咬,就有這個習俗了。

這時媽媽叫我吃粽子。粽子的餡有肉、蛋黃、豆沙、棗子等多種。剝開綠油油的'粽葉,裏面就是香噴噴的粽子,真像一個粽子精靈披着一件綠色的棉襖!我一口咬下去,啊,粽子真好吃!這又香又甜的味道一直到我的心裏,使我陶醉,我真喜歡粽子呀!

這真是一個難忘的端午節,使我受益匪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mllp9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