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2023感動中國觀後心得體會(通用23篇)

2023感動中國觀後心得體會(通用23篇)

2023感動中國觀後心得體會 篇1

每年的這個時候,寒冬即將過去,而春天也會緊隨而來。但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卻總是會比和煦的春風領先一步,給我的心帶來一陣暖流;總是會比綿綿的春雨更勝一籌,使我心田裏那顆名為“感動”的種子,又一次破土而出。

2023感動中國觀後心得體會(通用23篇)

鍾揚,作為一名植物學家,他的名也與一種植物——“楊”同音。正直、頑強、拼搏是楊樹的象徵意義。而這些,也是貫穿了鍾揚一生的精神品質。20__年,在他第一次來到西藏科考後,就下定決心要到西藏開展植物學研究。為了盤點西藏高原的生物資源家底,他毅然帶領團隊多次在這片“世界屋脊”上長途跋涉,尋找與他們一起挑戰着這片高原土地的頑強的植物們。16年間,鍾揚帶着學生在青藏高原採集了4000多萬顆種子。哪怕長期的超負荷工作曾讓他病危,他也在略微康復後再次回到了西藏。

鍾揚,也是一名博士生導師。正如他的名——“揚”,他為藏族培養了第一個植物學博士,也帶出了藏族第一個生物創新團隊:鍾揚既採集種子,又揚下種子,揚下植物學的希望,揚下了人間的大愛。“不是傑出者做夢,而是善夢者才傑出。”這是鍾揚教授生前説過的一句話。而他本人也是這句話最好的體現與印證。初識西藏的滿腔激情及為種子庫奉獻一生,他完善中國種子庫的夢想藏匿其中。但是當一位位受教育環境不太好的西藏學生在他的指導下順利攻破一個個學位時,很明顯,他有着另一份夢想。這份夢想在一塊世界之巔的大陸上,遙指着那個關於生命的無限命題。

能在中國種子庫的採集上作出巨大貢獻,鍾揚教授的拼搏與夢想與之密切相關。這一點,我在一次機器人設計比賽的前期頗有感悟。剛接到比賽任務時,我其實並沒有放在心上。每次培訓前留的練習作業總是要等到第二次培訓開始前才完成一部分。我總是以為僅通過課上的時間就能趕上,卻沒想到是一步慢,步步慢。一段時間過後,當身邊的人已經完成了幾份練習作品時,我才剛剛完成第一份。一份對於機器人的夢想讓我不禁開始反思起了我自己。這時我突然發現我根本沒有在培訓後努力過,所以才有了現在的局面。於是,我下定決心一步步趕上。當在下課或是放學回家的路上,我在腦海中構建好框架,回到家做完作業後抓緊時間實踐。就這樣,我漸漸地從落後到領先,最終獲獎了。通過此事,成功需要拼搏的道理深深印在我的腦海中。

或許鍾揚教授身上的奉獻社會的精神離我們很遙遠,他對社會和事業的大愛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但是他對於深扎心頭的夢想的堅守和身上如“楊”一般的頑強拼搏精神,卻值得我們每個中學生去學習,去實踐。

2023感動中國觀後心得體會 篇2

今天,我觀看了“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我看了之後,心裏深受感動。

人們常説:“奉獻是快樂的”,沒錯,有的人願意為了讓山裏孩子飛出大山而奉獻自己的一生;還有的人願意幫助農民脱貧致富而燃燒自己的青春;更有的人為了讓脊柱畸形患者抬頭看世界傾注了畢生心血。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世界上最美好的品質——奉獻。

1980年,19歲的南昌姑娘支月英不顧家人的反對,選擇區貧困的泥洋山區支教,36年的時光裏,她是孩子們的太陽:每天早上有親切的問候叫醒孩子們起牀;她是孩子們的媽媽:白天用諄諄教誨和歡樂的遊戲陪伴孩子們成長;她是孩子們黑夜裏的眼睛,每個夜晚在燈下為孩子們輔導功課。

支媽媽問孩子們:“幸福是什麼?”學生一句“幸福是老師的愛”。讓支媽媽流下了眼淚,她説:“總要有人犧牲,這個人為什麼不可以是我呢?”她用生命來奉獻的不言之教,教會了學生和我們什麼是良知和操守。36年,她從“支姐姐”到“支媽媽”,絢爛了大山裏兩代人的童年。

20__年,畢業於耶魯大學的秦玥飛來到一個湖南的小村莊任村官,三年裏,他為了讓村民過上好日子,想方設法籌錢。泥濘的天龍邊,有他望着順利通水的河渠的不言的欣喜;嶄新的.敬老院前,有他對着陽光歡樂的面龐;開展信息化教學的教室門前,有他成就感滿滿的笑臉。他奉獻了自己的金色年華,換來的是村莊的欣欣向榮。

我認為年輕,不代表驕傲和輕浮,而代表俯首躬行;年輕,不意味着夜店和電影院門前的久久徘徊,而意味着在荊棘和貧窮中無畏的拓荒;年輕,不是索取與獲得,而是奉獻與成就。不驕躁,不沉淪,樂於奉獻才是年輕原本的模樣。

年輕,播下理想的種子,在悉心耕耘的大地上靜待收穫的時節。

多年前,樑益建學成回國,開始研究和治療重度脊柱畸形這一病症。在貧窮的大山深處他是患者的保護神:他不僅幫人治病而且幫人找錢;在學界公認的“禁忌症”面前他是愚公:他用一種愚公移山的精神打開了1000多條“被摺疊的生命”;在他自己面前,他卻只是一個“小醫生”。

“我幫你治病,我幫你找錢”多麼温暖的一句話。太陽,因奉獻的自己的光亮而受到人們的愛戴;落紅因“化作春泥更護花”而被人們世代歌頌;樑益建卻因為奉獻了自己一生的價值所以他的名字才能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

矯正脊柱,樑益建只用兩根支架——“妙手”和“仁心”。

奉獻是美麗的,支月英雖奉獻了自己的一生,卻讓教育事業後繼有人;秦玥飛雖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卻讓整個村莊的面貌煥然一新;樑益建雖傾盡了自己的畢生心血,卻詮釋了什麼是“妙手仁心”。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學會奉獻吧,相信從下一刻開始,世界將會開滿愛的鮮花。

2023感動中國觀後心得體會 篇3

“少小離家,鄉音無改,曾經勇冠巾幗,如今再讓世人驚歎,以點滴積蓄匯成大河,灌溉一世的鄉愁,你畢生節儉,只為一次奢侈,耐得清貧,守得心靈的高貴。”這是感動中國組委會給予馬旭的頒獎詞。

1933年,馬旭出生於哈爾濱市木蘭縣。14歲就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先後參加過遼瀋戰役、抗美援朝戰爭。1961年,馬旭作為軍醫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降兵。1962年秋,馬旭第一次登機跳傘,直到1984年,年已5旬的她還曾跳傘兩次。20多年間,馬旭曾跳傘140多次。她嬌小的身軀閃現在山壑叢林、皚皚雪原、碧波南海、大漠戈壁……

主持人在採訪中問到:“為啥您跟阿姨都穿着這身衣服?”“我們就一直穿着這個衣服。我們很少買什麼新的衣服,趕時髦的衣服我們很少。這些都很好,發的衣服都穿不爛,為啥不穿呢?”老人操着一口家鄉話,蒼老的聲音顯得那麼得樸素,就是這樣的樸實卻打動了無數的觀眾。在視頻中看到,那小小的院落,斑駁的石階寫滿了“簡陋”二字。馬奶奶家的陳設也非常簡單,除了滿屋子的書外,幾乎沒有什麼顯眼的擺設。沙發也都露出了破棉絮,睡的也是老式的硬板牀,穿的是部隊發的軍裝,吃的只是牛奶、麪條這樣簡單的食物。

自1983年起,馬奶奶與她的丈夫工作重心轉向科研,着手將多年的醫務工作與跳傘經驗結合起來,並在軍內外報刊發表了100多篇學術論文,並撰寫了多本相關書籍,填補了中國在這方面的研究空白。離休後,夫妻倆就一直居住在武漢,過着簡樸的生活。馬奶奶説:“我家裏最值錢的東西,就是我搞科研打的櫃子,將近五六百塊錢。”聽到這,我不免有些奇怪,難道馬奶奶的退休工資和搞科研的報酬都不足以為自己添置新的傢俱麼?隨着鏡頭的切換,我看到了櫃子裏滿滿的書籍和科研數據,這才明白,這不僅僅是個書櫃,它還承載了老人近半輩子的努力與夢想,這才是無價的啊!為了讓自己在事業上有所作為,擺脱生育的拖累,馬奶奶在新婚第二個月就做了絕育手術。很多人都不理解,自己沒有孩子,又是正師級離休幹部,到了晚年為何不像其他老人那樣養養花,釣釣魚,頤養天年呢?但他們把這種最簡單的享受都放棄了,把全部的精力與心血都用於自己鍾愛的事業。

人行千里常思親,樹高千丈不忘根。馬旭少小離家,戎馬一生,但對家鄉的熱愛之情是卻始終如一,到了晚年更是思鄉心切。9月,馬旭將畢生的積蓄一千萬元全部捐給家鄉木蘭,用於孩子們的教育。教育是她對家鄉希望的寄託,她説:有了知識就有了財富,有了財富更有知識。

平凡的老人,樸素的心願,無不讓人動容。她的行為無聲,卻給人以無窮的力量。

2023感動中國觀後心得體會 篇4

一年一度,觀看感動中國。開學前夕,接受精神洗禮。

人活着,要像錢偉長那樣,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要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勇敢地擔當起建設祖國的歷史重任。錢偉長是中國知識分子的楷模,是科學家報效祖國的典範。作為國小教師,雖然談不上純粹意義上的研究學問,但是我們雙手托起的是祖國的希望。教書育人,培養棟樑,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擔當。

人活着,要像郭明義、劉麗那樣,做一個地地道道的好人。自己是一介平民,卻關愛着更為弱勢的貧民。超越了世俗的金錢觀,迴歸了做人的本真。以己度人,舉己全力,幫困扶貧。平凡的工作,不平凡的境界,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當我們為一點個人的利益而斤斤計較的時候,不要忘記這兩位本同我們一樣,甚至收入還不如我們的草根平民。不要忘記,人生的意義不在索取,而在奉獻。

人活着,要像王茂華、才哇、王偉那樣,舍小家顧大家。在困難面前,在生死抉擇面前,先人後己,出生入死,捨死忘生,盡顯英雄本色。中國,從來不缺這樣的英雄人物,正是這些錚錚鐵漢挺起了民族的脊樑,築起了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鑄就了中華民族引以為豪的華夏精神。

人活着,要像孫東林兄弟那樣,講一個“誠”字。一諾千金,人無信而不立,自古就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尤其在這樣一個物慾橫流的功利社會,呼喚誠信、堅守誠信、以生命捍衞誠信,當看孫氏兄弟。

人活着,要像草原醫生王萬青那樣,義無反顧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人往高處走,不應成為選擇工作的準則,更不應成為獲取名利的不正當追求。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艱苦的地方去,是偉人時代的響亮口號,理應穿越時空的隧道,響徹在追求公平公正的和諧社會。

人活着,要像軍人何祥美那樣,立志崗位成才。縱然司馬遷感歎李廣生不逢時,英雄無用武之地,但和平年代依然需要神兵強將。愛崗敬業,崗位成才,在當下社會更具廣泛意義的職業價值。把本職工作做好,做到極至,努力成為各領域裏的行家裏手,當是每一個人畢生的事業追求。

人活着,還要像孫炎明那樣,坦然面對有限的人生。也許經常跟死神打交道的人,更懂得生命的可貴。“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美國盲聾啞作家海倫·凱勒的名言;“今天不知道明天怎樣”,是身患絕症的孫炎明的口頭禪。笑對生活,愛灑有罪之人,以情動人,金石為開,拯救靈魂,贏得尊重。仁者愛人,人恆愛之,短暫的生命演繹精彩的意義,並創造了生命的奇蹟。

向感動中國的草根英雄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2023感動中國觀後心得體會 篇5

當《感動中國》的熟悉旋律在耳邊唱響,央視“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又一次潤濕了我們的眼眶,用榜樣的力量傳遞中華美德的正能量。讓我們細數那些感動着我們,感動着中國的道德模範們的先鋒事蹟,隱姓埋名30年的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退休後20年堅持每天出診的仁醫胡佩蘭;榮譽遲到28年而一生不悔的湖北見義勇為好市民方俊明;5年前仆後繼、追逐科技夢想的“油菜花父子”沈克泉、沈昌健;守護開國將軍夢想,全心全意為羣眾服務的革命老人龔全珍;年屆90仍然堅持拾荒助學的山東老人劉盛蘭;努力改變鄉村面貌的基層好乾部山西村官段愛平;懸崖邊上的護夢人,西藏墨脱山區教師格桑德吉;為報答戰友深情,幾十年守護天山築路士兵墓園的老兵陳俊貴;為子女籌學費,耗時3年繡出《清明上河圖》的重病母親姚厚芝。

為什麼他們能感動我們?他們的大愛無私,他們對理想的的信念和堅持,他們在災難面前的堅強和執着……無一不打動着我,我想,在被這些英雄人物的事蹟感動的同時,我們的反應不應該僅僅只是流幾滴被感動的眼淚。他們大多數其實就是普通平凡的人,不平凡的在於他們用一顆尚未泯滅良知的心,去做了自己認為應該去做而大多數人無法堅持或者根本無法做得到的事情。讓我們回首看看我們身邊另外的人和事。當年的“我爸是李剛”,再到小悦悦事件,再到摔倒老人的扶不扶。從毒大米事件到染色饅頭和地溝油。社會有善惡兩面,我們應該找到自己正確的位置,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基層幹部要像最美村官段愛平,紮根基層,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和智慧的頭腦,想羣眾之所想、急羣眾所急。她説:“我啥也不要,不要命不要錢,我要的就是我的老百姓。他們信任我、尊重我,我就滿足了。”

她在自己生病後還堅持在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完成好分內和分外的工作,在村主任這個崗位上用盡了自己的家財,卻建好了村裏的學校,發展了村裏的產業,保障了羣眾利益,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對自己説的這段話做了最好的詮釋。——羣眾路線,是我們黨經過實踐積累起來的寶貴財富。醫生要像胡佩蘭老人那樣,有高尚的醫德。它曾在接受現場採訪時這樣説道:“醫生應該是不愛金錢的職業,它需要對病人的情感投入,想發財就不要當醫生。看到病人痛苦的來,快樂的去,是我最開心的時候,我只要活一天,就要給病人看一天病。”多麼貼心樸實的話語!——那些靠收取紅包才給病人手術、昧着良心給病人開最貴的藥、讓病人重複化驗檢查收取額外費用的醫生們,那些以藥養醫的黑心醫院的院長們,你們看後做何感想?我們要向好人學習,和他們一同進步。

2023感動中國觀後心得體會 篇6

奧運會,全稱為奧林匹克運動會,發源於兩千多年前的古希臘,因舉辦地在奧林匹亞而得名。各個國家在奧運會上,用運動交流各國文化,切磋體育技能,其目的是為了鼓勵人們不斷進行體育運動。

奧運會每四年一屆,原應在20__年舉辦的東京奧運會,因為疫情而姍姍來遲,直到前晚才與我們相見。開幕式上,當中國代表團出場時,那鮮紅的五星紅旗,那高達四百多人的運動健將,都無不令人熱血沸騰,為之自豪。

我國的“首金”是由楊倩奪得的。在我們的認識中,無論是考上大學,還是奧運得金,基本上可以武斷的説他有了一個較為成功的人生。而楊倩,這兩個都做到了。能夠在全世界脱穎而出,獲得奧運冠軍已實屬不易,同時又能兼顧起學業,在兩個方面上都有所成就,説明其掌握了一種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這也是我們要從中學習的。

第二枚金牌獲得時,全家人坐在電視機前加油喝彩。這場比賽一反我們的刻板印象,侯志慧舉起了二倍於自己的重量,超越所有選手,取得冠軍。

截止目前,中國已獲得五金、一銀、三銅,位列獎牌榜榜首。對於我們來説,這可能僅僅是一串令人為之驕傲的數字,但對於運動員們來説,卻是幾年的傷痛、汗水換來的結果,來之不易。馳騁在賽場上的他們,以拼搏激勵着我們:努力鍛鍊,超越自我。

參加奧運會的運動員們有一萬餘人。毋庸置疑,一大部分運動員們將無緣獎牌。即使是這樣,他們也是各個國家中鳳毛麟角般的存在,同樣付出了諸多的努力,值得我們去學習、去尊敬。

祝奧運健兒們在東京奧運會上勇創佳績!

2023感動中國觀後心得體會 篇7

看了感動中國,知道了有一位為了中國核潛艇隱姓埋名三十年的黃旭華老爺爺;知道了有一位為了兑現諾言,守墓十多年的陳俊貴;知道了有一位為了村民付出一切的段愛平等等為了別人不惜犧牲自己的青春、金錢和一切的偉大人民,我心中感慨萬千,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是那個崇仁厚德、為了幫助貧困學生上學攢錢,而自己本身也十分貧困潦倒的九旬老人——劉盛蘭。

劉盛蘭,一個普通人民,孤寡老人,可是就是這麼一個十分普通的老人,卻幫上百個貧困兒童搭出了一條屬於他們人生自己的光輝道路:劉盛蘭老人一直是孤身一人,雖説三十歲的時候有過一段短暫的婚姻,可是不久卻又破碎了,老人一個人風裏來雨裏去,他一個人所經歷的風霜艱辛全部都寫在了他的臉與手背上。劉盛蘭老人第一次捐助的時候雖然僅僅只是五十塊錢,可是對於一月僅有三百元的他來説,也是一筆很大的開銷。後來,他不斷地資助那些貧困兒童,十塊、二十塊、三十塊,他在盡着自己所有的力量資助兒童。可是偏偏天意弄人,不久,老人工作的工廠倒閉了,老人連每月三百也沒有了,可是他並沒有因此停止資助,而是改成撿垃圾換錢繼續資助。後來,房子被毀、獨自回到老家、撿不到垃圾、賣不出錢這些重重困難都沒有絆倒老人資助貧困孩子的決心和腳布,也沒有動搖他“生”的力量,那些孩子的回信就是他精神唯一的支柱,儘管他自己也是那麼的貧窮,儘管有些孩子們連他的性別、身世背景都不知道······

當我第一次看到這裏時,已經淚如泉湧,老人這種捨己為人的偉大事蹟令我感動,他遇到困難仍然能夠堅強向前,彷彿為了見證“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這兩句話,讓我明白了遇到困難,不僅不能放棄希望,默默等待奇蹟降臨,而要堅持不懈地向前,才可能獲得成功。就算沒能獲得成功,那至少你努力過了,你問心無愧,你可以大聲和大家説:“我做過了,就算沒成功,至少我努力過了,我心甘情願!”人並不是一定要像花兒一樣綻放才是美麗的,因為就算是再美的花兒也遲早有一天是要凋謝的,一時威風八面又如何?像綠葉一樣默默奉獻一生讓大家都快樂才是最美麗的。

比起不起眼的綠葉,當然是鮮花更受人歡迎,可是當鮮花凋謝的時候,又有幾個人會去回憶它昔日的美麗呢?鮮花一直綻放着,供別人觀賞,獲得了不少的讚美,可是它為人們做了些什麼呢?像那些明星們自然都是一朵朵嬌豔的鮮花,受人追捧,可是真正提到幫助人們,他們又哪裏及得上為人默默奉獻的綠葉呢?他們只會工作,工作完了就做自己的事情,自己去享受,可是有幾個人會想到自己的今天是人們一路辛辛苦苦把他們“捧”上去的呢?唯有綠葉,才能是永恆的。綠葉也想鮮花一樣,一直綻放着他們的光芒,卻沒有幾個人可以注意到他們,可是他們也並沒有因為人們一時的疏忽而氣餒,而是選擇堅持綻放下去,去幫助別人,儘管可能還是沒有幾個人會注意到他們。明星是鮮花,那些拍攝的工作人員是綠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可是比起那散發出耀眼光芒的明星,我會選擇去關心那些默默無聞的工作人員。

如果你問我,想當華麗的鮮花還是樸實無華的綠葉,我想明確地告訴你,我只願當綠葉!

2023感動中國觀後心得體會 篇8

1965年任美國國家科學院物理委員會理論物理組主席;1972年至1976年,任國際純粹和應用物理聯合會粒子物理和場論組主席;1970年至1971年,任美國物理學會粒子物理和場論組主席;1980年至1983年,任德國馬克斯譜郎克研究院主席。1977至1980年,任全美華人協會會長;1989年至1994年,任亞太物理學會會長;1996年至20__年,任亞太理論物理中心總裁。此外,曾任庫倫數學科學研究所評議會、IBM科學諮議委員會、高能物理諮議委員會、洛克菲勒大學董事會、以色列本古里昂大學董事會、美國科學促進會理事會、美國沙克研究院董事會、美國神經科學研究院理事會、科學美國人雜誌理事會、美國國會圖書館學者評議會、石溪基金會董事會、布魯克哈芬科學聯合會董事會等會員。

楊振寧對理論物理學的研究範圍很廣,包括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學等領域,在理論結構和唯象分析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其中楊—米爾斯場論、弱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的發現及楊—巴克斯特方程為最重要的學術貢獻。

楊—米爾斯場論方面,1953年與R. L.米爾斯(Mills)提出了非阿貝爾規範場的理論,即著名的楊—米爾斯場論,引進了非阿貝爾規範不變性及與其相關的規範場論,為整個粒子物理學奠定了發展的最基本的原理與方程。該場論對數學也造成很大沖擊,數學家用楊—米爾斯場論作為工具解釋微分流形的性質。

弱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的發現方面,1956年,與李政道通過許多計算證明過去的β衰變試驗中的宇稱選擇定則原來都不夠複雜,都不能證明在β衰變中宇稱守恆,並提出幾類新實驗。1957年初,著名吳健雄公佈了他們根據楊振寧、李政道建議所做實驗的結果,在β衰變中宇稱確實不守恆。後來經過兩三年的實驗證實,基本上所有弱相互作用中宇稱都不守恆。

楊—巴克斯特方程方面,1967年討論了一個極簡單的一維空間量子多體問題,並提出了一個極為重要的方程來解決這個問題。1972年,R.J.巴克斯特(Baxter)在一個二維空間經典統計力學問題中也發現了這個方程的重要性。1981年這個方程被命名為楊—巴克斯特方程。該方程在物理和數學中有極廣泛的意義。

此外,在粒子物理學方面,在弱作用的強度、費米—楊模型、G宇稱、電荷共軛與時間反演不守恆、二分量中微子理論、高能中微子實驗分析、中間玻色子的研究、CP不守恆的唯象分析、規範場的積分形式與纖維叢、高能碰撞中的幾何模型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統計學方面,在自發磁化強度和臨界指數、液態相變的研究與單位圓定理、貝特假設的發展等方面都有較好的成果。凝聚態物理學方面,主要成就有:磁通量量子化的解釋、非對角長程序的概念和關於阿哈芮昂諾夫—玻姆實驗的建議。

2023感動中國觀後心得體會 篇9

為進一步弘揚正氣、傳播正能量,志願者證有什麼好處,充分發揮道德模範的示範引領作用,經過推薦評審和社會公示,浙江省委、省政府決定授予周秀芳等28 名同志“浙江省道德模範”稱號,義工證有什麼優惠政策,別出心裁的志願者活動,並予以通報表彰。

“支教奶奶”周秀芳是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李惠利國小的一名退休教師。20__ 年以來,年已古稀的她心懷支教夢想,不遠千里深入漵浦邊遠山區支教助學。她在寧波、上海、杭州發起愛心接力,將數萬市民的愛心和物資源源不斷地搬運到漵浦山區,為山區孩子捐建了29所希望國小,已建成啟用 18 所,創設了滬杭甬(鄞州區) 研學實踐基地,被漵浦幹部羣眾親切地稱為“愛心搬運工”。

近年來,周秀芳的先進事蹟先後被中央主要媒體和湖南、浙江兩地媒體報道,志願者活動心得與收穫,引發強烈社會反響。周秀芳也先後榮獲中國好人、全國脱貧攻堅“奉獻獎”、全國最美志願者、“最美浙江人”“感動中國之感動湖南”人物、“最美湘女”、寧波市道德模範、懷化市道德模範等榮譽,並已入圍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

據悉,“浙江省道德模範”由浙江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總工會、團省委、省婦聯等單位主辦,共設“助人為樂模範”“見義勇為模範”“誠實守信模範”“敬業奉獻模範”和“孝老愛親模範”五類,周秀芳獲評“助人為樂模範”。

2023感動中國觀後心得體會 篇10

看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在這次頒獎典禮中,有為了中華民族付出了一切的科學家于敏;有為了山區孩子的前途而放棄優越條件去艱苦的地方教學的朱敏才、孫儷那夫婦;有堅持做好事30年的炎黃張紀清;有跟聽力障礙的兒子同桌20xx年的母親;也有為了新疆的和平不畏犧牲的警察木拉提等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而又讓我最感動的是警察木拉提和炎黃張紀清。

木拉提是一民警察,這是一個光榮的職業,同時也是一個極其危險的職業,木拉提跟他的同事們每天有任務,每天都不分晝夜地工作。因為他們在新疆,眾所周知,新疆是恐怖根據地,所以有很多恐怖以及各種各樣的壞人,每年都有許多無辜百姓受到傷害,但因為木拉提以及他的隊伍,使得老百姓能在這裏安居樂業,雖然木拉提他們很可能在某次任務中殉職,但他們依然不畏犧牲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木拉提的許多戰友都因為執行危險任務而犧牲離開了我們,但木拉提依然為了和平與恐怖勇敢戰鬥着。

還有一位也令我非常感動的人物炎黃,炎黃的真名叫張紀清,是一名普通的老百姓,他為孤兒院,學校,災區捐贈了許多資金,每次捐款都以炎黃的化名填匯款單。他原本有三百平米的房子,可他為了捐款,賣了房子,住在70平米的屋子裏,默默地堅持做好事。因為他每次捐款都用化名炎黃,人們找了他三十年,直到20xx年因為他在銀行匯捐款時摔倒被送去醫院,人們看到他撒落地上的匯款單才知道他就是默默做了三十年善事的炎黃。

三十年來,他一共捐了幾十萬元。當主持人問他每次捐款時都怎麼想,他卻説:捐款只是一個小事,很多人在捐,只是我捐的時間長了一點而已。他讓我倍受感動的地方是他做了三十年的好事卻從不留名,其實他的真名是張紀清,正如主持人給予他的頒獎詞:是一個善良的背影,匯入茫茫人海。你用中國人熟悉的兩個字,掩蓋半生的祕密,你是紅塵中的隱者,平凡的老人,樸素的心願,清貧的生活,高貴的心靈。炎黃不是一個名字,是一脈香火,你為我們點燃。

看完頒獎典禮,我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他們都是如此平凡的人,卻又那麼偉大,他們值得我們敬佩,我們都應該學習他們,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為社會貢獻出應有的一份力量!

2023感動中國觀後心得體會 篇11

感動中國人物播出了,看完感動中國,我真心覺得,閒着是罪惡的,浪費錢也是罪惡的。閒着,其實就是浪費時間,那麼概括起來,浪費是罪惡的,應該怎麼辦?應該珍惜,珍惜生命,珍惜時間,珍惜金錢,珍惜資源。當有真的感觸的時候,這些詞句就不是空話和口號,不空洞也不高大。有的時候我會覺得閒,會覺得不知幹什麼好,好像找不到意義所在,而現在,在剛看完感動中國人物之後的強烈感情下,我覺得,有一件事,我們可以花大量的精力去做,以後忙完自己份內的事也不會覺得閒得慌,那就是:慈善。有時候我也會想,有什麼好捐助的啊,他們有那麼窮嗎,再説政府幹嘛去了?

會有這種想法,是因為沒有同情困難人羣的感情基礎,我沒有見過那種場面,或者通過媒體看過幾眼已經被歲月沖淡了,但是一旦把那個畫面放到我眼前,我會被震撼,然後內心柔軟的説不出話來。我想這就是為什麼成長環境艱苦的孩子長大了會更加惦念自己當初那種窮鄉僻壤,會更加懂得同情困難的孩子,不是説家庭條件比較好的孩子心硬,而是他們沒見過,沒有那個觸動。所以説,讓所謂温室裏的花朵去體驗生活,體驗苦,生活的苦,真的是有意義的。

今天晚上含着眼淚看完央視播出的感動中國人物頒獎,感受頗深!用他們的話説,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輩子做好事就不那麼容易了!那需要毅力,需要忍受很多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這就是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善良,正直,樂於助人,堅強,奉獻,吃苦耐勞!我要淨化自己的靈魂,向他們學習!在有生之年,為大家,為社會多做好事,作善事,做一輩子的好人!

2023感動中國觀後心得體會 篇12

“一個人可以沒有視力,但不能沒有事業。”“再窮不能窮教育,只要我每年省一點,一年下來也能多資助幾個孩子。”……報告會上,朱麗華用樸實的語言、真切的情感講述了她雖然雙目失明,但始終自強不息、熱心公益的感人故事。40多年前,朱麗華因為兩次意外事故而使雙眼徹底失明,但她用奮鬥來追逐光明,靠着自己的雙手推出了璀璨人生。她刻苦鑽研中醫推拿技術,成為全市首位也是目前唯一的盲人中醫師,為22萬多人次患者緩解病痛,並帶動了100多名殘疾人就業;她熱心公益、無私奉獻,累計資助貧困學生480人次,捐款金額高達333萬元。近年來,朱麗華同志榮獲全國“自強模範”、浙江省“優秀共產黨員”、浙江省“道德模範”等諸多殊榮,現在還擔任着省盲協副主席、嘉興市政協委員、嘉興市盲協主席,嘉興麗華推拿診所所長。

2023感動中國觀後心得體會 篇13

“56年前,我是一名中學生,我唱學習雷鋒的歌曲,還在舞台上女扮男裝演雷鋒,更重要的是,從那時起, 56年中我一直都在努力盡自己所能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領獎之後,記者連線周秀芳時,她説。

對於再次進京領獎,周秀芳的感言一如既往:“我感謝所有默默在幫助那些貧困學子的好人們,我是代表你們在領獎。在‘義鄉鄞州’和‘厚德甬城’熱土上,千百年來助人為樂的優良傳統我們必須繼續發揚光大。”

對於雷鋒精神,周秀芳有着深刻的理解與生動的實踐:“雷鋒精神最令我感動的就是那‘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無論何時何地,在何種情況下,他都會伸出手去幫助別人,那種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在當代也非常具有傳承的意義。”

20多年前,周秀芳每月工資只有80多元,她卻把一筆300元獎金捐給了結對的貧困學生。而在漫長的歲月裏,學生、鄰居有什麼事,她都會立刻去幫助他們。

就在25日下午,回家時,忽然下起了雨,周秀芳發現小區裏有好幾户晾曬着被子等衣物,立刻挨家挨户地去按門鈴,提醒他們下雨了。“按下門鈴,説的也就是一兩句話,鄰居們經提醒後,都表示感謝,學雷鋒,就應該從這樣的舉手之勞做起。”周秀芳説。

此次進京領獎,周秀芳表示,她對雷鋒精神又有了更深的體會:“信念的能量,大愛的胸懷,忘我的精神,進取的鋭氣,這是雷鋒精神的真實寫照,我希望今後能繼續和甬城好人、廣大志願者一起,幫助他人的同時,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2023感動中國觀後心得體會 篇14

今天,我觀看了“20_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我看了之後,心裏深受感動。

在今年的感動中國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秦h飛。

秦h飛,耶魯大學畢業,現任湖南省衡山縣福田鋪鄉白雲村大學生村官、黑土麥田公益(ServeforChina)聯合發起人。大學畢業時,秦h飛選擇回到祖國農村服務,至今已是第六個年頭。

20__年,秦h飛到衡山縣賀家鄉任大學生村官,為當地改善水利灌溉系統,硬化道路、安裝路燈,修建現代化敬老院,為鄉村師生配備平板電腦開展信息化教學……20_年被評為央視“最美村官”,立個人一等功一次。20_年服務期滿,秦h飛認為“輸血”並非最可持續的鄉村發展模式,放棄提拔機會,轉至白雲村續任大學生村官,用“造血”建設鄉村。他帶領村民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山茶油產業,通過創業創新為當地創造可持續發展動力。為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服務鄉村,秦h飛與耶魯中國同學發起了“黑土麥田公益”項目,招募支持優秀畢業生到國家級貧困縣從事精準扶貧和創業創新。今年,近30名來自清華、北大、復旦、人大、中國社科院等院校的“鄉村創客”在15所村莊開展產業扶貧與創業創新,得到當地政府與村民好評。

感動中國評選委員會給秦h飛的頒獎詞是:在殿堂和田壟之間,你選擇後者,腳踏泥濘,俯首躬行,在荊棘和貧窮中拓荒。灑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種子,叫理想。守在悉心耕耘的大地,靜待收穫的時節。

我看完後,心裏有説不出的感動,以及對這些偉大人物的敬佩。如果沒有這些默默為社會奉獻的人,如果沒有這些捨己為人的人,如果沒有這些不求自身幸福,只求他人幸福的人,我們的社會將沒有了生機,沒有了希望。這些偉大的人,我敬佩你們!我要學習他們樂於助人、無私奉獻的精神。

2023感動中國觀後心得體會 篇15

有一種温暖,不需要語言就能傳遞,叫做感動;有一種力量,不求驚天動地卻足以令人震撼,叫做感動,這,就是《感動中國》。

雖然早已經看過多遍《感動中國》,但是當我再次觀看時,我的心還是久久不能平靜,我忘不了的是張桂梅,她63歲,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

20_年,在雲南兒童之家工作的張桂梅看到了很多農村貧困家庭的不幸,她希望創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徹底解決山區貧困問題。20_年,張桂梅成為黨的_大代表,她向公眾講述了自己的夢想,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20_年,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成立,這是全國唯一一所免費女高,專門供貧困家庭的女孩讀書。學校建校12年以來,已有1645名大山裏的女孩從這裏走進大學完成學業,在各行各業做貢獻。

華坪女高佳績頻出之時,張桂梅的身體卻每況愈下,患上了10餘種疾病。張桂梅説:“當聽到學生大學畢業後能為社會做貢獻時,我覺得值了。她們過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夠了,這是對我最大的安慰。”她的精神值得我們讚揚,她的師德值得我們學習。

看完《感動中國》後,我又一次淚盈滿眶,我被那些默默奉獻的人感動,我要向他們學習!

2023感動中國觀後心得體會 篇16

中國女排一路走來,數次絕地反擊,上演驚天逆轉。比的是實力,拼的是意志,搏的是勇氣,奮勇拼搏,決不放棄。這是女排精神,是激勵中國前行的力量。

9月23日,在日本札幌舉行的20__年女排世界盃賽第二階段A組循環賽中,中國隊以3比0戰勝“老對手”美國隊。此次勝利不僅成就了中國女排世界盃7連勝,也打破了中國女排世界盃8年逢美不勝的尷尬紀錄。中國女排團結拼搏、無懼挑戰,在賽場上勢如破竹的英姿再次點燃了國人內心的澎湃豪氣。

説到中國女排,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女排精神”。

中國體育界最不缺的就是冠軍,各種項目的世界冠軍數不勝數,但冠軍背後能夠總結成精神的項目卻不多。改革開放前,中國體育界有兩面紅旗:一個是中國登山隊,另一個是中國乒乓球隊。這兩支隊伍是當時中國體育界最優秀的團隊,分別創造了“中國登山精神”和“乒乓精神”。而在改革開放後,“女排精神”叫得更響,更深入人心。

1981年,在日本舉辦的世界盃上,中國女排同樣以七戰全勝的戰績,先後戰勝美國、日本等世界勁旅,首得世界冠軍。從排球運動本身來講,東方人能夠拿到排球項目的世界冠軍並非易事。排球是集體項目,又是“高人”項目,有它自身的規律和要求,必然不是一般的訓練就能取得成就的,而是需要一種精神和動力的鼓舞和追求。中國女排隊員在賽場拼搏的身影,讓無數國人熱血沸騰。

此後,以袁偉民指導為教練核心的團隊和老一代的女排姑娘們,在“五連冠”(1981—1986年)中凝聚締造了“女排精神”。這種精神就是“頑強拼搏、艱苦奮鬥,團結協作、為國爭光”的女排精神。

袁偉民受到了陳景潤對“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啟發,他認為陳景潤在中國科學技術落後的情況下,依然攻克了這個數學謎題,靠的就是“迷”。於是,袁偉民將這股“迷”勁兒帶入中國女排,要求隊員們對排球也要極度專注和熱愛。在訓練時,他要求隊員們拼盡全力,克服苦累和傷病等困難。在比賽中,他要求隊員們極度專注,無論對手強弱都不能鬆懈。為了讓隊員記住比賽中的一個教訓,袁偉民會在賽後把所有球員留下加練,一直練到很晚才離開。

精神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不是從嘴裏喊出來的,而是在日復一日的訓練比賽中奮鬥出來的,歷練出來的,凝聚出來的。袁偉民一再強調“拼搏”“嚴格”“協作”,説出來感覺很虛,但這正是女排精神的體現。憑着在日常訓練中鍛煉出來的堅強的意志和紮實的技術,中國女排連續拿下了五個世界冠軍,創造了輝煌,成為中國女排不斷攻堅克難,勇往直前的“傳家寶”。

“女排精神”代代相傳。以陳忠和為主教練的時期,是女排精神傳承和發揚的一個重要時期。

中國女排幾十年來都是以“奪取獎牌,爭取金牌”為目標的。取得“五連冠”後,中國女排成績起起伏伏。教練換了好幾任,但都沒有奪得世界冠軍。直到20__年2月,陳忠和接隊。當時,中國女排在世界所有女排強隊中是平均身高最矮的一支球隊,這對一項需要“高度”的項目來説,幾乎是不可能取得世界冠軍的。然而,就是這麼一羣“小個子”,被陳忠和帶到了一個新高度。經過幾年的艱苦訓練,這支隊伍取得了世界盃冠軍、奧運會冠軍以及大冠軍盃的第一名。

陳忠和曾在袁偉民執掌中國女排教鞭時期擔任過陪打教練。為了將中國女排的訓練質量提上來,陳忠和實施了一系列的“魔鬼訓練”。如果沒有中國女排精神的支撐,那麼幾乎沒有人能承受陳忠和的“魔鬼訓練”。

湖南郴州基地的蘇仙嶺,就是傳説中的魔鬼訓練場。蘇仙嶺的海拔並不高,但上、下石階加起來有3600級。陳忠和要求所有的隊員必須在22分鐘之內跑上去,只要有一個人超過1秒鐘,二話不説,全隊一起下去,重新來。

登山既可訓練隊員們的腰腿力量、膝踝關節,又可以磨鍊隊員們的體能、意志和團隊精神。這一“魔鬼訓練”使姑娘們的身體和精神幾近崩潰,但是每一個姑娘都告訴自己:不能掉隊,不能拖累大家,不能拖累全隊,一定要堅持,哪怕有人堅持不住,也得兩個人拖着她往上走,一定要把她拖上去,堅持、再堅持。每當筆者回想起年輕的隊員們手拉手、強幫弱,汗水混着淚水,滴在一級級的石階上,艱難地向蘇仙嶺衝刺的畫面,仍然激動不已。

陳忠和時期,中國女排精神得到了進一步傳承和弘揚,同時也有了新的發展。中國女排在改革開放四十年間取得過三次奧運會冠軍,第一次是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第二次則是20年後的20__年雅典奧運會。在雅典奧運會上,中國女排在決賽中逆轉俄羅斯女排取得冠軍,無疑是中國女排精神的又一次展示、發揚和傳承。當時中國女排隊員整體條件都不算太好,正是因為堅定地走中國女排的發展道路、發揚女排的頑強拼搏精神,才能有所作為,再次取得了非凡成績。

2023感動中國觀後心得體會 篇17

今天,我看了這部片子頒獎典禮中那一幕幕感人的事蹟、感人的創造、感人肺腑的場面讓我心潮澎湃、熱淚盈眶。

其中,最讓我感動的一人就是朱光亞。_世紀50年代末,朱光亞被任命為中國核武器研製的科學技術領導人。他負責並組織領導中國原子彈、氫彈的研究、設計、製造與試驗研究,地下核試驗的攻關,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的制定與實施,國防科學技術研究發展及軍備控制問題研究等工作,為中國核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_世紀80年代中期,他還參與了“863”計劃(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的制定和實施。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陳章良這樣評價朱光亞:縱覽全局,心繫祖國,中國核事業的領航人,保衞的是家,捍衞的是尊嚴,顯示的是中華民族的錚錚傲骨!推選委員閻肅説:肅然起敬,卓越功勛,他代表的羣英,使我們的民族——自強,自信,自力,自尊!

人生為一大事來。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卻是新中國血脈中,激烈奔湧的最雄壯力量。細推物理即是樂,不用浮名絆此生。遙遠蒼穹,他是最亮的星。

其實我想,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動着別人,也感動着中國。中華民族之所以逐漸富強起來,也是因為這些有太多的有道德,有品質的中國人。

也許作為一個平凡的人,無力去做一些感天動地的事情,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為別人做些什麼,為集體做些什麼,為家庭做些什麼,那我們會成為一個感動中國的人。而我們的家庭,集體,祖國也就越來越好了。

相信每個看了感動中國的人都會有有一種真實的清潔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時,走路的腳也更結實一分,就像是一次年度的充電,一個缺點的電池再度內心充實,於是,又可以支撐自己,也希望可以幫助別人。這,正是感動的一種力量……

2023感動中國觀後心得體會 篇18

張順東,男,漢族,1974年6月生,雲南省昆明市東川區烏龍鎮坪子村芭蕉箐小組村民;李國秀,女,漢族,1969年10月生,雲南省昆明市東川區烏龍鎮坪子村芭蕉箐小組村民。二人系夫妻。

張順東、李國秀夫婦身殘志堅、自立自強,用奮鬥創造幸福生活,照顧年邁老人、撫養年幼孩子以及失去雙親的2個侄女,書寫了“踏出脱貧路、撐起半邊天”的感人故事。

張順東右手和雙腳先後截肢,只剩下一隻左手;李國秀生下來就沒有手,只有一雙腳。“我是你的手,你是我的腳,沒有什麼坎兒過不去的。”結婚後,生活中的各種困難相繼而來。隨着兩個孩子的出生,一家人生活更是難上加難。李國秀靠雙腳在地裏勞動,還能用腳繡花、寫字;張順東憑藉一隻手學會駕駛農用三輪車,平時自己力所能及地搞點運輸,減輕家庭負擔。他們在當地黨委政府鼓勵支持下,不等不靠,堅持種田、養殖、趕集、賣貨,用殘缺的身體支撐起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張順東堅信:兒女是一個家庭的希望,決不能把貧困傳給下一代,再苦再難也要供孩子讀書。現在女兒大學畢業,成為一名教師;兒子國中畢業後參加技能培訓,靠勤勞的雙手實現了務工增收。

夫妻倆雖然殘疾,照顧自己都有困難,但從未因此放棄贍養父母的義務。母親已經80多歲了,生活難以自理,夫妻倆把老人照顧得很好,老人經常誇:“順東是個好兒子,國秀更是個好兒媳。”張順東的哥哥因病、嫂子因意外相繼去世,兩個孩子成為孤兒,夫妻倆給予他們精心的照顧,使他們健康成長,大侄女出嫁、小侄女上學一樣都沒有落下。

張順東、李國秀夫婦榮獲雲南省道德模範稱號,被授予全國脱貧攻堅奮進獎,其家庭被評為全國最美家庭。

2023感動中國觀後心得體會 篇19

盧麗安、黃大年、謝海華夫婦、王珏、黃大發、劉鋭、西藏玉麥人、楊科璋、廖俊波、盧永根榮膺感動中國20__年度人物。感動中國讓我們明白,自己的路該怎麼走;感動中國讓我們清楚,人的夢想該如何做。給我的影響很深的是黃大發同志:

他堅定信仰守初心。人生如屋,信仰如柱。他幹在前面、克難攻堅,讓草王壩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用全村羣眾高度認可的實績譜寫了為民奮鬥終身的理想信念。黨員幹部就應做到自覺堅定對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做到對黨和人民事業的無限忠誠,並轉化為幹事創業的磅礴精神力量。做到在任何情況下都堅定跟黨走的信念,決不鬆懈動搖,始終受得住風險和困難考驗,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

大發面對草王壩村山高地貧、缺水少錢的艱苦環境,沒有認命,沒有叫苦,沒有退卻,他毅然選擇自學技術修渠引水,帶領羣眾脱貧致富。在他的帶領下,草王壩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老黨員黃大發為羣眾能吃上米飯、喝上清泉、過上好日子而事不避難,體現了共產黨人敢於擔當的勇氣、敢於擔責的精神,令人敬佩。當前,我們正處在打贏脱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廣大黨員幹部就應樹立敢於擔當、實幹苦幹的精神,在困難面前不退縮、在矛盾和問題面前不推諉,在實幹中落實好各項工作任務,在實幹中發展難題,用實幹擔當堅守初心、永葆本色。

做艱苦奮鬥的楷模,要將艱苦奮鬥的要求落實在工作上。共產黨員要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堅持胸懷大局、立足本職、鋭意進取、勇於開拓、樂於奉獻。要認真履行《黨章》規定的義務,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熱情,融會貫通在具體工作和實踐之中。要通過身邊活生生的實實在在的投身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實踐活動,來加深對黨和共產主義事業的認識。要堅持“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事事處處表露先進性,聚精會神謀發展,一心一意幹事業。做到“平常時刻看得出、關鍵時刻衝得出、危機時刻豁得出”,各項工作跑在前、幹在先,自覺為羣眾作好表率。

2023感動中國觀後心得體會 篇20

她沒有生兒育女,卻是女子高中近500名學生和華坪兒童福利院50多名她是黨的xx大代表,集“全國先進工作者、中國十大女傑”等榮譽於一身,多次受中央、省、市、縣表彰,但是她沒有驕傲自滿,始終視自己為一個平凡的人,把崇高的人生價值追求銘刻在了平凡的工作崗位和繁瑣的工作中。孤兒的“校園媽媽”、她30年如一日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平凡事業中,愛崗敬業、無私奉獻。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堅守三尺講台。憑着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盡職盡責的精神,鑽研學校教學和管理,身體力行,教學成績突出。

張桂梅同志是邊疆民族貧困地區教師的優秀代表,她的事蹟平凡而偉大,思想樸實而閃光,在她身上集中體現了偉大的時代精神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展現了新時期人民教師的良好形象和共產黨員的時代風采。

張桂梅同志的精神充分體現了知識分子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體現了一名普通人民教師把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之情具體落實到了自己的事業和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恪盡職守、嘔心瀝血、淡泊名利和執着追求。她不是英雄,但是她用樸實、真實、感人的事蹟贏得了人們對她的敬重。她在以下幾個方面所彰顯的精神內涵,深刻地感動了我。

用她的話説就是“如果説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説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説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她始終堅定理想信念,她熱愛黨,熱愛人民,更熱愛貧困山區的人民,為了辦好女子高中,她鍥而不捨,歷盡艱辛,但始終堅信,依靠共產黨就能辦成事,就能成就她的夢,辦一所女子高中的夢,讓無數個貧窮的女孩子圓大學的夢,她要通過培養女大學生來促進我們貧困山區脱貧,促進現代文明建設,讓孩子們通過讀書改變命運、改變人生。

她不僅是一個優秀的黨員幹部,她把一生都奉獻給了黨,奉獻給了人民,奉獻給了她熱愛的教育工作和學生。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們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懷着心繫羣眾、服務人民的公僕情懷,發揚鋭意改革、勇於開拓的創新精神,端正紮根基層、勤奮敬業的務實作風,踏踏實實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2023感動中國觀後心得體會 篇21

感動中國20__年代人物揭曉,在這個獲獎名單當中,有這麼一位科學家在凝聚態物理、粒子物理、統計物理和場論四個領域擁有13個諾貝爾獎級別的成就,他在1957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是華人學術實力的天花板,被公認為理論物理學史上的頂級大師。

他為中國科學事業默默奉獻五十餘載,他説,一生最大的貢獻,就是幫助中國人克服了自己不如別人的心理。

他就是代表着華人世界裏最高科學成就的楊振寧。

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一些無良的媒體對他的科學成就,和對中國的貢獻選擇性失明,卻故意去放大他的生活和隱私。這就使得不少人不瞭解這位科學家的科學成就以及對國家的貢獻。實際上,楊振寧所做出的科學成就以及對於中國的貢獻已經遠遠超乎了一般人的想象。科學家顏寧曾説過這樣一段話:

楊振寧先生,你是我們的‘愛豆’。我可能畢生也無法達到您的高度,但從您可以看到華人可以到達怎樣的高度,這對我也是一種激勵。

1956年,楊振寧和另外一位華人物理學家李政道共同發表了一篇名為《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稱守恆質疑》的論文,正式提出了“宇稱不守恆”,這是一個什麼級別的科學成就呢?

當時兩人找到有着“東方居里夫人”之稱的華人物理學家吳健雄,希望她用實驗驗證了這個發現。吳健雄等物理學家還真的成功證明了“宇稱不守恆”。於是,就在第二年,195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就授予了楊振寧和李政道,成為了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

“宇稱不守恆”的成就對於99%以上的物理學家來説是無法企及的高度,更不要説能拿一次諾獎都夠一個科學家吹一輩子的,畢竟一共不到1000人獲得過諾貝爾獎。

可是你不知道,“宇稱不守恆”對於楊振寧來説,不算是頂級的科學成就。如果把他一生做出的科學成果排一個順序,在四大領域有13項諾獎級別的成就,而“宇稱不守恆”頂多能排到第三位。那他最大的成就到底是什麼呢?

答案是:楊米爾斯理論。那這個理論到底厲害在哪裏?

話説現代科學有兩大支柱,一個是相對論,一個是量子力學。量子力學的黃金年代是上世紀的前30年。到了上世紀的40,50年代,量子力學日臻完善,連計算機之父約翰?9?9馮?9?9諾依曼這樣的人物都不得不放棄研究量子力學,轉投其他領域。

此時的物理學家們一直都在嘗試,用對撞機來獲取微觀世界的物理學現象,結果就是撞出了100多種粒子,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物理學家都有一個大大的問號:如何才能把這些粒子安排得明明白白?

當時科學家們就發現,這麼多的粒子基本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費米子,一類是玻色子。為了方便理解,我們就打一個比方,假如一個東西可以無限切分,切到最後切不下去時,就會剩下基礎粒子,其中費米子可以理解成最小的“顆粒”,佔據一定的體積,最基本的費米子有夸克,電子等。

而玻色子更像是膠水,通過傳遞“相互作用”把費米子聚合在一起。科學家發現,宇宙中一共存在着四種基本相互作用,分別是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和電磁相互作用。

其中,膠子可以傳遞強相互作用,W和Z玻色子傳遞弱相互作用,光子可以傳遞電磁相互作用,還有一種被稱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可以賦予粒子質量。

在這個基礎上,科學家們用“粒子”“相互作用”和“場”的概念,就把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電磁相互作用統一了起來,創立出了一個叫做“標準模型”的理論,這是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之後的又一座理論物理高峯。

楊振寧和他當時的研究生助手米爾斯一起做出的楊米爾斯理論,就是“標準模型”的理論,解決了強力的機制問題,用楊米爾斯理論來強力的科學家一共有5位,這5位被分為2批授予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2023感動中國觀後心得體會 篇22

9月16日,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簡稱國測一大隊)隊長、黨委副書記李國鵬,副總工程師劉站科應邀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作了“愛國報國、勇攀高峯”——珠穆朗瑪峯高程測量報告。報告會由遙感與測繪工程學院、研究生工作部、科學技術處、校科協共同主辦。該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王堯出席了報告會,國測一大隊紀委書記尚小琦、辦公室主任張琛與會,主辦單位、學工處、校團委等部門領導,遙測院全體教師、教職工黨員、本碩博新生和學校研究生代表共460多人聆聽了報告。報告會由遙測院院長金雙根主持。

王堯首先代表學校對國測一大隊專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感謝他們從珠峯高程測量戰場凱旋、緊張進行數據處理的百忙之時,能走進南信大。他説,在南信大建校60週年之際,莘莘學子揚帆起航之時,邀請英雄集體國測一大隊來到校作報告,意義重大。國測一大隊愛國報國、勇攀高峯的光榮事蹟,生動詮釋了勇攀高峯、敢為人先、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科學家精神”。王堯副書記説,珠峯高程測量是一項彰顯我國測繪技術水平的國家工程,是一次科學精神、“中國精度”的攀登,是中國力量、中國精神的生動寫照,值得師生不斷學習和弘揚,激勵我們堅守愛國情懷,堅定奮鬥意志,為報效祖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奉獻青春和力量。

在一段感人至深、記錄20__珠峯高程測量登頂實況視頻之後,李國鵬隊長開始了他的報告。李隊長首先簡要介紹了國測一大隊的情況,大隊成立以來,七測珠峯、兩下南極、39次進駐內蒙古荒原、51次踏入新疆沙漠腹地、52次深入西藏無人區,徒步行程6000多萬公里,相當於繞地球1500多圈,測出了近半個中國的大地測量控制成果,為國家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科學研究提供了精準詳實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並在國際測繪地理信息舞台上,展示出了中國力量。他描述了三代測繪人,在面對嚴寒、飢渴、匪患等生死關頭,為了國家利益做出的不悔抉擇,重點講述了“七測珠峯”的感人往事。在20__年珠峯高程測量過程中,為了得到精確數據,有隊員在峯頂高寒中摘下手套操作儀器;有隊員在峯頂無氧停留1個半小時完成任務;有多名隊員在7千米高寒高海拔環境中堅守九晚十天;為保障國產重力儀器準確工作,儀器住在帳篷中心,隊員守護在濕冷的帳篷外圍;臨時黨支部在兩次受阻,登頂機會窗口逐漸縮小下的無畏選擇與奮勇攀登。珠峯測高是一個系統工程,氣象觀測、後勤保障、儀器儀表設備等每一個方面都發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絲絲細節、一個個畫面,無不貫穿着崇高理想、堅定信念、熱愛祖國、團結奉獻、勇於犧牲、奮發圖強等革命精神的鮮亮底色。國測一大隊精神與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女排精神、載人航天精神乃至抗疫精神一樣,成為黨在不同時期的精神境界、精神風貌、精神力量的總寫照,匯聚成為國奉獻、不忘初心、砥礪奮進的總篇章。

劉站科副總工圍繞珠峯測高的技術方法為中心,介紹了珠峯高程測量的歷史歷程、技術方法以及他的感想與思考。他説,在珠峯測高的歷史歷程中,我國早在18世紀初就進行了測量。圍繞着珠峯高程,歷就有許多科學爭論和國家角力。因此,猶如家長關心自己孩子身高一樣,不斷進行高技術水平的測高意義重大。精確的高程數據依賴於GNSS衞星測量、雪深雷達測量、重力測量、衞星遙感、似大地水準面精化等多種傳統和現代測量技術,不但彰顯我國測繪技術的水平,也為相關學科進一步深入研究打下堅實基礎,是十分重要的國家工程。他還介紹了此次測高已取得的全面使用北斗導航系統、峯頂測繪儀器全部國產化、首次獲得高精度峯頂重力數據、首次獲取峯頂高精度氣象觀測數據等技術成就。

2023感動中國觀後心得體會 篇23

中國女排從三年前的亞洲第四,短短三年創造奇蹟,主教練郎平是奇蹟之源!作為一名在基層工作多年的教師,興奮激動之餘,敬佩之情也油然而生,郎平教練有很多特點:

第一,她心中有“大愛”,“大情懷”,“大責任”。郎平在20__年已計劃退休,但當時中國女排陷入歷史最低谷,無人願接教鞭,郎平毅然挺身而出,願為國家放棄個人生活與待遇。在國家最需要的時候,郎平帶着滿身的傷病,義不容辭的挑起了國家女排的大梁。

第二,郎平是團隊的精神領袖。首先,郎平敢想敢為,崇尚實幹,有過硬的業務功底,堅持做正確的事,無疑是“打鐵還要自身硬”的典範。其次,郎平百折不撓,無論面對任何困難與挫折,咬定青山不放鬆,一張藍圖幹到底。再次,郎平善於在引領團隊時“統一思想與行動,凝聚智慧與力量”。最後,郎平有開闊的視野與理念,“熔鑄中外精華,堅持綜合創新”。郎平和中國女排將“女排精神”演繹得出神入化,讓國人為之熱淚盈眶。

第三,郎平的目標明確,“攀山要攀山絕頂”。郎平帶隊直指世界冠軍,她在女排僅為亞洲第四的時候,不是隻想着小富即安,而是直接瞄準世界冠軍,雖然過程坎坷不平,雖然歷經艱辛,但是中國女排還是站在了奧運會最高領獎台上!

第四,郎平始終堅持戰鬥在最前線,理念與時俱進,業務精益求精。念念不忘,必有反響!郎平始終堅持執教,對現代排球的技戰術發展瞭若指掌,調兵遣將能夠隨心所欲,每佈置一次戰術都能夠見成效,此外,郎指導不忘初心,永遠前進,這就是我們要學習她的地方!

第五,善於創新,培養與大膽啟用新人。郎平力排眾議,培養新人,招來不少非議,但是在她的堅持下,朱婷已成世界頂級攻擊手,就連十九歲的小將龔翔宇也發揮重要作用。新女排的年輕球員關鍵時刻頂得住,所以中國女排能打硬仗。

郎平是我最敬佩的現代巾幗英雄,沒有之一,我覺得我們要學習郎平指導心繫祖國,敢於夢想,堅持探索,與時俱進,勇於擔當,精神強大,國際視野,大膽創新的精神,讓女排精神永遠伴着我們前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l94xp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