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感動中國頒獎觀後感心得體會(通用18篇)

感動中國頒獎觀後感心得體會(通用18篇)

感動中國頒獎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1

華坪女高佳績頻出之時,張桂梅的身體卻每況愈下,她患上了肺氣腫、肺纖維化、小腦萎縮等10餘種疾病。6年前,因為胳膊疼得抬不起來,張桂梅停止了授課,轉而當起學校的後勤。她是校長,也是保安,每天檢查水電安全,熄燈與否,拿着小喇叭催促學生上課,順道趕走路上的蛇。張桂梅沒有自己的家,她就住在一間學生宿舍裏,日夜守護着校園。

感動中國頒獎觀後感心得體會(通用18篇)

“再堅持一下,”張桂梅説,“我也自己想辦法找一些止疼藥,先止疼,後面再説。現在也不想去檢查身體了,越檢查毛病越多。”儘管疾病纏身,張桂梅還是儘量讓自己顯得精神一點,她堅持對每個學生進行家訪,把文化擺脱貧困的理念帶進大山。

張桂梅的心思很細膩。前段時間因為疫情,學校只能網絡授課。她擔心老師一個人在教室講課會孤獨,便坐在教室門口陪着她們。長時間久坐使她疼痛難耐,張桂梅乾脆在門外支了張牀。教學樓晚上熄燈,只有講課的這一層才通電,張桂梅躺在光影之外,靜靜地陪着正在講課的老師。

十二年裏,張桂梅先後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十佳最美鄉村教師”等榮譽稱號,她把全部獎金、捐款和大部分工資共計一百多萬元一同捐獻給了教育事業。

張桂梅説,當她走進華坪、走進民族中學、走進孤兒院這羣孩子當中,本以為一兩年之後就會離開,沒想到一陷進去就沒拔出來。

“不管怎麼着,我救了一代人。不管是多是少,她們後面過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夠了,這是對我的安慰。”

感動中國頒獎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2

近日,感動中國20__年度人物揭曉。當主持人念出一個個名字時,無數觀眾都紅了眼圈,不少網友紛紛表示“太好哭了”“感動到不行”。36歲的陳陸生前是一名基層消防員,20__年夏天,安徽廬江縣遭受百年一遇的洪災。危急時分,他帶領消防員輾轉5個鄉鎮,連續奮戰,成功轉移羣眾2665人,在營救過程中不慎英勇犧牲。“放心,我會守好廬江”是陳陸對父親的,更是用生命兑現的對國家和人民的。

陳陸的事蹟很好地詮釋了“以生命赴使命,用摯愛護蒼生”的內涵,這是一種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是對國家和人民的忠誠守護,更是一種責任和擔當。身患絕症,卻顧不上照顧感染新冠病毒的妻子,而是在醫院與時間賽跑,只想為患者多贏一秒。這是“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張定宇心中的責任;八方統籌百般服務,以凡人之力發動朋友圈,解決醫護人員出行難題,為醫護人員提供免費熱飯。這是快遞員汪勇認為應該具備的擔當……他們的先進事蹟雖然不同,卻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以國家的需要、羣眾的呼聲和時代的呼喚作為行動的出發點,用責任和擔當書寫一段段傳奇故事。

擔當來自一股力量,那就是不怕苦、不畏難、不懼犧牲的大無畏精神。魯迅先生説:“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樑。”面對波濤洶湧的洪水、面對隨時有可能吞噬生命的疫情、面對一天只睡4個小時的煎熬,他們克服常人無法克服的困難,在困難和風險面前不退縮、不放棄,無私無畏、義無反顧地擔起肩頭的擔子。正是有這麼多堅強的脊樑,為我們遮風擋雨、負重前行,我們才能享受美好的幸福生活。

擔當源於一種信念,那就是肯付出、能奉獻、發光發熱的奉獻精神。感動中國的很多人物就生活在你我身邊,他們平時在生活、工作中總是默默地付出,堅守崗位,努力將自己的工作做到。在危難關頭首先想到的不是個人的利害得失,而是黨的事業、人民的利益,在關鍵時刻綻放出人性的光輝。可以説,正是有了平時生活中的奉獻精神,在危急時刻,他們依舊保持着優良的品質,有一點光就發一點光,有一分力便出一分力。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進入新的一年,還有新的困難需要面對、新的高山等待翻越,需要我們心中有責任、肩上有擔當,為美好明天奮力前行。

感動中國頒獎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3

伴隨着新年鐘聲的敲響,一場重大疫情從我國的湖北武漢蔓延至全國,人們陷入了緊張和恐慌之中,這場災難威脅着人民羣眾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面對着步步緊逼的病毒,我們的白衣天使臨危不懼,化身為堅不可摧的白衣戰士,戰鬥在前線,打響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我本以為會在短暫的時間內打贏這場戰爭,然而事實上,疫情每天都在加重。不斷增長的數字觸目驚心,以至於全國幾乎進入了封鎖狀態。在被封城的這段時間,我的內心思緒萬千,我在思考:病毒為什麼這麼猖狂?我們在武漢的同胞們能否戰勝這場疫情?我親愛的祖國能否挺過這場難關?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當全國各地的人們向武漢送去物資時,我為中國人的團結一心而激動萬分;當鍾南山老先生挺身而出加入抗擊疫情的戰鬥時,我為他的無私奉獻而心潮澎湃;當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和專家與病毒奮戰時,我為他們的忠於職守而熱淚盈眶。

我始終堅信,暴風雨越猛烈,雨後的彩虹就越美麗!可怖的寒冬已經被温暖的春風吹散,萬物正在復甦。待春暖花開之時,山河會無恙,國泰且民安。

感動中國頒獎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4

“宇定光自發”的張定宇,“男兒付死生”的陳陸,“素心託高潔”的張桂梅,為病人提供“炊香萬灶煙”的萬佐成、熊庚香夫婦,“為國擊豺狼”的王海,“芳草遞春風”的汪勇,讓“北斗燦繁星”的謝軍,“藴玉抱清輝”的葉嘉瑩,帶領鄉親“山路得康莊”的毛相林,“山河功業存”的國測一大隊。

——這十個感動中國的名字,在《感動中國》20__年度人物頒獎盛典的短片裏被一一介紹。每一個故事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分鐘,卻濃縮了他們十幾年乃至幾十年的努力與奮鬥。當頒獎盛典的最後,“每個人都了不起”幾個字顯現在大屏幕上,“平凡鑄就偉大、英雄來自人民”的真諦,深深地印在了每一箇中國人的心中。

歷史終將記住20__年,這極不平凡的一年裏,有新冠病毒,有洪水險情,有扶貧攻堅,有航天夢圓。這十個感動中國的年度人物,有身患絕症卻堅持與疫情賽跑的醫生,有洪水中逆流而上不幸犧牲的消防戰士,有率隊擊落29架敵機的志願軍老英雄,有堅信“讓一個女孩讀書能救三代人”的公益高中校長,有絕壁中鑿出天路、帶領村民脱貧致富的村委會主任,有深入生命禁區、用雙腳丈量祖國大地的測繪隊……他們或在危難中逆行,或在逆境中堅守,每個人的經歷不同,卻都以凡人之力,共同書寫下了一首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

沒有人是生來的勇者,但在國家與人民有需要時,總有一些英雄挺身而出。看過這十個人物或團隊的故事就會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勇敢。而這份勇敢,又是建立在他們對自己初心的堅守上的。無論是出於善良的本性,還是對職責的忠貞,他們都有一股為了保持初心而願意拼命去幹的勁頭,同時也都從這份堅守中收穫了快樂,在他們幫助別人的時候,在他們不辱使命的時候。

從20__年到20__年,《感動中國》已經走過了近二十個年頭。有網友説,每次看《感動中國》都覺得自己淚點特別低。這是因為,時代會變,感動卻永遠不會變,我們對善的嚮往不會變,對美好的渴望更不會變。

當聽到張定宇説“能夠幫助到別人,你不覺得很幸福嗎”,當看到陳陸辦公桌上那台還沒來得及送給兒子的消防車模型,當聽到年近七旬的熊庚香説抗癌廚房會“堅持一天算一天”,當看到張桂梅的手上貼滿膏藥……我們無不感受到:他們就是我們身邊那些有着濃濃煙火氣的普通人啊!然而,就是很多個跟他們一樣的普通人,匯聚起了磅礴的中國力量,讓我們的20__年有了一段又一段蕩氣迴腸的傳奇故事。

回看20__年尚未走遠的背影,14億中國人中的每一個你我,都曾在眾志成城中感動了中國,因為我們全都堅信: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感動中國頒獎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5

“愛國”二字是神聖的,愛國是一種崇高的感情,是民族的精神中最最珍貴的,他具有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愛國的感情在一切的感情至上,它是一種號令。沒有愛國,國家就不存在了,愛國,就意味着國家的利益高於一切。

愛國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有多少為國獻身的愛國主義者有抱石投河的屈原,精忠報國的張飛,壯烈殉國的鄧世昌,開國領袖毛……其中,愛過大詩人陸游的故事家喻户曉,我也深受感動。憂國憂民的南宋詩人陸游,生在民族矛盾的尖鋭時代,他一生渴望收復失地,統一祖國,一腔愛國熱情傾注筆下,幾度“鐵馬冰河入夢來”。他晚年退居他的家鄉。但收復中原的信念始終不渝,報國之心始終不衰。

逝世前,還創作了絕筆詩《示兒》,寄託了自己的愛國之情。“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最讓我感動的是我們的可愛的解放就叔叔,日日夜夜守護在邊疆,每時每刻都在保護我們的祖國母親的安全。只要祖國的一個地方發生了災難,他們不顧自己的生命,去救援受災的人民。還記得20__年5月12日發生的8.0級汶川大地震嗎?許許多多的人都被壓在廢墟、瓦礫下,解放軍叔叔一趕到現場就開始救援,不顧自己的勞累,更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為了國家,為了人民,不分日夜地救援,一晃就是幾百個小時……

老師們的愛國情懷,也讓我深受感動,為了我們這些祖國的花朵,未來的棟樑之材,為祖國儘自己的一份力,夜以繼日的工作,總是加班加點工作到深夜,有一首歌唱得好:新長征路上老師立新功,今天深夜啊燈火人在亮嘔心瀝血您在寫教材,高大的身影映在您窗上……

其實,在我們的身邊,有許許多多的愛國者,如:清潔工為了祖國媽媽美麗,每天凌晨四點左右其狀清掃大街,當我們上學時,大人們上班時,大街一是煥然一新,乾淨,美麗了。還有交通警察們,不論颳風下雨,還是炎夏寒冬,都筆直地站在安全島上,指揮交通秩序,使我們的生活變得和諧、美好。為了表達對祖國的感情,我們大家可趁着祖國72週年的時候,為祖國做出一點小小的貢獻,當一回小保安、小保潔員,小宣傳員,小導遊,小記者,回報社會,回報祖國母親對我們的養育之恩。

感動中國頒獎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6

在明亮的燈光下,我一次又一次反覆閲讀着《幾十年愛國小心翼翼》這一篇文章。德國人從來不高呼愛國,他們種花是給大家看的……一件件看似渺小的事情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

本文作者陳平在德國學習生活多年,他發現:德國人在生活中,從不濫用“大眾”這個詞彙,只有一個大眾,那就是大眾汽車。為什麼?因為在二戰時期,過多地利用和強調大眾這個詞彙。德國的民眾很少聚集在一起高呼愛國,甚至唱國歌也是在世界盃在德國舉行,才重新流行起來。在德國的學校裏,孩子們很少高唱國歌,即使是大型聚會,他們也會遵守秩序,因為他們知道,我們延續的是日耳曼人的驕傲與精神。

德國人難道就不愛國嗎?其實不是,但是德國的愛國主義不會輕浮於表面,比如,你和他們談起德國的不好,他不會馬上急赤白臉的跟你解釋,他們很自信,有時説到德國的制度,他們還要自嘲幾句。德國的足球贏了,德國的球迷們會歡呼雀躍,但他們理智地説,這只是一場比賽,跟國家的強弱無關。

在一次調查中,我再一次看到了德國人的精神:幾位中國留學生在德國的兩個電話亭上分別寫上“男”“女”兩個字,然後,在一個角落裏觀察結果,他們發現,寫有“男”這一個字的電話亭後面,排起了長龍般的隊伍,而寫有“女”這一個字的電話亭後面竟空無一人!那些留學生走上去問,你們為什麼不到另一個電話亭去打電話呢?德國男士説:“因為那個是女士電話亭。”而且,這些男士們還意志堅定地站在那兒。

看到這兒,我也明白了。當我們抱怨學校集會秩序混亂、風景區過度擁擠、公共設施破損嚴重時,何曾想過作為中國的公民,具體做了什麼,有沒有堅持到底?有沒有教育或引導好自己的親人。

愛國,就要像德國人一樣從小事做起,像春蠶一樣一點一點地蜕變,一絲一絲地奉獻。正如文中所説:本來理智的德國人,更加理智和內斂,他們淡化國家情緒,強調全民的權利,完成了成熟的蜕變。只要我們中國人學習德國人的文明習慣,愛國就不是空談,就一定可以讓中國更加的強大!

感動中國頒獎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7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當這首沁人心脾地迴盪在我的耳邊,總會讓我想起為我們付出太多太多的老師。

也許現在21世紀的“小皇帝”對這種想法會打一個大大的錯號。不是説老師作業佈置太多,晚上要做到很遲。就是説老師太嚴格,太兇了。一大堆對老師的超級差的評語在生活中常見,埋怨着老師的錯。

如果反過來,站在老師的立場上想想,他們這樣做是為了什麼?為了錢?大錯特錯,他們是為了能教育好我們,能讓我們學到更多的知識。在複習時,發下來的一張張複習試卷是為了我們能在期末能考出好成績。深夜時,我們都進入夢鄉的時候,你是否想過老師還在屋裏亮着燈為我們批改作業呀。俗話説:“皇帝不急,太監急。”在臨近考試時,是老師在幫我們複習找材料,我們卻一副漫不經心無所謂的樣子。當我們跨進大學校門的那天時,請不要忘記了老師。雖然作業有時候會多了一點,但你連這點苦都受不了嗎?雖然是比玩電腦和看電視苦,那你心裏就想做一個無用的人嗎?

在一段廣告裏,有一位女孩,是在希望國小長大的。後來又回到希望國小當教師。她來到希望國小就是為了報答哺育她成長的希望國小,這就是感恩。在四川大地震是,有一位老師犧牲了自己的生命來救他的學生。老師不是我們所説的“冷血動物”,老師也是為我們着想的。是老師把我們引向知識的大門,希望智慧可以永遠快樂地陪伴着我們。

這多少年來,粉筆染白了老師的縷縷頭髮;這多少年來,嘈雜喧鬧聲成了老師的煩惱;這多少年來,厚如山巒的作業耗盡了老師多少個日日夜夜。老師為我們付出了許多許多。

學會感恩,冬天就不會寒冷;傳遞感恩,黑夜就不再漫長,快樂幸福的時刻就會陪伴在你我身邊。

謝謝你,老師!

感動中國頒獎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8

陸游所處的時代,正是我國曆史上民族矛盾異常尖鋭的時代。在十二世紀初,我國東北地區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國。在陸游出生後的第二年,金國佔領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市);第三年把徽、欽二帝擄去,北宋亡國。而當欽宗之弟趙構逃到南方,在臨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政權之後,不但不發憤圖強,收復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漢奸秦檜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紹興十二年(1142年)和議告成,趙構競無恥到向金國皇帝自稱臣子,並答應每年獻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跟金人劃淮水為界。從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淪為金人的領土,北方的廣大人民橫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一隅,在敵人的威脅壓榨下苟延歲月。後來宋孝宗趙眘與金簽訂的“隆興和議”及寧宗趙擴與金簽訂的“開禧和議”,照舊屈辱求和。這種局面,當然是一向反對民族壓迫的廣大漢族人民所不能容忍的。因此在這一歷史時代,不知有多少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挺身而出,展開了不屈不撓的鬥爭,而陸游則是他們在文學戰線上的傑出代表。

陸游一生經歷了北宋的末年和南宋的前半期。由於幼年在敵人入侵下倉皇逃難,以及家庭和親友的愛國言論的啟發教育,陸游對當時的嚴重民族災難有着極其深刻的感受,因而早在青少年時期,就在心靈深處埋下了愛國復仇的種子。此後無論在朝廷和地方做官,到川、陝前線從軍,直至晚年在紹興老家閒居,這顆種子生根、發芽、挺幹、開花,雖然不斷遭到風雨的摧殘,卻也不斷地成長壯大,並且終於結滿豐碩的果實。清朝詩人趙翼的《甌北詩話》中有一段話,説得十分概括,他説:

放翁十餘歲時,早已習聞先正之緒言,遂如冰寒火熱之不可改易;且以《春秋》大義而論,亦莫有過於是者,故終身守之不變。入蜀後在宣撫使王炎幕下,經臨南鄭,瞻望鄠、杜,志盛氣鋭,真有唾手燕、雲之意,其詩之言恢復者十之五六。出蜀以後,猶十之三四。至七十以後……是固無復有功名之志矣,然其《感中原舊事》雲:“乞傾東海洗胡沙”,《老馬行》雲:“中原旱蝗胡運衰,王師北伐方傳詔,一聞戰鼓意氣生,猶能為國平燕趙”,則此心猶耿耿不忘也。臨歿猶有“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之句,則放翁之素志可見矣。

感動中國頒獎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9

以赤誠之心,換感動你我

昨天,學校裏組織我們去看“20_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其中,我對其中三人的映象十分深刻。

第一個,是好醫生吳孟平。對他的感動,源於他作為一個醫生要擁有的''醫者人心"。他的頌獎詞,是;六十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張手術枱,到今天也沒有離。手中一把刀,遊刃肝膽,依然精準,心中一團火,守着誓言,從為熄滅。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馬,要把病人一個一個馱過河。

是呀!他都九十歲了,卻仍在手術枱前忙碌,設生處地為病人着想,全心全力拯救病人的生命。他要求醫生用最簡單,最便宜,最有效的方法為病人治療。雖然這些,僅僅是最基本的醫生的守則呀。不過,現在能有幾個醫生能做到這點呢?對病人冷言冷語,開藥能貴則貴,真不知道他們的良心去哪兒了。

我又想起吳孟超的話:“作為醫生,沒有能力為病人治病,是一種遺憾。”這才是真正的醫者啊!

另一位,是張平宜。她是一箇中國台灣人,卻拋棄年薪百萬的工作,來到海峽另一邊深處——大營盤麻風村,只為履行自己的承諾,為這兒的孩子建一所學校。“蜀道難,蜀道難,中國台灣娘子上涼山。跨越海峽,跨越偏見,跨越懷疑,她抱起麻風村孤單的孩子,把無助的眼神柔化成對世界的希望。她看起來無比堅強,其實她的內心比誰都柔軟。”她讓麻風村的孩子看見了世界對他們的温柔笑容,讓他們燃起了對未來的希望。

最後,是孟佩傑,她只二十歲,同樣是“90後”。但是,她卻沒有同樣出生在這個年代的我們對物質的熱切追求,對親情的極度冷淡。“在貧困中,她任勞任怨,樂觀開朗,用青春的朝氣驅趕?種植恍?在艱難裏,她無怨無悔,堅守清貧,讓傳統的孝道充滿着每個細節。雖然艱辛填滿了四千多個日子,可是她的笑容依然燦爛如花。”不知為何,看着她燦爛的笑容,我的胸口總有種壓抑之感,覺得這個姐姐太不容易了,心中淡淡的酸澀漸漸膨脹開來,想哭。她的笑容,很美麗,很從容,但也充滿了艱辛。看着她,我心中那塊最柔軟的地方,被深深地觸動。

那些無私的人啊,他們用青春和生命換來我們良心的譴責,用他們那顆不為回報的赤誠之心,點燃了我們心中的感動之花。

感動中國頒獎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10

中央電視台2019年2月8日晚播出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頒獎典禮。獲得2019年感動中國十大年度人物榮譽的分別是:為中國航天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孫家棟、三進火海捨己救人的王鋒、在大山深處教書育人36年的支月英、耶魯大學畢業後回國紮根農村的秦玥飛、訓練中壯烈犧牲的艦載機飛行員張超、在平凡崗位上創造非凡業績的電焊工李萬軍、讓眾多患者挺直脊樑的好醫生樑益建、紅絲帶學校創辦人郭小平、量子通訊的領跑者潘建偉、焦裕祿式的好乾部阿布列林·阿不列孜。此外,還向中國女排表達了特別緻敬。

“你是兄弟,是老師,是院士,是這個時代的中流砥柱。表裏如一,堅固耐壓,鬼斧神工,在平凡中非凡,在盡頭處超越,這是你的人生,也是你的傑作”。這是2月8日中央電視台“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上,為來自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級技師李萬君公佈的頒獎詞。李萬君與孫家棟、張超等共同當選“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由新文化報社、吉林年鑑、吉林省圖書館聯合主辦、吉林省榆樹錢酒業有限公司協辦的第十四屆(2019年度)感動吉林十大人物評選活動,連續報道了20位候選人的事蹟。2019年1月,經過讀者投票及專家評審,13號候選人李萬君成功當選感動吉林年度人物。作為中國第一代高鐵工人的傑出代表,工作30年,李萬君憑藉自己精湛的技藝成為公司轉向架製造中心的焊接大師、首席操作師,同時還獲得了中華技能大獎,被人們稱為“工人院士”。但他更看重“師傅”這個名稱:經他培訓的400多名學員,全部考取了國際焊工資格證書,為打造一批“大國工匠”儲備了堅實的新生力量……

談感動

——他見證高鐵技術從追趕者變成了領跑者

“成為 感動中國 2019年度人物,我感到很榮幸,這個榮譽不是我個人的,而是整個中車、是我們吉林省的。作為第一代高鐵員工,我見證了高鐵技術從追趕者變成了領跑者,我驕傲,我自豪,同時也感覺到了自己身上的責任……”在得知自己成為“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時,李萬君深情地説。

“高鐵有394道工序,每一道都不容失誤,我們要堅持工匠精神,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使我們的團隊技術更加成熟,保證高鐵又穩又快地奔跑,同時創造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他説,他就是一名技術工人,離開了生產一線啥也不是。他這輩子很幸運,能分配到長客,趕上了高鐵發展的時代,才讓他這樣的技術工人有機會回報企業,報效國家。所以,他下決心幹好高鐵,變中國製造為中國創造,讓每一個技術工人都能當上創新主角,像動車組一樣,節節給力,人人添彩,到時候讓老外給咱中國人打工!

學手藝

——一年磨破了五套工作服

“我現在一聽焊接的聲音,就知道哪個徒弟或是員工哪個地方焊得不好,焊縫是寬還是窄、焊接質量好不好……”———這樣的境界,可是經過千錘百煉才能達到的。

1987年8月,19歲的李萬君職高畢業後被分配到長春客車廠(中車長客股份公司前身),在配焊車間最苦最累的水箱工段當工人,和他一起入廠的還有28個夥伴。一進焊接車間,火星子亂蹦,煙霧瀰漫,刺鼻嗆人。焊工們穿着厚厚的帆布工作服,戴着焊帽,拿着焊槍噴射着2300 的烈焰,夏天時,穿着幾斤重的裝備幹完活出來,全身都得濕透。

這樣艱苦的條件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下來的。一年下來,和他一起入廠的同事調走了25個。但他,依然選擇了留下來。廠裏要求每人每月焊100個水箱,他就多焊20個,一年下來,兩年一發的工作服被他磨破了5套,不夠穿,他就到市場上自己掏腰包買。

除了跟着師傅學習,他一有時間就跑到其他師傅那兒看,有問題就問。一開始,一些老師傅嫌他黏人;但慢慢的,師傅們發現,這個小夥子凡事問過一次,就會舉一反三。不知不覺中,李萬君的焊接手藝在同齡人中已出類拔萃。

入廠第二年,李萬君就在車間技能比賽中奪冠;2019年,他在中央企業焊工技能大賽中榮獲焊接試樣外觀第一名;1997、2019、2019年,他三次在長春市焊工技能大賽榮獲第一名;2019年,他捧得了“中華技能大獎”。

攻技術

——把焊槍下的產品昇華成藝術品

為了攻克各種各樣的困難,他成立了一個攻關團隊,遇到焊接難題,整個團隊都會羣策羣力,攻堅克難,將技能和智慧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突破一個又一個難關。

2019年,李萬君根據異種金屬材料焊接特性發明瞭“新型焊鉗”,獲得國家專利並被推廣使用。2019年,在出口伊朗的單層軌道客車轉向架橫樑環口焊接難題中,李萬君再次挺身而出,經過不斷試驗摸索,成功總結出了氬弧自動焊焊接方法和一整套焊接操作步驟,一舉填補了我國氬弧焊自動焊接鐵路客車轉向架環口的空白,也為我國日後開發和生產新型高鐵提供了寶貴依據。2019年,針對澳大利亞不鏽鋼雙層鐵路客車轉向架焊接加工的特殊要求,李萬君衝鋒在前,總結出了“拽槍式右焊法”等20餘項轉向架焊接操作方法,解決了批量生產中的多項技術難題,累計為企業節約資金和創造價值800餘萬元。

2019年初,中車長客股份公司試製生產我國首列國產化標準動車組,轉向架很多焊縫的接頭形式是員工們從未接觸過的。其中轉向架側樑扭杆座不規則焊縫和橫側樑連接口斜坡焊縫質量要求極高,射線檢測必須100%合格,不允許有任何瑕疵。由於不規則焊縫接頭過多,極易造成焊接缺陷,使這個部位的焊接成為制約生產順利進行的“卡脖子”工序,影響了標準化動車組的研製進程。

李萬君馬上主動請纓,以攻關團隊“李萬君國家技能大師工作室”為主要陣地,經過反覆論證,多次試驗,最終總結出交叉運用平焊、立焊、下坡焊,有效克服質量缺陷的操作技法,成功攻克了這項焊縫接頭過多導致焊縫射線檢測難以100%合格的難題。

2019年7月15日,中車長客股份公司試製生產的兩列中國標準動車組,以420公里時速成功進行會車實驗。列車以相對時速840公里的速度擦肩而過,這還是世界第一次。實驗的完美表演,將再一次贏得海外市場的關注、以及相關合作國家的青睞,成為開啟國外高鐵市場的一把“金鑰匙”,為中國高鐵走出國門奠定堅實的基礎。

“其實,我的追求很簡單,我希望很一位焊工都把焊接標準熔到骨子裏,把焊槍下的產品昇華到極致,從而形成一件件藝術品……”李萬君説。

憑着一股子不服輸的鑽勁兒、韌勁兒,他參與填補了高速車、鐵路客車、城鐵車轉向架焊接規範及操作方法的幾十種國內空白,先後進行技術攻關100餘項,其中21項獲得國家專利。

帶徒弟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師傅帶徒弟十分厲害。我記得2019年引進高速動車組技術時,我們的水平與國外有很大的差距,只有師傅一人能焊出來,人手嚴重不足。為了完成任務,他只用半年的時間,就將焊工全都培養了出來,400多名學員全部考取了國際焊工資格證書,這在整個培訓史上也是一個奇蹟……”李萬君的徒弟謝元立回憶。

李萬君認為,單單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是不夠的,“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在帶徒弟方面,師傅毫無保留,甚至還根據學員的體態胖瘦、走路姿勢、運槍習慣等不同特點,制定不同的訓練方案,親身示範。”謝元立説,師傅帶出的20多個“嫡系徒弟”如今全是技術骨幹,其中10多人已成為吉林省首席技師。

2019年,他主持的公司焊工首席操作師工作室,被國家勞動部授予“李萬君大師工作室”稱號,5年來組織培訓近160場,為公司培訓焊工1萬多人次,考取各種國際、國內焊工資質證書2019多項,滿足了高速動車組、城鐵車、出口車等20多種車型的生產需要。

李萬君不僅承擔為本單位培養後備技術工人的重任,還利用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這一平台,為外單位的技術工人無私傳承技藝,3次被長春市總工會聘為“高技能人才傳藝項目技能指導師”。截至目前,李萬君已為吉林省、長春市以及省市工會對口援疆地區的兄弟企業培訓高技能人才2019多人次。在中國高鐵事業發展進程中,李萬君實現了從一名普通焊工到我國高鐵焊接專家的蜕變。

手記:

每次見到李萬君,他都是身穿工作服,一臉憨笑。這次見到他,他仍然和以往一樣,笑得很憨厚。

他的工作室設在轉向架製造中心車間內,面積不大,但牆上掛滿了各種各樣的獎狀和榮譽證書。就是在這個不大的空間內,他和團隊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完成了一個又一個突破。

他手中的焊槍出神入化,兩根直徑僅有3.2mm的不鏽鋼焊條,可以分毫不差地對焊在一起,不留一絲痕跡。在他看來,他焊出的東西就是一件件藝術品。

他回憶,外國技術人員在看到他的焊接技術後,紛紛豎起大拇指,“真想不到中國工人也能焊出這樣的產品,真是了不起!”

關於對未來的憧憬,他動情地説,“沒有企業的培養,沒趕上中國高鐵事業的大發展,就沒有今天的李萬君,我要為我國的高鐵事業付出更多的努力,爭取為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

感動中國頒獎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11

愛國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隨着轉動了千年的歷史車輪,便沉澱出了愛國文化。歲月讓愛國文化催出了醇香,我不禁陶醉其中。

“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年輕人朝氣蓬勃,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就寄託在你們身上!”每當憶起這番話,內心便是止不住的熱血沸騰。心中也暗下決心,決不能辜負了一代領袖對我們後輩的期望。我們正屬於風華正茂、意氣風發的階段,為何不去開拓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那就從現在開始努力吧,為了祖國,為了自己的未來!從現在開始就努力吧!

作為祖國的下一代,“愛國主義”毫無疑問成為了我們中學生做人的基準,愛國、一個多麼神聖而又莊嚴的“舉動”,事實證明:一切有崇高理想的人視愛國為第一任精神支柱,誠然,因為他們知道國家的是與自己的前途緊密相連、休慼相關的。脣亡齒寒就是一個顯而易見的例子,霍去病“不滅匈奴不為家”,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

乃廣為傳揚之佳話,秦檜賣國求榮,吳三桂引兵入清,則遭萬世之唾罵。遵循客觀規律,人們自是尊敬“富貴不能_,威武不能屈”的愛國志士,痛恨奴顏婢膝的賣國之輩。如果讓你選,你會怎麼選呢?相信你不會傻到去做個遺臭萬年的“害蟲”吧!

雖然如今的社會是一個和平的社會。但是愛國的情感仍然可以在平時我們每個人的身上體現,也可以通過每件事當中體現。我們要從小樹立一個愛國的思想,努力學習,掌握本領。自信自強,無私無畏。只有這樣,長大了才能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當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愛國就是救災官兵救人時的奮不顧身,就是志願者在災區的一個眼神,一處幫助,就是全國億萬羣眾捐款捐物的熱情。在奧運會舉辦之際,愛國就是運動健兒在競技場上的奮勇拼搏,就是志願者的一次微笑,就是國民不亂丟垃圾,文明現看比賽的行為……

讓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為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成為世界強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感動中國頒獎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12

昨日,20_“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典禮在央視播出。程開甲、鍾揚、王繼才王仕花夫婦、馬旭、杜富國、呂保民、劉傳鍵、其美多吉、張渠偉、張玉滾紛紛當選,他們的事蹟,感動了無數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20_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其中有6組人物都跟軍人有關,他們有的是現役軍人,有的是退伍軍人,有的是民兵;有中國科學院院士程開甲,有排雷英雄杜富國,有中國首位空降女兵馬旭,有退伍軍人呂保民,有民兵夫婦王繼才王仕花,有英雄機長劉傳鍵。

在他們身上,我們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一股豪邁的軍人氣概,這與年齡無關,與性別無關,與現役非現役無關,只關乎那顆熾熱的兵心。細心的朋友會發現,在頒獎典禮上,有兩位獲獎軍人已經去世了,分別是程開甲和王繼才。遺憾的是,他們都於20_年去世。

王繼才,一名再普通不過的民兵,但他也是“最美民兵”,他與妻子王仕花將32年的歲月都獻給了開山島哨所,一生清貧度日,在環境艱苦的孤島日復一日地堅守,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民兵之歌。20_年7月27日,王繼才在巡邏時突發疾病,經搶救無效去世,年僅58歲。

程開甲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勛獎獲得者,被授予“八一勛章”,並獲得“世界因你而美麗”——20_至20_影響世界華人盛典終身成就獎,是我國核武器事業的開拓者之一。程老一生淡泊名利,隱姓埋名40年,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科研事業。20_年11月17日,程老在北京病逝,享年101歲。

雖然程老和王繼才都已經遠去,但他們的精神將永遠普照中華,激勵一代代人在建設強大的中華民族的道路上不畏艱辛,奮勇向前。

感動中國頒獎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13

微塵有心,微塵有愛,大愛無聲。鳥兒天空,魚兒感謝水,花兒感謝雨露,我感謝我的母親,我們要學會感恩。不要辜負母親的期望。

光陰似箭,媽媽用她的青春換來了我的健康成長,現在,我亭亭玉立,可媽媽的額頭上卻有了一絲絲銀髮,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春秋,而媽媽呢?卻越來越老了,我做錯了一件事,從那件事以後我學會了感恩。

那一天,考試試卷發下來,我看了又看,“啊不及格?

”我看了名字,我以為拿錯了,可是我沒拿錯,真的是我的,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時,老師叫我去辦公室,問我原因,還批評了我,我真的好煩,成績下降那麼多,放學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這個問題,我想轉換一下心情可我跳不出這個不及格的圈子裏。

這時,我推門而入,看見媽媽坐在沙發上,突然她問我:“成績怎麼下降那麼多?

”我還沒來得及轉換心情才,她又問這個,明顯的她已經知道成績的事,這時,我忍不住吼道:“你從來都不關心我的生活,只知道問成績,我的作業你翻過幾次我遇到難題時你輔導過我嗎?我是你炫耀的花瓶,你是否真的愛我?”媽媽一句話都不説我哭喊着:“我受夠了,不要再當什麼花瓶,我不要當你考試的工具,我不要。”媽媽臉色變了好多,過了一會媽媽的臉上也掛滿淚珠,我沒有理她。就摔門而出。

我好幾天不理她,這幾天我想了好多,我很後悔,明明知道媽媽不識字,還要那樣説她我好幾次想和她認錯,可是我説不出口,又把話咽回去了,他還是像往常一樣,我寫作業的時候都給我又是端茶又是倒水的'。不管我做作業多晚,她都默默在我身邊陪我,直到我睡了你才去做你還沒有做完的家務,我每次聽到外面有聲音,我都偷偷地瞄,每次都看見你的背影你滿頭的大汗,做了一下就用手捶捶腰,我多想出去幫你啊。好想和你説:“媽媽,對不起請你原諒女兒的不懂事,我一定會努力學習,不辜負你的期望。”

媽媽因為自己不認識字,才希望我不要像她那樣,可是媽媽從來沒有怪過我,她還是一如既往的愛我,還是像以前一樣,你對我的愛從來沒變過,我終於明白了你的愛,你含辛茹苦都是為了我,是你的寬容,我學會了感恩。

因為有你,所以我明白了愛,因為有愛,所以我學會了感恩。

感動中國頒獎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14

《感動中國》對萬佐成、熊庚香夫婦的頒獎辭是:“微弱的燈,照亮寒夜的路人;火紅的灶,氤氲出親情的味道。這陋巷中的廚房,烹煮焦慮和苦澀,端出温暖和芬芳。慣看了悲歡離合,你們總是默默準備好炭火”。

萬佐成和熊庚香在江西省腫瘤醫院附近經營一間露天廚房。最初,老兩口在腫瘤醫院旁的小巷裏經營油條攤位。每當收攤時,總有患者家屬前來借鍋灶炒菜,夫婦倆從不拒絕。隨着越來越多的人求助,萬佐成和妻子就買了十多套廚具和煤球爐,多的時候,一天有近三百人來炒菜。因為設備大家共用,所以這個廚房被親切地稱為“抗癌廚房”。

為了讓“抗癌廚房”能維持下去,萬佐成夫婦開始收一點成本錢,炒菜收0.5元,後來,煤球漲價、電費漲價,兩人難以支撐,炒1個菜就收1元,維持收支平衡。

即便是春節期間,這裏也不打烊。今年大年三十,這條小巷和平時一樣擠滿了癌症患者和家屬,這個已經開了18年的愛心廚房,今年還為患者和家屬準備了免費的年夜飯。

萬佐成夫婦的初心十分簡單:“能讓病人吃得好一些,家屬的遺憾也能少一些”。他們還經常開導、幫助病人,讓大夥感受到家的温暖。

感動中國頒獎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15

我愛我的祖國,我愛我的家,作為一箇中國人,我感到自豪。

中國人,在日本人侵略我們中國的時候,我們的八路軍,我們的紅軍,他們英勇奮戰,他們用自我的生命,自我那鮮紅的鮮血,染紅了祖國的大地,讓我們祖國的人民過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雖然他們獻出了自我寶貴的生命,但是他們讓我們祖國的人們得到了自由!

我愛我的祖國,作為一箇中國人,雖然中國此刻水平有點弱後,但是我們有信心,我們有恆心,我們會堅持。我們相信自我國家總有一天會變得科技發達。因為我們是中國人!

作為一箇中國人,我不為自我的國家而感到悲哀,我反而感到自豪,因為我的國家裏面的人全都熱血澎湃,都願意為了自我的國家而犧牲自我的生命,要不,怎樣來此刻的安定生活?

中國人,十分愛國,因為我們是中國人,我們身上流着中國的血,我們是愛過的人,我相信,世界上沒有什麼人比中國人更愛國了!

中國,是由五十六個民族組成的一個大國,每個民族都很團結,每個民族都會愛自我的祖國,因為我們是一家人,我們是永不分離的一家人!

有這五十六個民族,這是其他國家不能相比的,而且我們的民族多,我們的民族也團結,這更是其他國家不能相比的!

中國,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

感動中國頒獎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16

感動中國人物,在不斷的提醒我們,即使在工作與生活的壓力巨大、自古以來的傳統美德似乎逐漸消失的當下,我們身邊還是好人更多,還是會在角落中不經意的觸動我們,使我們發現這個世界上還是有人可以感動自己時,重新激發起對生活的信心和繼續前行的力量。

愛與善的傳遞,也許並不像人們一直以來所認為的那樣簡單,只有將感動化為行動,縮短兩者之間的距離,才能昇華價值。真正需要的是每一個做好自我本職工作的人,再多做一點的那一點智慧;即使不能行善,也決不向惡行妥協的那一絲堅持;有了這一點一絲,縮短的距離背後,就是愛與善的花朵,不止於感動而感動不止!

感動中國頒獎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17

近日,網上一組排雷英雄的無手“軍禮”照片震撼了廣大網民的心。軍禮無言,誓言鏗鏘。一句“讓我來”,排雷英雄倒在了血泊中,救下戰友,自身失去了雙手和眼。一個嚴肅莊重的“軍禮”展示出了排雷戰士對黨的忠誠,對排雷事業的不悔決心。

他們是一羣走在“死亡”路上的英雄,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為的是幫人民羣眾排除安全隱患,還人民羣眾一篇安詳寧靜的熱土。排雷發明者設計之初,考慮到敵人靠火力轟炸等外力作用引爆地雷,便在地雷材質上做了優化設計。導致在如今的排雷工作中即使在強火力作用下,地雷毀滅率也是極低的,這就需要排雷士兵匍匐身子,通過絆發、剪線、去除偽裝物等一系列排雷流程進行排除。排雷完成後,戰士們還要手拉手徒步驗收雷場。

戰士英雄大多數都處在20到30歲之間,正處朝氣蓬勃,激情四溢的青春。在這場特殊的戰鬥,許多排雷戰士獻出年輕的生命。或跌入谷底,或頂高温挖掘,也從未一聲怨言,輕言放棄。爆炸事故中,僥倖抵住死亡厄運喉嚨的戰士們,有的失去雙腿胳膊,終身殘疾。這對他們以及他們的家人來説,同樣是一場巨大的傷害。我們很難想象,一個失去健康肢體的人,該如何面對未來的生活。排雷英雄的故事讓無數羣眾熱淚盈眶,“上半輩子,你守護我。下半輩子,我是你的‘眼’,我是你的‘手’。”排雷戰士杜富國的妻子緊靠在杜國富身旁説。

這世界從來沒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負重前行。英雄事蹟讓我們千萬羣眾落淚。他們是新時代革命軍人的標兵,是祖國的驕傲。在他們身後,祖國大地一寸寸平安的土地不斷伸延。他們的故事,全中國都要銘記。我們應該向他們致敬,弘揚不畏艱難、不懼危險、不怕傷殘、吃苦耐勞的排雷精神。

感動中國頒獎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18

感恩是什麼?感恩是一種美德,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束陽光,它可以清除人與人之間的猜疑、抱怨;感恩是一座橋樑,可以溝通人與人的心靈;感恩是一種鎮靜劑,可以使人在眾多紛擾中保持平靜;感恩是一種潤滑劑,可以消除人與人之間的摩擦………

感恩,其實很簡單。有時在給自己戴花環時,你就在無形中報答了別人,學會了感恩。考試考了好成績時,你自己開心了,但你也許沒有意識到,你已經報答了老師,讓老師在辛苦中得到了回報,讓老師知道,她的努力沒有白費,雨後總會見彩虹的。

烏鴉反哺、羔羊跪乳、落葉歸根……這是感恩的一種表現,給母親倒上一杯熱茶、給父親捶捶背、陪奶奶説説話……這也是感恩的一種表現。感恩其實並不難,一點點在別人看來不起眼的小事中,或許就讓你慢慢學會了感恩。

“感恩”的昨天叫真理,“感恩”的今天叫回報,“感恩”的明天叫傳承。如果你用冷漠的眼冰冷了付出的火種,那只有感恩的餘温才能重燃那偉大的聖火。施恩不圖回報,但每個施恩者都希望愛可以傳承下來,生生不息。真愛呼喚感恩!正如冰心奶奶所説:我們可以將愛的種子撒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播種,隨時開花,將這徑長途點綴的花香瀰漫……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孩子對親人的感恩,“大學聯考題名”是學生對老師的感恩。正是有了這許許多多的感恩,才有了和諧的社會。讓感恩之花在世界的每個角落燦爛開放吧!讓我們學會感恩,感恩應時時刻刻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wr0k7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