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關於學習盧永根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精選31篇)

關於學習盧永根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精選31篇)

關於學習盧永根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

“種得桃李滿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是春風,是春蠶,更化作護花的春泥。熱愛祖國,你要把自己燃燒。稻穀有根,深紮在泥土。你也有根,紮根在人們心裏!”20__年3月,盧永根獲評“感動中國20__年度人物”。

關於學習盧永根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精選31篇)

盧永根院士的事蹟感動了中國的山,感動了中國的河,感動了大江南北,也感動了我。

您説是黨和國家培養了您,您的一切屬於國家,

您把一生奉獻給了國家和人民,

您把一生積蓄和遺體做最後捐獻,

無我無私,善始善終。

愛黨、愛國、愛農業,初心不改;

做人、做事、做學問,大師風範。

您是這樣説的,更是這樣做的,

身教重於言教,

學高為師,德高為範,

您為後來者樹立了榜樣。

許多時候,正是因為我們心中有了一個榜樣,才有了一種選擇。“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塊黑板,寫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每當聽到這首歌,我總會不由自主地想起我學生時代的老師,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盧院士的影子--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一片丹心育桃李,三尺講台寫春秋”。是老師們的言傳身教讓我感受到了教師職業的光榮與神聖,也是他們引領我走上了教書育人的道路。

雖為一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但我們深知正是由於一代又一代、一羣又一羣“盧院士”在教育這片熱土上苦苦耕耘,中國教育的現在和未來才從未停止它的腳步,一代又一代薪火相傳。盧院士雖已逝,但其精神將永存。

有人説平凡孕育着偉大!確實如此,在我的身邊就有許許多多平凡而偉大的老師,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表達着愛國、愛教育的情懷。我的老師莊良國、謝志全,他們紮根農村幾十載,默默耕耘,無怨無悔。我的很多同事也無時無刻不在敬業奉獻,有以校為家的,有發燒了仍然帶病上課的,有加班加點做材料的……我所敬重的葉俊青老師,雖然已臨近退休,但她卻依然放心不下班裏的孩子,強烈的責任心讓她每天早早地到校,晚上又是踏着沉沉的夜色回家,課間、午間、傍晚我們都能看到她留在教室裏輔導學生的身影。每到學校評優,她卻又笑着説:“我都要退休了,把機會給年輕老師吧……”説到無私奉獻,霞浯國小校長賴麗芳就是這樣的一位好校長,她關心學校老師的專業成長,事事親力親為。學校每每有老師開課,她總是不願其煩、手把手地教,毫無保留,經常夜深了還在教研;她總能在繁雜的工作中抽出時間,陪老師一遍一遍地磨課……而説到敬業,我的腦中就會浮現出霞浯片區黨支部書記王幼算老師的身影。“俯首甘為孺子牛”是對她教育情懷的最好寫照,她不計得失,一心撲在教育教學中,多少個日日夜夜,多少個夜以繼日,我們都能在電子備課室看到她埋頭苦幹的身影。有一次她胃病犯了,疼得腰都直不起來了,怕耽誤功課,她硬是強撐着不去看病,同事們好説歹説才將她送去醫院,拿了藥後她又趕回學校繼續上課……這,就是“感動西園”的老師,這,就是令人肅然起敬的、身邊的“盧院士”!我們的身邊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的“盧院士”,就是這樣一些平凡而偉大的老師,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他們堅守一方淨土,堅守一份對教育的承諾,默默付出卻又不求回報,兩袖清風卻依然無怨無悔,他們用無私和熱血譜寫了一曲曲動人的篇章!

“感動中國”“感動西園”帶來的感動,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説,不是片刻感動,而應是融於自身,貫穿生命的內心感動。無論前行的道路上是風雨還是陽光,是荊棘還是鮮花,我們都應以他們為榜樣,腳踏實地,向盧永根院士學習,向身邊這些平凡而偉大的老師學習,堅守初心,堅定前行,用執着與奉獻書寫無悔的人生!

關於學習盧永根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2

他,1930年出生於香港,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黨組織的安排下進入華南農學院學習,開始他畢生心血的農學研究事業。

他的一生致力於水稻的遺傳育種研究,長期奮鬥在科學研究和高等農業教育的第一線。在紀錄片《南粵楷模》中,中國科學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劉耀光回憶説:“在科研方面,他經常教導我們要實事求是,誠實,對待科研的態度要嚴謹,不能搞花架子。”

在生活中,盧永根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節儉樸素的優良作風,家中仍在使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舊沙發,舊鐵架牀,舊電視。他説:“不捨得仍,這些東西沒有用爛,還能用。我認為生活過得好,不是單純地追求所謂的舒服,我很注重建立一種比較好的生活方式。不可能萬事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生活中近乎苛刻節儉的他,對捐資助學卻毫無保留。晚年患重病後,他將畢生積蓄880萬元捐贈給華南農業大學,設立“盧永根,徐雪賓教育基金”,而後又親手簽訂了遺體捐贈志願書,他將此看作院士最後的科普工作,是他作為一名徹底唯物主義者的最後堅守。

做為一個共產黨員,在學習了盧永根老人的先進事蹟後,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不足,在今後的工作、生活和思想上,我要做到:

1.在工作中,努力提高業務能力,做學生的好老師。作為一名學生服務中心的諮詢老師,面對的學生是全國的,學生的層次也是參差不齊的,提出的問題也是各種各樣的,如何解答好各類學生提出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學習中心的老師必須對所有的業務全面掌握。積極參與教育改革,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用最簡潔的語言讓學生更容易理解,讓學生能深刻的感受到在學習中如果遇到困難是會有老師幫助的,有老師給予正確的指導,能為學生節省更多學習的寶貴時間。

2.在生活中,要做到三個合格,做講政治,有信念,做有崇高信仰的合格黨員。始終把“吃苦在前,享受在後”放在首位,善於作為,樂於奉獻,做有高尚情操的合格黨員,做講規矩,守紀律,有鐵一般紀律的合格黨員。

3. 在思想上,加強創新意識,細緻開展工作,努力克服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難,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克服各方面的壓力,提高思想意識,不斷創新思想,時刻把學生的所思、所想放在首位

關於學習盧永根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3

20__年3月21日,華南農業大學盧永根院士及夫人徐雪賓教授鄭重地在捐贈協議上籤下名字,兩人共捐贈畢生積蓄合計880萬餘元給華南農業大學,成立“盧永根·徐雪賓教育基金”。

這是華農校史上最大的一筆個人捐款。

當時盧永根已生病住院,為此次捐贈,特意從醫院來到銀行。僅在其中一家銀行,轉賬業務就持續了一個多小時。徐雪賓教授回憶夫妻二人商量捐款的經過:盧永根身患重病住院,徐教授聊天時問起身後對存款如何處置,盧永根只説了一個字“捐”;徐雪賓心領神會,馬上回答:“好!”——兩個字的簡單交流,畢生積蓄處置完畢,夫婦倆偉大的精神和人格充盈其間。

捐贈時的慷慨與老兩口平時生活的節儉恰成鮮明對照。

“很多人不知道,在盧老慷慨捐贈的背後是近乎苛刻的節約。”盧永根的學生、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劉桂富説,盧永根夫婦家中使用的都是老式傢俱,幾乎沒有值錢的電器,還在用老式收音機、枱燈。在他們家房子裏,找不到一件新式的傢俱,鐵架子牀鏽跡斑斑,掛蚊帳用的是竹竿,幾張椅子,用鐵絲綁了又綁,這些簡易的家當,已經陪伴他們半個多世紀了。“不捨得扔,這些東西沒有用爛,還能用,物還沒有盡其用。我認為生活過得好,不是單純地追求所謂舒服,我很注重建立一種比較好的生活方式。不可能萬事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盧永根説。

在入院治療前,年過八旬的盧永根夫婦家裏沒有全職保姆,都是自己打飯或做飯。盧永根幾乎每天都到辦公室,忙碌地回覆郵件,拿起放大鏡讀書、看論文。一到中午,他就拎着一個鐵飯盒,叮叮咚咚地走到莘園飯堂,和學生一起排隊,打上兩份飯。每份飯有一個葷菜、一個素菜和二兩飯。在飯堂吃完,盧永根再將剩下的一份飯帶回家給老伴徐雪賓。

對祖國深沉的愛,貫穿盧永根的一生。盧永根常把法國科學家巴斯德的名言掛在嘴邊:“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自己的祖國。”

他曾三次到國外探親和訪學,在異國豐厚的物質生活面前,他選擇學成歸國。

改革開放後,盧永根到美國探望病重的母親,以公派訪問學者身份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留學。在美期間,美國的親人竭力説服他留下來,但被他堅決地拒絕了。眾人百思不得其解,詢問他不選擇國外優越的工作環境、生活條件的原因,盧永根堅定地説,“因為我是中國人,祖國需要我!”他曾公開發表文章説,“真正愛國的青年科學家都應紮根祖國。外國實驗室再先進,也不過是替人家幹活。”

盧永根的導師丁穎教授被譽為“中國現代稻作科學之父”,1955年當選為中科院學部委員(院士),而盧永根的學生劉耀光也在20__年12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一門三院士”,傳為佳話。

從1983年開始,盧永根擔任了13年華農校長。藉助國外學習的知識和經驗,盧永根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推動了華農的跨越式發展。

對即將出國深造的每一位教師,盧校長都要與他促膝談心,勉勵他們早日學成歸國。“學成報國,學成歸國,這是最根本的”。

關於學習盧永根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4

有一種信仰,叫赤誠報國;有一種大愛,叫“布衣院士”。20__年8月12日凌晨,89歲的盧永根院士因病辭世。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盧永根同志雖然離我們遠去,但他用真心真情、用生命火熱繪製出對黨的事業的無限熱愛、無限忠誠、無限執着,將會閃爍着永不熄滅的閃亮光輝,指引着一代又一代黨員幹部赤誠前行!

像“布衣院士”一樣赤誠前行,就必須始終做到一個“忠”字。盧永根把對黨的忠誠,深深地鐫刻在了靈魂上。黨的十九大召開當天,他躺在病牀上,插着氧氣管,堅持全程聽完十九大報告,並參與隨後的學習、討論。華南農大黨委副書記鍾仰進説,“盧永根詮釋了黨性的力量。” 天下至德,莫大於忠。黨員幹部必須始終對黨忠誠,對人民忠誠,對事業忠誠,無論何時何地,無論艱難險阻,都始終堅定對黨的信仰和熱愛,堅決執行黨中央的決策部署,時刻不放鬆,時刻不懈怠,帶着堅定執着赤誠前行。

像“布衣院士”一樣赤誠前行,就必須始終做到一個“勤”字。“勤政務實”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好乾部的要求之一。盧永根就是一位一生勤奮的黨員幹部,直到70多歲,他仍然帶着學生翻山越嶺,到處尋找野生稻種。實幹是發展之基,實幹是成事之要。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任務,黨員幹部必須始終勤勉務實,無論幹任何事情都要腳踏實地、堅韌不拔。要做到説了就辦、定了就幹、幹就幹成,特別是面對急難險重任務時,更要站得出來、頂得上去,用工作實績赤誠前行。

像“布衣院士”一樣赤誠前行,就必須始終做到一個“廉”字。盧永根常説,“多幹一點,少拿一點,腰板硬一點,説話響一點。”20__年3月,他以夫妻的名義將畢生積蓄880萬元人民幣捐贈給華南農大。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幹終成棟,精鋼不作鈎。面對燈紅酒綠的誘惑,面對“圍獵”的阿諛奉承,黨員幹部必須堅守本心,堅守對黨的誓言,始終做到清正廉潔、乾淨坦蕩。要敢當“黑臉”幹部,以身作則、以上率下,從嚴管好身邊的朋友、親人,自覺接受社會各界監督,始終帶着“清風”赤誠前行。

關於學習盧永根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5

人的一生會面臨很多次選擇,選擇決定人生方向,選擇決定人生道路。我們在面臨選擇時的一念之差往往會出現兩種不同的結果。錯誤選擇看到的是眼前的苟且,享受的是短暫的安逸舒適,而正確選擇則能看到詩和遠方,同時能讓人的一生光明磊落、坦坦蕩蕩、無怨無悔。中科院“布衣院士”盧永根在人生關鍵時期面臨了四次選擇,正是由於他在選擇的十路口作出了正確選擇,也才造就了他平凡而偉大的一生,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人生的意義,踐行了他的初心和使命。對盧永根而言,“最美奮鬥者”“全國模範教師”的榮譽實至名歸。11月15日,中央宣傳部又追授他“時代楷模”稱號。盧永根的先進事蹟告訴我們,一個人在面臨選擇的時候一定要深思熟慮、着眼長遠,要從利國利民、愛黨愛國的角度去作出正確選擇,方能更好地踐行初心使命,方可為推動社會發展進步作出應有的貢獻。

選擇一種信仰堅定正確方向。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一個人如果沒有任何信仰難免空虛或迷失方向。共產黨人作為無神論者,信仰的是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1949年,年僅19歲的盧永根在香港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信念堅定、忠誠如山,入黨70年來,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對黨和國家忠誠不渝、矢志奮鬥,與共和國同成長、共奮進,是一名永葆初心的優秀共產黨員。每位黨員幹部要不忘入黨誓言和入黨初心,堅定政治信仰,堅定“四個自信”,立足崗位有作為,牢記宗旨為人民。

選擇一份事業作為服務平台。事業是我們為民服務、為黨分憂、為國奉獻的平台,也是我們立足社會的根基。我們一定要選擇一個最適合自己的事業去奮鬥,去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價值。盧永根選擇了水稻事業併為之奮鬥一生,他用畢生精力,始終與他所熱愛的農業、水稻遺傳“較勁”,為國家農業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盧永根研究團隊近些年共選育出作物新品種33個,其中水稻25個,大豆5個,甜玉米3個;培育水稻不育系3個。這些品種在華南地區累計推廣面積達1000萬畝以上,新增產值15億多元,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只要你有一顆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作貢獻的初心,無論你從事的什麼事業,都能綻開出最漂亮的生命之花。

選擇一種告別抒寫赤子襟懷。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每個人在生命的盡頭都會有自己的選擇。有的人選擇將骨灰灑在自己熱愛的那片土地,有的人把一生的積蓄留給子孫,有的人則堅定地做了一個徹底的唯物主義者,盧永根就是後者。一生積蓄880多萬元,全部捐贈給華南農大設立教育基金;個人後事如他所願,沒有告別儀式,遺體捐給國家醫學研究和醫學教育事業;最後一筆黨費有1萬元之多,老伴幫他代交給組織……盧永根悄悄地走了,走得乾淨徹底,走得了無牽掛。他選擇的這種不同常人的告別方式抒寫的則是赤子襟懷。他心裏始終裝着的是自己為之奮鬥了一生的祖國,裝着的是他奉獻了一生的教育事業。從盧永根院士身上,我們要學習他忘我拼搏、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和守初心、踐行使命的赤子襟懷。

20__年8月12日4時41分廣州,我們又永遠失去了一位科學家,盧永根院士,享年89歲。他是我國著名作物遺傳學家,1930年12月2日生於香港,廣東花都人,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

由於不在領域內,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盧永根院士,是啊,我們每天都知道某些明星的消息,某些爛七八糟網紅的消息,可是科學家,我們太少知道他們的消息了。我們兒時,有多少人的夢想是成為科學家啊,成為了科學家就更好地回報社會,報效祖國,現在我們都長大了,這份理想早已離我們遠去,科學家,聽起來多麼光榮的稱號,漸漸被我們這瑣碎的生活給徹底淹沒了。

還記得小時候最喜歡數學,那時候的想法就是要想成為科學家,必須學好數理化,後來漸漸地,分數就成了我們追逐的目標,大學聯考成了我們必須逾越的龍門。為了分數而學習,為了大學聯考而學習,完全取代了為了理想而學習。很多時候,我們不再愛學習了,考試就是痛苦,分數就是折磨,總是考第一的人畢竟是少數中的少數,大多數人的努力,都被名次壓垮了。

後來加入了社會,工作了,科學家的夢想就徹底遠離我們了,為了枯燥乏味的瑣碎生活有那麼一點色彩,我們拼命掙錢,似乎掙錢就是生命的全部意義,科學,那是別人的生活,那是另一個世界,另一個離我們很遠很遠的世界。

甚至連我們能接觸的所有媒體,都充斥了各種明星、網紅的消息,是啊,他們更具談資,他們表面上的光鮮似乎更值得我們追捧,他們是這個社會浮於表面的美,他們可以使我們暫時忘卻生活的艱辛,以為嘻嘻哈哈地可以這樣走完一輩子,但事實上呢?

真正讓我們這個世界更進步的還是科學家,是他們通過一點一滴的努力,讓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更深刻,讓我們懂得更多的真理,讓技術更先進,讓我們這些普通人的生活更美好。他們仍然是最偉大的,不會因為甚少有人關注就會失去光彩。我們最敬愛的科學家們,他們中的很多人也許一輩子都不會被人知道,他們只是在自己的崗位上,為這個社會,為你我,默默地奉獻了一生,他們是最值得我們銘記的。

關於學習盧永根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6

1984年,他在給全校學生作的一場題為《把青春獻給社會主義祖國》的報告中,曾深情地説:“我為什麼摒棄比較安逸的生活,放棄個人的名利而回內地?主要是日本侵華戰爭的現實教育了我,使我覺醒到當亡國奴的悲慘。我是炎黃子孫,要為自己的祖國復興效力。回內地30多年來,有過一帆風順的日子,也有過身處逆境的時刻。但我堅信,是中國共產黨指給我有意義的人生之路,只有社會主義祖國才是我安身立命的地方,我打心底裏熱愛自己的祖國。”

他還曾改編過一首詩,表達了濃濃的愛國之情——“生命誠可貴,愛情價亦高。若為祖國故,兩者皆可拋。”

濃濃的教書育人情懷,也一直伴隨着他。20__年5月,他將廣州花都祖輩傳下來的兩家商鋪贈予當地羅洞國小作為永久校產,商鋪租金收入全部用於學校獎教獎學;20__年3月,他將畢生積蓄880多萬元全部捐贈給華南農業大學,設立教育基金。

對於自己的生活,他卻非常淡然。

盧永根始終保持着節儉樸素的作風,辦公室設施簡單,滿室皆舊物,家中使用的是上世紀80年代的舊沙發、舊鐵架牀、舊電視。

他一直住在沒有電梯的五樓居室,雖然年事已高,平日仍然常背個挎包、頭戴遮陽帽,坐公交車出行,一旦遇上大雨,就挽起褲腿,蹚着雨水回家。

患病期間,盧永根又親手簽下了遺體捐贈志願書。盧永根逝世後,已經按照他本人生前遺願,喪事從簡,不舉行遺體告別儀式。他的遺體已無償捐獻給醫學研究和醫學教育事業。

關於學習盧永根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7

在廣袤的土地上,農民看天吃飯,如何提高水稻的育種品質?這是盧永根畢生科研的命題。

他像普通的農民一樣,挽起褲腿,赤腳走在農田裏,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尋找水稻的祖先“野生水稻”,跑遍了廣東、海南和江西。

野生稻的收集十分困難,要麼在山區,要麼在荒蕪的沼澤地,但盧永根從不放棄。有一次,已經70多歲高齡的他帶隊去清遠佛岡一座荒山的山頂採集野生稻,爬到半山腰已經體力不支,但他仍然堅持要上山。

好不容易才爬到山頂,大家都累壞了,學生們也想讓他先歇一歇,他卻堅定地説:“找!趕緊找!”

幸運的是最終找到了寶貴的野生稻。他俯下身緊緊地握着稻穗對學生們説:“作為一名農業科學家,你必須把根深深紮在泥土裏,一定要親自察看現場,不能遺漏一絲一毫的細節。”

盧永根一生致力於水稻的遺傳育種研究,長期奮鬥在科學研究和高等農業教育第一線。他保存下了丁穎院士生前收集的7000多份稻種,後來逐漸擴充到10000多份水稻種質資源,成為我國水稻種質資源收集、保護、研究和利用的重要寶庫之一。

盧永根在水稻遺傳資源、水稻半矮生性、雄性不育性、雜種不育性與親和性等方面的遺傳研究中取得了很大進展,特別是提出水稻“特異親和基因”的創新學術觀點以及應用“特異親和基因”克服秈粳亞種間不育性的設想,被業界認為是對栽培稻雜種不育性和親和性比較完整和系統的新認識,對水稻育種實踐具有指導意義。

關於學習盧永根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8

勞動是人們的美德,唯有勞動,才能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更幸福。勞動雖然很累,但卻讓人們從勞動中收穫,讓人們從勞動中得到快樂。

記得暑假的一天,我和往常一樣,舒舒服服地坐着看電視。忽然,我發現桌上盤子裏的茶杯有些髒了。於是,我決定把茶杯清洗一下。

説幹就幹,我拿來盆子、洗潔精和海綿。先打來半盆水,再把杯子放進盆子裏,在水裏浸泡一下,然後放入一些洗潔精,要大顯身手。我拿起一個杯子,用海綿使勁地擦,很快,杯子被我洗得乾乾淨淨。我得意洋洋,心想:原來洗杯子這麼簡單,我三下五除二就把杯子洗乾淨了,媽媽一定會表揚我的。我拿着杯子,還沉浸在無窮的遐想中。一不小心,手一滑,杯子像一個調皮的孩子,從我手中滑了下去。

只聽“砰”的一聲響,我被眼前的這一幕嚇呆了,頭上只冒冷汗,怎麼辦?怎麼辦?看見這已破碎不堪的杯子,我心裏難受極了。就在這時,媽媽回來了,看見我這呆若木雞的樣子,知道了這裏發生的一切。於是撫摸着我的頭,親切地對我説:“沒關係,下次注意點兒,我相信你一定可以成功的。”媽媽的安慰使我平靜了許多。我收拾好地上的碎片,繼續冼。這一次,我格外小心,小心翼翼地拿起杯子,把它放到另一邊,之後用乾淨的水清洗。這時,我發現杯子上的茶漬還沒洗掉了。這可怎麼辦?

我想了想,媽媽曾經説過,牙膏也可以用來洗杯子上的茶漬,我連忙找來牙膏,擠了一點在杯子上,用力一擦,哇!茶漬果然不見了。我把杯子反覆沖洗了幾遍,最後,把它整齊地放在盤子裏。

看着這些光潔如新的杯子,它們好象在對説:“謝謝你,小主人。”我擦了擦頭上晶瑩的汗珠,會心地笑了。媽媽也表揚了我,此時,我心裏比吃了蜂蜜還甜

勞動是辛苦的,可有付岀就會有收穫!辛苦過後,當你品味勞動的碩果時,你一定會發岀由衷的讚歎:勞動最美!

關於學習盧永根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9

8月8日,由中華中醫藥學會、《醫師報》社聯合主辦的“健康中國中西合璧——後疫情時代中醫藥高質量發展論壇”線上召開。張伯禮院士在會上發表主題報告分享了中醫藥在抗擊新冠疫情的貢獻。

“中醫藥在抗擊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全國人民都看到了。”

大年八年級接到通知,大年九年級一早便到機場報道,雖然對當時的武漢疫情還是一種茫然未知的狀態,但張伯禮院士心中相信會戰勝疫情。

他表示,中醫抗疫有3000多年的歷史,有記載的大疫共有500餘次。祖先總結了很多經驗在書上,研製了很多藥在書上。“我們上前線前,知識在腦子裏。”西醫關注病毒,中醫關注證候、辨證論治。

在此次新冠肺炎防控中,中醫專家很快確定了疫病的發病機理,寒、濕、毒三者結合為病,據此篩選總結了能夠充分體現中醫藥療效優勢的“三藥三方(三藥:血必淨注射液、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三方:清肺排毒湯、化濕敗毒方、宣肺敗毒方)”,並廣泛應用,惠及患者,造福社會。

初到武漢,張伯禮院士發現各大醫院的發熱門診里人滿為患,形成了最佳傳染環境。後來他便提出提出必須將發熱的、留觀的、密接的、疑似的“四類”人員隔離開來,並對這四類人採取“中藥漫灌”的方式,效果非常好。這是他們打的第一仗。

第二仗是建立以中醫管理為主的方艙醫院。集中管理,分類救治,充分利用資源。在方艙裏,他們提出提出服務、撫慰第一,治療第二,採用醫綜合治療方法。當時方艙醫院比較冷,他們鼓勵患者練八段錦、太極拳,讓患者感覺到了不一樣的温暖。當時這家中醫方艙醫院收治的500多例患者中,無一例轉陽或轉重症,大大地降低了輕症轉為重症的比例。

日前,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佈《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也充分肯定了中醫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救治中的重要作用。

張伯禮院士總結道,世紀瘟疫肆虐全球,造成了人類重大死亡,重創各國經濟社會發展,加劇了百年之大變革的不穩定性,令世界動盪不安。疫考全球,也考了政治、經濟、科技、文化,也考了人性,價值觀,更考了綜合國力。“今後,我們應總結經驗,補齊短板,加快建設應急反應和防控救治體系,發揮中西醫結合優勢,奪取抗疫最後的勝利。中醫藥還需再接再厲,再築輝煌。

“人民英雄”張伯禮先進事蹟心得體會2

“新冠肺炎有點狡猾。”這似乎是許多一線醫務人員的一種共識。

新冠肺炎的治療無章可循,臨牀上更是沒有特效藥物可用,同時面對成千上萬的患者,張伯禮率領的中醫“國家隊”壓力山大。

關關難過關關過。為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具體瞭解患者情況後,經專家組討論,張劉二人決定在江夏方艙醫院採用以中醫為主、中西醫結合(使用西醫設備檢測)的治療手段,對患者除了施以湯劑,輔之理療、按摩、灸法等,同時還教患者練習太極、八段錦,以利疏經活血。

在此期間,武漢疫情進展焦灼,因病毒較為陌生,即使疫情得到一定的緩解,真正痊癒出院的患者卻鳳毛麟角。患者焦慮,醫生着急,市民恐慌,疫情防控走向低迷。

就在此時,在張伯禮和劉清泉親自參與救治和指導下,2月3日,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首批以中醫藥或中西醫結合治療的8名確診患者康復出院。2月6日,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和武漢市中醫醫院兩家新冠肺炎定點醫院的23位患者“組團”出院。

兩天31位患者的痊癒出院極大地鼓舞了醫療隊員的士氣,對正在接受治療的患者來説更是一劑“強心針”。

中西醫協同救治的效果立竿見影。在新冠肺炎防疫治療最關鍵的時期,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中央指導組指導下,建立了中西協同救治巡診會診專家組,12個專家組每組配有一名西醫專家,一名中醫專家和一名武漢當地專家,對武漢所有住院的重症和危重症患者進行巡診巡查指導用藥。經過將近一個月的巡診後,患者情況明顯好轉,死亡率逐步下降。

在臨牀救治的同時,張伯禮與劉清泉還共同承擔了科技部應急攻關專項——中西醫結合防治新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臨牀研究,對一些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成藥進行篩選與評價。通過研究發現:六神膠囊/丸、連花清瘟膠囊等多個名優中成藥顯示體外能夠顯著抑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起的細胞病變。通過這些研究成果再結合臨牀辨證論治的經驗作為參考,中醫藥辨證與辨病相結合,更有針對性地治療新冠肺炎。

冬去春來,武漢櫻花悄然綻放,武漢也終於迎來了新的生機,越來越多的患者符合出院標準。3月10日,江夏方艙醫院收艙那天,天空晴朗,陽光灑滿大地。26天時間裏,江夏方艙醫院收治的564名患者零轉重、零復陽,醫護人員零感染。

據後來衞健委發佈數據顯示,在全國新冠患者治療過程中,中醫藥應用的病例高達九成以上,武漢方艙醫院患者服用中藥的比例更是達到了99.9%。

“中國沒有特效藥,但有特效的治療方案。這是中西醫協同救治的生動實踐。”江夏方艙醫院的“三零”答卷令劉清泉驕傲又欣慰。但他事後接受《醫師報》記者採訪時坦言,回想起建艙之初立下的“零感染、零轉重”的軍令狀,自己頗感壓力。“當時沒覺得有什麼壓力,只想着趕快治病救人;事後仔細想想,要保證500多名患者零轉重有很大風險,真的很不容易。”

關於學習盧永根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0

7月12日下午兩點,我有幸參加了歷下房管局舉辦的“勞模先進事蹟報告會”。此次報告會共講述了十個物業單位中的先進個人及團體的感人事蹟,聽了他們以自己樸實語言帶來的真情講述,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這次先進勞模,既有潛心研發技術的工程部經理,也有默默無聞的保潔服務人員;既有幾十年如一日,日夜堅守工作崗位的保安人員;也有愛心無私奉獻的團隊。雖然他們的崗位不同,年齡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愛崗敬業、甘於奉獻、勇於創新、爭創一流,他們都是來自物業領域的佼佼者,都是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的榜樣。

每個勞模事蹟的每一個事例,無不充滿了對自身工作真誠的熱愛、對企業的無比忠誠。每當他們在工作中遇到各種困難的時候,他們從來都是想方設法解決問題,大膽假設、小心論證,從不怨天尤人放棄努力又是他們的共性所在。每個演講者的發言,沒有任何的刻意雕飾,矯情做作,人為拔高,不負責任地誇大,全部是一件件活生生、平凡但又具有成效的事實。正和物業30週年標兵陶玉勇從事小區保安工作30年,他能夠準確講出整個小區每個單元每户人家的户主姓名,他早已成為小區不可缺少的一份子。信傑物業的工程員工所獲得“委屈獎”正是體現了我們物業人的不屈不撓的精神。龍泉物業中的老工程員工王佑忠從事物業維修工作12餘年,精力一如當初,正像他説的一句話:“人活着要有點精神”。

最後物業協會講述了高真的故事,在場的每位聽眾雙眼都飽含淚水,演講者也泣不成聲。高真同志,一名大學生黨員、學生會幹部願意把薪俸和職位放在一邊,毫無怨言、默默無聞、紮紮實實地為行業提供服務,始終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兢兢業業工作,踏踏實實做人。他思想進步,工作卓越,團結同志,恪職敬業,在協會工作的5年時間裏,負責協會雜誌的排版、編輯工作,出版了21期《濟南物業管理》雜誌,為協會做出了積極貢獻。現在,他不幸離世,雖然在場的大部分聽眾與他素未蒙面,但都為失去這樣的好同志而惋惜!為失去這樣的好人而悲痛!他對工作負責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讓我們一起祝願:高真同志走好!

此次報告會歷時2小時,勞模們的事蹟就像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那樣,平凡而真實,使事蹟更感人,形象更高大。儘管目前我們的行業在社會中的地位較低,在發展的途中充滿了種種困難,但在聽完報告會後,我們堅信,只要我們在平常的工作中,學習勞模的工作精神,學習他們的工作技巧,那麼,我們就一定能順利完成自己的工作,達到我們的目的。整個報告會既是一次宣揚物業人奉獻精神的大會,更是一盞引航明燈,引領着我們在工作中如何更好的抓住要點,採取最有效的方式取得更好的成績。這樣的報告會對廣大聽眾來説既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禮,更是一次智慧上的昇華,聆聽之後,對工作中一些迷惘的地方,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讓人獲益非淺。如果我們的行業在以後的宣傳中,能夠挖掘更多工作中的真實,多宣傳一些活生生的平凡中見偉大的典範,真實的力量是無窮的,將會使我們的員工對未來更加充滿信心,對工作更加具有激情,行業的發展就會擺脱困難,走進光明。

關於學習盧永根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1

8.1建軍節剛過,我敬愛的太爺爺與世長辭,聽到這個消息,一陣難以抵抗的悲哀揉斷了我的心腸。我參加了太爺爺的追悼會,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參加追悼會,當時有大約二百多人懷着沉痛的心情也參加了追悼會。接下來,我們兩隊又碰在了一起,因為叔叔要讓我們參觀一輛價值800多萬,又是德國進口的消防車!這輛車我一看就知道,它是執行高層建築救火的任務的,叔叔把它啟動了,我看見那根鋼架慢慢的升入空中,哇!好高,真的好高!然後叔叔問我們,誰想上去?小朋友們像一窩蜂似的想擠上去,後來,經過我的不懈努力,也爬了上去。

然後我們像坐觀光電梯一樣,叔叔親切地告訴我們不要怕,看看遠方,不要看下面,但是我上稍微低了一下頭,哇靠!人呢?都跑哪兒去了?哈哈!原來太高了,地上的人看起來像一隻只小螞蟻一樣,真是太好玩了!然後,我們又快速的往下降,真刺激!

太爺爺生前最喜歡我了,還記得我在小的時候,太爺爺風雨無阻,不管是颳風還是下雨,不管是炎夏還是寒冬,他都會不顧自己80高齡每天按時來接送我。有一次太爺爺來學校接我,他不知道我已回家了,於是,他便在學校門口等我,那天下着鵝毛大雪,正是冬天最冷的時候,當我吃完熱氣騰騰香噴噴的午飯後,太爺爺仍舊沒有回來,一直到下午我去上學時,太奶奶才在學校門口找到太爺爺,原來太爺爺在大雪中等了我一中午。太爺爺接我時口袋常常帶着幾塊糖,在他的眼裏糖可是最好的東西。

我的太爺爺叫陸妙林,他今年86歲高齡,他可是一位老戰士,他是1945年參加八路軍,參加了著名的淮海等戰役。太爺爺的一生為中國不被日本佔領,為中國的解放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新中國的建設參加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朝鮮戰爭。從北大荒到新疆他先後擔當過,班長,指導員,連長,團長的職務。太爺爺轉業後到北大荒後又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保衞新疆和建設新疆。可是在他84歲高齡時不幸染上胃癌,又與病魔抗爭了兩年,終於被病魔無情的奪去了生命。

太爺爺的一生是光榮的,是偉大的,雖讓他與世長辭,但他永遠活在我的心中,我很懷念太爺爺。

關於學習盧永根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2

微信運動排行榜第一名又被你佔領了!這是遼寧東港“組工人”這些天見面的第一句話。“你的微信運動已經連續好多天佔領了我的封面!現在是特殊時期,疫情這麼嚴重,你咋還天天在外面跑呢?”一名東港“組工幹部”收到的一條朋友關心問候信息。疫情發生以來,就是和生命賽跑,東港“組工人”毅然決然的衝在防控疫情第一線。

堅守初心,黨徽在疫情防控第一線閃耀。黨徽閃耀,誓言鏗鏘。東港“組工人”始終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鞏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實踐平台。同時,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引領黨員幹部積極參與“三控”,聯防聯控、羣防羣控、穩防穩控,他們佩戴黨徽,衝鋒在前,不畏險阻,奮戰一線,凝聚起疫情防控的強大合力,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構建起一條條紅色防線。

凝聚力量,黨旗在疫情防控第一線飄揚。黨旗下的莊嚴承諾。“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是入黨時許下的錚錚誓言。疫情就是命令,旗幟彰顯擔當。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東港“組工人”迅速投入戰“疫”,服從統一指揮、統一安排,爭做抗疫“先行軍”。通過發佈通知、微信、倡議書、公開信等方式,號召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傳承新時代精神,拿出“我是黨員我先上”的行動自覺,凝心聚力,同國家人民一起共渡難關。

真心為民,黨性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堅守。東港“組工人”每天要步行兩萬餘步,在十幾個小區進行檢查、宣傳。他們發揚“挑戰自我、超越極限、堅忍不拔、永不放棄”的馬拉松精神和不怕疲勞、連續作戰、敢打硬仗的優良作風,戰鬥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第一線,全身心投入到這場保衞羣眾生命安全沒有硝煙的防疫阻擊戰中。努力用紮實工作和實際行動築牢守護羣眾生命健康的堅固防線。

衝破短暫的黑暗,將沐浴黎明的曙光。堅定執着的東港“組工人”,懷着“必勝”信念、秉持“硬核”擔當,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奮力奔跑、砥礪前行。

關於學習盧永根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3

對於20xx年來説,這個數字是非常美好的。可是,肺炎疫情的到來給我們的祖國蒙上了一層烏雲,籠罩着中華大地,突然間,天空黯淡,世界陰冷。然而我們偉大的祖國有着一羣團結友愛、不怕艱難的人民,他們堅守着“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美德,盼望着“烏雲”背後的燦爛的陽光。

一馬當先,甘當戰“疫”的“探路人”。這是一羣無畏勇敢的人們,他們不顧安危,奔赴在抗疫一線。嘴裏説着“沒有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的鐘南山院士義無反顧地前往武漢抗擊病毒;“年後準備舉行婚禮的年輕夫婦義無反顧上演戰“疫”最美夫妻檔;多日面臨着高強度工作的護士全然不知臉上早已佈滿了勒痕;得知同行好友感染病毒泣不成聲的醫生毅然決然轉身救人……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説:“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然而這些專家學者、白衣天使,不計報酬,無論生死,為拯救生命,為民族擔當,他們是國家的脊樑,更是人民的恩人。

萬眾支援,勇做戰“疫”的“守護者”。我們的祖國在危難之際,有一羣無私奉獻的人,他們盡己所有捐贈着醫療物資。韓紅東奔西走募集捐款約一億元,眾多明星網紅紛紛慷慨解囊;有為抗戰親自押送物資的汽車司機;有為抗戰抗戰甘當志願的青年戰士;有為抗戰投筆宣傳防疫知識的文人墨士,他們一切行動寄託他們美好的祝願,愛與善良無關階層、無關年紀,在災難面前,他們都是大美之人,都是敢於為國家奉獻的人,他們是最美的戰“疫”“守護者”,我們這個充滿愛與力量的國家,在戰“疫”面前,大家精誠團結,萬眾一心共抗戰,眾志成城戰疫情,用無私無畏的“大愛”續寫着中國故事。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縱使我們每個人的力量如同小流,但只要團結起來也可匯成大江大海。儘管疫敵再兇再險,但我們團結的力量便可讓病毒徹底消滅。零三年的非典挺過來了,零八年的汶川大地震挺過來了,只要我們眾志成城,新型肺炎的“烏雲”終會消散,這場防控阻擊戰“疫”就一定會取得最後的勝利。待到春暖花開之際,陽光明媚之時,我們再共同約定,一起行走於祖國的大川南北。

關於學習盧永根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4

清晨,我醒來走到窗前,打開窗户,看見太陽剛露着半邊臉,發現它在燦爛地笑着。突然,我聽見“沙——沙——沙——”的聲音,心裏想那是什麼聲音呢?是誰在外面幹活?我趕緊起牀,穿好衣服、褲子,立刻出門去探個究竟。在馬路邊,我看見一個穿桔紅色衣服的人,她的衣服是那麼薄。只見她發現了一張包早餐的紙落在馬路邊,立即彎下腰去撿了起來,放進了垃圾筒裏。她又向前走去,看見了一個瓶子,撿了起來放進小車裏。她一直默默地工作着。我走上前去,看了她一眼,啊,原來是一位清潔工阿姨。

放學的時候,路上颳着風,下着雨,我撐着雨傘又經過了那條馬路,看見好多人都撐着雨傘在快步往前走,唯獨她,還在那邊穿着雨衣工作着。剎那間,我覺得風變小了,彷彿被她感動了,雨也變成了濛濛細雨,大概老天也被她的美而征服了。她拿着掃把在馬路邊掃枯枝黃葉,頭髮也濕了,也不知是雨水還是汗水。我看到這一幕禁不住感歎:“她是多麼美的一個人啊!”

這就是最美的她,擁有一顆善良的心,具有無私奉獻的精神。我被她感動了,覺得她真是最美的清潔工阿姨啊!

關於學習盧永根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5

__,女,48歲,中共黨員,現任__省南陽市卧龍區梅溪街道幸福社區黨支部書記。自1月24日農曆大年三十上午接到上級通知以來,她已在新型冠狀肺炎疫情防控一線堅守了整整30天,她舍小家為大家,不畏艱難,勇挑重擔,紮實工作,帶領社區幹部和社區在職黨員志願者深入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展現新時代一名共產黨員的政治本色和優秀品質。

迅速召開會議,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大年三十上午,__接到通知後,立即召開社區全體幹部會議,傳達上級有關新型冠狀肺炎的通知,決定成立以她為組長、社區主任侯煥之為副組長的新型冠狀肺炎防控領導小組,成立幸福社區疫情防控臨時黨總支。充分發揮社區黨員和社區在職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以小區為單位,設立2個疫情防控責任卡點,由社區幹部和社區在職黨員志願者24小時執勤,對小區、居民點實行封閉管理,築牢社區防控安全線。

逐户登記排查,確保羣眾健康。幸福社區位於市中心,轄區22個家屬樓院(其中11個無主管樓院),3個居民點,約3600餘人。人員構成比較複雜,轄區人口流動性大、外來人口數量多,給__及其工作人員帶來了不少壓力。面對挑戰,__帶領社區幹部在第一時間逐户排查,確保不漏統一人。__和社區幹部分成6個小組前往小區、單位和門店進行登記,重點排查從湖北及武漢返鄉人員,登記造冊,詢問其身體情況、活動軌跡等,並對該類人員密切關注。在入户排查登記中,少數居民有牴觸情緒,甚至惡語相向。面對不配合的居民,她總是耐心細緻地解釋,告知居民新型冠狀肺炎的嚴重程度,安撫居民們的情緒。她説:“我們敲開的不僅是居民的家門,更是敲開了羣眾的心門,我們把黨和政府的的關懷傳遞到羣眾心裏,羣眾才會更安心。”

設立防控卡點,切實做到外防輸入。設立2個疫情防控責任卡點,配備紅外線測温計、酒精、84消毒液等,由社區幹部和社區在職黨員24小時輪流值班,居民持出入證體温正常方可外出購買生活用品。對外來人員和車輛一律不許進入小區及居民點。開始部分居民不理解,認為自己的家出入還得受限制,牢騷滿腹,甚至侮辱值班人員。當值班人員告訴__時,她總是安慰工作人員,為了羣眾健康,咱們受點委屈算什麼。一次,__在梅溪小區卡點帶班時,一年輕人要進小區,值班人員不讓他進。年輕人惱羞成怒,他認為自己在小區租有房子且體温正常,進去拿上東西就走,值班人員不應該阻攔他。__耐着性子給小夥子講道理,經過20多分鐘的勸説,小夥子終於同意返回。這樣的事情舉不勝舉,每次__都是苦口婆心的規勸,直到外來人員返回為止。尤其是晚上值班,又餓又冷,但__從沒有缺席一次。她説,作為黨支部書記,就應該帶頭衝到一線。

熱心服務,為居民解憂排難。由於社區對各卡點及各樓院嚴防死守,居民外出必須持出入證,且每户每5天方可一人外出購買生活用品。為此,__在各居民點召集分包樓院負責人建立微信羣,居民有任何需求,都可以在微信羣中發佈信息,社區工作人員會在第一時間予以登記、落實,物資到位在社區分發後,送給居民。對於老弱病殘的居民,__每天通過電話或親自登門詢問生活情況,自己購買米、面、油、蔬菜、肉、蛋、奶等送到家中。2月12日中午,王潁輝正在社區辦公室吃午飯,接到在國税局家屬院居住的隔離人員嶽某的電話,家裏的米、面、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快完了。王潁輝放下碗筷,第一時間到超市買齊了所有東西,送到隔離户嶽某的家中。國税局家屬院的隔離對象張某體温計壞了,王潁輝知道後,把自己僅有的一支體温計拿出來送給了張某。__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讓社區羣眾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愛。

愧疚化為動力,無悔堅守到底。__的公公偏癱在牀,平時離不開人,__只能留其愛人一個人在家照顧,自己卻還堅持衝在抗“疫”一線,在這個特殊的春節裏,她毅然放棄了與家人團聚的時光,毫不猶豫地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經常幹工作幹到半夜,最後在社區辦公室打地鋪睡覺,有時候十來天都沒有回一次家,父母打電話説:“這麼久你都沒回來了,你在一線一定要保護好自己,只有保護好自己才能更好的服務好轄區居民。”她説:“疫情一日不退,我就一日不退。”堅定有力的聲音,無不彰顯着共產黨員的本色。

__同志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帶領社區工作者,始終把防控疫情工作作為踐行初心使命的主戰場,衝鋒在前、戰鬥在前,為轄區羣眾築起了一道"安全屏障"和"戰鬥堡壘"!

關於學習盧永根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6

7月26日,二師三十三團下發《關於學習魏德友同志先進事蹟的通知》,號召全團所有黨員幹部以魏德友同志為榜樣,學習魏德友同志堅定信念、對黨忠誠,遵守紀律、服從安排的政治品格,淡泊名利、吃苦耐勞、不計得失、甘於吃虧的奉獻精神,忠於職守、堅韌執着、腳踏實地、認真較真的崇高境界,熱愛家鄉、保衞祖國、勇於犧牲、寸土不讓的國防國土意識。該團以學習魏德友同志先進事蹟為契機,紮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

為在廣大黨員幹部中樹立“學”與“做”的標杆,該團各黨支部多舉措掀起學習魏德友同志先進事蹟的熱潮。積極開展學習交流、專題研討,撰寫心得體會、思想彙報。全體黨員幹部結合自身實際,對照魏德友同志的優秀品質找出問題,做出整改措施。切實做到了帶着問題“學”,針對問題“改”的總體要求。進一步堅定了黨員幹部的理想信念,提高了黨性覺悟;進一步增強了黨員幹部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定正確政治方向。

同時,該團通過各類形式廣泛開展關愛幫扶老軍墾,為老軍墾排憂解難活動,深入挖掘、積極選樹、廣泛宣傳身邊典型,教育和激勵廣大黨員幹部,做像魏德友同志的合格黨員,展現當代兵團共產黨員的崇高精神。

關於學習盧永根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7

一線天,因兩壁夾峙,縫隙所見藍天如一線而得名,又因景觀奇特而聞名。疫情發生以來,近400萬名城鄉社區工作者奮戰在65萬個城鄉社區的疫情防控一線,平均6個社區工作者守護着一個社區,每名社區工作者面對350名羣眾。1:350,這些在一線的社區工作者,前方要戰“疫”,後方要守護羣眾,你們和你們一樣在戰“疫”一線的工作者才是最美的“一線天”。

近日,總書記在調研北京市朝陽區安貞街道安華里社區強調,社區是疫情聯防聯控的第一線,也是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最有效的防線。在這場戰疫中,能否守住社區這道最有效的防線,關鍵看你們。有你們堅守,所有社區就會成為疫情防控的堅強堡壘。

“雲裏石頭開錦縫,從來不許嵌斜陽。”在戰“疫”一線,你們如磐石一樣堅韌。常説,身在其中,方知其中“味”兒。其實,在戰“疫”一線的你們也有苦、也有累、也有煩,只是你們從不怕!

戰“疫”一線不怕苦,因為你們把這“苦”默默地落到了心底。越是飽嘗苦難的民族,越能理解災難的意味,我們是從苦難中走出來,一往無前的民族,你們的“根”就紮在這樣的民族之上。越是歷經滄桑的國家,越懂得自強的重要。在這個飽經滄桑的國度,除了勇往直前,沒有退路,你們的“腳”就踏在這樣的土地上。在戰“疫”一線的你們,呈現出了“中國人”的脾氣,“中國人”的硬氣和“中國人”的志氣。面對1:350,只有強大的內心才能盛下這樣的“苦”,只有堅定的意志才能容納這樣的“苦”,只有舉國的同心才能戰勝這樣的“苦”,這在你們身上表現得更加淋漓盡致,在你們身上彰顯得更加直截了當,在你們身上,我們看到了中國不屈的意志,中國昂然的毅力,中國驚人的品格。平生多磨礪,天地由我行。我們知道,你們把這“苦”默默的落在了心底。

戰“疫”一線不怕累,因為你們把這“累”漸漸地用到了極致。疫情就是命令。生長在這裏就會堅決地守好這裏的每一寸土地,這是你們對命令的“迴應”。防控就是責任。工作在這裏,就會勇敢地守好這裏的每一塊陣地,這是你們對責任的“回答”。累過極致,就不感覺累了。為了打贏防疫阻擊戰,無論風雨,你們連軸轉、“開夜車”。每天醒來就同時間賽跑,排查、預警、管理、服務,恨不得如哪吒有個“三頭六臂”,腳踏風火輪,化作“千手觀音”,驅除這場“疫”魔,在不知不覺中,已經走過了白天與黑夜。眾人捧柴火焰高,是源於來自不同層次,不同力量的累積。正如慶幸的是,我們處在可以讓數據“跑步”的時代,很多地方已經運用這些技術,把社區工作者和一線抗“疫”工作者從一些無謂的事務中解脱出來,讓你們集中精力、輕裝上陣,心無旁騖戰鬥在第一線。

戰“疫”一線不怕煩,因為你們把這“煩”悄悄地躲到了靜處。基層一線是羣眾的“天然”防線。記得在做村官時,一位退休的老村官告訴我,把基層工作做好,一個重要的方法是要做好羣眾的思想工作,要“耐”煩。天下大事,必作於細,要想把社區這道防線守住,一方面,要堅持嚴防死守,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不忽視任何一個角落;另一方面,要贏得羣眾的理解和支持,要安慰羣眾的膩煩心理,要安撫羣眾的牴觸情緒,追本溯源,就是要“耐”煩。只有“耐”煩,才能守住這“天然”防線。反求諸己,在戰“疫”一線的工作者也有“煩”,更需要安撫、安慰,只是你們在等到夜深人靜的時候,把這種“煩”悄悄地帶到了角落裏,看一下家裏人發來的信息,刷一下朋友圈,甚至是低聲的抽泣幾聲,第二天黎明,你們還是接着幹!

“何人仰見通霄路,一尺青天萬丈長”,矚目仰望,你們就是那萬丈青天!

關於學習盧永根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8

近日,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舉行新聞發佈會,通報了雜交水稻雙季畝產突破1500公斤的具體情況。在發佈會上,袁隆平又提出了自己短期內的兩個“小目標”。袁老説,長期目標就是實現“禾下乘涼夢”,而短期目標一個是爭取早日實現雜交水稻雙季畝產20__公斤,一個是希望將目前實施的“三一工程”升級為“兩一工程”,即“三分地養活一個人”變成“兩分地養活一個人”。

“小目標”的實現離不開日復一日的堅持。今年已90歲高齡的袁隆平説,“我會鼓起勇氣繼續幹下去,從‘90後’一直搞到‘100後’(指100歲)。”長沙冬季寒冷,為了有更多時間進行研究,袁老每年冬天都要從長沙前往一年三熟的海南。他一年中超過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農田裏勞作、觀察和研究。“小目標”不過是風趣之語,並非唾手可得,需要的是大量時間和精力的沉澱與積累,需要的是更為艱鉅、更為艱苦的努力,如果想的只是想着“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小目標,無異於痴人説夢。“行百里者半九十”,朝着正確的方向前進,我們一定可以取得最後的勝利。

“小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大理想”的指引。袁老曾經説過,他曾兩次夢見水稻長得有高粱那麼高,穗子像掃把那麼長,顆粒像花生那麼大,而他則和幾個朋友坐在稻穗下面乘涼。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袁老先是完成了1500公斤的小目標,如今又向着兩個新的小目標繼續前進。“大理想”指引着“小目標”,讓大理想看起來沒那麼遙不可及。近期“十四五”規劃即是我們的一個小目標,我們還有“兩個奮鬥十五年”的大理想,最終是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因為有“偉大夢想”的指引,我們才一步步實現着一個個曾經看似困難的“小目標”。

“小目標”的實現離不開“靈犀一指”的創新。袁隆平談及自己和團隊的小目標得以實現,“第一祕訣”就是不囿於現存結論的創新思維。倘若只是按部就班,那麼“小目標”就會成為無法完成的目標。有了“靈犀一指”的創新,沿着創新之路前進,我們才能有所突破、有所成長。改革開放初期,我們講“摸着石頭過河”,正是對創新的大膽嘗試。現實中遇到的困難,倘若只是下死功夫,固守經驗主義和本本主義,到頭來很可能就“竹籃打水一場空”。只有通過創新才能過得去“時間”這一條湍急的河流,讓國家和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也能夠解決越來越多從前從未遇到的難題。

希望袁老的“小目標”早日實現,也希望我們廣大黨員幹部能夠樹立自己的“小目標”,並早日完成自己的“小目標”!

關於學習盧永根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9

20__年10月7日,國慶假期即將結束。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扶貧辦副主任張小娟結束了脱貧成果驗收工作,坐上回縣裏的車,打算加班寫驗收報告,不料途經隴南武都區兩水鎮時,車輛墜河,張小娟不幸遇難,年僅34歲,這朵生長在甘南扶貧一線的格桑花,剛剛盛開,就凋零了。繼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樂業縣百坭村第一書記黃文秀同志遇難在扶貧戰場,將30歲的生命永遠定格在扶貧路上,茂美芳華戛然而止之後,又聽到這樣的噩耗,讓人感到格外揪心,不禁潸然淚下。

無論是張小娟,還是黃文秀,她們都紮根脱貧攻堅一線,將青春和生命奉獻給了扶貧事業,用生命之光照亮了扶貧道路,留下她們那最美的身影。。作為一名基層工作者,在脱貧攻堅戰進入決勝的關鍵階段,我們更要不忘初心、勇擔使命、砥礪前行,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真正以人民為本來做事,密切與人民羣眾聯繫,做好本職工作,用實際行動來踐行初心使命,要本色不變、初心不改。

尋找“初心”,奏響“大愛之音”。從“時代楷模”黃文秀,到“扶貧一線幹部”龍俊,再到“85後女幹部”張小娟。他們將一腔熱血傾注在扶貧事業上,一人一人地幫,一户一户地扶,一件事一件事地辦,將“大愛”傾注在人民心中深處。作為基層幹部,應不斷尋找“初心”,要找準自身優勢特長,明方向、找定位,全身心投入黨的事業,激發幹事創業的熱情,用好“大愛”,用豐富的知識、專業的技能,為人民羣眾解決難題。

堅持“初心”,奏響“夢想之音”。從“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到“青蒿素髮明者”屠呦呦,再到“為祖國加油”的“新鐵人”王啟民。他們不忘“初心”,用一生的時間堅持夢想,為人民謀福利,為祖國奉獻,讓“夢想”在祖國大地上“開花結果”。作為基層幹部,雖然沒有足夠的科學知識,沒有相關的科學技能,但是也應懷揣“夢想”,夢想可大可小,身為黨和人民之間的傳播者,我的夢想就是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做一名讓百姓稱讚的幹部,堅持“初心”,始終和人民在一起,懷揣“夢想”,共同走向蓬勃發展、幸福美好的未來。

追逐“初心”,奏響“中國之音”。10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短短8分鐘,卻點燃了全體中華兒女的內心,如今繁榮昌盛的中國,離不開一代又一代共產黨員的奮鬥,是他們不斷追逐“初心”,才成就了盛世。現今,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延伸至鄉鎮、村。作為基層幹部,要以自身初心築牢使命,愛一行、幹一行,為“中國最強音”貢獻自己一份力量。

關於學習盧永根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20

病逝在工作崗位上的王瑛書記,感動了很多人。她自參加工作以來,始終牢記黨的宗旨,滿腔熱忱,一身正氣,以實際行動踐行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為南江經濟社會發展付出了艱辛努力,做出了突出貢獻。她的先進事蹟集中體現了新時期黨員領導幹部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和精神風貌。她留下了為黨為民的光輝業績,她書寫了人生追求的不朽精神,她傳頌了共產黨人的光輝模型,她的事蹟和精神激勵着我們每一位教師,特別是我們一線教師愛校如家,愛生如子,愛崗敬業的情懷,必將促使我們每一位教師更加珍惜為黨為民的工作崗位,更加珍惜做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機會。通過學習王瑛同志的先進事蹟,使我深刻體會到以下幾點:

一、熱愛教育事業,忠於教育事業

我們要向王瑛學習,就是要像她那樣,始終牢記黨的根本宗旨,堂堂正正做人,乾乾淨淨幹事,始終保持一種蓬勃朝氣、昂揚鋭氣和浩然正氣。要熱愛教育事業,要忠於教育事業,要像愛自己的家那樣愛自己的學校,要像愛自己的孩子那樣愛自己的學生。

二、恪盡職守,心繫學生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教育工作者,學習王瑛同志就是要實實在在做事,認認真真教書。我所教的是學前班的數學,班上有近四十名的小朋友,個個年齡都很小,不論是在身體上,還是在心理上,都需要做教師的我關心愛護。我要向王瑛同志學習,恪盡職守,心繫每一個學生,關心他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行為,關心他們的成長髮展,使他們健康成長,和諧發展,為以後的成長準備良好的基礎。

三、真抓實幹,無私奉獻

“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羣眾的根本利益,就必須實實在在的做,不能玩虛的”。這是王瑛同志的一條行為準則。做為國小教師,在實際工作中,就應堅持真出力、真流汗、真爬坡,堅持重實際、幹實事、求實效,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精一行,努力在這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不平凡的業績。走近學生,走近家長,與家長溝通,與學生溝通,盡一切努力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

四、心態平和,本分做人

向王瑛同志學習,就是要學習她自覺遵守和執行黨章黨紀,正確對待權力和金錢,保持樸素、平和的心態,不攀比、不浪費,做本本分分的清白人。聯繫自己的工作實際和環境,就是不向學生及其家長索要或變相索要財物,不要求學生購買習題,就是愛護珍惜辦公用品,學校財物。

關於學習盧永根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21

__是民大醫院為數不多的男護士,春節期間正好在心內科值班。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暴發後,醫院大年三十便成立了隔離病區,專門收治疑似、確診病患。曾在ICU病房工作3年,有護理危急重症患者及傳染病人經驗的__便想着前往防疫一線工作,但苦於心內科沒人替班。

正月八年級,休年假的醫護人員全部返院上班。一下夜班,__便找到護士長、科室主任,口頭請願前往一線。

“我也要到隔離病區的崗位去。我是男子漢,應該有擔當和責任。”正月九年級,還沒得到消息的__拿着“請戰書”直接找到了院護理部。

正月初四,__如願被分配到隔離病區。但隔離區護士長__一直在重症病房,無法為他安排工作,__只能在外圍做一些服務工作。

“護士長一出來,請第一時間讓她跟我打電話。”當天下班時,__留下了手機號。

“我是__。馬上有一個呼吸機插管病人,你在ICU工作過,現在需要你,你多久能趕到?”當晚_時_分,在家中待命的__終於等來了期盼已久的電話。

“10分鐘內到。”掛斷電話,__快速出門,8分鐘後出現在__面前。

儘管有心理預期,進入隔離病區後__的第一感受是“比想象中嚴峻”,他迅速調整心態,開始戰鬥。

“進病房時穿得裏三層外三層,口罩、帽子、護目鏡、手術衣、防護服等一樣也不能少。”__説。由於全身上下裹得嚴實不透氣,口罩戴久了有時感覺出氣困難,還會留下勒痕。難受的時候,“恨不得一把將口罩抓下來”。

儘管護理工作繁瑣辛苦,但對患者的細緻照顧不會減少。護理中,__儘量多和患者説説話,給他們打氣。

“兩名患者治癒出院,我要把好消息告訴每一名病人,讓他們看到希望。”

關於學習盧永根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22

20__年,才剛開始一個月,彷彿過了一年,這一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最近這幾天,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已經進入了一個高峯期,病毒一傳十,十傳百,傳染到了全國各地及全世界,疫情威脅到了老百姓的生命安全,政府加大力度管控,沒有人再邁出家門,做到了不給政府添麻煩,不給病毒任何空子可以鑽。

但是,有那麼一羣人,他們為了抗擊新冠病毒,不畏生命危險,走在危險最前端,夜以繼日地在工作,他們就是“火神山醫院”的建築工人,偉大的一線工作者,他們深知自己擔子上的任務有多麼的重!

他們要在八天內完成極大的挑戰,要在八天內實現不敢想的壯舉,這是多麼艱難的任務!工人們不氣餒,反而有了更大的信息和士氣,他們知道這是唯一的希望。他們首日開建,一些工人開着挖掘機,從早到晚不間斷地工作。他們站在泥土上,和自己的隊員們低聲敍述着,像是討論工程的難度,又像是計算着具體的尺寸,一會兒這邊,一會兒那邊,來回奔波着。他們爭分奪秒,期待着早日完成這項全國人民都關注的工程,讓沒有病牀的感染者住進來,早日康復。

僅僅過去了十六個小時,工人們齊心協力,建好了一幢大樓,而電信工人開始忙碌起來。他們有的人手提一個諾大的工具箱,有的拿着文件和厚厚的一疊設計圖紙,等到夕陽西下,便手疾眼快地開始安裝網絡,“醫院”漸漸地有了雛形,他們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晚上大樓裏的燈光稀稀疏疏,能看見工人們上樓頂,彎着腰裝纜線,馬不停蹄地奮鬥者。他們是最偉大的一線工作者,犧牲了自己的休息時間,為中國武漢加油!

火神山醫院完工了!醫院如此嶄新,象徵着一個全新的開始!建築工人們的功績永遠不會被大家遺忘,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我們要像他們致敬。我們要好好學習,長大了為祖國增添自己的一份力量。

關於學習盧永根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23

為進一步提升公民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水平,3月5日上午在65523部隊禮堂舉行了大石橋市“學雷鋒、講道德、樹新風”先進事蹟報告會。此次報告會,邀請了全國模範法官蓋龍、全國政法系統優秀黨員王加強、省道德模範張雪、營口市道德模範韓世庫、高坎鎮新農村村委會主任任兆坤五位先進人物為大家作了現場報告。

局長李乃伍帶領衞生系統的部分醫護人員也聆聽了報告會。此次會議,五位雷鋒式模範,分別立足自身實際,從不同方面做了精彩的事蹟報告。他們的事蹟生動實在而又感人至深,是全市廣大幹部羣眾學習的楷模。報告團成員的感人事蹟在衞生系統的幹部職工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廣大醫務人員紛紛表示,要以學雷鋒先進典型為標杆,進一步認清弘揚雷鋒精神的現實意義,創新學雷鋒的方式方法,融入崗位實踐,以更加昂揚的精神、更加紮實的工作、更加務實的作風完成各項任務,為“堅持以人為本、加速我市率先崛起”做出自己的貢獻,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勝利召開。

關於學習盧永根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24

這個暑假,92歲的退休教師葉連平仍在村裏給留守孩子補課,他希望,最後一口氣也是在講台上呼出的。從20__年開始,葉連平利用節假日免費給周邊的學生補習語文和英語課。根據不完全統計,19年來,已經有1000多個孩子在這裏得到過幫助。

19年未向學生收過一分錢,一瓶礦泉水都捨不得給自己買

原本是語文老師的葉連平決定利用自己的英語特長,為孩子們補習英語。他找來英語教材,系統地研究,還根據不同的英語水平,把孩子們分了班,更有針對性地上課。

為什麼不收錢?

葉連平説,在物質生活上我是低水平,精神生活要高標準。“我拿着國家的工資,我吃着國家的糧,是人民的錢,我沒有權利再跟國家、跟政府、跟組織要賬。我不抽煙、不喝酒、不打牌、不吃零食。到外邊買書,我自己帶着乾糧和火腿腸,一碗陽春麪、一瓶礦泉水我都不買,省下來的錢,要取之於民而用之於民。”

用生命影響生命,要跟時間賽跑

葉連平説,我希望我最後的一口氣是在講台上呼出去的,而不是在牀上。我現在的口號就是那十六個字:生命不息,戰鬥不止,鞠躬盡瘁,死而不已。

“我不同意諸葛亮的話,他是死而後已,我是死而不已。我希望等到我走的時候,能夠被組織上承認,我是一個合格的共產黨員,就心滿意足了。”葉連平説。

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台,四季耕耘。紮根在最貧瘠也是最需要教育的基層,葉老的堅守,也是一羣人的堅守。為你講述三位紮根基層一線的教育人員的故事,同樣,向他們致敬。

關於學習盧永根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25

其實,剛開始我對於鍾南山這三個字並不熟悉,但隨着這次疫情的爆發,我漸漸認識這位偉大的人物。

17年前非典一役,敢醫敢言讓鍾南山家喻户曉,也贏得了廣泛的公眾信任。而自那以後,但凡有急性傳染病,廣東省公佈的防控組名單大多由他掛帥。即使年過八旬,也並不妨礙他走上抗擊疫情的第一線。

這一次,沒有例外。連日來,疫情防控工作牽動人心,每個人都拿着標尺在測量。有質疑少數領導幹部失職不作為的,有批評捐贈物資發放不及時的,與此同時,也有不少人感慨,幸好1月20日這天,鍾南山院士叫醒了大家,否則後果不堪設想。當晚,身着格子襯衫的鐘南山出現在央視《新聞1+1》視頻連線中,肯定了有人傳人現象,證實有醫務人員感染,坦言現在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瞭解還很不夠,同時提醒大眾戴口罩有用,沒有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十多分鐘問答,絲毫不帶虛的。事後不少朋友表示,直到此時才意識到疫情已然升級,應該提高警惕,而鍾院士竟然已經是84歲高齡,視頻中完全看不出來。直面疫情、關鍵發聲,17年過去,還得是他。有媒體評價鍾南山,有院士的專業、戰士的勇猛,更有國士的擔當。1月18日,從深圳搶救完相關病例回到廣州,接到通知連忙趕往武漢,1月19日,實地瞭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晚上從武漢飛往北京,1月20日,列席國務院常務會,就如何遏制疫情擴散等提出具體建議。

這位84歲的老人真的很拼,為人民、為祖國、為自己肩上的責任。他尊重事實甚於尊重的求實精神,鞠躬盡瘁的敬業奉獻精神,嚴於律已、寬以待人的博愛精神深深的打動着我們。在疫情嚴峻的形勢下他來抵達武漢。有人他稱為逆行者致以崇高的敬意,而他只説自己是一個醫生!

在這個灰色寂靜的假期,這位老人,他像一座燈塔照耀着萬千人民的心,也照進了我的心靈深處,使我內心燃起勤奮努力、永不退縮、敢於攀登的火焰!

關於學習盧永根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26

小時候總認為勞動很累,於是懶懶散散,能偷懶就偷懶。越長大越發現,勞動,成就幸福,勞動最光榮。

也許這個想法是來源於我的外婆。

記得那年暑假,我跟媽媽一同回鄉下。在車上,我看見了熱空氣好像灼燒了一樣,車外的空氣都變得有重影,太陽透過窗,照到座位上,温度高的可以煎個雞蛋。

看着窗外,如此炎熱的夏天,還有那麼多的人在勞動,有的在工地,有的在放牛,還有在摘菜。看到這情景我百思不得其解,於是我問媽媽,這麼熱的天,他們不在家吹空調看電視,跑這來幹什麼?媽媽笑了笑,回答我説,因為勞動成就幸福。

我更加疑惑,因為那是我所知道的幸福,是大夏天吹着空調看電視,吃的冰棒玩遊戲;大冬天窩在被褥裏聽媽媽講故事。他們每個季節都如此辛勤的勞動,這樣又怎麼幸福得起來了?

想着想着就這麼到了外婆家。一進門看見外婆在準備晚上的大餐,我就覺得這才是一種幸福。在外婆家,住了好多天,天天都無憂無慮,過得很幸福。

可突然有一天,媽媽提出要去菜地拔花生。聽起來很新奇,於是我加入了這個“拔花生大隊”。下午五點,太陽不是那麼大時,我跟着媽媽外婆去了菜地,放眼望去,菜壟被碼得整整齊齊,但由於不同的顏色,又顯得不呆板,富有生機。媽媽説,這是外婆的勞動成果。我看看田地,看看外婆。外婆的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拔花生。剛開始我很興奮,覺得十分有趣,可十幾分鍾後感到腰痠,開始煩躁,我大聲問:“可以走了嗎?”媽媽媽媽回我,“這才哪到哪,繼續拔”。我又彎下腰,在抱怨中重新開始。又一段時間後,我的指甲縫裏全是泥土,又很不耐煩,就跑去洗手,看見整整兩大桶都裝滿了花生,我興奮不已。內心是滿滿的成就感。原來,勞動也可以很快樂。

我們提着花生回家了,晚上外婆用花生做了好多美食,花生糖、椒鹽花生、花生粥,香甜誘人。我迫不及待的嚐了一口,比以前的花生製品更味美了,因為裏面有我勞動的味道,還有幸福的味道。這是我第一次意識到勞動成就幸福。

幸福是勞動的果實,當你越努力,這個果實就越可口;相反,你一直懶散着,就永遠不會嚐到美味果實帶來的的幸福。

關於學習盧永根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27

7月22日,凱裏市紀委監察局召開專題學習會,組織委局班子成員及幹部職工集中學習劉善平同志捨己救人的先進事蹟。

劉善平同志災難面前,不顧個人安危、敢於挺身而出,甘當百姓心中的“守護神”,把生的希望留給羣眾;在國家和人民羣眾需要的關鍵時刻,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不怕困難,不怕犧牲。劉善平同志的先進事蹟,充分體現了一名優秀共產黨員在危險面前身先士卒的精神風貌,充分體現了一名優秀基層幹部愛民護民的赤子情懷,是“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湧現出來的先進典型,是黨員幹部學習的楷模。

學習活動中,紀檢監察幹部紛紛表示,要把學習劉善平同志先進事蹟貫穿到今後工作中,以他為榜樣,忠誠、乾淨、擔當,堅決同違紀行為作鬥爭,做黨章忠實的維護者和捍衞者。

關於學習盧永根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28

為深入貫徹落實“兩學一做”專題教育,積極向先進典型人物學習。6月24日,局機關組織開展了以“學習魏登殿、潘業全精神,激發工作熱情,爭做合格黨員”為主題專題學習,局機關全體幹部職工參加了會議,會議由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李美波同志主持。

會議首先學習了魏登殿、潘業全兩名同志的先進事蹟,他們的模範事蹟和崇高的敬業精神感人至深,生動詮釋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優秀品格,為廣大幹部羣眾樹立了學習的榜樣和標杆。李美波同志號召大家,學習魏登殿同志,就是要學習他對黨忠誠、永葆本色的政治品格,把青春歲月奉獻故鄉、奉獻羣眾、奉獻給黨的事業;學習他艱苦奮鬥、決戰貧困的實幹作風,面對貧困路上的種種困難,發揚戰天鬥地的愚公精神,鑿天路、造土地、興產業、打基礎,帶領羣眾走上致富路;學習他回漢一家、共同富裕的民族情懷,在民族大團結中互助互贏互享,在脱貧致富的道路上不落一人;學習他一身正氣、無私奉獻;一塵不染的道德情操,不貪圖公家一分一釐,不拿取羣眾一針一線,不接受別人吃請送禮。學習潘業全同志,就是要學習他忠於職守,愛崗敬業,工作上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學習他認真負責,默默奉獻,在平凡的崗位上幹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學習他身先士卒,深入一線,一天到晚,一年四季同環衞工人戰鬥在一起、工作在一起,為國家衞生縣城的創建、鞏固不懈奮鬥的精神;學習他不向命運低頭,不離不棄,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八年如一日照顧身患重病、癱瘓在牀的妻子的大愛情懷。

關於學習盧永根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29

20xx年6月10日,黎平縣九潮鎮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強降雨,24小時降雨量累計達373.4毫米,引發特大山洪,大面積摧毀了該鎮部分村寨的基礎設施、房屋和農田,給羣眾帶來巨大損失。在抗洪搶險過程中,黎平縣九潮鎮九潮村黨支部書記劉善平同志在營救兩名被洪水圍困的羣眾時,不幸被山洪吞噬,壯烈犧牲。

劉善平同志生於1970年8月,1993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xx年12月當選為九潮村黨支部書記。自任九潮村黨支部書記以來,劉善平同志始終牢記忠誠、乾淨、擔當的政治要求,心繫百姓,一心一意為羣眾排憂解難,帶領九潮村幹部羣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為全村經濟發展、社會穩定、鄰里和諧作出了積極貢獻。9年多來,劉善平同志因工作業績突出,多次獲得省、州、縣各種表彰。20xx年7月,被中共黎平縣委表彰為“優秀共產黨員”;20xx年4月,被黔東南州人民政府表彰為“勞動模範”;20xx年7月被中共貴州省委表彰為“文朝榮式好支書”。今年7月2日,在貴州省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週年大會上,被貴州省委追授為“全省優秀共產黨員”。

劉善平同志捨己救人的英雄壯舉,充分體現了一名優秀共產黨員在危險面前身先士卒的精神風貌,充分體現了一名優秀基層幹部愛民護民的赤子情懷,是我州“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湧現出的先進典型,是全州黨員幹部學習的楷模。

7月13日,劉善平同志先進事蹟報告會在凱里召開,劉善平同志先進事蹟報告團成員五位同志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集中反映劉善平同志先進事蹟,樸實無華、感人肺腑、催人奮進,使現場聆聽報告的聽眾真切感受到劉善平同志為父老鄉親謀福祉閃光足跡和英勇獻身精神。

關於學習盧永根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30

7月22日上午,水管處機關黨支部召開“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集中學習了兵團優秀共產黨員魏德友同志先進事蹟和老軍墾精神。生動的詮釋了兵團人“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執着堅定,是模範踐行新疆精神、兵團精神、老兵精神、龍珍精神、愛崗敬業、忠實履行兵團維穩戍邊職責使命的典型。

學習完後,水管處黨委積極組織黨員幹部召開座談會,會上處領導就如何“強化黨的意識”帶頭髮言,要求全體黨員要認真學習黨章、自覺遵守黨章,像魏德友一樣以做好實際工作的行動維護黨章。處機關其他黨員也逐一做了書面交流發言,暢談心得體會,表示要像魏德友那樣理想信念堅定,富有責任擔當、堅持艱苦創業、矢志維穩戍邊的兵團人。

會上,黨員幹部積極踴躍發言,紛紛表示今後要以魏德友同志為榜樣,更加深入學習實踐,以黨章、黨規為準則,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嚴守政治紀律,立足本職紮實開展工作,推動水利事業實現新發展、取得新突破。會後,全體黨員幹部積極撰寫心得體會。

關於學習盧永根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31

“居民都是我親人,居民的事兒,就是爹的事兒,媽的事兒,兄弟姐妹的事兒,只有居民有需求,我們就多做一些”——吳亞琴

在組織學習“社區幹部吳亞琴的先進事蹟”,她平凡感人的事蹟深深觸動了我。吳亞琴20xx年如一日紮根社區,把社區當成家,把社區羣眾當成親人,把為居民羣眾解決難題當成快樂的事,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和基層幹部的崇高理想和價值追求,為社區工作人員樹立了標杆,做出了榜樣。

吳亞琴的先進事蹟告訴我們,社區窗口雖小,卻關係到千家萬户切身利益。“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我們應該從自身做起,從本職工作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關注民生,服務居民,用平等互助、誠實守信,温馨便民的服務,拉近政府與羣眾之間的距離,把黨的計生政策傳遞到千家萬户,讓符合條件的居民能夠享受到優惠的政策,讓每一位走進社區的人都能享受到貼心的服務。

今後要在本職崗位上踐行黨的宗旨,更加努力工作,為長春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我們一方面立足本職、紮實工作、服務發展、服務民生,另一方面積極推動三滿意機關建設,為幸福長春建設獻計出力。作為我們每一名機關幹部,都應該向吳亞琴同志那樣,想羣眾之所想,急羣眾之所急,不斷的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能力,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今後我肯定向她學習經常地深入到居民家,去解決老百姓的問題和困難。

社會需要更多像吳亞琴這樣貼近羣眾瞭解民心的社區工作者楷模,我作為一名社區計生工作人員,我也會繼續努力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盡職盡責,在平凡的工作中成就出不平凡的事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gry6x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