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學習醫護人員抗疫精神心得體會(精選5篇)

學習醫護人員抗疫精神心得體會(精選5篇)

學習醫護人員抗疫精神心得體會 篇1

在武漢抗擊疫情的主以及全國各地抗擊疫情的上,我們的專家、軍人、醫護人員、媒體人、黨員,大家知名的和默默無聞的各路英雄盡呈英豪,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真是數不勝數,浩然之氣,可以貫天!

學習醫護人員抗疫精神心得體會(精選5篇)

樁樁件件,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凡人善舉,如同春風,讓我們心裏很暖。

跟你我一樣,他們都是普通人,在平常的日子裏,過着簡簡單單的生活,清晨在公園裏閒坐嘮嗑,午後在超市中挑揀商品。人羣中擦肩而過,你或許都不會記得他們的面龐。可就是這些普通人,在當下這段特殊時期,認認真真,勤勤懇懇,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在他們身上,散發着最美麗的光輝,給人希望和力量。

燦爛星空,誰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總是給我們最多感動。防控疫情,許許多多的普通人,都在盡着自己的本分,有的為一線醫務人員解決後顧之憂,有的為社區居民提供生活保障,他們奔波忙碌的身影值得我們稱讚,甘於奉獻的精神更值得我們學習。要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你我都可以成為一條防線、一座堡壘。做好個人防護,決不急急忙忙摘下口罩,扎堆公共場所;出門在外,要遵守防控規定;復工復產之後,在崗位上努力工作、不打折扣……只要人人盡責,就一定能戰勝疫情。

學習醫護人員抗疫精神心得體會 篇2

庚子虎年,疫情危急四方。舉國上下,閉户封城,人心惶惶。但華夏兒女不曾屈服於困難,國士出征,醫者死戰,軍民趨難,眾志成城勇克難關。

越是一髮千鈞、存亡絕續之時,越能驗證人類的平凡和偉大,越可見布衣之下,炎炎赤血。

前線守護,責任與良心同在。魯迅先生曾説,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如螢火那樣,在黑暗之中發一點光,不必等待火炬。而在疫情爆發之時,正有這樣一羣人肩負使命,逆向遠航,他們自願寫下請戰書,全身心投入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北協和,南湘雅,東齊魯,西華西。他們竭盡全力救死扶傷,那一張張美麗的臉龐掛滿了汗水,一雙雙手被藥物浸透傷痕累累,只為給我們帶來希望的曙光。在逆行者的隊伍之中,鍾南山,耄耋之年仍掛帥出征;張定宇,身患漸凍症仍咬牙堅守崗位;李蘭娟,日夜操勞,不肯鬆懈……他們不懼艱難,以血肉之軀為你我撐起生命屏障。

國人攜手,温暖與奇蹟同在。短短十幾天中,那些長途跋涉連續開車幾天,不遠萬里緊急抵達的熱心運輸人士,把物資與温暖送去了武漢。還有,苦戰十天十夜,累了就隨便睡在工地上的火神山雷神山的建設者,他們都是我們所説的“自古以來就有的埋頭苦幹之人”,“拼命硬幹之人”,但他們都不是無所不能的英雄,而是一個個心懷國家的平凡人,他們用自己的雙手為我們在疫情期間提供了温暖,凝聚起創造奇蹟的希望。

國際友人,物資與恩情同在。“山川異域,日月同天”,本是千年前表達中日兩國友好往來的話語,也是如今共同抗擊疫情,支持武漢的見證。作為中國的鄰邦,日本最早伸出援手,出錢出物;大阪的商業街頭,掛滿了“武漢加油”“中國加油”的旗子。俄羅斯派來了國內最先進的專家團隊,送來了23噸多的物資,像一個不善言語的好兄弟,只用實際行動告訴中國,我們同在。他們伸出了援助之手,帶來了別樣的恩情,讓中國感受到了世界的關懷,體現了偉大的人道主義精神,也增強了我們戰勝疫情的信心。

作為正經受疫情的青年學生,即使我們身在家中,無法立刻為國效力,但我們也不能頹廢,我們應該心懷感恩,永遠銘記在這場災難中無私奉獻的英雄們,以他們為榜樣,立人生之壯志,腳踏實地,利用當今發達的網絡技術加強學習,提升自我,為不遠的將來報效祖國積蓄力量,相信等到春暖花開之時,你我皆出彩。

滄海橫流克時艱,繪就時代之本色。疫情肆虐矢志堅,彰顯時代之光芒。讓我們攜手並進,共度難關;讓我們潛心學習,報效祖國。

學習醫護人員抗疫精神心得體會 篇3

新冠疫情兇猛,全國各地打響了前所未有的全民“抗疫戰”。情況越是艱難,越需要共產黨員走在前沿,以大無畏的精神守一方平安。近日,中組部陳希部長對組織部門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積極主動履職、有效發揮作用作出具體安排。各級組織部門是黨員幹部的“主心骨”,在防疫控制工作中要始終堅持“快一點、實一點”,組工幹部要積極發揮表率作用,紮實工作、全力部署,才能讓千萬羣眾放安心,以實際行動做守土盡責的“急先鋒”。

第一時間通知到位,組織優勢轉化防控優勢。在防疫工作部署過程中,組織部門第一時間下發通知,對疫情實時變化、防疫要求、組工幹部職責等進行了全面部署,面對嚴峻的疫情形式,組織部調動所有組工幹部召開視頻會議,嚴格落實“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要求,將疫情防控作為政治任務來抓。組織工作向來是聯繫黨羣關係的橋樑紐帶,在及時通知部署的基礎上,組織優勢已轉化為防控優勢,不留一個信息死角,不落一個防疫盲區,組工幹部第一時間部署到位,嚴陣以待,視疫情為命令,隨時等待組織調遣。

黨費支援疫情防控,黨羣同心同德共克時艱。為了加強防疫安全,組織部籌措、劃撥黨費支持當地的防疫站點,保障了防疫工作的安全推進。在疫情不斷嚴峻的大環境下,基層就是無數個“防疫細胞”,只有保證細胞健康無虞,才能有效控制疫情傳播,將“防疫細胞”轉化為“免疫細胞”,阻斷疫情傳播,爭取這場“戰疫”的最終勝利。黨組織的作為羣眾看到眼裏,暖在心裏,有了黨組織的部署和關懷,人民羣眾才能有信心,做好主動隔離,不傳謠不信謠,和組織一道共克時艱,迎來這場“戰疫”之後的春暖花開。

抓緊落實不走形式,羣眾安全始終置於首位。防疫工作不是喊口號、拉標語、表志願,對於每位組工幹部來説,防疫工作就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容不得一刻懈怠。疫情當前,時機就是轉機,只有部署嚴密、執行到位,才不會錯過阻斷疫情的時機,工作“快一點”“實一點”,疫情控制效果就會“好一點”,我們相信在黨的領導下,疫情攻堅一定會“一點點好起來”,這樣,廣大羣眾的安全才有保障,才能在嚴峻的形式下保一方淨土。哪裏有疫情,哪裏就有黨員幹部的身影,黨羣同心就是無往不利的“戰疫力量”。

當前,防疫攻堅形勢依舊不容樂觀,但是,我們有戰勝疫情的決心,有迎難而上的勇氣,有無畏向前的信念,作為組工幹部,我們要時刻走在羣眾前面,為羣眾撐起一把保護傘。我們承載着組織的重託,承載着人民羣眾的信賴和期望,在艱難的環境下砥礪前行。疫情就是命令,時艱更顯擔當,相信在各級組織部門的全力部署下,廣大組工幹部將和羣眾一道共赴“戰疫”,爭取全面抗疫的最終勝利!

學習醫護人員抗疫精神心得體會 篇4

天漸漸黑了下來,院子裏的鞭炮聲噼裏啪啦的響着,滿院子都是孩子們追逐打鬧的聲音。這正是除夕夜,不知怎麼的,平時活潑好動的弟弟就是提不起精神來,媽媽一摸他的頭,不由得驚訝起來:“好燙呀!”一量體温,接近四十度!

媽媽什麼都顧不上了,趕忙去請大夫。

大夫請來了,是醫務室的董阿姨。

董阿姨先檢查了弟弟的心肺,又看了看嗓子,然後稍稍鬆一口氣,説“你家的孩子是上火了,扁桃體發炎。”“那可怎麼辦?”媽媽問。媽媽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沒關係《我家小桌上有副中藥,是上回我家毛毛病的時候開的,沒喝完,見效快,我這就去取,你等着。”我連忙説::“我去吧!”一進董阿姨家我就看見董姥姥躺在牀上,旁邊小桌上放着一包中藥,她的頭上放着濕毛巾,呀,董姥姥也病了,楊叔叔和她的女兒楊毛毛照顧着,等着董阿姨回來給姥姥再看看,然後一家人一起吃團圓飯,可是董阿姨還沒來得及回家就被好幾個村子的人叫去應診了。

楊叔叔把藥放在我手裏,我道了謝,往回走,心裏沉甸甸的,百感交集,她只是一個平凡的鄉村醫生,卻讓人不得不如此感動。

不知不覺我已經走到家門口了,董阿姨正在給弟弟打針,我把媽媽沒拉到門外,告訴她董姥姥也病了的事,媽媽很難為的説我也不知道啊,我是在前面小離家找到她的,村裏人説你董姨在她家給小離奶奶掛水的,多好的阿姨啊,回到屋裏媽媽一個勁的道謝,董阿姨笑了笑:“鄉里鄉親的,客氣什麼,這是我應該的!”

多麼樸實的話,謝謝你,董阿姨!

學習醫護人員抗疫精神心得體會 篇5

集結隊伍馳援武漢疫區

“武漢加油!我們來了!”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二科主任袁雅冬滿腔真情,20__年參加了抗擊非典戰鬥,17年後她再度出征,並任河北省援鄂抗疫醫療隊隊長,“前面等待我們的是一場硬仗,但我們有信心和湖北人民一道,堅決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今天正好是我的生日,特別有意義。”出發前,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管理部副主任張徵説,“面對國家的召喚,我們義不容辭,必須挺身而出,攜手並肩戰勝困難。”

來自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的崔錦華深情地表示,“20__年非典時期,全世界守護我們90後。20__年,在這次疫情中,讓我們90後守護這個世界!”

1月26日20時20分,河北援鄂抗疫醫療隊第一批隊員坐上由北京西開往長沙的列車,奔赴武漢抗疫最前線。他們中間,有參加過抗擊非典的資深專家,有年輕的爸爸媽媽,也有新婚不久的丈夫或妻子,但這時,他們只有一個身份:河北援鄂抗疫醫務人員。

“堅決完成任務!”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重症醫學科病區主任朱桂軍説。

“我們一定平安歸來!”來自唐山市的隊員們向送行人們使勁兒揮手。

“要照顧好自己。”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黨委書記王貴英囑咐該醫院參戰的4名隊員,“全院職工都是你們堅強的後盾,放心吧!”

據悉,河北省援鄂抗疫醫療隊第一批隊員來自10家省直醫院和11家市三級醫院,分成普通患者救治、危重症患者救治和臨牀檢驗3個醫療隊,涵蓋呼吸科、感染性疾病科、醫院感染科、重症醫學、呼吸重症、臨牀檢驗等6個專業,其中醫生42人、護理人員93人、臨牀檢驗醫技人員10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e4k0q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