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高中生鄭義門觀後感想與心得(精選5篇)

高中生鄭義門觀後感想與心得(精選5篇)

高中生鄭義門觀後感想與心得 篇1

初識鄭氏一族,源自某日心血來潮外出遊玩。跟着導航來到浦江鄭宅,發現那兒有個小公園,風景獨特,有很多石碑與牌坊。近前看去,仔細閲讀,發現記載的是在那兒生活過的一些前人之遺風。細細玩味,心有所感。遂前去鄭家古宅一遊,收穫頗豐。

高中生鄭義門觀後感想與心得(精選5篇)

再識鄭氏一族,是在我的工作崗位上,學校組織集體觀看《鄭義門》動畫片。動畫片以生動、易懂、活潑的形式,深入挖掘了鄭氏一族168條家規所藴含的優秀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以家長鄭濂的故事為經,以家規為緯,通過《以法齊家》《家法如山》《鄭浩拒禮》《遊街退匾》《正風除弊》《利人利己》等12個小故事體現了“家風”和“規矩”的重要性。

俗語説“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對於一個大家族來説,如果沒有良好的家規家風,前人多麼優秀,那麼相對的,後人就會多麼沒出息,光光只會享受前人給他們積累下的財富。而俗語又説“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對於鄭氏一族來説,正是因為他們有“鄭氏家規”規範着,有崇尚清廉的家規治家,所以鄭氏一族才能得到當時的帝王賜予“江南第一家”的稱號。

講起“家風”,分開來無非就是兩個很普通的字眼,但要是組合到一起,卻是值得探討。怎樣的家風會影響着一族的人?我想看過《鄭義門》動畫片的人都會有自己的答案。家風正,則人品正,處世亦正,反之,家風不正,則人易怠,處世亦疏。家風是人品的鏡子,也是涵養作風的基石。

如何將傳統優秀的家風傳承下去,是每個家庭的重任,也是每個炎黃子孫的重任。“忠、信、孝、悌、禮、義、廉、恥”,我們無法要求每個人一開始就都做到,但只要每個黨員試着去努力,從小事做起,由自己影響到家人、自己的孩子,進而影響到身邊的朋友,相信這個社會就會風清氣正。

高中生鄭義門觀後感想與心得 篇2

在以明朝“鄭義門”為專題的《咱們穿越吧》節目中,以“家風家教”題材,張國立和其他諸位嘉賓以鄭氏家族家庭成員的身份感受這一興盛百年的家族孝義文化。

鄭義門,明太祖朱元璋親賜的“江南第一家”。十五世同居,歷經三個王朝,橫貫三個多世紀,宋元明三代正史為其列傳。至今已經整整聞名了900多年。鄭氏家族繼承了250多年曆史,15代人出了173名清官,促使這個家族延綿不絕、生生不息的靈魂,是它的家規——《鄭氏規範》。

目裏,于小彤除了和宋小寶等人一起從事收曬穀麥,盤點房間,細數布匹等體力活動之外,還成為家族中的主記,負責掌管家族的錢箱。在擔任主記期間,于小彤一直量入為出,兢兢業業,表現出了一個主記應有的職業道德,但是節目組出於製造衝突和增加節目的看點的考慮,再次陷害於小彤:邀請搭檔女演員的母親來到節目裏索要五兩銀子的“穿越費”,宅心仁厚的于小彤不願意看人為難,最終打開錢箱將銀子贈予對方。然而,做了好人好事的于小彤卻因為擅自挪用公款而遭到了大家長張國立的杖責。儘管如此,于小彤卻並不後悔,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能夠幫助一位老人完成任務,自己受到一些責罰算不得什麼。在最後一次錄製中,張國立要求各位成員背誦《家訓》,現場卻發現許多嘉賓並不能背出,還亂對口型、試圖魚目混珠,張國立當場發飆,他認為大家錄製節目太過玩鬧,不夠投入。總導演發飆後,現場嘉賓終於認識到了嚴重性,不但馬上端正態度,宋小寶還作為兄長替弟妹們承擔了鞭子的懲罰。另外金聖柱作為一個韓國人,這對於他來講真的是難上加難。幸得可以與兄弟楊旭文一起,兩人不僅在勞作間隙、亦或是睡前休息都孜孜不倦的探討起來,楊旭文一字一句的為金聖柱講解《家規》的要義以便記憶。兩人的行為也充分的表現了“為兄者必愛其弟,為弟者必恭其兄”的良好家訓。

經過這期節目,宋小寶等演員紛紛表示深有感觸,在沉下心按照家規行事之後,他們都深刻感受到了“鄭義門“的傳承精髓,感覺經此一事,成長頗大。我想不止對於他們,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説都是一次難得的體驗,雖説那是明朝時期的家規,但就現在來説依然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最後就以《鄭氏規範》來結尾吧:

聽,聽,聽,

凡為子者必孝其親,為妻者必敬其夫,

為兄者必愛其弟,為弟者必恭其兄。

聽,聽,聽,

毋徇私以妨大義,毋怠惰以荒厥事,

毋縱奢侈以幹天刑,毋用婦言以間和氣,

毋為橫非以擾門庭,毋耽麴櫱以亂厥性。

有一於此,既殞爾德,復隳爾胤。

眷茲祖訓,實系廢興。

言之再三,爾宜深戒。

聽,聽,聽!

高中生鄭義門觀後感想與心得 篇3

孝義傳家九百年的傳奇家族“鄭義門”,通過一部形象生動的動漫片穿越到現代,從熒幕中向我們款款走來,那些平素裏枯燥乏味的教條式反腐倡廉教育瞬間變得鮮活有趣。

有了規矩才能成方圓。鄭家有168條家規,家規森嚴,又執法如山,於是乎,整個大家族雖15代人不分家,3000多人共吃一鍋飯,仍禮法秩序井然。家長鄭濂嚴格奉行家規,致力為公,向世人展現了鄭氏家規的強大約束力和族人對家規的自覺遵從。鄭浩初任知縣,糧長們不但送柴送菜,還送來黃金、如意等“硬貨”,胥吏在邊上屢屢勸説,“小的們又不會多嘴,大人大可神不知鬼不覺地接受糧長們的好意”,遭到鄭浩嚴詞拒絕,實屬難能可貴。

正像鄭濂所説,有人監督時恪守規矩並不難,難的是一個人在無人監督時也能抵制誘惑,堅持操守。鄭浩在家規潛移默化的作用下,已將規矩化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才能方寸不亂,百毒不侵。我們在税收徵收崗位上,難免面對各式誘惑,或明或暗,或大或小,如何把規矩化為嚴以律己的自覺,做到不忘初心,不失公心,值得我們思考。

以仁德教化,用法紀規範,督促黨員幹部嚴以修身,講規矩,守本分,認識到為官不是權力而是沉甸甸的責任,不忍為非。讓規矩內化為心

高中生鄭義門觀後感想與心得 篇4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重視家庭。“國家”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概念。“國”和“家”緊密相聯,國由家組成,有國才有家;家是國的細胞,家和萬事興。治國從治家開始。“家規”是治家教子、修身處世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

鄭義門,又稱“江南第一家”,位於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鄭宅鎮,佔地約5000平方米,是中國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遺址。自北宋崇和元年(1120年)至明天順三年(1459年),鄭氏家族在此合族同居歷時340餘年,以孝義治家聞名於世。長達168條的傳世家訓《鄭氏規範》,被譽為中國傳統家訓的重要里程碑。其事載入《宋史》《元史》《明史》。今天的鄭義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浙江省廉政教育基地以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在中國的人文學者和江南人家中,鄭義門已經整整聞名了920年。它十五世合族同居的奧祕,它被宋、元、明三代正史所傳頌的榮光,以及它那部傳世家規《鄭氏規範》中所藴藏的“學問”,都被歸置在研究者的案頭,引起人們的濃厚興趣……

在一個江南雨後的下午,我們來到了矗立於浦江之畔的鄭氏宗祠。這是一座別有韻味的古式建築。有記載説它“石柱林立,橫樑盈抱”,有親歷者贊其“庭院幽深,別有洞天”,看來這些都並非浮誇之詞。移步室內,眼前的一幕幕是如此親切!那個寫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北宋名臣范仲淹,他為鄭家家譜題寫“鄭氏家寶”的故事,在導遊的娓娓講述下似乎就發生在不久之前;那個大家並不陌生的明代“開國第一文臣”宋濂——就是他寫下了我們早在國中就熟讀的文言名篇《送東陽馬生序》,作為鄭氏家族的朋友和恩師,正是在他的參與和修訂下促成了《鄭氏規範》的最終成熟;那個我們感佩不已的一代大儒方孝孺,作為鄭氏私塾東明書院培育的英才,他為這個家族題寫的楹聯“史官不用春秋筆,天子親書孝義家”,就靜靜地懸掛在祠堂的旁柱上……

漫步在鄭氏宗祠,那一字一句鐫刻着《鄭氏規範》的木牌,依然還端端正正擺放在祠堂的中央。祠堂的大門開開合合。數百年來,被家規温潤的光芒和智慧潤澤着的鄭氏後人,走出了大宅。環繞着鄭氏祠堂,兩層三層的江南民居,白牆黑瓦相映,一座接一座向四周鋪陳、延展,形成了今天的鄭宅鎮。還有許多的鄭氏族人散佈到全國、甚至海外……

觸碰那口懸掛在宗祠左側的大鐘,耳邊響起悠遠而又熟悉的鐘聲。回望鄭氏義門,那本被視為其家族靈魂的《鄭氏規範》,其中的一些條款或許與今天的人們產生了時空上的隔膜和認同上的疏離,但這種以一紙家規將“孝義”精神傳承至今的創舉,以及藴藏其中的重教育、尚節儉、睦鄉鄰、崇清廉的理念,依然散發着智慧的光芒,成為今天的人們治國治家的啟示和借鑑。

高中生鄭義門觀後感想與心得 篇5

“既仕,須奉公勤政,毋踏貪黷,以忝家法。”900年前,以崇尚清廉的家規治家的鄭義門,號稱“江南第一家”。近日,一部名為《鄭義門》的廉政動漫片登陸央視,上演家規裏的經典故事。

片子不長,一集十來分鐘,共12集。《以法齊家》《家法如山》《教化為先》《儉以持家》《致力為公》《鄭浩拒禮》《遊街退匾》《正風除弊》《利人利己》等劇集,把“江南第一家”鄭氏家族創造15代不分家、3000多人同吃一鍋飯的家族傳奇,以及一幅幅孝廉文化圖景生動地呈現在觀眾眼前。

“鄭家的規矩”,是“鄭義門”的精神支柱――長達168條的《鄭氏規範》。這部經數代人創制、增刪的家訓,將儒家的“孝義”理念,轉換為操作性極強的行為規範,涵蓋治家、教子、修身、處世等方方面面,形成了環環相扣的完整家族管理體系,也成為鄭氏族人歷世承襲的行事“密碼”。

國由家組成,有國才有家。治國從治家開始。

鄭沂辭俸促廉、鄭崇嶽清退賄物、鄭殖橢翁骯佟…從家庭角度約束族人為官清正,是《鄭氏規範》一大特色。

因為家規傳承,鄭氏家族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和約束力,鄭氏族人自覺以家規為尺,注重自我修為,共同締造着家族的累世繁盛。也因此,《鄭氏規範》由明朝“開國文臣之首”宋濂修訂完善,被譽為“中國傳統家訓的重要里程碑”。

在崇尚“家國”概念的儒家文化系統中,鄭氏家規承襲的倫理文化、責任文化是中華優秀文化的具體投射和濃縮,鄭氏族人在時代變幻中始終恪守家族精神,展現着炎黃子孫對民族文化幾千年如一日的尊崇。

鄭氏子孫中有173人出仕做官,沒有出現過因貪污而遭罷官的現象。鄭氏族人勤儉持家、清廉為官的背後,是家風文化的潛移默化使然。在新時代中,在全國黨員幹部和羣眾中傳播鄭氏的廉政文化和良好家風,點亮清廉為官的意識,更擁有振聾發聵的教育意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964lj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