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學習王盛先進事蹟的心得體會(精選12篇)

學習王盛先進事蹟的心得體會(精選12篇)

學習王盛先進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1

目前,椒江、黃巖、路橋三區正在迅速掀起“學王盛事蹟、做合格黨員、創一流業績”的學習熱潮,各級黨組織紛紛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和慶祝建黨95週年活動,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學習宣傳活動,帶動廣大黨員學優看齊、對標趕超。

學習王盛先進事蹟的心得體會(精選12篇)

“王盛同志憑藉對檢察事業的無限熱愛和對公平正義的不懈追求,用自己的青春和忘我的精神譜寫了一曲秉公執法、懲治犯罪、忠誠守護公平正義的檢察官之歌,值得我們每一名同行學習。”在椒江區人民檢察院的“週一學習夜”上,黨員陳常談起這位同行,言語中滿是欽佩和讚許。

椒江區直單位各黨支部利用週一學習夜組織學習,要求各黨員幹部深入學習王盛典型示範,立足自身崗位履職盡責,爭做“四講四有”合格黨員,86個支部、1200多名機關黨員認真學習了王盛同志的先進事蹟。各鎮(街道)把專題學習討論作為“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組織農村(社區)黨支部結合黨員固定活動日開展學習。

“身為一名普通黨員,我們要向王盛同志看齊,在平凡的崗位上忠誠奉獻、實幹爭先,積極踐行共產黨員為人民服務的宗旨……”6月8日上午,在黃巖區江口街道洋頭村的黨員學習會上,40餘名黨員濟濟一堂,用自己樸實的話語,結合自己的所學、所見、所悟,深入探討交流“合格黨員標準”,並列出自身問題清單及以後改進方向。這是黃巖區“學習王盛、做忠誠黨員”的一個鏡頭。

目前,該區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要求,興起向王盛同志學習之風。學習王盛,做忠誠黨員,要學習他忠於職守、樂於奉獻的家國情懷;學習王盛,做忠誠黨員,要學習他秉公辦案、廉潔正直的赤子情懷;學習王盛,做忠誠黨員,要學習他心中有愛、司法為民的大愛情懷。在黃巖,全體機關黨員幹部正以歸零心態,結合學習黨章黨規和系列講話,通過組織集中學習、個人自學、研討座談等方式,以王盛同志為榜樣,自覺對標看齊當先鋒,在本職崗位上做出一番新業績。

“以後要將王盛同志作為鏡子,時時對照自己、督促自己。”近日,學習王盛同志的先進事蹟在路橋各級黨員幹部中反響強烈,他們紛紛表示,要以王盛為榜樣,進一步拉高標杆、爭先進位,為實現“三個率先”、爭當台州經濟總量躋身全省第二方陣排頭兵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根據市“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工作部署,路橋區在全區廣大基層黨組織中組織開展“學王盛事蹟、做合格黨員、創一流業績”專題學習討論,並結合遠程教育“一月一推送”活動,充分發揮時代先鋒網作為學習平台的媒介橋樑作用,結合週一學習日、黨員固定活動日等積極組織學習,並將學習情況通過“路橋先鋒”微信公眾號進行展示。同時,路橋區還將學習、監督和考核情況以學分和學習時長相結合的形式量化體現,使推送工作抓之有據,通過後台管理、實地查看等方式,開展“一月一督查、一季一暗訪”,對推送工作落實情況進行監督,真正收到學習的效果。

路橋區金清鎮的黨員學習先進,主動認領黨員“服務清單”。“王盛同志在家庭壓力大、負擔重的情況下還能取得驕人的成績,我們更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從身邊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講道德、講奉獻。”腰塘村黨支部書記樑根玉説。

看了黨員學習王盛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的人還看了:

學習王盛先進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2

“從事檢察事業20xx年來,他兢兢業業奮戰在公訴辦案一線,堅持用奉獻詮釋忠誠,用公正捍衞法律,用真誠換得理解,創造了優異成績。他始終保持積極樂觀、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戰勝困難、忘我工作、默默付出,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了不平凡的業績,展現了新時期共產黨員的閃光形象……”

這是《中共台州市委關於開展向王盛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裏的一段話。自市委作出開展向王盛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以來,市各有關部門紛紛舉行各類學習活動,激勵廣大黨員幹部比學趕超、履職盡責、建功立業。

6月6日,市港航局召開“內學呂品、外學王盛,做合格黨員”專題學習座談會,51名黨員觀看了王盛同志的先進事蹟影片,並開展了交流發言。“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市港航局局長周建業介紹,該局黨委在認真貫徹落實市委有關精神的同時,結合台州港航實際作出決定,在全市港航管理系統開展“內學呂品、外學王盛,做合格黨員”活動。

呂品是市港航局引航站一名職工,先後獲得“第二屆全國優秀引航員”,浙江省交通運輸行業、省港航行業20xx年度“最美人物”等榮譽。在座談會上,他表示,今後將以王盛等先進典型為榜樣,自覺加強黨性修養,進一步“拉高標杆、爭先進位”,勇當港航先鋒。市港航局政治處黨員幹部虞聖豹表示:“學習了王盛、呂品的事蹟後十分感動。要向他們學習,立足本職崗位,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

“一時的堅持容易做到,長期的堅持才是可貴的。”市統計局服務業統計處處長張旭峯在6月6日該局召開的“學王盛事蹟、做合格黨員、創一流業績”專題學習討論會上表示,向王盛同志學習,就是要學習他自始至終堅持無私的公心、奮鬥的雄心、不苟的匠心、善良的初心以及對黨事業的忠心。市統計局辦公室主任胡榮金認為,學深、學透王盛精神,關鍵在於把王盛精神在統計系統落地生根,轉化成為統計精神和統計價值觀,使之內化於心,外化於形,成為指導全市統計人奮發圖強、開拓創新、爭先進位的精神指南。

6月6日下午,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直屬一大隊黨支部組織召開了學習王盛精神專題學習生活會。直屬一大隊一中隊中隊長蔣海江在交流發言時説:“我們要以王盛同志為榜樣,自覺加強黨性修養,認真踐行為民務實清廉的工作要求,自覺對標看齊當先鋒,在本職崗位上做出一番業績。”直屬一大隊八中隊中隊長李昌廣表示,今年是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城管執法能力提升三年行動”的第一年,作為一線執法人員要認真學習發揚王盛的敬業精神、實幹精神、工匠精神,更好地服務羣眾,做到乾淨幹事,清白做人。

6月6日,市國税局開發區分局組織全體黨員認真學習王盛先進事蹟。開發區分局紀檢監察員邱士華説:“王盛同志在20xx年間辦理了700多案件,其中一半多是大案要案難案,且無一出差錯,件件辦成鐵案。這種忠誠履職的精神和細緻嚴謹的工作態度非常值得學習。”

目前,市國税系統正在深入開展“決戰營改增、黨員當先鋒”專項活動,充分發揚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推進税務工作開展。開發區分局政策法規科科員郭佳寧在交流發言時説:“要把王盛同志的優秀品行當鏡子,時刻對照,在當前全面推開‘營改增’的硬仗中,衝鋒在前,通過政策宣傳等工作的開展,確保每位營改增納税人懂政策、會申報、享紅利、減税負。”

6月6日下午,市市政工程管理處召開學習王盛同志先進事蹟座談會。與會人員在討論中認為,市政工作者要學習王盛同志辦案較真的韌勁,增強主人翁意識,精細管護市政設施,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尤其在當前內環路建設中,要高標準、嚴要求,把內環路市政工程打造成精品工程。市市政工程管理處檢測中心主任馬建明説:“要向王盛學習,以最飽滿的精神狀態,最熱情的服務態度,最嚴謹的工作作風,最高效優質的服務質量對待內環路檢測工作,為內環路建設盡一份綿薄之力。”

學習王盛先進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3

近日,一個閃亮而矚目的名字再次讓億萬人民所知曉,他被中共中央宣傳部授予“時代楷模”稱號,他是精準扶貧、精準脱貧基本方略的忠誠踐行者,是打贏脱貧攻堅戰中湧現出的先進典型,他就是被幹部羣眾稱為奮鬥在脱貧攻堅主戰場的“農民院士”——朱有勇。

適中鄉把學習朱有勇同志先進事蹟作為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重要內容,高度重視,積極行動,組織鄉機關、站(所)66名黨員和各村黨員幹部120多人集中收看了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時代楷模》——朱有勇先進事蹟發佈會節目,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履職盡責,奮發作為,為全鄉正在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打贏脱貧攻堅戰打下堅實基礎。

看完朱有勇同志先進事蹟後,大家從思想上精神上深受觸動與洗禮,紛紛表示,只有把個人的追求融入到黨的事業之中,理想才會變得更為遠大,將以學習朱有勇同志先進事蹟為新起點,在鄉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立足本職、愛崗敬業,堅守初心、勇擔使命,在各自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甘於奉獻、努力拼搏,全力以赴推動我鄉各項工作高質量協調發展,圓滿完成20__年各項工作任務。

學習王盛先進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4

4月15日這一天,我有幸聽取了我們縣兩位優秀教師的典型事蹟報告。在聽的過程中,我被兩位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蹟深深地感動了。他們崇高的人生追求,強烈的愛崗敬業意識、無私的奉獻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給了我很大的震撼。這些平凡而普通的老師,默默無聞的工作着,在平凡的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讓人感動,讓人深思。

參加報告的兩位老師,都是從一位普通老師慢慢積累蜕變成今天的優秀教育工作者,都在平凡中孕育着屬於自己的春天,並且在不斷積累和創新過程中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他們的報告從班主任工作到自己的業務學習,讓本來迷茫的我們稍感安慰,不再那麼浮躁。因此,今天的報告我們還是收益頗大的。

一、無私奉獻教育事業

人們都説,選擇教師,就是選擇了奉獻,就是選擇了付出;選擇教師,就是選擇了平凡。一個人活在世上總要有所追求,有的人追求金錢,有的人追求名利,有的人追求地位。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學習她甘於奉獻的精神,以高度的責任心在平凡的崗位上努力奉獻;學習張主任和王老師鍥而不捨的敬業精神,潛心鑽研,提高工作水平;學習他們奮發進取的開拓精神、崇高的品格、特殊的人格魅力。作為一名教師,有更多的方面需要學習,對自己業務的鑽研要深入要用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對出現的問題要及時改正。

只要自己守住一顆樂於奉獻的心,守住自己當初的不悔承諾,保持一顆淡泊平靜的心,“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窺然不動”。當師者“桃李滿天下”之時,當每個學生都成為建設祖國的有用之才時,我想學生對國家的貢獻就是對教師最大的回報了吧。只有真正做過教師的人,才能真正體會教師的幸福。三尺講台上,被尊敬的目光注視着,被熱情的稱呼包圍着,被幾十張天真爛漫的笑臉簇擁着,那是最幸福的感覺。只有親身經歷過,才真正體會到這樣這種刻骨銘心的愛,這些都會成為我記憶中的珍寶,永遠留在我心底深處。堅守平凡,盡心盡力做好每件簡單的事,認認真真對待每件平凡的事;堅持以德育人,以己之平凡為基石,用愛心、誠心、細心、耐心、操心去超越它,鑄就屬於我們的輝煌!

二、真心愛護每一位孩子

教師的人格魅力比教學藝術更為重要,而教師的人格魅力的靈魂是一個“愛”字。愛事業、愛學生,愛所有的學生,愛是一種教育,誰有愛心,誰就把握了教育的真諦。張主任選擇了教師這個行業,所以他一直在堅持着這份愛,並把他的愛平等的給予了每一個孩子。在王老師的眼中,孩子的心靈最純潔,每個孩子都是一朵最美的花,教師應該熱愛每個孩子,愛孩子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教師要將愛心傾注在每一位孩子身上。他們不僅是這樣説,而且也是這樣做。

還記得剛入我們學院時,老師曾對我們的諄諄教導:“學高為師,身正為範,這是對師範的要求,也是對教師的要求。”還記得第一次走進教室時,孩子們那純真的眼神,那渴求的目光……於是在心底,下定決心:“熱愛學生,把他們當作自己的親人對待!好好工作,讓我成為他們人生的轉折”。可是曾幾何時,這份樸素的願望被抱怨、牢騷、不耐煩、失望所取代,學生們的前途我看不到,我的前途我不清楚,我的眼前一片迷茫…… 更何況是談真心愛護學生們了。

加拿大學者範梅南認為,教育智慧主要體現在學生的“關心取向上”,關心是“人的崇高使命”。大家所敬仰的斯霞老師也是愛心育人的典範。其實愛是一次和風細雨的交談,循循善誘的開導,一個淡淡的微笑和一點小小的安慰。這樣可以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使你的孩子不再對你敬而遠之,也可以使你的孩子不再懼怕你;而變得喜歡你,也不會出現你一抬手就躲的局面了。老師對孩子的愛並不僅僅是教好書,盡到自己的職責,更是對孩子的一種關愛與引導,一種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正所謂好的習慣可以使人受益終生。作為老師,應把孩子的壞習慣消滅在萌芽狀態,當發現孩子有一點錯誤的矛頭時,就應及時制止,這樣做才是對孩子的真正的愛。

報告會上這兩位教師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介紹了自己在教書育人、鑽研業務等方面取得的驕人業績,這些優秀教師在報告過程中,將自己學習和工作中好的經驗,好的做法悉數傳授給全體與會新教師,為我們這些在迷茫中前進的教師打開了一扇門,為我們指引了前進的方向。我一定以他們為榜樣,認認真真工作,踏踏實實做事,在教育這片熱土上灑下一路前行的汗水,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我相信,這次報告會就像春風一樣深入人心,對每一位教師都會有所啟迪,作為一名剛步入教師行列的老師,我會重新審視自己,平時雖然也在不斷學習,但與這些優秀的教師代表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在以後的工作中,我一定多查找自己的不足,做到愛崗敬業,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無私奉獻,力求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盡職盡責地完成每一項教學工作,對學生做到 “愛心、耐心、細心”,並且要做到嚴謹治學,誨人不倦、精益求精,嚴於律已,以身作則,不斷的挑戰自己,超越自己,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影響人,以崇高的師德塑造人。樹立終身學習的決心,活到老學到老。我要讓我的每一位學生幸福快樂的成長,讓他們愉快地學習,把學習當做樂趣,我相信我一定會做的更好!

學習王盛先進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5

時光匆匆,轉眼我們就度過了緊張而又繁忙的半個學期,引來了一個長假--寒假。在我的心裏,早已經打算好了,今年的寒假,我要在家裏放鬆一下,然後再去做別的事情。但是隨着年齡的增長,我不禁又些發愁,不知道自己要做些什麼?我發覺做什麼樣的事情,都會很累?作為學生我在學習上有無限的壓力,回到家來,每天埋頭在書海中,根本不知道父母有多麼的累?而這次的寒假,我覺定要在家裏幫我的父母做事情。

家裏來了客人,包餃子是中國人最為傳統的方式來表達對客人的歡迎,我會擀餃子皮,只是慢了點兒,每次都是媽媽擀,這次我擀了,一開始的時候還可以,擀得挺圓的,也薄厚適中,沒過去十分鐘,天啊,我的手腕疼,總想舉起來晃一晃,可是眼看着,剛才被擀的皮,已經被媽媽包完了,這時我才問:"媽,你幹活太麻利了,我供不上你了。"真是有些羞愧,還不好意思讓外人看見,我就這麼堅持着,一直擀!堅持,堅持,再堅持!終於咬着牙,把它擀完了,別提有多累了,腰痠背痛,簡直就有些發木啊!

看來這活真是累人啊!小的時候自己只知道吃,卻沒有想到幹活的人的辛苦,現在才如夢初醒,自己以後不能老讓媽媽伺候了,看到媽媽那縷縷白髮,心中是無限的惆悵,我的青春換來的是父母的衰老。以後我在假期裏,一定要替父母多分擔一些家務,來減輕父母在生活上的負擔。春節的到來,家裏又添了許多活,許多衣物要洗,還要打掃屋子,我幫媽媽洗衣服,媽媽從洗衣機裏那出來,又清洗一遍,我去它們晾在衣服杆上,和媽媽一起勞動感覺很幸福,我們有説有笑,不知不覺,已經做完了。這就是勞動的快樂所在吧。

現在的我,終於踢回去到了書中雖説的話:勞動最光榮。在自己勞動的過程中,我們會體會生活,在勞動的過程中,我們會體味到人生的l樂趣。

學習王盛先進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6

説起勞模,我便想起了我現在所處的學校,想起了我們的兩位老師:康平高中的李曉軍副校長和付立紅老師,他們樸實、敬業,把自己全部的愛給了我們,把自己全部的精力奉獻給了教育。説起勞動模範,我覺得,兩位老師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現在的努力學習,將來努力工作,都要學習他們愛崗敬業、樂於奉獻的崇高精神,學習他們為人師表、誨人不倦的師德風範,學習他們關愛學生、言傳身教的優秀品質,努力爭做一名“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的幸福教師。我想,就是因為他們的言傳身教,我已經立下我的志向,將來我也要做一個身正為範的教師,回到母校奉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記得我剛剛來到這所學校的時候就是付老師帶我們,在班級管理的每一個細節中他總是用他的言行潛移默化地感染我們,告訴我們每一位同學:師愛為教育之本,老師會以一顆真誠的愛心去澆灌每一棵幼苗。絕不拋棄每一位學生,“不拋棄,不放棄”正是他的名言。所以對於班內的學習不夠好的同學,他從不言放棄,付老師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我們愛學生是教育之本,愛是一切教育的前提,有愛才會有真正的教育。

愛是打開學生心靈的鑰匙,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的幸福生活。作為付老師的一名學生,將來我也要做一個這樣的勞動模範,將來也做這樣一位關心愛護學生的教師,在英國最古老的威斯敏斯特教堂旁邊,矗立着一塊猶太思想家的墓碑,上面刻着一段非常著名的文字:“我這一生,有很多夢想,夢想改造世界,改造國家,改造家庭。然而到了垂暮之年,回首往事,我卻發現自己一事無成,我終於意識到:如果起初我先改變自己,接着我就能依次改變家人。然後,在他們的激勵下,我或許就能改變我的國家。再接下來,誰又能知道?也許,我連整個世界都能改變!”在我們的身邊,有着這麼一羣人,他們就同這句話一樣用其自身的人格力量,改變着自身,奉獻祖國,感染激勵着我們一路向前。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在勞模精神的引領下,做一名身在福中也知珍惜的學生吧!

學習王盛先進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7

幾年前,冰桶挑戰讓公眾認識了“漸凍症”,也讓每種只有幾萬例、幾千例,甚至全球也僅有幾例的罕見病從原本塵封的角落被揭開。

20__年,因為新冠肺炎阻擊戰,我們認識了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也知曉了他埋藏多年的“漸凍症”患者身份。

2月29日,是第十三個國際罕見病日,罹患“漸凍症”仍堅守在戰“疫”一線的張定宇獲得了一個新標籤:中國罕見病聯盟授予的“非凡醫者”稱號。

中國罕見病聯盟副理事長兼祕書長、北京協和醫院黨委書記張抒揚表示,張定宇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守護着人民羣眾生命健康,不愧“非凡醫者”的稱號,是醫務工作者的榜樣!中國罕見病聯盟永遠是他的家!

對此張定宇迴應,今後將與聯盟一道,為中國罕見病防治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從小在武漢礄口長大的張定宇,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性子急、嗓門大,抗疫當中始終雷厲風行,是同事們對他的一致評價。

張定宇解釋,因為生命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

“我是一個‘漸凍症’患者,雙腿已經開始萎縮,全身慢慢都會失去知覺。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裏搶回更多病人。”一直衝鋒在抗疫烽火線的張定宇於前不久向媒體公佈了自己從健步如飛到步履蹣跚的真相,他用漸凍的生命在疫魔中托起信心與希望的故事讓人潸然淚下。

“如果你的生命開始倒計時,就會拼了命去爭分奪秒做一些事,不能因為你是個病人就退縮。”

學習王盛先進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8

20__年3月21日,華南農業大學盧永根院士及夫人徐雪賓教授鄭重地在捐贈協議上籤下名字,兩人共捐贈畢生積蓄合計880萬餘元給華南農業大學,成立“盧永根·徐雪賓教育基金”。

這是華農校史上最大的一筆個人捐款。

當時盧永根已生病住院,為此次捐贈,特意從醫院來到銀行。僅在其中一家銀行,轉賬業務就持續了一個多小時。徐雪賓教授回憶夫妻二人商量捐款的經過:盧永根身患重病住院,徐教授聊天時問起身後對存款如何處置,盧永根只説了一個字“捐”;徐雪賓心領神會,馬上回答:“好!”——兩個字的簡單交流,畢生積蓄處置完畢,夫婦倆偉大的精神和人格充盈其間。

捐贈時的慷慨與老兩口平時生活的節儉恰成鮮明對照。

“很多人不知道,在盧老慷慨捐贈的背後是近乎苛刻的節約。”盧永根的學生、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劉桂富説,盧永根夫婦家中使用的都是老式傢俱,幾乎沒有值錢的電器,還在用老式收音機、枱燈。在他們家房子裏,找不到一件新式的傢俱,鐵架子牀鏽跡斑斑,掛蚊帳用的是竹竿,幾張椅子,用鐵絲綁了又綁,這些簡易的家當,已經陪伴他們半個多世紀了。“不捨得扔,這些東西沒有用爛,還能用,物還沒有盡其用。我認為生活過得好,不是單純地追求所謂舒服,我很注重建立一種比較好的生活方式。不可能萬事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盧永根説。

在入院治療前,年過八旬的盧永根夫婦家裏沒有全職保姆,都是自己打飯或做飯。盧永根幾乎每天都到辦公室,忙碌地回覆郵件,拿起放大鏡讀書、看論文。一到中午,他就拎着一個鐵飯盒,叮叮咚咚地走到莘園飯堂,和學生一起排隊,打上兩份飯。每份飯有一個葷菜、一個素菜和二兩飯。在飯堂吃完,盧永根再將剩下的一份飯帶回家給老伴徐雪賓。

對祖國深沉的愛,貫穿盧永根的一生。盧永根常把法國科學家巴斯德的名言掛在嘴邊:“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自己的祖國。”

他曾三次到國外探親和訪學,在異國豐厚的物質生活面前,他選擇學成歸國。

改革開放後,盧永根到美國探望病重的母親,以公派訪問學者身份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留學。在美期間,美國的親人竭力説服他留下來,但被他堅決地拒絕了。眾人百思不得其解,詢問他不選擇國外優越的工作環境、生活條件的原因,盧永根堅定地説,“因為我是中國人,祖國需要我!”他曾公開發表文章説,“真正愛國的青年科學家都應紮根祖國。外國實驗室再先進,也不過是替人家幹活。”

盧永根的導師丁穎教授被譽為“中國現代稻作科學之父”,1955年當選為中科院學部委員(院士),而盧永根的學生劉耀光也在20__年12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一門三院士”,傳為佳話。

從1983年開始,盧永根擔任了13年華農校長。藉助國外學習的知識和經驗,盧永根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推動了華農的跨越式發展。

對即將出國深造的每一位教師,盧校長都要與他促膝談心,勉勵他們早日學成歸國。“學成報國,學成歸國,這是最根本的”。

學習王盛先進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9

教育是拔掉窮根、穩定脱貧的根本之策,可以有效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為了幫助困難家庭的孩子通過知識擺脱貧困、改變命運,張桂梅幾十年如一日堅守在滇西深度貧困山區,無私投身教育事業,幫助無數大山裏的女孩圓了大學夢,創造了大山裏的教育奇蹟。

貧困地區大多存在教育短板,常常會陷入“越貧困越不重視教育,越不重視教育越貧困”的惡性循環。過去一段時期,受自身教育水平和認知的限制,一些貧困家庭對子女教育重視不夠,尤其是女孩的輟學現象非常嚴重。在“女孩子如果有文化,她可以改變三代人”等理念的支撐下,20多年來張桂梅執着地投身教育扶貧事業,既“雪中送炭”又“授人以漁”,幫助1600多個農村貧困家庭改變了命運。“如果説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説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説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張桂梅的這句表白,讓世人看到了她的力量來源。

張桂梅的力量,來源於她對教師職業的崇高信仰。一名好的教師,可以影響學生的人生,張桂梅便是如此。她彷彿黑夜裏的燈盞,照亮了貧困學子用知識改變命運的成長之路。在全省各地,還有許多像張桂梅一樣的老師,在三尺講台上默默耕耘,堅持用知識温暖孩子的心房,用夢想點亮孩子的希望,用行動改變孩子的命運。教育,不僅能幫助孩子們學習知識、增強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帶來觀念上的改變。

張桂梅的力量,來自於她對教育扶貧的深刻認知。教育不僅僅是為了傳授文化知識,更是立德樹人的重要工作。為了讓貧困山區的女孩有受教育的機會,她每年寒暑假都會深入大山做家訪,把“知識改變命運”的理念帶進大山;為了讓孩子們都有成才與出彩的機會,她默默付出,辛苦耕耘,幫助學生們鋪平前行的路。在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中,不僅改變着學生個體的人生軌跡,更為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作出貢獻。

為夢想燃燈,為希望開路。張桂梅就像一盞燈,點亮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像一團火,温暖孩子們的心房;像一顆星,啟迪孩子們仰望星空,腳踏實地;像一面旗,引領孩子們奔向更美好的未來。向張桂梅同志學習,我們要牢記初心、不忘使命,積極主動作為,立足崗位建功,為決戰決勝脱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力量。

學習王盛先進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10

五年之前,“90後”這個詞的色彩在社會中或許並沒有那麼鮮明奪目,甚至還一度被貼上了“自私、另類、特立獨行”等貶義的標籤。隨着近年來湧現出許許多多的優秀90後人物,“90後”不再是讓人失望的詞語,而是能夠肩負起社會的新力量。而前不久最美90後教師陳瑩麗的事蹟,再讓我們心懷感動的同時,也為其他的教師作出了表率。

2019年3月底,一次腹痛就診,陳瑩麗被意外查出罹患肝癌。由於癌細胞已擴散,上海專家建議她家人放棄手術。因家人的善意隱瞞,陳瑩麗雖然覺得病情不輕,卻不知自己已身患絕症。可她的身體實在虛弱,儘管記掛着學生,還是很不情願地向學校請了病假。

陳瑩麗是鎮安學校僅有的兩位社政老師之一。就在她請病假時,另一位老師請了產假。學校從城裏借調來的代課老師分身乏術,幾堂課後便離開了。眼看再過一個月——6月17日、18日,就是會考的日子,不知陳瑩麗真實病情的校領導找到了她。

陳瑩麗面臨着人生艱難的抉擇。她作出的決定對自己過於無情:忍受病痛,重返課堂。家人試圖勸阻的一切努力,都沒有起效。120公里,是從陳瑩麗家到鎮安學校來回的距離。這條長長的路,承載着一個鄉村教師的堅持。

在衝刺會考的最後一個月裏,陳玉臣開着車,往返接送身體每況愈下的女兒。

從辦公室到教室,不過10米。但是,最後一個月裏,扶着牆、弓着身、捂着肚子……原本朝氣蓬勃的陳瑩麗走得越來越吃力。面對同事的詢問,她總是笑着回答:“沒事,我在吃中藥了。”這也讓同事們輕判了她的病情。

6月14日,是九年級(1)班也是陳瑩麗生命中最後一堂社政課。“那節課上,老師説:‘我聲音小,響不起來,希望體諒一下。’”學生盧曉琪的印象裏,當時陳瑩麗臉色蒼白,臉頰凹陷,瘦得脱了形。那天,全班學生都很安靜地聽她講評了最後一張卷子。

當他們再得知陳瑩麗的消息時,已是噩耗。最後一堂課之後,陳瑩麗的病情迅速惡化,撐了一個月,還是走了。

26歲,正是人生中最美的年華,但是誰的26歲又會比陳瑩麗老師更美麗呢?“任何東西,都要有點靈魂”,這是陳瑩麗老師生前的口頭禪,或許正是這句口頭禪,才支撐起她那瘦弱的身軀重返講台,將教師的職責履行到底。同學們的會考成績也許會有高有低,但是我們相信有陳瑩麗這樣的老師,每一位同學都會傾其所有去交出一份讓自己也讓陳老師滿意的答卷。

生如夏花之絢爛,在最美的年紀將自己獻身給教育事業,你的愛崗敬業、你的樂觀豁達將會為一批又一批的教師做出榜樣,你的堅持、你的執着會鼓舞所有的90後向你學習,你並沒有離大家遠去,在大家心裏,你永遠活在那個最絢爛的年紀。

學習王盛先進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11

看了央視關於貴州白雲三中盲人女教師劉芳同志的先進事蹟報告後,我深受感動。劉芳老師的所作所為,值得我們學習。特別是被劉老師強烈的責任感和愛心所感動動。劉老師的事蹟正是對愛崗敬業、忠於職守的崇高品質和心繫學生、愛生如子的高尚師德的最好詮釋,在她身上印證了平凡中的非凡,普通中的崇高,為廣大教師樹立了榜樣。

我們要向劉老師學習:一是學習她至善大愛的精神。這種愛就是把學生真正放在自己的心裏。二是學習她甘於奉獻高度負責的精神。學校是教師教書的場所,同時也是育人的場所,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學生都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在這個物慾橫流,一切都向"錢"看的時代,教師隊伍中的不少意志薄弱者,已經漸漸被腐蝕,迷失了方向。他們不甘心,也不安心於自己的工作,在外謀"第二"、乃至"第三產業";工作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對待工作的倦怠情緒日益顯現上班時間打遊戲、網購更有甚者,利用職務之便,收取學生、家長的"好處",示意學生課後找自己"補課"等等。而且,有的老師,未到退休年齡,只想做生意更方便或貪圖享受,便以身體的一點小小不適,就申請病退;或者直接通關係,走後門,找醫院出具假證明,就為了提早一點退休……諸如此類,在教師這個龐大的隊伍中,並不少見。他們被利慾矇蔽了雙眼,作為教師,他們的心理是陰暗的。他們缺乏了最起碼的教師應有的職業道德。

劉芳老師的事蹟,無疑為我們指明瞭教書育人的方向。雖然劉老師眼睛看不見,但她從沒有放棄過自己所熱愛的教育事業。她付出了超過常人無數倍的努力,堅守在自己熱愛的三尺講台上,為孩子們帶來知識。同時,她用愛傾聽,給孩子以心靈的啟迪,教給他們做人的道理。我特別欣賞劉芳老師的一句話:"生活不能改變的話,就改變生活的態度。"我決心以劉老師為榜樣,她的責任心充分體現了對學生盡心、對工作盡職、對社會盡責的態度,以滿腔的熱情全身心的投入工作,踏踏實實的做事,兢兢業業的工作,劉芳老師給我們每個教師最真實的感動,要在平凡的崗位上做一些不平凡的事。我是一名教師,我要向劉芳老師學習,學習她不怕困難、無私奉獻、愛生如子的高尚情懷,學習她愛崗敬業、為人師表的崇高品格,在平凡的崗位上,貢獻出自己的光和熱。

學習王盛先進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12

在這次疫情之中,有一個名字,每一次聽到都會覺得有了他就有了主心骨,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

我們之所以會這樣相信他,是因為在17年前的那場SARS戰役中,他就是中流砥柱!

17年後,已經84歲高齡的鐘老又一次站在了全國人民的面前,很多人都説鍾南山是個英雄,但是作為英雄鍾老這一輩子都做了什麼?什麼樣的家庭才能培養出這樣的英雄人物呢?

老一輩中國的科研英雄,從之前的鄧稼先到現在的的袁隆平、鍾南山,年輕一輩的科研人員他們是怎麼樣的呢?是不是也具備這樣的能力和品質,在新的時代他們能不能成為這樣名留青史的英雄呢?

鍾老這一輩子很有傳奇性,像網上流傳很廣的那些鍾老年輕時候的事蹟,他曾是個體育健將,曾經榮獲過全運會400米欄冠軍,雖然這對很多人來説已經是足以拿來自豪一輩子的成就了,但是對於鍾老來説,這只是他人生的一個小小的插曲!

鍾老的絕大部分成就都在醫學領域的,鍾老首次證實並完善了隱藏性哮喘這個概念,這個觀點後來被聯合國衞生組織編寫到哮喘全球防治戰略採用;另外鍾老還系統的分析了我國慢性咳嗽病因,他闡述了胃食道反流性咳嗽的食道神經炎症機制,再就是證實了早中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中有60%存在着蛋白營養不良問題,然後他又提出並補充了基礎耗能的校正公式等等,我知道大家一定對這些一頭霧水,不過沒關係,這些都是很專業的問題,咱們外行也沒有必要了解,其實我們從其他角度可以非常直觀的瞭解鍾老的貢獻,他主持完成了國家973計劃,即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而且他還是項目的首席科學家,還有就是863計劃、xx科技攻關等等這類水平的10來項重大科研項目!

所謂的973計劃呢,就是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這個項目的定位就是解決國家戰略需求中重大科學問題以及對人類認識世界將會起到重要作用的科學前沿問題,你看這個定位,就知道這個項目的分量了!

另外呢,還有863計劃;863計劃呢,其實就是80年代的時候,美國正在跟蘇聯打冷戰,然後提出了一個星球大戰計劃,可能很多朋友也聽説過,咱們國內的幾位老科學家也向國家提出建議,要追趕世界高新技術,然後當時是小平同志親自批示,然後就批准了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綱要也就是863計劃,不過無論是973計劃還是863計劃,在16年的時候,出現了一個新的計劃取代這些,那就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新的時期就要有新的要求啊。

所以鍾老承擔的課題項目都是這個級別的,另外鍾老還主持了xx科技攻關,這個是屬於國家的5年規劃項目,説起這個5年規劃的歷史還挺悠久的,從1953年開始第1個5年規劃到現在,16年到20年屬於第十三五規劃,馬上咱們要開始十四五了,咱們這個5年規劃當年也是學那個蘇聯老大哥的,當年學習這個5年規劃的國家還挺多,但是現在呢,據我所知好像也只有咱們,我覺得這也是咱們國家的一大優勢,因為可以制定長期國家戰略。

那什麼樣的家庭能培養出鍾南山這樣的人呢?答案就是父親也是英雄,終老的父親是誰呢?他的父親叫做鍾世藩,是中國最早的那一批兒科醫學專家,在1930年的時候畢業於北京的協和醫學院,後來又在美國的紐約州立大學取得了博士學位,1949年的時候受聘於世界衞生組織的醫學顧問,你看在當時那個時代他就是中國最頂尖的醫學家了!

但是鍾南山的父親也就是這位鍾世藩不僅僅是一位醫學泰斗,1949年建國前期的鐘世藩是當時廣州中央醫院的院長,國民黨敗退中國台灣的時候,要求鍾世藩把廣州中央醫院的錢全都帶走,全家一起去中國台灣,鍾世藩當時斷然的拒絕,所以你看,鍾南山鍾老今天的所作所為也就有了合理的解釋,家門的家風就在這兒呢,咱們中國不是有一句話嘛,老子英雄兒好漢!

在鍾南山身後,咱們中國的年輕一代的科研人員,他們怎麼樣了?

我覺得這個要分兩方面來説,一方面是能力,另一方面呢是品格;

先説能力吧,教育部在年前發出的數據顯示今年應屆畢業生的總數是874萬,而且研究生的比例也在提高,很多一線人員都是有留學背景的,具備了更多的國際視野,再加上了國家的科研支出比例在不斷增大,也有很多針對年輕人的基金項目,對於年輕人的成長整體是有一個整體激勵政策的,所以説呢,從能力上講,年輕一代的整體科研水平肯定是要比之前高的,而且在可預見的未來呢,我們下一代的科研人員水平肯定還會更好!

那品格方面咱們就拿這次的疫情來説,你隨便打開手機,醫護人員讓人感動的瞬間簡直多到數不過來,就像我之前説的,那種根植在中華民族骨子裏的“義”字,總會在最危難的時刻彰顯出來,還記得那句詩嗎?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所以,在我看來,鍾南山鍾老絕對當得起“國士無雙”這4個字,而且鍾老同時也是一種象徵,在他背後,還有一大羣拋家舍業默默付出的人,在這次疫情戰役當中,他們頂在了最前線!

向英雄們致敬!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8lyvr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