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出國學習心得體會(精選10篇)

出國學習心得體會(精選10篇)

出國學習心得體會 篇1

很感謝學院給我們提供這次機會到俄羅斯新西伯利亞國立大學進行交流學習。我非常慶幸自己能夠擁有如此美妙的學習和生活經歷,雖然三個月的時間轉瞬即逝,但是這段經歷對我來説卻是一生最珍貴的回憶。

出國學習心得體會(精選10篇)

不同的生活與學習環境讓我對這個充滿古樸書卷氣息的大學有了更深的瞭解,對俄羅斯的高等教育也有了一定的認識。每天穿梭於金髮碧眼的俄羅斯人中間,同他們一同上課做實驗,他們的聰明和較強的動手能力,讓我對這個學校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態度有了很大的好奇心,並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現將在學習、生活情況做以下彙報。

在上課方面我僅以這幾門課程作為代表,進行簡述我的學習經歷與體會。同時通過這些課程我也總結一些個人學習方面的見解:

第一,出國要有一定的俄語基礎,最起碼要有口語基礎,我本身從國中開始就學習俄語,一直到大學都是以俄語為第一外語進行學習,並且之前在北京培訓過半年之後才出國的,所以溝通交流幾乎沒遇到太大的問題;

第二,在課堂上要有自己的見解,不能循規蹈矩的一味的去聽老師的講解,在自己理解並且有自己的見解之後才能證明自己完全明白了理論知識,並且可以應用到實踐當中去;

第三,要多與當地學生進行溝通交流,這樣不僅能瞭解到我們想要知道的知識,也可以增強我們的口語表達能力,並且可以學習到很多他們口語當中的俚語;

第四,要藉助電視網絡等工具進行外語聽力的學習,例如電視機裏的廣告新聞,收音機,歌曲等等,這樣可以使自己很快的融入到當地的文化當中去,更深的瞭解他們的生活,學習及文化;

第五,在國門之外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走到另一片土地的時候我們就是以中國人的身份出門了,走到哪裏他們都會説是中國人,而不是我們在國內的某某某,舉手投足都代表着中國人的形象,所以要給中國人民的形象做代言;

第六,課前一定要預習,並閲讀相關的文字材料,這樣才能保證在課堂上我們能夠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與老師經行溝通。

再看一下他們的實驗室建設,每門課程都有自己的專門實驗室,實驗室的擺設也很陳舊,看似很普通,但是很實用,每門課程的討論課都在專門的實驗室進行,能保證每個學生都能親手觸碰到各種巖石實體,各種繪圖需要注意的東西都會在實驗室裏面找到模型。成本不高,但是非常實用是他們實驗室的突出特點。

教具都很古老,但是特別完整,看上去很有歷史年代感,但是通過這些教具能夠讓學生明白最原始理論,那麼以後學生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再去探究新型的各種教具,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除此之外,這個學校在教輔方面也為學生學習提供了很多便利,學校想到了學生所需要的一切,例如在教學樓裏有多個買食品的地方,滿足學生長時間上課,課間休息時吃麪包喝咖啡的願望。整個教學樓裏面都是無線wifi覆蓋,學生可以隨時上網查一些資訊。圖書館每天還會清理一些書籍,這些書籍是比較舊的,有些事閲讀量大以至於磨損的,有些是鮮少有人閲讀的,管理員會把這些書籍放到圖書館門口的書架上,當做禮物送給全校喜歡書籍的師生,如果這些書當中有自己喜歡的,那就可以拿走,是免費的,這可以提現出這個學校的文化內涵,同時也可以看出它為了學生很捨得;再有就是這個學校學生不購買教材,每學期的教材都可以到圖書館去借,沒有教材也沒有關係,老師一樣可以給同學們講的懂,這很大程度上就避免了資源的'浪費,同時也體現了資源的再利用等等,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就不再一一列舉了。

再有就是這個學校隨處可以看到由各個系部logo的圖案,每個系部都有自己的logo,類似於我們的知名品牌一樣,於中國不同的是這個學校是由各個出名的系部將學校的排名提升到國家排名前列的位置,然後這個學校是依屬於俄羅斯國家科學院成立的,所以在這裏上學的學生,每到假期的時候就可以和自己的老師一起到俄羅斯國家科學院新西伯利亞分院進行系統的實習,提升自己的學習水平了解自己未來的發展空間。同時,每當有一位國家科學院的院士要退休的時候都會到新西伯利亞國立大學進行一次演講,將自己的研究領域與學生們及老師們分享,並且對其未來的研究方向及要解決的問題經行討論,提出他的意見留給未來的從業者進行分析研究,這可以讓學生們感覺到自己的責任重大,未來需要靠他們。

對於那個城市來説,給我的第一感覺是我在看電影,就是所謂的外國大片中的情節,大面積的農場,有收割機在工作。之後到城市裏面發現了另一番景象,到處充滿了文化氣息,他們建築風格,各種廣場的標誌性雕塑,給人的感覺就是這個城市的文化氣息很濃,城市裏有很多劇院,每個劇院都會在每週的不同時段放映各種芭蕾舞、歌劇、現代舞、馬戲等劇種,豐富了人們的生活,我最吃驚的

是在那個國家的,小孩子很小就被抱到劇院去觀看民族的劇種,從小就培養他們愛國的情懷,增強他們的文化底藴,並且他們的音像店裏買不到劇院上映的劇目,這一點説明他們對傳統劇種的保護非常好,也是我們以後在培養未來接班人是值得學習的地方。

三個月的時間,對於一般的學習培訓來説似乎足夠長了,但是對於這種用另一種語言進行專業系統的學習,個人感覺時間還是有些侷促。短時間內既要突破自己的外語口語關,還要將專業課的詞彙與外語親密結合到一起進行理解。同樣,這種方式就要求我們必須要多加努力去完成任務,對我們自身的提高是很可觀的,三個月的異國學習生活經歷將是我有史以來的財富,在未來的工作和學習當中一定會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各項教育教學任務當中,並加以突破。

出國學習心得體會 篇2

201x年的暑假,一趟從北京起飛,飛往美國芝加哥的飛機在轉機到愛荷華城把我從中國帶到了地球的另一邊-美國。在這個陌生的國度,我獨自開始了四年的留學生涯。

出了機場,第一感受是:天真的很藍,雲朵彷彿在頭頂漂浮一般,空氣可真好啊。

我的大學坐落在美國中西部一個小城市愛荷華城。愛荷華城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小城市,四周圍繞着玉米地,小鎮上當地人對待留學生非常的熱情。剛到學校時,最驚訝的發現莫過於常能在路邊看見蹲着的毛茸茸、眼睛黑溜溜的松鼠。這些松鼠天生不怕人,如果你正吃着零食,他們可能會蹲在你腳邊,眼巴巴想分一杯羹。在美國校園你能感受到人和動物的和諧相處。

時間久點會發現,這裏的氣候相當於中國的北方。冬季非常的漫長,大雪能從12月持續到開春四月,其他季節氣温適合。這裏的住宅和房子都配有空調。而且美國大學的學校校園空調一年四季開放,所以在學校裏學習會非常的舒適。

交友和選專業

在美國,如果想要快速融入集體,你得主動的和別人溝通交流。在一些基礎課例如數學、政治經濟學等課上,有很多來自不同專業的同學,這個時候就應該抓住機會和更多人接觸,練習口語的同時也能收穫一份友誼。

另外,説到選專業一事,大家大可不必急於一時。因為在美國大學,大一基本上是通識課程,大二讀完後才真正確定你的專業方向。如果你剛來美國無法確定專業,沒關係,你可以先多修幾門感興趣的學科,你有充分的時間考慮興趣愛好、未來就業、人生規劃,再做選擇。

宿舍和食堂

愛荷華大學的寢室什麼樣形式的都有。單人間,雙人間還有三人間。在入學之間學校根據你的提供給他的選擇來分配你的室友。如果入住後發現性格不合,可以和宿管説調換室友。

美國大學的食堂都還蠻棒的。在那裏,你可以吃到中餐、意大利麪、壽司、韓國料理……

不過我還是最愛學校的炸雞和漢堡。這裏地道的中部的炸雞會給你味覺極大的享受。

校園兼職和玩耍

在愛荷華大學上學時,我在學校食堂找了份兼職——賣甜點。一週工作10個小時,一小時8刀左右,做了一個學期。

這份工作讓我瞭解了更多不同文化的人羣,英語也得到了飛速的提升,所以建議學弟學妹們不妨嘗試下兼職工作。

在學習、兼職之餘,我和好朋友常去全美各地遊玩,紐約、芝加哥、費城、加州等地都留有我們的足跡。不論是西海岸的美麗的一號公路,大氣的黃石公園,還是洛杉磯美麗的海灘,都會讓你覺得不枉留學一場。

時間過得飛快,回想四年留學生活,更獨立、更懂得照顧自己,更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和努力方向——這些都是留學給我的莫大收穫。如果再給我一次選擇,我還是會義無反顧的選擇去美國讀書。這是一場對人生和自由的選擇的追逐。

出國學習心得體會 篇3

從hill畢業之後,我本科入讀的是一個文理學院,Carletoncollege,一個排名比較靠前、非常優秀的文理學院。Carleton畢業之後我來到了新東方,現在負責上海新東方學校美國中學業務,到下個月我在新東方即將工作滿三年。作為90後,我應該是在座各位同學的大學長,作為學長,我將給你們5條建議,我認為這些建議對於在美國讀書的同學非常重要!

首先,我將帶着大家簡略的回顧我的留學軌跡,告訴你們我在美國留學時做了什麼,拋磚引玉,因為我相信,你們的人生會更精彩100倍!

首先是關於我中學的母校,Hillschool,學校共有500名學生,佔地超過350公頃,在那裏,我渡過了人生非常充實愉悦的幾年。在學校,我讀了很多書,包括很多世界名著。

學習之餘我參加了很多課外活動,因為自國小習鋼琴,很幸運,我成為了hill樂團的團長。除了樂團之外,我還實現了自己的戲劇夢,雖然自我的長相不太適合做演員,但我以戲劇配樂的身份參與其中。除此之外,我還參與了一些體育活動。

接下來我要回顧的是我們學校的室內冰球場,因為同學的參與,最初完全不瞭解冰球的我成為了我們學校冰球隊的經理,之後,我便跟隨着我們冰球隊,沿着美國東岸參加各種比賽,跟隊員們吃在一起,住在一起,最終在我畢業的時候,我也定格在冰球隊的集體照裏,而這張照片被永遠封存在了我們學校的體育樓的走廊裏面,也就是説等到十幾年後,當我兒子去學校讀書的時候,他會指這個照片的人對同學們説,That'smydad!

如此,我的高中生涯便充實愉悦的度過了,當然,過程中,我也交了很多朋友,各種膚色,各種文化,其中幾位都成為了我終生的摯友。

高中之後,我去了Carletoncollege,在這個處於明尼蘇達冰天雪地零下30度的校園裏我生活了4年,當時主修的專業是政治經濟國際關係,研究的是一些宏觀經濟政策對國家的影響。學習之餘,我在大學裏繼續上着鋼琴課,此外,我還成為我們學校大型合唱團的首席鋼琴伴奏。

當時,作為學校大型合唱團的首席鋼琴伴奏,我還可以拿到每小時税後9.24美金的酬勞,所以首席伴奏我一直做到了畢業。

畢業那天,我穿着中國國旗的綬帶接過我的文憑,作為學校成績排名前15%的優秀畢業生。

總結我在美國的經歷,就是認真學習,認真體會,認真感受。

説完我的經歷,再回到我在開場時提到的五條建議。

第一,我建議各位同學去選擇一門你從沒想過自己會修的課。原因有二,一方面,通識教育是西方菁英教育的精髓,即使你去學化學、學數學、學金融工程,我也建議你們可以學一些文學的課程,比如賞析的課程,音樂的課程,甚至宗教的課程,這樣可以豐富你的知識體系。但你們要知道,通識教育的概念,孔子在《論語》中就有提及“君子不器”,什麼意思?是説一個有才能的人不應該只專一方面,而應該是博採眾長,兼收幷蓄去廣泛的涉獵,只有這樣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既然各位去美國求學,我希望各位可以擁抱這樣的理念,去選擇一門你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去學習的課程。另一方面,Youmay surpriseyourself!你會遇見自己從未遇見的潛能。我給大家舉一個我非常要好的朋友的例子,她叫周沫,是一個比我大三歲的姐姐。她本科時去了Bowdoincollege,一所排名前五的文理學院,最初,她想要成為一名國際法律師,然而在大二下學期的時候,她修了一門課,叫做莎士比亞戲劇課,正是這門課,開啟了她人生新篇章。帶着對戲劇濃重的熱愛,她最終放棄了法律,如今的她已然成為一個活躍在紐約百老匯、歌劇圈的年輕的導演。

第二,我建議各位同學認真去讀老師佈置的每一篇論文和每一本書。為什麼呢?《論語》有云“知者不惑”,只要你有非常淵博的知識才不會心存疑惑。我再給大家講講我當時的經歷。我在大二時,選了一門課叫政治哲學。當時老師為我們推薦了很多閲讀的書籍,比如亞里士多德的Politics,霍布斯的利維坦,盧梭的社會契約,約翰洛克的政府論,馬克思&恩格斯的共產黨宣言等等。

讀過這些書,我終於明白,何為站在歷史的角度去看待人類社會發展的進程。讀書,有如與偉大的人在交流,在溝通。同學們,你們即將開啟的大學生涯或研究生生涯,正是這樣對的時間,讓你有機會去讀很多書,因為我相信,當你們處於工作狀態中,很難做到俞老師一樣,即使再忙,也能保證每年100本到150本書的閲讀量。

第三個,我建議同學們每週至少去幾次健身房,做一些時令運動。孔子有云“勇者不懼”,什麼意思呢?一個人,如果足夠英勇,他的內心就不會有恐懼。美國的大學都有非常棒的健身設施,我建議你們可以去鍛鍊自己的身體,同時去嘗試一些新的、你們從來沒有嘗試過的運動。為什麼?當你們去面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時,無論是課程的挑戰還是未來工作中的挑戰,你們都需要非常強健的身體,讓自己勇往直前。有同學可能會説,我們亞洲學生很含蓄,體育不那麼強,所以體育更像是西方的概念。其實不然,孔子在儒家學説裏的“六藝”,就有射和馭,即射箭跟騎馬。也就是説孔子的時候就強調,一個優秀的人一定要有強健的體魄。

第四,儘可能接觸不同的人。如果有機會,同學們一定要去參加studyabroad,為什麼呢?孔子有云“仁者不優”。我還是給同學介紹下我的經歷。當時參加studyabroad,我跟着學校政治系的系主任去歐洲研究歐盟的政治和經濟一體化,過程中,我去了9個不同的國家,12個不同的城市,一個人揹着包去遊歷,去認識不同國家的人,去大學聽課聽講座。這樣的經歷一定是我大學的highlight,所以我建議當你們去美國讀書的時候,一定要利用studyabroad的機會,去不同的地方學習,去體會了解這個世界。

除此之外,我還建議你們去廣交朋友,去結識來自不同國家,不同膚色,不同宗教的朋友。因為即便在今天,在一些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裏面,依舊充斥着很多的偏見和恐懼,而很多這樣的偏見和恐懼是來源於自己的未知,所以我希望你們在大學這樣一個安全的,相對單純的環境裏,去認識更多的人,去了解他們,瞭解他們的文化,他們的想法,他們的宗教,因為這些人很有可能將來就會成為你們的同事、朋友、甚至伴侶。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一條,請一定不要忘記中文。我想要告訴各位,國際化不代表作為海歸的你,在回國時,已經想不起該如何用中文表達你的意思。國際化也不代表説你可以去拼寫最困難的英文單詞,卻在寫中文的時候提筆忘字。國際化應該是,當你們想要傳遞英文意思時,可以用最精準的中文;當你們要傳播最美的中文的詩句和成語時,可以找到最傳神的英文,這才是真正的學貫中西。

這時,你會發現,其實孔子和亞里士多德等很多的東西方的思想家,在某一個時刻,在地域的兩端卻在做着同樣的思考,這是一種很奇妙的感受。所以,我請你們一定不要忘記中文。

最後,我想再給大家看中庸的一句話,“智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什麼意思?就是説,一個人如果掌握了足夠的知識,並且有了強健的體魄,同時,擁有一顆豐富的心靈,他就可以瀟灑的行走天下。所以作為你們的大學長,我衷心的希望在座的各位,可以成為有強健的身體,豐富的知識,獨立的人格和世界胸懷的新一代的中國留學生,我希望你們可以提高自己,去幫助別人,止於至善。

出國學習心得體會 篇4

從康斯坦茨回來已經半個月了,但那裏的學習與生活還是會時不時的在我的腦海裏迴盪。從20__年聽説到這個雙學位項目,到20__年保研進入同濟大學法學院,再到後來順利獲得機會並申請到獎學金,2年多的努力使我成功踏上了康斯坦茨的土地。

康斯坦茨是一座很美麗的小城,座靠博登湖,隔壁就是瑞士和奧地利,我們時常戲謔這是一座適合養老的城市。

雖然嘴上這麼講,但康斯坦茨可並不僅僅是因為其秀麗的自然風光而聞名的,除去湖景外,康斯坦茨另一大特色應當就是我們這次就讀的康斯坦茨大學了。始建於1966年的康大,僅僅用了50年的時間就成為了德國一所遠近聞名的大學,甚至使得康斯坦茨變成了一座大學城,可以説整個城市不但宜居,而且還流淌着學生時代的青春氣息。

康斯坦茨大學的諸多教授也十分重視同濟和他們之間的雙學位項目,在平時的學習與生活中也給了我們諸多關懷,幫助我們迅速的適應那裏的節奏。康大針對我們雙學位的學生,為我們專門選擇了一些課程,包括基礎性的合同法,侵權法,我們在國內涉及比較少歐盟法,此外還有一些選修課,可以根據自己的方向選擇,如競爭法,環境法以及著作權法等等。

我們所有的課程都是和德國學生一起上課,特別是選修課,坐在你旁邊的可能都是大學裏法學院第三第四學期的學生了。在上課時,可能壓力會有些大,包括對內容的不熟悉以及語言上的劣勢,但是這同時也促使着我們進步。那邊的課程主要是分為三種形式,Seminar,Vorlesung,Blockvorlesung,大家可以結合自己的時間進行選擇。在考試的形式上,也是分為口試,筆試和論文三種,可以在課程開始時向老師做一些瞭解。相比德國的學生,我們可能在語言表達上有一些不足,但筆試和口試都是看得分點,只要回答的到位,依然會取得較滿意的成績。學校的圖書館也十分的人性化,秉承7_4的模式,除聖誕節外,全年全天候無休式開放,很大的便利了各位同學。

生活上,康大為我們安排了學生公寓,儘管是與其他室友同住,但每個人都有獨立的卧室,共享廚房、衞生間和客廳,而且臨近超市與公交站台,生活便捷。

公交直通市中心,可以抵達康城的購物城Lago,那裏可以買到一些常見的服裝品牌比如zara,hm等。此外,康斯坦茨的華人學生也比較多,平時遇到自己難以解決的或者外國朋友無法幫忙的事情,可以較快的找到熱心的中國人。當地還開了好幾個亞洲超及中餐館市,如果不適應國外飲食,也有很多的解決方法。總體説來,康斯坦茨的生活是十分便利的,畢竟是大學城,整體的規劃都比較好。而且學校開設體育課,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課餘生活,鑑於其良好的地理位置,我們還有很多登山課以及水上運動課可以選擇。

我們常説“遊學”,除了學習外,抓住機會在歐洲各國遊歷一下也是很好的。康斯坦茨地處德國最南端,離蘇黎世僅1小時車程,出行通常到蘇黎世乘飛機,到西班牙,意大利等國家都挺方便。藉着寒暑假,我去了瑞士法國等地,感受阿爾卑斯山的自然風光。雙學位項目裏的其他同學有去意大利領略歐洲古老文化的,也有去柏林馬拉松感受體育精神的,來到了德國,除了學習外,多感受多經歷也是十分重要的。

一年的時間很快,置身其中是珍惜,結束之後是時常的回味。我相信,我們都從康斯坦茨的這段學習生活中收穫了很多,也相信,這是一段會被經常想起的日子。

出國學習心得體會 篇5

20xx年秋季學期是我大四年級的第一個學期。就在大學的一切回憶都要定格的大四,我做出了不一樣的嘗試,而這一切與其説是結束,倒不如説更像是生命新篇章的開始。

在學校、學院老師的多方爭取和支持下,我獲得了來之不易的赴香港大學交換一學期的機會。在我看來,在大四年級參加交換項目的優勢如下:首先,我選修的課程均為高年級的課程,有一定的綜合性和很強的實際應用價值,能很好的體現一所大學教育靈活性和獨特性,對我感受香港大學的教育模式更加有利;其次,沒有面臨考研的壓力,我可以更加專注投入到新知識的學習上,同時我還有機會參與學校組織的各項課外社交活動,有利於全方位的體驗國際化的生活方式。

就這樣,肩負着老師們、同學們的期許,我踏上了去香港的征途。

在出行之前,我參加了行前會議,同時也對香港的衣食住行略有了解,因此,在初到香港之時,我在生活的各方面都沒有遇到太大的困難。

我住的學生宿舍為白文信樓,位於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校區,距我上課的主校區有20分鐘左右的車程。往返於主校區和宿舍之間有收費低廉的校車,因此每天的交通也十分方便。此外,在我的宿舍周圍儘管沒有大型的生活超市可以購買生活用品,但是有兩個小型便利商店和灣景、瑪麗醫院兩個餐廳,基本的生活需要可以很方便的滿足。最值得一提的是,我住的宿舍樓距李嘉誠醫學院圖書館只有五分鐘的步行距離,可以享受到很好的自習環境和海灣風光。

香港大學的選課系統與工大的略有不同,沿襲英制教育體系,在學生修滿相應學位要求的各項學分後即可畢業。而課程的選擇方面種類繁多、豐富多彩,學生自由選擇的空間很大,非常靈活。每學期正常的選課容量為5門課,每門學分均為6分,共30學分。其中至少一半,即至少3門課,由相應專業所在院系開設,其餘2門可憑藉興趣愛好自由選擇。但是為保證學習的連貫性,每門課在介紹之中除了介紹本課程的學習內容和教學目標之外,還有很多先修課的要求,這就需要學生提前規劃好每個學期選課的安排,同時也有專門的教學人員給予幫助和指導。

在每學期開學後的第一週和第二週的時間內,課程雖已全部開始,但學生可以試聽自己感興趣的課程,在瞭解該課程的基本內容、考核方式、評價標準和教授和授課風格後,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是否繼續學習該課程。最終,在第二週結束的時候,確定本學期選修的5門課,非特殊原因就不能再變更了。當然,如果學生的精力足以應對,想增加課程容量,在獲得相關學院的批准後可以多選擇一門課程。

在課程的考核方面,滿分為100分,一般由作業、課堂參與、實驗操作和報告、隨堂小測、期會考試、期末考試等部分構成,每個組分所佔百分比由授課教師決定。值得一提的是,港大要求學生在每個項目上均得到及格的成績,而及格線的劃定視當前所有學生的表現而定,這樣才算在這個科目上獲得及格。在綜合各項,得到百分制成績之後,再將其轉化為四分製成績。然而優秀率是嚴格控制的,因此,想得到高的總體學分績也是要付出很大的努力的,成為班上的第一、第二是必不可少的。

從20xx年起,香港大學開始實行四年制大學教育。在此之前,香港的高中為四年制,因此大學為3年。課程等級也相應分為三級,第三級為最高。低年級的課程多為大班級授課,在階梯教室中進行,有時熱門的公共核心課程有二三百人選修。而高年級的課程,因其專業性的提升,為促進學生的理解和教授對每個學生的單獨輔導與關注,班級的規模均在二三十人左右,更有小班控制在15人之內。以我選修的數字圖像處理一課為例,班上僅有23人,在課堂練習時,授課教師可以有時間走到每個學生桌前,看每個學生的答題情況,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並根據每個人不同的問題給予幫助和解答。對於當今快節奏的教育來講,這樣小規模班級的人才培養的效率無疑是非常不佔優勢的,但是,這樣專注於每個學生的學習和理解,對於個人的成材是有很大的幫助和決定性的作用的。因此,從整體上來講,香港大學培養出來的學生會紮根於香港社會,乃至全世界的各個領域,對於大學的名譽和聲望,它所發展的優質校友資源網絡對其日後的發展和社會互動都是非常有利的。

在學校對學生全方位的支持上來講,或許也有我們值得借鑑的地方。首先,香港大學聘請了很多外籍教授,人數達全體教職人員總數的一半,而這些大多分佈在人文和社會科學領域。其次,所有的教授均有程度不等的海外背景,均能用英語為媒介有效的傳遞知識和進行科研活動,在專業上有廣泛的聯繫和背景,擁有大量優質的社會資源。而這些優點不僅體現在授課時的視野和高度,使學生對其專業有更加濃厚的興趣和理解,更能轉化為無數的實習、學術交流、國際會議、項目推薦、工作機會等切實有力的支持。

在校園設施和硬件方面,因為香港島的地勢多山而狹窄,港大的校園規劃則是在現有的面積上,通過巧妙的設計最大化了有效的空間。在迷宮一般的校園裏,起初很難有誰是不迷路的,但是漸漸熟悉之後,發現校園的其實很小很簡單。但是花園一般的環境,稱其移步換景,毫不為過。現代化的教學樓、古香古色的主樓、藏書豐富的圖書館、多功能的文娛中心足以滿足學習和生活上方方面面的需求。此外,還有各種風味的餐廳和咖啡廳,適合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的美食享受。

在國際化和社交方面,住學校的宿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香港大學由於宿舍樓數目有限,因此本科生多為2-4人間。在分配宿舍時,還可與不同國籍、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同學成為室友,不僅擴寬了自己的朋友圈,使自己更加容易融入任何一個團體,還可以在彼此的專業上互相借鑑、互相幫助,用互補的方式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激發興趣。比如我的兩位室友,一位是來自挪威奧斯陸的計算機專業的交換生,另一位是來自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的電氣工程專業的大三學生。這樣一來,我不僅可以在編程方面請教我的挪威室友,還可以在數學方面幫助一下我的美國學妹。此外,我們都熱愛美食和運動,因此經常相約去吃飯和去超市,還按照我們三個的課程表安排了每週三次的體育鍛煉時間。挪威室友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學習中文非常感興趣,我們還經常分享各自文化中的節日風俗。她們的陪伴讓我的生活更加温馨和充實,讓這一學期的交換生活過得有滋有味,留下了生命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從香港歸來後,我的收穫頗多,我也感受到了自己正在向着更好的方向慢慢的改變。而這一切,都源自老師們給我的這次交換學習的寶貴機會。在香港大學OISE組織的交換學生經驗介紹會上,有一句話我非常認同。那就是,我們要勇於離開自己的舒適圈,嘗試一些對自己的挑戰和改變,也許只有這樣,在我們體驗了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之後,站在遠處回顧自己原來的生活,我們才會發現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出國學習心得體會 篇6

20xx年9月,我參加了學校的留學項目,到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印第安納大學學習,有很多收穫體會。

學習氛圍。到美國以後,不知道是不是語言不通的原因,總覺得自己需要多花時間學習,在美國的這一年可以説是我大學四年裏最辛苦的一年,其實每個學期的課程比在國內少了將近一半,可是花在學習上的時間確實比在國內多,特別是第二個學期。還有一點感觸很深,就是美國學生的悠閒,這是一種很特別的感受,特別是進入夏季,在學校的草地上,基本上隨處可以看見拿着書本曬着太陽的美國學生,悠閒但不散漫,總覺得這種情形在國內是看不到的。

學習難度。説實話,去美國之前,一直以為美國的課程會很輕鬆,結果恰恰相反。以前以為美國沒有考試,結果每門課最少都有兩次以上考試;以前以為美國的課程沒有作業,結果作業非常多,讓我有種回到高中的錯覺。也許是因為以前有這些錯誤的認識,所以反而對這些事情有了更深的感觸。説實話,雖然在美國學習生活比在財大要累,但是卻覺得更加充實,或者説更有滿足感。

關於美國的老師。不知道該怎麼説,有點失望,老師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好,其實後來仔細想想,似乎從來沒有人説過美國的老師一定比中國的老師好,後來自己再想為什麼會有這種錯誤看法的時候,突然明白一件事情:學習的關鍵不在老師,在自己。

也許我們往往需要經歷了才能長大,我是一個喜歡胡思亂想的人,到美國這幾個月,感觸多的同時也想了很多,也許很亂,不過卻是最真實的感觸。我到美國校園的第一天,我就覺得這是一個應該要學習的地方,我不知道是不是國內的高中應試教育太過嚴苛,到了大學的第一天就想着放鬆,然後這一放似乎就有點收不回來了,我不知道是什麼導致了這種差異,但是這確實是我最真實的感受。

其次,説句實話,我比較喜歡美國的考試方式,雖然平時會累一些,但是起碼期末考試的時候相對沒有這麼累,而且我覺得平常有一些考試的壓力,也許會學得更好。其實,關於這個想法,來自於學習美國聯邦税法的時候,每次快要單元測試的時候就在想,這要是在國內多好,但是就我個人而言,其實我更喜歡這種教學方式,因為我不用每到期末就開始緊張,可能因為我自己比較懶惰,平常多考試,不會讓我覺得學得很厭煩,或者説讓我學起來比較有動力。

再者,我覺得美國老師上課好像更注重實用性,他們對理論的講解相對偏少,可能因為我在國內和在美國都學了税法,對這門課的感受是最深的,在美國的教科書上是看不到税法條款的,當然不排除是因為美國的税收條款太過於複雜的原因,但是上課的時候老師講解的內容確實更多的是圍繞怎麼樣進行納税申報,同時,基本上比較重要的內容都會在星期五也就是在機房上課的時候,帶着我們實際進行一遍操作。

説到實用性,有一件事情一定要説。就如我在內容中講到的一樣,在商業法律環境這門課上,老師曾經讓我們去法院聽一次審理,説起來不好意思,就為了這個我們一羣人跑當地法院跑了3次,第一次還跑錯地方,還有一次在那裏傻等了一個多小時,但是現在想想,我想説這是一筆財富,也許數額不大,但是對於我這個年齡來説,還是相當可觀的:在那樣一個陌生且語言不通的國家,完成這樣一件事情,其實是意見相當有滿足感的事情。這是一種經歷,最少它讓我知道,很多事情遠比想象中不一樣。

最後我想説,美國9個月的學習生活讓我明白了兩件事情:第一,我真的非常討厭期末考試,因為比起這種一次定生死的考試方式,我更希望能將平常的努力體現出來,在我第二個學期的學習中,我一共選修了4門課,4門課中有3門課,即使不參加最後的考試我都可以通過這門課,這個結果讓我在收拾行李準備回國的時候能夠放鬆心態,輕鬆面對,如果説一定要對學習的課程有什麼意見,我的意見很簡單,那就是加大平常成績佔的比例,減輕期末考試所佔的比例,畢竟學習不是一個星期或者一個月的事情;第二點,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我上的所有課程的老師,沒有喜歡讓學生自己上台做報告的,基本上都屬於比較喜歡考試的。聽一起上課的同學説,有很多課程老師很喜歡讓學生自己作報告,這些報告有點類似於我商業預測課上老師喊交的那份報告,根據課上所學的內容,選擇某一個主題然後進行分析、研究,據説在一門需要介紹食品的課程上,美國學生還買了一個很大的披薩去。其實,提出這個來説,是我覺得在國內需要我們自己去思考的東西太少,或者説老師太過於信任我們,總是要求我們去看,但是不要求我們把看了的結果寫下來或者表達出來,而這樣放縱我們的後果就是到最後看的人太少,根本達不到老師希望的效果。

九個月的時間不長不短,卻讓我明白了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學習可以很輕鬆,但是這種輕鬆是有代價的。輕鬆的背後是付出更多的努力。

出國學習心得體會 篇7

在國外生活兩年有餘,回望留學路,雖然艱辛但我並沒有後悔!

記得當年申請學校也沒有什麼中介可以諮詢,完全憑自己一手之力,找資料、遞材料……飛赴加拿大的時候,還好有一個同伴,是父母好友的女兒,兩個人去同一所學校。説起學校來,當時我還是有些心理波動,雖然是去國外讀書,剛開始讀的卻是一所非常普通的學校,在人們眼裏就相當於美國的社區大學。她心想自己怎麼着也好歹是個重點高中的尖子生,考個重本沒啥問題,甚至有希望去清華北大之類的名校。而且當時人們的收入沒有現在這麼高,家裏雖然條件不錯,但還是一筆蠻大的支出。這樣的決定多少有些不成功便成仁的感覺。現在回憶起來覺得自己並沒有後悔當初的決定。

落地才知要租房

在申請學校的過程中,發生了一個小插曲,當時我的簽證實際上已經下來了,但是負責的簽證官休假了還沒有寄出,而到四月份我就必須要出去了,弄得我很着急。還好,我趕得巧,在出發前拿到了簽證。因為當時申請加拿大留學雖然比美國容易,但是拒籤率仍然接近一半。

回憶當初的懵懂無知,我並不覺得害怕,反而有些新奇。當我們兩個人下了飛機,負責接我們的華人朋友問她要住什麼地方的時候,我們兩個都傻眼了。原來她們以為申請好了學校,來到學校就會有人給安排宿舍,殊不知在加拿大都是自己租房子。不過事情比想象中的簡單,我很快找到了一家華人家庭並住了兩個月,後來搬到學校附近跟人合租房子。

現在回憶起來,我覺得不怕的原因是,在那邊其實什麼事情都挺簡單的,只要你肯問,總有人告訴你該怎麼做,一套辦事的程序就在那裏。這是加拿大給我印象裏的好處之一。學校的名字叫做Seneca College,現在已經是加拿大最大的社區學院,而我所讀的專業是會計。我們四月份到了加拿大,等到九月份才正式開學,我們便多學習了一些語言課程。

在加拿大沒有受過歧視

來到加國,在生活方面我適應得還算比較快,租房、買菜做飯等等,沒有難倒這個從小就獨立自主的小姑娘,而且有一個好朋友形影不離。剛到加拿大的時候,什麼東西都感覺一個貴字,比如坐公交車雖然一塊多加幣,但換算成人民幣也要十來塊,在國內是打的的價錢。而且,那個時候國內往加拿大打個電話一分鐘就要20多元,感覺很奢侈,通常一週才打一次電話。

那時大陸的留學生不像現在這麼多,所以也很少聚成一個小圈子,與當地人和其他國家來的學生交朋友便成了很自然的事情。在加拿大,不像在一些歐洲國家,當地人會有一種明顯的優越感。加拿大是一個移民的國度,來自各個國家的人都有,所以文化上比較多元,大家會互相聊不同的國家不同的生活方式,沒有人因為你來自哪裏而歧視你。反倒是當時的港台生面對大陸來的學生會有少少的優越感。那個時候香港剛剛回歸不久,大陸的經濟也沒有像現在一樣崛起,許多香港人對前途都感覺比較迷茫,所以留學生之間的看法也會有少少的不自然,不管怎樣,在加國的生活已經開始了———讀書、工作、結婚、生子———都與這個國家密不可分了。

出國學習心得體會 篇8

這次去英國,我去了很多地方,學了很多知識,特別是我們在唐校語言培訓學校的那幾天,我學到的東西最多了。

在唐校的時候,我的夥伴buddy是Glenda,那幾天我和Glenda一起學習,一起玩,我們還一起去郊遊,一起做遊戲,一起做運動。我們一邊玩,一邊學習,一邊用英語交流,在這過程中,使我學到了不少新知識,我們還成為好朋友。我還體會到英國的國小生們很有禮貌,很熱情,對人很友好。例如: 我們坐火車的時候,他們會把座位讓給我們,走路的時候讓我們不要太靠近馬路等等,這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我原本是一個喜歡大聲説話的人,而且坐車的時候一般沒有系安全帶的習慣,但這次去英國遊學後,這些壞習慣我都改了,我説話的聲音變小了,坐車的時候一定會提醒自己繫好安全帶。還有我還養成了一個好習慣:被人幫助後要説“Thank you.” (謝謝),請人幫忙的時候要説“Please.”(請),哈哈,這個好習慣將會永遠陪伴我,甩也甩不掉。

這次交流活動使我改變不少,也讓我學習到很多新知識,同時我也發現自己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就是我的英語説得不夠好,還不能完全聽懂別人的話,也不能準確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意思,所以今後我要更認真地學好英文。

出國學習心得體會 篇9

英國的碩士分兩種,一種是以教學為主的一年制碩士(taught),一種是一年半或兩年的研究型碩士(research)。大多數中國留學生都選擇的讀1年的碩士,這種碩士共分三個學期。前兩個學期為授課,考試學期,第三個學期為畢業設計。很多人大概都會問,1年的碩士能學到什麼?其實,自己也問過自己這個問題。現在兩個學期已經結束,談談個人感受。

先説下教學內容。沒有課本,不像在國內讀本科的時候,課本每年都換版,學生都必須買,光書費就花好幾千。上課的時候,老師會發講義。比較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國內的課程更理論化,與實際應用聯繫太少;英國的課程相對要更着重實際應用方面。因為英語水平不是很好,上課的時候我基本都不聽。其實,有的課程確實不需要聽,因為老師就是在念講義,課後自己就可以看明白,再加上圖書館借的相關書籍,這種課基本就沒問題了。有的課最好還是聽聽,因為老師不發講義,或者講義很簡單,那麼就要上課的時候仔細記錄了。不然課後會很累的,尤其是連參考書都沒有的課,或者參考書都被借走了,自己沒借到,考試又很緊,那就完蛋了。

再説下作業。課程分考試課和考察課。所謂考試課,就是期末的時候要考試,這裏又分為100%考試課,和作業考試結合課。考察課就是100%作業課。作業基本上都是佈置3~4周後才交。看起來時間很長,好像不着急,其實你要是想得個好的分數,作業就要充分準備,早下手,早解決。因為寫作業的過程中,你才能發現這門課你有哪些不明白,作業中有哪些問題無法解決。發現問題,及時聯繫老師,一般老師都會很痛快的回答你,碰到和藹點的,連你做的對不對,整個過程怎麼做都會告訴你。這樣你就可以得到一個好的分數,為最後該門總成績有個好結果打個基礎。同時也是為你能夠最後畢業時候得到distinction(卓越)畢業打下良好的基礎。畢竟考試對於母語非英語的中國留學生來説,拿高分有點難。如果是distinction畢業,那麼找工作會容易的多。

接下來説下考試。考試一般是5選3,或者是4選3。就是試卷總共4或5道題,任選3道回答。根據學分不同,考試時間也不同,有兩個小時的,有三個小時的。每道題又分為多個小題,也許各個小題之間有聯繫,也許根本就是為了湊試題而被拼在一起的毫無聯繫的幾道題。這樣是最討厭的,一個題裏面設計的內容太多,想要得分,就要知識全面。我比較喜歡有聯繫的題目,因為在複習的時候我就自己取捨了一些章節的內容,萬一碰到我不會的章節和會的章節出了一道題,那就不爽了。考試可以帶計算器,不過是學校指定的。我花了8鎊(合¥120),結果一看made in China的夏普計算器。又不爽了一下。

再説下學習方法。每個人的學習方法都不同,個性也不同,所以方法並不通用。但是如果你想學習相對輕鬆點,或者説想學習好,那麼最主要的是頭腦要聰明(我想沒人承認自己智力有問題),勤快。就算再聰明,臨時抱佛腳也不會拿到什麼好成績的。最好能夠把當天的課程內容及時消化掉,這樣就避免最後考試之前的突擊。我説的是最好,但是我也做不到,一個字,懶。太多單詞,懶得查;太多內容,懶得看;太深奧的理論,懶得思考。鬧得個最後臨近考試的時候突擊,內容攢的太多,沒法全看,只好取捨。考場上,看到沒有複習的內容躍然紙上,才後悔為什麼沒有提前學習。

最後説下學習態度。要想學習好,除了頭腦和勤奮之外,你的同學和朋友也很重要。每個人都有惰性,必須要一個力去推動才能持續前進。這個力從何而來,內在?外在?都有。自己要自律,這也就是勤奮了。同學和朋友的幫助才是最重要的。如果碰到的同學中有敏而好學的,對自己的幫助將是莫大的。如果碰到的都是吃喝玩樂的主,那你也就很難自持了;即使能夠自律,當碰到問題的時候連個討論的人都沒有,學習會很累。

很多留學的人是國內剛剛本科畢業,或者在英國本科畢業的。這些人大多厭倦了讀書(想起當年本科畢業的時候),加上家裏有些錢,出來不過是鍍鍍金,享受一下揮霍的生活。所以不要抱太多希望在這些人身上,他們大多不會主動學習,不會去考慮拿高分。不過這也不是絕對的,希望想學點東西朋友能碰到好的學伴。

出國學習心得體會 篇10

來英國學習的20天很快就過去啦,回想這一路走來,既艱辛而又充實,學習上感覺觸動很大,既有觀念的出動,也有文化不同帶來的衝擊,還有生活上一些瑣事,但慢慢地都好起來,在今天的結業典禮上,當幾位老師和校長對我們的評價和臨別祝福,説實話,我差一點哭啦,儘管我盡力我忍住啦,但鼻子還是酸酸的,淚水還是在眼眶裏打轉,畢竟,幾位老師,尤其是Clare 老師和Andrew老師是一直教我們的,一段時間相處下來,真的是老師們蠻有感情的,下面從文化,學習等方面做個總結。

一,文化方面

漫步在牛津街頭,隨處可見各種膚色的人,很多是來學習的,牛津的每一處建築都是歷史的見證,而且每一處建築都在無聲的述説自己經歷風雨,這兩天課間休息和放學的時候我都和同學去各個學院逛逛,看了牛津的歎息橋,三一學院,國王學院,柏德林圖書館,也是英國第二大圖書館,只可惜只能在外面看看,不然真想進裏面去目睹一下那麼多的藏書,還去看了哈利波特的拍攝學院Christ Church College和愛麗絲漫遊仙境的花園及作者描述的地點,還有好多知名的地名或建築,像Shedolian Theatre, 等。總體感覺文化的衝擊很大,歷史的沉澱很厚重,文化氣息很重,一個牛津大學城,各個知名學院分佈在城中,大學是城市,城市也是大學,這種氛圍真的是很特別,但又那麼和諧。

英國其實國土面積不大,人口也不多,但英國有着幾所世界上最好的大學之一如牛津,劍橋等,儘管自己是歐盟成員國,但英國是唯一還保持用自己貨幣——英鎊的國家,英國至今還使用英里,盎司和怪異的三個插孔的插座,也就説在英國你根本不可能找到兩廂的插座,因此只好準備插座轉換器,看似是英國人的保守,其實換透過現象看本質,就是英國人骨子裏的那種驕傲,就有點上海人看其他地方的人都是鄉下人的感覺,在英國,有很多習慣似乎都在印證這一點,像道路的靠左行駛,公交車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沒有安裝預報站名等設施無不在向人們展示,不過話説回來,驕傲是要靠資本的,英國人的確有令他們驕傲的東西,比如他們的中國小生課堂實踐都是去博物館參觀,這種愛國主義教育的力量是比什麼語言都要來的有效,儘管有些展品是靠不光彩手段得來的,而他們的這種資源還很多,像The British Museum , Ashmolen Museum ,Pitt Rivers Museum ,The Natural Science Museum of Oxford University ,Bodleian Library of Oxford University等好多,在這些博物館或圖書館裏我都能碰到老師帶隊來參觀的中國小生,同時,館方還會為學生設計很多的有獎的參與活動,這樣學生在參觀的同時積極性也調動起來了。在反觀我們自己呢,我們總不能老師説自己的祖先的文化是如何的先進和發達,國力是如何強大。

畢竟,這些已經成為過去時,其實我在揣測在英國的公交車上人們不大講話,都自己顧自己也是一種保守和驕傲的表現,不過話説回來,英國的人實用主義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比如普通人家房子從外面看都差不多,室內裝修以簡潔實用為主,絕對不像國內那麼為了面子在房子的外面和室內裝修那樣費力,另一方面,汽車以兩廂經濟型轎車為主,最常見到的就是標緻,大眾和尼桑車,而且看車內配置都是以織物座椅為主,當然不乏好車,即便是奔馳和奧迪,也是以旅行車為主,類似於我們説的MPV,但價格還是比較便宜的,英國全國的高速公路都歸英國高速公路公司所有和管理,在路上偶爾能看到這樣的指示牌(Maintained by UK Highway),沿途根本看不不到收費站和廣告牌,因為據調查太多的廣告牌會分散司機注意力,同時造成視覺疲勞,這都會成為安全隱患,另外一個就是英國的公交車費用還是比較貴的,這裏的很多公交車都是奔馳牌,車上的座位設置比較合理,幾乎個座位旁邊都有可以按STOP的按鈕,乘客只需要在自己要下車的站台到站值錢按一下司機就會停車,而戰外乘客只需要招手司機就會停車,這樣的好處就是會避免向國內的公交車那樣每站都停,結果沒人下車造成能源和時間的浪費,但費用想多較高,至少對我們賺人民幣的人來説,比如從我的住家到學校只有8站,因為牛津是一個小城市,所以一般一站基本不超過1公里,短的只有500米,但票價買單程(single)是2磅,合人民幣就是20元,但買往返票(return)就是3.2磅,合人民幣就是32元,從這個意義上講還是相對優惠的,另外坐火車如果是4個人就可以買團隊票,同時如果提前買票或者避開高峯的話價格相差很大,比如到倫敦坐火車,平常週一至週五高峯時段往返要20磅,非高峯時段只要12磅,4人團隊只要8磅的樣子。

二,學習方面

第一週,這幾天除了利用閒暇感受厚重的英倫文化,尤其是牛津這樣大學城所具有的獨特魅力之外,我的主要任務是學習,短短几天時間,從我的專業老師Clare身上學到很多,她從一個話題What makes a good teacher? 談起,例舉了相關的10條讓我們討論,然後從最重要倒不重要,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必須使用英語來儘量説服對方贊同自己的觀點和教育價值觀,其實這就是一種交流和學習,同時也促進我們進行教育的思考,接下來她又佈置給我們小組合作學習的任務,那就是討論一些關於教育的觀點,與此同時也通過問題讓我們瞭解自己在受教育過程中的一些趣事,其間還穿插了一些語法的趣味訓練,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學到教學的方法,今天的課則顯得更加有挑戰性,先是介紹瞭如何進行獨立研究的課題並給我們介紹大量的英語學習和教學的網站以便我們參照和利用,然後讓我們選定一個主題進行討論如何在後續的學習中完成,下午我們進行了語音教學的示範和指導,通過老師生動形象的介紹讓我學到了語音也可以通過多種活動來進行,總之,這兩天的學習,雖然艱苦但還是很與收穫。

今天是正式學習的第三天,我們的老師Clare是一位資深老師,她用深入淺出的方法為我們進行教學方法的指導,同時也為我們的語音教學進行診斷和指導,比如説先寫一個包含幾種子字母組合的句子,然我們按照這個結 構去找更多的類似的單詞,通過這個活動,我們進行了頭腦風暴,同時又有小組的合作學習,已有信息的共享,同時用加分的手段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這和我們目前行的教學改革還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再比如説在這過程我還進行了多磨諾骨牌的遊戲和crossword的遊戲,在遊戲中輕鬆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另外,她還向我們展示瞭如何利用information gap 來進行信息的分享,當然,要想和別人分享信息,先得自己把自己負責的那塊瞭解清楚,比如昨天的課上她先拋出三個話題,分別是the Eden Project ,King Arthur and TheStonehenge,她先問我們瞭解多少,不用説大家瞭解不多,因此大家都很想知道,但她沒有馬上開始而是就沒一個話題讓我們提問,我們提出各種問題和猜想,然後i開始發閲讀材料,當然一個小組裏的三個人都是不同的,這就為後面的信息分享和合作提供先決條件,接下來大家認真閲讀以便找出答案,就在這樣的氛圍中我們比較順利地獲得很多信息,努力而愉快的學習!

第二週,這幾天下來,我學習上明顯適應很多,這兩天Clare又就寫作方面對我們進行方法上的引領和示範,關於寫作一直是我比較困惑的問題,正如她説的一樣,根據一份調查,大多數學生對於老師的寫作的批改是幾乎不看的,因為老師已經改好,其實在自己平時的教學中我也有此感覺,不放心,什麼都幫他們改好,包括聽寫的錯誤,現在想來看似在幫他們其實是事與願違的,那麼怎麼樣才能真正幫到他們呢?老師可以通過平時教學的滲透,把一些學生常見的錯誤用英文符號寫出來,然後在學生的習作或聽寫中標出來,讓學生自己改或者相互間改,這樣既能鍛鍊學生的能力,老師自己也省力,當然,一些難的地方老師還還是要加以指導的,這樣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比如是單詞拼寫錯誤就標SP,時態錯誤就標P,可數用成不可數就標C,總之這樣學生也清楚自己到底錯在哪裏啦,方便他們自己糾錯和改正提高。其實最讓我影響深刻的是Clare昨天用的Dictogloss,其實就是一種練習聽寫和寫作的活動,大致步驟如下:先選一段學生感興趣的段落,有學生很熟悉的語法和詞彙,個別不認識的

單詞也很好,因為他們需要知道整個的意思,接下來就是用正常速度把文章讀兩遍,第一遍學生只是聽,第二遍就可以記些筆記,第三步是以pairwork 或者groupwork的形式進行分享他們所記得的並儘量寫一段忠實於原文的段落並有正確的語法結構,但不應定和原文一樣。這樣一個活動,看似也沒什麼,但實際上,學生的注意力被調動起來啦,他們注意聽並選擇重要信息,同學之間幫助改正拼寫從而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在交流的過程中鍛鍊了説和聽的能力,同時也是在互相幫助。所以從這個個意義上講,還是很有效的。在這兩天中我們更多精力是放在完成獨立研究作業兵進行演示,一般3-4人一組,選一個研究課題進行研究,然後組內分工,我們選擇的是合作學習在閲讀中的運用,四個人每人分一塊,當然先要討論大致的內容然後各自準備,一般來説,一個人介紹相關的概念,一個人,一個人作presentation,一個人總結,今天上午還去參觀了一所當地學校叫做The OxfordAcademy,其實就是一所國中和高中一貫的學校,學校建於20xx年,應該説比較新,但已經初具特色和風格,在簡單和我們交流之後,校長和副校長陪我們在校內參觀並介紹了校的沿革及目前遇到困境及展望,12月8日是個特殊的日子,因為今天是我結婚9週年的日子,同時也是在牛津年學習並作獨立研究demonstration的日子,我們組選的課題是合作學習在閲讀課中的應用,首先由我組的周麗玉作説明,然後由陳慧倩老師作幾個概念界定,朱桂娜老師主要從研究的手段入手闡述,最後由我進行授課具體環節的的陳述。總之,感覺這幾天收穫蠻多的。

另一位資深老師Andrew老師的啟發式教育對我很有觸動,今天主要是進行獨立研究的小組討論和資料的收集,同時還進行了檢查意思的方法教授的探討,從概念問題法到上下文法等12種方法,還有課堂管理和教師語言的訓練,還有提供給反饋和改錯技巧以及促進學習者自主學習的方法探討,每一種方法學過之後馬上進行檢測和落實,做到及時檢測和評價,其實,令我感印象最深刻的是兩位老師的一個教學細節,那就是對課堂教學的指令的confirmation,也就是確認很到位,這一點引起了我們的共鳴,兩位老師再給我們這些老師上課時還反覆把下一步要做的任務進行確認,通常是要重複一遍並問大家問題看是否真正聽懂,而我們通常在這方面做得不好,在今後的教學中一定要多加註意,畢竟我們的學生的層次有限,而且有時候一個課堂指令下去並不是大多數人都聽懂了,所以就不明白下一步該做什麼,這樣肯定也會影響教學的效果的。所以也希望我們的這些體會會對其他同仁有所幫助和啟發。同時,Andrew老師還會在教學中滲透一些習語如:to wet one`s mouth,其實就是吊胃口的意思,而且兩位老師有個特點,那就是儘管前幾天佈置的或者沒有上完的內容,在後來的教學過程中都會記起來並不上,開始我們都以為他們年紀大啦,説不定忘啦,從這個意義上講,作為教師,這一點也很重要,第一,學生會很佩服你,第二,學生從此後不會偷懶啦,正如一句中國俗語“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更多是學會一種理念,這遠比帶回一些資料更重要,畢竟,最難改變的就是觀念。

最後一週,其實就兩天時間,Clare老師就利用兩個半天給我們介紹了TELL: Technology Enhanced Language Learning,主要從運用各種技術來提高教學,老師給我們提供了很多網站並讓我們自己動手操作以加深印象,今天,她把看似簡單的歌曲用不同的方式教給我們並給我們今後的教學提出建議和幫助,真是非常感激他們,總之,這次的英國之行,我覺得很有收穫,這不僅來自於教學技巧上,還有語言技能上的提升,同時對於英國文化有了更深入地瞭解,這些都會對我今後的教學起到不小的幫助作用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30g73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