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經驗交流材料 >

完善幹部教育培訓工作交流材料

完善幹部教育培訓工作交流材料

加強和改進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是推動税收事業健康發展的基礎和前提。必須結合部門工作實際,創新機制,激發動力,加強實踐,增強幹部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

完善幹部教育培訓工作交流材料

一、創新機制,選準人才培養方向

在幹部教育培訓工作中,不過多的規劃超離日常工作範圍的學習和培訓內容,要在“範圍適度、簡便易行、評價公允”三條原則的基礎上,加強實用型人才的教育和培養,重點是做到“三不”。

不好高鶩遠而苛求全能人才。韓愈《師説》篇中説:“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這句話在行業領域還有另一個説法,就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基層税務機關不是造就全能人才的大專院校,而是一個辦理具體事務的單位,最需要的是有一定專業技能的人才,應該大力倡導税務幹部立足崗位學專業、精業務,做到本職工作揀得起、鑽得深、做得精。如果好高鶩遠,苛求每名工作人員樣樣精通,都是全能人才,既不符合科學人才發展觀,又不切合基層實際。

不拔高基礎去強求高尖人才。目前,有些基層税務局提出“三高”人才培養規劃,硬性規定“高學歷、高職稱、高技能”的人才比例,這些規定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實施起來卻很困難。工作在基層一線的同志大多文化基礎不高,大多數人蔘加工作時的第一學歷只是高中或專科水平,要求這一批人成為高尖人才缺乏基本條件。再從基層縣(區)局的工作特點和人才需求來看,不同的崗位需要不同的技能人才,駿馬雖力險,犁田不如牛,絕大多數同志都渴望自己所學的知識能夠解決工作中的具體問題,平常大部分時間和精力要用在完成具體的工作任務上,潛心研究尖端問題的時間和精力很有限,要達到高尖人才的標準很遙遠、很困難。

不偏離工作而純求公關人才。一個機關能夠擁有更多的公關人才是好事,能夠從一個則面反映出這個機關的形象,但是,在一個基層局完全沒有必要為純粹培養大批公關人才而煞費苦心。税務部門並不從事外交斡旋工作,一切工作要靠實幹才能幹出來,靠“公關”是攻不出來的。有些基層税務局提出“人人會講普通話、個個精通外語、全員悉知國標禮儀”等規定,僅僅作為一項倡導是可以的,如果要求“個個考試、人人過關”就偏離了主題,衝擊了主流人才的培養方向,對工作的促進作用不大,甚至會影響正常工作的開展。

二、激發動力,提高幹部學習興趣

學習是永無止境的勞動,長期的心神勞累容易使人產生厭倦情緒。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地改善環境、培養興趣、激發動力,減少學習厭倦感。

一是要減壓疏堵。一些基層税務機關總是把“高壓促學、強制灌輸”作為首選武器,三天一發文,兩天一買書,然後要求大家把文件和書本當可口的麪包一樣吞下去,很少考慮不同人的口味和食量差異,也不管是否消化,只要“填鴨式”的強制灌輸完成以後,就在“通吃”與“增智長才”之間劃等號,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需要花大力氣改進。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學習評議的不合理性,帶來了很大的負面作用,比如:讀《xx傳》不算學習,讀《xx文選》才算學習;在書頁中作眉批、作點評、記感受不算學習,要白紙黑字寫在筆記本上才算學習;凡是沒有規定必讀的書籍讀得再多也不算學習,全年僅僅讀了幾篇規定要讀的篇目就算學習……。這些不合理的評學方式,不能真實地反映出一個人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效果,使人產生牴觸情緒,挫傷同志們寬泛學習各類知識的積極性。學習需要寬鬆的環境、需要愉快的心情,減壓疏堵就是要減輕學習上的精神壓力,疏通堵在心頭的學習鬱結,要大力提倡和肯定多種學習方式和習慣並存,通過減輕形式上的壓力,變堵為疏,讓大家在輕鬆的環境中自覺地進入學習狀態。

二是要靜心抑浮。學有所成需要潛心而為,任何豪言壯語或虛擬做作都是無用的、有害的。錢學森、袁隆平、方永剛等之所以能夠學有所成,除了他們在學生時代打下了紮實的文化功底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能夠始終保持平淡的心態。常言道:做事先做人、做人先學習、學習先立德。在這個鏈條中,把立德放在學習之前,是因為學習需要有平靜的心態,需要抑制浮躁的思緒,一個沉迷於交際應酬的人會流逝有限的學習時間,一個被功名利祿所羈絆的人會消磨學習意志。因此,組織者應該從意識形態入手,教育税務幹部以平淡的心態應對紛繁複雜的社會環境,一個內心少了“誘惑”的人,也就少了低級趣味,少了抱怨和指責,多了潛心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多了發揮聰明才智的能力。

三是要互動增趣。孔子説,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學習只有伴隨思考才有收穫,思考需要互動才會促成,互動增趣應該成為激學的重要手段,但從現實情況來看,做得還很不夠。上一堂理論課,照書直念稱之為“學經典、讀原著”,師者沒念完,學者已看完;摘取書中的某些段落寫在本子上稱之為“做筆記”,抄得越多表明學習越好;寫心得既不聯繫思想,也不聯繫工作,高談闊論,套話、空話成堆,等等。這些做法形似真學,實則假學,看似紮實,實則膚淺。李瑞環哲學學得好,對問題思考深,與現實聯繫緊,讀他的哲學書籍是一種趣味;于丹對《論語》頗有研究,聽她講述《論語心得》成為一種精神享受。這些事例啟示我們,只有增強學習趣味,才能引發學習興趣,才能激發學習動力,才能使教育者樂在教中,讓受教育者樂在學中,使學教雙方都在快樂中體驗收穫。

三、學以致用,拓寬工作實踐平台

墨子説:“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意思是説讀書人雖然有學問,但是親身實踐才是根本。要把握這個根本,必須解決好三個方面的問題。

解決舞台不寬的問題。實踐需要舞台,沒有舞台任何技能都施展不了。《莊子·列禦寇》記載:朱漫學屠龍於支離益,殫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無所用其巧,這則故事説明了舞台的重要性。最近幾年,基層同志在税收業務知識領域裏的實踐舞台有了很大的拓展,但是理論知識、才藝特長等方面的實踐舞台還比較窄,有些税務機關很少開展才藝展示活動,有些税務機關把寫理論文章視為理論付諸實踐的舞台,使得知識才能與實踐的結合總是處於一種無形的、虛幻的狀態。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從兩個方面下工夫,一是充分拓展各種知識和能力的實踐平台,儘可能地給廣大幹部提供展示才能的機會;二是進一步暢通民主渠道,讓普通工作人員更多的參與到決策分析和問題探討中去,使他們通過實踐這個舞台檢驗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些縣(區)局通過領導與下屬互換角色,授權普通幹部嘗試性地解決一些不經常遇到的問題,值得進一步嘗試和探索。

解決帶動不夠的問題。要展示強學本領,僅僅有了實踐的舞台是不夠的,還需要有榜樣帶動。誰的榜樣力量最大?是領導班子,領導班子廣泛參與實踐、充分展示自身的強學本領是帶動整個團隊學以致用的關鍵。目前,有三種不良傾向值得改進。一是要改進忽視實踐基礎的傾向。豐富的知識是實踐的基礎,實踐之前,要針對實踐的內容去學習相關知識,不斷地增強知識積累。在這個問題上,中央領導樹立了榜樣,中央政治局自XX年12月26日開始集體學習,4年多時間堅持不懈,平均40天就有一堂課,學習內容非常廣泛,有助於提高領導層的實踐能力。二是要改進忽視實踐過程的傾向。實踐過程是整個實踐活動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要沉下心來調查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如果只是走馬觀花看現象、查閲文件聽彙報等,很難達到實踐目的。市國税局提出的領導幹部“五個一”的工作要求,為基層領導班子的實踐活動指明瞭方向,要堅定不移的貫徹執行。三是要改進忽視實踐結果的傾向。實踐結果有好有壞,在實踐中發現的問題不可能現場全部解決,有些問題雖然解決了,但根源沒有完全剷除,有再次誘發的可能。因此,實踐結束後,要對實踐結果進行評估和反思,要制定長效機制或採取過硬措施來鞏固實踐成果。

解決鼓勵不當的問題。部分基層税務機關的人才資源優勢發揮不出來,利用實踐舞台展示才幹的積極性不高,與組織者鼓勵不當有一定的關係。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區別對待,鼓勵的範圍偏窄。基層税務機構中,不同的科室有不同的工作內容,應用的知識類別各不相同,凡是涉及每一個崗位工作的知識,都應該鼓勵他們學習和實踐,但實際情況不是這樣,無論是人才培養規劃還是學習型機關建設方案,大多隻對税收業務知識和基本理論知識提出鼓勵措施,考試考評也只針對這兩個內容進行,忽視了對監察工作、人事教育工作、黨務工作、文祕工作、會統工作等知識的學習鼓勵。二是把倡導與鼓勵相混淆,鼓勵的目標不明確。 有個基層税務所,人人能背《徵管法》,讓人欽佩,值得倡導。僅就這件事情而言,倡導無可厚非,強求卻大可不必,應該更多的鼓勵同志們學以致用,加強實踐,在實踐中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倡導只是一種導向,是一個方向性的肯定,鼓勵才有明確的目的、措施、標準和結果,有些税務機關以倡導替代鼓勵,起不到實質性的作用,實現不了強學展才的目標。三是以懲罰替代鼓勵,鼓勵的方法反向。鼓勵是正面的、向上的,能夠讓人主動地接受它、感知它,懲罰則完全相反,它讓人厭惡、反感、逃避,如果以懲罰替代鼓勵,把同志們始終置於一個壓抑的環境中,達不到應有的效果。在鼓勵實踐的同時,要承認個體的差異,要聯繫主觀努力和客觀條件來評判實踐結果,一個人只要主觀努力了,即使與要求仍然存在差距,也要給予同樣的肯定與鼓勵,正面的鼓勵要比反面的懲罰起到更大的促進作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yan/jv7k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