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看見柴靜心得體會3篇

看見柴靜心得體會3篇

《看見》是知名記者和主持人柴靜講述央視十年曆程的自傳性作品,既是柴靜個人的成長告白書,某種程度上亦可視作中國社會十年變遷的備忘錄。下面是本站為大家準備的看見柴靜心得體會,希望大家喜歡!

看見柴靜心得體會3篇
看見柴靜心得體會範文1:

看完柴靜的《看見》,心裏有一種説不清的滋味。我原以為這只是一本記錄一個記者在十年以來的採訪,或是一本記錄十年裏的榮譽自傳,但出乎我的意料,她在這本書裏寫下的,是自己的錯誤和失敗、內省和反思,這是一本記錄她成長的書。讀它時,讓我猶如身在其中,感受當事人的情感,體會事件的本質,感悟人生的真諦,內心有太多無法言表的情感就那樣不斷的肆意翻滾着、流淌着。

此書,她用坦誠的語言陳述着自己的十年成長路,不斷剖析自己,不斷正視自己的不足,讓我們感受到了有血有肉的作者。她深入一線,“出生入死”給我們帶來的事件真相,她的經歷,她的採訪,常常會觸動我心絃,讓我隨之潸然淚下。 就像歌詞裏唱的“沒有誰能隨隨便便成功,不經歷風雨怎麼風彩虹”,就像她的導師所説:“痛苦是財富,這話是扯淡,姑娘,痛苦就是痛苦,對痛苦的思考才是財富!”其實一路走來,回首我們每個人走過的軌跡,哪個不是曲曲折折,而哪個人的經歷不是一首百轉千回的歌呢。

所以想想自己,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都不能再在患得患失之間蹉跎歲月了,就像白巖鬆對柴靜所説的:“往事是最痛苦的,只不過回憶起來非常美好”;就像她在報道監獄女囚時所表達觀點一樣:“人是一樣的,對幸福的願望一樣,對自身完整的需要一樣,只是她生在這兒,這麼活着,我來到那兒,那麼活着,都是偶然。萬物流變,千百萬年,誰都是一小粒,嵌在的秩序當中,採訪是什麼?採訪是生命間的往來,認識自己越深,認識他人越深,反之亦然。”其實這些放到我們自己的生活中不也是亦然嗎!感謝自己經歷的一切,認識自我的渺小和偉大,也理解他人想法和行為,很多人你可以不認同他的價值觀行為處事,但前提是,你一定要先去了解他,把他當成一個和你一樣對等的人來看待,去理解他的邏輯。不能理解的部分,應留有疑問,而不是劈頭蓋臉的質問。因為人對幸福的願望是一樣的。

《看見》這本書還教會我用客觀的、全方位的角度去看問題。無論對我們來説是好還是壞事情,它都有不同的面,都有不同的問題存在,首先我們要像柴靜報道“非典”一樣,為了“真相”深入其中,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真正瞭解問題本身;其次就像“藥家鑫”報道一樣,一件交通事故本身反映的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性,但深層折射出的是現在家庭教育問題。所以,一個事件產生,它深層折射的問題,它的源頭在哪裏,我們還是要多問問、多思考。跳出問題看問題,不衝動、不盲目、不求急,有時“慢”也是一種效率。

相信《看見》給我們的啟示不止是生活和工作態度,不止是與人溝通,不止是看問題的方法,我想更多是給我們的人生帶來了一種“打破重組”的快感吧!

看見柴靜心得體會範文2:

我閒暇的時間大多是在網上,很少去看電視。

偶爾打開電視也是就看看青春偶像劇,專題欄目很少看。

和動的視頻相比,我喜歡看靜的文字。所以當老公要求我幫他買柴靜的《看見》時,我有些木然。我猛的想不起來柴靜是誰。

還沒來得及付款,老公已經等不急自己借來的一本。

我欲罷不能,開始不捨晝夜的看。

看關於非典那篇,我哭了。這淚水是承受與絕望。柴靜在文字當中其實只是在介紹事實,可是這事實壓得我喘不過氣來,我掩面哭泣。

越往後看,我越滋味雜陳。《看見》裏面多次提到記者這一職業,應該怎樣怎樣,柴靜有時不像個記者,但是更像是一個人。記者的職責是記錄,可是我覺得是人就會有立場。所以這種感覺讓作者糾結,也讓讀者糾結。

我看每一張照片都覺得陌生,我彷彿真的不曾知道這個叫做柴靜的人,但是她做的很多節目我都印象深刻,到此我才明白,柴靜的值得敬重的地方,她的節目讓我更關注節目本身,而非她,所以她選的題大多能觸動人的心靈和思索。

甚至有時發揮了無冕之王的作用,讓一些人落馬,讓一些人重新獲得希望。

書中汲取營養,我知道作為我的職業,我僅僅有熱愛是不夠的,還有豐富更多的內容。

看見柴靜心得體會範文3:

昨天凌晨接近1點噹噹網上下的訂單,當天下午5點鐘就收到《看見》這本書。

昨天晚上和今天白天,天氣晴間多雲,我用了大約8個小時的時間把這本書讀完。全書405頁,速度並不算快。

實話實説,我並不是非常喜歡柴靜,因為周圍有太多人喜歡她。雖然邏輯有些無理取鬧,但這是真實的感覺。朋友中間,我知道有很多人是喜歡她,新聞課堂上老師和同學們也經常討論她。我覺得柴靜擁有這樣多的粉絲已經足夠了,我不用再跟着攙和了。我應該多關注那些躲在角落裏的人,觀察他們的一舉一動,從而找到些樂趣來。

但是 ,我必須承認,我還是尊敬柴靜的。不然,我也不會在收看“柴靜《看見》新書發佈會”視頻期間,打開噹噹網選擇購買這本書。

這本書中,柴靜講述了自己在央視的20xx年經歷。內容主要以社會熱點故事為主,比如非典、家暴、地震、兩會、藥家鑫案、盧安克等等。透過這些故事,我看到了柴靜對中國民權、環境、三農、教育等問題的思考。

中國青年報《冰點》主編李大同寫過一本《冰點故事》的書,講述的是冰點背後的故事,故事寫的很感人,至今印象深刻。不過與李大同相比,讀過無數言情小説的柴靜或許更會講故事。她的故事雖然沒有莫言的荒誕和悲壯,但是竟也讓人在不經意之處抹眼淚。最重要的是,柴靜的書是在以新聞事實説話,感染力並不遜於莫言的魔幻現實主義。

很慶幸,一個青春期看慣了言情小説的柴小靜,最終能夠成長為一名富有現實主義人文關懷精神的調查記者。由此觀之,柴靜是言情小説愛好者們的榜樣。

書中談到山西的煤炭工業的發展,主要揭露了煤炭經濟背後山西所付出的環境代價。當人們在津津有味地談論着山西煤老闆出行如何一擲千金、兒女婚禮何其豪華奢侈時,柴靜筆下的故鄉山西給人帶來的是一種壓抑感。有官員譏笑柴靜,“你怎麼不給山西辦點好事兒?”柴靜回答,“我辦的就是。”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鐵道部原新聞發言人王勇平因為這句話而飽受爭議。柴靜在書中也提到了他。王勇平的同事説郝勁鬆反政府,王勇平卻對柴靜説:“他(郝勁鬆)是刺頭,但是我們社會需要這樣的人”。這句話,有意無意中改變了我對這位前新聞發言人的看法。

書中還講到了關於抗戰老兵歷史的故事,其中就涉及崔永元和導演康洪雷對還原抗戰歷史做出的努力。康洪雷的這段話最動情,説的是他和蘭曉龍採訪完抗戰老兵,回到酒店相對嚎啕的情景,“之後我們在想,哭什麼呢?是哭這些老兵壯麗的往事和寂寥的今天,還是哭什麼?後來發現,我們哭我們自己的無知,自己的可憐。我們快五十歲的人了,中國抗戰這麼大塊波瀾壯闊的史實,我居然絲毫不知,你不可悲嗎?”

書中還講了其他很多新聞故事背後的故事,比如周老虎事件、藥家鑫事件、虐貓事件……在虐貓事件中,柴靜提到了洛陽籍的攝影師馬宏傑,他扒火車、拍耍猴人,真是做到了“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羣眾”,贏得不少人的尊敬。在洛陽實習期間,我曾多次聽人談到他。

《看見》是一部講故事的書。在翻閲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也成了聽故事的人。想想也奇怪,這是個人人都喜歡講故事的時代,聽故事的人卻越來越少。但願柴靜講的這些故事,能有更多的人聽到吧。

標籤: 心得體會 柴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zr3gz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