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肖文儒時代楷模優秀事蹟心得體會(通用27篇)

肖文儒時代楷模優秀事蹟心得體會(通用27篇)

肖文儒時代楷模優秀事蹟心得體會 篇1

這是一場場與時間賽跑的生死救援,也是一次次隨時可能付出生命代價的艱險任務。38年來,肖文儒從一名普通的礦山救護隊員做起,先後參與、指揮和指導礦山、隧道、山體垮塌等事故災難救援700多起,成功解救被困羣眾1000餘名,在多起重特大複雜礦山事故救援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肖文儒時代楷模優秀事蹟心得體會(通用27篇)

如今,已經是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副主任兼總工程師的肖文儒經常深入救援一線,用經驗與智慧、職責與使命,挽救一個又一個生命。

將生死置之度外

應急救援與風險、災害、事故作鬥爭,隨時可能面對極端情況和生死考驗,是讓普通人“敬而遠之”的職業。

1983年,21歲的肖文儒從山西省雁北地區煤礦學校畢業後,分配到大同礦務局礦山救護大隊,隨後的幾次任務,讓他真切感受到應急救援的危險。

一次,原大同礦務局一煤礦採空區着火。身為技術員的肖文儒冒着接近人體極限的高温,帶着隊員打密閉牆。井下熱浪翻滾,所有人只能閉着眼睛作業;在之後的一次任務中,他親眼目睹曾朝夕相處的戰友在濃煙中迷失方向,碰掉氧氣呼吸器從而失去生命。

高温、缺氧、二次爆炸,險情時刻威脅着被困人員和救援人員的生命安危。肖文儒至今還對上世紀90年代的一起煤礦火災事故記憶深刻。當時,由於通風不暢,煤礦井下積存了幾十噸煤粉的中部巷道發生自燃,身為救護大隊副大隊長的肖文儒帶着2名隊員緊急趕往事故現場。當舉起水槍開始滅火時,他突然意識到,水、火、瓦斯、煤塵等多種致災因素在井下受限空間內交織疊加,發生二次爆炸的可能性極大。

“卧倒!”話音剛落,隨着水槍裏噴射而出的水柱,“轟”的一聲巨響,二次爆炸發生了。提前趴在地上的肖文儒並未驚慌失措,而是手拿水槍繼續滅火。“我知道氧氣是有限的,一直打火就能控制火勢。如果當時我停止滅火,可能就犧牲了。”肖文儒説。

在肖文儒38年應急救援生涯裏,這樣與死神擦肩而過的經歷太多。20__年6月5日,遼寧省本溪龍新礦業有限公司思山嶺鐵礦措施井井口發生炸藥爆炸事故。按照應急管理部部署,肖文儒第一時間趕往現場,當晚在井口附近指導救援,對散落在廢墟中的炸藥、雷管渾然不覺。直到天亮後救援人員清理現場,他才發現自己被“炸藥包”包圍了。

教科書式的救援案例

“肖文儒總能在最短時間內作出科學決策和正確判斷,是礦山救援的一張‘名片’。”應急管理部礦山救援中心管理處副處長戴其浩説。

2020__年初的山東棲霞市笏山金礦“110”重大爆炸事故救援,被譽為“教科書式的經典事故救援案例”。被困人員處於井下約600米位置,救援深度較為罕見,同時現場地質情況頗為複雜,鑽孔救援難度極高,井下湧水也時刻威脅着被困工人的生存環境。

起初,現場指揮部決定佈置4個鑽孔進行施救。但由於該礦巖層地質條件複雜,不僅有構造破碎帶,而且2號鑽孔卡鑽廢棄。應急管理部工作組成員肖文儒果斷向指揮部建議――再增調國家礦山應急救援大地特勘隊一台高性能鑽機和專業操作團隊趕赴現場救援。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1月13日開鑽的3號鑽,孔鑽至井下521米處時,井底偏移達7.4米。經專家組充分論證,決定由新調來的大地特勘隊對3號鑽孔進行糾偏透巷。17日13時56分,“生命通道”終於打通。在救援過程中,問題層出不窮。由於3號鑽孔湧水在巷道積聚,工作組建議指揮部啟用備用的4號鑽孔代替3號鑽孔,承擔“生命通道”功能。為防止4號鑽孔發生湧水,肖文儒建議“先堵水再透巷”,被指揮部採納。

最終,在應急管理部、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的全力指導和幫助下,經過1000多名搶險救援隊員14個晝夜的連續奮戰,成功救出了11名被困礦工。

始終奮戰在一線

38年的應急救援生涯,肖文儒經歷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危險與困難,同時也收穫了榮譽和感動。有一次,肖文儒帶隊成功救出井下被困人員後,一位80多歲的老母親攔住他,“撲通”一聲向他下跪:“謝謝你們,救了我的孩子!”

這一幕永遠刻在肖文儒的腦海中,讓他深深認識到這份工作的偉大與光榮。“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這8個沉甸甸的大字,不僅貫穿肖文儒應急救援事業的始終,而且也是他內心深處對於人民“守夜人”最樸實的承諾。

“每一起事故救援都很難,但當被困人員被救出來的那一刻,我們心中那種欣慰、喜悦、激動,是做其他行業很難體驗到的。”肖文儒説。

20__年10月1日,肖文儒作為應急管理系統廣大幹部職工代表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羣眾遊行活動,登上“眾志成城”方陣彩車為新中國慶生,當彩車經過天安門城樓時,他不禁熱淚盈眶。

紛至沓來的榮譽和讚賞並沒有讓肖文儒迷失方向,他仍像剛工作時那樣,奮戰在搶險救援第一線。“他始終堅持只有下井勘查,掌握第一手情況,救援方案才更有針對性,救援行動才更有效。”應急管理部礦山救援中心綜合處二級調研員、副處長歐陽奇説。

肖文儒説,機構改革後,礦山救援隊伍與消防救援指戰員共同戰鬥,學習了很多,也認識到不足。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很多的坎要邁,“我將始終以只爭朝夕、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以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堅強意志,擔當作為、履職盡責,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關頭、在生與死的嚴峻考驗面前,不畏艱險,逆向而行”。

肖文儒時代楷模優秀事蹟心得體會 篇2

肖文儒是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副主任兼總工程師,從業38年,他參與700多起事故救援,助力救出1000多名被困人員,用英勇無畏和專業細緻守護生命。

今年1月初,山東棲霞五彩龍金礦發生爆炸,礦工被困600米深井下。肖文儒隨應急管理部工作組第一時間趕往現場。

救生孔提前兩天被打通,井下傳回了敲擊聲。

歷時14個晝夜,肖文儒超前預判,沉着指揮,11名礦工安全獲救。

井下救援險象環生,從業38年,每一次肖文儒都衝鋒在前。

20__年,山西王家嶺煤礦發生特大透水事故,肖文儒5次下井勘察,成功救出115名被困礦工。

20__年,遼寧萬達煤礦發生透水事故,肖文儒駐守井下11個小時指揮救援,被困83人全部獲救。

肖文儒不斷總結實戰經驗,參與編寫了10萬多字的各項救援手冊,組織培訓了91支國家救援隊伍,推動中國礦山救援水平達到了世界一流。

肖文儒時代楷模優秀事蹟心得體會 篇3

專業敬業,他多次創造救援奇蹟

礦山救援是一項集專業性、業務性、技術性、實戰性於一體的系統工程,要有頑強拼搏、勇於奉獻的精神,更要堅持科學決策、安全救援的原則。

在救護大隊的17年間,肖文儒參與處理煤礦救援事故500多起,他膽大心細、勇於拼搏,練就了過硬本領,積累了豐富經驗。

20__年,在處置山西華晉焦煤有限責任公司王家嶺礦透水事故中,肖文儒先後5次下井指導施救。在救援關鍵階段,他身背呼吸器下井偵查,掌握了第一手信息,會同地方政府人員制定了嚴密的行動方案,奮戰8天8夜,為成功救出115名被困礦工作出了突出貢獻。

這次救援被困礦工的壯舉,獲得了國內外的廣泛讚譽。“世界礦業史上最讓人驚歎的救援之一”“成功書寫了人類的大營救”“‘中國礦工獲救’居世界十大救援奇蹟之首”——許多國外權威媒體這樣評價。

1000多名救援人員,連續奮戰14個晝夜,救出11名礦工——山東棲霞笏山金礦“1·10”重大爆炸事故救援,可以説是國內難度最大的礦山救援案例之一。舉棋若定的肖文儒,為這個被稱為“教科書式的經典事故救援案例”,書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起初,現場指揮部決定佈置4個鑽孔進行施救。但因該礦巖層地質條件複雜,有構造破碎帶,2號鑽孔卡鑽廢棄。應急管理部工作組成員肖文儒果斷向指揮部建議——再增調國家礦山應急救援大地特勘隊一台高性能鑽機和專業操作團隊趕赴現場救援。

事後證明,這是一子落而滿盤活的關鍵舉措。原來,13日開鑽的3號鑽,孔鑽至井下521米處時,井底偏移達7.4米。經專家組充分論證,決定由新調來的大地特勘隊對3號鑽孔進行糾偏透巷。17日13時56分,這個“生命通道”終於打通。

救援過程中,問題層出不窮,可謂“一山放過一山攔”。由於3號鑽孔湧水在巷道積聚,工作組建議指揮部啟用備用的4號鑽孔代替3號鑽孔,承擔“生命通道”功能。為防止4號鑽孔發生湧水,肖文儒建議“先堵水再透巷”,並被指揮部採納。後來,被困人員轉至4號鑽孔下方,最終11人獲救。

肖文儒的專業能力、業務素質在一次次救援實踐中得到有力印證,他是救援人員心中“權威”的代名詞,是新時代科技人才的突出代表。

在救護大隊那些年,肖文儒不斷探索實踐救援新技術;為實現更加科學、安全的救援,他38年來不斷總結應急救援經驗,參與《礦山救護規程》制定和修訂,主編出版了《礦山事故應急救援典型案例及處置要點》等;為持續發展壯大應急救援力量,他一次次到基層調研,為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體系建設,特別是國家礦山應急救援隊建設貢獻了力量。

肖文儒時代楷模優秀事蹟心得體會 篇4

肖文儒,人如其名,文質彬彬,談吐儒雅。工作38年,他參與、指揮和指導礦山、隧道、山體垮塌等事故災難救援700多起,救出被困羣眾1000餘名。

“我多深入1米,就對井下多瞭解一分,營救成功概率就會大一分”

從1983年工作起,肖文儒就與礦山結下不解之緣。

“老隊員塞給我一個氧氣呼吸器,能不能從事故里出來,全靠它了。”被分配到山西大同礦山救護大隊的頭半年,肖文儒天天苦練,最終能閉着眼用幾十秒把呼吸器裝好。

肖文儒難忘當時礦井救援的艱辛,“那真是冰與火的淬鍊!”有一回,某礦區着火,肖文儒披上稻草編織的袋子,澆透涼水,冒死進火區打密閉牆。火區,是80多攝氏度的高温;大巷,是徹骨的冷風,他和隊友抱着磚頭,頂着極限温差,進出數十趟。

從業多年來,肖文儒數次與死神擦肩而過、命懸一線。20多年前,肖文儒帶隊趕到一處積存煤粉、巷道自燃的煤礦現場,他剛用水衝開煤層,火光就“噌”地一下躥出來。

火、煤塵、狹小空間……短短几秒鐘裏,他快速意識到一個可能的危險——二次爆炸。“不好,快趴下!”一瞬間,火焰爆燃,吞噬了礦井。

儘管氧氣稀薄,肖文儒和隊友仍緊緊趴在地面上,舉起水槍,持續滅火。“要是當時沒果斷趴下,或停止滅火,可能我們就犧牲了。”肖文儒回憶,他時常會夢到那些穿行在火海邊緣的場景。

他的記憶中,有無數次親歷的生死關卡——20__年,遼寧某鐵礦炸藥爆炸。肖文儒當晚在井口附近指導救援,直到天亮後才發現自己被廢墟中散落的炸藥、雷管包圍着。

他的記憶中,有隊友英勇犧牲的遺憾——1987年,山西某煤礦火災,一位隊友在井下打密閉牆時,迷失在濃煙中,意外撞掉氧氣呼吸器,最終倒在井下。

然而,在井下焦急等待的礦工兄弟,以及在井口等待的礦工家屬,讓他不忍放棄這份工作。從大同礦務局礦山救護大隊,到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礦山救援指揮中心,再到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一路走來,肖文儒對於應急救援的堅持從未改變,迎難而上、毫不退縮的鬥志不減反增,“我多深入1米,就對井下多瞭解一分,營救成功概率就會大一分。”

“應急救援任務耽誤不得,我必須保持隨時出發的狀態”

兒子上國小時,曾以“我的父親”為題寫作文——“我很少能看到我的爸爸。因為每天早晨我起牀的時候,爸爸已經去上班了。我晚上睡覺的時候,爸爸還沒有回來。”

一年裏,肖文儒至少200天都在各地救援現場。在他的辦公室裏,放着一隻打包好的行李箱,“應急救援任務耽誤不得,我必須保持隨時出發的狀態。”

參與應急救援38年,他難得主動休兩次假,一次是腰椎間盤突出,還有一次是做心臟支架手術。“要規律作息,減輕壓力!”手術後,醫生再三叮囑。

20__年6月,四川茂縣突發山體垮塌。時任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礦山救援指揮中心總工程師的肖文儒,火速趕赴現場。長時間疲勞加暴曬,他的血壓已經升高,感到頭暈目眩。“你的身體還能扛得住嗎?”從電視上看到他憔悴的樣子,姐姐撥通了他的電話。但他就着涼水吃了幾片藥,還是硬撐了下來。

肖文儒的手機裏存滿了救援現場的照片,心裏始終惦記着羣眾的安危。

今年7月,河南遭遇特大暴雨災害,肖文儒帶隊趕赴新鄉,連軸轉了12天。“為了羣眾安全,付出再多都值得。”吃過那麼多苦,只説這一句話,卻讓人看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他心中的分量。

“把職務看‘淡’,把事情做精,把人字寫‘大’,這就是肖文儒。”談起老同事,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二級巡視員孫國建説。

“只要黨和人民需要,我一定不畏艱險,衝鋒在前”

“他出現在救援現場,大家心中就有了底氣。”應急管理部礦山救援中心管理處副處長戴其浩説。

礦山事故救援是世界性難題。肖文儒指揮救援的案例,曾被外媒稱為“世界礦業史上最讓人驚歎的救援之一”,被稱為“救援奇蹟”。

奇蹟從何而來?來自於多年如一日的辛苦鑽研。工作38年,肖文儒記錄救援事故經驗40多本,發表專業論文30餘篇,並不斷創新探索將礦用石膏、計算機、正壓氧氣呼吸器等“新工具”用於礦山救護。為規範救援保障安全,他還組織制定技術操作規程、緊急出動安全措施等,使搶險救災有章可循。

“跟肖總工出差,是我們最榮幸的事,也是年輕同志向他學習的好機會。”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指揮協調部喬天楷説。

今年1月,在山東棲霞市笏山金礦爆炸事故救援中,肖文儒再次發揮重要作用。

11名礦工被困井下約600米的位置,救援深度實屬罕見。更棘手的是,該礦巖層複雜,現場佈置的4個施救鑽孔推進困難。一籌莫展時,肖文儒當即建議:“再增調國家礦山應急救援大地特勘隊一台高性能鑽機和專業操作團隊趕赴現場救援!”

事後證明,一子落而滿盤活。新調來的大地特勘隊對原本偏移的3號鑽孔進行糾偏透巷,1月17日13時56分,“生命通道”終於打通!最終11名礦工被成功救出。

“在應急救援中,建議是否科學可行,最為關鍵。肖文儒總比別人多想一層、先做一步,讓救援有‘雙保險’甚至‘三保險’。”應急管理部礦山救援中心管理處處長張安琦説。

20__年10月1日,肖文儒參加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羣眾遊行。登上“眾志成城”方陣彩車,肖文儒不禁熱淚盈眶:“作為應急救援隊伍中的一員,只要黨和人民需要,我一定不畏艱險,衝鋒在前!”

肖文儒時代楷模優秀事蹟心得體會 篇5

為救人,他衝進過“火海”,曾多次下到滿是有害氣體的礦井,也曾被炸藥包圍……他就是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副主任兼總工程師肖文儒。

38年來,肖文儒和他的戰友們參與了700多次生死營救,從垮塌的礦山、隧道、山體中成功救出1000多名被困羣眾,創造了多個救援奇蹟。

如今,他仍願為應急救援拼盡全力。他説,要“永遠做黨和人民的‘守夜人’”。

38年“逆行”中的700多次生死營救

在救援中,僅礦山二次爆炸,肖文儒就經歷了4次,每一次都命懸一線。

事實上,礦山事故救援是世界性難題。礦山企業大多是地下開採,在生產過程中,受到水、火、瓦斯、煤塵、衝擊地壓等多種致災因素的影響,一旦發生事故,這些致災因素在井下有限空間內交織疊加,產生高温濃煙、二次爆炸等次生災害。

肖文儒回憶,上世紀90年代,他曾帶着兩名隊員對一起煤礦火災事故進行救援。當時,該煤礦通風不良,礦井下積存的幾十噸煤塵在中部巷道發生自燃。“那真是生與死的考驗,水與火的洗禮。”現在想起來,他仍忍不住感慨。

到達現場後,肖文儒和隊友舉起水槍開始滅火,但水槍裏噴射而出的水柱攪起了更多煤塵,火光跟着就衝出來了,井下發生了二次爆炸。提前預判到這一情況的肖文儒,讓隊友們“全部趴下”。而趴在地上的肖文儒手持水槍繼續滅火。肖文儒説:“我知道氧氣是有限的,一直打火就能控制火勢。如果當時我停止滅火,可能就犧牲了。”

20__年6月5日,遼寧省本溪市龍新礦業有限公司思山嶺鐵礦措施井井口發生炸藥爆炸事故,造成14人死亡、10人受傷。事故發生後,根據應急管理部部署,肖文儒第一時間趕往現場,當晚在井口附近指導救援,對散落在廢墟中的炸藥、雷管渾然不覺。直到天亮後救援人員清理現場,他才發現自己被炸藥包圍。

今年1月,山東棲霞笏山金礦發生重大爆炸事故,多人被困在600多米深的地下。肖文儒帶領專家團隊首次創新應用鑽孔救援技術,會同各方力量逐個解決難題,11名礦工在被困14天后成功獲救,被譽為“教科書式的經典事故救援案例”。

在救援過程中,被困人員通過鑽孔傳遞上來兩張紙條。第一張寫着:“望救援不停,我們就有希望,謝謝你們了!”第二張寫着:“麻煩再送一部電話,做為備用。聯繫不到你們,我們就找不到黨了。”

在700多次“生死營救”中,每一次都是肖文儒和戰友們從死神手裏搶人。從上世紀80年代太原大大小小的礦山事故救援到20__年山西王家嶺煤礦特別重大透水事故救援,到20__年四川宜賓杉木樹煤礦透水事故救援,再到今年山東棲霞笏山金礦重大爆炸事故救援……很多重大事故的救援現場,都有肖文儒“逆行”的身影。

“能把人從死亡線上拉回來,一切都值了”

在肖文儒的辦公室裏,常年放着一個裝有救援裝備和換洗衣服的行李箱,接到任務就能“説走就走”。立即出發去救人是肖文儒生活的常態,他平均每年在外執行救援任務100多天,有一年甚至超過200天。

在救援現場,肖文儒往往一待就是幾十天。多年一線救援“火裏來水裏去”,加上救援壓力巨大,以及時常風餐露宿,生活作息不規律,肖文儒患上了關節炎,心臟血管也嚴重堵塞。醫生建議他必須進行心臟支架手術。

手術後,醫生要求他要規律作息、減輕壓力。家人也讓他注意身體,他卻比以前更拼了。

20__年6月24日,四川茂縣突發山體垮塌。接報後,肖文儒攜邊坡雷達趕赴現場,經過精準研判,帶領救援人員進入作業區。由於過度疲勞,加之烈日暴曬,他出現了血壓升高、頭暈等症狀,靠吃藥強撐下去。

在出發前,肖文儒像往常一樣,告訴家人只是出差調研,但家人在電視上看到他正在現場救援。肖文儒的姐姐打電話給他,生氣地説:“剛做過手術,你不要命啦!”看到被困的人一個接一個被救出來,肖文儒説,“能把人從死亡線上拉回來,一切都值了。”

救援現場的照片和視頻幾乎佔滿肖文儒的手機相冊。他對自己參與的大大小小的事故救援的具體時間、搶救人數記得一清二楚。肖文儒説:“這些可不是照片、數字,都是一條條人命、一個個家庭。”

應急救援人衝鋒在前,救出了別人的家人,卻很難兼顧自己的小家。肖文儒兒子曾在一篇以“我的父親”為題的國小作文中寫道:“我很少能看到我的爸爸,因為每天早晨在我起牀的時候,爸爸已經離開了家;我晚上睡覺的時候,爸爸還沒有回來。”

那時,兒子也曾對肖文儒説:“我遇到困難想找人幫忙的時候,都想不起來你。”

“年輕的同志要多帶去現場歷練”

這些年來,肖文儒深切感受到國家應對重特大災害事故的處置能力顯著提升。但他也看到,當前,我國的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各類事故時有發生。作為一名應急救援人,肖文儒表示,將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自覺扛起應急“守夜人”的職責,在人民需要時,不畏艱險,衝鋒在前。

“他是救援戰線上的老兵,具有很強的現場把控能力,是我們救援的主心骨。”在應急管理部礦山救援中心二級調研員、副處長歐陽奇的印象裏,肖文儒始終堅持只有下井勘查,才能掌握第一手情況,救援行動才更有效。救援遇到困難時,他會毫不猶豫地下井找原因。

礦山事故救援是集專業性、技術性、業務性、實戰性於一體的系統工程,要想實現安全救援、科學救援,不僅需要專業知識,還要有實戰經驗以及擔當精神、奉獻精神和竭誠為民的情懷。

肖文儒也看到,當前我國應急救援領域還存在專業人才稀缺、科技領域“卡脖子”、人員培訓與管理不足等問題。特別是“在‘全災種、大應急’要求面前,礦山救援隊伍要在‘一專’的基礎上實現‘多能’。從‘救’向‘防’轉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很多的坎要邁。”

實戰經驗對於指導現場救援有很大意義。每次有急難險重的任務,肖文儒會盡量帶年輕同志一起參與,讓他們長見識、增本領、強能力。他説,“年輕的同志要多帶去現場歷練。”

在路上、在現場,他會抓住每一個“傳幫帶”的機會,不遺餘力地傳授經驗、講解知識、教授方法。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三級主任科員喬天楷説:“跟肖總工出差是我最榮幸的事,也是我們年輕同志進步的最好機會。”

目前,肖文儒從事礦山救援事業已近40載,很多早年間同他一起入行的人都改行了,但他還是舍不下這份事業。肖文儒説:“其他行業有很多人幹,但礦山救援需要我,需要我這30多年的實戰經驗,我的工作有價值,我願意傾盡全力。”

肖文儒時代楷模優秀事蹟心得體會 篇6

__年7月,錢海軍和他的志願團隊來到了平均海拔近4000米的仁布縣。面對頭痛、失眠、疲倦、呼吸困難等高原反應症狀,錢海軍起初還能勉強支撐,到後來實在支撐不住進了醫院,但三瓶鹽水下去,他又“滿血復活”了——手背上的棉球還未扔掉,他的聲音已經傳到了每個人的耳朵裏:“走,我們馬上出發!”

多吉赤列的家在山坳裏,地處偏僻,方圓十數裏總共只有兩户人家,汽車開不進去,必須沿着高高低低的山路走上20分鐘才能抵達,室內照明線路整改需要的大件材料則需要依靠一條空中索道,從盤山公路上順着索道穿越峽谷滑向對岸。當房間裏的燈亮起,多吉赤列激動地説:“我家這麼偏僻,路又這麼難走,我以為沒有人會想到我們,沒想到你們卻來了。”

旺堆次仁會記得,因為村子離縣城比較遠,出門一趟不容易,常常需要一次性採購很多食物回來,他最怕的是家裏冰箱突然沒電,錢海軍對室內照明線路進行改造後,家裏有了充足的電能供應,再也不怕了。

旦真羣邊也會記得,早先出門放牧,離家幾千米甚至幾萬米遠,草場沒有人煙,也沒有通電,最怕手機沒電報不了平安,自從有了錢海軍一行送來的太陽能移動電源和多功能自發電燈,不僅告別了“失聯”,還可以聽收音機、聊微信,遊牧生活變得有滋有味。

肖文儒時代楷模優秀事蹟心得體會 篇7

餘元君,生於洞庭湖畔,感受着水旱災害無情,從小就立志為家鄉做些貢獻。進入湖南省水利系統25年,走遍洞庭湖每一條水系、每一處堤防,全心守護這一江碧水,並最終將自己的生命獻給所鍾愛的事業。8月9日,中央宣傳部向全社會公開發布餘元君的先進事蹟,正式追授他“時代楷模”榮譽稱號。_時刻即日起推出“時代楷模餘元君”系列報道,細數他在平凡崗位和工作中的不平凡事蹟。他嚴謹務實、勇於創新,科學統籌生態保護與治理開發,始終保持創業激情和奮進狀態。

一、嚴以律己,清白做人

對待上門送卡送禮品,請求在水利工程項目上通融一下的承包商,餘元君向來都是嗤之以鼻。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濕鞋。進入水利系統25年來,餘元君經手的項目有上千個,項目資金達到數百億元,但他始終保持着高度清醒,沒有動用手中的職權為家人和朋友行任何“方便”,為支持餘元君上學而輟學的兄弟姐妹,至今仍在農村務農,或在外省工廠務工。

二、寬以待人,熱心公益

對待上門求教施工技術難題的施工人員,餘元君卻是不厭其煩地詳細講解,甚至將自己辛苦收集整理的珍貴資料無償相授。餘元君乾淨做事的風格,一度讓家人認為他變得決絕無情。但聽説家裏晚輩上學費用有困難,餘元君二話不説,幫忙資助學費、生活費。家鄉要修一條水泥路,餘元君也立馬從工資卡中取出2萬元錢,當了解到修路資金缺口比較大後,他再次取出3萬元現金,交給村幹部。到底什麼是親情,什麼是鄉情,餘元君分得一清二楚。

三、後繼有人,星火相傳。

餘元君的事蹟讓人感動,他走後,更多的人開始瞭解這個平凡之人的非凡之處。全國水利系統幹部職工掀起向他學習的高潮。餘元君的兒子將許久未回家的爸爸視為偶像,立志將來成為爸爸那樣的科技工作者。他憑藉多年的技術積累,獲得同事們的一致認可,已經從臨時工成長為優秀的項目管理員,他的兒子也取名為餘夢澤,以洞庭湖為名,意為傳承好守護洞庭湖一江碧水的精神。

肖文儒時代楷模優秀事蹟心得體會 篇8

1948年,24歲的孫景坤告別新婚妻子,毅然參軍,一年後加入中國共產黨。1950年,他隨部隊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戰場,征戰中落下20多處傷疤。

孫景坤選擇了深藏功名,返回家鄉務農。

曾經和孫景坤一起生產勞動、如今86歲的老黨員劉振發説:“只知道孫隊長當過兵,去過朝鮮,帶領山城村第一生產隊過上好日子,但也是剛聽説他立過一等功、當過大英雄。”

“只有在睡不着覺的時候,父親才偶爾會和我談起抗美援朝的往事。”大女兒孫美麗説。一個夜晚,孫景坤給孫美麗講:晚秋初冬,孫景坤所在排進入一片高粱地,子彈炮彈如同颳風下雨一般打來,一個排的戰士除了孫景坤外全部犧牲。“每當談起這些,父親總是眼含熱淚。”

雖已96歲高齡,老人還清晰地記得自己共獲得了8枚軍功章。

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平移重建徵集資料,孫景坤默不作聲地將立功證書、立功喜報和部分珍貴老照片捐出來。紀念上甘嶺戰役60週年時,相關部門邀請他去北京參加活動,需要穿軍裝拍照,他才從箱子底下找出軍功章掛在胸前。

肖文儒時代楷模優秀事蹟心得體會 篇9

王紅旭同志系重慶市大渡口區育才國小教師,奮不顧身救出兩名落水兒童英勇犧牲的感人事蹟,王紅旭同志出身教育世家。秉承一家三代熱愛教育事業、從事教師職業的優良家風,把對教育事業的忠誠和對教師職業的熱愛,化作敬業奉獻,立德樹人的至誠行動,在平凡的教學崗位上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

王紅旭老師在教學工作中注重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和強健體魄,他始終把學生放在第一位,關心關愛學生,及時為學生排憂解難,是學生的良師益友,深受學生喜愛,他心懷大愛,在兩名兒童落水的危難時刻,義無反顧跳進江中奮力施救,將生的希望留給孩童。王紅旭同志一腔赤誠愛黨愛教,以生命託舉生命、以大我彰顯大愛的事蹟感人至深。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以王紅旭同志為榜樣,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教育情懷,立足本職崗位,立志為祖國和人民貢獻力量。創造無愧於時代的一流業績;以王紅旭同志為榜樣,愛崗敬業、愛生如子,爭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四有”好老師;以王紅旭同志為榜樣,弘揚高尚師德,潛心立德樹人,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以王紅旭同志為榜樣,心懷大我,無私奉獻,不斷增強社會責任感和職業使命感,用模範行動踐行新時代人民教師的光榮職責和神聖使命。

肖文儒時代楷模優秀事蹟心得體會 篇10

如今的90後,再不是長輩口中讓人擔憂的一代,他們代表着未來與希望,奮鬥在各行各業的第一線。而在我們熟知的消防員羣體裏,就有這樣一個90後,懷揣着導演夢卻中了父親的“激將法”。他離開了自己的舒適圈,跨過滾滾濃煙,趟過滔滔洪水,只為人民羣眾的平安。他就是“抱火哥”由浩杞。

上了父親的“套”,學表演的他穿上消防戰鬥服

20__年,27歲的由浩杞,本來有機會開始一段“藝術人生”。從小到大一直熱愛表演藝術的他,大學報考了上海師範大學話劇表演專業,夢想自己有一天也可以成為一名導演或者演員。如今由浩杞的大學同學想必無論如何,也不能將學生時代那個話劇表演專業的“大男孩”與如今這個在烈火濃煙中身先士卒的硬漢聯繫在一起了。而這一切,全都源於由浩杞父親的一次“激將法”。

由浩杞的父親,是一名從消防員轉業的交通警察,年輕時的參軍經歷使得父親對部隊有很深厚的感情。因此,他始終想讓由浩杞體驗一次軍旅生涯。然而,由浩杞雖然對未來一片迷茫,但滿腦子都是“導演夢”,對參軍入伍完全不感興趣。最後還是父親拿話激他:“你先考,你考不上的。要是你能考上,你不去算你厲害。”年輕人到底心高氣傲,由浩杞當即就決定去試試。誰想到,這一試,就試出了一個火場英雄。

父親用愛給兒子下了一個温暖的“套”,一個火熱的“套”,這裏面,是一片新的人生。

20__年8月12日,由浩杞參軍入伍。那天,正是天津港大爆炸的日子,110名消防員犧牲。由浩杞把這個消息瞞了下來,沒有告訴媽媽。而老師同學們聽到由浩杞要去做消防兵的時候,都覺得他瘋了:大學畢業做點什麼不好,為什麼要放棄做光鮮亮麗的演員,而去做危險的消防員?關於這點,其實由浩杞自己一開始也不明白。

從一個自由散漫的地方大學生,到一個紀律嚴明的部隊。剛開始進入消防部隊,由浩杞並不適應。從每天不疊被子到被子要疊成豆腐塊,從每天懶懶散散到每天要仔細打掃衞生,不乾淨就要繼續重新掃,從把運動當成愛好到烈日下的1500米跑和高強度體能訓練……改變的過程痛苦而漫長。

然而天下沒有白下的功夫。經過一番嚴苛的訓練,由浩杞黑了,瘦了,規矩了,結實了。在消防這支具有優良傳統的部隊的培養下,由浩杞成為了一名合格的消防員。

而真真正正讓他對這個職業,產生髮自肺腑的認同感和榮譽感,來自於一次現場救人。

20__年,在轄區內某高速公路上發生一場車禍,被困住的司機血流不止,情緒緊張。凌晨三點,由浩杞和戰友出動到現場,用工具和身體,把卡住被困者的車輛,像撬野獸的嘴一樣撬開,救出了被困者。當把人救出送上救護車那一刻,由浩杞突然感受到:這一身戰鬥服,是職業,更是一份無形的責任。而這份責任也許可以讓自己明白人生真正的意義。

“在你生命中,有沒有過救人的機會?有的人恐怕一輩子不會有。我有。我和我的戰友們,日日奮鬥在救人一線。我想,人這一輩子,沒有什麼比拯救生命更有意義,更有價值,更自豪。消防,是我畢生的驕傲。”

警笛一響就要出發,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

眾所周知,消防員這份職業充滿了危險性。“犧牲”、“險情”、“爆炸”這些詞,似乎離我們普通人的生活很遠。但對於消防隊員來説,這些充滿着危險的字眼,卻是他們再普通不過的生活日常。很多消防員處理完火情之後,都會有這種心理:能活下來真是一種僥倖。而這樣九死一生的經歷,由浩杞自然也有過。

20__年3月1日23時47分,廣東省某鎮一個雜貨店着火。囤積的煙花爆竹炸翻了一個燃燒的煤氣罐。瓶口一直向下噴火,烈焰包裹瓶身,內部温度壓力越來越高,隨時可能爆炸!千鈞一髮間,由浩杞和指導員毫不猶豫衝進火場。靠近“炸彈”,舉起壓在煤氣罐上燃燒的木樑,緩緩地把它扶正。屏住呼吸,小心翼翼,一步一步生怕一丁點撞擊。烈火把由浩杞的手套和戰鬥服燒得滾滾發燙,但他死也沒有鬆手。忍着疼、咬着牙,抬出、降温、關閥、熄滅。

談及這次救火經歷,由浩杞記憶猶新。“當時感覺我的心跳到嗓子眼,一直在狂跳,因為也是第一次遇到煤氣罐着火。但是想想我們中隊裏還有很多比我更年輕的,加之作為中隊長的我又是一名黨員。想到這些,我就告訴自己,我必須得上,就算犧牲,也必須是我。”

事後由浩杞發現,自己整個手臂全是燙傷的水泡,他開玩笑説,這是一名合格消防員的勛章。

那次戰鬥後,中隊小兄弟問起來,由隊,當時你就不怕嗎?

由浩杞説:怕啥?拯救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咱消防員乾的就是這個!他還打趣説,將來我老了給自己的孫子講起這個故事,他肯定也會為我驕傲!

不過話説回來,怎麼會不怕呢?既不是鋼鐵英雄刀槍不入,更何況家裏還有年邁的父母。但是當時那種場景,容不得由浩杞考慮其他。險情當前,由浩杞的身份不再是“一個普通人”或者“一個兒子”。他是一個消防員,是一箇中隊長,更是一個黨員幹部。從面對黨籍,舉起右手宣誓那一刻,不管自己是80、90還是00後,是黨員就得第一個上!

救火的照片被傳上網絡後,很多人親切的稱呼他為“抱火哥”,由浩杞成為了許多人心目中的英雄。“抱火哥”這個稱呼由浩杞很喜歡,然而“英雄”兩個字,自己是擔待不起的。消防員這個崗位雖然既特殊又平凡,平時在營區裏,大家一起打籃球、下下棋、看電影,或者一起去鍛鍊跑跑步,跟普通男孩沒什麼兩樣。非要説有什麼不一樣,大概就是一旦警鈴響起,他們就會瞬間完成角色轉換,作為一名戰士去維護人民的安全,這時生死便不在考慮範圍之內了。

如果你問消防員,何為信仰?何為忠誠?何為使命?何為初心?

他們用逆行的背影告訴你,生命的長度無法把握,但生命的厚度掌握在我們每個人的手中!

他們也用自己的“逆行而上”,保衞了萬家燈火!

心懷家國,只能對父母説聲“對不起”

做消防員四年了,由浩杞只回了一次家,胸前多了勛章,而媽媽多了白髮。媽媽問起由浩杞身上的傷是怎麼弄的,怕媽媽擔心,由浩杞始終不説。但看到兒子傷痕斑斑的手,就算想也能想象到兒子經歷過怎樣生死一線的危險。母親的淚水止不住往下淌:“爸媽不讓你做英雄,只希望你能平平安安地回來!”

舍小家,為大家。平安回家,是每一名消防員家人日日夜夜的期盼。就連網友的祝福,都是希望消防員每次出警能平平安安回來。確實,給消防員最好的祝福就是平安。而消防員的期盼,則是人民羣眾都能平安回家。

由浩杞説:“每名消防員家屬都是特別擔心自己的親人,但是有時候想想,沒有辦法,總有人要去幹這行,總有人滅這個火,做這件事情。首先是常年不在家,無法陪伴父母左右;其次,消防員經常赴湯蹈火、出生入死,惹得父母時刻惦記着,對父母有虧欠,只能跟他們説聲對不起了。”

父親由煥臣作為一個消防“老班長”,轉業多年之後仍然心繫消防。每當路過消防隊,看到消防隊紅色的大門,或者看到消防車帶着警笛出發的時候,由煥臣的心情還跟以前在消防隊的時候一樣激動。“感覺警笛一響人民就需要我,我的責任感、使命感就出來了,那種血性勁就出來了。”

如今,唯一的兒子接過了他的信仰,披上了這身戰服。接過了榮譽的同時,也接過了這份生命的危險。

但是由浩杞由衷感謝父親,父親對國家、對人民的忠誠與責任感,對他而言是一種光,點亮他的同時,也將忠誠與責任傳遞給他。

“我不後悔當消防員,這是我這輩子做得最明智的決定,每個消防員都應該是自豪的。”由浩杞如是説。

傳遞信仰,不忘初心。我驕傲,我是逆行者!

由浩杞選擇成為一員逆行者,選擇成為那道守護人民身前的偉大身影。作為一名入警大學生幹部,他利用自己大學的專業特長,把藝術帶進警營,用鏡頭捕捉最美的逆行,用情懷刻畫軍人的樣子。由浩杞根據普通消防戰士的真實生活改編,自編自導的微電影《獨子的逆行》,就曾在網上掀起一波不小的反響。

微電影《獨子的逆行》反映了由浩杞入伍前8個月在基層的日常生活和滅火救援的真實經歷,片中的消防官兵與家屬等角色均由真實的消防員和家屬參演。“身處其中的驕傲與光榮,每一名消防員都深有體會。軍人寫自己的故事,一定更真實和感人。”

影片取名“獨子的逆行”,由浩杞有他自己的考慮。“現在的兵基本都是90後,大部分都是獨生子,作為父母,他們能把唯一的孩子送到最高危的崗位,是最大的無私。這便是《獨子的逆行》劇本的靈感來源。”而“逆行”則是一語雙關,一方面是兒子毅然決然參軍入伍的選擇;一方面也是消防員面對危險無懼無畏、逆火而行的身影。

此前,《獨子的逆行》還曾獲20__年北京國際微電影“微博FANS選擇最佳影片”、“十佳公益微電影獎”,入圍“百部中國夢網絡微電影”,受到中宣部大力表彰。

除了微電影獲獎,由浩杞還積極參加朗誦大賽、擔任事蹟報告會主持人。希望在舞台上能讓全國觀眾更多人瞭解消防官兵的真實日常生活,訓練戰鬥這些日常點點滴滴。讓消防貼近百姓,也讓百姓瞭解消防。百姓對消防多點關注,平時的日子裏就會多一份平安,消防員也就少了一份犧牲。

在參加全國“時代新人説——我與祖國共成長”演講大賽之“建黨初心”主題賽時,由浩杞將自己的入伍經歷以及經歷過的消防戰鬥,以及在消防工作中犧牲的一些戰友的事蹟串聯在一起,完成了一篇主題為《初心的熱度》的演講。傳達消防員為了人民赴湯蹈火,竭誠為民,不懼生死的奉獻精神。打開消防隊伍宣傳的一扇“天窗”,讓“中國消防”四個字,響徹舞台,也彰顯了90後軍人的力量和追求。

是氣所磅礴,凜冽萬古存。當氣貫日月,死生安足論。我們的逆行者,當他們踏上這條道路的時候,就選擇了與挑戰並行,與危險同路。他們都是英雄,他們都該被銘記,正是有這些英雄無悔的逆行,才有中國驕傲的前行!

肖文儒時代楷模優秀事蹟心得體會 篇11

天藍雲白,陽光燦爛。和平方舟即將啟航,這是自20__年以來,該醫院船第七次執行“和諧使命”任務。

上午10時許,醫院船起航。雄壯的汽笛隨之拉響,宣告着和平方舟全體官兵堅決完成任務的決心。站坡的官兵個個英姿颯爽,向碼頭歡送的首長、戰友和親人揮手告別。

和平方舟“和諧使命-20__”任務,是前往大洋洲和中南美洲的巴布亞新幾內亞、瓦努阿圖、斐濟、湯加、哥倫比亞、委內瑞拉、格林納達、多米尼克、安提瓜和巴布達、多米尼加、厄瓜多爾等多國進行醫療服務,預計將歷時205天。

和平方舟相當於一座海上的三級甲等醫院。按航行計劃,從舟山出發到第一站巴布亞新幾內亞的莫爾斯比港,將歷時15天。在這15天航渡期間,和平方舟的官兵在忙什麼?

打開和平方舟的航海日誌,原來船上的官兵把訓練和任務緊密結合,他們“航行一路、訓練一路、提高一路”。7月4日上午,和平方舟舉行了一場複雜海況下的全員額、全要素、全流程的海上醫療救護與後送演練。

“前方一艘某國滾裝船起火併發生爆炸,船上有20餘名船員受傷,現火已撲滅,請求我船醫療救援。全船立即進行海上醫療救護部署!”指揮員下達命令。

和平方舟立即向失事海域高速機動,從原來的正常航速18節提高到20節。2名醫護人員、2名取證人員和1名翻譯迅速登上隨船的直8JH型救生直升機,直升機隨即升空,前出搜救落水人員。同時,母船迅速放下2艘高速小艇,以30節航速向失事船隻駛去……

直升機飛行員馬東昇第一時間發現了落水人員,救生員陳浩隨即出艙凌空而下,在直升機旋翼掀起的波濤中準確地“抱”起了落水人員,僅僅2分30秒就完成了出艙下滑到救人進艙的全過程。

很快,2艘小艇也將20餘名傷員運至醫院船。檢傷分類是抵達醫院船後的第一個環節,負責分診的醫生根據傷員不同的傷情,將重傷員立即轉送至手術室,將輕傷員送往治療室。手術室已經做好了環境消毒、手術器械和心電監護器材就位等手術準備。一名傷員顱腦受損,在手術中,手術醫生通過無影燈上的攝像頭和遠程醫療會診系統,與遠在上海的海軍軍醫大學本部專家組進行會診,制定出最佳救治方案……

肖文儒時代楷模優秀事蹟心得體會 篇12

作為中國外文局海豚出版社的重點出版項目,《“時代楷模”學生讀本》叢書由資深出版人、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海飛擔任主編,作者團隊均為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曾多次獲得國家級獎項。董恆波、常聰、源子夫作為作者代表,出席了本次研討會。

“時代楷模”人物體現的是新時代的精神面貌,他們的事蹟有很強的時代背景感和代入感。這為該系列讀本的創作提供了很好的契機。作者在創作過程中可以直接與“時代楷模”或其身邊的親友進行深度交流,加深對人物的理解與共情,增加文本在敍事和細節上的真實感、親近感。這讓《“時代楷模”學生讀本》在當下的少兒主題出版項目中別具特色。

本次研討會之前,《“時代楷模”學生讀本》作者之一、曾兩獲“五個一工程獎”的董恆波親赴河南省南陽市鎮平縣高丘鎮,對“時代楷模”張玉滾進行了為期三天的深度探訪。董恆波對此行感受很深,他強調兒童文學作家一定要“深入生活”,要與“時代楷模”人物進行交流,到他們所處的環境去看一看,否則寫不出感人的作品。

少兒主題出版的難點之一,是如何能從兒童視角去思考和解讀主題思想,避免主題闡釋的程式化和概念化,兼顧主題思想的嚴肅性、抽象性與作品的可讀性、趣味性。

肖文儒時代楷模優秀事蹟心得體會 篇13

作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醫院船,和平方舟為了和平而生,向着和平而去,承載着為世界和平貢獻積極力量的重要使命。

入列以來,和平方舟在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時,開闢了人民海軍軍事外交的新路子。和平方舟作為海軍走出去艦艇中的一員,以其獨特的軍事外交優勢,當好強軍思想的實踐者、大國形象的代言者、共同命運的守護者,成為新時代中國的閃亮名片。

“別人因埃博拉走了,中國因埃博拉來了。”在那些需要人道主義醫療援助的港口和國度,和平方舟播撒温暖人間的大愛,正是踐行中國政府、中國軍隊協和萬邦、和衷共濟、四海一家的莊嚴承諾。

眺望世界,和平方舟在大洋上犁出壯美航跡。在執行“和諧使命”任務中,和平方舟積極與外軍開展國際人道主義聯合救災演練,共同提高應對海上傳統安全威脅的能力;同外方醫療機構開展多國聯合巡診坐診,互派人員觀摩見學,多渠道多層面深化醫學交流合作;為到訪國醫護人員舉辦醫學和護理講座,組織中醫操作演示以及戰救技能培訓,幫助建立野戰醫院、開展野戰防疫。

和平方舟,體現了堅定不移聽黨話、艦行萬里不迷航的忠誠品格,勇闖遠海大洋、錘鍊衞勤保障能力的使命責任,參加國際人道主義救援、拓展軍事交流合作的擔當精神,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維護地區和世界和平的大愛情懷。

肖文儒時代楷模優秀事蹟心得體會 篇14

1983年,盧永根擔任華南農學院院長,開始了長達13年的校長生涯。上任之初,在接受《光明日報》記者的專訪時,盧永根談到自己的黨員、校長、教授這三個角色的關係,説自己謹記“先黨員,後校長;先校長,後教授”的原則,這個簡單原則體現了盧永根對黨的教育事業高度負責、學校利益高於一切的責任感。

這句話雖然簡單,但真正要把握好這三種角色的關係很難。盧永根用自己的行動表明,他真正做到了。

在盧永根看來,很多人是有多重身份的,比如説既是專家,又是黨員。如果他們在黨內以專家自居,在黨外的專家面前又標榜自己為黨員,這是不行的。而他自己首先是一個黨員,工作上首先要從大局出發;在校長和教授身份上,自己首先應該考慮校長這個角色。既然是校長,就要着眼於學校的發展,就要把自己教授的工作和身份暫時放下。特別是不能利用校長的身份,給自己的教授身份獲得好處,比如學校的資源向自己的研究方向或實驗室傾斜,利用自己的地位幫助自己的團隊獲取研究經費等種.種好處。

這一點,給張桂權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據他回憶,老師盧永根擔任校長的13年,完全是全心全意站在學校的高度,為學校全局謀發展,但也恰恰是他自己的實驗室發展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時期。

身為校長,盧永根堅持着自己的治校理念。在他的回憶中,當校長期間他主要做了三件事,擺在首位的是學校的人才隊伍和學科建設;第二,堅決抵制住了學校為主體的商業行為;第三,不遺餘力地進行校園環境建設。在若干年後的今天看來,這三件事,都交出了讓人滿意的答卷,而正是這份答卷為學校的未來發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肖文儒時代楷模優秀事蹟心得體會 篇15

為進一步宣傳和學習王紅旭同志的先進事蹟,大力弘揚他“在生死關頭,捨生忘死,挺身而出”的崇高品格,按照教育部、黑龍江省教育廳和市教育局《關於深入開展“向王紅旭同志學習”的通知》要求,我校積極貫徹落實,深入開展向王紅旭同志學習活動。

20__年7月7日,組織全體教師深入開展學習王紅旭同志先進事蹟師德專題會議。

會上馬書記傳達了教育部追授王紅旭“全國優秀教師”稱號,及哈爾濱市教育關於深入開展向王紅旭同志學習的通知,詳細講述了王紅旭舍已救人的事蹟。

王紅旭同志,男,漢族,1986年12月出生,大學本科學歷,20__年8月參加工作,生前系大渡口區育才國小體育教師,入黨積極分子,一級教師。

20__年6月1日下午,在長江大渡口萬發碼頭段,兩名兒童溺水被衝入江水中。正在江邊遊玩的王紅旭同志,放下自己三歲的孩子,與其他市民義無反顧跳進江中奮力施救。第一個跳入水中的王紅旭同志先救起一名女孩,傳遞給江邊的接應市民,再次轉身遊向已被江水衝遠的另一名男孩,救起男孩迴游中,耗盡全力將小孩推向接應人員。最終,兩名小孩在其他市民幫助下成功上岸,王紅旭同志因體力嚴重透支,被捲入江中漩渦,他將生的希望留給了孩子,自己卻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年僅35歲。連日來,王紅旭同志的英雄義舉深深地感動着每一個人,他捨己救人的事蹟被廣大幹部羣眾廣為傳頌,在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告別悼念活動中,數千名羣眾自發前往送別、悼念。6月11日,教育部追授王紅旭同志“全國優秀教師”榮譽稱號。

王紅旭同志在生死關頭,捨生忘死,挺身而出,用年輕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的英雄讚歌,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四有”好老師的模範代表,是新時代教育工作者的先進典型,是廣大黨員幹部羣眾的學習榜樣。他用自己的英雄行動傳承了中華民族“見義勇為”的優良傳統,詮釋了人民教師“大愛無疆”的高尚品格。

馬書記號召全體教師向王紅旭同志學習,並進行了交流研討,教師們認真學習先進事蹟,並做好筆記,每人結合事蹟撰寫了心得體會,並在教師工作羣開展了交流活動。

教師們在學校工作羣裏發表感言,還紛紛表示,王紅旭老師在危難關頭,毫不猶豫、捨生忘死,勇救落水兒童,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要積極學習王紅旭的事蹟,學習他臨危不懼、見義勇為的傳統美德,學習他正直無私、助人為樂的優良品質,學習他舍已救人、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學習他樂於奉獻、敢於獻身的高尚情操。充分認識開展學習王紅旭同志先進事蹟活動的重要意義,在學校營造學習英雄、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爭當先進的濃厚氛圍,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爭做四有好老師。

通過組織專題學習、集中研討、交流等方式,大力宣傳王紅旭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蹟,弘揚新時期人民教師的高尚師德,進一步在全社會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

我校將把學習王紅旭同志英雄事蹟活動與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結合起來,與當前全黨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結合起來、與“師德師風建設規範化常態年”提出的“突出師德楷模引領,發揮示範作用”系列活動結合起來,把學習活動作為當前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和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一個重要抓手。要把學習活動同加強學校思想政治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引導和教育師生厚植家國情懷。

肖文儒時代楷模優秀事蹟心得體會 篇16

遼寧丹東抗美援朝老戰士孫景坤戰場上英勇殺敵、轉業後退守田園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的事蹟近來為人們所熟知。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年後的今天,這位96歲老英雄身上的戰鬥精神、使命擔當、坦蕩襟懷,值得我們去學習和傳承。

英雄並非沒有恐懼,不過為了祖國,他們選擇向死而生。學習孫景坤,要學習他捨生忘死、保家衞國的戰鬥精神。從解放戰爭到抗美援朝,從祖國南疆到朝鮮半島,他親歷戰鬥無數,腿上至今仍有一顆沒有取出的子彈……正是有了成千上萬像孫景坤這樣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兒女,才使得我們打敗了以美國為首的“武裝到牙齒”的所謂“聯合國軍”,捍衞了新生的共和國的安全和尊嚴。

英雄並非不知疲倦,不過為了未來,他們選擇永不停歇。學習孫景坤,要學習他建設祖國、熱情如火的使命擔當。從部隊轉業,他主動放棄進城工作的機會,毅然決然回到家鄉,當起了村裏的大隊長,幾十年如一日,帶領村民改天換地,脱貧致富。他躬下身子,把自己化作一條路、一座橋,引領羣眾走向發家致富的康莊大道,把軍人本色和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寫在田埂上,種到土地裏,照進老百姓的心中。

英雄並非沒有親情,不過為了人民,他們選擇公而忘私。學習孫景坤,要學習他以身許國、淡泊名利的坦蕩襟懷。戰爭勝利後,英雄收起軍功章,默默回鄉,勤勉工作,從不向人説起往昔的英勇與榮光。他一直勤勤懇懇,從沒向組織上伸過一次手、張過一次嘴,子女們沒跟着這位功勛卓著的父親沾過一分光。這種無私,源於他把自己的一切獻給祖國的坦蕩;這份淡泊,是久經沙場洗禮後的豁達。

天地能知許國心。在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在新中國成立以來波瀾壯闊的偉大征程中,湧現出許許多多像孫景坤一樣的英雄。這些英雄楷模書寫着歷史,守護着家國,也激勵着後來人敢於鬥爭、敢於勝利,朝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奮勇向前,把祖國保護得更加安全,建設得更加美好。

肖文儒時代楷模優秀事蹟心得體會 篇17

有一名四年級學生平時聰明活潑,課堂表現也很積極,但始終對學習提不起興趣。老師們通過數據分析和課堂觀察發現,他做題時會出現長時間的停頓,原因是思想開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找到問題後,老師告訴這名學生,老師觀察發現他很適合學射擊,鼓勵他去上射擊課。

射擊十分有利於注意力訓練。經過一個學期的射擊課程,這名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得到了極大改善。

在盧灣一中心國小,像這樣被“雲課堂”改變的學生還有很多。

吳蓉瑾愛學生,關心他們的健康成長,也重視培養他們的家國情懷。

20__年,帶領學生們去中共一大會址參觀學習時,吳蓉瑾發現,“學生的眼色是散的”。她感覺,如果一箇中國孩子不能瞭解中國的歷史,甚至於對中國共產黨都不熟識,是一件可悲的事。

吳蓉瑾因此決定創辦一個講的內容學生能聽得懂的紅色小講解員社團。她還特地請專業講解員到校教第一批的15名小講解員篩查信息、寫講解稿。同年暑假,小講解員們迎來了自己在中共一大會址的第一次單人講解。

吳蓉瑾至今還記得,那天天氣炎熱,中共一大會址沒有空調,小講解員的額頭冒着汗,後背也濕了。現場有位老先生一邊拍照,一邊讚歎,“這很好,這樣的故事可以一代代傳下去,祖國江山未來有人”。

16年來,孩子們的講解已從普通話版擴展到了滬語、英語、快板書、連環畫等方式。這個以孩子之口、從孩子視角講故事的社團,至今已在近千場的講解中服務數萬人次,紅色種子已然在孩子們的內心生根發芽。

談及自己為什麼當老師時,吳蓉瑾回憶,6歲上國小時,父母由於單位比較遠常常不能按時接她放學,無數個傍晚是老師給了她母親般的關懷,她也因此學會了呵護和愛。16歲進師範,是老師教會了她寬容和鼓勵。26歲在工作中,校長教會了她細緻和尊重。她就像花蕾一般汲取着養料,生長並綻放。

“從當年到今天乃至將來,我想我每天能如此不知疲倦、永葆激情地投入工作,那是因為我知道,身為人師,哪些事情是我必須做的。這是我的一份責任,而這份責任已經融入到我的血液裏,並且化作一腔的熾熱情感。”吳蓉瑾深情説道。

肖文儒時代楷模優秀事蹟心得體會 篇18

“吳校長去過這麼多地方出差,但一個當地景點都沒去過。因為每次出差授課,她都會選擇坐晚上的飛機去,讓對方安排上午講課,然後下午就匆匆趕回。為的,就是第二天一早7點40分能準時站在校門口迎接孩子們。”盧灣一中心國小學科教導徐繼紅告訴記者。

20__年,吳蓉瑾作為特級校長被派遣流動到上海市嘉定區盧灣一中心實驗國小擔任校長,由此開啟黃浦、嘉定兩頭跑的“更忙節奏”。起初,這所學校只有6個教學班,整個校園空空蕩蕩的,很多家長都不願意把孩子送來。但現在,周邊很多家長都想着辦法要把孩子送到盧一實小,也有不少人會到校門口打聽,怎樣才可以到這裏來讀書。

讓盧一實國小生雋瀟然的爸爸感觸最深的,是吳蓉瑾校長在家長會上對他們説過的這樣一句話:“家長在爸爸媽媽的角色裏,要像當年初戀一樣有愛,這樣才能給孩子創造一個有愛的家庭環境,等未來孩子有了家庭也會是有愛和幸福的。”

被譽為“鐵人校長”的吳蓉瑾自己也是這麼做的。儘管每晚10點多才離開辦公室,但其實她的丈夫,每天下班後都會到學校陪着她一起“加班”,然後手牽手如初戀般一起走過那條“愛的走廊”。每天不管多忙,吳蓉瑾都會跟在松江上大學的兒子打一通電話,交流一下當天的狀況。雙休日,吳蓉瑾跟丈夫一起開着車把兒子送到學校後,還會一起逛個街、吃個飯,再到“愛的學校”繼續加班。

“很多人覺得我很累,但其實每當看到孩子們那一雙雙清澈如水的眼睛,我一點都不覺得累。我愛這個學校,愛學校裏的每一個孩子,所以每天我都帶着對事業的摯愛和對孩子的喜愛踏入校園。我享受與孩子們在一起相處的快樂,也享受這份為人師的幸福。”吳蓉瑾笑着説。

肖文儒時代楷模優秀事蹟心得體會 篇19

炎陵,株洲市最偏遠的縣,生產、生活條件惡劣,長期戴着貧困縣、經濟弱縣、工農業產業滯後縣等落後帽子。

“我們要加快經濟發展,讓老區人民過上好日子,否則愧對革命先烈!”黃詩燕説。他一直在思考,如何讓這個全市的“拖後腿縣”迎頭趕上?如何早日摘掉這一頂頂壓得大家喘不過氣的帽子?

從20__年開始,炎陵連續8年開展“項目攻堅年”活動,一門心思抓產業,持之以恆抓項目。

炎陵沒有交通優勢、區位優勢、礦山資源,基礎設施相對薄弱,近年還被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招商“門檻”更高,如何發展工業?

20__年,黃詩燕到廣東招商,第一次跟湖南國聲聲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何亮接觸。由於選項較多,炎陵又是山區,當時何亮並未很放在心上。

何亮清晰地記得第一次見到黃詩燕的情景。那是20__年6月14日,在國聲聲學的落地簽約儀式上,“黃書記從炎陵的人文歷史、文化背景、經濟發展現狀、未來發展思路等方面,向我這個外來投資者展示了炎陵的全部,我十分信奉‘計劃’,瞬間被黃書記的計劃打動,也為他的嚴謹、深謀遠慮深深折服。”

簽約後,何亮帶着200多名員工從深圳到炎陵。

“招工難”成為該公司遇到的第一個難題。黃詩燕當即安排工作人員將招工簡章送到各鄉鎮(場),把招人觸角伸至各村各組,很快招到500名員工。從簽約註冊,到投產見效,短短兩個月內,該公司便實現開工量產。

“正是用這樣的誠心、真情,使投資商紛紛而至,炎陵迅速從一個工業幾近空白的山區縣,後來居上,成為全省工業發展的佼佼者。”炎陵工業集中區黨工委書記何美存説。

為了爭取重大項目,黃詩燕曾經清晨5時從炎陵縣出發,遭遇汽車在高速公路冰凍的大橋上滑行100多米的險情;為了趕上長沙、深圳招商引資活動,他一天工作16個小時不停歇;為了推廣炎陵黃桃,他帶病為“黃桃大會”站台,跑遍縣城每個推廣點、每一個鄉村展台……

可以告慰他的是,如今,炎陵已引進99家規模以上企業,其中有歐科億硬質合金、國聲聲學、全康智能家電等一批投資超過10億元的預備上市企業。該縣工業集中區在全省排名第20位,邁入全省園區第一方陣,創造了貧困山區招商引資的“炎陵現象”。

還有,20__年8月6日,炎陵縣順利脱貧摘帽,剷除了千百年的“貧根”。

肖文儒時代楷模優秀事蹟心得體會 篇20

換燈泡、修電錶、修電器、通馬桶……他365天“在崗”,24小時“開機”,被100多位孤寡老人當成“親兒子”,完成了2.5萬個小時志願服務。

作為紮根基層一線的電力工人,錢海軍用23年的執着付出,在平凡崗位上書寫不平凡,成為老百姓最信賴的“點燈人”。

從風華正茂的“小錢同志”到頭髮花白的“老錢師傅”,錢海軍所在單位先後成立以他名字命名的共產黨員服務隊和志願服務中心,1200多名志願者發展出25支志願服務分隊,輻射300多個社區,累計開展服務3萬餘次,服務時長超21.3萬工時。

肖文儒時代楷模優秀事蹟心得體會 篇21

危難急重前,黨員顯擔當。疫情防控展風采,誰説女子不如男?

疫情無情人有情。巾幗不讓鬚眉,疫情防控,機關巾幗黨員也在做貢獻。為了展現機關巾幗黨員戰"疫"風采和光輝形象,縣直機關工委聯合縣婦聯對機關女黨員在疫情防控一線先進事蹟進行宣傳報道。

紀委監委黨支部王俠:履職盡責,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宣傳報道。作為宣傳部長,在疫情防控期間,王俠同志履職盡責,積極主動做好宣傳報道。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她多次聯繫協調縣電視台、縣政府網站,在縣電視台、潼關清風網、縣政府網站等公開《關於在全縣疫情防控工作中受理檢舉舉報的公告》、《潼關縣紀委監委疫情防控期間暫停接待羣眾來訪的公告》等;通過潼關清風網、西嶽清風網等及時宣傳報道各級各部門紀檢監察幹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先鋒模範作用;向市紀委監委報送我縣紀檢系統工作開展情況和紀檢監察幹部疫情一線工作動態。除了幹好宣傳工作,她還積極參加小區防控值守和督導檢查。值守小區她一絲不苟,認真對小區的人員進行檢查、登記、排查,重點嚴禁外來人員進入,並對務工返回人員進行自行隔離,努力守護小區人民生命安全;督導檢查她認真細緻,重點檢查各小區、檢查點對重點人員的排查和防控、防控責任落實、重點卡口設置等情況,壓緊壓實主體責任,為全縣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組織部黨支部丁豔:衝在前,作表率,巾幗也能守好"門"。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丁豔同志主動請纓,擔任部機關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社區共建組組長,衝在抗擊疫情第一線。1月31日到崗後,她帶領幹部深入小區逐户上門走訪,詳細瞭解小區25户82人的基本情況,迅速建立住户人員信息表冊,做到不漏掉一户一人。為進一步密切與住户的聯繫,她主動與小區樓長進行對接,建立了花園小區疫情聯防聯控微信羣,與業主進行在線交流,每天發送疫情防控動態、防護知識,推送購物買藥微信銷售平台,使羣眾不出小區門就能收到日常生活物資,更贏得了住户對防控工作理解與支持。她帶領值守幹部三班輪流值守,無縫對接,對花園小區實行封閉式管理。設立登記點,製作出入登記本和出入證,每户一證,小區人員進出必須出示出入證,並進行嚴格的登記,非本小區人員及車輛一律禁止進入;堅持每天對小區進行全覆蓋消毒兩次,通過印發倡議書、懸掛條幅、微信羣等形式宣傳疫情防護知識,嚴格守好疫情防控"門"。瞭解到一線幹部在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中個人防護物品缺乏時,她多方協商,積極溝通,協調到口罩、84消毒液等防疫物資,送到一線幹部手中。她還多次深入村組,慰問堅守在一線的第一書記,為他們送去防控物資,送上組織的關懷。

肖文儒時代楷模優秀事蹟心得體會 篇22

多年來,孫景坤始終將功勛榮譽壓在箱底,從未向別人提及,更沒有因此向組織提出任何要求,一直靠參加生產勞動獲得收入,就連兒女也只知道父親是一位老兵、上過戰場,僅此而已。孫景坤的大女兒孫美麗説:“有一次,同村的人拿着一本小冊子,説這書上説的英雄不是老孫頭嗎?我們才逐漸知道父親那些年在戰場上經歷了什麼。”

孫美麗不理解父親為什麼對家裏人很“摳”,“小時候家裏連4塊錢的學費都拿不出,按説我爸是生產隊隊長,只要開個介紹信,學費就可以免了,可他堅決不給開”。後來,當地電信局招一批話務員,選中了孫美麗。孫景坤得知後,硬是把她的名額讓給了別人。“他在生產隊當了20多年隊長,每次都毫不猶豫地把機會讓給別人。”隨着年歲漸長,孫美麗慢慢讀懂了老人的想法:當年和父親一起參軍的10個夥伴,活着回來的只有3個人。經歷過生死的父親,總想回饋社會更多,“他更多是在替戰友活着”。

孫景坤的日子過得清貧,可他依舊堅持吃苦在前、不改本色。在家鄉擔任村幹部期間,他處處以一個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實幹擔當、積極作為。為了讓村民儘快脱貧致富,1984年,他組織村民成立共同致富小組、扶貧致富小組。

幾十年來,孫景坤嚴格按規定數額報銷藥費,從沒向組織提過特殊要求。“我最懷念犧牲在戰場的戰友”“我的戰友就犧牲在我跟前,和戰友相比,我還活着,已經很幸福了……”孫景坤説。

肖文儒時代楷模優秀事蹟心得體會 篇23

20__年大學聯考錄取結果出來後,張桂梅不斷收到學生髮來的喜訊,又一批大山裏的女孩子考上大學了。

12年來,她全力推動發展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公辦女子高中——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已經有1800多名大山裏的女孩從這所學校走出,走進大學,走向她們更廣闊的人生。半生坎坷半生貢獻,張桂梅堅守滇西貧困地區40多年,把“知識改變命運”的理念帶進大山,她堅信,幫助一個女孩接受更高層次的教育,就是幫助了一個家庭。

9月4日,張桂梅當選20__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她謙虛地説:“我個人獲得的榮譽,是由後面無數的無名英雄支撐的,榮譽是全縣人民的。”

“只要還有一口氣

我就要説‘同學們,請坐’”

1957年,張桂梅出生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一個滿族家庭。17歲那年,她隨支援邊疆建設的姐姐來到雲南,後來同丈夫一起在大理喜洲鎮一中工作,那是她人生中最平和喜樂的一段時光。

幸福的日子很短暫,1996年,丈夫患胃癌去世,這個打擊幾乎使張桂梅喪失了生活的勇氣。一年後,她決定離開令她觸景生情、睹物思人的地方。華坪——這座小縣城接納了她。

張桂梅先是在華坪中心中學任教。正當她全身心投入工作以撫平心中的傷痛時,厄運再次降臨。

1997年4月,她感覺腹部疼痛,肚子也越來越大,像懷上了5個月的娃娃。到醫院檢查發現:腫瘤,需要手術。

“老天怎麼就對我這樣不公平?少年喪母、青年喪父、中年喪夫,難道還不允許我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嗎?”張桂梅整整哭了一夜,但哭過以後,她決定,這病先不治了——馬上要會考的學生更重要。

第二天,她一邊吃止痛藥,一邊像常人一樣工作,直到3個多月後把學生送進了會考考場,才向學校説明病情,住院切除了重達兩公斤的腫瘤。

常人無法想象她是怎樣熬過疼痛這一關的——她腹腔的器官全都移位,腸子粘連貼在了子宮後壁上。醫生要求張桂梅休息調養半年後才能工作,但術後24天,她就匆匆趕回華坪,來到新成立的民族中學任教。

不幸的是,不久後,她未痊癒的身體再次出現病症,腫瘤以極快的速度生長。學生們知道老師的病情後,哭着説:“是我們把你累病的。”而張桂梅心裏清楚,是學生一直支撐着她站在講台上,給了她生命的火光,“只要還有一口氣,我就要説‘同學們,請坐’。”

1998年7月,直到把民族中學的又一批學生送往會考考場,她才去做了第二次手術。

“桂子飄香,梅花禦寒。

祝媽媽生日快樂!”

到民族中學工作,張桂梅要面對的大多數是傈僳族、彝族等少數民族學生。學生們來自大山,家庭貧困,文化基礎差、生活習慣不好。

20__年,張桂梅接手過一個特殊的班級。這個班班風較差,有的學生轉走了,有的學生回家不讀書了,有些男孩子晚上還在網吧過夜,老師們都對這個班沒有信心。臨近會考時,學校安排張桂梅接這個班的語文和政治課,並擔任班主任。

為了能管住那些半夜跑出去玩遊戲機的男生,張桂梅採取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把行李搬進男生宿舍,和32個男生住在一起。

早上6點,她叫孩子們起牀做早操;晚上,她檢查女生宿舍後又來到男生宿舍,一張牀一張牀地查點人數,清點夠了才躺下;然後和男生們用輕鬆的語氣聊聊白天的事;時間差不多了,她就説聲:“睡覺!”一段時間下來,這些男生説,就像在家裏一樣,有個媽媽和我們住在一起。

她的辛勞沒有白費,會考時,22名學生考到500分以上,這麼好的成績沒有人敢想象。

因為營養跟不上,山裏的孩子經常生病。張桂梅就每個月輪流帶着學生出去改善生活,而她自己每頓飯僅吃一份小菜。

一名女生考上了高中,因為家中一貧如洗,她一年後不得不輟學打工。張桂梅知道後四處打聽她的下落,最終找到她,讓她回校復讀。在張桂梅的鼓勵、幫助下,這名女生最終考取了一所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畢業後回到華坪縣通達鄉中學任教。她説,之所以選擇這樣一份工作,就是因為張桂梅,自己要做一名像張桂梅一樣的老師。

張桂梅愛學生並不需要任何回報。在她看來,她得到的比世上任何人都多。有一天,她同以往一樣匆匆忙忙地趕到學校上課,發現教室講桌上擺放了兩個大蛋糕,只聽全班學生齊聲喊道:“祝張老師生日快樂!”許多教過的學生也來祝賀她的生日,並送上一張自制的賀卡,上面工整地寫着:“桂子飄香,梅花禦寒。祝媽媽生日快樂!”

一生無兒無女的張桂梅,成為許多學生的“媽媽”。“我感到幸福極了。”張桂梅説。

“為了她們走出大山

吃什麼苦我都願意”

在民族中學工作的時候,張桂梅就發現一個現象——很多女生讀着讀着就不見了。“有的被叫回去幹農活、打工,有的是父母收了彩禮,就讓孩子輟學結婚。”張桂梅心痛地意識到,有些大山裏的女孩連站在教育公平起跑線上的機會都沒有。

“有知識、有文化、有責任感的母親,是不會讓自己的孩子輟學的,也不會讓自己的孩子世世代代窩在大山之中,代代貧困下去。所以我就想讓山裏的女孩子受教育,讓她們全免費上高中,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要讓更多貧困山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孩子走出大山,通過知識改變她們的命運。”20__年,張桂梅決定辦一所免費的女子高中,併為這個在別人看來根本無法實現的夢想四處奔走。

為了籌集辦學資金,張桂梅放下了全部自尊。從20__年起,她每年假期都跑去昆明募捐。她把自己獲得的各種榮譽複印了一大摞,在街上逢人便拿出來請求捐款。

“為了她們走出大山,吃什麼苦我都願意。”執着的張桂梅沒有放棄,她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被罵騙子,被吐口水,被放狗咬……5年下來,她只籌集到了一萬多元。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關心支持下,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在20__年8月建成了。這是一所沒有錄取分數線,只要國中畢業、只要願意讀高中、只要是貧困家庭的女孩子,學校都無條件接收,全免費就讀。

當年9月1日,100名來自周邊地區的女孩子成為女子高中首批學生。

那一束光照亮了更多的人

華坪女高成立以來,張桂梅每天都會拿着小喇叭催促學生上課、吃飯、自習、做操。學生們跑步去晨讀、跑步去吃飯、跑步去睡覺……每一件事情都被張桂梅嚴格限制在規定時間內,學生們開玩笑私下叫她“周扒皮”。

理想很美好,但現實很嚴峻。學生來自大山,學習基礎差,理解能力也不強,教學難度很大。剛開始的幾屆學生,有些連會考錄取分數線都沒有過。

在張桂梅和同事們堅持不懈的努力下,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的硬件條件不斷改善,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明顯提升。建校12年畢業10屆學生,上線率和升學率都是百分之百,綜合排名始終保持全市第一,社會認同度不斷提高。1800多名貧困女孩在這裏放飛了夢想、走進了大學,成就了大山裏的“教育奇蹟”。

人們都説,這所學校“低進高出”的背後,離不開學生的苦讀、教師的苦教,更離不開張桂梅不顧生死的奮鬥。

這些年來,張桂梅將自己的工資、各級政府發給她的獎金,甚至是大家籌集給她看病的錢全部捐給了華坪貧困山區的教育和社會事業,累計有上百萬元。她個人沒有任何財產,現在還住在女子高中的學生宿舍。但她卻説:“我什麼都有,我心裏有學校、有千千萬萬個孩子。”

張桂梅就像一束光,一束幫助大山女孩改變人生的希望之光,一束托起無數家庭和學生“知識改變命運”的夢想之光。她無私的大愛,也感染了身邊的同事和一屆屆學生。

韋堂芸老師,左腳骨折拄着雙枴堅持為學生上課;勾學華老師,婚禮當天上午還在學校忙碌;楊曉春老師,長期資助學生卻從不説起……

周雲麗是華坪女高第一屆學生,大學畢業後考取一所中學的教師,聽説母校緊缺數學教師就放棄正式編制,回女子高中當了一名代課教師。大學畢業後在上海打拼的黃付豔,在華坪遭遇水災時,把自己積攢的錢首先捐給學校……

來自張桂梅的愛,在華坪女高延續着。

肖文儒時代楷模優秀事蹟心得體會 篇24

中安街道中心幼兒園全體教職工,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通過微信、微博、電視及分別轉發各自的朋友圈等多形式收看中宣部“時代楷模”朱有勇同志發佈會。開啟向朱有勇同志學習的活動,學習了朱有勇同志先進事蹟。

朱有勇同志是一名科技工作者,他潛心科研、根植土地、矢志創新,以科教報國為理念,用滿腔熱血書寫了一名優秀科技工作者的科研匠心和奮鬥精神。成長於土地、根植於土地、收穫於土地,“農民教授”成為他最喜愛的稱號。他數十年如一日,紮根自己所深愛的大地,為我們詮釋了一名優秀共產黨員、一名優秀科技工作者、一名優秀人民教師的精神風範和時代。他堅定信仰、情繫農村、躬耕農業的為民初心和擔當精神,他愛崗敬業、明道信道、築夢育人的師者仁心和奉獻精神,他潛心科研、根植土地、矢志創新的科研匠心和奮鬥精神。

朱有勇院士愛崗敬業、潛心科研、長年根植土地,為雲南當地農業發展和脱貧攻堅作出了巨大貢獻。通過學習朱有勇院士的先進事蹟後,中安街道中心幼兒園全體教職工深刻感受到朱有勇同志是一名人民教師,他愛崗敬業、明道信道、築夢育人,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用滿腔熱血演繹了一名優秀人民教師的師者仁心和奉獻精神。一名黨員幹部,他堅定信仰、情繫農村、躬耕農業,以強農興農為己任,用滿腔熱血詮釋了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為民初心和使命擔當。

學後教職工紛紛表示,朱有勇院士是我們身邊最鮮活的榜樣,時刻提醒着我們作為幼兒園的一分子,應該嚴於律己、積極向上、履職盡責,以昂揚的鬥志和精神狀態,投身到幼兒園的保教工作中。

肖文儒時代楷模優秀事蹟心得體會 篇25

《時代楷模發佈廳》節目讓我們又一次走近這17名勇於奉獻、不怕犧牲的英雄羣體。

黃羣到......,節目最後用一個特殊的點名儀式,讓所有觀眾替壯烈犧牲的黃羣、宋月才、姜開斌點到,一聲比一聲堅定有力、一聲比一聲震撼心靈。淚光中彷彿看見,他們意志堅定、身體筆直,洪亮地吼出一聲到......

家裏有參加過國家重點項目的人都知道,一旦參加項目,代表的是無數個不歸家的日子,無數的思念與擔憂,看完發佈會,為老是嗔怪老公陪不了自己、陪不了孩子而感到愧疚,自己應多給他一些支持和鼓勵,讓他少一些擔心才是自己應該做的。

願英烈們保佑所有參加國家科研項目人員平安,願所有思念的人早日歸來團圓!

面對颱風與巨浪,黃羣、宋月才、姜開斌三位同志英勇無懼,用寶貴的生命兑現了共產黨員的入黨誓言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和平年代,少了流血,淡了硝煙,但為國、為民奉獻犧牲的精神從未離去。建國初期的錢學森為了國防事業,犧牲掉國外優厚生活待遇,回到祖國,奠定兩彈基礎。新時代的黃羣等同志為了試驗平台及其保障人員的安全,犧牲自己,保護國家利益。

時代在變,但無論過去還是現在,我們優秀的黨員、科技工作者在國家集體利益面臨危難之時,總能做出了自己正確的選擇挺身而出。我們應向榜樣學習,學習他們對黨忠誠、恪盡職守、敢於擔當的精神,用實際行動為國防事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中船重工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大集體,鐵漢丹心的張進同志,為了企業的發展和心繫的國防事業,殫精竭慮,死而後已;七六〇研究所抗災搶險英雄羣體不惜用生命保護國家重點試驗平台,他們用生命詮釋了軍工人為國防事業不怕苦、不畏難,恪盡職守、不怕犧牲的偉大情懷。有幸工作在這個大集體裏,榜樣就在我們身邊,時刻激勵着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履職盡責、許黨報國,為我們所熱愛的國防事業貢獻智慧和力量。

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卻還活着。渤海海畔,七六〇所的英雄們用偉大的精神譜寫了一曲新時代愛國壯歌。

當海平面不再寧靜,暗流洶湧,狂風巨浪企圖吞沒研究平台,讓科研成果付之東流。若纜繩鬆落,將造成不可估量的嚴重後果。緊急關頭,七六〇所的英雄們毅然決然的衝進碼頭抗災搶險。英雄無畏,大愛先行,國家財產高於一切,同胞生命勝過自己,黃羣、宋月才、姜開斌同志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麼是責任,是熱血,是共產黨人不怕犧牲的榜樣精神。巨浪面前,沒有生與死的抉擇,沒有退縮與恐懼,唯有紅色的信仰熠熠生輝。

狂風掀起海浪,忠魂鑄就豐碑。英烈安眠碧海,壯歌永鳴心間。

狂風海浪肆虐,一次次撤退的喊聲勸不退搶險隊員們,黃羣等3名同志最終因公殉職。是他們,用生命撐起了心中的船舶夢,用行動詮釋了入黨時的錚錚誓言。血肉之軀雖已倒下,精神豐碑將牢牢樹起,英雄們的精神永放光芒,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向楷模學習,向英雄致敬!

十七名試驗團隊的勇士,在國家財產受到危害時,不顧個人安危,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保證了試驗平台及其保障人員的安全,黃羣等三名同志因此奉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是新時代的楷模,是船舶人學習的榜樣。作為一名普通黨員,我們要以英雄為榜樣,堅定理想信念,立足崗位,從點滴做起,用實際行動踐行入黨時的初心和誓言。

肖文儒時代楷模優秀事蹟心得體會 篇26

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閲兵方隊中,有一面旗幟屬於“硬骨頭六連”。擎旗手王開説,這面戰旗是先輩用鮮血染紅的,在黨的帶領下,六連打贏了一場場險惡的戰役,官兵對堅持黨的領導堅貞不渝。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傳統、講連史,六連官兵不僅對優良傳統如數家珍,而且個個通曉連史,人人都是解説員,官兵通過解説扎牢了感情根子、植入了忠誠種子。

少數民族士兵艾力扎提·艾合買提初到六連時,生活習慣不一樣、訓練節奏跟不上,一度令他對軍營生活有些沮喪。指導員馮傑專門找他談心,並培訓他擔任連史館解説員。

瓦子街戰鬥、小尖山戰鬥……艾力扎提·艾合買提一有時間就扎進榮譽室,悉心品味戰鬥歷程和英模故事。潛移默化中,艾合買提重燃夢想、重拾信心,為了練強體能,他主動給自己加碼,如今,艾合買提不僅軍事素質越來越好,紮根軍營的理想信念也愈發堅定。

一把拼彎的刺刀、一封訣別的家書、一根帶血的挑杆……連隊命名紀念日,馮傑將官兵集合到連史館,動情講述“三件傳家寶”的故事。這三件傳家寶,成為六連官兵傳承紅色基因、鑄牢軍魂的重要載體,現在每逢新兵入伍、幹部調整、執行重大任務等重要時刻,他們都要組織官兵到榮譽室瞻仰三件傳家寶,教育引導官兵牢記歷史,不忘初心。

今天我以六連為榮,明天六連以我為榮。“連隊厚重的歷史傳統,正是官兵愛黨信黨、忠誠於黨的根之所在、魂之所繫。”馮傑説,“硬骨頭六連”不僅有輝煌的歷史、卓越的戰功,更有一茬茬官兵用實際行動書寫着今天的故事、明天的連史。

肖文儒時代楷模優秀事蹟心得體會 篇27

霞陽鎮的大源村,是黃詩燕的扶貧聯繫村。20__年11月20日上午9點來鍾,他又一次來到該村調研,九天後不幸去世。這是他最後一次下鄉調研,最後一次來到他日夜牽掛的大源村。

村支書唐自華,記不清黃詩燕來了村裏多少回,但是最後這次到村裏的一幕幕,卻永遠不會忘記。他説——

黃書記來到我們村,一見面就問我,老廖怎樣了?

黃書記説的老廖,是村裏的貧困户廖成運,也是他的幫扶聯繫對象。

這些年,多虧了黃書記,廖成運一家住進了易地搬遷安置新房,兒子廖建文到離家不遠的工業園企業裏上班,每個月有近四千塊錢收入。

我向他彙報,最近老廖身體不太好。

“看看去。”黃書記直奔老廖家。

他噓寒問暖,囑咐老廖按時吃藥,好好休養。臨走,交代我一個任務:“老廖的兒子四十多歲了,請你想想辦法,幫他介紹個對象,早點結婚成家。”

隨後,他現場調研了好幾項工作。

在危舊房拆除現場,看到拆得還不徹底,他説,還得繼續加油啊。

在村裏的危橋施工現場,他説,快過年了,加快進度,早點修好,方便羣眾出行。

路邊空地上,羣眾在曬着太陽聊天。黃書記下車,走過去和他們一一握手,詢問大家:生活還好嗎?對村裏工作滿不滿意?

羣眾説,裝了路燈,打了水泥路,感謝黃書記,幫我們做了好多事。

黃書記笑着擺擺手:“不要感謝我,事是大家一起幹的。”

來村部的途中,經過一片油菜地。他走進地裏,察看油菜苗長勢,村民圍了上來。

他問村民,一畝能打多少油?

有説一百來斤,有説能打兩百來斤。大家七嘴八舌。

黃書記笑着説,打一百來斤正常,能打兩百來斤,那你就是精耕細作嘍。

到村部與大家座談,聽取了我的脱貧攻堅工作彙報後,黃書記説:“要守住底線,不出問題。對貧困户多關心,多幫助。要提神鼓勁不泄氣,繼續加油,鞏固脱貧攻堅成效。”

11點多,調研結束準備回縣城。走到車旁,他突然又返回,走進了村衞生室。

貧困户是不是都和家庭醫生簽約了?有哪些服務項目?多長時間檢查一次?他邊看邊問。

他翻閲村民的《家庭醫生簽約協議書》仔細核查,還特意翻看他聯繫的困難户廖成運那一頁,看是否簽約。他對村醫史淑萍説:“你們要多下鄉,對貧困户上門服務,搞好村民慢性病的防治服務。”

他最後一次到村裏調研,惦記的最後一件事,還是羣眾的健康問題。誰能想到,九天後,他自己的健康卻亮起了紅燈。

黃書記再也不會來了,但村民們都説,他永遠活在我們心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zjgkg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