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疫情期間線上課堂心得(精選5篇)

疫情期間線上課堂心得(精選5篇)

疫情期間線上課堂心得 篇1

緊鑼密鼓的一天結束了。從早上七點起牀,通知孩子朗讀課文,佈置預習作業,到開始線上同步學習,佈置線下作業,完成課後輔導,作業批改等工作。一切好像跟平時上課沒有什麼區別,因為這些都是教學常規工作,但是卻又覺得跟平時上課大大的不同,是不能立刻了解到孩子們對知識的掌握度,還是不能立刻為孩子們答疑解惑?是不能彎下身手把手的糾正孩子們的生字書寫,還是已經被羣裏家長們的信息狂轟亂炸的昏了頭?安靜的課堂搬上了手機,電腦,電視,紙質的練習變成了五花八門的電子書練習圖片。老師們各個變成了電腦小能手,錄視頻,找小程序,錄微課,盡己所能的讓學生真正在線上學習到知識,而不是讓學生感覺這只是一場轟轟烈烈的課堂遊戲。

疫情期間線上課堂心得(精選5篇)

為了更好的開展線上課堂工作,學校提前安排家庭教育高級指導老師開展了一次大型的線上直播講座,講座名稱為《送給新學期有夢想的孩子》,這場講座意在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讓家長孩子們提前熟悉線上學習模式。

教務處事先佈置老師完成了課堂預案,讓老師們提前一天將課堂預案發到學生羣,課堂預案包括本課的上課內容,課前預習內容,課後複習內容,重點難點等等。

老師們同步線上學習,認真記筆記,課後在微信羣裏再進行知識補充,在同事羣裏交流好的教學經驗,在釘釘羣裏批改作業······

線上學習的老師們聽得格外認真。

線下交流的格外的熱烈,互相取經。

老師們輔導作業絲毫不敢馬虎,各種大招齊上陣。

當然查遺補漏,一個也不能少,老師們一天的工作就這樣在忙亂中有條不紊的進行着。即使格外的不適應,但是也不抱怨。疫情雖然將大家關在家中,但是關不住大家工作的熱情,羣裏有老師一直在期待,正式上班的那天早日到來。我想當老師們站上講台的那一刻,一定會對孩子們説一句:孩子們,我想死你們了。

家長們在這一天也不閒着,早早的測試線上學習的工具,確保自己的孩子第二天能準時準點的聽上課。所以電視機前、電腦前、手機前,倒映着孩子們求知若渴的眼睛。

家長們此時也成為了老師,在微信羣裏諮詢老師問題,監督孩子批改作業,按時按點完成老師佈置的各項任務。羣里人員太多,很多信息不能及時回覆,家長們也都能理解,幫助老師協調處理問題。這場疫情讓家長與老師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密切,我想也讓家長更加的明白了老師一天的工作日常,相信回到學校會更好的配合老師的工作。

這是濱江國小老師、孩子、家長們的一天。我們學校的現狀也僅是全國各行各業的一個縮影而已,工作不能停,停課不停學。我們一直在貫徹上級領導的指示要求,並嚴格實施。

疫情期間線上課堂心得 篇2

九年級是由縣裏的名師進行專題教學,我全程聽了自己所帶學科的課,名師講解都緊扣會考命題點,而且知識講解詳實,我聽後都感覺收穫頗多,相信如果學生能認認真真聽課,收穫會很大。而且學生可以針對自己薄弱的科目或者知識點反覆觀看,可以提高學習效率。

對於這樣的新的教學形式,我是懷着好奇和疑慮而接受的。

一、優勢:

(一)學習了一門技能。通過幾天的培訓和實踐,對網上授課有了較深的理解,並且能給學生上直播課了。

(二)學生的學習克服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可以利用碎片時間重新學習課堂上沒有掌握的知識。

二、不足:

(一)和學生互動不方便。

(二)不方便管理學生。

(三)學生之間不能一起探討所學內容。

(四)老師和學生不能進行情感的交流與互動。

希望疫情快一點結束我們都能迴歸實體課堂。

疫情期間線上課堂心得 篇3

美學與文學概論一樣,理論性很強,全是概念,一開始的幾節課就像正兒八經的哲學講座一樣,有些深奧,老師列出的書單我一本也沒看,所以前幾周聽課是比較吃力的,但是自己漸漸接受理論分析後,課程也就容易些了。課程內容也比較多,稍一分神就跟不上講課的進度,因而課堂也不敢開小差。不過我覺得老師不使用課件是對的,有些課程因為有課件,我總是認為不聽課沒關係課後看課件就可以,然而美學內容就是大段大段的説理性分析,理解比死記硬背更為重要,上課時老師會舉例,再用課本理論分析,這樣總比課後冥思苦想好些。這學期學習美學課所持的心態不是考試而學習,而是一種模仿。平時看一些文學作品鑑賞,總覺得作者的分析處處都是美學或文概理論依據,而有些依據也能用以分析與其想通的作品,勝於自己淺薄的分析鑑賞,課本正文分為五個部分,分別是審美活動、審美形態、審美經驗、藝術審美和審美教育。老師花了比較多的時間講解導論部分,主要介紹美學的歷史、性質、規律及其基本問題,這些都是為整個學期的課程打基礎,認識到美學“是什麼”的話,再學習就容易多了。

以前自己一直把美學的指示對象是雕塑、繪畫這些藝術品,視野很狹窄,也很零碎,自己沒有了解過中國美學的起源,但是潛意識裏一直把美學的起源定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只因這時的藝術發生了從自發性到自覺性的轉變,學習美學之後才意識到這是把美學從哲學中孤立了。美學最初是依附於哲學的,隨着對象拓展和研究方法的多樣化,它逐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課本把《易經》里人對自然、世界以及自然、世界形成之道的理解作為中國美學思想的基本精神,還把入到倆昂家思想的相互關係作為中國古代美學的基本格局,這就把美學與哲學思想緊密聯繫起來。美學不僅僅是文學藝術的輔助性工具,也是心理、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直認為美學就是“關於美的學問”,自然而然地把美學的對象當作是關於文化藝術中的美的部分,那些較容易為人民所接受的東西。醜和荒誕都是現代美學裏重要的審美形態,但是又與自然形態、道德形態裏的醜、荒誕有着區別。我也是趨“美”避“醜”的人,喜歡那些在顏色、線條上令人賞心悦目的事物。但醜不能簡單地被定義為那些外形不討喜的事物,應當把它當作對美好事物的否定,一種表裏不一的矛盾狀態。美醜不是絕對的,兩者就像一對矛盾共同處於事物之中,每一件事物在包含着美的同時也包含着醜。小時候我總看金庸,也認為堂吉訶德是個大英雄,單槍匹馬闖天下,符合自己對俠客生活的嚮往;長大後漸漸嘲笑起他的滑稽來,但卻不知道是為什麼。假如用美學分析,許是因為他的理想是無法實現的,中世紀的生活已經成為過去;而堂吉訶德無法在現實生活找到自己的存在意義,產生虛無感、無助感,於是把希望寄託在騎士生活中,但是這個又是不合時宜的,於是總是那麼荒誕不經。

慢慢地,我發現似乎美學與文學有很多共通之處,亦或者説,美學就是這些文學的理論性概括、反映。美學課本第三章《中國古代的基本審美形態》的後三節都列舉了大量唐詩的例子;此時文學史老師的講課內容也恰好是唐詩;兩者相互聯繫;似乎唐詩的美妙不是那麼懵懵懂懂無處可言了,不僅是可以感悟,還可以通過這些審美形態分析唐詩的形式美、意境美、節奏美。在文學史課程的期中小論文裏,我也引用美學課本“氣韻”、“意境”、“神妙”這些內容作為理論依據分析唐詩“妙處玲瓏透徹、言有盡意無窮”的原因;同時美學課也不是那麼幹澀難懂了,每次老師為某個理論舉例時,自己也會在思索可證明理論或可用理論分析的例子。

就性質而言,美學是一門關於審美活動的綜合性的人文學科,應當解釋、闡明審美現象、美的規律,幫助人們瞭解美的特徵。學習美學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審美修養和藝術鑑賞能力,就漢語言文學專業而言,創作、鑑賞、分析能力應是十分重要的,學習這門課程正是為了提升藝術鑑賞能力,自己懂得鑑賞美,懂得用理論分析藝術的美,才能有傳授給學生審美意識的條件。學習美學不僅僅是為了明白某個事物為什麼是美的,更應該是對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有更深刻的理解,明白什麼是美。當大家認識到什麼才是美,美的條件什麼,就不會輕易地把淺層的、感官上的滿足作為美,就會去尋找美的事物;每天按照自己所追求的尺度規劃生活,讓每一天都有樂趣,這也挺好的。

疫情期間線上課堂心得 篇4

“作為一名組工幹部,越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越要衝鋒在前。”組工幹部堅決貫徹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用行動踐行初心,用腳步丈量責任,堅守在戰“疫”第一線,為打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組織力量。

清晨五點半:他們在小區門口值守,當好羣眾生命安全的大門衞。習近平總書記在調研時強調 “幹部重心要下移,力量要下沉,支援社區工作,構築起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線。”組工幹部積極響應,第一時間奔赴各個社區報到,當起小區門衞,對居民小區實行封閉管理,每天起早貪黑進行輪值,對出入人員“一查核兩詢問一登記”,讓羣眾真正“靜下來”。他們沒有救援服、隔離衣,只有一隻簡單的口罩;他們沒有執法證、資格證,只有一張百姓熟悉的面孔。他們用小區門衞的新身份,充分發揮示範帶頭作用,踐行初心使命,為羣眾安全保駕護航。

上午十點半:他們戴着口罩在部裏參加考核工作會議,當好疫情防控一線幹部的考察員。注重在戰“疫”一線考察識別幹部,召開工作部署會議,劃分跟蹤考察組,每天深入一線瞭解各級幹部政治站位、工作擺位、靠前作戰、擔當作為等情況。自此,吹響戰“疫”衝鋒號,全面廣泛動員,積極調兵遣將,把戰“疫”一線作為磨練幹部的“練兵場”,考察識別幹部的“試金石”,全面檢驗領導班子和幹部的政治素質和現實表現。

下午三點半:他們在鄉鎮村屯的卡點暗訪,當好百姓安全的守護者。“疫情不退,我們不退!”他們作為疫情防控暗訪組成員,深入村屯一線卡點,對村屯卡點設置情況、鎮村幹部值班值守情況、聯防聯控機制建設情況等進行監督檢查按照上級黨委的統一安排部署,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滿族自治縣馬鞍山鎮新風村黨支部書記陳相國帶領村黨支部迅速上崗,設置村屯卡點,落實值班值守。用從嚴的監督構築起羣防羣治的嚴密防線。迎戰疫情,組工幹部甘做守護者,讓暗訪監督嚴起來,讓銅牆鐵壁硬起來,為羣眾平安貢獻力量。

晚上十點:他們在電腦前奮筆疾書,當好優秀做法先進事蹟宣傳員。做在電腦前梳理總結一天的工作成功,把考察考核、暗訪途中發現的相關單位好的抗“疫”做法和戰“疫”先鋒們的先進事蹟,總結提煉形成文字。用旗幟引領方向,用號角振奮精神,用事實消弭恐慌,用關懷撫慰創傷。以文為戈,以筆為槍,記錄黨員幹部的英勇和頑強;以紙為媒,以網為介,書寫守望相助、同舟共濟的感人瞬間。

這就是組工幹部的戰“疫”一天,充實且忙碌,温暖且不失感動。急難險重,更顯組工本色;風雨同舟,永葆為民真情。疫情當前,許許多多組工幹部化身為“抗疫”戰士,同千千萬萬的“逆行者”一道,堅守着、拼搏着、奮鬥着。(原標題《組工幹部的戰“疫”一天》)

疫情期間線上課堂心得 篇5

20__年初,一場新冠病毒席捲全球,這無疑對我國經濟生態和金融市場提出了新的挑戰。實際上,國際輿論中的“中國崩潰論”從未停止,最近更是甚囂塵上;

而國內在大部分企業被迫停工一週、部分中小企業瀕臨絕境、就業形勢更加嚴峻的形勢下,很多人的信心也產生了極大的動搖。

劉偉教授在今日公開課中客觀地闡述了我國經濟面臨的挑戰,也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中國目前需要迅速行動,最根本的是要堅定信心。挑戰和困難是客觀存在的,但正如習總書記在探訪居民時強調的“大家要有信心”,與其盲目地陷入懷疑和崩潰,我們更應該保持對中國經濟環境向好趨勢的信心。

對於我們金融專業的學生而言,這堂公開課有特別的意義。隨着新冠病毒在全球疫情的發展,美股、港股等都經歷了非理性暴跌,許多與疫情相關較少的板塊也由於跟風拋股而迅速貶值。但A股即使在波動最劇烈的階段,白酒、互聯網等板塊仍然保持穩定,並且在短暫的波動後大部分板塊恢復正常趨勢,可見我國的市場是相對有效的、是有抗風險能力的。

我們知道金融危機總是有“自我實現性”的,這就要求我們更要客觀冷靜分析問題,更要對中國經濟能夠克服此次疫情影響、繼續穩中向好地發展保持信心,共同面對接下來的風險與挑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yxvde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