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大學生外出考察心得體會

大學生外出考察心得體會

外出考察學習可以親身體驗書本上所描述的,可以開闊自己的視野。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學生外出考察心得體會,供大家分享。

大學生外出考察心得體會
大學生外出考察心得體會一

這次學習考察,是我市近年來組織的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範圍最廣的一次集體考察學習。唿包鄂地區是自治區經濟率先發展的“金三角”,走在了全區經濟發展的前列,特別是鄂爾多斯市和和林格爾縣在創造了短時期內高速增長的奇蹟,被經濟學界稱為“鄂爾多斯現象”和“和林格爾縣現象”。通過此次考察學習,達到了開闊視野、啟迪思想的目的,取得了預期效果。

一、學習考察的基本情況

(一)在中央農業大學幹部教育培訓中心內蒙古農業大學分院學習培訓情況

1月7日至8日,在中央農業大學幹部教育培訓中心內蒙古農業大學分院,圍繞如何更快更好推進我旗三化互動進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等中心課題,進行了為期2天的集中學習培訓,聘請了內農大職業技術學院經管系主任張立中教授作了《農牧業產業化和建立健全合作經濟組織》的報告,內蒙古農業大學農林工程設計院院長姬寶霖作了《工業化、產業化項目的決策與管理》的報告;內蒙古農業大學高教研究所所長蓋志毅教授就《怎樣制定和執行“xx”規劃及工業化城鎮化與草原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方面進行了講授,觀看了自治區社科院首席研究員潘照東關於《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自治區經濟持續協調健康快速發展》的專題講座錄像。幾位學者從理論層面對制約旗域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和關鍵環節有針對性的進行了系統分析和深入剖析,為我們發展旗域經濟的實踐提供了理論支撐。

(二)赴唿和浩特市考察情況

1月9日,考察組赴唿市和林格爾縣考察了盛樂經濟園區,參觀了蒙牛乳業、蒙羊肉業、兆君羊絨、賽澳肉羊等知名企業。1999年以來,和林格爾縣憑藉自身的區位和地緣優勢,主動接受唿和浩特的經濟輻射,優化環境,構築平台,招商引資,大上項目,全力促成了蒙牛乳業、宇航人科技等企業集團落户發展,以龍頭帶基地,以產業帶農户,縣域經濟在短時期內迅速膨脹,gdp由1999年的6.5億元增加到“十五”末的65.8億元,年均增長58.9%,固定資產由4.09億元增加到“十五”末的90億元,是“xx”末的10倍,財政收入由0.52億元增加到5.315億元,年均增長5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8518元和4390元,分別為“十五”初期的2.4倍和2.6倍。三次產業結構由50:36:14調整到14:69:17,實現了經濟結構的歷史性轉變。和林格爾縣能夠在短時期內從“農業過弱、工業不強、經濟落後”的局面發展到中國西部百強旗縣第17位,實現了縣域經濟的跨越式發展,主要做法和經驗是:一是創新理念,增強加快發展的內在動力。

全縣上下牢固樹立五種思想,即樹立建設經濟大縣的支撐點就是建設工業大縣的思想,樹立招商引資統領全縣經濟工作的思想,樹立園區帶動、產業聯動、縣鄉互動的思想,樹立進一步改革開放、搶抓機遇、趁勢而上的思想,樹立環境也是生產力的思想,全面提高加快社會發展的能力。在實際工作中,堅定不移地實施以開放促發展的開放帶動戰略,以招商引資為突破口的投資拉動戰略,以集中力量辦大事為手段的重點突破戰略,全力打造特色優勢產業。二是依託當地及周邊的區位和資源優勢,招商引資,大上項目。在蒙牛集團一無奶源、二無工廠、三無市場的狀態下,和林格爾縣“慧”眼識“牛”,大膽決策,頂住巨大的壓力,千方百計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給予企業最大的優惠政策,引進蒙牛集團落户盛樂經濟園區。通過政府的大力扶持和企業“先建市嘗後建工廠”的經營方式,蒙牛集團在短時期內迅速成長為國內乳品行業的領軍企業,成為中國企業界獨一無二的成長案例。目前已形成年處理4000噸鮮奶,年產150萬噸冰淇淋、液體奶、奶粉三個系列100多個品種的乳製品生產能力。20xx年實現銷售收入87.24億元,在全國乳品界排名第2位。企業的發展,拉動了當地奶牛養殖業直線上升,20xx年底,和林格爾縣奶牛飼養總量達到11.1萬頭,比上年增長了2.7萬頭,鮮奶產量達到42.8萬噸,逐步向中國乳都核心區邁進。

蒙牛集團形成的強大帶動效應,吸引了蒙羊肉業、賽澳牧業、宇航人科技、華歐澱粉、兆君羊絨、世界乳業巨頭阿拉公司、瑞典康萊娜公司、新加坡包裝公司、瑞典利樂公司等國內外知名企業相繼落户盛樂經濟園區。三是優化環境,打造平台,增強產業集聚承載能力。以盛樂經濟園區為招商引資的主戰場,堅持捨近求遠,反對急功近利;堅持先予後取,反對殺雞取卵;堅持開門引鳳,反對關門拔毛;堅持科學決策,反對拍腦門決策、拍胸脯保證、拍屁股走人,大力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利用社會化、多元化融資機制,以北京西城區100萬元扶貧款為基點,累計投入資金1.5億元,完成了“七通一平”和綠化、美化工程。20xx年啟動了東區中歐創業園等11平方公里的基礎建設工程,目前園區規劃面積達到24.8平方公里,入駐工業企業30多家,大專院校1所,打造了一個以農畜產品加工為核心,高科技產業為主導的二三產業發展平台,成為全區重點培育的工業園區,已初步形成乳、肉、絨、林、薯、包裝、生物工程、服務、教育、電力十大產業集羣。六年來園區累計實現銷售收入190.43億元,創造財政收入9.34億元。四是以龍頭企業為支撐,帶動產學研、農工貿一體化發展。在強勢企業的帶動下,園區相繼建成了以澳亞國際牧場為代表的世界最先進的奶牛養殖示範基地,帶動了奶牛養殖業向高科技、標準化發展;以賽澳牧業為主的肉羊胚胎移植和優良品種推廣基地,加快了肉羊品種改良和飼養方式的轉變;以內師大盛樂校區、和林格爾一中為主的人才教育培訓基地,促進了科研院所與產業發展的有機結合。

(三)赴包頭市考察情況

1月10日,赴包頭市參觀了北方重工集團、一機集團、青山區陽光大廈、青福鎮趙家營體育休閒中心、韻升強磁材料有限公司、阿特拉斯工程機械有限公司以及國家稀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近年來,包頭市充分發揮豐富的稀土資源和包鋼、包鋁等重工業基礎較好的優勢,積極爭取國家支持,建設稀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着力打造稀土、電子信息、機電一體化、生物技術、有色金屬深加工、節能環保六大產業集羣。20xx年產值實現325億元,財政收入突破10億元。為了加快開發區的發展,包頭市制定了一系列資金支撐和財税扶持政策:每年財政扶持資金1億元,招商引資獎勵資金100萬元,風險投資資金1600萬元,人才基金100萬元,孵化基金、創業基金累計達3000多萬元,貸款擔保資金累計達2500萬元。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高新技術企業免五年、減半五年;科研生產及科研開發型非高新技術企業前三年免80%,後三年免40%;商貿餐飲服務業和建築房地產企業前三年免30%,後三年免15%。增值税,高新技術企業七年內返還25%;從事稀土產品科研、開發及生產的非高新技術企業,五年內返還10%;營業税,高新技術企業免三年,生產型、科技開發、科技服務、科技貿易企業三年內免80%,商貿餐飲服務業和建築房地產企業三年內免30%。

北方重工等軍工企業利用設備優勢,與德國、美國、英國的企業集團強強聯合,實現了軍工到民用的成功轉型,研發生產的工程機械市場佔有率不斷提高。青山區委政府採用土地換資金的方式,將處於商業地段的單位辦公場所和土地使用權出讓,投資1億元建成了3.7萬平方米的綜合辦公大樓,使大部分職能單位集中辦公,提高了辦事效率,極大地降低了行政成本。青福鎮趙家營村委適應城市建設需要,主動轉變思路,先規劃、後招商,改造“城中村”。村委將300畝拆遷改造土地以每畝40萬元的價格出讓,拿出部分資金,開發臨街地段,轉為固定資產,村民每人分配10平米的商鋪經營或出租,不允許出售,既避免了將現金全部直接發放到農民手中後,導致農民不合理使用,又解決了農民的徵地補償和當前生活來源。同時將大部分出讓金和開發商合作,籌資6000萬元,建成包頭市“陽光地帶”休閒體育中心,出租經營,村民佔股分紅,作為失地村民的長期收益,並由集體或開發商出資解決農民轉變為市民後的社會保障問題。使村民離土不離城,就地向三產服務業安置轉移。

大學生外出考察心得體會二

4月28日下午至4月29日,第一考察學習小組一行9人在副校長李宏生同志的帶領下,先後到淮安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徐州經貿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徐州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等高職院校,就學校升格高職後在教育教學管理模式、機構設置、分配製度等方面所面臨的諸多問題進行考察學習,並參觀了相關高校的校園及實驗實訓基地。現將具體情況彙報如下:

一、總體感受

第一考察學習小組本次共考察參觀了3所院校,其中高職院1所、高職校2所,考察的內容主要有高職校的機構設置及職能劃分、系部管理模式、內部分配製度等,較之這三所院校的硬件設施、內部管理等,我校與淮安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有一定差距外,而與徐州經貿高職校、徐州財經高職校差別不大。這三所院校在管理模式上基本上都採用了系部二級管理模式,教育教學管理的重心下移至各個系部,各行政處室主要做好服務、協調、督查等工作,各系部職責明確、責權分明,整個學校嚴格按照制訂的教育教學管理規章制度運行。

我校於上世紀90年代初實行校科二級管理模式,經過長期運行和不斷改進後,我校在校科二級管理上已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各處室、專業科的崗位職責明確,各項管理制度、考核制度齊全,各部門在黨總支、校長室的直接領導下,緊緊圍繞學校的中心工作開展部門工作,確保了整個學校教育教學工作高速高效運行,促進學校事業發展不斷再上新台階。

由中職升格高職校後,學校在辦學理念、育人規格、管理模式等方面都必須發生質的變化;搬遷新校區後,學校的辦學規模急速擴大,原有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適應學校的實際,為此,對學校的機構設置、分配製度、管理模式進行改革已成為我們全體學習成員的共識。

二、具體建議

1.建立健全完善系部崗位職責、考核制度等系列規章制度。

這是一項政策性、原則性較強,工作量較大,工作過程繁雜的系統工程。學校於今年已組織人員多次到外地的高職院校考察學習,對校內機構設置、崗位職數等框架也已基本明瞭,因而可以組織一班人馬,結合學校實際對現有管理手冊修訂完善,明確各系部的崗位職責,健全教育教學管理規章,完善各項考核制度。學校搬遷新校區後,就可立即向高職校系部管理模式過渡,在以後運行過程中逐步發現問題,根據學校實際再加以修改,使之日臻完善。

2.對職能處室和系部負責人配備要精幹。

實行系部二級管理,學校要給予各系部一定程度上的權利,包括人、財、物;但各系部不得單獨設立帳户,所有收入必須交入學校大帳,統一支出。系部負責人的權限相對大了,而相應承擔的責任也應加大,必須全面負責系部的教育教學、學生管理等工作。系部負責人的能力要強,工作方法要靈活,凝聚力要高,但大局意識、服從意識更要強;各職能部門負責人的服務、協調、監督作用要進一步發揮。這樣,在校長室的領導下,職能處室與各系部相互配合,相互促進,推動學校工作快速發展。

3.進一步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

進入新校區後,在校學生人數、班級數急劇增加,有可能會出現一位老師擔任1個及以上班級班主任的情況,而對班主任的考核必須強化,獎懲力度要加大。此外,還可借鑑其他高職校的模式,即從校外聘用大學生擔任輔導員,每人負責2~3個班級學生的管理工作。

4.進一步引入競爭機制,深化分配製度改革。

要堅持“優質優酬、合理分配”的分配製度,實行個人收入與崗位職責、工作實績掛鈎,要逐步形成向突出人才、特殊和關鍵崗位傾斜的分配激勵機制,獎勤罰懶,重實績、重貢獻,合理拉開差距,充分調動全體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

外出考察心得體會三

根據單位的需要,有些員工有到外地學習考察的需要,出去一趟定能學到很多東西,在學習考察結束時,如何進行詳細的外出學習考察報告呢?以下是考察學習報告範文,僅供閲覽:

20xx年3月19日,石嘴山市第三批中國小骨幹教師培養對象在市師資培訓中心領導的帶領下,從石嘴山市啟程赴蘇州、上海兩地考察學習。我們此行60餘人,分別到蘇州市第一中學、蘇州市三中、上海市普陀區教育學院、上海市晉元高級中學參觀學習。在短短的考察期內,我們聽了這幾所學校優秀教師的示範課並且在課後與做課教師進行教研活動,及優秀教師和專家的報告。此次考察學習時間短暫,但也讓我開了眼界,學到了很多東西,受益匪淺。下面談談我學習的收穫與體會:

一、各具特色的百年老校

1、"書院風範"的蘇州市第一中學

走進蘇州市第一中學,我的第一感覺就像是回到古代的書院。通過在學校的參觀和學校領導對學校的介紹我們對這所百年老校有了更多的瞭解。

蘇州市第一中學始創於1920xx年,1920xx年開始招收中學生,時名蘇州公立第一學堂(亦稱草橋中學),是蘇州第一所公辦新式學堂,學校可溯源至創辦於1820xx年的蘇州正誼書院。這時你就明白學校的校訓:"正誼明道"的由來。再看到學校的辦學追求"教育品格、科學品質、文化品味、園林風格、書院風範、名校風采"時,我感到學校的每一個角落都有他追求的影子,真是恰如其分!名家掌校,名師執教,名人輩出,是百年一中最為顯着的特點。在這所學校出了很多名人,如葉聖陶、胡繩、鄭逸梅、袁偉民等文化英傑和二十二兩院院士。葉聖陶的"教就是為了不教"作為了教師們的追求目標。而學校的辦學精神"自加壓力,自主發展",在學校的聽課、教研活動、聽報告中能感受到教師們具有這種辦學精神。

2、"科技特色"的蘇州市第三中學

蘇州三中創辦於1920xx年。它的前身是晏成中學與慧靈女中兩所教會學校。孫中山先生於1920xx年為晏成中學題寫"其道光大"的匾額;在中西文化融合中學校一度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尤以外語與體育見長。學校的辦學目標與教育理念也與時俱進。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辦學目標。

近幾年來,學校形成了外語、科技和體育等三大辦學特色;讓我們感受最深的就是"科技特色"。1976年,蘇州三中建立了地震測報站,歷經幾代人的努力,堅持了下來,併成為全國中學系統中的"獨此一家"。1997年4月建成了科技中心,並建立了以地震科普教育為龍頭的多學科結合的科技創新教育體系。20世紀90年代以來,蘇州三中取得了一系列辦學成果。如編號為5013的小行星被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命名為"蘇州三中星"。國務院温家寶深情寄語蘇州三中"希望學校把科技活動繼續搞好,使青少年熱愛科學、勇於創新的風氣推廣開來。"

3、"一流城市一流教育"的上海市晉元高級中學

晉元前身為創辦於1920xx年的華童公學,為紀念愛國將領謝晉元將軍,命名為"市立晉元中學"。學校一貫以師資雄厚、教學嚴謹、質量局先稱世。歷史上胡適、李懷霜、餘槐青、鄭逸梅等名人曾在校任職。一百多年曆史培養了大批政治、經濟、科技、文化、體育諸方面的傑出人才,其中有:丁關根、張承宗,唐弢、鄧散木、餘秋雨、方紉秋以及兩院院士翁史烈、何友聲、項海帆、韓大匡等,產生了很大的社會影響。

晉元的辦學理念是"學會選擇、主動學習、卓越發展",實施"套餐式"組合課程、"走班制"運作方式、"學分制"管理模式。數學、外語、物理、化學等學科實行選擇走班,學校共開設了可供學生選擇的300多門拓展型課程,還開設了第二外語:法、德、俄、、日語等,供學生選擇。學生根據自己個人的基礎、興趣和能力,組合課程,每個學生都有一張具有個性特色的課程表。

二、啟示

啟示一:一位年輕教師的課給我的啟示

這是我們在蘇州市第三中學聽的一節數學課。她是一位年輕女教師。她講授的是數列的綜合應用(分形),課上利用了課件。她的課堂充滿了活力,是因為她的活力影響了整個課堂。她偶爾輕鬆幽默的話語調節了數學枯燥和乏味,比如她在對一個數學名人的介紹中説道"像肯德基老爺爺",學生在哈哈一笑之後,頓時對這個陌生的數學家產生了興趣。她能把數學知識和學生所關注的熱點結合到一起,如電影《阿凡達》中的背景用到了分形。當她説到這兒時學生對今天將要學習的知識充滿了求知的慾望。

聽完課後,我在反思自己:前幾年,自己的課也是很有激情,可是隨着時間的推移,自己不知從何時開始變得"衰老"了。今天聽了這節課,他好像喚醒了我,一名教師不因自己的年齡的增長而"變老",他要保持一顆年輕的心,要有活力,要與時俱進,關注孩子們所關心的事物。我們都知道年輕教師學生喜歡,這是為什麼?簡單的原因就是因為年輕嗎?不是。根本原因是因為年輕教師更清楚學生喜歡什麼、關注什麼。雖然,我們的年齡無法改變,但是我們可以改變我們的做法:多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關注他們關注的熱點。這也就是要求教師多學一些專業知識以外的知識,提高自身的綜合知識。

啟示二:一位中青年教師的報告給我的啟示

他是蘇州市第一中學的一名化學教師。他的報告中談到教師的自身發展,他介紹了自己的發展:在評完高級之後的幾年中,沒什麼發展,覺得自己高級也評上了,什麼也沒做。20xx年起他從新開始,自加壓力,寫論文、寫書等等,獲得了很多的榮譽和獎勵。他的想法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會有的,這也是我們的惰性導致的。這位老師説的好:自加壓力。"自加"我們要主動的、要以積極的心態去做,只有這樣你的壓力才會變為動力。"自加壓力,自主發展"這是蘇州市第一中學的辦學精神,可以看出也是教師的追求。我們也應該把這句話作為我們的追求目標。

在他的報告中談到的教學方法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雖然我們學科不同。如教學要重視過程分析和學法指導,關注教法的變換。在教法變換中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教是為了不教",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自我複習,自我檢測等。又如教師教學能力提高的關鍵是經驗反思。我們也在課後也進行反思,但是做的不夠到位。反思之後的改進更為重要,這樣才能有提高。

幾天的學習很短暫,給我們每一位教師都留下很多影響深刻的人與物,更為重要的是我們都有收穫,我們會把昨天的學習應用到我們今後教育教學工作中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x4wp8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