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課程設計心得體會--意在培養“完整的人”

課程設計心得體會--意在培養“完整的人”

跟別的學生一樣,我在新生周裏得到一本書,上面有哈佛當年所有課程的開課時間和地點,包括本科的、研究生的,任你從上千門課裏選出本期打算學的4門課。

課程設計心得體會--意在培養“完整的人”

哈佛本科4年,至少要學32門課,大概分為:8門“核心課程”、16門專業課、再加上8門選修課。所謂“核心課程”,是每個學生的必修課,涵蓋“外國文化、文學與藝術、歷史研究、道德推理、數量推理、社會分析、科學”等7個領域。每個領域都有數十種課程輪流開設,供學生選擇。我讀大四的時候(XX年秋),校方為了擴大學生選課的自由度,已將“核心課程”改為7門。

“核心課程”制度是哈佛大學1978年的教研成果,目的是為了進一步完善“通才教育”。校方認為,本科階段更重要的不是造就某個特定行業需要的“專才”,而是培養一個完整的人,不論學生今後往哪個方向發展,都應通過“核心課程”的學習達到這些預定的培養目標:

能夠清楚、有效地進行思考和寫作;

對某種專業知識有一定深度的認識;

具備文學和藝術方面的審美能力和理性知識;

能夠用歷史的方法認識現實問題和人類社會歷史的進程;

能夠運用現代社會科學的概念和分析方法;

掌握物理學和生物學的計量方法和實驗方法;

對道德問題有一定的認識和思考的經驗;

有更為廣闊的社會經驗。

我很喜歡哈佛的“核心課程”制度。我感覺,要求文科學生必修一些自然科學和數學方面的核心課程,可以增加文科學生對科學技術的敏感性,避免成為“只會務虛,不會務實”的人。同樣的,理工科學生“被迫”在歷史、文學藝術、外國文化、道德推理等方面的課中修滿一定的學分,也可避免成為“只懂技術,不會欣賞藝術,缺乏人文知識和生活情趣”的人。事實上,自從哈佛實行“核心課程”制度之後,很快就引起美國其他大學和世界各國的效仿。因為“核心課程”制度的好處十分明顯,它既保證了基礎知識,又提供了選擇自由,系統性和合理性都得到了滿足,有利於提高畢業生的素質,現已成為美國大學本科教育的主流模式。(聽爸爸媽媽説,國內大學現行的“專才教育”是計劃經濟時代效仿前蘇聯的產物,XX年前後,中國已有一批大學開始向“通才教育”轉型。)

哈佛大一不分系科專業,校方希望學生通過一年的學習和嘗試,發現並確認自己真正感興趣的專業方向。大二開始在40多種學科中選擇專業,選定之後也允許改變。不同的專業方向對專業課和選修課的組合方式各有特定的要求,比如説,將來想上醫學院的,必須有化學、生物等方面的規定學分。我選擇的是一門交叉專業“應用數學和經濟”,這個專業可以簡要地介紹為“以經濟為應用領域的數學”,主要培養學生用數學方法分析和解決經濟問題的能力。這個專業因為課程組合的難度係數高,是哈佛的“榮譽專業”之一。

哈佛的老師在授課方式上擁有很大的自由。校方主要是在開課前審查教學大綱,看是否有學術價值。期末由學生給自己上過的課打分並寫評語,校方把學生反饋印成一本書,供以後的學生選課時做參考,也供教授提高自己的講課水平。校方還從學生反饋中看教授適合用什麼方式上課,以便調整到最能發揮教授才能的狀態。例如,有位教授得到的評價是“講課不行,但個別交流效果很好”。校方經過研究,認為問題出在該教授不適合教大課,便讓他改用小課教學,結果師生都皆大歡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w803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