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研討的心得體會(精選16篇)

研討的心得體會(精選16篇)

研討的心得體會 篇1

為進一步探索信息化環境下課堂教學策略,實現教學方式的根本轉變,依託“大校本”教研工作機制和吳忠市教育局“彩虹工程”,加強區內外校際間合作互動,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實現學校、教師、學生共同發展的目標,4月23日、24日,在利通一小舉辦了為期兩天的全區大型教學研討觀摩活動。

研討的心得體會(精選16篇)

參加本次活動的有來自北京市朝陽師範學校附屬國小、全區信息化試點學校、自治區首批塞上名師成員學校等多所學校的教師,這次活動由課例展示、現場研討、專家點評三部分組成。邀請北京市朝陽師範學校附屬國小、全區信息化試點學校與利通一小教師共同做課11節,分別展示中高段語文、數學、英語課堂教學,探討信息化環境下課堂教學的策略;邀請寧夏回族自治區教育廳教研室國小語文教研員孫雁秋老師、國小數學教研員武衞民老師和國小英語教研員王春老師點評課例,為全區教師進行專業引領。

信息化教學資源的應用是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的深刻變革,是改變學生學習方式、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通過這兩天的學習,我深刻的認識到如何進一步增強對信息技術推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重要性的認識,如何充分調動自己在課堂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如何促進優質數字教育資源的開發與共享,如何推動信息技術和數字教育資源在中國小課堂教學中的合理有效應用和深度融合,是我未來要學習和提高的重要方面。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3節英語課。濮雪峯、楊麗華和楊麗3位教師的3堂課都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理念,並且很好的將信息化資源有效地運用到了國小的英語課堂,各有特色,給我們各位老師來了精神上的盛宴。

北京市朝陽師範附屬國小濮雪峯老師的課,把枯燥無味的形狀單詞教學變得生動活潑,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便記住了大量的生詞,並將單詞與句型統一起來展開教學,使與會教師不僅深刻理解了“在讀中記,在記中學”的教育理念,還學到了“以人為本、關注學生”的教學活動方式,課件與多媒體的融合更是讓老師們都大開眼界。

銀川唐徠回民國小楊麗華老師給我們詮解了會話教學的真諦。選擇恰當的遊戲材料,拓展學生知識面,講練結合,聽、説、讀、全面訓練。儘量營造英語環境,讓孩子們在真是的語境中練習英語,充分體現了英語教學的工具性。所有這些都充分體現了教師的多樣化角色:即引導者、設計者、參與者的角色。

吳忠利通一小楊麗老師始終面帶微笑上課,教態從容。給聽課教師留下深刻印象。從教學目標的設計,到課堂教學的環節把握;從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到教學目標的漸次完成,無不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啟示。

本次講課的老師均表現出較高的學科素養、純正的語音語調、準確流暢的課堂用語、紮實的英語教學理論、嫻熟的教學技巧和較強的課堂教學能力。課堂教學能突出課改理念、尊重文本內容、尊重學生學習體驗,強調以人為本,體現英語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點。特別是教學的設計,突破傳統的教學流程,給所有觀課教師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感覺,對全省的國小英語教學起到了良好的示範和引領作用。

我們學校也配置了白板,我想就像張校長説的一樣,國小英語課堂與白板之間還有很大的潛力,在今後的教學彙總,我應該也探索着去利用白板來給孩子們上課,讓國小英語教學更加活起來,也讓我們的孩子聆聽知識的盛宴。

研討的心得體會 篇2

作為一名踏入教壇不久的國小農村語文教師,11月24、25日,我很榮幸的參加了安慶市教育教學研究室組織的新課改下國小作文教學研討會,感覺受益匪淺。在葉明珠、周宓宓和湯瑾三位老師的精彩研討課中,我瞭解了國小語文作文教學的重要性,明確了發展方向和目標,同時也反思了自己在日常教學工作中的不足。我深知自己在教學上是幼稚而不成熟的,特別是作文方面的教學中還存在太多的問題。在隨後的評課和專題研討會中,更使我的作文教學理念得到了進一步的更新。

三位老師課堂上的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方式。課堂氣氛十分活躍,老師們和學生融合在一起。長期以來,寫作教學都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命題學生作,學生寫作教師改,學生總是處於被動狀態,往往出現“學生想寫的不讓寫,不想寫的硬要寫”的情況。由此,造成了學生普遍害怕作文,寫作教學脱離學生實際,學生的寫作水平提高緩慢等弊端。老師們把“寫什麼”和“怎麼寫”的權利還給學生,減少了他們寫作的束縛,鼓勵他們自由表達,側重自我尋找和自我體驗,並抓住了取材、構思、起草、加工等環節,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課堂上老師們根據每個班教學實際情況、學生的身心特點、教學內容的特點,靈活地選擇教學形式,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使課堂教學與學生的情感、體驗、思維、創新水乳交融,讓同學們豐富多彩的個性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真實地為多元的學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為學生多元的個性發展創造了機會。

要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讓學生喜歡讀書,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寫作能力。現在學生的普遍課外閲讀含金量不高,特別是農村學生,父母大部分不在身邊,爺爺奶奶重視程度不夠,不為學生購買書籍,而且鎮上書店裏的書也比較少,所以我們班很多學生不能寫出一篇語句通順的作文。聽了老師們的討論,我決定在班上開展讀書角活動,讓學生們把自已的書都帶到學校來,然後交換閲讀,加大讀書量,同時引導學生掌握閲讀的方法,讓他們在知識的海洋中暢遊。

低年級的習作教學要把繪本引入課堂,將繪本和寫作結合起來,走出寫作四模式:“讀思寫”、“讀説寫”、“讀猜寫”、“讀畫寫”。高年級的習作教學要和生活相融,立足生活,立足觀察。湯瑾老師的《展開聯想》引導學生從觀察筷子形狀、體驗日常生活入手去獲取寫作素材,提煉文章主旨。

本次作文教學研討會上,授課老師帶給我們的不僅是他們作文教學的經驗,更是他們多年來對作文教學的思考,剩下的將是我們的實踐了。期待自己在作文教學方面能夠有所進步。

研討的心得體會 篇3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擴大學生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課程標準》,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素質教育的空間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而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選擇,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遵循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規律,及語言能力的發展具有階段性特徵,不同內容的教學也有各自的規律,應該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以下我就圍繞自己學習感受:

1、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創設民主、和諧的氛圍,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指導學生學會學習的一種現代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交往意味着人人蔘與,意味着平等對話,教學變成一種動態的、發展的、富有創造性的人際交往活動。因此,教學應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氣氛。

2、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活動。學生的學習不再受教室的限制,大自然和社會生活、圖書館、網絡等也應成為學生學習語文的課堂,讓學生在實踐中積累語文知識,形成語文能力。使學生從豐富的教學資源中獲取語文知識。

《語文課程標準》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理念上的認識,理論上的指導,要真正的落實到實踐中還需要我們每位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去認真領悟,不斷反思摸索。

研討的心得體會 篇4

為了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開展教師外出教研聽課互相學習,我校英語教師在10月21日參加國小英語繪本教學研討活動。認真觀摩聆聽了繪本教學公開課。從中受益匪淺:

兩位老師應用英語繪本向學生提供更多閲讀和接觸英語的機會和時間,激發學生閲讀興趣,提升英語閲讀能力和感悟能力。

國小生不愛閲讀、不能閲讀、和不會閲讀的“三不現象”明顯,長期以來學生閲讀一直以單一教材為主,語言積累遠遠無法滿足閲讀需要。如果能發揮英語繪本得天獨厚的優勢,效果定當不錯。但要把繪本融入英語教學,必須先要有適合的繪本閲讀資源,俗話説: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合適的繪本就無所謂有效的繪本閲讀。

英語課程要求合理利用和積極開發課程資源,給學生提供貼近學生實際,貼近生活的、貼近時代的內容健康和豐富的課程資源。

作為英語教師應該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努力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瞭解外國文化,特別是英語國家的文化。

因此,作為國小英語教師的我們,如果能使這些英語繪本以其純正的英語語言參與到我們的國小英語教學中來,必定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豐富我們的課程資源,從而提高國小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的學生學習英語缺少語言環境,他們從有限的教材中接觸不到原汁原味的英語。做為一名國小英語教師,讓孩子通過學習英語繪本感受到英語語言的魅力,掌握英語語言的運用能力,是一條值得我們國小英語教師繼續摸索前行的道路。以下是活動剪影:

研討的心得體會 篇5

習作最能反映學生的語文素養,但是長期以來,習作卻是困擾語文教學的一大難題,教師愁教,學生愁寫。

我們的教材編排順序是學習四篇課文後寫一篇習作,雖然規定寫的這篇習作大多可以仿照前面課文的語言特點、表達方式,教師在課文講解過程中也注重了作者的構思、遣詞造句等寫作方法的滲透,但學生寫起來還是“皺起眉頭”,百思不得其法。勉強寫出來的習作有記流水賬的,有東拼西湊的,有完全抄襲作文書的。總之內容空洞,毫無感情,甚至選取事例根本與主題不符,“驢脣不對馬嘴”。我們曾有過疑惑,想去尋求出路,但是收效甚微。

而此次的山東省國小習作教學觀摩研討會為困頓於此,躊躇於此的我們開啟了一扇天窗,臨朐縣的習作教學改革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國小階段是學生進行生活體驗與閲讀積累的關鍵期,在作文教學中無論什麼問題的習作,都來源於學生親身生活的體驗與實踐,沒有與閲讀教學進行有機接軌,學生就難為無米之炊,學生的習作興趣也就無從談起。他們每所學校都深入解讀《語文課程標準》,然後根據制定各個年級的具體習作目標,構建年級序列主題。學生的天性是玩,於是他們就順應孩子的天性,在遊戲和活動中,和孩子“玩”作文。教師把生活搬進課堂,和學生和麪粉,包餃子;做遊戲,掰手腕……凡是教師們能想到的遊戲、活動,一個不落的搬進課堂。在師生花樣繁多的玩樂中,學生愛上了寫作。是啊,在自己喜歡的活動過後,誰不想一吐為快?學生在玩後寫出了精彩紛呈的作文,教師在玩後把這珍貴的課程資源進行歸整,並把科學課、綜合實踐活動課、品德課、體育課的部分活動整合進語文課,構建獨具特色的校本作文課程體系。根據生活化習作先玩後寫、玩中點撥、賞評提高、自由展示的過程與原則,他們開發了三種主要課型:習作指導課、習作賞評課、習作展示課。

在優秀課例展示環節中我們切身感受到了“生活化作文教學”的魅力。張玉霞老師的“本真習作”教學——《活了一百萬次的貓》是以繪本為載體,與閲讀教學相結合,指導學生讀故事,抓住細節邊讀邊思,理解故事中貓的形象,以文學的個性形象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習作能力。引導學生捕捉並梳理讀寫結合點,大膽想象,學會具體而有條理的表達,讀中學寫,寫中促讀;孫傳紅老師的“主題習作”教學——《創意時裝秀》是以一次學生親自參與的活動為載體,在活動中激發興趣、激發學生自信、暢快、真切的表達,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提高表達能力;李洪芹老師的“讀思議説”四步教學課堂展示——《一件難忘的事》是一節習作指導課。教師課前讓學生做好準備工作:回憶生活中最難忘的一件事,蒐集有關名言警句、古詩詞、好詞佳句。課上首先指導學生抓住習作要求中的重要信息,讓學生打開記憶的閘門,想想什麼樣的事才算難忘,;接着指導寫作方法,交流回憶難忘的事情、課前蒐集的資料以及選材立意、佈局謀篇(你想用什麼事表達什麼情感?開頭、重點部分、結尾分別想怎麼寫?);然後口述習作,在交流的基礎上開始寫作;最後賞讀、賞評。這樣的習作課學生能不喜歡嗎?素材來自生活,“我手寫我心”,情感在交流中自然迸發,啟迪在文筆中流淌而出,這樣的教育,學生還會情感缺失嗎?

雖説“創新”的火花最璀璨耀眼,但是創新也需有深厚的根基做基礎,也需要厚積而薄發。正如與會的一位專家所説,人生是從“模仿”開始的,我決定以此次學習為契機,在模仿中探索、實踐,繼而創新出自己的“教學之法”。國小習作教學經驗交流材料三年級快樂習作教學策略談情感——習作教學的靈魂

研討的心得體會 篇6

我校展開高效課堂模式的嘗試和應用已經有有一段時間了,由最初的“照貓畫虎”忙亂跟從的,到如今已能有自己的高效課堂“風骨”。這段時間我們的確做了很多,但看到學生的變化,課堂的變化,讓我不由得再次慶幸有這個機會參與高效課堂教育教學改革。我們聽了很多高效課堂模式的授課,也進行了很多設計和思考,到底怎樣才是高效課堂,怎樣才能真正達到高效,我有一點看法。

高效的目的是學生學到更多,更加合理的發揮課堂的有效性,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有更多的收穫,這才是最終的目的,但是如果只是簡單的套用先進學校的教學模式而沒有聯繫我們本校實際情況,就會成為東施效顰的尷尬局面,所以,我覺得更應該汲取別人高效課堂的精髓,讓我們老師進行自己的摸索,只要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課堂模式不要太苛刻要求,更注重課後的收穫評價,用一個更符合我校實際情況的評價模式來確認到底這堂課是否高效。以下是我的心得體會。

一、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高效課堂改變了過去“滿堂灌”、“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同學們可以大顯風采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角。學生會的教師不教,學生能學會的教師不教。教師在課堂中抓住機會、創設條件讓學生深入學習、合作探究。教師想盡辦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教師要設置豐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勵學生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彙報探究結果。是學生個性得到張揚,潛能和創造性得到較好的發揮,真正體現“我的地盤我做主”。

二、建立高效的教學模式

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面的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而不是教師單方的輸出和學生單方的接受。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了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展,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的共同發展。學生是發展的人、生動活潑的人、有尊嚴的人,發展的人是具有巨大潛能的,最好的教師就是把學生的潛能開發出來。要改變以往命令式的、生硬的教育方法,要用商量、激勵性的語言與學生交流。在教學過程中,提倡探究式學習。探究式學習使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進行的一種高層次的學習方式,其作用在於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增強探究意識、學會探究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上這些觀點體現教師的教要為學生的學服務,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已有的經驗着手,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

三、重視弱勢羣體

以往有這樣的現象,教師對品學兼優的學生關愛有加,而對學習有困難、思想品質不那麼端正的學生只有批評與責怪。因此上課只提問好生,給好生很多機會,而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很少有展示自己的機會,使他們覺得壓抑,無形中限制了他們的發展。其實這樣的學生,他並不是天生遲鈍,只不過是這方面的潛能沒得到很好的開發,只要教師給他機會,鼓勵他,他會勇於發言的。避免成為置身於課堂學習之外的“看客”。

四、重視課後反思

有人説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的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所謂課後反思,即教師在完成一堂課的教學後,對自身在課堂中的教育教學行為及其潛在的教育觀念的重新認識。隨着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後反思就顯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

總之,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盡心地教是認真地學的前提,認真主動地學才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課堂是教育教學改革最終歸屬與落腳的地方,新課程為我們打開了一個新天地,但要真正達到課堂教學的有效境界,它需要教師用先進的教學理念來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並持之以恆地貫穿於課堂內外。高效課堂教育教學模式還有更長遠的路要走,要想有更輝煌的戰果,還需繼續探索,開拓創新,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定會形成是有實驗特色的高效課堂模式。

研討的心得體會 篇7

為了深入落實會考複習計劃,加強任課老師之間的合作交流,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進一步凝聚會考複習智慧,提升複習效率。11月18日,會考研討會在學校會議室舉行,全體行政領導和九年級教師參與活動。研討會主要分幾個議程:

(1)各老師針對教學實際情況,對教學進度和下一步教學計劃做出詳細説明,並提出高效的複習方法和意見

(2)研討活動交流

(3)校長總結。

交流中老師們各抒己見,獻計獻策。劉萬軒校長指出各位九年級教師不要有太大壓力,切實做好基礎的訓練,既要抓優秀生的培養,又要把中等生和待優生的複習作為重點關注,要做到遍地開花。明確教學中注意的方向。交流中老師們感慨萬千,非常感謝校委會對九年級教師的大力支持,大家將全力以赴,打好會考戰役,成就學生美好未來。

本次研討會指明瞭今後對於會考教學的方向,更明確了教學的思路,有利於老師們在教學過程中中查缺補漏,彌補教學中疏忽之處,從而有針對性的高效教學。

本次會考複習座談會加強了任課教師之間的交流合作,營造了濃厚的教研氛圍,推動了下一步的高效教學工作。希望各位老師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爭取在明年會考中創輝煌。

研討的心得體會 篇8

上週,我有幸參加了實驗國小語文教學研討觀摩活動,聆聽了2位年輕教師精彩的課堂教學,收穫很多。置身於課堂教學中,看到各位老師氣定神閒,信手拈來,不僅讓我連聲讚歎,這樣的功底豈是一日可為?課堂上老師們先進的教學理念,嶄新的教法,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聲情並茂、自然大方的教態,風趣幽默的教學風格,變化多端的多媒體課件,這些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啟迪。讚歎之餘,更多是深深的沉思,從中讓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聽課體會:

一、對新課程的思考:

在本次活動,使我對國小《語文課程標準》有了新的詮釋,對教材有了新的理解和把握。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健康持久發展的空間。

二、對課堂教學的思考:

以人為本是中華文化的精華。一切為了學生的成長,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是新課改的核心理念。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力爭一切活動都以富有情感的學生作為主體。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學生情感的激發,關注人文精神的培養,兩位教師都能從全面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理念出發,明確把加強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放在首位,把促進學生的發展作為一種義不容辭的責任。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一種親切、和諧、活躍的氣氛,教師成了學生的親密朋友,學生再也不是呆板、默默無聞的模範聽眾,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現與培養:或質疑問難,或浮想聯翩,或互相交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鍛鍊和展現。

總之,這次聽課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後的教學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方面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學習機會積澱教學素養,亮麗自己的教學生涯。

研討的心得體會 篇9

六月初,我校組織了數學老師進行了以“建好承重牆,打通隔斷牆”為主題的大單元教學研討活動,通過學習我對大單元教學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和認識。

起初,我以為大單元教學就是簡單的把單元內或者單元之間相互關聯的知識點進行整合,可以進行課時調整和融合,通過本次的學習,我意識到之前自己對大單元教學的理解過於片面和狹隘。通過學習我瞭解到大單元教學是建立在深度學習的基礎上的,所謂的深度學習,就是在教室的引導下,學生圍繞着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主題,全身心的積極參與、體驗成功獲得發展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從深度學習的定義可以看出,學習是學生主動進行的活動,不僅僅關注學科的核心知識,也關注了知識獲得的過程以及在過程中獲得的體驗,從而形成具有獨立性、創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礎紮實的優秀學習者,成為未來社會歷史實踐的.主人。

在彙報中,崔傑老師以四年級《小數的加法和減法》為課例,向我們介紹瞭如何進行大單元教學以及設計大單元教學的基本步驟。在設計大單元教學時,分別要從單元主題解讀、單元教材分析、單元學情分析、單元學習目標、單元課時的重組五個方面來思考。從這五個基本步驟我們可以看出,大單元教學是以教學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進行的有針對性、重難點突出的教學。

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講逐步嘗試大單元教學,並從中總結方法、形成風格。

研討的心得體會 篇10

幼兒教育是一個基礎的基礎教育,是孩子人生的起始階段、奠基工程,為了深入貫徹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精神,探索、研究幼兒園有意義、有價值、有成效、高品質的集體教學活動,彰顯孩子的生命性、生活性、生動性,促進幼兒教師專業化發展,提高我縣幼教階段教育水平和質量,教育局教研室舉行羅田縣幼教高效課堂研討會。

次研討會由縣城南幼兒園承辦,教研室王定坤主任主持,研討會上有四節觀摩課的展示:城東幼兒園吳茜老師的大班體育活動《好玩的袋子》,城南幼兒園的朱莉園長親自展示的小班社會活動《我會排隊》,縣幼兒園徐穎玉老師的大班數學活動《二等分四等分》,城南幼兒園樊娜老師的大班音樂活動《兔子跳跳跳》。下午,全縣來觀摩的鄉鎮幼兒園老師聆聽了四位執教者的説課,並進行了現場研討,互動交流、專家引領。本次研討會彙集了全縣20多所幼兒園的園長骨幹老師,可以説這是羅田縣幼教的盛會。

構建理想課堂分為“去國小化傾向”、“打造高效課堂”、“提高保教質量”三個層次,而本次研討會着重研討了“去國小化傾向”,對該場研討,會場老師都很有啟示。朱莉園長認為:高效課堂高效要:“準”、“真”、“精”。王主任更是就本次活動作了精彩的點評和總結。對高效課堂作了專業性的講解。怎樣提升每一個任課教師的教學能力,改進每一堂課的質量,關注每一個幼兒的學習和發展,仍待廣大幼教工作者繼續探討與實踐。

通過這次現場觀摩的教學活動,不僅向我們展示了執教老師的教育智慧與教學水平,更是她們成熟的教育理念和正確育兒觀的體現,讓我切實感受到了差距所在。“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一個優秀教師的成長,沒有任何捷徑可言,需要經過不斷的學習、提高和歷練。我會在以後的工作中,刻苦鑽研業務,不斷汲取經驗,提高自身素質,讓我從事幼教工作永遠都充實而快樂!

研討的心得體會 篇11

在上午的培訓中,我們一行人聽取了x教授的精彩講座,胡教授科學態度嚴謹,知識淵博,風趣幽默,給在場的老師們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演講。其講座主題“國小科學課程標準及教學建議” 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一、課程演變:從自然課程到科學課程

胡教授首先通過建國前後的自然科學課程對比,到內容與能力結構層次上有了較明確劃分80年代的新自然課程;再到從過去單純的學科知識教學發展到進一步關注學生知識、能力與態度等多方面發展的新世紀的科學教程,一一作出了對比與講解,讓我們對科學這門課程的發展有了更直觀,全面的瞭解。

二、課程標準:用20xx年版到20xx年版的教材進行了對比。

在20xx版的科學教材中,胡教授先從科學學科的核心素養展開,同時以科學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態度作為為認識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對20xx版教材從學科的課程性質、目標、內容及其實施建議等方面進行剖析與闡述。而20xx版的科學教材,則是在20xx版的基礎上進行了部分調整,其主要表現在:

1、在年級全覆蓋的同時,把探究式學習調整為“重要的學習方式”同時,明確了圍繞核心概念組織教學和倡導學習教學進階兩個主要概念。並以概述、命題、分解概念、學習目標、活動建議的方法呈現課程內容。

2、在強調科學與技術結合思想的基礎上,增加了“技術與工程” 並對科學素養、科學探究等提出了明確的定義,説明了課程目標與學生髮展的關係。增加年段目標,並且教材作用將被淡化。

3、在課程性質的表述方面,沿用了20xx版的基礎性、實踐性、操作性、綜合性。這四條性質是構成課程性質的基礎、是四個重要組成模塊。課程性質決定了課程的屬性,明確了課程的涵蓋範圍。這些科學內容對於國小生認識客觀世界有着重要的意義,他們不僅可以實現世界觀、價值觀的改造,還可以掌握豐富的科學知識,並具備一定的動手能力,掌握一定的科學操作技能,還可以把這些科學技能應用於日常的社會生活中。

總體來講,20xx版新課標在課程性質上更注重基礎性、實踐性、綜合性。課程框架從三維目標提升到涵蓋科學知識、科學探究、科學態度、STSE(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四維目標。課程內容更豐富:如科學知識、科學探究、科學態度、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等。

幽默風趣的胡教授還給我們提出了國小課標的一些非常實用的教學建議,這些都很有助於我們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重要方式

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在最後的互動環節,胡教授將討論和交流相結合,其專業的解答贏得了全場的陣陣掌聲。

研討的心得體會 篇12

在教研室領導的精心組織下,陳江小教和名師班數百名教師前往深圳上沙和下沙學習和觀摩。在短短的一天學習裏,不僅開拓了我的視野,更讓我對自主高效課堂新模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對教育有了更深的認識,也明確了今後的開展該模式的方向,現淺談我此行的體會:

一、先學的重要性

在下沙國小余俊傑老師的數學展示課《分數的再認識(一)》中,我感悟到學生課前學習的重要性,教師精心的設計導學案,讓學生在課堂上淋漓盡致的表現,充分體現出學生樂學,教師樂教的氛圍。

二、注重學習興趣的培養

學習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基於自己的學習需要而表現出來的一種認識傾向,它在學生的學習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上沙國小的參觀學習中,上沙國小的校長想我們介紹了學校的特色—閲讀嘉年華,讓我感悟到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的重要性。

三、小組合作的必要性

名師班的學習中,使我一再的接觸了小組合作、交流、彙報的模式,給我感覺傳統的教學模式,課堂上學生缺乏自由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實踐證明單獨的行為參與不利於高層次思維能力的發展,只有積極的情感體驗和思維交流,才能促進學生全面的素質提高。如果不善於和他人合作,將不同的知識加以交流、綜合、提高和應用,就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如今社會的各個領域都越來越注重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識和合作技巧。合作是一種比知識更重要的能力,它越來越成為當代人的一種重要素質,而受到大家的青睞。

雖然這次的深圳之行將是我們名師班的結業學習,但是學海無涯,我會秉着這份神聖的職業,不斷的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專研適合本校學生的教學模式,為陳江的教育事業奉獻自己。

研討的心得體會 篇13

在5月29日和30日,我參加了由教研室組織的國小數學吳正憲工作站的“畢業班複習專題”研修活動。在此次活動中,認真聽了宋虎軍老師執教的《用分數解決問題的整理複習》、鄔文斌老師執教的《平面圖形的整理複習課》、齊鑫老師執教的《比與比例的整理複習》、吳正憲專家示範的《數的整除整理複習》的四節整理複習課,以及吳正憲老師針對六年級的教材梳理解讀的“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兩大版塊內容。本次活動讓我受益匪淺,同時也讓我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了反思。現就此次活動的體會總結如下:

在活動的四節課中都體現了這一點,比如齊鑫老師的知識樹,吳老師的知識框架圖等等都把平時所學的零散的知識連續起來,讓孩子對所學過的知識有了清楚的認識。之前我也帶過畢業班,在進入複習的階段,只是在不斷的做題,沒想到將學過的相關聯的知識做成知識樹,然後對樹上的每一個枝幹或每一片樹葉進行研究。

當吳老師出示這個標題時我就想:到底這個度量的維度看數學該怎麼看?隨着吳老師的講解,我恍然大悟,原來度量不僅僅是長度單位之間和麪積單位的度量,我們的數學中很多的知識是可以度量的,比如我們的整數也是可以用“1”來度量,我們的分數也是可以用分數單位來度量,從而可以看出我們的國小數學中的知識是相通的,也就是吳老師經常説的那句話:“一通則百通”。

在我們的課標中提出:“在數學課程中,應當注重發展學生的數感”這句話是我們每個數學老師再熟悉不過的了,可是我們有沒有真正的明白這句話的含義,在我們的教學工作中落到實處了嗎?我的回答是沒有。我能知道數感對孩子很重要,但是不知道怎麼操作才能讓孩子建立數感。吳老師的講座中提到:“建議一年級的老師在黑板上拉線標數,讓孩子體會數與數之間的關係,從而建立數線模型”。這時我才明白為什麼我在教孩子《比多少》(用多一些、少一些、多的多和少的多來描述一個數和另一個數之間的關係)時,有很多的孩子不明白,當時我覺得自己講的很清楚,“多一些”就是多一點點,“多得多”就是多的很多很多,可課後的結果是很多的孩子不“買賬”,我也反思了,可還是沒找到問題所在,聽了吳老師的建議我才找到了真正的原因:老師沒給孩子建立數感,對他們來講就是很難很難。可見培養孩子的數感是有方法的,是需要我們老師動腦筋想辦法的,不能抱怨我們的孩子不給力,有很多時候是我們老師不出力。

在這次活動中讓我在教育教學方面有了一個極大的飛躍,思想上形成了極大的衝擊,四節複習課都有自己的特點,讓我學到了很多。比如宋虎軍老師的課中讓我學到了要圍繞兩條信息,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問題讓孩子們解決,在解決的過程中讓孩子通過對比發現同樣的信息可以提出不同的問題,讓孩子的的思維得到發散;鄔文斌老師讓學生提前回家整理平面圖形的知識,在課堂中交流自己的整理成果,不僅能節省時間,還鍛鍊了孩子的整理的能力,表達能力和交流能力等等。在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會更加努力,用心教書,努力讀懂教材,與教材對話,與自己對話,打開教材與學生對話,爭取讓自己的課堂高效,讓我的學生快樂的學習。

研討的心得體會 篇14

下午,意猶未盡的我們又聆聽學習了瑞安教師發展中心的x老師的“探索兒童的科學”教材修訂分析講座。

王老師首先簡單介紹了教材修訂基礎,目的,以及修訂情況。

修訂的部分主要分為以下四個方面:

㈠用大單元的形式組合和呈現課程的概念框架和活動框架;

㈡用大單元+四個板塊的表達形式支持和保證發展的連貫性;

㈢用活動化的教學設計尊重和體現兒童的認知發展規律;

㈣提供多種教學工具促進學生的理解性學習。

以一年級“材料”為例,在修訂版的教材中,以大概念為框架,從具體的“物體”特徵和“材料”功能的認識,讓學生逐漸形成“物質”的'概念。而在“我們的地球家園”這個單元中,以人類生存的家園這個大概念,先了解地球上存在着許多不同的資源,再瞭解太陽月亮如何有規律的出現在天空,以致天氣又是如何的變化。使學生慢慢理解地球是一個複雜的系統。

通過王老師的講座我們瞭解到,編者通過降低難度,減少容量,使得任課老師更有時間與精力去進行各種活動化的設計,達到精益求精的效果。同時,在教材中,常常用情景串起課堂學習活動。再以多種教學工具促進理解性學習如:活動手冊,班級記錄單,一些有趣的科學詞彙,以及充滿趣味的科普閲讀,個性化的記錄方式,大大增強了師生,生生之間有效的互動交流。

最後,王老師也與大家分享了自己的一些教學心得:如在教學中要注意學生的進階能力。即是,低階段學生在學習中可以學到什麼程度?其次是注意低段兒童在科學課堂上的認知心理特點。最後是在解讀教材的時候不能脱離教師用書,由於科學這門課程的特殊性,要求老師們在備課的時候,不僅備“這一課”,還要備“聯繫”。

王老師雖然講得內容不多,卻讓自己領悟了更多有助於教育教學的方法與技巧。時間雖短,但也讓自己在科學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方面又增加了許多有益的知識。

研討的心得體會 篇15

10月16日到17日,我們在市、縣教研員的帶領下,來到美麗、富饒的紹興進行了為期兩天的學習的交流。

16日下午,聽了市教研員關於20xx屆大學聯考成績的分析和會考成績的分析,充分肯定了我市20xx屆無論在大學聯考還是會考中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並對20xx屆市、縣,乃至各校的情況進行了分析、總結,並對本屆高三教師提出了更高、更有效的要求,力爭今年的大學聯考中能為理綜做出更大的貢獻。之後,聽取了湖州中學的凌敏老師做了《20xx年浙江省大學聯考物理閲卷感受及物理試題評析》的講座,講座中,凌敏老師詳細介紹了大學聯考物理題的問卷方式、試卷知識點的分值比例分配、得分情況統計等,也結合評卷給出了今後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問題的很多建議,凌老師閲卷感受深刻,講座準備充分,與會教師均表示收穫頗多。最後是各個學校的高三複習經驗與策略的交流,各校代表踴躍發言,長興中學代表顏豔老師詳細的介紹了長中複習計劃和策略,得到與會老師的肯定,會場氣氛輕鬆熱烈,各校的複習策略多樣,研討互動不斷,一直到近五點半,經驗交流才近尾聲,讓大家都覺得似乎意猶未盡。

17日上午,我們來到紹興名校——魯迅中學,首先聽取了高三備課組長的一節《功率》的複習課,課堂氣氛活躍,教師教學嚴謹,使我們受益匪淺;還聽取了校年級主任介紹年級組的管理模式,並重點介紹了選修IB模塊的開設模式,這使我學到了很多;最後還聽取了物理教研組長對物理教研的建設和管理,從中也吸取了經驗。

這次紹興之行,使初當年級組長的我和當了7年教研組長的我學到了很多有用的、符合自己的理念、方法,爭取在以後的教學和管理中能有較大的幫助。

研討的心得體會 篇16

20xx年xx月xx日,3日兩天我聽取了在昆明市第十四中學舉行的昆明市高三生物複習課競賽中的三位教師的授課,授課課題分別是《植物的激素調節》和《種羣和羣落》。

講授《植物的激素調節》課題的兩位老師,教學設計各具特色。其中,官一中楊素雨老師的課在注重知識完整性的同時,注意拓展學生的發散思維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科學認知過程。楊老師的這一節課在準備的過程中進行了多次反覆修改,每次修改後的課我都去聽了,但最後楊老師呈現給我們的這節課與最開始準備的課比較已經做了極大的改動,這也引發了我的思考:一節優質的高三複習課花再長的時間進行打造都不為過。王學宏老師的課,以題帶知識點,通過試題的分析回顧知識點,給學生自主解題的機會和時間。

講授《種羣和羣落》的老師,以學案為主導,引導學生在完成學案的同時,複習知識點,並進行適當的拓展。

聽完課後我也在想高三的複習課改怎麼設計,怎樣的課才是一節有效的複習課。通常在高三的課堂都是老師滿堂講,學生滿堂聽。但我最近發現這樣的課堂老師講得很累,學生學得很煩,而且效率極低。講學習任務分配給學生,讓學生真正的動起來可能才是複習課的出路。另外,對不同的考點進行復習時,設計也不能千篇一律,必需根據考試説明中的具體要求和學生的實際進行設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w788m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