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觀築夢長征路心得體會(精選26篇)

觀築夢長征路心得體會(精選26篇)

觀築夢長征路心得體會 篇1

我出生在一個軍人家庭,從小父親就給我講紅軍長征的故事,那些用鮮血和生命寫下的無數動人的故事,一直伴隨着我的成長,成為不斷激勵我前進的不竭動力。

觀築夢長征路心得體會(精選26篇)

還在我剛上幼兒園時,父親就找來一些紅軍長征的連環畫讓我看,我邊認字邊記住了不少紅軍的故事,還兒園講給小朋友聽。上國小時,經常出差的父親只要一回家,就關心我的學習,每當看到我的作業本上打滿“√”和考試成績優良時,就講一個故事作為獎勵,我記得講得最多、印象最深的還是紅軍長征的故事。

小時候我對長征精神的理解雖然還比較膚淺,但還是認真地照着紅軍的樣子去做,用長征精神激勵自己。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我用紅軍“搶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等故事鞭策自己,攻克了學習上一個個“攔路虎”,使自己各門功課成績在班級都名列前茅;在他人需要幫助時,我用紅軍“一袋乾糧”、“七十六粒糧食”等故事激勵自己,主動為他人排憂解難,體味助人的快樂;在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矛盾時,我用紅軍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精神教育自己,從而自覺犧牲個人利益,主動關心集體利益,積極參與公益事業。我為三峽工程捐款和為城市建設獻一計的事蹟還被多家媒體宣傳,為此,受到學校的獎勵,被評為省級“三好學生”。

步入大學校園後,當時學校正在開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教育,我作為組織培養的重點對象,聽了幾次黨的創新理論講座,利用課餘時間重温了《紅軍長征六十週年紀念文集》、《紅軍長征故事選》等書籍,在腦海裏一直思考着這樣的問題:在那種人類歷史上罕見的艱苦條件下,紅軍長征為什麼能夠取得勝利?在用血肉之軀鋪就的前進路上,為什麼那麼多的人能夠義無反顧、前仆後繼?那是因為有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有堅定的革命信念作為精神支柱。有了認識上的昇華,使我更增強了對黨的無比信賴,更堅定了永遠跟黨走的決心。為了把更多的同學團結在黨組織的周圍,我和另外幾名學生黨員還開辦了“知心話兒對黨説”的網頁,定期在網上與同學們交流,宣傳黨的知識,成為學校黨建工作的一個亮點。

隨着閲歷的增加,那些聽了上百遍的長征的故事依然感人,用血與火凝成的長征精神依然鮮活,她好像融化在我的血液中,成為我執著的信念和追求。在大學畢業即將面臨工作分配時,擺在我面前有兩條路:一條是融入市場經濟大潮,做一個在商海中搏擊的“弄潮兒”;一條是投筆從戎,當一名新時期有為的軍人,把青春和知識毫無保留地貢獻給國防建設。我是軍人的後代,理應做一名紅軍精神的傳人,為此,我選擇了從軍之路。儘管從軍之路很艱辛,一穿上軍裝就投入緊張的訓練,磨破了手腳,曬黑了皮膚,但我挺住了,半年的艱苦訓練,使我以軍政考核全優的成績成為一名合格的武警戰士。

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八十週年之際,我隨父母走進了“重走長征路”的行列,親眼目睹了草地的神祕、雪山的險峻;親耳聆聽了大渡河的濤聲、川主寺鎮的傳説;親手觸摸了瀘定橋冰冷的鐵索、“紅軍樹”累累的彈痕,從而品味到什麼是真正的偉大、聖潔、崇高和永恆。也使我再一次強烈地感到:一個民族和國家,必有一種精神和信念。她在人們的內心裏藴藏,外化成為一種能量、她像看不見的火光,如地球深久湧動的巖漿,歷經千萬年而不泯,為天地人間提供不竭的熱能。這就是長征故事給我的啟迪,就是長征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薪火不熄,代代相傳。

觀築夢長征路心得體會 篇2

中國工農紅軍在偉大的二萬五千里長徵中體現出的“不怕犧牲、前赴後續,勇往直前、堅忍不拔,眾志成城、團結互助,不折不撓、克服困難”的長征精神和遵義會議所孕育的寶貴的“堅定信念、實事求是、獨立自主、敢創新路、民主團結”的遵義會議精神,作為中華民族百折不饒、自強不息的民族象徵,是個民前輩留給他們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紅軍長征,跨越11個省,行程二萬五千裏,是中國革命史上的奇蹟、世界軍事史上的壯舉,創造了無與倫比的英雄業績,譜寫了驚天動地的革命篇章。翻雪山、過草地、四渡赤水……留下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

長征途中,紅軍不畏征途艱險,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跨越雪山草地,克服重重困難,表現出了不怕犧牲、敢於勝利的無產階級樂觀主義精神,表現出了顧全大局、嚴守紀律、親密團結的高尚品德。是什麼力量支撐並凝聚着他們,毫無畏懼、前仆後繼地勇往直前?這種力量就是永存的長征精神。

夜過鬼門關

1936年2月,我在紅九軍當文書,雖然只有16歲,但已參加紅軍三年多了,經歷過很多生死考驗,但第三次過草地前翻越“萬年雪山”黨嶺山,使我至今難以忘懷。

黨嶺山位於現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內,主峯海拔5400多米,積雪終年不化,氣候變化無常,時而狂風漫卷,時而暴雨傾注。當地羣眾中説:爬上黨嶺山,如進鬼門關;若無大聖膽,難以再生還。先頭部隊白天翻越黨嶺山時,因狂風暴雪襲擊,損失比較大,所以他們決定夜間行軍。這天,他們來到黨嶺山腳下,只見山勢懸崖疊峭,冰封雪鎖,給人一種神祕詭異的感覺。黃昏時分,部隊出發了。他們連行進在大部隊中間,連長在前頭帶隊,我跟着指導員斷後。隊伍藉着殘月微光,踩着前面趟出的冰雪路,一個緊跟一個,踏着蜿蜒崎嶇的雪路向上摸索行進。開始行軍時,大家情緒還十分活躍,又説又笑,行軍速度較快,掉隊的也少。越往上爬,積雪越厚,天氣越冷,空氣也越稀薄,人的體力消耗越大。有個和我年齡相仿的小戰士,一瘸一拐,一步一喘,慢慢掉下隊來,停在路旁。指導員趕忙上前去對他説,來,我攙着你走,停下來就會凍死的!隨即,從這位小戰士身上摘下長槍,背在自己肩上,扶着他繼續前進。

夜越來越深,風越刮越緊,雪越下越大,戰士們個個都變成了雪人,整個隊形好似一條銀蛇,在雪山上緩緩移動。又有一個戰士掉隊了,指導員上前拍拍他的肩膀説,咬咬牙,再努把力,堅持就是勝利。説着,又要幫這位戰士背槍。指導員身上已經扛着兩支長槍了,不能把他累垮啊。我搶上前去,把槍拿過來,背在了自己身上。槍雖不重,但當時我年小體弱,而且又累又餓,多背一杆槍,頓時感到眼冒金星,每邁一步都像要用出全身的力氣。這時,突然聽到指導員説:小李,抓住馬尾巴。話音未落,馬尾巴就遞到我手裏,我緊緊抓住馬尾巴,踩着馬蹄印,蹌蹌踉踉走了一段,人借馬力,才緩過勁來。

越往上爬,山勢越陡,道路越滑,好多戰士的雙腳都凍得失去了知覺,甚至走一步跌一跤。有的戰士摔進了深谷,有的戰士滑入了雪坑,還有的戰士硬挺挺凍死在路旁。接近山頂時,戰士小張突然摔倒在雪地裏,不省人事,指導員急忙把他抱在懷中,伸手一摸,渾身冰涼,趕快拿了牀棉被蓋在他身上。

一會兒小張甦醒過來,看着指導員和戰友們焦急的臉龐,氣息微弱地説:指導員,你們走吧,別讓我連累了隊伍。指導員緊緊抱着小張的臉,哽咽地説:別説傻話,他們就是抬也要把你抬下山。大家互相攙扶着艱難地站立起來,又邁開了前進的腳步。就這樣,他們戰勝了嚴寒、飢餓和死亡威脅,翻過了風雪瀰漫的黨嶺山。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長征精神在今天同樣適用。有些人在舒適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上班混日子,“一杯茶,一支煙,一張報紙看半天”,理想信念淡漠,精神渙散,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還有一些青少年自立、自強意識差,自私、自利觀念強,缺乏愛心與同情心,遇到一點困難就退避三舍,受到一點挫折就尋死覓活,更有許多領導幹部權力觀與政績觀錯位現象嚴重。遙想當年紅軍在缺衣少食、彈藥匱乏、敵軍圍追堵截等的艱難條件下,創造出的翻雪山過草地的壯舉,現代人應該感到汗顏。當戰火時代的硝煙散去,沒有了炮火轟鳴、缺衣少糧的艱苦歲月,有的則是過於安逸的生活。殊不知,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當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候,當xx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時候,他們應該反思自己,安逸的生活下還有沒有不怕吃苦不拍犧牲的奮鬥精神。沒有信仰的人是可悲的,從大的方面説作為新一代的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他們需要時刻提醒自己,建設祖國的大業還未完.

觀築夢長征路心得體會 篇3

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大會重要講話中告誡全黨:“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在新的長征路上,全黨必須牢記,為什麼人、靠什麼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長征之所以能取得勝利,離不開沿途人民羣眾的衷心擁護與支持。紅軍在長征中多次創造絕處逢生的奇蹟,無一不是靠人民羣眾的支持才得以化險為夷。大渡河之戰就是最經典的一例。當年紅軍強渡時正逢夏季的洪水期,大渡河河寬100多米,水急浪高。幾乎是同樣的地點,當年石達開率領的太平軍乘數百隻船過河,卻盡數淹沒在驚濤駭浪中,然而紅軍僅憑18勇士,一葉孤舟,仰攻對敵,竟然成功地渡過河去,打垮敵人。造成不同結局的原因就在於當年石達開部隊失去了民心,而紅軍則履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與老百姓“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因此得到了各族羣眾不遺餘力的支持幫助。

戰爭勝利最深厚的基礎存在於人民羣眾之中,一段具有深刻寓意的歷史就這樣精彩生動地濃縮在紅軍船身上,濃縮在大渡河之戰中。以史為鑑,要弘揚長征精神,將長征精神薪火相傳,就一定要牢記講話精神,永遠不能忘記人民,不能脱離人民,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始終接受人民羣眾的批評和監督,我們黨才能永遠贏得人民羣眾信任和擁護,我們的事業才能永葆力量源泉。

這次來到安谷素質教育基地,我學到了很多,也懂得了不少,尤其是紅軍長征路上的辛苦.

來到安谷的第三天,教官告訴我們下午要走長征路,並説路程有7公里.我們聽了全都大驚失色,可是必須要去,我們也沒辦法.下午,我們懷着既興奮又害怕的心情出發了.途中,教官告訴我們,這次長征路主要是為了讓我們體驗一下紅軍當年的辛苦,所以路上不會遇到敵人,更不會有飛機投炸彈,不過要注意周圍的糞坑,如果掉進去,不但沒人救,而且全身都臭烘烘的嘍.聽到這兒,我們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因為我們是一中隊,所以走在最前面,後面的中隊可能跟不上了,教官讓我們停下來等一下過一會兒又繼續前進.後來我們到了二郎村,有的同學看到了二郎兩個字,想都沒想就説是二郎神,引得同學們一陣鬨笑.就這樣,我們走走停停,一路上有説有笑,終於到達了目的地.教官讓我們休息了約20分鐘,便又踏上了返回的路,一個小時後,我們回到了基地,那時的我們已是疲憊不堪,連説話的力氣都沒了.

這次長征路,不僅讓我們體驗了紅軍的不易,也鍛鍊了我們的意志.

觀築夢長征路心得體會 篇4

中國,本是在這個世界上最先發明瞭火箭的國家,但由於長期的閉關鎖國加上苦不堪言的百年捱打史,最終卻落個火箭幾乎為零的下場。多少人在着急!多少人在渴盼:火箭,你何時才能重返故鄉?

終於,1960年,中國的火箭將士們,忍着飢餓的肚子,開始了從仿製蘇聯導彈到自己設計導彈的艱難跋涉,當中國宣佈導彈核武器發射成功的消息時,全世界都被震動了。從此,中國航天在艱難中步向輝煌!

1992年,我國載人飛船正式列入國家計劃進行研製,這項工程後來被定名為“神舟”號飛船載人航天工程。僅僅7年後,北京時間1999年11月21日凌晨3時41分,我國發射的第一艘試驗飛船“神舟”號在完成了空間飛行試驗後在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成功着陸。作為我國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神舟一號試驗飛船的成功發射與回收,標誌着我國載人航天技術獲得了新的重大突破。

20xx年10月16日6時23分,“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在內蒙古主着陸場成功着陸,實際着陸點與理論着陸點相差4.8公里。返回艙完好無損。航天英雄楊利偉自主出艙。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全世界震動了! 中國的航天事業在蒸蒸日上,在中國航天幾十年的發展歷程中,取得了輝煌業績,使我國成為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在長期奮鬥中,我國航天工作者不僅創造了非凡的業績,而且鑄就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是“兩彈一星”精神在新時期的發揚光大,是我們偉大民族精神的生動體現,永遠值我們學習。 看到我國的航天事業,這麼突飛猛進,做為一個二十一世紀的小主人,我們更應該好好學習,長大了為祖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我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長征五號運載火箭10月28日通過垂直轉運從總裝廠房轉運至發射塔架,即將展開首次飛行試驗。這是我國首次發射直徑達到5米,起飛推力超過1000噸的大運載火箭,標誌中國航天邁向全新的時代。

觀築夢長征路心得體會 篇5

曾經長征路,如今築夢路,中國夢正在這裏騰飛,我們一起見證。長征路上奔小康,築夢長征路。9月3日,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湖南人民在新的長征路上,弘揚湖湘文化傳統,借力長征精神,大步行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路上,讓我們緬懷英烈,記住英雄,做兩學一做的典範!

一座紀念碑銘記歷史,一朵紅軍花映襯前行,一處產業園用"艾"扶貧……在桐柏,你能感受到他們講述歷史時的激昂,紅軍花的綻放,能體會到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探索。不忘初心,留住鄉愁。

長征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大型主題採訪活動結束儀式將於今天下午17時在陝西吳起縣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紀念園舉行。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從江西瑞金、於都等地出發,粉碎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戰勝無數艱難險阻,行軍二萬五千餘里,於1935年10月19日進入陝北蘇區的大門——吳起鎮,勝利地結束了長征,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吳起在中國革命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筆!

築夢長征路!踏着長征的足跡,接過老兵的旗幟。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撓,堅持不懈。聆聽感人至深的紅軍故事,感受振奮人心的長征精神。不忘初心,繼續前進。20xx 讓我們開啟新的長征。

觀築夢長征路心得體會 篇6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每次聽到這首豪邁激昂的《七律·長征》時,我的眼前都會浮現出這樣的一組場景:瀘定橋邊、大渡河畔那英勇無畏的身影;雪山草地、高山峻嶺那堅毅執着的腳步;四出奇兵,赤水河上那勝利後的笑容。80年前,先輩用他們的熱血和生命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長征之歌。

今天,看了《長征》紀錄片,我們重温悲慘壯烈、史無前例的長征歷史,並不是號召大家再次用腳步去丈量那漫長的征途,而是要我們用心靈去感受去領悟面對屠刀與誘惑,沒有絲毫奴顏和媚骨的大無畏精神!去傳承去發揚槍林彈雨,雪山草地之間打不爛,拖不垮的硬骨頭精神,進而培育我們為振興中華而勤奮學習的新時代長征精神。

堅定的信念和必勝的信心是戰勝困苦的精神動力。長征途中,先輩們腳下踏着華夏堅實的土地,手中高擎着民族振興的大旗,心中升騰着祖國飛翔的夢想。正是這樣的信念將他們緊緊地凝聚在一起,築成一道摧不垮、壓不倒的鋼鐵長城。正是這樣的信念支撐着他們走過艱難,走過兇險,走出希望,走出了一片藍天。

艱苦奮鬥、甘於奉獻的革命精神是取得勝利的根本保障。長征途中,在強大的敵人和險惡的自然環境面前,紅軍正是憑着這種精神,征服千難萬險,戰勝強大敵人,取得了最終的偉大勝利,為中國革命闖出了一條嶄新的道路。今天,步入新世紀的我們,同樣需要堅定的信念;同樣需要堅強的意志;同樣需要艱苦奮鬥的精神;同樣需要甘於奉獻的精神。有了這樣的信念、精神,我們才能從容地藐視困難、頑強地面對困難、樂觀地克服困難,有了這樣的信念、精神,我們才能以蓬勃向上的風貌,激發創新能力,燃燒創業的激情,煥發無堅不摧的力量。這樣的信念、精神是我們人生走向輝煌的基石。

作為有着鴻鵠之志的新少年,你可曾想過,在新的長征中,我們肩上負載着怎樣全新的責任?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我們要接過長征精神的光輝旗幟,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鋭意進取,自強不息,真正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今天為振興中華而勤奮學習,明天為創造祖國輝煌的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同學們,為了民族的偉大復興,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觀築夢長征路心得體會 篇7

長征五號火箭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天津大運載火箭基地完成總裝,其起飛質量約869噸,具備近地軌道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14噸的運載能力,與國際上主流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相當,將承擔發射嫦娥五號、空間站核心艙以及火星探測等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國家重大專項工程任務。長征五號的首飛成功將大幅提高我國進入太空的能力,對我國探月工程後續任務的推進和空間站工程的實施具有重要意義。

從渤海之濱到南海之涯,再到衝上太空,承擔“天地運輸走廊”的重任,長征五號火箭凝聚了800餘名天津航天人的心血,是咱天津人造的火箭。現場有80名天津大火箭基地的航天人,親眼目睹了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

晚8時22分,全新研製的長征五號火箭託舉“升級版”太空擺渡車——遠征一甲上面級,順利將五類六項載荷成功送入預定軌道,拉開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任務的序幕。

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的首飛成功,標誌着我國在載人航天工程和新一代運載火箭研製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對於完善我國運載火箭型譜、提升進入空間能力具有重大意義。長征五號火箭未來將成為在役主力火箭的“接班人”,代替長征二號、三號、四號、七號系列火箭。

從數字化設計,到一釘一鉚組裝,再到總裝完成直至衝上雲霄,天津航天長征火箭製造有限公司(媒體報道常用“天津大運載火箭基地”)黨總支書記張北軍親眼見證了長征五號火箭從無到有的全過程。他向記者透露,中型火箭長征七號只是津產火箭的首秀。真正的“大”火箭,直徑達5米的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本月底在津完成總裝,今年下半年實現首飛。

觀築夢長征路心得體會 篇8

從艱難跋涉到勝利至今,表現長征的文藝作品層出不窮,那一座名為“艱苦歲月”的雕塑,相信人們不會忘記,老班長的笛子不知道温暖了多少人的心。還有歌曲《十送紅軍》《會師歌》《山丹丹開花紅豔豔》《十六字令·山》《七律·長征》《紅軍戰士想念毛澤東》《長征組歌》《映山紅》等等,選擇這樣的傳世之作並不難,難的是不能原封不動地照搬照排,而要着眼新的架構進行重新編配,既不能對原著傷筋動骨,又要有煥然一新的精彩紛呈。

《永遠的長征》的可貴之處,正是在於獨具匠心,另闢蹊徑,對節目精心剪裁而能無縫連接。如把《十送紅軍》大膽拆開使用,“一送”“九送”各在長征的一頭一尾,雖然相隔有距,卻沒有被時空阻隔,情緒隨着劇情變化跌宕起伏,做到了氣勢不減、神韻不散、渾然天成。同時對節目精心布點又能相互照應,《長征組歌》選用了五段,分別安排在前三個樂章,有的是完整演唱,再現當年艱難困苦的典型場景;有的是取其精華,表現軍情似火的緊迫節奏;原有的組歌沒有因為分散而影響藝術表達的完整性,相反與其他作品自然穿插有機組合,既滿足了晚會的整體需求,又突出了演出的個性特色,做到了剛柔相濟、張弛有序、和諧流暢。

《永遠的長征》還有一個很大的難點也是很大的亮點,就是以科學和藝術的眼光重新審視歷史並賦予新的表現。面對大跨度、大區域的戰略轉移和遊擊作戰,面對不勝枚舉的經典戰役和層出不窮的英雄人物,需要作出正確的把握和準確的取捨,創作者們在學習借鑑歷史經驗的基礎上,用他們開拓創新的勇氣和智慧,作出了一次大膽而又有意義的成功實踐。從總體佈局來看,在框架結構上是編年紀實與斷代跨越相結合,使長征行軍的路線圖和改革強軍的路線圖對接疊印,展示出了紅軍的傳人永遠的足跡。在內容表現上是歷史轉折與戰役突圍統籌兼顧,絕地反擊和英雄之旅相互輝映,三大主力與陝北紅軍血肉相依,展示出了歷史的功勛永遠的榮譽。在節目編配上是經典名篇與精品新作有序銜接,伴隨着勝利的年輪,代表着藝術的發展,使歷史的回聲和時代的新聲自然交響,展示出了文化的傳承永遠的精神。從思想謀篇來看,如果説“永遠的長征”是貫通整場演出的宏大主題,那麼前三個樂章與第四樂章顯然構成了晚會的上下篇,雖有數量差別,分量毫不遜色,既可獨立成章一展風采,又有內在聯繫承前啟後,長征興軍、改革強軍,血脈相連、首尾呼應,確有一股大氣磅礴的宏偉壯闊。

觀築夢長征路心得體會 篇9

曾經長征路,如今築夢路,中國夢正在這裏騰飛,我們一起見證。長征路上奔小康,築夢長征路。9月3日,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湖南人民在新的長征路上,弘揚湖湘文化傳統,借力長征精神,大步行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路上,讓我們緬懷英烈,記住英雄,做兩學一做的典範!

一座紀念碑銘記歷史,一朵紅軍花映襯前行,一處產業園用"艾"扶貧……在桐柏,你能感受到他們講述歷史時的激昂,紅軍花的綻放,能體會到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探索。不忘初心,留住鄉愁。

長征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大型主題採訪活動結束儀式將於今天下午17時在陝西吳起縣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紀念園舉行。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從江西瑞金、於都等地出發,粉碎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戰勝無數艱難險阻,行軍二萬五千餘里,於1935年10月19日進入陝北蘇區的大門——吳起鎮,勝利地結束了長征,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吳起在中國革命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筆!

築夢長征路!踏着長征的足跡,接過老兵的旗幟。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撓,堅持不懈。聆聽感人至深的紅軍故事,感受振奮人心的長征精神。不忘初心,繼續前進。20xx 讓我們開啟新的長征。

觀築夢長征路心得體會 篇10

看完了《長征》紀錄片,深受感觸。80年前,瑞金,八萬中央紅軍由於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而被迫突圍西行,開始了萬水千山只等閒的長征。這時候,遠隔千里的蔣介石指着地圖狂妄地叫道:他們是走向深淵,走向死亡!短短的一年後,當他面對追獲的一大堆爛草鞋的時候,他不得不承認,這股頭戴紅星、足踏草鞋的鐵流是不可阻擋的。?

80年前,長征途中,紅軍將士與天鬥,與地鬥,與敵人鬥,斬關奪隘,搶險飛渡。雪山草地是紅軍長征中最為艱苦的歷程。雪皚皚,野茫茫。高原寒,炊斷糧。海拔4000多米的川康雪山,使成千上萬的紅軍戰士長眠於此;千里沼澤、連鳥獸都不能出沒的川西草地,吞噬了多少紅軍戰士的生命。風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飢志越堅。草根下掩埋着烈士的忠骨,雪山上聳立着勝利的曙光。

80年前,會寧,經過兩年多的殊死征程,邁開雙腳,巧奪金沙江,飛奪瀘定橋,跨過了千里冰封的皚皚雪山,穿過了人跡罕至的茫茫草地,歷經千辛萬苦,縱橫馳騁10多個省,血戰近600多次,行程數萬裏,終於勝利抵達陝甘蘇區,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曆程,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蹟。這段可歌可泣的歷史已經一往不復,但一段段膾炙人口的長征故事流傳至今,為人傳頌,它們刻下了長征者鏗鏘的足音,矗立起長征者英勇的雕像;

喇叭聲仍咽,戰鼓聲猶響,馬蹄聲還鳴。時間不會磨平記憶的稜角,我們不會忘記這段歷史。

一段歲月,波瀾壯闊,刻骨銘心;一種精神,穿越歷史,輝映未來。一面旗幟引領一支隊伍,一種信念點燃一把火炬。砍刀、長矛、梭鏢用險象環生的大地作便箋;鐵銃、石雷、匣子槍用八萬雙穿着草鞋的腳作畫筆。雪山、草地、飢餓、戰爭,紅星、火把、馬嘶、槍鳴浩浩蕩蕩,逶迤向北。

歷史不可複製,歷史精神則在懷念中復活。是的,紅塵滾滾,那一彎歷史,盟動濤聲,人民怎能忘記?是的,千古塵音,那一段歲月,先烈們骨骼堆起的詩,世人怎能忘記?

空曠的歷史,彷彿在這首歌中,找到了高掛枝頭的碩果。彷彿智慧之燈,四射毅力的讚歎和意志的高傲。它的旋律陡峭而無階梯,它的節拍斷續而多風險,每一音、每一符都是天空獨攬的勝景。

雲還在舞,風還在唱,勝利的歡呼,已被歷史雕成壯美的風光。

長征,是中華民族一部最雄渾的交響樂,驚天地、泣鬼神、震山河、撼心靈。

長征,像馬蹄,踩着風的鼓點,一匹匹黑色的烈馬,在遼闊的草原上揚鬃嘶鳴。

長征,像雄鷹,高擎着雲的翅膀,曠野響起了草的低唱,蒼天擊起了民族的熱望。

觀築夢長征路心得體會 篇11

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來説,長征,已經成為一個老外婆的傳奇故事。然而,隨着歲月的流逝,長征精神以越來越深刻的魅力,吸引着眾多的人到長征路上去追尋、去思考。基辛格博士在其著作《世界秩序》中説:“評判每一代人時,要看他們是否正視了人類社會最宏大和最重要的問題。”馬丁·路德·金先生也説過:“做對的事,任何時機都是好時機。”紅軍長征不僅創造了可歌可泣的戰爭史詩,而且譜寫了豪情萬丈的精神史詩,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和第二十五軍先後進行長征。瀘定橋邊、大渡河畔那英勇無畏的身影;雪山草地、高山峻嶺那堅毅執着的腳步;四出奇兵,赤水河上那勝利後的笑容。八十多年前,先輩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氣,運用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用他們的熱血和生命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長征之歌。在新時代我們需要一種精神,一種力量來鞭策自己,提醒自己。而長征精神就是這種力量,激勵着我們不斷反思、更好的奮鬥,真正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

走好新的長征路一是要發揚善於團結、甘於奉獻的民族品格,形成凝聚共識的強大合力。20xx年4月22日,在亞非領導人會議上的講話時,説:“一根原木蓋不起一幢房屋”。在革命戰爭年代,革命的火種之所以能在中華大地傳播,革命的力量之所以能在最艱難的歲月裏得以保存和壯大,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民族的團結。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對和平、和睦、和諧的追求深深植根於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國人民的血脈中。在新時期,要有容人容事、不計恩怨的雅量,有光明磊落、胸懷坦蕩的氣度,聞過則喜,從諫如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推功攬過,與人為善,用真誠贏得大家的理解和信任,在合作中加深瞭解,在共事中增進團結。時刻以“君子檢身,常若有過”的謙誠態度,常修為公之德,常思貪慾之害,常懷律己之心,把“立言”與“立行”統一起來,努力創造一個各盡所能、合作共贏、公平正義、包容互鑑、共同發展的未來。

走好新的長征路二是要發揚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的民族精神,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為了探求救亡圖存的正確道路,中國的先進分子帶領中國人民始終堅持在苦難和挫折中求索、在風雨飄搖中前進,敢於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表現出了百折不撓的英雄氣概。年輕的毛澤東同志,“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既有“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仰天長問,又有“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浩然壯氣。在此後的革命生涯中,不管是“倒海翻江卷巨瀾”,還是“雄關漫道真如鐵”,英雄的紅軍在毛澤東等同志的領導和指揮下,始終都矢志不移、執着追求,縱橫十餘省,長驅二萬五千裏,取得了長征的勝利。“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人世間沒有一帆風順的事業。世界有如海洋,時代有如勁風,歷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進的,有時穿過塵埃,有時穿過泥濘,有時橫渡沼澤,有時行經叢林。綜觀世界歷史,任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發展,都會跌宕起伏甚至充滿曲折。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從積貧積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發展繁榮,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頑強拼搏,靠的就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我們的事業之所以偉大,就在於經歷世所罕見的艱難而不斷取得成功。隨着社會的快速發展,青年一輩在工作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揚起“長風破浪會有時”的巨帆,面對困難,征服困難,夯實信念基石,敢於戰鬥、一往無前的革命主義精神傳承仍有必要。

“一片土地的歷史,就是在她之上的人民的歷史。”當今時代,我們關心這段歷史,我們熱愛這段歷史。一個民族的歷史是一個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不論發生過什麼波折和曲折,不論出現過什麼苦難和困難,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國人民近代以來170多年的鬥爭史,中國共產黨90多年的奮鬥史,中華人民共和國60多年的發展史,都是人民書寫的歷史。歷史是教科書也是清醒劑。是什麼力量支撐並凝聚着紅軍,毫無畏懼、前仆後繼地勇往直前?這種力量就是永存的長征精神。“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主席的重要講話,闡明瞭懷抱強國夢想與煥發前進力量之間深刻聯繫,更揭示出實現中國夢的重要路徑。在新時代學習和弘揚長征精神,堅持中國道路,凝聚中國力量,為中國革命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最終實現“中國夢”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培根説:“黃金時代在我們面前,而不是身後。”輝煌成就已載入民族史冊,美好未來正召喚着我們去開拓創造。要有逢山開路、遇河架橋的意志,要有探索真知、求真務實的態度,勇於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敢於上下求索、開拓進取,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離不開篳路藍縷、手胼足胝的艱苦奮鬥。走好新的長征路要勇敢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努力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

57

説,長征永遠在路上。我們這一代人要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以下是小編J.L分享的緬懷先烈不忘初心 走好新的長征路心得體會,更多熱點雜文閲讀歡迎您繼續訪問()。

經過一個階段的黨課學習,我在理論上對黨有了新的認識,提高了自己的思想境界。為了將所學的知識付諸實踐,在實踐中有一個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真正學有所用,我們黨課討論小組的老師安排我們去哈爾濱烈士陵園參觀實踐,在十月三十日我們小組一行人來到了烈士陵園,為中國社會主義事業而獻身的革命英雄獻花來表達我們的悲痛之情和敬佩之意。

莊重而氣氛沉重的烈士陵園,沒有太多的修飾,只有柔情的綠水、堅硬提拔的青松在旁,這些就像是烈士們的情感一般,對待我們中國的親人柔情似水,對待敵人堅強不屈。我們胸前佩戴者白花,緩緩而進,大家的腳步輕而遲緩,因為怕打攪到這裏安息的英魂,因為感染到了這裏沉重的氣息。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返„„”走到這座為紀念抗日戰爭英勇犧牲的烈士而修建的陵園,我不禁發出這樣的感慨。在西方列強的殘酷壓迫下,是他們,挺起了胸膛,不畏槍林彈雨,冒死衝鋒在戰爭的最前線,心中有一個信念,那就是中華民族可以被殺戮,而不可以被屈服。

在內憂外患之際,是他們,果斷出擊,置生死於度外,拋頭顱,灑熱血,心中有一個信念,那就是中華民族可以被殺戮,而不可以被屈服啊!他們無私的奉獻精神,堅韌的革命作風,是如此的令人敬畏,讓我們欽佩不已。

烈士陵園之行,感受中華崛起之艱辛!從鴉片戰爭開始,中華民族就慘遭西方列強的踐踏,如此血腥,如此無情!但是我們中華民族可以被殺戮,卻不能屈服!虎門銷煙讓世界震驚,三元里戰鬥讓侵略者膽寒!在中華民族覺醒之際,我們的先烈們冒着敵人的槍林彈雨勇敢衝出敵人的一道道封鎖線,在黑暗中不倦的摸索着前進。多少仁人志士跌倒在了血泊之中,被敵人暗殺在槍口之下„„念此,在英雄前深深地鞠躬!

在革命的年代,每一天的温飽都難以保證,但是就是這樣惡劣的環境下,先烈們還能時刻胸懷祖國,不忘報效祖國,或許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這份愛國的精神,這份愛國的品質,震撼着我們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我們為他們感到驕傲,感到自豪,如果沒有他們英勇卓絕的戰鬥,會有我們今天如此幸福的生活麼?如果沒有他們無私的對國奉獻,會有我們今天如此優越的生活條件麼?在以前如此惡劣的生活條件下,先輩們都能堅定不移地努力奮鬥,不求回報,但是在今天生活質量普遍提高的社會裏,依然存在着不少虛度光陰、頹廢的自私自利份子,難道這不應該引起我們的深思麼?

陵園裏每一處,都顯得格外神聖,每一捧空氣,都瀰漫着光輝人性的氣息。在陵園裏,我們遇到了一羣和藹的老人,他們高聲唱着歌曲,並熱情地邀我們共唱。或許是因為年代相隔得久遠吧,我並不能學會歌曲。在我看來,歷經風霜的老人,在守護着陵園文化,而對於我們這些年少氣盛的青年人來説,最好的愛國教育莫過於親身感悟烈士們的愛國精神品質。

我們拾級而上,感受到我們離英雄越來越近,革命烈士永垂不巧,幾個大字,深刻而刺眼的映入眼簾裏,石碑上的一連串的圖像,經真實的那一幕幕似乎就展現在我們面前,而這份歷史痕跡雖然保持沉默不語,卻不能不刺痛我們的心。 我們又參觀了烈士紀念館,一幅幅畫、一張張照片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又一個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一位孤膽英雄,一人將一個連的敵人俘虜,多次立下戰功。在一次戰役中,他掩護最後一批戰士撤退的時候,自己的腹部受傷,與衝上來的敵人抱在一起拉響了手榴彈的英雄故事。烈士們為國家的解放和繁榮強盛而奮鬥的壯麗生涯,革命先烈們的無私奉獻精神,讓我們深切的感受到,正是我國幾代優秀中華兒女的努力拼搏、無私奉獻,為中國的崛起、中華民族的復興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回顧我們黨和國家走過的歷程,無論是在血雨腥風的戰爭歲月,還是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和平年代,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無數先烈義無反顧地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譜寫了驚天動地、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沒有他們的犧牲,就沒有我們的今天。我們緬懷他們:就是要學習他們那種為了實現理想信念忠貞不渝、拋頭顱、灑熱血,不屈不撓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就要學他們那種模範遵守黨的紀律,一生交給黨安排的高貴品格;我們紀念他們:就是要像他們那樣為了人民的利益,持有上下求索堅忍不拔的毅力。

對於我們中華民族來説,烈士陵園承載的是一種道德、一種文化,始終以國家統一和宗族團結為目的。時代在變化,我們更是要與時俱進,堅持科學發展觀,陵園寄託炎黃子孫崇敬先人、仰慕先賢的情懷,要起到延續中華民族血脈相連、薪火相傳精神的作用,要表達對先人的感恩以及對先賢先烈風範的緬懷和景仰。

優良的傳統是寶貴的精神財富,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卓越精神。如今一些人對黨的歷史學習不夠系統,對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缺乏親身感受,對黨與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理解不足;尤其是一些青少年對黨史,對革命歷史不清楚,對先烈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知之甚少;社會中一些人惡搞英雄還有一定的市場,這些都説明傳統教育之重要。在和平發展的新時代,傳統教育是我們黨取之不竭的寶貴精神資源,是我們克服各種障礙的重要武器,是形成良好思想作風、提高政治道德品質的巨大精神力量。一年一度的清明節,緬懷先烈,就是為了進一步弘揚黨的優良傳統,銘記身上的使命,牢記肩上的責任,不辜負先人的期望。

歷史雖然過去了,可是,我們如何彌補這個永恆的傷疤?難道就讓它“永恆”嗎?不!絕對不能,歷史總歸歷史,現在是21世紀了,我們不能讓歷史重現!我們是21世紀的接班人,只有從現在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保衞好祖國的榮譽、民族的尊嚴,用知識的武器,用我們每一箇中國人的民族自尊心來向他人展示我們的風采、展示一個合格的中國人形象!

戰士們走了,我們可以讓他們放心的走了。因為,我們繼承了先烈們的光榮傳統,繼承了先烈們的革命精神。沒有辜負先輩們的重望。我們今後的路將會越走越遠,也將越走越好。蒼松勁柏,在這片聖潔的土地上紮根生長,它們象徵着先烈們的革命精神萬年長存。也告訴我們:“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烈士業績垂青史,留得精神在人間。曾幾何時,崢嶸歲月,烈士們浴血奮戰,為全國人民的解放和發展捨生取義;建設時期,烈士們先人後己,為國家的繁榮和富強奉獻自我。歲月在奮鬥中遠去,今日踏上這神聖高潔的土壤,戰爭年代中的槍林彈雨,和平時期的艱苦奮鬥盡在腦中清晰。在那些環境惡劣的過去,烈士們帶着崇高的理想與堅定的信念奉獻着自己的青春,乃至自己的生命,使得祖國能有今天的輝煌成就,使得我們有機會坐在設施齊全的教室裏接受高等教育,我們怎能忘卻那些為了我們而付出和犧牲的人呢?怎麼敢不珍惜來之不易的良好條件呢?對於今天幸福生活着的人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去努力創造、積極上進呢?我相信,作為當代的大學生,我們可以繼續前人的路,走的更高、更遠。革命烈士的無畏精神世代相傳,永不丟棄。我們要不忘革命精神,繼續烈士們的偉大事業,把對先烈的無限緬懷和對英魂的不盡敬仰,化為現實中不懈奮進的動力,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歷史舉起如椽的大筆,在這塊熱土上譜寫出抗敵禦侮、氣壯山河的光輝篇章;

書寫下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悲壯故事。這塊英雄的土地,凝聚着虎門軍民不屈不撓的高風亮節和愛國情懷。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生活在和平、民主、安逸的社會主義環境中,在黨的“三個代表”的正確思想領導下,我們沒有理由不去捍衞千千萬萬英雄節兵們用鮮血拼下的國土;我們沒有理由不為祖國的富強壯大盡自己應盡的責任;我們更沒有理由忘記我們偉大的建國先驅。

中華民族的近代史是一部舊社會走向滅亡、新社會逐漸建立的歷史;是一部外國不斷侵略、中華兒女奮起抗爭的歷史。這是一部屈辱史、一部抗爭史。中學歷史教科書的每一頁都充滿着血淚和沉重。在這各種力量並存,人民生活水深火熱,仁人志士的苦苦探索、一代代的軍民前仆後繼,不知道經歷了多少坎坷與挫折才換來今天社會的進步、人民生活的殷實。雖然我們不能像無數先烈們那樣為國犧牲,但生活在無數革命先輩用生命換來的美好今天的我們可以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證明我們身上也具備奉獻的精神,儘自己所能的為他人、集體、社會提供幫助。

在今天,戰爭對於我們來説只是電視上伊拉克或利比亞傳來的新聞圖片,或許有許多人對烈士的名字和事蹟更加陌生,但是我們依然生活在烈士撐起的藍天下。

時光可以沖淡記憶,但是它抹不掉革命的精神,先烈們用鮮血和推到了壓在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開創了我們民族的千秋大業。我們要把對先烈的無限崇敬和對英魂的不盡哀思,化為對黨的事業的無限忠誠和對人民利益的勇敢維護,繼承先烈的遺志,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自己絢麗人生。

時代沒有選擇讓我像烈士們那樣轟轟烈烈的為祖國就義,但我有一顆同他們一樣愛黨、愛祖國、愛人民的心。忘記歷史是最大的背叛,我們每一個共產黨員都應該瞭解我黨帶領中國人民走過的艱苦的歷程,理解我黨在重大問題上的決策,從而更加相信共產黨,擁護共產黨,堅持並加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過去艱苦的環境中,烈士們能為革命獻出寶貴的生命而不計較個人得失。在新時期,我們一定要更加珍惜今天所擁有的一切;一定要以先輩們為榜樣,勇挑重擔,攻堅克難。

我真切地感受到革命先烈們的英雄氣概,深切體驗到今天生活的來之不易。我要繼續發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光榮傳統,在學習中勤勉努力、在工作上積極進取、在生活中勇往直前。他們那堅定的信仰,光輝的思想,高上的人格,不朽的業績,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做人的楷模。

我們應該多學習這些革命先烈的精神,緊緊圍繞在黨旗下,更好的為祖國的繁榮和社會的進步做出應有的貢獻,不負祖國的希望。雖然我們每個人在社會中微不足道,每個人能力有限,但我們可以儘自己所能的奉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為我們的建設貢獻綿薄之力。

胡強調指出:“只有銘記歷史,特別是銘記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的中國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過去、全面把握現在、正確創造未來。”我們紀念先烈,就是要緬懷英雄的業績,從烈士的事蹟中得到啟發,在內心深處受到震撼,把英雄們的接力棒接過來,傳下去,完成他們未竟的事業,實現他們所追求的理想。

觀築夢長征路心得體會 篇12

《長征》真實而生動地反映出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的英雄壯舉。

1935年5月3日,中央紅軍主力中路調遣隊幹部團一部受搶渡金沙江。紅軍主力在擺脱了九十萬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之後,由於執行了正確的民主政策,順利通過了大涼山彝族地區。面對國民黨隊窮追不捨的嚴峻形勢,紅四軍團接受了中共中央的命令,日夜兼程急行240裏,於5月29日清晨飛抵瀘定橋西頭的橋頭堡。22名戰士背插大馬刀,身掛衝鋒槍,“同志們!衝啊!”在這裏可以看出戰士們的奮不顧身、英勇善戰。

紅軍都是鋼鐵漢,千錘百煉不怕難…這樣不休的革命英雄主義的大英雄啊!

我們更應該歌頌的難道不是在攻打瀘定橋的突擊隊員們嗎?他們是人民的保護神。

身為一名中國人,我們更應該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尊敬革命先烈,我們一定要愛國!

今天是建黨__週年,我們祝願黨一定要永遠成立。

我看完這部電影,我知道的道理是:我們一定要熱愛祖國,天天向上,好好學習,長大了回報祖國!

觀築夢長征路心得體會 篇13

歲月時光匆匆,青春漸行漸遠。它似一幅畫卷,被我們揮灑的星星點點。我們的青春,揹負着一種責任,一種寄託,一種祖國對我們的期待。青春不是抱怨年華流逝而感慨萬千,也不是趁着年輕而虛度光陰,我們還有很多事要為之奮鬥。努力做一個積極進取的中國青年,勤奮努力,奮勇拼搏,去實現屬於自己的中國夢。

北宋著名理學家張載曾説過:“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四句名言歷代流行不衰。它涉及社會和民眾的精神價值、生活意義、學統傳承、政治理想等內容。而我們作為一個飽含中國夢的當代大學生,應該有如張載這四句名言之氣概,積極向上,勤奮學習,努力為社會做貢獻,為社會重建精神價值,為民眾確立生命意義,為前聖繼承已絕之學統,為萬世開拓太平之基業,促進祖國更加繁榮富強。

為青春,我們不怕失敗,努力往前飛。因為青春,我們有用不完的精力,去迎接生命的巔峯。

沙灘上有一顆飽經滄桑的貝殼,那是中國遙遙五千年的故事。從黃帝開創歷史到如今的我們誦讀歷史,我看到太多太多的事蹟,每個中國人都擁有着同樣的中國夢。富強!富強!中國夢的口號在繼續。中國夢流淌過每個日日夜夜、每個中國人的內心。不管有多大的困難,地震、泥石流、洪災,還是會有飽經滄桑後成功的微笑。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收藏歲月流淌過的每一箇中國夢,戰於世,立一生之夢。

沙灘上有一顆閃亮的貝殼,那是中國奧運會、世博、嫦娥二號成功發射的故事。當一陣陣掌聲雷鳴般響起,當世界舉目投足於中國時,我知道,中國的光芒已散發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中國夢還在繼續,我們的視線還在執着,默默獻上自己微薄的力量。這是一個夢,一個叫作中國夢,一個被每一箇中國人所深呼的夢。我以心的維度仰視獎牌下每一個奮鬥的身影。

沙灘上有一顆銘記的貝殼,那是羈旅在外的中國人的故事。我清楚的看到,有人客於異國,卻隨身帶着中國的泥土,有人在奧運會直播前吶喊中國萬歲,有人在參加外國採訪時説:“我是中國人,我們都共有一個夢,她叫中國夢!”是的,那就是我們的中國夢,一份信仰,一份懷念,一份奮鬥,到處都迷漫着中國夢的味道。就算在異國他鄉,我們都還能輕哼着國歌的旋律,心懷着祖國,銘記着中國夢,力創美好未來。

潮起潮落,我坐在偌大的沙灘上,看着眼前正在富強的中國,陽光透過雲彩照射在我身上。我站了起來,嘴角輕輕咧開,懷着一份堅強,一份榮耀,一份銘記,輕輕拾起幾顆貝殼,珍藏在身,勉勵自己,心中已準備好,種下中國夢,創造美好的未來。

觀築夢長征路心得體會 篇14

20xx年11月3日20時43分,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因為我國的長征五號發射成功了!此次發射成功,標誌着中國運載火箭實現升級換代,運載能力進入國際先進行列,是中國由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的重要標誌。

11月3日20時43分,中國最大推力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約30分鐘後,載荷組合體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首次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試用一個字概括3日成功首飛的中國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那就是:大。

火箭芯級直徑5米,助推器直徑3.35米,全箭長56.97米。中國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欒恩傑算了算:起飛重量869噸,是中國現役兩款明星“長征二號F”和“長征三號乙”之和;推進劑重量、儲箱焊縫長度,也是這兩者之和。

火箭擁有“大心臟”,助推級為8台120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這是中國單管推力最大的新型動力裝置。再加上1台50噸氫氧發動機和1台9噸級膨脹循環氫氧發動機,運載能力較現有的提高了兩倍多,實現從中型到大型的跨越。

放眼全球,“長征五號”是亞洲低温火箭中直徑最大、發動機數量最多的火箭,其運載能力與美國現役最大型運載火箭“德爾塔—4”、俄羅斯質子號、歐空局“阿里安—5”等旗鼓相當。

觀築夢長征路心得體會 篇15

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進行了舉世聞名的長征。紅軍從江西瑞金出發,縱橫11個省,長驅二萬五千裏,排除萬難,勝利到達陝北。

光陰荏苒,一晃80年過去了。80年前的長征,紅軍表現的英勇是史無前例的。長征是中國革命史上一副無比壯麗的歷史畫卷,是人類軍事史上一個空前的奇蹟,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壯舉。是一部氣吞山河的英雄史詩。

茫茫長征路,途中艱辛誰能體會?寒風刺骨,風如刀一般割在臉上。在冰天雪地中,一支長長的隊伍,宛如一條巨龍在雲霧中蜿蜒盤旋,慢慢地蠕動……夜,伸手不見五指。草地上坑坑窪窪,沼澤連片,沒有道路,沒有人煙,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葬身泥潭。堅強的紅軍戰士硬是咬牙挺過來了,他們以驚人的速度,在7天內走過了600多裏的黑草地……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毛澤東的《長征》讀起來總是那麼令人振奮,使人倍受鼓舞。是呀,敵人的圍剿算得了什麼?湍急的金沙江,奔騰咆哮的大渡河算得了什麼?只剩幾根鐵索,令人毛骨悚然的瀘定橋又能算得了什麼?那高聳入雲的大雪山和杳無人煙的黑草地,這些被人們視為可望而不可及的“天險”,不是都被我們這些堅強的紅軍戰士征服了嗎?

雖然曾參加過長征的老紅軍戰士現在已經所剩無幾,但紅軍前輩們留給我們的豐碩的精神財富是永存的。他們在那種艱難困苦中對革命理想和對革命事業鍥而不捨的追求和無比忠誠。英勇頑強,勇於拼搏,不怕犧牲的英勇氣概;憧憬未來,充滿樂觀主義精神。顧全大局,嚴守紀律,親密團結的崇高品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及至今不忘的歷史使命。他們高尚的品格永遠是一劑催人奮進的催化劑,永遠激勵着我們。

這使我又想起了毛主席的語錄:“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沒錯,長征是宣言書,它不僅宣告了共產黨的勝利,更是宣告了我們建設祖國的決心。長征是宣傳隊,它既向人民宣佈共產黨是解放他們的隊伍,還向我們宣傳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性。長征是播種機,它播下了無數革命的火種,也播下了我們這些還未發芽的種子,總有一天我們會結出累累碩果報答祖國。

我們是祖國未來的主人,在這莊嚴的歷史時刻,老一輩革命家點燃的革命火炬,無疑要靠我們擎起,祖國燦爛的明天也都要靠我們的智慧和力量去開創。如今我們生活在社會主義的大家庭中,應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好好珍惜。而不久的將來,我們也要肩負起建設祖國的重任。

讓我們發揚長征精神,好好學習,努力奮鬥,迎接新的長征。

觀築夢長征路心得體會 篇16

我們都應該不忘初心再長征,傳承長征精神。長征的每段路程都上演過生離死別的悲壯故事,讓老紅軍們刻骨銘心的,是一段段血與火、生與死的真實經歷,是從生死考驗中錘鍊出的頑強意志。

長征的每段路程都上演過生離死別的悲壯故事是激勵着廣大紅軍指戰員艱苦征戰的強大動力,是中國共產黨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全面展示。

長征精神是中國的,都不約而同地把他們的焦點對準了紅軍的精神,那種英勇頑強、一往無前的精神。正如索爾茲伯裏所説:“長征將成為人類堅定無畏的豐碑,永遠流傳於世。閲讀長征的故事將使人們再次認識到,人類的精神一旦喚起,其威力是無窮無盡的。”

長征精神是歷史的,又是現實的。其可貴就在於,它能夠在漫長的時間積澱中轉化為對現實的啟示,體現了黨之魂、軍之魂和民族之魂。

長征精神之所以歷久彌新,就在於它不是靜止的。它承接着井岡山精神,又不斷形成了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的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更為它注入了新的時代血液,增加了新的豐富內涵。

偉大的長征精神,概括起來就是胸懷目標、矢志不移的堅定信念,無所畏懼、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實事求是、獨立自主的創新膽略,顧全大局、緊密團結的革命風格,心繫羣眾、患難與共的高尚情懷。

今天,當年的戰爭硝煙已經散去,但和平發展的天空並非晴空萬里。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新的長征與當年紅軍長征一樣將是山水重重的漫漫征程,也將面臨着嚴峻的困難和考驗。正因如此,新世紀新階段更需要我們高擎起長征精神的火炬,讓曾經推動中國革命取得成功的光榮傳統在新的長征中煥發出時代光芒,照耀着我們像當年的長征紅軍那樣去不斷開創出新的局面。

觀築夢長征路心得體會 篇17

在今天的長征路上,我們要堅持以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為引領,深入貫徹新形勢下軍事戰略方針,努力建設世界一流軍隊。

強國必須強軍,軍強才能國安。要緊緊扭住政治建軍不放鬆,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永葆人民軍隊性質、宗旨、本色,永遠做紅軍的傳人,着力培養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軍人,努力鍛造具有鐵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鐵一般紀律、鐵一般擔當的過硬部隊。要緊緊扭住改革強軍不放鬆,堅定不移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着力解決制約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政策性問題,深入推進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要緊緊扭住依法治軍不放鬆,着力構建中國特色軍事法治體系,推動實現治軍方式的根本性轉變,提高國防和軍隊建設法治化水平。

要緊緊扭住備戰打仗不放鬆,堅持戰鬥力這個唯一的根本標準,拓展和深化軍事鬥爭準備,加強實戰化軍事訓練,加快提升打贏信息化戰爭能力。要深入貫徹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更好把國防和軍隊建設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體系,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要加強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鞏固和發展軍政軍民團結。要加強國際軍事安全合作,積極履行同中國國際地位相適應的責任和義務,同世界各國一道共同應對全球性安全挑戰,為維護世界和平作出更大貢獻。全軍要增強憂患意識、危機意識、使命意識,以只爭朝夕的精神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擔負起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重大責任。

弘揚偉大長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長征路,必須加強黨的領導,堅持全面從嚴治黨,為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而矢志奮鬥。長征勝利啟示我們:黨的領導是黨和人民事業成功的根本保證。毛澤東同志指出:“誰使長征勝利的呢?是共產黨。沒有共產黨,這樣的長征是不可能設想的。中國共產黨,它的領導機關,它的幹部,它的黨員,是不怕任何艱難困苦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不斷取得勝利最根本的保證,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大優勢,必須毫不動搖堅持和完善。

觀築夢長征路心得體會 篇18

一批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研製和試驗基地脱穎而出,一項項國際宇航界的技術難題相繼被攻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取得圓滿成功,從神五到神七,載人航天工程實現三次飛天、三大跨越。我國航天事業在改革中騰飛,在創新中發展,為增強國防實力、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民族凝聚力做出了重要貢獻。

“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集中展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成就,生動印證了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總經理馬興瑞説。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航天事業堅持走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以較少的投入,在較短的時間內,取得了一系列輝煌成就,在世界高科技領域佔有了一席之地。

我國先後研製了14種型號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在可靠性、安全性、成功率和入軌精度等方面都達到了國際一流水平。

截至20xx年10月底,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共進行了111次發射。其中,改革開放以來發射了106次,發射了109顆衞星和7艘飛船。自1996年以來,長征火箭已連續69次發射成功,成功率居世界前列。

載人航天工程先後攻克了飛船總體技術,制導、導航控制技術,飛船推進、返回和再入技術,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運載火箭技術等國際宇航界公認的技術難題,20餘項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xx年9月28日,隨着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三名航天員的平安返回,我國最具代表性、最具影響力的國家級重大科研實踐活動———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了我國空間技術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跨越。

嫦娥一號月球探測工程的成功,開啟了中國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奧祕的時代,標誌着我國已經進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測能力的國家行列。這是繼人造地球衞星發射、載人航天飛行取得成功之後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又一座里程碑。

目前,我國自行研製的各類應用衞星,直接應用於廣播電視、通信、氣象預報、國土普查、海洋觀測、導航定位、防災減災、遠程教育、農業生產、環境監測等諸多領域,為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做出了重要貢獻。一大批航天技術轉移到工業、農業、服務業等相關領域,促進了有關產業的技術進步和升級換代。

據有關部門統計,在我國近年來的1000多種新材料中,近80%是在航天需求的牽引下研製的,有近20xx項航天科技成果已移植到國民經濟各部門。特別是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奧運會期間,衞星通信、衞星導航、衞星遙感顯示出獨特的技術優勢,發揮了重要作用。

與此同時,航天科技更成為我國高科技“走出去”的一面旗幟。1990年,我國自主研製的長征三號運載火箭在西昌衞星發射中心,成功地將美國製造的亞洲一號衞星準確地送入預定軌道。自此,中國航天人成功敲開了國際商業發射市場的大門。20xx年,我國首次以火箭、衞星及發射支持的整體方式,為尼日利亞成功發射通訊衞星一號並在軌交付,中國航天實現了衞星整星出口零的突破。第二顆整星出口衞星委內瑞拉通訊衞星於10月30日發射,第三顆出口衞星巴基斯坦衞星項目也已正式簽約。據統計,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有7種型號的長征火箭用於國際商業發射,為13個國家和地區提供了衞星發射和搭載服務,進行了29次國際商業發射,發射了35顆商業衞星。

觀築夢長征路心得體會 篇19

毛澤東、朱德舊居位於四川寶興縣磽磧鄉澤根村二組,石木結構,是傳統藏族民居風格。當地稱這兩棟建築為鬥底鍋莊房和迥貢鍋莊房。

1935年6月,中央紅軍長征到達這裏,毛澤東、朱德分別居住這兩棟房屋。全面分析當時形勢,研究翻越夾金山以及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後,北上抗日方案等重大決議。

當地藏民舊稱“夷人”。紅軍經過時尊重民族習慣,宣傳“紅軍不拿夷家一點東西”“紅軍和夷人是一家人”,所以深得當地羣眾愛戴。磽磧鍋莊樓建築獨具特色,被建築專家認為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築夢長征路!踏着長征的足跡,接過老兵的旗幟。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撓,堅持不懈。聆聽感人至深的紅軍故事,感受振奮人心的長征精神。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觀築夢長征路心得體會 篇20

7月18日,到寧夏回族自治區考察。從北京直飛固原,驅車70多公里到將台堡,向紅軍長征會師紀念碑敬獻花籃並參觀三軍會師紀念館。參觀三軍會師紀念館時,説,紅軍長征創造了中外歷史的奇蹟。我們要繼承和弘揚好偉大的長征精神。這次專程來這裏,就是緬懷先烈、不忘初心,走新的長征路。今天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新長征。我們這一代人要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

有一種紀念叫繼承,有一種精神叫永恆。長征,永遠的豐碑;長征,永遠在路上。當前,我們黨正率領全國各族人民致力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壯麗事業。這是一次更為艱辛漫長、波瀾壯闊的新長征。走好新的長征路,我們必須將長征精神融入心靈、鑄入血脈,以勇敢的姿態,迎接新考驗、應對新挑戰、奪取新勝利。

走好新的長征路,必須樹立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紅軍不怕遠征難……”何以不怕長征路上的艱難險阻?用一位紅軍老戰士的話來説,就是“革命理想大於天!”堅定的理想信念是黨領導紅軍在長征中愈挫愈奮、戰勝一切困難和敵人的力量源泉。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同樣不可能一帆風順,前進的路上必然會遇到各種艱難險阻。越是形勢複雜、困難壓頂,越要用堅定的理想信念砥礪精神、激昂鬥志,堅信“只要跟黨走,就會有前途”。

走好新的長征路,必須具有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上有飛機轟炸,下有圍追堵截,紅軍突破湘江、四渡赤水、攻克婁山關、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激戰臘子口,每一壯舉都驚天地、泣鬼神,靠的是什麼?就是勇往直前、不怕犧牲的精氣神。當前,深化改革到了攻城拔寨、闖關奪隘的關鍵時刻,要攻堅克難、走向成功,絕不能沒有一股氣、一股勁。改革關頭勇者勝。只有像當年紅軍一樣,勇往直前、百折不回,才能趟過深水區,開闢新天地。

走好新的長征路,必須保持艱苦奮鬥的政治本色。“苦不苦,想想紅軍兩萬五;累不累,想想紅軍老前輩。”這句俗語折射出紅軍在長征中面臨的艱難困苦。可以説,紅軍長征史就是一部艱苦奮鬥史。艱苦奮鬥,玉汝於成。走好新的長征路,我們應當自覺地傳承好艱苦奮鬥的接力棒,大力弘揚艱苦創業、厲行節約的優良傳統,堅決克服不思進取、為官不為、貪圖享樂安逸的思想,堅決抵制不良生活方式的侵襲,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長征精神,歷久彌新;長征之路,沒有終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有無數的“雪山”、“草地”要過。只要我們像當年紅軍將士那樣,忠誠於黨,不忘初心,團結一致,奮勇拼搏,鋭意進取,就一定能在新的長征路上不斷奪取新勝利、創造新輝煌!

觀築夢長征路心得體會 篇21

當一輪紅日從東方緩緩升起時,當五星紅旗拌着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徐徐升起時,我總回想起長征,想起參加長征的紅軍戰士們,想起中華民族的勝利,想起…

長征戰士那偉大的足跡走過兩萬五千裏,走遍千山萬水,為人民打開解放的時代,始終銘記在人民心中。

長征那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始終激勵着中國人民朝着一個堅定的方向輝煌前進。長征以它的精神創造了無與倫比的英雄業績,為祖國寫下一幕精彩、自豪的歷史。到底什麼是長征精神呢?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饒、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現,是保證我們革命和建設事業從失敗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

當初國外有一些質疑長征的言論,認為長征其實並不偉大,只是毛澤東為了宣傳編造的一個謊言。而通過實地走訪長征路,李愛德用事實駁斥了那些言論,使許多外國人卻成為長征的崇拜者,改變了西方人對中國的偏見。

我也是一個長征的崇拜者,當我每次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就會想起當年進行長征的紅軍戰士們,想到他們可貴的精神。記得我剛上國中的時候,不太適應七科的生活,於是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一點都不堅強的我,渴望國小自由自在的生活,渴望沒有英語單詞的困擾,渴望沒有負擔的國小時代,於是我想要放棄。就在這時,我的一位朋友告訴我紅軍戰士長征的很多故事,使我感觸很深,想到我竟然是那麼的弱不驚風、想到“那些先烈們為了戰鬥的勝利,為了國家的富強,他們寧願獻出自己的寶貴的生命”而我呢?“生在福中不知福”遇到這麼一點小小的困難就退縮了,如果當初大家都像我這樣,那哪來的解放,或許在世界地圖上早就沒“中華人民共和國”了。所以,每當我遇到困難時,我就會想起這些紅軍戰士們在艱苦的歲月裏拼搏、奮鬥,沒有一絲放棄,讓他們的精神鼓舞着我前進。

“天是被子地是牀,野菜野果是主糧。飢同飛鳥爭餘粒,倦向芳草索繡衾”。這收詩寫出了長征的艱辛,可如今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人一點都不珍惜自己美好的生活,許多青少年都沉浸在網絡遊戲當中,你們可曾想過以前的生活,難道還要讓歷史重演嗎?我們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是社會主義建設新長征路上的主人。走向21世紀的中國青少年,一定要接過長征前輩的火炬,讓偉大的長征精神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長征路上,譜寫出更加壯麗的詩篇!創造更加輝煌的成就!

觀築夢長征路心得體會 篇22

毛澤東、朱德舊居位於四川寶興縣磽磧鄉澤根村二組,石木結構,是傳統藏族民居風格。當地稱這兩棟建築為鬥底鍋莊房和迥貢鍋莊房。

1935年6月,中央紅軍長征到達這裏,毛澤東、朱德分別居住這兩棟房屋。全面分析當時形勢,研究翻越夾金山以及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後,北上抗日方案等重大決議。

當地藏民舊稱“夷人”。紅軍經過時尊重民族習慣,宣傳“紅軍不拿夷家一點東西”“紅軍和夷人是一家人”,所以深得當地羣眾愛戴。磽磧鍋莊樓建築獨具特色,被建築專家認為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築夢長征路!踏着長征的足跡,接過老兵的旗幟。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撓,堅持不懈。聆聽感人至深的紅軍故事,感受振奮人心的長征精神。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觀築夢長征路心得體會 篇23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的日子裏,紅軍後代、文藝工作者、青年學生、旅遊愛好者紛紛踏上“重走長征路”的漫漫征程。在行走中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展望未來,人們常常會發出深深的叩問:長征永遠在路上,該如何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

哲人説:不經巨大的困難,不會有偉大的事業。讀懂長征,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中華民族由危亡走向復興的歷史進程。於回望中我們清晰地看到,長征不僅標誌着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事業從挫折走向勝利的重大轉折,也是復興之路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長征一完結,新局面就開始。”穿越抗戰的烽火,迎來天翻地覆的鉅變,走過激情燃燒的歲月,邁向改革開放的新時期……80年來,復興征途穿越歷史風雲不斷延展,我們黨帶領億萬人民一次次出發,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接續奮鬥,闖出了民族復興的中國道路,創造了震撼世界的中國奇蹟。長征永遠在路上,那一條永不褪色的地球紅飄帶,串聯起多少風起雲湧的時代變遷,成為激勵一代代中國人砥礪前行的精神路標。

前程萬里,不改初心。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當沿途的風景從荒蕪變成繁華,我們依然行進在新的長征路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任務艱鉅繁重,深化改革攻堅克難、時不我待,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重任在肩……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在新的歷史趕考的考場中,硬仗會應接不暇,難題會接踵而至。拿出當年紅軍“萬水千山只等閒”的氣魄,堅信“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我們前進的步伐才會鏗鏘有力,才能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國夢的新長征路上不斷抵達夢想的遠方。

走好新的長征路,團結才有力量。眾志成城,無懼山高水長。萬里長征千迴百折,沒有全黨的上下一心,紅軍“官兵一致同甘苦”的緊密團結以及始終密切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就不可能贏得勝利、創造奇蹟。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面對許多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我們尤其需要凝心聚力,鞏固全體人民團結奮鬥的思想基礎。弘揚長征精神,從歷史中汲取力量,更加緊密地團結在周圍,不斷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們就能萬眾一心,奮力跨越前行中的“雪山草地”,征服改革進程中的“婁山險關”。

走好新的長征路,實幹成就未來。長征是走出來的,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在浴血奮戰中開拓向前,在攻城拔寨中闖出生路,紅軍長征所展現的奮鬥精神驚天動地、永不磨滅。今天,迎着民族復興的曙光,肩負改革發展的繁重任務,無論是踐行新發展理念,還是實現“十三五”規劃描繪的宏偉藍圖,歸根結底要靠真抓實幹。新的長征路上,始終保持勇毅篤行的定力、艱苦奮鬥的幹勁,以釘釘子精神一錘一錘接着敲,以自我革命的勇氣一步一步朝前走,我們必能積小勝為大勝,以實幹為階梯不斷抵達新的發展境界。

十月的江西,秋意正濃。當年紅軍搭起浮橋開始長征的於都河上,一座座現代化大橋橫跨兩岸,連通着人們腳下的幸福之路。“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重温長征歷史,傳承長征精神,讓我們不忘初心、團結奮進,用我們這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寫下民族復興偉業的嶄新篇章。

觀築夢長征路心得體會 篇24

當我合上《長征》一書的時候,我的思緒任在江西的瑞金、在金沙江、在渡河、在大草地、在大雪山、在吳起鎮;耳邊迴響的是金沙水拍雲崖暖的慷慨激昂、是大度橋上衝鋒的紅軍健兒、是六盤山上高峯、紅旗漫卷西風的歷史畫卷;我在問自己,是什麼力量讓我們的前輩創造瞭如此輝煌的業績?答案是:信仰。

當人類社會進入21世紀的時候,《人類1000年》一書由美國時代出版公司出版,該書公佈了從公元1000年至公元20__年的千年間,人類歷史進成中所發生的一百件重要事件,來自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不同科學領域的學者們共同認為,在已經過去的整整一千年中,這一百件事對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其中就有我們中國共產黨在1934年率領中國工農紅軍不畏艱難險阻走過的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征。

可以肯定的是,來自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不同學科領域的學者們,在評選一千年間影響了人類歷史進程的一百件重要事件時,他們在意識形態上與中國共產黨人並無共同之處,他們也不是從中國共產黨_史和中國紅色武裝的軍史角度來看待長征的。

長征是什麼?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不畏艱難險阻的遠征,長征跨越了中國十五個省份,轉戰地域面積的總和比許多歐洲國家的國土面積都大。長征翻越了二十多座巨大的山脈,其中的五座位於世界屋脊之上而且終年積雪;長征渡過了三十多條河流,包括世界上最洶湧險峻的峽谷大江;長征走過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廣袤的濕地,那片人跡罕至的濕地面積幾乎和法國的國土面積相等。更為重要的是在總里程兩萬五千裏的長征途中,中國工農紅軍始終在數十倍於己的敵人的追擊、堵截與合圍中,遭遇的戰鬥在四百場以上,平均三天就發生一次激烈的大戰,除了在少數地區短暫停留外,在飢餓、寒冷、傷病和死亡的威脅下,平均每天急行軍五十公里以上。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不畏犧牲的遠征,1934年10月,紅一方面軍八萬陸仟多人踏上長征之路,1935年10月到達陝北吳起鎮時全軍僅為近八千人。1935年3月,紅四方面軍近十萬大軍開始西渡嘉陵江,1936年10月到達甘肅會寧時,全軍三萬三千人。1935年11月紅二方面軍兩萬一千多人從國民黨三十多萬的合圍中衝出去,踏上的長征之路,1936年到達將台堡與紅一方面軍會師時,全軍一萬一千多人。紅二十五軍1934年11月開始長征,經過數月的顛沛流離和艱苦轉戰,成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支到達陝北的武裝,全軍兵力最多的時候八千多人,最少是隻有一千多人。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傳播理想的遠征,中國工農紅軍轉戰大半個中國,一路浴血奮戰,捨生忘死,用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傳播中國共產黨改天換地的革命理想,長征喚醒了中國千百萬民眾,他們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跟隨者那面紅旗一路遠去,堅信道路的盡頭就是勞苦大眾千百年來所夢想的一個平等、幸福的中國。

世界上不曾有過這樣的向中國工農紅軍的隊伍:指揮員年齡平均不足25歲;戰鬥員的年齡平均不足20歲,14歲至18歲的戰士至少佔百分之八十。年輕的紅軍戰士在數天未見一粒糧食的情況下,不分晝夜的翻山越嶺投入到殘酷的戰鬥中,其英勇頑強和部位犧牲舉世無雙,在兩萬五千裏的征途上,平均每三百米,就有一名紅軍戰士犧牲。

在地球的另一端,曾出任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布熱津斯基與1981年來中國走"長征路".當這位西方的政治家帶着他的家人來到大渡河邊時,他被這條湍急的河流和兩岸險峻的崖壁震驚了,他被三萬中國工農紅軍在幾十萬國民黨的圍追堵截中渡過這條大河的壯舉震驚了。布熱津斯基後來講到:"對嶄露頭角的新中國而言,長征的意義絕不是一部無可匹敵的英雄史詩,它的意義要深刻的多,它是國家統一精神的提示,它是克服落後東西的必須要因素".——長征是突破了國度、階級和政治界限的人類精神的豐碑,無論是哪一個國家或民族的人,無論持何種意識形態,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給於人類的精神財富是走向理想所必須的永不磨滅的信念,是信仰不朽的象徵。

我被書中的每一次戰鬥、每一次犧牲、每一次會師感動着;因為付出了太多的犧牲,因為犧牲承載者不屈的信仰,長征在人類歷史上留下的是,堅定的信仰,堅強的意志以及無與倫比的勇敢。這些都是可以創造人間奇蹟的精神。我們的偉大的導師講過: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

通過學習,我感覺長征是中國貢獻給世界的壯麗的史詩。只有知道長征,才明白什麼是苦難與輝煌,只有瞭解長征才清楚的。

觀築夢長征路心得體會 篇25

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文藝晚會《永遠的長征》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看完之後感慨萬千。

長征的每段路程都上演過生離死別的悲壯故事,讓老紅軍們刻骨銘心的,是一段段血與火、生與死的真實經歷,是從生死考驗中錘鍊出的頑強意志,是激勵着廣大紅軍指戰員艱苦征戰的強大動力,是中國共產黨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全面展示。

長征精神是中國的,都不約而同地把他們的焦點對準了紅軍的精神,那種英勇頑強、一往無前的精神。正如索爾茲伯裏所説:“長征將成為人類堅定無畏的豐碑,永遠流傳於世。閲讀長征的故事將使人們再次認識到,人類的精神一旦喚起,其威力是無窮無盡的。”

長征精神是歷史的,又是現實的。其可貴就在於,它能夠在漫長的時間積澱中轉化為對現實的啟示,體現了黨之魂、軍之魂和民族之魂。

長征精神之所以歷久彌新,就在於它不是靜止的。它承接着井岡山精神,又不斷形成了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的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更為它注入了新的時代血液,增加了新的豐富內涵。

偉大的長征精神,概括起來就是胸懷目標、矢志不移的堅定信念,無所畏懼、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實事求是、獨立自主的創新膽略,顧全大局、緊密團結的革命風格,心繫羣眾、患難與共的高尚情懷。

今天,當年的戰爭硝煙已經散去,但和平發展的天空並非晴空萬里。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新的長征與當年紅軍長征一樣將是山水重重的漫漫征程,也將面臨着嚴峻的困難和考驗。正因如此,新世紀新階段更需要我們高擎起長征精神的火炬,讓曾經推動中國革命取得成功的光榮傳統在新的長征中煥發出時代光芒,照耀着我們像當年的長征紅軍那樣去不斷開創出新的局面。

觀築夢長征路心得體會 篇26

中國航天科技成就的背後,是不斷錘鍊孕育着的航天傳統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這些精神同時被賦予了豐富的時代內涵。

數據顯示,在載人航天科技人員隊伍中,青年一代佔到了2/3以上,飛船系統中副主任設計師、副總指揮中40歲左右的年輕科學家佔到80%。繞月探測工程研製隊伍平均年齡不到40歲,54名正、副主任設計師中,上世紀70年代出生的佔65%。這些伴隨着改革開放成長起來的年輕科技人員,不僅秉承了老一輩科學家的奉獻精神,還烙上了改革開放的精神印記。

王翔是載人航天隊伍中為數眾多的留學歸國人員之一。本來他在國外的一家公司有着優越的工作環境和優厚的待遇,但是當得知中國神舟五號飛船發射成功的消息後,他毅然回國。

“為國爭光與實現個人價值並不矛盾。”現在已是飛船系統副主任設計師的王翔説。

把個人理想與祖國命運聯繫在一起,把個人選擇與國家需要聯繫在一起,年輕的航天人在為祖國贏得榮譽的同時,也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每當神舟飛船上天,神州大地上總會掀起一陣航天熱。神舟六號先進事蹟報告團全國巡迴報告時,每到一地無不引起轟動。航天英雄的故事,被寫進了多種版本的教科書。 “與一切尖端科技一樣,航天事業從來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多次拒絕高薪聘請的火箭系統年輕的副總設計師張智説。

正是憑着為國爭光的信念,正是憑着敢於超越的意識,正是憑着腳踏實地的作風,中國航天人用一系列科技奇蹟告訴世界:中國人同樣能夠摘取高科技皇冠上那耀眼的明珠。

“每一個航天人,都是載人航天事業的螺絲釘;而載人航天事業,又是祖國這艘巨輪的螺絲釘。”神七火箭系統總指揮劉宇説,同舟共濟、團結協作,使我國的航天事業完成了一個又一個新的跨越,攀上了一個又一個新的高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vvw9o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