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人民的名義個人心得體會(通用15篇)

人民的名義個人心得體會(通用15篇)

人民的名義個人心得體會 篇1

《人民的名義》是20xx年首部以反腐為題材的電視大劇,該劇從播放至今,我都是忠實的追隨者,這部電視劇雖然還末看到結尾,但從第一集講述了由小官大貪的趙德漢被抓從而暴露了一樁特大貪污腐敗案件開始,通過一身正氣的檢察官侯亮平介入調查,從而逐步揭曉了錯綜複雜的官場關係以及一系列由官商勾結給國家和人民羣眾造成的利益損害,引發我們深刻反思。隨着故事情節環環相扣,不僅震撼人心,也真正詮釋了反腐的力度和深度,讓老百姓大快人心。

人民的名義個人心得體會(通用15篇)

反腐在行動,反腐案件給我們的警示,就是黨員幹部必須要廉潔自律,一個幹部腐化變質,幾乎都是從小事不注意、小節不檢點開始的,它和任何事物的發展一樣,都經歷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都類似於千里之堤、潰於蟻穴的悲劇。身為領導幹部,所作所為,甚至是一言一行,都可以能直接影響到我黨形象,古人云:“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而不從。為此我們開展工作必須認真謹慎,以羣眾利益為己任,嚴於律己,不拿羣眾一針一線,不損羣眾一物一利,用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為民為實事,辦好事。

深入基層,深入到老百姓家中時,才能由衷的感受到肩上的重擔,感受到老百姓對幹部寄予的厚望。“當官不為民辦事,不如回家賣紅薯”,在老百姓心中,幹部羣眾就是能為他們解難事,辦實事的那個“官”,在村的5個月來,我們深入村户家中,實地開展調研,瞭解情況,摸清底數,研究方案,制訂對策,以做到心中明,思路清。同時從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最急需解決的事情為出發點,切實做好服務工作。羣眾利益無小事,無論是村集體還是小到家庭成員,我們駐村隊員都認真詳細記錄,逐一逐部的落實。通過宣講黨的優惠政策、待遇,讓老百姓心中有數,心中感恩。作為一名黨員,我時刻牢記自己的身份和使命,以服務羣眾,急羣眾之所急,想羣眾之所需為根本,沿着黨中央指引的正確方向,永遠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努力做一名合格的黨員幹部。

《人民的名義》這部電視劇,讓我看到了我黨對反腐敗分子懲治的決心和力度,弘揚了正氣,鼓舞了人心,反腐到底的恆心。“反腐敗永遠沒有劇終”,我相信領導幹部只要淡泊名利,敬業奉獻,提高自我約束、自我警省能力,就能永葆人民公僕的本色,拒腐蝕永不沾。讓我們銘記並踐行劇中這樣的一句台詞: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上!

人民的名義個人心得體會 篇2

《人民的名義》是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組織創作的當代檢察題材反腐電視劇。該劇以檢察官侯亮平的調查行動為敍事主線,講述了檢察官們步步深入,查辦國家工作人員貪污受賄犯罪的故事,是最高檢影中心重點打造的一部檢察題材的精品力作。

在玄幻劇、偶像劇、IP劇流行的當下,《人民的名義》的熱播,無疑是一股清流,顯得有些突然,然而又順理成章。作為以“反腐尺度大”而熱議的一部劇,《人民的名義》將反腐工作直接展示到公眾面前,通過自身藝術的魅力,去感動和打動觀眾,使得這部劇變的更加有意義。

召開以來,黨中央全面開展從嚴治黨、狠抓懲治腐敗,全黨反腐倡廉工作推向深入,一大批“大、小老虎”紛紛落馬,腐敗得到了一定的遏制,黨風、政風、社會風氣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淨化,贏得了民心。在這一時刻,這部劇的出現,既滿足了廣大民眾對反腐工作的窺探欲與好奇心,又與廣大民眾產生了共鳴,觸動了公眾的情感,激發了大家強烈的正義情感。這部劇的熱播正是黨中央反腐工作深入人心的結果,正是黨中央從嚴治黨,狠抓懲治腐敗的結果。

《人民的名義》中,李達康説了這樣一句話“過去老百姓不相信政府能做壞事,現在老百姓卻不相信政府能做好事。這到底是怎麼啦”。這句話讓人震驚,發人深思,更警醒着我們的政府和官員“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如何讓老百姓對政府更加有信心,如何讓黨中央從嚴治黨,狠抓懲治腐敗的結果得到深入,這是每一位黨員幹部應該深思問題。

有腐必反,有貪必肅,近幾年來,黨中央已充分表明了堅持全面從嚴治黨,狠抓懲治腐敗的堅定決心和鮮明態度,深得黨心民心。“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每一位公民都是反腐倡廉的主角,都應該在反腐倡廉的工作中盡到自己的一份力,每一名黨員幹部更應該從自身做起,增強責任意識,深化作風建設,自覺貫徹黨章黨規,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擋得住誘惑,從思想根源上防止腐敗,誠誠懇懇為人,踏踏實實做事,弘揚正氣,永葆共產黨員的政治本色。

人民的名義個人心得體會 篇3

近日反腐題材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異常火爆,這部劇被認為是近年來“尺度最大的反腐劇”。作為這部電視劇的忠實粉絲,追劇根停不下來,剛正不阿、重情重義的候亮平、一生清廉的陳巖石陳老、還有為老百姓生活生活着想而頂雷的易學習。不論是涉嫌違法犯罪的歐陽菁還是一心想着gdp的李達康書記,這些人物都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總的來説這部劇揭示了電視劇中高深莫測的官場,同時也讓人民感受到了正義的力量,我覺得既然你選擇了這一行就要付出百分百的努力,百分之百為人民,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我只知道我既然選擇了基層,那我便會一如既往的服務於基層,服務於羣眾,就像劇中的易學習,默默在基層工作了幾十載,一心為人民,為羣眾,從不拿羣眾一針一線,一心謀發展,家裏時刻放着的是城市規劃圖,一心服務於人民,雖然沒有得到組織的重用提拔,但是他依然奮鬥在工作崗位上,絲毫沒有怨言。還有陳巖石陳老,也是默默在崗位生勤勤肯肯奮鬥幾十載,退休了還在義務的為人服務,這一個個劇中刻畫的人物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麼!

作為一名基層公務員,要奉獻基層、服務於基層,事事要以人民的利益為着想,首先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時刻要牢記我們的使命,黨對黨員的幹部的基本要求就是必須在思想上和行動上充分體現黨的先進性,黨員幹部堅定理想信念,實踐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其中最根本的一條就是密切聯繫羣眾,踐行羣眾路線,立黨為 公,執政為民。

強調,要堅持黨性和人民相統一,把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變成人民羣眾的自覺性行動,及時把人民羣眾創造的經驗和麪臨的實際情況反應出來,豐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

基層公務員是為廣大人民羣眾 服務的,是代表最廣大的人民的根本利益,更是黨和國家的象徵,作為一名國家公務員,不論職位高低,不論權力大小,都要心存為民服務之德,恪盡職守,堅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牢記真抓實幹,求真務實。

由反腐大劇《人民的名義》解讀基層公務員更應該注重腳踏實地,踐行黨的羣眾路線,讓權力在陽光下規範運行,讓羣眾在陽光下享受服務。

人民的名義個人心得體會 篇4

近日,一部名為《人民的名義》的反腐劇引起網友持續熱議,相關搜索網頁超過了500萬個,業界祕傳該劇為20xx年的“第一大劇”、“獨門利器”、“孤品題材”、“祕藏爆款”。

作為暌違行業十年的反腐作品,觀眾很難理解,是什麼原因讓它引起影視行業強烈震動,受到觀眾熱議。

絕無僅有:普通影視公司無法涉獵的獨家稀缺珍品題材

《人民的名義》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和後勤保障部金盾影視中心等單位聯合出品,業界人士表示,因為該劇涉及到中國政治生態,並要精準表現檢察官查案辦案、觸目驚心的腐敗幕後等絕密情況,並非一般編劇、普通影視公司可以涉獵這類題材,因此,該劇無疑是影視劇市場上“獨樹一幟”的稀缺珍品。

受最高檢影視中心邀請,“中國政治小説第一人”周梅森、著名編劇陸天明等國內頂級作家,已經前往檢察機關及收押腐敗犯罪高官的監獄深入生活。截至目前,首位呈現出影視作品的便是周梅森。

十年以前,反腐題材影視劇一度受到觀眾熱烈追捧,周梅森憑藉《絕對權力》《至高利益》《國家公訴》等一系列高收視、高口碑的反腐力作,被觀眾冠以“中國政治小説第一人”。

作為這類題材的頂級作家,周梅森此番蟄伏歸來,顯然把積蓄十年的洪荒之力都用在了這部親自執筆編劇的《人民的名義》中,他自己表示“這是我創作生涯以來最好的作品,寫得酣暢淋漓,全面超越了我過去的作品”。

最大尺度:首度涉及高級別“大老虎”腐敗

十年前曾經有一大批反腐劇作受到廣大觀眾的熱議和追捧,譬如周梅森的《絕對權力》、陸天明的《蒼天在上》《大雪無痕》《高緯度戰慄》、張平的《生死抉擇》,這些反腐力作中的腐敗分子最高寫到省部級領導幹部為止。

周梅森全新創作的這部《人民的名義》,首次涉及到副國級領導幹部的貪腐問題,大大突破了這類題材以往“寫到副省級為止”的紅線,成為當今最大尺度。

該劇曾因反腐故事情節之劇烈,腐敗分子職位之高,社會問題範圍之廣,犯罪手段之殘忍而一度被業界猜測這部劇是受到高層支持。

首次與周梅森搭檔的導演李路,曾經導演過《老大的幸福》《山楂樹之戀》《坐88路車回家》等作品,始終保持了關注現實、細膩入微的風格特徵。作為總製作人,李路表示,能夠執導這樣一部題材稀缺、格局宏大、意義深遠的作品,將成為他職業生涯中最值得驕傲的事情。

故事震撼:直面大眾對反腐幕後的高度期待

隨着中紀委和央視聯合攝製的專題片《永遠在路上》的播出和熱議,網友對《人民的名義》也展開了追逐和討論,截至目前,該劇的故事內容仍然保持着神祕面紗。

據悉,由周梅森親自執筆創作的該劇劇本,在劇本研討會上曾經獲得最高檢、廣電總局領導和著名評論家的高度讚揚,這也是該劇從劇本創作到立項開機、投資拍攝、後期製作等“一路綠燈”的原因所在。

該劇故事環環相扣、情節曲折離奇、場面震撼人心,而且首度展現了省部級高官圍繞從嚴治黨開展的反腐倡廉鬥爭,深刻反思了“塌方式腐敗”、“家族式腐敗”等多重腐敗的根源。就連劇組的司機、化粧師等工作人員都經常聚在一起討論,認為呈現的故事精彩絕倫,令人拍案叫絕。

頂級高配:40位實力派演員兇猛鬥戲

導演李路表示,對於這樣高品質的故事內容,必須由一批戲骨級別的演員來呈現,最終憑藉他對作品的獨到見解和誠意,匯聚了陸毅、柯藍、張豐毅、吳剛、許亞軍、張凱麗、張志堅等多位影帝、視帝、視後級別演員集體加盟。40多位實力派演員在現場兇猛鬥戲,有點讓人應接不暇,讓這一陣容被業界譽為“不可複製”、“難以重現”。

作為中國政治生態最全面最深入的一次揭祕,該劇憑藉獨門題材,已經先聲奪人,加上編導演的超強集結,當然有理由未播先熱。

20xx年,網友有充分理由去期待,反腐劇《人民的名義》如何驗證它成為 “20xx年第一爆款”坊間熱議。

人民的名義個人心得體會 篇5

“得罪千百人,不負十三億”,對於我們這個把“人民”二字銘刻於心的政黨來説,反腐敗永遠沒有劇終

騎自行車上班,在陳舊簡陋的家中吃炸醬麪,每個月給鄉下老母親匯300元生活費;然而在另一處隱祕的豪宅,壁櫃裏、牀上、冰箱裏,卻塞滿了一沓一沓的現金,總數超過2.3億元……最近熱播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一開篇,就為我們勾勒了這樣一個腐敗官員的“兩面人生”。反腐決心之強、貪腐為害之烈,通過視聽語言呈現,讓人尤覺震撼。

“厲害了,我的‘人民’!”《人民的名義》甫一播出,便收穫觀眾熱情的點贊。除了跌宕的劇情、精彩的表演,更重要的原因還在於,它反映着當前中國反腐敗鬥爭的實踐,迴應着反腐敗的民心所願。文藝當與時代同行,黨的以來,反腐敗成為中國政治舞台的重要內容,也成為牽動人心的時代命題。

電視劇中觸目驚心的貪腐畫面,是驚心動魄的反腐敗鬥爭的藝術再現。在調查武長順案件期間,舉報人到中央紀委接受約談,為避免被打擊報復,一路竟換了三次車牌;白恩培放任妻子搞權錢交易,事發後,僅僅清理從白家查獲的紅木、翡翠、玉石等藏品,辦案人員就花了十幾天時間……少數人的腐敗行為,甚至讓編劇周梅森感歎,“遠遠超出了一個作家的想象”。立足於反腐實踐的影視劇,可以讓觀眾對反腐有更多瞭解,也有助於更好地營造反腐的社會氛圍。

“我不幹好事也就罷了,我還幹這麼多的壞事,就自己感覺到自己簡直是不可饒恕”“錢財有什麼用,錢財沒有使我心安理得,反而讓我罪孽深重”,這是落馬官員朱明國、魏鵬遠的懺悔。但到要承擔後果時才幡然醒悟,一切已為時晚矣。女縣委書記袁菱落馬後,常常回憶昔日在大學工作時的生活。她始終記得,夏天的時候,一家三口省吃儉用買了個空調裝在9平方米的書房,全家擠在空調前吃飯,其樂融融。可如今,這樣的日子再也不會有了。“一人不廉,全家不圓”,濫用權力帶不來幸福,不義之財給不了心安,很多人看不透這樸素的道理,最終只落得“樹倒猢猻散”。

隨着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持續推進,人們對反腐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入。“老虎”“蒼蠅”一起打,讓反腐敗只是一陣風、走過場等觀點不攻自破;對侵蝕百姓利益之舉堅決打擊,讓老百姓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越來越多的領導幹部及其家人意識到,清廉是最好的“護身符”,經常扯袖子、咬耳朵、敲警鐘才能“治未病”。朱明國承認,“這一步邁出去之後,你沒有外力的強制和組織上的干預,靠個人不容易停下來”。從這樣的意義上講,反腐是緊箍,更是保護。雷霆的行動、強力的震懾,助推了政治生態好轉,正如周梅森所説,“改善土壤,改變政治生態,理順關係,讓能幹的人得以發揮,讓正氣得以張揚”。

反腐敗永遠在路上。當前,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但要真正實現“不能腐”和“不想腐”,還要依靠思想建設和制度建設繼續推進。“得罪千百人,不負十三億”,對於我們這個把“人民”二字銘刻於心的政黨來説,反腐敗永遠沒有劇終。以人民的名義,是反腐的動力,更是反腐的意義。

人民的名義個人心得體會 篇6

電視劇《人民的名義》是根據著名作家周梅森的反腐題材小説《人民的名義》改編的。周梅森被稱為“中國政治小説第一人”,著有《人間正道》《絕對權力》《國家公訴》等一批極具影響力的政治小説。此次,周梅森用八年時間醖釀,六次修改文稿,最終才有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反腐著作。周梅森説:“我的故事就是要寫出腐敗帶給老百姓的切膚之痛,並且要喚醒讀者和觀眾的切膚之痛”。史上最大尺度的反腐劇集,一針見血的台詞,《人民的名義》背後有着深刻的現實意義。

電視劇主要講述了由小官大貪的趙德漢被抓從而暴露了一樁特大貪污腐敗案件,以檢察官侯亮平的調查行動為主線,以錯綜複雜的官場關係和貫穿始終的“九一六”事件為輔線,抽絲剝繭、層層遞進最終一網打盡一連串的利益集團。《人民的名義》充分展現了新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的反腐敗決心和人民檢察官公正司法的良好形象,積極響應黨中央反腐主題,通過影視藝術手段,刻畫和展示中央反腐過程中的曲折經歷和感人故事。電視劇題材嚴肅重大,其中對於官場運行邏輯的刻畫生動,故事情節的進行環環相扣,引起了社會的廣泛討論與關注,引發深刻反思:腐敗對人民的危害,“九一六”事件不僅僅是個案;國家賦予的政治權利該如何運用;人民的心聲與呼喊該如何聽取。

《人民的名義》反映的不僅僅是政治批判、社會批判,更多的是對於人性的反思。它向人們勾畫了一張龐大複雜的權錢之間利益交換的關係網,關係網下師生之情、同學之情、夫妻之情進行着複雜博弈和激烈絞殺,更讓人驚悚和愕然。

人民的名義個人心得體會 篇7

勿忘初心,用奉獻兑現承諾。劇中老革命陳巖石親赴省委會,講了一堂特殊黨課——1945年,他火線入黨,申請了背炸藥包炸燬敵人碉堡的共產黨人“特權”,戰爭年代,無數的共產黨人前赴後繼,用生命和鮮血兑現入黨承諾,他們爭的不是權力不是金錢,爭的是背炸藥包炸燬敵人碉堡的“特權”,用大無畏的精神保衞家園。在基層工作中,我們應勿忘入黨初心,始終堅持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保持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找不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時,到羣眾中去走走就能找到答案。服務人民更應該是一輩子的事情,如同陳巖石所説“領導幹部是官不能當一輩子,為人民服務卻可以”,也只有這樣方能善始善終。

實事求是,構築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劇中祁同偉得知沙瑞金書記和陳巖石先生的關係後,極力靠近陳巖石先生,套近乎,急功近利。共產黨人應該始終堅定共產主義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想和信念,實事求是,真幹實幹,堅決抵制權利誘惑和考驗,做人民的公僕,為人民服務,莫為了權利脱離羣眾,莫讓權利成為謀私的工具。同時應該充分運用好鼓勵激勵機制、能上能下機制,真正實現能者上、庸者下,優者勝、劣者汰。

不負真心,構建健康的朋友圈。劇中李達康書記示意商人王大路要“走大路”。在我們工作中,我們必須將工作與交友、公權與私心分來,朋友之間的感情應該是真正的友誼,不慘雜任何權利、利益等元素,職工幹部更要有自律意識,慎交友,公私分明,劃出底線,必須樹立法治思維和紀律意識,要依法辦事,守住規矩,在一個健康的朋友圈裏生活才能使自己的每一個細胞健康都起來。

人民的名義個人心得體會 篇8

按照市紀委的通知要求,觀看最高人民檢察院拍攝製作的警示教育電視專題片《人民的名義》,以增強全局領導幹部職工防腐拒變的思想意識。

電視劇主要講述了由小官大貪的趙德漢被抓從而暴露了一樁特大貪污腐敗案件,以檢察官侯亮平的調查行動為主線,以錯綜複雜的官場關係和貫穿始終的“九一六”事件為輔線,抽絲剝繭、層層遞進最終一網打盡一連串的利益集團。《人民的名義》充分展現了新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的反腐敗決心和人民檢察官公正司法的良好形象,積極響應黨中央反腐主題,通過影視藝術手段,刻畫和展示中央反腐過程中的曲折經歷和感人故事。

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人民的名義》中眾多案例,都不是偶然發生的,這些貪官都是因放鬆了思想的改造導致人生觀、價值觀逐步扭曲,都是從“不拘小節”一步步變為鉅貪,都是因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導致權力成為私慾的工具,觸目驚心,發人深省,警示深刻。這要求我們在工作中必須鑄牢“三個基礎”,時刻警鐘長鳴,防微杜漸。

一、鑄牢思想基礎。一再告誡廣大黨員幹部要“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慾之害,常懷律已之心。” 這既是對黨員幹部的關心和愛護,也是提高每一個黨員幹部拒腐防變能力的必修課。一是要多學習,工作中我們將認真學習黨的黨的理論、方針等重要指導思想,學習中紀委和市紀委全會報告,學習《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新《黨章》、《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等,全面提高理論素養、知識水平、業務本領和領導能力。二是要做表率,在思想上時刻樹立廉潔從政、為黨

分憂、為民解難得思想,不斷敲響克己奉公、廉潔從政的警鐘,真正做到慎獨、慎初、慎微、慎行,從內心深處築牢自覺抵制貪慾引誘的防線,避免貪慾的腐蝕,努力做到“講黨性、重品行、做表率”。三是要帶好班子,認真執行民主集中制和民主生活會制度,定期進行談心談話活動,確保“三重一大”工作由集體決定,做到總攬不包攬,到位不越位,放手不撒手,營造一個講實話、辦實事、求實效的民主班子。

二是要鑄牢工作基礎。

貪官們的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放鬆了對工作的要求,我們將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持“真實可信、不出假數”的理念,着力打造誠信統計,打造領導用得上、羣眾看得懂的統計,不斷提高統計服務“追趕型跨越式”發展社會的能力和水平,創造出無愧於時代、無愧於歷史、無愧於人民的一流工作業績。一是加快改革,加快一套表及其配套改革進程;打造基本單位數據信息共享平台,為協同監管、科學決策、科學統計奠定基礎;加快在地統計改革,促進城區經濟監測,推動城區經濟發展;加快地市級標準化局建設進程,推動全市統計工作登台階上水平。二是夯實基礎,推行統計數據質量全過程的控制辦法,在全市推廣統計誠信全員承諾制度,加強統計基礎工作審慎評估制度的執行,實施標準化管理;建立基本單位共享、一套表採集兩個平台,完善基本單位名錄、一套表數據、統計誠信、宏觀決策四個信息數據庫,構建穩固的信息化支撐體系。三是依法行政,20xx年1月1日新《統計法》正式實施,我們將繼續堅持“為守法而執法”的理念,在執法過程中全力推行執法顧問制、限期責令整改制、行政處罰備案制、違法告知制四項制度,推進統計執法由“以罰代管”向“以整改糾正為目的”轉變,實現統計執法與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兩促進、兩提高。

三是要鑄牢制度基礎。

程度、歐陽菁等高官的逐步墮落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制度的缺失。在工作中我們將健全監督機制,用制度來約束權力,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錢。一是工作制度,完善督辦工作制度,實行工作限時辦結;始終堅持對局機關進行“治庸治懶”檢查制度,在財務上執行預算制、日清月結等制度着力打造勤政機關。二是任用制度,全力推行市委《幹部輪崗指導意見》,實行“公開競爭、實名測評、雙向選擇”等方法,努力形成廣納羣賢、人盡其才、能上能下、充滿活力的用人機制。三是學習制度,嚴格執行《牡丹江市統計局學習培訓規劃》,充分利用年報會、工作會、普法等機會,從統計調查、統計分析、數據挖掘等多個方面加強對統計隊伍能力的培養,着力培養一支“坐下來能寫、站起來能講、走出去能幹”的高素質幹部隊伍。

總之,通過觀看《人民的名義》對我們有很大的警示,我們深深地感到增強防腐拒變的防範意識,還要必須做到三個“始終保持”,一是始終保持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二是始終保持艱苦奮鬥、不驕不躁的優良傳統;三是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的本色,不斷地反省自已,檢查自己的行為,徹底與貪污腐敗、損公肥私行為決裂。

人民的名義個人心得體會 篇9

最近號稱史上尺度最大反腐劇《人民的名義》這部電視連續劇成為了追劇榜單的榜首,刷爆了每個人的朋友圈,佔據了微博的熱門榜單,各大新聞媒體都在爭相報道與深刻剖析,《人民日報》連續發佈兩篇文章,其中包括一篇頭條,對《人民的名義》評價道 “一部反腐高壓下中國政治和官場生態的長幅畫卷”,此劇成為了全民討論的一個火爆點。本月,在單位的黨小組學習會上,觀看了此劇,引起了我的極大興趣與深刻思考。

該劇以檢察官侯亮平的調查行動為敍事主線,講述了檢察官們步步深入,查辦國家工作人員貪污受賄犯罪的故事。 此劇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已退休的檢察長陳巖石所説的話,“從羣眾中來,回羣眾中去”。 到現在這句話還是那麼的時髦,在習執政以來,從羣眾路線到三嚴三實,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到“兩學一做”,這無不體現黨的宗旨,體現我黨的傳統優良作風。

腐敗,只要環境、土壤、空氣、水份合適就會茁壯成長。但隨着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持續推進,人們對反腐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入。“老虎”“蒼蠅”一起打,讓反腐敗只是一陣風、走過場等觀點不攻自破;對侵蝕百姓利益之舉堅決打擊。越來越多的領導幹部及其家人意識到,清廉是最好的“護身符”,經常扯袖子、咬耳朵、敲警鐘才能“治未病”

將反腐進行到底是對人民利益的保障、將反腐進行到底是對黨的純潔性的保證、將反腐進行到底是對權力的約束。我們黨在立黨之初就立下了以為人民服務為榮的宗旨。中國共產黨是為人民服務的黨。廣大黨政幹部要時時自省,以為人民服為宗旨,老實做人,踏實做事,時刻把人民利益放在工作的首位。歷史告訴我們,廉則昌,腐則亡。將反腐進行到底就是要從根本上肅清思想毒瘤,從而使我們黨內成員人人向廉,人人愛廉,人人為廉。杜絕腐敗,清廉執政,抵擋住糖衣炮彈的衝擊才能撥開雲霧。“將權力關進籠子裏,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從來都不是一句空話。近幾年來,在黨內大力反腐的鐵手腕下,不少貪官紛紛落馬。無數事實告訴我們濫用權力的人終將會受到法律的懲罰。國家是人民的國家,任何以權謀私,不顧及人民權力的人都必將受到歷史的審判。堅決反腐必定為中國號巨輪添油加力,為社會主義征程提供巨大的引擎!

就像劇中所説“如今的社會不缺少聰明人,缺少的是忠誠的人”。在我看來,所謂的忠誠,就是忠守承諾,確切地説,是指對黨、國家和人民的忠誠,以責任感和使命感為這個國家和人民服務,貢獻自己的力量,這種忠誠應該普及為國人的一種堅定的信念,成為中華民族當今乃至今後的國家信仰。

人民的名義個人心得體會 篇10

“你聽説過《人民的名義》嗎?”這是句虛擬的問話,但卻頗為貼合近幾日不少社交場合人們的討論。日前,反腐題材電視劇《人民的名義》開播,短短几集就讓很多人成了這部劇的“自來水”———各種場合都有人在自發推廣和“安利”。一部由最高檢影視中心參與出品、“沒有流量明星,不是仙俠古偶”、“從名字到內容都正得不得了”的正劇,卻憑藉緊湊、真實的劇情一開播就表現不俗。豆瓣評分9.1,很多國產劇對此恐怕可望不可即。

社會在發展,觀眾的口味也越來越挑剔,這是此前不少抗日神劇、玄幻戲説雖然收視業績好像也不錯卻同時飽受詬病的大背景。反腐題材吸引人,又有40多位老戲骨同台飆戲,這還不是電視劇《人民的名義》受到追捧的根本原因。事實上,公眾感興趣的可能是,在目前披露的劇情中詳細呈現和刻畫的官員腐敗細節和國家反腐進程,究竟有幾分與現實的貼合度。甚至説,已經有人在熱衷將已落馬官員與劇中人物對號比較,比如“小官鉅貪”家裏的鈔票牆,以及那些被燒壞的點鈔機。

中共至今,不斷加碼的反腐力度得到民眾的認可。在對“反腐沒有休止符”這句話從一開始的些許疑惑到內心確信的同時,人們對已查處重大案件和落馬官員的知情需求,已經從簡訊式案情通報向特別想知道更多細節發展。這也是此前中紀委反腐專題片《打鐵還需自身硬》等備受追捧的主要原因,在上述專題片的影像資料中獲得海量傳播的多是一些落馬官員的出鏡片段。公眾對反腐進程的關心,除了官員“被帶走”消息傳出後的街談巷議,自然也投射到對反腐題材劇集、專題片的圍觀熱情上。

“人民的名義”,這麼正的標題在作者周梅森看來,代表了“兩種含義”:一種是堅實的信仰,另一種則是以“人民”為矯飾去謀取私利。後者即是很多腐敗、越權行為在當下的生存邏輯和土壤,冒民眾之名去侵奪民眾權益,以法治之名去踐踏法治精神,這也是最終需要制度化反腐所必須抱持勢不兩立態度的對手。

腐敗侵蝕公共利益,反腐呼應公眾呼聲。觀眾對一部反腐劇集的追捧,一定程度上也暗合人們對具體反腐過程的好奇心,諸如檢察機關辦案程序細節到底是怎樣的,可能還有個案化的腐敗官員的墮落程度是否真的如傳言般糜爛?對相關信息的嚴重關切,是人們對公共利益、尤其是公民切身利益被腐敗現象所傷的真實反映。正如《人民日報》對反腐劇熱播所詮釋的,立足於反腐實踐的影視劇,可以讓觀眾對“反腐內幕”有更多瞭解,也有助於更好地營造反腐的社會氛圍。

民眾對反腐話題的熱議不僅僅是獵奇,是公眾對腐敗這一社會痼疾的深惡痛絕和對反腐進度的探求。現實生活中的反腐進度,媒體披露的官員腐敗細節,反腐劇集(以及作為藍本的官場文學作品)在藝術創作的基礎上對此進行了更細節、更生動、更直觀的呈現。現實主義文學的魅力,相當程度上取決於對現實生活開掘的廣度和深度。是否“接地氣”是一種常見的評價標準,所謂“接地氣”其實就是用讀者、觀眾的切身體會、現實感受來對文學、影視作品做衡量。由最高檢參與出品的反腐劇集與現實的反腐進程之間有怎樣的參考、映照關係,具體的反腐案件的程序、節奏是否如影視劇呈現的一樣節奏緊湊、波詭雲譎。藝術畢竟是藝術,但公眾對藝術的關切往往依然來自於對現實的欲罷不能,以及對反腐的熱切期待。

正如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一段對白所言,“從檢察的角度來説,應該按照司法程序辦。”一句話道出反腐的根本依憑,也讓人明白法治觀念深入人心的核心,在於深入權力執掌者之心,依法治國的核心也在於依法治權。反腐的過程是在摸索一條制度化約束權力的路,反腐劇熱播是好事,從公眾對《人民的名義》的追捧中可以看到民心向背,看到對腐敗零容忍的社會共識。

人民的名義個人心得體會 篇11

最近看到路邊公交車站的廣告牌上,開始出現同名電視劇的宣傳廣告,便週末去圖書館讀了周梅森的這部新作。説實話,這部小説剛一出版我就關注到了,但卻一直沒想去讀。周梅森的小説我讀過一些,像《絕對權力》、《至高利益》、《國家公訴》、《我主沉浮》等都讀過,因為作者經歷豐富,加之曾經在政府中掛過職,所以,小説雖然大多寫的都是符合黨和政府宣傳需要的那一套內容,但情節緊湊、衝突激烈,有一定的真實性,還是具有一定可讀性的,這部《人民的名義》也不例外。

小説本身其實沒什麼好討論的,情節都沒有我曾偶然看到的,潔版的某位大老虎的判決書精彩。説實話,雖然書的腰封上寫着“著作作家周梅森潛心八年,六易其稿”,但我讀完覺得有些粗糙,甚至臆測是為了宣傳需要集體創作的成果。當然,這也可能因為,反腐題材的文藝作品已經被迫沉寂多年,作者也很難把握尺度。

其實想想覺得有趣,在廣電總局的監管下,各種小鮮肉、各種抗日神劇、各種神搞的古裝劇充斥熒屏,但真正具有社會意義的現實體裁的劇集卻越來越少,像反腐體裁的電視劇近年來幾乎從熒屏絕跡,而且類似體裁的小説也不讓作家寫,而現實是腐敗愈演愈烈!這不讓作家寫、不讓電視劇演,社會上就沒有腐敗了?這是不是現實版的“皇帝的新衣”呀!

還是説回小説,我覺得作者找到了一個比較好的角度來寫腐敗,腐敗無外乎撈了多少錢、房子,搞了多少女人,或者買官賣官之類的,但如果把這些作為重點來寫,一來根本不可能通過審查,二來就變成獵豔小説了。而作者從一起因腐敗引起的羣體事件出發,寫了腐敗對百姓的傷害,而且突出了對人性的挖掘和探討,當然基於人所共知的原因,對有些問題的探討淺嘗即止。

像小説中,H省省委書記沙瑞金和京州市委書記李達康在探討對一把手的監督問題時,沙瑞金提議讓李達康過去的老搭檔易學習來京州任紀委書記,而理由是起碼敢説話。

而李達康遲疑片刻反問:“易學習來監督我,誰來監督您沙書記啊?”

沙瑞金一下子怔住了,看着李達康半天沒作聲。心想,李達康就是李達康,這個問題問得好,點在穴眼上了!估計在H省也只有他和少數幾個幹部敢提出這個問題。

李達康見他不作聲,繼續説:就説田國富書記吧,他能按黨章規定和中央的要求,對您實行有效的同級監督嗎?

沙瑞金輕輕拍了拍李達康的肩膀:“你的話很尖鋭,很有分量啊。”

李達康態度誠懇,實話實説:“大家都在一口鍋裏吃飯,實行有效的同級監督其實難度很大,瑞金書記,這個情況我們不是不清楚!”

這段對話其實很真實的反映腐敗愈演愈烈的根本原因。而且雖然以來的,反腐敗取得了世界公認的巨大成績,但這個根本原因其實並沒有解決。

記得有一位大老虎説過:面對沒有制約的權力,我們無不行進在通往監獄的道路上。

人民的名義個人心得體會 篇12

近讀周梅森的長篇新作《人民的名義》,並觀看了中國國家話劇院演出的同名話劇,感觸頗深。他的作品,並不糾結於腐敗事件本身,也不只寫“打虎”的英雄人物,而是以官員涉貪為線索,公權私用為由頭,揭示權力運作中的某些畸態,官場文化的某些黴變,進而察觀“人民”名義的虛與實,拷問人性深處的惡與善。這樣的作品直面政壇現實,主寫政界事務,直擊官場生態,塑造官員形象,是名副其實的政治小説。

在這部作品裏,漢東省檢察院反貪局局長陳海在調查一樁特大貪腐案件時遭遇車禍,只是整個故事的一個引子,它相繼引來的,是躊躇滿志的新任反貪局長侯亮平的臨危受命,是居心叵測的公安廳長祁同偉的如坐鍼氈,是心懷鬼胎的省委副書記高育良的惴惴不安,以及省會京州市政壇的暗流湧動。一場你死我活的博弈、虎口拔牙的戰鬥,由此拉開了序幕。

饒有意味的是,侯亮平要處理高育良的前祕書陳清泉前去向其彙報時,高育良言之鑿鑿地説道:“我們的人民檢察院叫人民檢察院,我們的法院叫人民法院,我們的公安叫人民公安,所以,我們要永遠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永遠,永遠。”而當高育良敗露之後,面對最後來看他的侯亮平,還放言高論:“為官者就得心正,心正則心安,心安則平安。”“公生明,明生廉。為政清廉才能取信於民,秉公用權才能贏得人心。”“人民”二字他掛在嘴邊,脱口而來,但並未真正走心、入心,只是弄權上位的廣告詞和爭權奪利的遮羞布。這也説明,為官者尤其是高育良這樣的高官、祁同偉這樣的官員既不幼稚,也不糊塗,他們是明明白白地糊弄人民,清清楚楚地謀取私利。而因為他們臉上戴了光鮮的面具,嘴上講着正確的大話,人們既難以看得清楚,也難以很快識破。而這種既有官位保駕,又有大話包裝的貪官,是最為有害的,也是最為可怕的。

《人民的名義》所揭示的由各種關係所維繫,由各種力量所推導的官場生活,也是令人觸目驚心的。就漢東省與京州市而言,這裏既有政法系,又有祕書系,還有趙家幫、奸商幫,等等。這些派系與幫派的存在,既使官場政治生活更顯波譎雲詭,又使反腐鬥爭加倍複雜。而長期浸淫於官場,又會有種種誘惑引誘人。正如高育良自己説的那樣:“中國的改革開放浩浩蕩蕩,每個人都身處洪流之中,其中,有人因為自身的努力幸運地站在潮頭之上,潮頭之上風光無限,誘惑無限,但也風險無限,就看你如何把握。”有的人站住了,有的人倒下了,有的人前行了,有的人後退了。差異與分別,正在於人性的放縱與持守,信仰的放棄與堅守。對祁同偉、高育良而言,官場就是魅惑人的名利場,在這裏可以結黨營私,自謀私利,而對陳巖石、侯亮平來説,官場就是一個冶煉人的大熔爐,在這裏可以百鍊成鋼,更為堅強。兩類人物,兩種選擇,兩種結局,真正的試金石與分水嶺,仍然是“人民”。那就是,是把“人民”作為名義掛在嘴上,還是把“人民”作為依託放在心上。而侯亮平與祁同偉、高育良等人的不同命運結局也告訴人們,真心實意為人民的,人民始終是其堅強的後盾;而虛與委蛇人民的,人民終究會將其唾棄。

由貪腐事件和“帶病”官員為標本,來深入探悉政治生態現狀,發掘其中的痼疾所在,並對不同政治選擇背後的人生理念進行辨析,讓人們在認識現實政治的同時,反觀人生,反思人性,反求諸己,這應該是《人民的名義》的真正價值所在。正是在寫出當下官場領域的政治生態,以及官場人物各自心態的意義上,這部作品不僅有力地超越了一般的反腐題材作品,也把當下政治小説的寫作水準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人民的名義個人心得體會 篇13

歷時八年,六易其稿,周梅森終於在新年到來之際為讀者奉獻出了他的又一部政治小説《人民的名義》。對這部新作,可以言説者甚多。我以為它首先為我們如何提高主旋律文學作品的創作水平提供了豐富、新穎而有效的經驗。毋庸諱言,我們的主旋律文學創作確實不太盡如人意,許多生活中非常感人的人與故事一旦搬進了文學作品便味同嚼蠟,許多被民眾共同關注令人振奮的重大主題到了文學作品中一下子失去了原有的重量、魅力與深度。時間一長,讀者對主旋律文學創作似乎越來越失去耐心和信心,既不叫好,更不叫座。

問題出在哪裏?其實很簡單。關鍵是我們的許多作家沒有將主旋律文學作品作為文學來對待。不管主題如何重大,題材如何重要,都要按照文學的規律來創作,不管哪一類作品,只有具備了文學的優秀品質,它才會得到讀者的喜愛,從這個意義上説,主旋律並不享有非審美的豁免權。

《人民的名義》可以説再主旋律不過了,作品彰顯的是黨的以來反腐的主題,傳達的是人民呼喚公平正義、風清氣正的強烈願望,契合的是當下從嚴治黨、依法治國的執政理念。但是,周梅森帶來的是讓讀者驚心動魄的故事,是環環相扣、戲中有戲的連台大戲,是性格豐滿而獨特的人物,是下到底層勞動者,上到黨的高級幹部,包括商界、企業、金融,以及社會灰色地帶的各色人等,是現實的浮世繪,是時代的眾生相。作品以一個省域為故事空間,並以其政治生活為主要的故事內容,以重大腐敗案件的偵查為故事動力,層層推進,抽絲剝繭,不斷將故事推向高潮。作品不僅生動地展示了反腐敗鬥爭的驚心動魄,而且對當今中國的複雜的政治生態、多樣性的社會關係進行了深入的思考。這樣的作品不僅是對當前社會主體的積極迴應,同時也滿足了讀者審美需要,給人們帶來了酣暢的精神享受和富於挑戰的理性思考。

所以,我認為這部作品不能僅僅從社會價值與現實意義上進行評價,它同時對當前的長篇小説創作帶來了啟示。不能不説,新世紀以來,中國的長篇小説創作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一種“輕質”的“小長篇”似乎漸漸成為主流。這些長篇多以日常的局部生活為背景,人物少,人物關係簡單,幾乎沒有什麼大的戲劇衝突,主題也大都以一些小情感、小憂傷為主。傳統長篇那種深刻的主題、重大的題材、宏闊的場景、眾多的人物、激烈的衝突和汪洋恣肆的語言不再是主流。我們當然知道,長篇需要發展,但這種發展不能以犧牲傳統為前提,不能以拋棄長篇藝術的多樣化為代價。當長篇越來越小越來越輕時,我們在長篇中便難以看到時代的潮流,難以感受到時代的精神和思想的光輝。而許多長篇的藝術手法也漸漸流失,包括人物塑造的方法、複雜的結構營造、戲劇性衝突的設計技巧等等都稀有傳承。現在的長篇似乎不需要生活的積累與藝術的修為,許多年輕作家上手就來,門檻變得越來越低。這樣的局面如果成為主流,長篇小説將難以完成本來的文化功能,變得徒有其名。這時候就可以看出周梅森這批作家的力量了。就以《人民的名義》來説,它對時代的呼應,它對現實的批判勇氣,足以鼓盪起人們的豪情,滿足人們對社會巨大的思考量,而其對正反兩方面典型的刻劃,包括對許多小人物的精雕細刻,都使得文學人物的畫廊不斷增量,而對侯亮平等人物的塑造,使久違的英雄式形象得以迴歸,從而復活了人們心中的英雄審美情結。與之相對應,以英雄人物為引領,對社會全景式的反映和富有哲學意味的反思使得長篇小説再次顯露出史詩的光芒,這無疑是一種崇高的美。

文學有其審美的歷史性和時代性,但藝術觀念的進步應該使我們對文學的進程有更自覺的思考和積極的應對,僅以長篇製作來説,輕重並重才是其多樣化的發展之道。我們當從這個高度來估量《人民的名義》這類作品的審美價值。

人民的名義個人心得體會 篇14

《人民的名義》這部電視劇主要講述了檢察官們步步深入,查辦國家工作人員貪污受賄犯罪的故事。

檢察官侯亮平(陸毅飾)臨危受命,被調配至邊西省任職副檢察長,兼任反貪局長,主要是調查漢光公司土地血案。他的妻子鍾小艾也同樣接受到中紀委調查組的委派,表面上是以照顧家庭生活的名義跟隨丈夫侯亮平調配至邊西省任職,實際上是暗中調查胡玉貴的貪污腐敗問題。他們夫妻二人不僅要深入各階層展開抽絲剝繭的調查工作,還要以身涉險,與位高權重的貪腐分子鬥智鬥勇,歷經了諸多的磨難和挫折,侯亮平和鍾小艾夫妻二人在偵查中一步步逼近了真相,他們以人民的名義終於將血案背後涉嫌受賄的省委、省市委書記李大康的妻子、銀行行長歐陽菁、省委副書記胡玉貴的情婦高小琴為首的兩股邪惡勢力剷除,把一批腐敗分子送上了審判台,彰顯了人民的正義。

人民的名義個人心得體會 篇15

《人民的名義》是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組織創作,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後勤保障部金盾影視中心、湖南廣播電視台、天娛傳媒、弘道影業有限公司、天津嘉會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光環影業有限公司聯手製作的當代檢察題材反腐電視劇,由周梅森創作,李路執導,陸毅、張豐毅、吳剛、許亞軍、張志堅、柯藍、徐光宇、胡靜、張凱麗、趙子琪、白志迪、李建義、高亞麟、丁海峯、馮雷、李光復、張晞臨、唐菀等聯袂主演,侯勇、沈曉海、侯天來、周浩東、何達、劉偉、卞濤特別出演。

該劇主要講述了由工廠拆遷、企業經濟糾紛而暴露的一樁特大貪污腐敗案件,以檢察官侯亮平的調查行動為主線,以錯綜複雜的官場關係和貫穿始終的“一一六”事件為輔線,抽絲剝繭、層層遞進最終一網打盡一連串的利益集團。

該劇於20xx年3月28日在湖南衞視“金鷹獨播劇場”播出。 並且將在PPTV聚力進行全網獨家首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vq4le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