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有關於《吶喊》讀後感800字

有關於《吶喊》讀後感800字

魯迅先生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八個字來概括了那時的中國人民,以及對於他們的憐惜和悲傷。所以小編今天給大家分享有關於《吶喊》的心得體會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閲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於《吶喊》讀後感800字

讀書心得一

今天拿出一本老書來“重談”——《吶喊》。誰沒看過《閏土》,誰沒學過《社戲》,誰不知道《阿Q正傳》?這本書我們都讀爛了。可是,愛總結的我又總結了一下,讀過的人,一種是:國小必讀,不得不讀,把《吶喊》當課文讀了。第二種:“我是憤青!我是憤青!魯迅棄醫從文,筆頭作槍桿!”把《吶喊》當大字報讀了。

小編小時候讀《吶喊》,都是睡前當恐怖片看的。一看到《藥》裏面,砍頭、人血澆饅頭還有那一家子總想把對方煮了吃的情節,我就在被窩裏瑟瑟發抖,背脊冰冷。然而每個人都會有某種詭異的記憶,它們沒什麼特別,但是會讓你印象非常深刻,《吶喊》對我來説就是這種回憶。

我對《吶喊》的理解是很久後。有一段時間,我特別想趕緊長大,懷抱一顆赤子之心,帶着一種至真至善的心情,決心用正義之風席捲世界,並開始與社會接觸。很快,正義大使就遇到了一些麻木不仁的人,弄得我肚子裏是全氣,關於《吶喊》的那段記憶卻突然浮出來,所以直到那時我才切身體會,並理解了魯迅。

我一直是感知的信仰者。對讀書、音樂等,我用心、我的感官(我堅信人的五官已經非常夠用),去接收作者通過這些媒介傳達的訊息,尋找共鳴。我特別討厭“閲讀指導”,每次看到這種閲讀指導,心裏就暗暗罵“我看書,還要你先指導?”。先鋪墊背景,基調,情緒,然後讓讀者、聽眾順滕摸瓜這樣的方式,我覺得所得並不是讀者本身的感悟,而更多是潛意識的取向壓力(收到自我暗示:順着導讀的方向思考,一定是對的,且感悟很深刻)。我不是反對看背景資料或者書評,我覺得這些應該在讀後看。你想,每個人都看了這些材料,然後去讀書,讀後感都一模一樣,那還交流作甚?而且這樣閲讀的人,怕是很難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書、喜歡的東西吧?

先把自己洗白,然後重看一遍《吶喊》吧?

讀書心得二

魯迅先生的代表作《吶喊》是自《狂人日記》後的第二本經典小説集,也是我最喜歡的作品,可以説它是中國的名著,也是世界的名著,書中收集了許多我們所熟悉、津津樂道的文章,例如有《故鄉》,《藥》,《孔乙己》等等魯迅先生的名作。

《藤野先生》一文是中魯迅先生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即在日本的首都東京留學時,所看到和聽到當時一幕幕中國人民的麻木不仁景象為背景,文中較大篇幅敍寫了他的老師藤野先生如何的一絲不苟和對先生的欣賞,只是在魯迅先生看來:學醫只能醫治身體上的疾病,而思想精神上的疾病不是醫學所能拯救的。文章從一個側面描述了魯迅先生強烈愛國意識的甦醒,醫學也只是治標不治本。因此他棄醫從文,從此投身文學的知識寶庫中。文中魯迅先生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八個字來概括了那時的中國人民,以及對於他們的憐惜和悲傷,依舊振聾發聵。

《孔乙己》中那個因為家境貧困好吃懶做,無所事事,社會層次低而又嚮往社會上流階級的生活的孔乙己,從孔乙己在澡堂是人們取笑的話題,在生活中他常常以偷為職業,在最後因為偷了有錢人的書後被打折了腿,最後還是默默地離開了人世,這篇文章遺留給我們更多的是一個“精神勝利法”的淵源,讀者想必也能理解“自欺欺人”是如何的要不得!

《故鄉》中那個見什麼人説什麼話的“豆腐西施”,還有和劇中主人公從小玩在一起的那西瓜地上銀項圈的小英雄閏土見到老爺時歡喜而又淒涼的神情,從而體現了當時人民的麻木,在受到封建勢力壓迫和打擊下的情形,而《藥》則更能夠淋漓盡致地表現這一點。文中兇暴殘酷的劊子手康大叔,因為小兒子小栓的癆病而拿出所有家檔去買了個人血饅頭的華老栓,和那些在茶店裏議論紛紛的茶客,但是文中最不幸的就是因為革命而被處死,最後用自己的血作了人血饅頭而犧牲的人,這一切的一切都説明了當時社會的狀況,康大叔的殘酷,卑鄙,仗勢欺人。華老栓的愚昧,迷信,麻木,茶客們的盲從和人與人之間的勢利,夏瑜的英雄氣概但是完全脱離羣眾的革命是無法成功的。

當然,在《吶喊》這本書中,像這樣的文章還有許許多多,魯迅先生寫這些文章是為了讓當時的中國人民看了以後,能夠清醒過來。魯迅先生用幽默而又帶有諷刺意味的語言,憤怒而又帶有鼓勵的語氣,激勵着當時半夢半醒的中國人,用帶有指責和批評的語言,説明當時社會的黑暗,表現了魯迅先生急切的希望沉睡中的巨龍——中國,早日甦醒,重整我中華雄威!

讀書心得三

《吶喊》是魯迅先生自《狂人日記》後的第二本經典小説集,它是中國的名著。同樣也是世界的名著,這本書中有些文章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例如有《故鄉》,《藥》,《孔乙己》等等魯迅先生的名作。

在《藤野先生》中魯迅先生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在日本的首都東京留學時,看到和聽到當時中國人民的麻木不仁從而使魯迅先生強烈的愛國意識甦醒,醫學也只是治標不治本。因此他棄醫從文,從此投身文學的知識寶庫中。

魯迅先生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八個字來概括了那時的中國人民,以及對於他們的憐惜和悲傷。

《孔乙己》中那個因為家境貧困好吃懶做,無所事事,社會層次低而又嚮往社會上流階級的生活的孔乙己,從孔乙己在澡堂是人們取笑的話題,在生活中他常常以偷為職業,在最後因為偷了有錢人的書後被打折了腿,最後還是默默地離開了人世。

《故鄉》中那個見什麼人説什麼話的“豆腐西施”,還有和劇中主人公從小玩在一起的那西瓜地上銀項圈的小英雄閏土,見到老爺時歡喜而又淒涼的神情,從而體現了當時人民的麻木,在受到封建勢力壓迫和打擊下的情形,而《藥》則更能夠淋漓盡致地表現這一點。文中兇暴殘酷的劊子手康大叔,因為小兒子小栓的癆病而拿出所有家檔去買了個人血饅頭的華老栓,和那些在茶店裏議論紛紛的茶客,但是文中最不幸的就是因為革命而被處死,最後用自己的血作了人血饅頭而犧牲的人,這一切的一切都説明了當時社會的狀況,康大叔的殘酷,卑鄙,仗勢欺人。華老栓的愚昧,迷信,麻木,茶客們的盲從和人與人之間的勢利,夏瑜的英雄氣概但是完全脱離羣眾的革命是無法成功的。

當然,在《吶喊》這本書中,像這樣的文章還有許許多多,魯迅先生寫這些文章是為了讓當時的中國人民看了以後,能夠清醒過來。魯迅先生用幽默而又帶有諷刺意味的語言,憤怒而又帶有鼓勵的語氣,激勵着當時半夢半醒的中國人,用帶有指責和批評的語言,説明當時社會的黑暗,表現了魯迅先生急切的希望沉睡中的巨龍——中國,早日甦醒,重整我中華雄威!

標籤: 讀後感 吶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vlq7z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