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多國打響“糧食保衞戰”心得與收穫2023(通用4篇)

多國打響“糧食保衞戰”心得與收穫2023(通用4篇)

多國打響“糧食保衞戰”心得與收穫2023 篇1

中國人口超過13億,人均耕地面積不到1.5畝,是世界人均值的1/4,如此寶貴的耕地,每年還以千萬畝的速度在消失。我國東部600多個縣(區)人均耕地低於聯合國糧農組織確定的0.75畝的警戒線。而我國由於設備和管理落後,糧食在收穫、儲存、調運、加工、銷售和消費中的總損失高達18.2%,也就是説,我國每年的產後糧食約有850億公斤被白白浪費掉。稍微關心時政的人都知道,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且進口數量逐年增加。

多國打響“糧食保衞戰”心得與收穫2023(通用4篇)

在每年為此花費鉅額外匯的同時,糧食安全問題也已經成為從中央高層到社會輿論普遍關注的重大問題。在這種背景下,觸目驚心的浪費糧食現象,更令人擔憂。

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還有必要從一粒米上節約嗎?有的同學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表面上看,掉幾粒米是小事,可世界上的任何財富,都是勞動者以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創造的。珍惜這種創造的成果,不僅是對社會財富的愛護,也是對勞動的尊重、對創造的尊重、對勞動者的尊重。糧食是勞動者付出辛勤勞動、大自然消耗大量資源產生的財富,浪費它就是白白丟棄勞動成果、無端犧牲生態環境,最終受害的還是人類自己。一位學者就曾指出:“可持續發展,這句話在今天的世界上首先是指糧食。”

我們浪費一粒米,扔掉一個饅頭,實際上丟棄的是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丟棄的是對勞動人民的一片真摯情感,丟棄的是做人的一種品格和精神。我國現在還不富裕,在一些貧困地區還有將近3000萬人尚未解決温飽問題。人皆有食,也並不是每個公民都曾實現了的夢想。世界性缺糧的狀況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內也不會得到根本轉變。因此,浪費一粒糧食也是很可恥的行為。

節約糧食,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有了節約意識,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菜。尊重勞動成果、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壓力已成為現代人的一種自覺意識。珍惜糧食吧,這是在珍惜你的生活!

建設節約型社會,關係到我們每一個人。節約資源,健康生活,讓我們從珍惜糧食開始做起吧。

我覺得農民種田很辛苦,他們不怕風吹雨打,在春雨中播種施肥,在烈日下除草殺蟲,日復一日,終於熬到了收穫的季節,卻又把用辛苦和汗水換來的糧食蔬果供給了我們,而自己僅有微薄的收入。所以,生活中,我們要珍惜糧食,節約糧食,請勿浪費,更要把“光盤行動”落到實處。

多國打響“糧食保衞戰”心得與收穫2023 篇2

小麥等農產品價格大漲

“俄羅斯是全球最大的小麥出口國,烏克蘭是第五大小麥出口國。它們提供了全球19%的大麥、14%的小麥和4%的玉米,佔全球穀物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這是聯合國糧農組織提供的一組數據。

俄烏手握“糧袋子”,兩國衝突也給國際糧食市場扔下了一顆“炸彈”。3月7日,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小麥連續合約上漲7%至每蒲式耳12.94美元。此後,小麥期貨價格雖有所回落,但仍保持在高位。

截至3月17日發稿時,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小麥連續合約達到每蒲式耳10.57美元。自2月17日算起,小麥期貨已累計上漲32.6%。

“俄烏衝突和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擾亂了來自黑海地區的供應,穀物價格勢將進一步躍升。”近日高盛集團表示,航運中斷、購進成本飆升以及對烏克蘭新季種植前景的擔憂,使得全球穀物市場勢將面臨1970年代以來的“最嚴重衝擊”。

此外,高盛還上調了對玉米、大豆和小麥價格的預測。玉米到夏季可能達到每蒲式耳7.75美元,大豆或達到17.5美元,小麥料達到12.5美元。

國際糧食安全“雪上加霜”

由於需求、農資和運輸成本高企以及港口運營中斷,自20__年下半年以來一路攀升的國際糧食價格於20__年2月達到了歷史最高點。

俄烏衝突爆發前,全球小麥供應已經出現緊張態勢。國際穀物理事會(IGC)的數據顯示,截至20__/22年度末,在全球主要小麥出口地歐盟、俄羅斯、美國、加拿大、烏克蘭、阿根廷、澳大利亞和哈薩克斯坦的小麥期末庫存預計為5700萬噸,創下九年來的最低點。

目前烏克蘭局勢造成的“衝擊波”,已在2月糧農組織穀物價格指數上有所體現。

該指數月環比增幅為3.0%,在領漲的粗糧中,國際玉米價格上漲5.1%,原因是南美作物狀況持續引發擔憂,同時烏克蘭的玉米出口存在不確定性以及小麥出口價格上行。世界小麥價格上漲2.1%,主要反映出黑海港口全球供應流的不確定性。

俄烏衝突如若持續,勢必會愈加危及糧食安全。這一點也得到了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幹事屈冬玉的證明,“鑑於這兩個主糧商品出口國的農業活動可能被迫中斷,在國際糧食和農資價格已經處於高位且波動不定的情況下,或將嚴重加劇全球糧食不安全狀況。”

據屈冬玉介紹,當前約有50個國家依賴從俄羅斯和烏克蘭進口以保障本國30%或以上的小麥供應,多數為北非、亞洲和近東區域的最不發達國家或低收入缺糧國。對於這些國家而言,糧食安全形勢尤其嚴峻。許多歐洲和中亞國家超過50%的肥料供應來自俄羅斯,供應短缺可能會延續至明年。

世界糧食計劃署高級發言人阿比爾·埃特法近日也表示,一系列來自烏克蘭和俄羅斯的關於農產品生產和出口的問題,將威脅全世界千百萬民眾的糧食安全,這將波及英國和歐洲其他國家,尤其是那些來自中東、非洲和亞洲的極為脆弱的國家。

世界糧食計劃署已經發出警告,20__年將是災難性的飢餓之年,38個國家的4400萬人在饑荒邊緣徘徊。

世界開始打響“糧食保衞戰”

避免“糧食危機”,多國政府正在採取措施,優先保障國內農產品供應。

據彭博社報道,匈牙利正在禁止糧食出口。阿根廷和土耳其也採取措施加強對當地產品的控制,阿根廷是全球穀物主要出口國之一,土耳其則是麪粉主要出口國。摩爾多瓦亦從本月起暫時停止了小麥、玉米和糖的出口。

另據路透社報道,烏克蘭宣佈,在今年年底之前,禁止包括大麥、糖和肉類在內的多種農產品出口。俄羅斯則在6月30日之前禁止向鄰近的歐亞經濟聯盟國家出口小麥、黑麥、大麥和玉米。

一些國家則正從國際市場購買糧食。據路透社報道,日本農林水產省 (MAFF)正在尋求通過定期招標從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購買總計104483噸食品級小麥。

多國食品價格出現上漲

雖然多國政府不惜以管制穀物出口的方式,保障國內糧食安全,但不少國家民眾已經感受到食品價格上漲帶來的壓力。

在馬尼拉CBD馬卡蒂商圈最大的生活超市裏,近日該超市價格管理部門證實,該超市所有銷量第一的主要小麥製品價格全面上漲,其中上漲幅度最大的是意大利麪。

多國打響“糧食保衞戰”心得與收穫2023 篇3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詩人李紳所寫的《憫農》雖然短小精練,但是意藴深遠,耐人尋味。它告誡我們:顆顆糧食飽含着農民伯伯的血汗,要倍加珍惜。

每次吃飯,我碗裏哪怕只剩一粒米飯,老爸都會對我進行憶苦思甜教育,滔滔不絕地講述他小時候如何跟着爺爺踏着露水除草、頂着烈日曬稻、披着星光澆水,然後説上一大堆愛惜糧食的名言: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飲水要思源,吃飯當節儉。粒粒盤中餐,皆是辛苦換。我在老爸的諄諄教誨下,養成了愛惜糧食的習慣。

民以食為天,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將這種美德發揚光大,真正做到“愛惜糧食,人人有責”。

可又有幾人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節約呢!更多的人對節約很是不屑,幾粒米飯有什麼大不了的。或許他們不知道,全世界每年都有超過500萬人因飢餓而死,其中大部分是5歲以下的兒童。

現實生活中更令人痛惜的是,成盤成碗倒掉糧食的現象隨處可見。我時常看見某些同學很瀟灑地將沒有吃上幾口的飯菜倒入垃圾桶,他們倒掉的不僅是那一盤盤飯菜,更是倒掉了農民伯伯的辛勤勞作的汗水以及那些在飢餓中掙扎的人們的急切期盼。

有數據顯示:中國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價值高達20__億元,被倒掉的糧食相當於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其中大學生每年倒掉的糧食可養活1000萬人,浪費糧食的人可能不知道我國還有1.28億吃不飽的貧困人口。看到這些數據,我們難道不感到陣陣心寒嗎?難道不應該為自己的浪費行為感到自責和羞恥嗎?

前一段時間,全國掀起了“光盤熱”,倡導人們養成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良好習慣。我們全家總動員,積極地參與了這項行動,並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去帶動周圍的人減少浪費,共建我們的美好家園。

“光盤”行動中,老爸是我的好榜樣。每次吃完飯,老爸的碗底總是最乾淨的,有時連粘在碗邊上的油都被他舔個精光,可謂“比狗啃過的骨頭還乾淨”。在老爸的影響下,我也把碗裏的飯菜全都吃乾淨。每次我們全家在小餐館吃飯,看着服務員姐姐盯着桌上那像洗過似的盤子發愣時,我總會笑嘻嘻地向服務員姐姐扮個鬼臉,打個“V”的手勢,然後高聲喊出:“光盤行動,人人蔘與,耶!”

馬上就要迎來第“世界糧食日”了,我想送同學們兩句話:“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糧食汗珠換。倒掉的是米飯,流走的是血汗!”

多國打響“糧食保衞戰”心得與收穫2023 篇4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在碧綠的玉米地時,她的身影就會出現在那地裏,遠遠看去,那身影有點矮小,有點駝背,但在我的眼裏,那卻是世界上最為高大,最為偉岸的身影。那人是我的奶奶。

時光荏苒,帶走了許多往事,也留下了許多回憶。現在回想起來,童年的許多事情都與那地,奶奶聯繫起來。奶奶是一個勤勞樸實的農家婦女,和那個時代大多數婦女一樣,她目不識丁,那地就是她生命的全部。

在農村,奶奶屬於比較勤快的人。她窄小的肩膀背過糧食,背過豬羊草,也背過我的童年。每年夏天,我都會被父母送到奶奶家。那時,天未亮,夢中的我就被奶奶叫起,開始了一天的勞作。每天下地前,奶奶都要多帶上件衣服,扛着鋤頭,拿一條繩。多拿衣服是給我當“地毯”,鋤頭是用來鋤地的,繩子是用來回家給家裏的豬羊捆草的。

每次我們踏着高低不平的地埂,到地裏時天才剛剛發亮。在地頭上,奶奶會鋪上衣服,讓我坐在上面玩,自己開始鋤地。奶奶鋤上一陣,會喊我,害怕我嚇着。快到中午了,奶奶要把鋤掉的草拾起來,捆好,揹回家餵羊,餵豬。回到家裏,奶奶又要做飯,洗鍋,餵豬,餵羊……

那地見證了奶奶的付出,承載了一家人的希望。多少年,奶奶就在這塊地裏辛勤勞作,掙點錢,作為五個孩子上學的學費。在讀書這件事上,奶奶是做得最好的,她省吃儉用,在村上第一個培養出了兩個大學生。在那個年代,是多麼令人驕傲的事情!

記憶的大門又一次敞開,那地,那人和那些事又一次縈繞在我的心頭。時代發展了,簡陋的土坯房變成了磚瓦房,更多的人離開了那地那個村莊,進了城,住進了樓房。奶奶依然守護者她的那塊地,守護着她的希望。

現在,我坐在學校的餐廳裏,看着被同學們倒掉的飯菜,已經裝滿了三四個泔水桶。這些學生已經忘掉了田地,忘掉了祖輩。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眺望遠方,我似乎又看到那地裏熟悉的奶奶的背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rp47w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