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國培研修心得體會(精選15篇)

國培研修心得體會(精選15篇)

國培研修心得體會 篇1

通過國培學習,使自己由過去上課時只是講課,總認為把教材上的內容都講授給學生就算完成教學任務,達到了教學目標了,所以有時上課只是死死扣住教材,盯住教材上的知識不放,對於課堂上的其他情況都不在意,通過培訓學習研修,使自己認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性,和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思維活動和學習能力,培養學生處理事務的能力,和對學生的正確的思想意識和健康的情感。

國培研修心得體會(精選15篇)

國培使我的教學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説教師要想達到教學目標在用好教材的同時還必須積極利用和開發其他課程資源,把教學和社會生活,國家的經濟、政治、文化、科技活動、國際信息、緊密聯繫在一起。學生也只有在實踐中,對知識規範、道德和情感的理解才能深刻,才會做理論聯繫實際。

通過研修學習使我做為一名農村教師更應重視現代化教學理念,只是強調教師的主導價值,學生的主體價值和在學習中的作用就容易被忽視和否認,因此説,教學不單是智育過程教學除完成智育外,還承擔着思想的提高,品德的完善,能力的形成和體力的增強;教學不但是個人認識的過程,教學也是個實踐的過程,學生在教學實踐中不但會學到課本以外的知識,這樣使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的更快。如何使我們的政治課堂愈發顯得真實、自然、厚重而又充滿着人情味,作為政治老師的我更要關注的是藴藏在政治課堂中那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只有身臨其境的教師和孩子們才能分享的東西,要關注那些伴隨着師生共同進行的探究、交流所衍生的積極的情感體驗。能使我們的教學更能吸引學生學習,對教學是很有好處的。關注學生,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和認知需求,關注學生的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是一節成功課堂的必要基礎。二是:關注政治:抓住政治的本質進行教學,注重政治思維方法的滲透,讓學生在觀察、操作、推理、驗證的過程中有機會經歷政治思維化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真正體驗到政治,樂學、愛學政治。這些也都是自己通過這次國培學習到的經驗,使自己政治學科教學中學到了很多知識。國培對於提高我們農村教師教育教學水平很有幫助。

通過國培研修的學習,使自己的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更適應現代的教學教育理念,適應現代化的教學理念,在國中階段幫助學生形成良好品德,樹立責任意識,和積極生活的態度,對學生的成長肯有基礎性的作用,中學生是國家未來的主人,從小就要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使學生通過思想品德的學習,使他們都能對社會,對國家負責,而且能夠嚴格要求自己,也會對家庭和自己負責任,會始終積極上進,過一種健康的生活,並能遵紀守法,成為一個合格高尚的人。是國培使我深深認識提高教學能力的重要性,感謝國培給了我這次學習的機會,使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國培研修心得體會 篇2

通過暑假的培訓,我認真地聽了專家們的精彩的專題講座,專心的觀看了許多案例展示和案例評析。也看到了許多同行們為一個專題或話題發表的許許多多的建議而激動,講的都是出於他們的肺腑感言,都講到我的心裏去了。以下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談談幾點體會及感受:

1、把握教材,活用教材。

要把握好教材,明確教學目標,對教學要求要滾瓜爛熟於心,然後積累和探索教學規律,大膽改進教學方案,提高教學水平,更要及時主動的更新教育觀念。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發展的師生關係。要採取師生互動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2、加強合作學習,注重情景教學。

在新課標的改革中倡導學生在主動合作,交流中學習體會,懂的合作,對於國小生,夥伴之間通過傾訴,分享,交流,互動與反思。使每個同學都可以從夥伴那裏獲得信息和啟示,進而豐富個人的情感和認識,促進學生自我的構建知識和創造知識,但要注意合作學習的誤區,合作學習不能簡單地停留在表面,而要看實質的東西,新課標要求把課堂還給學生,培養學生的動手和動腦的能力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親近數學。只有從生活中來的數學才是有意義的數學。認識數學的價值,增進數學的理解和數學的信心,提高學生親近數學的熱情。

3、改變教學評價,注重評價實效

改變以前那種單一的教學評價。採用多樣式,多渠道的評價方式,建立開放,寬鬆的評價氛圍。要注重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和家長,教師共同參於評價。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反思,在反思中學習,才能增強他們的自我評價意識,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和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同時強調形成性評價為主,以學生平時參加各種的教學活動的表現和合作能力為表現依據,正面鼓勵和堅持的作用,注重評價的實際效果,以利於學生的終生學習和發展。

4、要善於反思,不斷提高

我認為光靠死板的學習是不行的,還要善於總結和反思,要在生活經驗中善於總結經驗教訓才能更大的進步。

總之,教師要善於總結,善於反思,要在生活經驗中不斷地總結經驗教訓才能有進步,才能進一步發展,這也是把教師把經驗型轉變成研究型的最好辦法。有句詩説得好,“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知識的海洋浩瀚無邊。學習也是永遠無止境的,只有不斷探索,善於追求。人生才會樹立起永不沉落的風帆。感謝國培,生命在此更加美麗,生活在此更加絢爛!

國培研修心得體會 篇3

十分有幸被選為北大國培的學科骨幹,全程參與了北大國培國小科學組的培訓,從接到培訓懵懵懂懂中走進國培到現在,轉眼之間從秋風碩果已到數九寒天。

本次培訓我屬於甘肅山西國小科學教研組,和同組的49名老師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在這3個月的時間裏,我們一起學習了平台操作手冊,在學習中一起熟悉平台的使用方法;制定了本組的研修計劃,雖然它還很粗糙;我們通過對大家提交的教學設計,推選出郝佔梅老師的《鐵釘生鏽了》、李豔萍老師的《電磁鐵》和唐瑜娥老師的《聲音的產生》三節課作為本組的優秀教學設計並組織三位教師進行了精心地修改;之間由於我校參與太原市標準化驗收及小店區名師赴北師大學習,我耽誤了一段學習時間,由甘肅劉國治老師和北大華美豔老師組織大家學習,從北師大回校後,我立刻跟上學習的節奏,先後完成了日誌的上傳、整理完成了教研組活動安排。由於我和其他老師的距離比較遠,所以沒能參加老師們的觀課議課活動,是我此次活動的一個遺憾吧。希望以後能有這樣向大家學習的機會。

在這三個月中,自己通過網絡教研的方式,和甘肅、我省其他縣市的國小科學教師一起學習、一起提高。回首三個月的學習,自己發現有話要説,先總結如下:

收穫:在三個月的時間中我認為自己最大的收穫不是學科知識增長了多少(學科知識當然也有所收穫)而是自己學會了如何更好的利用時間。在本學期,自己作為學校教導主任參與了太原市標準化驗收的準備過程(由於驗收時間恰好在自己赴北師大學習期間,所以沒能參與驗收檢查工作),大量繁瑣的工作需要自己先梳理清楚再佈置給大家,那段時間感覺自己每天24小時都不夠用,真恨不得把自己像哪吒一樣,長出三頭六臂,但是就這樣的情況下,我依然要求自己不能落下網絡研修的步伐(不過很可惜的是在最後的階段自己還是落下了學習的步子),所以自己只能合理安排在時間見縫插針的和大家交流,跟上學習的進度,所以通過參加本次北大國培,我學到的最大的一點就是把自己的時間化整為零,見縫插針的進行學習,畢竟每天留給自己的學習時間並不多,就像雷鋒同志所説的“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擠,總是有的”,這次培訓,我才真正理解了這句話的含義。

不足:1、由於前期對北大國培的理解不到位,而且確實時間不多,所以很多專家的講座都沒能聽到,從北師大回來後,我在真正地坐在那裏認真地學習教授們的精彩講座,並把網址和本單位的同事進行分享,希望大家都能從這裏得到收穫(由於我校並不是項目校,所以其他同事都不知道這個網址,教授的講座又無法下載,所以我只好出此下策)。但是所學畢竟有限,有時間我真希望能多聆聽教授們的精彩發言,讓自己不斷進步。

2、我整體感覺本次培訓給了參與者很大的自由空間,這一點我很贊同。不過,本次培訓組織有些我認為還可以做得很好的地方:首先,本次培訓前期工作做得不夠細緻,很多老師(包括我自己)並不清楚這次培訓是怎麼回事,該怎樣做,就模模糊糊地開始做,邊做邊摸索,浪費了很多時間,應該之前對大家最好能進行一次面對面的使用培訓;其次,觀課議課是教師自我提高很重的環節,北大應該和各縣區教育局進行溝通,以文件的方式進行安排,這樣方便老師們聽課(因為有文件下來,調課就有了依據),也可以節約作課教師的時間和錄製課的成本(把所有作課教師的可安排在一天完成,一個學校進行錄製就可以了)。

建議:1、如果教授們的視頻能夠下載或者這個網址能向更多的老師們開放或者讓更多的教師參與到這個培訓中來,讓大家都能通過教授們的講座有所收穫,畢竟提高所有的素質才有可能提高教育的質量。

2、在整體培訓開始之前,應該對所有參訓者進行一次面對面的培訓,告知大家網站的使用方法、各階段的任務及完成方法,這樣會節約大家的時間,國培的工作也會更輕鬆一些。

3、基於現在中國的國情,有些事情還是有文件比較好安排工作,尤其是縣區內部聽課或者跨區域聽課這種事情,網上看視頻是一回事,在現場看課又是一回事,我個人還是比較傾向於現場聽課。4、很多老師是憑着對國培的熱愛才參與進來的,所以最好能在評優選模活動中對這些老師們有所傾斜。

國培研修心得體會 篇4

通過這次國培計劃的學習,使我提高了對美術課認識,理清美術課的教學思路,學到了新的教學理念,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我從中學習到了很多知識,在學習中聽了眾多專家和學者的精彩講解,使我對教學有了更多新的認識。

經過這次的培訓令我感觸很大,下面將談談我的一些感受:

本次培訓給我許多思考,深刻的體會到自己有很多東西要去學習。怎樣成為一個受學生歡迎的美術老師呢?怎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師生關係?都需要自己不斷的積累,不斷的去學習。

首先,教育學生從愛出發。有了問題時及時處理,處理的方法得當,學生就會信任你,就會喜歡你,自然就會喜歡你的課。

其次,如何使美術課堂氣氛活躍、自然、充滿着激情和樂趣,作為美術老師的我更多關注的是藴藏在美術課堂中那些供學生欣賞的,需要學生表述想法的,要關注那些伴隨着師生共同進行的探究、交流所衍生的積極的情感體驗。我們不但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喚醒孩子們的學習熱情,點化孩子們的學習方法,豐富孩子們的學習經驗。讓我們行動起來,讓每一節美術課都“美”起來。

最後,我還認識到:一節好的美術課,要做到兩個關注:一是:關注學生,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二是:關注美術,抓住美術的本質進行學習,注重美術理論的滲透,讓學生把動腦、動手相結合進行練習,使學生真正體驗到美術的“美”所在。

通過學習,我從中學到了很多,不僅拓寬了視野,還豐富了實踐經驗,使我對美術教學有了更新的認識,今後,我會更加努力學習,更加熱衷於教育事業。

國培研修心得體會 篇5

10月23——10月31號,我有幸參加國培計劃為期10天的培訓。又一次重回校園,在信陽師範學院學習,是一種全新的生活和體驗,讓我瞬間回憶起了大學生活,這種生活與以往每天周而復始的繁瑣的工作相比,有一種不一樣的感覺,每天有規律地學習、生活,洗去了我身上的浮躁,讓我回歸本真,靜心學習,潛心研修。

初進校園,感受到了大學生的朝氣蓬勃,校園文化讓人震撼不已,半畝田和一棵樹廣場讓我記憶最深刻,校園裏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滿了教育情懷,新舊圖書館坐落在校園裏,早上七點的校園,學生們都揹着包匆匆走向圖書館,開啟一天的學習,讓人看到了大學生的學習精神!為期10天的學習讓我收穫滿滿,參觀了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展覽以後,看到了師院的實力。觀看了茶藝表演以後不禁港感慨大學生是如此出彩。在開班儀式上,班主任訾老師鼓勵老師們認真學習,積極研討,有所收穫,老師們紛紛鼓掌並且表示予以支持,50位老師無一遲到早退,這種學習氛圍很濃厚。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同時也擔任道德與法治教學。道法教學這四年中,每一節課都是摸着石頭過河,也設計過幾節課,參加過比賽,但每一次都覺得力不從心,過程空泛。部編本新教材彰顯了立德樹人,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傳統文化和法治意識教育,並且開設這門課程對孩子的發展有重大意義。面對聰明可愛,渴求新知的孩子,我的心靈有了強烈的震撼,我深感責任重大。

在美樂體驗,綻放生命這節課上,楊旭老師通過一個拍手遊戲讓老師們體驗,並且發言,很多老師通過自己預測拍手數和實際拍手數的差別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之處,在體驗活動過後通過發言得到反思,讓我們知道一定要有自信,相信自己是潛力!在團隊合作荒野求生遊戲裏,我有幸參與,老師六人一組,一塊地板磚那麼大的地方為遊艇,大海茫茫中六人需要全部站到遊艇上,團隊老師在最少的時間討論出方案並且各自配合,誰堅持最長誰勝出!我們組成為遊艇第一!第二次是縮短距離的磚塊,稱為小船,我們快速變換隊形,六人無一掉落海底,又贏得第一!第三次的小舟僅半塊磚,六人根本站不下,但為了不拋棄不放棄,一個老師直接背起了身材嬌小的我,又一次贏得了第一!我們小組被評為最團結的小組!楊旭老師讓老師們紛紛發表了活動感言,由此可知,親身體驗活動比説教更有用!我們每天都在説教學生,效果卻不大,原來是沒有讓學生親身體驗啊!

河南師範大學的趙海山老師也是讓我們受益頗深,他在講專業標準與培訓設計這節課中教會了老師如何利用思維導圖快速記憶,當堂檢測效果很好,捋順思維,他提出了三五七原則,説話簡潔,並且分享了自己家人的案例,如何教育自己的女兒,如何對待夫妻感情,真實有效,學到了很多!並且趙老師很熱情的給了微信,每天看他朋友圈都會有滿滿的正能量,他推薦的書也是各種類型應有盡有,都對人生有教育意義,使我在教師路上又有了新的動力。培訓期間,每一堂課都使我充實,輸入了我新鮮的血液,使我知道以後在設計課程的時候不能侷限於眼前,侷限於表面!要去考慮課程深層次的含義,並用一些有意義的活動來詮釋本節課的重大意義!

回到學校以後,我在班級中試用了學到的知識,學生們第一次感覺到傾聽的重要的性,並且有所改變!在課堂上懂得尊重同學,尊重老師。我將會把這次培訓的所想、所得、所思融入今後的工作中,這既是學用結合的要求,也是自己肩負的責任。自己唯有進一步修心—修行—修能,才能真正做一名學以致用的實踐者、先進教育理論的傳播者、教師專業成長的引領者。

國培研修心得體會 篇6

我非常榮幸參加了湖南省第一師範學院舉辦的這次全省農村國小美術教師國家級培訓活動,因為機會難得,所以我非常珍惜,作為班幹部,我始終以認真、嚴謹的標準要求自己,積極參加培訓學習,認真寫好日誌,做好筆記。雖然時間有限,但我克服了心理和生理上的寂寞,培訓活動給我帶來的收穫卻是不少的。

這次培訓不但全面,而且細緻,有專家對教材的精彩解讀和分析;有教師現場示範,有課堂實錄,更有為期四個星期的美術實踐研修;還有耐人尋味的經驗之談。“國培”為我們這些在職一線教師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機會,同時也向我們提出了新的挑戰。

課堂上,專家們精彩的講座一次次激起了我內心的感應,更激起我的反思。在這種理論和實踐的對話中,我收穫着專家們思想的精髓,理論的精華。聽了教授的講座,我進一步體會到了參與式教學的重要性。知道教師組織活動的能力對於課堂參與式教學的意義,在教學中,多創造互動機會,讓學生與學生互動,教師與學生互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教授的“語言學與國小美術教育”強調了教師語言藝術的重要性。語言藝術中的趣味性不容忽視,因為國小生的天性活潑好動,需要有趣的東西來吸引他們,帶有趣味性的語言更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了,就能更好地進行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教師要將自己的課堂語言“説準、説清、説精、説好”。

聽了教授的講座“美育與國小美術教育”,讓自己一顆困頓的心頓時恍然大悟,激發了我探索美術教育中美育因素的興趣,同時聽教授的講座,也是在享受一種美。通過教授的指導,我對新課程國小美術教育有了新的認識,對備課有了更深入的瞭解,對説課、評課有了更全面的認識,為自己在教學中遇到的許多困惑尋找到了答案。

總之,在湖南一師“國培”國小美術培訓學習,是我美術教學生涯中最重要的時期。使我充分了解了美術教育的教學方法與體系;充分提高了專業知識水平,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在這三個月中,我始終充滿了感激和感動。感謝湖南一師國培辦,美術系對我的培養;感謝來自全省各地的國培學員對我的關心和幫助,我們收穫了真誠和友誼;感謝醴陵市教育局和本人單位醴陵市泉湖國小對我的信任和支持。在學習期間,我被評為“優秀學員”和“優秀班幹部”,結業美術作品被評為“優秀作品”。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更加努力地學習,讓“國培”的新理念,新知識更好地服務教育教學,為國小美術教育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國培研修心得體會 篇7

我是一名國小數學教師,首先感謝學校校領導給我們這次學習的機會,學校給我們提供了網絡學習的優越條件,為教師專業成長開創了新的基地,特別是讓我們教師能在緊張的工作中合理的安排時間進行學習,為我們提供了學習的方便。因此,在培訓期間,每天的感覺是緊張而又充實,忙碌而又愉快,在不知不覺中,將近兩個月的學習結束了,回味兩個月的培訓,感觸甚深。

一、國培行動,給石柳教師搭建了自主學習的平台

“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介紹新的全國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從雙基到四基等新課標中各位老師比較關注的問題進行分析與講解。就新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施的背景下,國小數學教師的素養問題進行了分析與討論。教育專家的講座和優秀教師教學過程的實錄,使我大開眼界,給我指引了學科教學的新方向和目標,特別是在每個模塊的討論帖中,彙集了同仁們的精美反思和獨到的見解,對我的教學起到了推動作用。

二、數學教育教師為本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如果説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基石,教師就是基石的奠基者。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和創造者,更要不斷地用新的知識充實自己。教師只有學而不厭,才能做到誨人不倦。

三、國培行動,給教師開闢了自我反思的驛站

國培行動,以開放自由的特點,為我們教師打開一扇收納外來新鮮空氣的窗户,彙集了四面八方的精華,欣賞廣大同仁們精美的帖子和反思,還有對教學的一些獨到的見解,使我深刻體會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含義,同時也使我產生強烈的震撼,使我深刻意識到反思不再是應付學校常規檢查而所做,而要真正反思每堂課的成功和不足之處,不再使反思成為一種形式,而要使它成為一種真正習慣,一種動力。

通過國培行動,在以後的工作中我要做到以下幾點:

1、不斷學習

“活到老,學到老,知識也有保質期”,因此,知識更新是必要的,我要抽出課餘時間通過不同的形式和資源學習專業知識。

2、自我反思

在教學中不斷進行反思,從以往的教學實踐中找出“得”與“失”,轉“敗”為“勝”,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吃一塹,長一智,日積月累,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不斷提高教學成績。

3、相互交流

虛心同同事相互交流,相互學習,虛心聽取同事們直言不諱的真言,久而久之,一定會大有進步和發展的。

總之,這次國培行動使我受益匪淺,感謝“國培”為我們提供了這麼難得的合理的自由學習機會,我決心把培訓中所學的業務知識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努力與學生共同進步、共同發展。

國培研修心得體會 篇8

理想是美麗的,現實是殘酷的。理想之花只有牢牢紮根於現實的土壤裏,才能爭奇鬥豔,永放光華。隨着研修的深入,老師們關注的目光逐漸聚焦於如何打造理想課堂,如何實現大學聯考爭勝。

這是一種無奈的退卻,更是一種智慧的選擇。

今天筆者有幸觀摩了一嘲從理想課堂到現實課堂”的全方位展示,用一句話概括感受,那就是,過程幾近完美,體驗刻骨銘心。

理想課堂:劉宇新老師的報告(《從理想課堂到現實課堂——高中語文課改實施斷想》)。

現實課堂:北京八一中學兩堂示範課(《《采薇》《氓》)。

劉宇新,北京教科院語文教研室主任,北京市中學語文學科帶頭人,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又有深厚的理論修養。故而,他的報告絕少凌空蹈虛,誇誇其談,更多的是真槍真刀,學以致用,老師們聽後反響熱烈,叫好一片。

報告伊始,劉老師即鋒芒畢露,直擊要害:

新課改是一種理想,但不是空想,落實起來有困難,但並非沒有可能。新課改的有效實施,根本取決於語文教師的素養和理念,以及對課改精神的理解、對語文教學的定位。

此話雖然聽起來刺耳,卻一語道破了問題的實質。教師的質量決定着教學的質量,一個素質平庸的語文教師不可能創造出高質量的語文教學。這是箴言至理,顛撲不破。

對於理想的語文課堂,應該具備哪些基本特徵,劉老師更是見微知著,慧眼別出:

一、理想的語文課堂上要有“對話潮的形成。要有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師生與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且對話要有質量,真誠而平等。

二、理想的語文課堂上要有解決學生實際問題的教學設計。教師要教學生通過自己的力量弄不懂的、理解不透、解決不了的東西,反之就是一種浪費。

三、理想的語文課堂上要有以“任務”為驅動的教學過程。要讓學生有具體的事情去做(或理解、或背誦、或探究、或寫作等),而且要充分展現“做”的過程。

四、理想的語文課堂上要有對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要有對教材內容的有效補充與拓展,學生的表現恰是一種更為重要的資源。

五、理想的語文課堂上要有陶冶學生情感的文化品位。語文教學不能淪為純粹的機械的文字訓練,要伴隨有高品位的文化學習和精神活動。

參照新課標“自主、合作、探究”的課程理念,以及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性質界定,我們不能不承認,劉老師的上述見解可謂有理有據,無可辯駁。其中得力的實踐即是北京八一中學的兩堂古典詩歌課《采薇》《氓》。這兩堂課新意迭出,精彩紛呈,充分落實了上述“理想課堂”的五項要求,令人印象深刻,由衷歎服。

相較於北大附中、清華附中、人大附中、北京四中、北京101中學等名校,北京八一中學顯得很不起眼,單從學校規模上來説,還不及我縣一普通中學,但觀其硬件建設和辦學理念,卻處處散發着學生第一的人文情懷,彰顯着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令人大開眼界,稱羨不已。例如,該校整個高中部三十多個班級,全部集中於一座教學樓,教學樓呈四合院樣式,樓的中間含有一個大大的庭院,上有透明天棚遮蓋,裏面空間開闊,光線充足,寬敞而明亮。各類學習、辦公、衞生等輔助設施一應俱全,且呈環形分佈,使用起來非常方便。又由於是全封閉,自成一個世界,靜謐而温馨,給人一種家的感覺。

有人講,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也有人説一套好的班子就是一所好學校,也有人説一套好的制度就是一所好學校,也有人説一個好的理念就是一所好學校。因此,我們不能僅僅關注教室內的課堂,還應該關注教室外的世界;我們不能僅着力於學科教學,還要關注領導素質、學校建設、校園文化、辦學理念,因為這些東西對學校的質量提升和長遠發展往往更為緊迫,更為重要。反觀我縣某些學校的窘迫處境和混亂狀況,不是很值得我們深思嗎?

後附劉宇新老師部分報告內容,以與老師們共同學習。

高中新課程的有效實施首先取決於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其次,取決於教師對高中教學的準確定位和和有創意的實施;第三,高中新課程特別期待教師的同步發展,缺少了教師的成長進步,就沒有新課程的發展。新課程的實施為高中語文教學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機遇,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利用好這次機遇,在新課程的實施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一 理想課程所追求的“理想”是什麼

1.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在“戰略目標和戰略主題”一章中指出:“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時代要求,其核心是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的重大問題,重點是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着力提高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於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本次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根據《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普通高中教育最根本的價值追求就是培養高中生健全的人格和公民的基本素養。

《教育研究》20xx年第8期《人的類生命與素質教育》回答“人為什麼需要教育和人需要什麼樣的教育”的問題。高中教育追求的是“人”的教育,是公民教育。與之相呼應,高中語文課程必須發它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促進學生有個性的發展。

2.把語文應用、審美、探究作為學生能力的重點

高中語文課程從語文的功能和主要行為取向出發,確定從語文應用、審美、探究這三個方面來加強對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這區別於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識字寫字能力、閲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而國中語文課程是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高中語文課程對學生能力培養的要求更偏重於實際應用(“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偏重於情感薰陶(“關注學生情感的發展”)和創新精神的培養(“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的發展應成為高中語文課程的重要任務”)。這些更適合於高中生的接受水平和實際需要,也是在義務教育基礎上的再提高,屬於“進一步提高”的語文素養。

3.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

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是積極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于思考”,引導學生自主獲取知識,從對知識的被動的接受,走向對知識的理解與建構。學習作為建構新知識的活動,一方面是學生不斷質疑、不斷探索、不斷表達個人見解的歷程,另一方面是羣體合作的行動。因此,新課程把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作為重要的着眼點,改變原有的“你教我學”的學習方式,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及師生與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中學習,在“自主、探究與合作”中學習。

4.實現基礎性與多樣性的統一,構建新的課程體系

構建充滿活力的普通高中課程體系,是課程改革所熱衷追求的目標。按照《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必修課為5個模塊,共計10學分,選修課為4個模塊,共計8個學分;“建議在此基礎上,再從這五個系列裏任意選修3個模塊,這樣一共可獲得24學分”。

提倡根據本校的課程資源和學生的需求,有選擇地設計模塊,開設選修課。

學生任意選課,教師指導學生選課,實行“走班”上課,是選修課的基本形式。

二 理想與現實形成落差的原因是什麼

1.教育的着眼點發生了偏失

教育的着眼點沒有完全落在“人”上,而是部分或者全部落在了“分”上。有言曰“轟轟烈烈搞素質教育,紮紮實實搞應試教育。”好一點的,高一高二是素質教育,高三是應試教育;差一點,從高一就開始應對大學聯考。北京20xx年秋季進入高中課改,有的區縣第一個必修模塊考試就按照大學聯考試卷出模塊考試題。發生偏失的原因,表面上看是對新課改不了解,不放心;實際上是“功利”和“政績”掩蓋下的對新課程教育理念理解上的錯位。

2. 語文屬性雜説不一難定向

從課改一開始就有不同的聲音。語文各家各派更是多有自己的主張。例如,《語文課程標準》説“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有人撰文提出“語文課程的根本屬性是工具性,就是要培養學生讀、寫、聽、説能力,讓學生學會使用語言這個工具。而人文性、思想性等等只是它的相關屬性。”也有人撰文説“工具性與人文性不是簡單的疊加。不能在知識與技能上加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就認為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中學語文教學》20xx年第7期《20世紀語文教育的兩個叉路口》(李海林)提出“既要堅守‘語言專門化’的正確方向,又使語文教育擺脱知識化技術化的困境,將語文教學向語言功能教學推進。”對語文屬性的不同認識,帶給老師們的除了困惑,就是“認祖不歸宗”,即一方面承認自己教的是語文,另一方面就教自己認定的“大學聯考語文”。

3.新的概念缺少準確的內涵

以《語文課程標準》為例,如“語文應用能力”“審美能力”“探究能力”這三種能力,《語文課程標準》給出的是具備這三種能力的必要性,以及“應達到的程度”。而對於這三種能力的實際內涵,例如這三種能力各自的構成要素,適用範圍、形成過程等都沒有明確的解釋。其中“語文應用能力”看似最好理解,但為什麼不説“語言應用能力”?大家知道“語文”的定義就有諸種説法,“語文應用能力”的“語文”,用哪家的説法?概念不清,直接導致教學缺少針對性,甚至無所適從。其結果就是“什麼都是,什麼都不全是”。例如《語文課程標準》確立的20個字總目標,好像是從基儲閲讀、寫作去説的,但實際上語文的隨便一個內容,比如成語使用,如果説屬於“應用·拓展”,就沒有“積累·整合”?就沒有“感受·鑑賞”?就沒有“思考·領悟”?就沒有 “發現·創新”?究其原因,語文有其“綜合”“模糊”的一面,但語文學科的“教學內容”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個科學而清晰的界定,是不容迴避的一個問題。

4.習慣了的內容和方法難改

“譬如使慣了刀的,這回要他耍棍,怎麼能行呢?”高中語文,講慣了“字詞句篇語修邏文”(號稱語文的“八字憲法”),現在要講“鑑賞”、講“探究”,誰愛講?誰會講?課堂教學一貫的是“我講你聽”,“我説你練”,現在要“對話”,還是“多重”的,還要學生參與教學過程,這樣的課誰上過?怎麼上?語文課除了必修還有選修,有選修又不真選,還“不能把選修課上成必修課的補習課和應考的輔導課,也不能簡單地照搬大學裏的選修課”,那麼,選修課到底上什麼?怎麼上?加之大學聯考也沒有什麼特別的要求,誰還費勁琢磨呢?“習慣了的內容和方法難改”,暴露出來的問題是,一是課改的牽引力不足,尤其是考試評價(沒有、也不可能一步到位);二是主動性不夠,同時也擔心“東施效顰”。

5.課程建設與管理嚴重滯後

高中課程改革觸及到課程體系的變化。但是在這一變化中,課程的建設和管理沒有及時跟上,其結果如同快速部隊失去後勤保障。其原因,課改方案借鑑了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但實施條件卻達不到發達國家的水平。理念雖然先進,但由於條件不及,管理尤其落後(甚至有時靠“拍腦袋”管理,例如“網上走班”“教師走校”“學生走校”等),導致課改到了一定程度以後,就有些舉步維艱,甚至對先進理念產生懷疑,甚至可能走回頭路。分析理想課程的“理想”和理想與現實形成落差的原因,目的是認清楚在課程改革的進程中,我們應當幹什麼,能夠幹什麼,怎樣才能幹得更好一點。

三 課堂教學中存在的現實問題是什麼

1.以語文知識作為教學支點

長期以來,語文教學都是以漢語知識、修辭學知識、文章學知識作為語文教學的知識內容。以這些知識作為語文教學的內容,好處是知識系統比較完整,教學容易落實;存在的問題是教學注重了知識,忽略了能力,造成所謂以知識立意而非能力立意。再者,從國中到高中,甚至從國小開始,都在講這些知識,內容沒有區別,例如,講病句類型,都是七種,層次也沒有區分;又如,講議論文,國中和高中沒有什麼區別。最大的問題還在於,教師把講知識當成了教學的主要目的。例如:講《勸學》,重點講比喻論證。教師要講清楚比喻論證的定義:用比喻來説明道理的方法,叫喻證法。然後例舉文章中的句子:“積土成山,風雨興焉”“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最後講運用喻證法的好處:可以使道理明白,且生動形象,深入淺出。閲讀也好,寫作也罷,都成了對知識的“解證”。造成的結果,記住了知識,而忽略了能力。學生知道什麼叫作比喻論證,也知道比喻論證的作用,卻不清楚《勸學》是怎樣以可感的形象去證明抽象的論點。教師關注是“是什麼”,不大關注“為什麼”。以知識為支點展開教學,結果更多的是讓學生掌握概念。

又如:講《動物遊戲之謎》。還在講 “説明對象”“説明方法” “説明順序”。這些説明文的知識在國中就已經講過了。(單元説明要求“科學精神的培養”“感受科學思維及其語言表達的特殊美感”)講過的知識還在講,又講不出新的內容。

像“細節描寫”“環境描寫”“人物描寫” “形散神聚”,只要遇到了,就照原樣來一遍。為什麼講知識,講什麼樣的知識,怎樣講知識,總之,知識教學在高中教學中應當擺在什麼位置上,怎樣去處理,這些問題沒有解決好。

2.以教師的講解過程替代學生的學習過程

具體表現為教學中的問題一般都是由教師提出來,並以環環相扣為佳 。一連串問題的提出其實就是教師理解過程的呈現,致使學生只能跟在教師的後面。教師又往往受制於教參和教案,致使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

3.教學缺乏針對性,治表不治裏

教師的教學更多關注的是教學內容的落實,而不夠關注學生的接受的程度和接受的過程,其表現就是沒有從學生學習的實際出發,對學生的表現作出適時、恰當的解釋和評價。即使提出一些學生學習中出現的問題,也缺乏很好的有針對性的解決辦法,況且教師更多的是用“知識”去解決學生出現的問題,學生聽明白了,還是不會做。

4.教學缺乏創造性,更不敢越雷池

教材怎麼編,我就怎麼教;考試考什麼,我就教什麼;哪裏有練習,拿來為我用。不要説教材的整合,即便是一篇文章的分析,也少有自己的設計;不要説自己根據實際需要確定考點,即便講考試也是講“套路”。不要説自編實用有創意的練習題,即便是人家的試題有問題也不去分析,答案講不清楚也不願去改,也不敢改,也不知道如何去改。本來很有創意的教學,在一些老師那裏成了定式,成了教條,成了死水一潭。

5.倡導新的教學方式,但沒有明顯變化

例如,嘗試合作討論的方式,有熱鬧的場面,而不解決實質性問題;對於教師應當如何組織學生開展學習活動,缺乏認識上的變化和實際實施的辦法;對於針對不同教學內容採取不同教學方式,缺少主動的思考和積極的應對辦法;對於學生的自主學習,往往呈現為學生自讀、自練,缺乏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全程設計和指導。

四 課堂上實現課程理想的思路是什麼

(一)準確把握高中課程目標

1.初高中課程理念比較

國中:

在育人方面:培養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促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

在能力方面:具備一定的語言積累,具備良好的語感,具備較好的思維發展基矗

高中:

在育人方面:塑造熱愛祖國和中華文明、獻身人類進步事業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引導

學生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自我、規劃人生。

在能力方面:注重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具備語言交際的基本能力;具備一定的審美感知和審美創造的能力;具備一定的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增強探究意識,學習探究方法。

初高中相比,國中,重在開啟學生的精神世界,為學生的學業和品性發展奠定基礎,高中重在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為學生將來走入社會做好準備。

2.初高中課程目標比較

初高中課程目標中的基本內容:

實現三維目標、豐富語文積累、形成良好語感、增強語言能力、提高應用水平、發展思維品質、培養審美意識、掌握學習方法。

初、高中課程目標的基本方向是一致。

國培研修心得體會 篇9

完美的時間總是過得很快,十天的研修學習似乎剛剛開始就到了頭。這次遠程研修給我的感覺是全新的:足不出户,就能聆聽專家的講授,與同行交流討論。這段研修的歷程,有壓力,更有收穫。

我在網上聆聽了各位專家、教授的專題報告,在教育專家的引領下,輔導老師的指導下,讓我重新的讀懂教育和課堂,國培,不是空頭理論的繁瑣分析,是理論和實踐對接的內化。本次培訓給我的感受很深,就像一位共事多年的摯友,幫你化解教學過程中困惑、煩惱。從而使我對新課改有了更深的認識,也意識到新課改的重要性及其必要性。在培訓中,我進一步認識了新課程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了自己以往在工作中的不足。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深知自己在教學上是幼稚而不成熟的,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但是,這對於我今後在實際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導作用,能夠説此次培訓收穫頗豐、受益非淺。現將我這次培訓學習作如下總結:

一、教學觀念的調整

透過這次遠程學習,結合我班實際,使我深刻的意識到作為跨時代的教師,“傳道、授業、解惑”已遠遠不能應對改革開放的這天,就連學生的需求也難以滿足。如果教學理念不改革,教學方法不創新,個人素養不提高,是難以勝任的。這些都要求教師要不斷的學習提高,做創新型教師、研究型教師、引導型教師。教師如果沒有認識到自己學習的必要性、重要性,總是用陳舊的知識和老化的觀念去教育此刻的學生,那其結果必然是被社會無情的淘汰。

這天,在我們這些農村國小可能還不能體現,知識媒體的進步和信息時代的快速傳播,但學生可説也是見多識廣,知識量也在飛速增長。學生除課堂學到的知識外,在廣闊的課外天地裏,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都在接觸,他們每時每刻都在產生許許多多“稀奇古怪”、“異想天開”的問題。應對這種狀況,我們老師也只有不斷的學習新的科學文化知識才能夠應對。由此可見,作為一名教師,應同時具備雙重身份:既是教師,又是學生,教師為“育人”而學習。

作為教師,我們的學習不是一般的學習,而是基於一個教育者的學習。我們最終的追求是育好人,為“育人”而學習是教師的天職。我們應當用心參加上級組織的各種培訓,繼續學習,使之到達活到老,學到老的終身學習觀念。應當不斷學習新的教法,新的教育教學理念。讓自己成為“源頭活水”更好地滋潤學生渴求知識的心田。

二、用心實踐,提高教育教學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透過不斷的實踐,才能把學到的觀念和方法落實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幫忙學生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和發展潛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

充分調動學生的用心性,為學生帶給各種發展的機會,為學生服務,建立一個民主,寬容的課堂氛圍。另外,教師就應把握社會發展對人的發展的基本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潛力和科研潛力,確立培養目標,打造新時代的人才。

培訓視頻中的一些專家、學者或有經驗的教師,從自己切身的實踐經驗出發,暢談了他們在教育教學各個領域的獨特見解。在這些專家的引領下,我的思想受到極大的震撼:平常我在保亭思源國小上課,思考的是如何上好一堂課,爭取考出理想的成績,對於學生長期全面的發展思考得並不周全。本次遠程培訓學習,專家們的講座為我指明瞭努力的方向!

三、改變工作方式,謀求共同發展

新課程理念提倡培養學生的綜合性學習,而自主合作探究又是學生學習各門學科的重要方式。對於絕大多數教師而言,幾乎很難獨立一個人較好的完成,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善於瞭解其它學科,學會與其他教師合作,互助配合,齊心協力培養學生。從而使各學科、各年級的教學有機融合,互助促進。

除此之外我還明白,人生沒非因為成功而驕傲,教學亦如此。雖然我所做的作業得到優秀及良好,讓人有所欣慰,但是在教育教學潛力水平上並非是最好的。我將不斷的努力,力爭讓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

四、國培緣,網絡情

在這次國培中專家、輔導員也讓我很感動。在我們這些農村的學校,學生知識基礎差,學習潛力低,教師工作任務又十分繁重,一邊抓教育教學工作,一邊抓教師遠程培訓學習輔導,我深深感受到輔導老師們高度負責的工作態度。每位學員的作業他都要認真的評判,給出自己的一些教學推薦。大家都只明白培訓期間的簡報都做得又快又好,能夠想象在我們都休息的時候,輔導老師還在做着簡報、公告等。

最讓我感動的是,連我們提的問題輔導老師都要一一解答。如果僅僅是一個人的問題,那就應沒什麼,但是我明白,輔導老師肯定不止回答一個人的。還有就是還要看我們的培訓感言等,反正我能感受到輔導老師整天都在網上輔導着我們。

五、展望未來

在今後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我將繼續虛心地利用網絡學習,利用網絡成長;兢兢業業的奉獻,踏踏實實的工作;理論結合實際,實現自己的教育夢想。

國培研修心得體會 篇10

元月七日, 我懷着憧憬、帶着期盼、揣着好奇、更帶着一份激動來到北京大學參加教育部財政部“國培計劃(20xx)--培訓團隊研修項目”北京大學語文班學習。上午報道入住勺園賓館後,我便背起包拿着相機,開始欣賞北大風光了。

北京大學創建於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一百多年來,北京大學聚集了各個歷史時期的眾多著名學者、專家,培養了一代又一代優秀人才,創造了一批又一批重大科學成果,形成了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傳統精神和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學風……

我沿着勺園路,由南往北,不多遠便是運動場,寬敞現代的運動場上有不少矯健的學生在打球、運動。前方是古建築四合院,感覺低矮但不乏古典和精巧。然後順着求知路,由西往東,路上見到的學子們,腳步匆匆但穿着樸素,看不到同學間互相追逐打鬧的情景,也聽不到大聲喧譁的聲音,整個校園十分安靜。路兩邊到處是落了葉的大樹,有些蕭殺的感覺,但透過一棵棵樹剛勁的主杆和彎曲的虯枝,依然可以想象春夏兩季校園的茂密蔭鬱。沿求知路徒步大約200米,求知路右側便是北京大學圖書館北門,左側是古香古色的北閣,旁邊是兩個華表。據説華表製作於1742年,原來安放在圓明園安佑宮,京師大學堂初建時移到此處。

再往東北,遠遠地看到了矗立在東北角的博雅塔和充滿活力的未名湖。據説,博雅塔是一座水塔,塔形仿照北周時代的通州然燈塔,遠遠望去,顏色深褐,給人清幽肅靜的感覺。據説,1920xx年7月,為了解決全校生活用水,美國博雅氏捐資興建此塔,水塔深164米,水質清澈、水源豐富。結着厚冰的未名湖,在陽光的照耀下反射着白光,冰面上有很多活力四射的學子們在這天然的冰場上滑冰,熱鬧的未名湖與清幽的塔影相印成趣,彷彿一幅動靜結合的水墨畫……

北京大學還有一棟棟並不高大,然而清一色青磚、琉璃瓦頂的教學樓和辦公樓,有全國高校設施先進、功能齊全的最大的現代化多功能講堂---百週年紀念講堂,有珍貴文物黃褐色細石精雕而成的翻尾石魚,有校友們捐資修建的校友橋……

北京大學真是既博又雅,令人嚮往!

為期10天的國培計劃(20xx)--培訓團隊研修, 150名來自22個省和直轄市的師範院校教師、教研員和一線教師,有幸齊聚在著名的北京大學研修學習。10天來,我作為安徽省兩位學員中的一員,切切實實又回到了學生時代。每天心底純淨地坐在教室裏聽課、記筆記,不用去想忙碌的工作,不用去做繁瑣的家務。生活變得簡單、快樂、充實。10天來,我深切感受了北京大學百年的學術積澱、凝重深厚的人文氣息、獨立自由的學術思想,嚴謹、勤奮、求真、務實的治學態度……

這次培訓遵循“示範引領、雪中送炭、促進發展” 宗旨,主要圍繞學習培訓和研修學習兩個方面,以培養“種子”為目標,以實踐活動為主線,圍繞學習培訓和研修學習兩大模塊,突出語文教師專業發展的新理念和新思路、語文教師培訓研修的目標確定和內容選擇、語文教師培訓研修的方案設計等三個方面,採取問題探討、專家講座、工作坊、課例研究、實踐活動、後續研究等新穎的培訓方式,讓學員們瞭解了國內外中國小教師培訓的發展現狀和趨勢,學習了語文教學先進理念、先進方法,,有效探索了可借鑑的培訓模式和當前培訓存在的問題,反思了語文教學和語文教師培訓實踐中的困惑和難題。特別讓我激動和興奮地是參加了國小語文2組的工作坊活動,通過破冰活動(交流本單位語文教學和語文培訓存在的問題)、集體備課(形成教學設計)、小組研討(形成培訓方案)、課例研討(集體説課議課、討論培訓方案)、實踐再反思(修訂教學設計和培訓方案)、學員論壇等務實而新穎的具體環節,營造了真實的課堂教學和培訓情境,設計了閲讀教學、綜合性學習、習作教學和口語交際等類型教學設計和四種專題培訓方案,提升了學員們語文教學和語文教師培訓方案設計能力,形成了濃厚的民主自由的研修文化。

聆聽著名教授、知名專家的精彩報告,更使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淺。

首場報告是北京大學首席專家温儒敏教授“關於語文新課改及閲讀寫作教學問題”的生動而又深刻的報告。

關於新課程改革,温教授通過客觀的分析指出:這次課改激活了對教育問題的認識,使全社會對教育必須改革有了共識;新課改貫徹了“以人為本”的精神;他指出新課改實施有成就,但舉步維艱,多少帶有理想主義色彩,甚至有些悲壯的味道。但無論如何,課改已經成為社會的核心話題,引起了整個社會的普遍關心。温教授呼籲要以積極地態度對待新課改:一是對課改要補台,不要拆台;二是要從長計議,不要激進顛覆;三是課改進展難,問題多,但無論如何我們應當堅持,而不是走過場,更不能拆台。温儒敏倡導:課改與大學聯考應該相生相剋,共同改進。

關於閲讀教學,温教授指出:聽説讀寫,讀最重要,應當把閲讀教學放在首位。温教授指出:不要隨意增加難度,要講究教學的梯度。温教授指出:閲讀課最需要改進的是讓學生多讀!語文課的閲讀應該是咀英嚼華,涵泳體悟。語文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主要靠大量閲讀去涵泳。温教授倡導:給學生留點時間,讓學生讀雜書。把閲讀作為基本的生活方式。把閲讀課與課外閲讀連接起來,培養學生廣泛的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面,增強閲讀量,提高閲讀品位。

關於寫作教學,温教授指出:目前,很多人將大學聯考作文與寫作教學等同起來。温教授認為作文教學既要面對中大學聯考,但又不能被中大學聯考牽着鼻子走。同時,温教授指出目前作文教學太偏重文筆訓練;作文點評都有文藝腔,不好。作文教學如何教?温教授強調指出:一要面對中大學聯考,讓學生考好,但要適當;二作文教學不要過早與考試掛鈎,不要押題,不要過分模仿;三要讓學生不斷練筆,形成習慣;四最重要的是要擴大閲讀面,多讀比多寫更重要。

第二場報告是教育部師範司管培俊司長作的,題目是“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的目標與舉措”。管培俊司長立足國際視野、前瞻性和針對性,從七個方面解讀了我國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的目標與舉措。一是要增強教師職業吸引力,鼓勵優秀教師從教;二是要創新教師管理制度,嚴把教師入口關;三是要建立城鄉統一的教師編制制度,改革教師資源配置方式;四是要加強改革教師教育,構建以師範院校為主體的開放的教師教育體系;五是要實施教師全員培訓,形成支持教師專業發展的長效機制;六是要創新教師補充機制,加強農村師資力量,七是要研究建立教師教育標準體系,形成現代教師教育制度。管司長的報告通俗易懂、政策性和指令性強,臨聽後讓我明確了教師專業化成長前景和主要舉措,更讓我們對教師職業充滿期待,對教育事業充滿信心!

我們欣賞了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程鬱綴教授精彩報告《古詩詞賞析與人文素質提升》,他的講座沒有講話稿,沒有PPT課件,報告生動、風趣、深刻富有哲理,很讓人欽佩。程教授從《詩經》的豐富內容到《楚辭》《離騷》之九死不悔、百折不撓的精神;從建安詩的賞析,到六朝唐詩的繁榮;從田園詩人陶淵明到白居易,從詩仙李白到詩聖杜甫……程教授以詼諧風趣的語言、獨到深刻的見解、富有感情的誦讀、美觀俊逸的板書為我們演繹了三個小時精彩難忘的報告。程教授最後用三句名言與我們共勉:第一:在人與人交往中,如果真正做到忘我,那他永遠不會被人忘記。第二:思念別人和被別人思念都是很幸福的。第三、一個人只為自己做事,做成事,做成好事,做成大好事,那是你的才,你的能,你的才能;一個人為他人做事,做成事,做成好事,做成大好事,那是你的德,你的行,你的德行!這三句話給我很大教育和啟迪。

另外我們還臨聽了北京教育學院中文系教授蘇利康老師的專題報告《語文及教師培訓的目標設計與內容選擇》、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王寧教授的專題報告《語文與語文教學》、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錢理羣的專題報告《魯迅與中學語文教學》、北京大學中文系曹文軒教授的專題報告《我的語文觀》、首都師範大學王陸教授的專題報告《基於真實性評估的教師研修模式與實踐》等等。專家們的報告,內容既深刻獨到又通俗易懂、既旁徵博引又緊扣主題、既發人深省又生動有趣。他們對國小語文學科和語文教學的前沿引領,讓我耳目一新、心生敬仰。讓我經歷了一次次思想的洗禮,享受了一頓頓精神大餐,他們的講座為當前的國小語文教學指明瞭方向——要“以生為本,心中有學生”。專家們鼓勵我們學員要善於發現、善於思考。要求我們做高素質有品位的語文教師。每場講座結束之前,我們學員都會和專家們進行互動交流,對學員的困惑,專家們都一一給予解答。

總之,教授們獨到的視角、深刻的見解、深邃的思想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將深深地影響着我、激勵着我,為我今後進行教育教學理論探索,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播下了思想的金種子。

回顧十天的學習生活,收穫頗豐。在培訓的過程中,經過專家精闢的講解和同仁的討論,我不僅從理論的高度,瞭解到新課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瞭解了我國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的目標與舉措,領略了魯迅作品的魅力,賞析了古典詩歌,比較學習了不同的語文教學觀,學習了基於網絡的教師實踐社區COP解決方案,尤其領略到了北京大學大師們的學術品質和人格魅力,讓我終身受益。

總之,十天的培訓學習,我不僅豐富了知識,轉變了觀念,我感到更多的是責任,是壓力,真正感到教育是充滿智慧的事業,深刻意識到自己所肩負的責任。十天的培訓學習,讓我深切地感受到“閲讀是一種優雅姿態”的深刻含義,多讀書,讀好書是每個教師和學生的重要生活……

國培研修心得體會 篇11

作為一名教師的的我,在今後的工作中應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多觀看優秀教師的公開課,並以教師之間多交流、多互動,更好地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這次我能榮幸參加美術國培計劃的培訓,感到非常高興。在學習中,反覆聽專家的講座,從中受益匪淺。網絡國培學習為我們教師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機會和交流、展示的舞台。正如老師們所説的:美術教師雖然是邊緣人,但只要我們不自暴自棄,不斷學習,使自己強大起來,使美術教師羣體不容易被忽視或遺棄。”為了使自己強大起來,我們需要不斷地學習,適應美術教學適應社會。

通過學習我感受到了“行勝於言”的作風,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和團隊合作的力量;這次學習我明白了教師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善於積累、善於觀察和學習;善於調整教學方式和內容;善於控制自身的情緒;我對自己有了更多的認識,更讓我體會到教師的嚴謹作風。這無疑將對我們今後的教學工作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我相信通過國培計劃的執行,在培訓骨幹教師的積極帶動下,會還給制定國培計劃一個震撼。通過這次培訓學習,使我耳目一新----知識的更新、觀念的轉變、視野的開闊、技能的拓展、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的提升,有效的為我以後素質教育的實施、新課程教學的駕馭提供了前提保障!使我更加清醒的認識到要上好美術課就必須掌握過硬的教學基本功,創新教學,豐富教學方法,開發鑽研能力;教會學生美育的方法和技能;讓學生充分體驗美術的樂趣,讓學生樂上、想上、盼上美術課。

通過網絡學習,使我們深受啟發。教師從農村地域文化實際出發,有效地利用農村資源,發揚本地特色,將自己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繫起來,便能設計出更豐富,更具個性,更能激發學生興趣的農村特色的美術課程。國培雖然很短暫,但學習和留給我們的思考卻是長久的,我將把我學到的知識和感受,融入到今後的工作中,以新觀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學,在反思中收穫,在反思中成功,積極發揮在新課程實施中的引領作用,使學生在新課程實施中受益。

通過國培學習,讓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對美術教學有了一個深刻的認識,同時對自己也有了一個新的要求,那就是為了適應新時代,要更加努力的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學”得更多,才能走得更遠,在教學道路上也創辦出自己的特色。

能成為國培計劃的受益者,我體會到了一種特別的歡愉。曾經以為自己能算一個佼佼者,因為我熱愛教師這個職業,熱愛單純可愛的孩子們,願意全身心的投入這個我所衷愛的職業。然而當我走進這個班,發現這裏才真正是佼佼者的舞台。相信大家一定和我一樣,正在思考:如何合理高效的利用自己的業餘時間來學習,正在經歷着一次心靈的脱皮和蜕變,相信國培的日子裏,教育激情如花綻放,教育思想有力碰撞,教育成果被幸福地共享。走進國培,我們的每一天都與精彩相伴,每一刻都與精彩邀約,每一秒都與精彩共舞!

國培研修心得體會 篇12

今年參加的國小數學國培研修接近尾聲,在這一個多月時間的學習中,雖然有點累,但我卻很充實,快樂。我認真聆聽了專家們的講座,與同行在互動平台進行了熱情洋溢的交流,及時寫了研修日誌,總結、發帖、回帖,和認真撰寫並及時上交作業。經過培訓,我收穫頗多,進步不小,現將學習體會總結如下:

一、專家引領,更新觀念

各位專家在專題講座中,闡述了自己對國小數學教學的獨到見解,對新課程的各種看法,對數學思想的探討,在專家們的引領下,我對新課程有了全新的理解和完整清晰的認識。站在素質教育的高度,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發現在平常的教學中,自己思考的太少,只注重上好每一堂課,發現問題及時查漏補缺,對學生的個性發展、終身發展考慮的不多。通過學習我轉變了思想觀念,與其給學生一碗水、一桶水,不如幫學生找到水源,學生找不到方向時,與其告訴他方向,不如給他們指南針,要把目光放長遠一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

二、積極交流,教學相長

這次網上培訓,與不同地區的教師們一次互相交流,取長補短,暢所欲言的學習機會。在培訓中,我積極與同行和專家們進行交流,解決了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一些困惑,還了解到各地新課程開展情況,學習他們如何處理新課程中遇到的種種困惑,以及他們對新課程教材的把握和處理,並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努力嘗試,從而做到了教學相長。通過觀看教學視頻和專家授課,我明白了國小數學教學設計的重要性,以及怎樣進行教學設計滲透新課改理念。教師應挖掘數學本質,科學地進行教學設計將遠期目標和近期目標相結合,讓學生看清核心概念是很重要的,圍繞核心概念,按照數學思想指引的方向,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通過多種方式,將數學過程拉長,有目的,有方法,有效地進行教學,使教學設計更有底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師要重視數學工具的使用,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教學工具就是尋找“水源”的“指南針”、是“地圖”,可以帶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和策略,教師要用好數學工具,讓學生將數學工具作為翅膀,愜意的展翅飛翔。教學過程中的提問同等重要,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不容忽視。所提的問題要精心設計,不能過於頻繁,空泛,不能只針對少量學生,讓多數學生冷場,不能只求標準答案,對學生的想法一時不去處理。提問要將學生的興致引入課堂,問題應具體些,具有挑戰性,趣味性。應該引導學生善於發現問題,學會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教學工作中,教師要經常反思,讓反思成為一種習慣,而且更重要的是引領學生經常反思,讓學生也養成反思的好習慣。

三、終身學習,提升自己

這次研修培訓,我再次充電,找到了自己的不足,明確了今後努力的方向,我要以這次培訓作為起點,活到老,學到老,,不斷進取,不斷創新,探索,提高自己的素養,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和學生共同成長,與時俱進。以高度的責任心對待自己的工作,大膽嘗試,以愛育人,零距離,多角度、全方位地與學生互動,以自己的努力,讓我的每一個學生都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舞台,以至於對他們的一生產生積極的影響。

總之,這次培訓,我的收穫比以前繼續教育的收穫還多,我決心以這次難得的培訓為契機,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學習,儘快地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水平,與時俱進,盡職盡責,為我國的教育事業增磚添瓦。通過這次學習,讓我知道了如何更好地反思教學,如何進行同伴互助,怎樣從一個單純的教書匠轉變成一個研究型的教師等。

新課程要求,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和進取精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新課程將改變教師與學生的傳統角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積極倡導學生主動學習和主動探究的精神,教師要不斷地實現自我更新。新課改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和合作者,同時認為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老師應儘可能地把課堂還給學生。

國培研修心得體會 篇13

歷時一個多月的“國培計劃”教師培訓者培訓現已接近尾聲,説實話我很珍惜這樣的培訓,因為參加教師“國培”網絡培訓的學習,既是教育發展形勢的需要,更是上級教育部門對教育工作者提升工作潛力、提高業務素質的關愛和期盼。透過參加本次培訓,我深感受益匪淺,它不僅僅提升了自己的教育理念,也開闊了教育視野,更增長了許多知識,同時也提高了自己對教育技術的應用潛力和教研潛力,對自己的業務水平和專業素養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不僅僅在國培中收穫着,更是進步着。下面就將我在網絡培訓學習期間的狀況總結如下:

一、端正態度,刻苦學習。

培訓一開始,我便全身心的投入到“國培”之中,可培訓的同時,又適逢我們臨潼教研室正在搞“高效課堂”聽課調研活動與市級小課題的結題階段,作為中學教研員,又是小課題的負責人,我白天要下校聽課,晚上回來還要寫課題結題報告。因此,就只能儘量在晚上擠時間上網學習,常常學習到深夜一兩點鐘。在不同的模塊學習中,我博採眾長,取長補短,成果豐碩,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撞擊。培訓期間,能夠每一天聆聽各位名家大師的講座,他們精彩的講演資料既深刻獨到又通俗易懂,既旁徵博引又緊扣主題,既發人深省又生動搞笑。大師們以鮮活的案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給了我具體的操作指導,他們“以學定教,關注學生促進發展”,“讓反思成為一種習慣”的教學觀給了我深深地震撼,他們課堂上那種渾然天成,比較鮮明的教學風格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讓我的心靈受到如沐春風般的啟迪,使我的教育觀念進一步得到了更新,真是收穫多多,妙不可言。另外,在“國培”的平台上,學員們能夠與相互交流教學心得,討論熱點話題,相互留言勉勵,還能夠交流學習體會、撰寫學習日誌,上傳資源共享等。因此,我感覺每一天都是充實的。

二、更新理念,提升素養。

透過參加“國培”,使我的教育教學理念得到了更新,也提高了自身的素養。培訓中,專家引領我們走進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為我們今後的工作帶給了源頭活水。透過“國培”學習,讓我更深層次的領悟到教育工作的藝術性和影響力。在培訓中,我也進一步認識到了新課程改革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了自己以往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作為一名中學歷史教研員,我深知自己在教研工作中還有許多地方需要改善,經過“國培”這一段時間的學習、歷練,讓我增添了許多理論和實踐上的收穫,教研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自身素養得到了提升,這種收穫比我在三十年的教育實踐中得到的還要多。

三、只有終身學習,才可能持續發展。

透過參加“國培”,我感受到自己對終身學習的理念進一步加強了,而且更深層次的認識到:學習對於一名教研工作者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將持之以恆的帶入到我們今後日常的工作生活中。透過學習和反思,我認識到未來教育的發展需要科研型的教師和教研工作者,而不是“教書匠”。教師與教研員要想從“教書匠”轉為科研型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給自己不斷充電,消除職業倦怠。因為我們從事的教育事業,應對的是一羣對知識充滿渴求的孩子,因此培養和教育好下一代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職責和義務。

四、享受精神大餐,辛苦並快樂着。

在“國培”的學習與培訓期間,我們感受到許多專家、學者、學員,以及教研教育教學工作者的經歷、體會、感受和學習成果的展現,在這種培訓中一齊完成了教師教育教學的資源共享!這是一次大規模的羣眾和智慧的共同創造和創新,是一次教研成果的大薈萃,大家彼此快樂着,收穫着。因此,國培班的學習的確稱得上是一道精神大餐,在這兒,雖忙碌卻很充實,雖辛苦卻很快樂,刻苦學習之餘,更讓我享受了收穫的喜悦。

參加“國培”的網上學習,儘管不能親自應對面地感受專家的理論研討,但還是透過視頻領略了各位專家學者來自學術前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理論闡述,透過專家引領,掌握了不少教學策略及教學設計方法,這些教育教學策略和教學設計對於指導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教學實踐是大有益處的,這些教育專家給我們傳授的新知識,新理念,使我們大開眼界,給我指引了學科教學的新方向和新目標,個性是那些教育專家在每個專題講座中,彙集了同仁們的“互動對話”、“案例評析”、“思考與活動”、“參考資料”等,各位同仁獨到的見解和理論知識正是我們教學活動設計、教學實踐的依據,對我們的教育教學起到了推動作用。

五、學後反思,再接再勵。

培訓學習是短暫的,但是給我的記憶和思考卻是永恆的。培訓學習是網絡的,但收穫卻是充實的。我認為,培訓的過程也是一個反思進步的過程。因此,我由衷的感謝“國培”,是你,給我們的教師搭建了一個提升自身素養和工作潛力的平台,為以後順利地、更好地開展教育教研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感謝“國培”,帶給了我思想上的洗禮,心靈上的震撼、理念上的革新,讓我既有知識上的積澱,也有了教育、教學、教研技藝的增長,讓我在培訓學習過程中又邁進了一大步。

培訓反思之餘,我感到更多的是職責,是壓力,讓我真正感覺到教育是一項充滿智慧的事業,作為一名教研員,我深感自己重任在肩。因此,在今後的教研工作中,我會學以致用,把培訓中所學的新理念、新知識,透過咀嚼、消化,逐漸內化為自己新的教育教學理論和教研思想,並以此指導自己的教研工作實踐。培訓學習讓我真正明白了一句話:“你能夠不優秀,但不能夠不成長”!我將在今後的教研工作實踐中,繼續努力學習,不斷進步,用自己所學的知識、智慧和汗水換來明天的碩果累累!

國培研修心得體會 篇14

這次中國小農村教師國培培訓計劃活動,為我們教師創造良好的學習機會,帶給了優越的學習條件。在培訓期間,我用心學習,認真聆聽名家視頻講座,學習教學相關策略,並進行課堂教學實踐,用心去領悟教育理論觀點,這次培訓使我在教學理論和教育觀念上得到了超多的補充,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同時也解決了一些我以往教學中的困惑。下面是我透過培訓獲得的點滴體會:

1、名家視頻講座,讓我收穫着專家們思想的精髓、理論的精華。

其中,教師的語言藝術尤其重要,語言藝術中的趣味性不容忽視,因為學生天生活潑好動,需要搞笑的東西來吸引他,帶搞笑味性的語言更能吸引他的注意力,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了,才能更好地進行教育教學。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課堂提問藝術也至關重要。教學中不僅僅教師要善於提問,還要善於啟發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只有認真的學習和掌握教育科學文化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深入到教育的改革和研究中去,這樣才會始終沉浸在幸福的海洋裏。此外,教師應將自己學習和研究的理論運用到教育實踐中去,並不斷地進行自我反思和批判,這樣才會在教學中獲得進步,逐步轉向研究型教師,也才會體驗到工作的快樂和幸福。

2、教育信念,就像一盞明燈,指引着教育工作者的行動方向。

有理想,才會有行動,當今社會多元價值並存,容易讓人迷茫,失去方向。在這次遠程培訓學習中我對自己的職業有了正確的認知,不管教師的社會地位、降級地位如何,就應以教師這一職業為榮,我自身也感受到了一種深深的職業幸福感。“追求自己的教育之夢,是每一位優秀教師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質。

3、注重教師人格魅力的塑造和培養,教師的人格影響着孩子的成長,好教師是引領學生進行用心選取的嚮導,好老師能飛無助的心靈帶來期望。

優秀教師應加強個人品味的修煉,用熱情去點燃學生,用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用生命去關照學生。我從課程中、從教師們的教學魅力中感悟到了:教師的品味在於內外兼修、在於人格與專業的共同提升,修煉、激情與創新是成為優秀教師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4、教育是終生事業,是一個不斷髮展的過程。

因此,一名優秀的教師要有豐厚的學識。優秀教師應在繁重的教學工作之餘,擠時間去學習充電,“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深深感悟到:讀書學習,永無止境,方能使自己知識淵博、觀察敏鋭、充滿自信,永葆教育智慧之活水永不幹涸。

本次培訓大大拓寬了我的視野。透過這一個月的培訓,我發現了自身視野之侷限。也使我進一步地明白了走進新課程的教師也不再是充當“傳道、授業、解惑”的單一主角,而更多扮演“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研究者”、“開發者”、“協作者”、“參與者”、“學習者”等多元主角。為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和潛力結構,以適應新課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學活動,我們教師應自覺成為教學的研究者、終生的學習者、教學實踐的反思者。

國培研修心得體會 篇15

時光匆匆,緊張而充實的培訓學習,轉眼間就接近了尾聲,在這十五天的日子裏讓我收穫了很多,既開闊了眼界,又豐富了知識,既交流了經驗,又結交了許多老師和朋友,同時也使我收穫了一份快樂的心情。通過學習,使我進一步認識了當前我們面臨的形式,明確了今後工作的目標和方向。

本次培訓,以素質教育基礎教育改革為動力,本着提高教師思想政治與職業道德、專業知識與學術水平、教育教學能力與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的綜合素質,提高教師的知識水平和教育創新能力,安排了豐富的學習內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習與交流相結合,給我的思想充入了新鮮的血液。在這次培訓中,各位專家精心準備了一節節優秀的講座:武威涼州區的馮亞瑾老師結合教學實際的講解,讓我明白瞭如何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規範自己的行為,如何做到一名教師特有的職業禮儀,怎樣對待我們的孩子;中央美院的鄭勤硯教師使我明白了藝術創新與中西文化碰撞的現狀;左義林教授所講的藝術教育的延伸價值告訴我怎樣去進行藝術教育;還有一些專家教我學會和提高了自己的專業技巧,如纖維藝術、泥塑、編制等,諸多內容將使我在今後的教學中會更加得心應手。這次是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每一位專家的思想中都滲透了“創新”與“發展”的理念。指導我將在今後的教學中去實現創新與發展。

早在20世紀70年代末期,著名教育家陳通順教授提出:“美術教育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手段”,“美術教育能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美術學科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有助於學生學習其他學科”。這些觀點突破了以傳授圖畫技能為中心的狹隘的美術教育目的論,從實施美育、促進智力發展、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聯繫方面比較全面地闡述了美術教育的目的。進入90年代以後,美術教育目的論的研究向更深層次拓展。王大根教授提出了“超繪畫性美術教育目的論”。他認為通過學校美術教育實施“真、善、美”的教育,發現學生的氣質和個性,培養創造精神和能力,引導他們走向自我實現的道路,最終達到人格形成的目的。邁入21世紀的1999年,常鋭倫教授指出:“從教育的最高目標看,美術教育在於最大限度的促進人格的全面發展”,“美術教學應着眼於美術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同年,楊景芝教授提出美術課程的目標有五點:

(1)培養造型表現的基本能力;

(2)培養創造能力;

(3)提高審美文化素質;

(4)增進美化環境意識與能力;

(5)促進人格健康成長。

從近些年美術教育的研究來看,更加深層次地闡述了美術教育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格外注重學生的創造力及其他多方面能力的培養,促進全面發展,達到人格完善。應當如何站在更高的角度上認識美術教育,並且採取正確合理的方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這將是我們今後工作的新方向。

經過學習,使我對教學工作有了許多新的認識,對美術課堂教學的視野得到了開闊,專業水平和業務素質得到了提高。

一、共同保護孩子思維的創造性

1、家長對孩子的影響。孩子天生喜歡畫畫,在孩子的畫中,會流露出他對生活的觀察,以及內心的奇妙想法,當我們橫加阻止時或者毫無顧忌的指責時,在不自覺中遏制了孩子內心的創造慾望,在今後都會對孩子造成不良的負面影響。孩子對美術濃厚的興趣和他的家長有一定的關係。有位父親曾經講:我的孩子小時候經常在牆壁上、地上作畫,但家長從來沒有因為這件事情責怪過他,後來上了幼兒園,慢慢地學會紙上作畫。牆壁髒了可以再刷,而培養孩子創新思維的寶貴時期確是不可多得。在孩子創造慾望非常強的時候,讓孩子大膽地表現。一些常識性的東西,比如在紙上畫畫,任何人都可以學會,但興趣沒有了,再培養卻很困難。我們不得不佩服這位父親的偉大,他的目光看的很長遠,他的做法非常好地保護了孩子對畫畫的興趣,通過畫,您可以看到這個孩子身上最寶貴的東西:思維的獨創性和極強的觀察和表現能力。如果孩子長大了能夠明白父親的此舉,應當把它珍作世界上最寶貴的禮物。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家長的正確觀念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2、老師對孩子正確的導向。孩子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好奇,有着他自己的大膽想象,他不會像成年人,一般會以常規的思維方式想問題。在學校教育中,保護孩子思維的創造性更離不開高素質、有先進教育教學觀念的老師。有這麼一個美麗的故事:一次,有個小朋友在紙上畫出方形西瓜,按照一般的思維方式,哪有方西瓜!他的老師走到這位小朋友身旁,就問他:為什麼西瓜是方的,孩子説,因為看到賣西瓜的人把圓圓的西瓜堆起來太麻煩了,如果是方的就不會滾來滾去。這位高明的老師能夠傾聽孩子的話,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和獨特的創造力。值得關注的是:孩子的想象是天真的,但也是可貴的,目前在一些城市果真有方西瓜銷售,在廣州就有來自日本的方西瓜。我相信:方西瓜一定會受到大家的青睞,放在冰箱裏既方便又節約空間。但是能想到這個點子,並且培育出方西瓜的人一定被人稱“絕”,然而,隨着年齡的增長,很多創新性思維是被許多條條框框不知不覺地給抹殺掉了。在幾百年前,有多少人敢大膽去想,能夠和遠方的朋友直接對話,能夠坐在家裏看世界,今天,不僅有了電話和電視,還能視頻對話,就在五六年前,都會把視頻對話看作是遙不可及。因此,當孩子大膽想問題時,應當多給孩子一些鼓勵,多聽聽孩子的想法,也許他的想象在不多久就可以實現。作為老師,當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挖掘學生的潛在能力,讓孩子的創新能力得到真正的自我發揮。一個觀念新,知識經驗豐富和善解“童”意的老師,相信一定會得到孩子們的厚愛,這也是對我們新時代的老師提出的更高要求。

二、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

作為教師,應該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教育和感染學生。利用美術教材中情感教育的因素對學生進行情感啟動和引導。帶學生到大自然中去觀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培養學生的健康情感。

三、激發孩子思維的獨創性

創新思維除了要得到很好的保護之外,還需要適時地激發。不斷地引導孩子敢想、敢説、敢於大膽表現。要培養出具有創造性思維的學生,我們真正要做的是更新自己的理念,只要有創新的意識,隨時隨處都可以創新,從小處做起,點滴積累,才能讓這種創新的觀念在孩子的心中生根發芽。

總的來説,這次培訓是成功與圓滿的,對中西部美術教育的發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對我省農村中國小美術教育的專業化發展奠定了基礎。使我受到很大的感觸,我將以此為契機,解放思想,改變觀念,緊隨時代的步伐,做好教教育工作,爭取在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績與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qwxzv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