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7篇)

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7篇)

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1

1、由於剛接收這兩個班級,在師生磨合上需要些時間,國中至高中在學習方法上也有一個轉變,因此我開始把重點放在創建師生配合,幫助學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上,在經過一個月後已初見成效,師生間溝通也呈良好狀態。

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7篇)

2、21班學生基礎一般較薄弱,平時不太注意書本,很多人沒有養成複習的好習慣,且對基礎的字詞、課文的默寫較輕視,這在平時的聽寫、測試中有明顯表現,針對這一狀況,今後應格外注重默寫、優秀習作朗誦等基本功,但目前為止,成效不十分理想,必須繼續強化。

3、要重視筆記,由於1班是實驗班,課堂效率還是較高的,但學生不太重視筆記,或是隻抄板書,或是記錄零散,以至講過的內容無法掌握,以後需對記好課堂筆記做適當指導,並不定期檢查記錄及掌握情況。

4、加強閲讀訓練,拓展學生思維,充分利用學生現有資源,以課內集體精講,課外自主練習結合的方式,完成一批優秀閲讀題的訓練,題在精,不貴多,儘量同大學聯考接軌,但矛盾是學生課外沒時間做語文題。

5、強化作文訓練,把這作為以後教學的一個重點,通過習作講評看,還是很有幫助的。

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2

一、語文教學要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識字是學好語文的基礎,整個國小階段,要求認識的字的容量大、困難多。

二、語文教學要講究文道統一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東方文化源遠流長,歷代的文人墨客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國小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文質優美的篇章,藴含着內涵豐富的德育因素,閃耀着沁人心脾的育人光芒。

三、語文教學要鼓勵學生質疑

社會要發展,就需要大批的創新型人才,需要大批的質疑式科學家。這些人才的培養離不開教育。我們的教師如果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鼓勵孩子們從小大膽質疑,向傳統挑戰,勢必會養成良好的質疑習慣,在思想上具備前瞻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堂教學要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作文教學是要貼近學生實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潛力。因此,教師要用一顆平常心來對待我們平凡的學生,要善於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積累生活、表現生活,真正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寫我心”。

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3

一注重學生的閲讀背誦

俗話説: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能吟,古人早就提出了讀書的重要性,而讀書也不能一味地硬性讀背,要會積少成多,會融會貫通,化為己有,這樣在以後的寫作運用中才能遊刃有餘。這些功效的實現只有反覆吟誦才可以實現,這樣學生才能真正理解課文中的意味情感和文氣。

二課文內容的拓展延伸

讓學生多讀書少做題,引導孩子進行想象,引發孩子們思想上的共鳴,從而讓孩子們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既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又鍛鍊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孩子們可以把自己家豐富的生活搬到課堂上來,又能把有趣的課文內容融入到生活中去。

三注重學生的自悟能力

當今教育是以孩子為中心的教育,因此教師要引導孩子們在閲讀中感受體驗,這樣才能讓孩子們在思維問題時悟出新的火花。

四加強教師的語文素養

教育學生老師是引導者,只有領路人有較高的水平才可能更加有效的引導孩子們在語文的世界了自由翱翔。古人云:名師出

高徒,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更應該把教育的目的放在培養孩子們的基本素養上,教師有了更高的素養言傳身教影響學生。

總之,這次學習機會讓我再次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看到了教育的多元化。我一定會加倍努力學習,爭取在教育這篇沃土上開出屬於自己的花朵!

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4

課堂上只有大膽質疑,才能積極思維,主動參與學習。教師把各項知識都設計成有趣的討論題目,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巧妙設置一些問題:

首先,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善於在課堂上發現學生的學習需求,抓住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尋找和抓住引導的機會,對學生思考的問題能做深入淺出地講解。也可根據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梯次的問題:

①針對潛能生設計簡單的問題,讓學生回答並評析,這樣既激勵潛能生,又鞭策優生,照顧全體學生;

②針對學習較好的,將幾種相關聯的問題混在一起提問,發現不足;

③學生各自依照自己的類型,自編練習,同桌交換,互看結果,激活課堂。根據文體為學生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自己思考解決。

其次,要給學生充足的表達時間。不要輕易打斷學生的表述,讓學生盡情表現,也不要輕易否定學生的觀點,拘泥於參考答案,讓學生有自由發揮的空間,還要善於發現那些學生尚不成熟的思考中的可貴的地方,能夠及時加以恰當地點撥、引導,他們可能就會有醍醐灌頂、豁然開朗的感覺,學生有了成就感,對學習的興趣自然也會提高了。

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5

我們外出觀摩了全國著名特級教師——國小語文教學活動,現將我們的學習心得進行總結:

一:學習方式的改變,預學—共學—延學,這是清華附小現在正在實行的一種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提高了老師的備課效率,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有一箭雙鵰的效果。在這種學習模式的指導下,每位老師不用再單獨寫教案,而是把教案和學案一起熔鑄在樂學單上,樂學單上有這樣幾項內容:本課的學習目標;學習課文前的疑問;對於課堂中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學完本課,你明白了些什麼;推薦與本課相關的書籍、電影等。並且有了樂學單,學生也不再需要做其他練習冊上的題目了,這樣就大大減輕了學生的負擔,讓學生學得輕鬆又有效率。

二:課堂上儘量少講,多做。數據顯示,學生聽的效率是25%,做的效率是75%,因此老師應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去獨立思考。

三、讓學生多讀書,為學生的閲讀提供各種各樣的便利條件。如,清華附小的固定圖書館、流動圖書館等等,學生課間可以在走廊上翻閲不同種類的圖書,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圖書館上閲讀課,學校有專門的流動圖書供每個班級傳閲。

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6

今天教了一首句式整齊、韻律感強的詩歌《雨點》,這是一首很富童趣的詩歌。“雨點落進池塘裏,在池塘裏睡覺。雨點落進小溪裏,在小溪裏散步。雨點落進江河裏,在江河裏奔跑。雨點落進海洋裏,在海洋裏跳躍。”這課的教學難點在於讓學生理解為什麼雨點落進不同地方會有不同表現?於是指導學生看圖:“你們説小雨點在這裏能睡好覺嗎?”學生恍然大悟,有的説:“雨點會被海水沖走的。”有的説:“這大海當牀也太大了啊,再説這麼多浪花在不停地翻動,這麼不平的牀誰睡得好啊,不行!”有的説:“我知道啦,雨點只能睡在池塘裏,因為池塘裏水少,睡着很舒服!”我又啟發:“那雨點能夠在小溪裏跑嗎?”“不行,不行。”學生搶着説:“小雨點在小溪那麼小的地方跑會撞頭的。”

“雨點只能夠像人們散步一樣,慢慢地走!”看到學生能夠自己找到問題的答案,我欣慰地笑了:“是啊,其實寫這首詩的作者真聰明,因為小溪的水流動跟江河的水流動的速度不一樣,所以他用了散步和奔跑兩個詞。學生很輕鬆的理解了這幾句話,達到了本課的要求。

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7

日常教學中,教學設計是我們課堂教學的統領骨架,是落實教學理念的基礎方案,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前提和根本保證。在實施新教學思想、新課程的今天,課堂教學設計如何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依據數學課程標準,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恰當的選擇教學方式和方法,有效地提高學生素質,已成為大家關心和思考的問題。這次通過網絡培訓學習了教學設計參考模板的設計理念是我獲益匪淺,具體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固之根本、以學定教。

課前要充分要了解學生起點和特點,再根據實際進行教學實際。這一課希望我的學生學到哪裏,學生現在懂在哪裏,怎麼樣學習,是否到達了目標,使我在反思自己的教學設計,我做到了那些呢?是把學生手腳放開還是牽着鼻子走。關注遠期目標和近期目標的結合放眼長遠,站得高些方能看得遠。給學生多一些空間。學生才會施展學習能力。要關注有利於引發學生的觀察、思考、探究,有利於啟迪學生的智慧。

二、要善於激發學生參與興趣。

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最實際的內部驅動力,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心理成份。學生一旦對學習發生了興趣,就會在大腦中形成優勢興奮中心,促使各種感官包括大腦處於最活躍狀態,引起學生的高度注意,從而為參與學習提供最佳的心理準備。可見濃厚的學習興趣是促使學生參與學習的前提。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各種途徑常設與教學有關的、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教學情境,形成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產生躍躍欲試的探索意識,以激發學生參與興趣。教學中,教師可採取講故事、猜謎語、念兒歌、開展遊戲等形式,把抽象的知識與生動實踐及內容聯繫起來,激發學生心理上上的需求。

三、課堂教學中切實落實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

我們平時的教學也是圍繞着教學目標進行設計和教學,但在核心目標上用力不夠。所以對每節課的核心目標和重難點不容忽視,反而要認真研究,切實落實。還要注意挖掘教學內容中所藴含的思想與方法,重在讓學生經歷學習的過程,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培養科學的探究精神。

四、加強教學設計的實效性。

在教學備課過程中要認真思考,為什麼這節課要進行合作探究學習,如果要合作探究,哪一個知識要用?大概需要多少時間?可能會出現哪些狀況?如何點撥引導?如何把全班教學,小組合作與個人自學、獨立思考結合起來,做到優勢互補?如何引導學生學會交往,學會傾聽、學會表達,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將加強教師、學生的互動,多研讀教材,多調查研究,備課時抓住學生的本質,瞭解教材間的聯繫,努力使教學設計有情趣,提高教學水平,促進教學效果的顯著提升。

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8

一個好的老師可以影響學生一輩子,一個好的團隊可以成長一批人!剛拿到《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這本書,我隨手翻了幾下,覺得這本書還不錯,但是一週過去,自己也沒多大進展。

後來在張玉佩老師的帶領下,開始了打卡活動。就算每天再累,事情再多,也跟着老師跟着團隊,堅持閲讀並寫出感悟,不知不覺將近一個月了,這本書已經閲讀結束,非常感謝這個團隊!回顧這個月的讀書狀態,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那就是:忙碌並收穫着。

這本書以學生的核心素養作為主線,層層深入地告訴大家在核心素養的導向下,我們的課堂教學目標應該是怎樣的,怎樣達到這個目標,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我們要關注什麼,為什麼要關注這些等等。下邊我就介紹一下這本書帶給我的收穫。

一、核心素養的概念

“核心素養”這個詞,我們常聽到,但它具體指什麼,卻一直都是含糊不清的。教育部在《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明確把核心素養的內涵界定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其中關鍵能力是指閲讀能力、思考能力、表達能力;必備品格指自律、尊重、認真。也就是説,我們教學的最終指向是培養他們的三種能力和三種品格。而這三種能力和三種品格都是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出來的,不是老師灌輸的,而是學生自己學會的。

二、教育到底是什麼

教育到底是什麼呢?書中明確告訴我們,教育的真諦是:讓學生有價值感,讓學生對未來充滿信心,讓學生成為快樂人。而讓學生成為快樂人有兩方面意思,一是讓學生具有尋找快樂的能力,二是帶給學生快樂。

如果教育本身不能給學生帶來快樂,他又如何去尋找快樂呢?所以,讓學生“樂學”是教師的一大任務,只有在“樂學”中,學生才能體會到學習的快樂,進而成為一個快樂的人。在我們的教學中,完成教學任務固然重要,但不能忽視這個過程所帶給他們的情緒體驗,否則會有“捨本求末”之嫌。

三、將關注點轉移到學生上來

聚焦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其關注點應該有所轉變。以前的課堂教學模式,基本上是教師確定了教學目標,然後把任務完成,再在作業、評講時查缺補漏。至於學生怎麼學的,關注不多,只要他學會了解題就行,能做那一類題就好了。讀了這本書,才發現自己的關注點出現問題了。

在課堂上,我們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關注他們的情緒狀態:是興奮的還是有氣無力的,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關注學生的參與狀態:是少數精英參與了,還是大多數孩子參與了;關注學生的交往狀態:是否真的在討論,是否陳述了自己的觀點,並有理有據;關注學生的思維狀態:有沒有問題提出來,是怎樣解決的;關注學生的生成狀態:他們從這一課時學到了什麼解決問題的方法,還發現了什麼新問題。

四、教學中,把握好感性知識與理性知識的度

文中第二章提到:“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是一個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結合的過程,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相互交錯、相互滲透的,兩者總是具體地統一在一定的認識水平之上的。”

由此我想到了音樂學科,由於它的性質決定了音樂教學是兼具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音樂教學過程既要培養學生的審美體驗,又不能輕易淡化“雙基”的學習。因為音樂審美的過程需要音樂的專業知識來支撐。

譬如:想要唱好一首歌,表現出歌曲的情緒,必須把歌譜中的節奏和旋律唱準確。沒有一定的音樂能力,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體驗就不能夠深入。

新課標指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應該貫穿於音樂教學的全過程,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應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強調在音樂審美的基礎上學習知識,在實踐的過程中掌握和運用。即使是一些概念性的基礎知識也要通過音樂的聆聽體驗來進行,不能脱離音樂情境。只有這樣,兩者才能相得益彰,互相促進。

在所有學科中,音樂課恰恰是最能放鬆身心、陶冶學生的性情、樹立健康的審美情趣,還可以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以及道德觀念的滲透,促進學生德智美的發展。因此,在國小教育中,我們音樂教師要重視音樂這門學科帶給學生的影響,正確地運用教學手段,發揮這門學科的真正價值,體現它的真正意義。

總之,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教學過程,還需要我們每一位學科老師去研究和實踐。教育總在不斷地完善與改進,只要有一顆真正愛學生的心,從心出發,從實際行動出發,我們就能不斷進步。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是更加具有人文性的教學,是更加具有科學性的教學,是更加具有可發展性的教學。

相信,如果我們真的把核心素養作為圓心,以學生為半徑,那麼畫出的一定是教育的圓滿!

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9

一名語文教師應胸中有全局,把每一個單元的教學要點置於整套課本的結構網絡中來理解,並在此基礎上落實於教學實踐中,從大處着眼看整體性,從每一個單元結構內部來看整體性。

面對不同基礎的學生,如何設定整個單元的目標從而實現目標與學生能力陪養也是我們要考慮的問題。

傳統的單課式備課,雖然對一個單元中的每篇課文都面面俱到地確立了教學目標,但只關注知識和技能,導致教學走向片面化,難以發揮語文教材的多重功能。根據課標理念,為真正落實語文素質教育,應從整體入手,確立單元教學“三維目標”從三個方面深挖教材,確定教學目標。

聽、讀、説、寫與思維能力分別在不同的教學程序中得到培養和發展,有效避免了因教學目標不明而造成的隨意性和盲目性,一個單元的教學,就要體現整體性、結構性和相關特點,要把課文的每一個單元看成是整套課本的結構網絡中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不是孤立的、遊離的。

在教學必修五的第一單元時,可以抓住環境描寫在文中的作用,從本單元的三篇課文裏,找出有環境描寫的地方,整合成一個課時來上。這樣一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很明確,學生也很容易掌握,最關鍵的是緊扣大學聯考的有關小説的考點之環境描寫在小説中的作用。這樣教和學就能和大學聯考結合。

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由單篇教學走向單元教學,由內容分析為主的閲讀教學走向以培養學生能力為主的教學,由只注重教科書走向注重閲讀與實踐,由重視教師作用走向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單元整體教學應該總攬全局,整體設計教學內容,整合單元難點、要點,給學生更多的時間,更廣的空間去閲讀、感悟、實踐,讓他們在學習中積累知識,在感悟中掌握方法,在實踐中體驗語文學習的樂趣。

我們應該打破傳統的教學程序,以單元為整體,貫穿到局部。我覺得這樣學生也是容易接受的。其實,有時侯,我們一些老師也這麼做過。當然,如果那樣的話,我們老師備課的難度明顯增加高中新課程實行“模塊制”以來,“課時緊張”成為最尖鋭的矛盾。如果我們還是按照課改之前的習慣,一篇篇課文教下去,很可能急趕慢趕,還是每篇課文都只能蜻蜓點水。因此,只有單元教學,才對眾多教學內容做出適當整合。

設計單元主題下的語文實踐活動,如創編表演課本劇、講故事、辯論、資料蒐集與整理彙報、讀書交流、朗誦等。

教師做好45分鐘的教讀示範,教讀示範就是在教師帶領下,依據單元教學目標,運用所學的單元理論知識,引導學生分析、理解講讀課文,把所學到的理論知識付諸閲讀的具體實踐活動。教讀示範,實際上就是通過教師的示範教學,教給學生一把分析、鑽研同類課文的鑰匙,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

第三單元是寫人記事散文,必須先從單元整體把握散文的特點,才能有一個切入點,引領學生去學習散文,感悟散文,從而到達鑑賞散文的目的。

高中語文中用系統論來建立起單元教學整體觀有益無害,體現了高速、高效率。第一,我們不再需要花很多時間去逐一講析,也許原來十幾課時才能完成的一個單元教學任務只需幾小時就可以完成了,並且促進了學生自學,培養了能力,發展了潛力,也提高了效率;第二,是向傳統教學的挑戰,是啟發式教學,能讓教與學雙向交流,產生和諧的共振,也培養了學生自學能力;第三,提高了學生聽説讀寫能力,完成教學目標,形成了整體訓練體系;第四,節力省時,有利於課內向課外的延伸,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層面,調動了學生的情趣愛好。

單元教學中的“單元”不能簡單理解“教材的單元”。一個教學單元應該有多大,並沒有嚴格的規定。要根據目標、內容、學生髮展的需要等方面來確定。

語文課堂真的需要深思,一個靈感,一種突現的創意都是巨大的收穫。若干年前,我們的語文老師這樣教過,而現在,我們又如何實現變革與突破呢,值得思考。

單元整體教學對於語文實踐活動的重視是真正地從學生的發展角度出發考慮的,教學設計如果拘泥於單課時內容的就課論課,一方面缺少了整體上的把握,另一方面對各種教學要素的選擇和應用缺乏迴旋餘地。

確立單元教學目標,要體現聽、説、讀、寫能力訓練和思想教育的要求。

單元整體教學的展開,有利於學生把握整體,更好的理解課本內容。我同意這個老師的看法。

整體把握單元內容在教學中經常會遇到單元內四課的教學內容不平衡的矛盾,教師應能對此整體性調整或處理,如適當調前或調後,有些內容可適當增減。這樣做的目的是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從而駕馭教材。

一名語文教師應胸中有全局,把每一個單元的教學要點置於整套課本的結構網絡中來理解,並在此基礎上落實於教學實踐中,從大處着眼看整體性,從每一個單元結構內部來看整體性。因為現行課本大多以文體作標準組合單元,即同一單元就是同一文體。在文體知識和寫作規律上均有其共性。如果就課型設計而言,也能看出一個單元的整體性。一個單元大多是講讀課文與自讀課文各佔一半。那麼選用教學方法就可以從“精講課、略講課、閲讀課、檢查課”等課型入手,做到“精略細粗相結合,聽説讀寫融為一體”,最終成功達到節力省時高效率。

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10

今年我有幸拜讀了余文森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這本書讓我真正認識了:什麼是核心素養?什麼是學科核心素養?課堂教學怎樣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等一系列的問題,收穫頗多、受益匪淺。

教育部在《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明確把核心素養的內涵界定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而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或學習領域)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或特定學習領域)之後所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的成就(包括必備品格和關鍵水平),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核心素養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擁有什麼,才能夠給予學生什麼。教師只擁有知識,就只能給學生知識。唯有智慧啟迪智慧,唯有素養才能培育素養。學科老師是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的主要條件,要從知識教學走向素養教學,教師必須從知識型教師轉變成素養型教師。

心靈是人之根本,更是教育教學之根本,學科教學要進入學生的道德與心靈世界。唯有進入學生情感、生命、靈魂深處的教學,才能內化為學生高尚的道德生活與豐富的人生體驗,才能逐步促進學生人格健全地發展。我認為要做一名優秀的教師,不僅應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懂得教育的規律,具有教學和教育的各種能力,而且必須有較高的職業道德修養。教育應當是個人一生中連續不斷的學習過程,終身學習將成為一種不可阻擋的趨勢。今後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1、教學必須服從和服務於學生的健康、幸福、尊嚴和個性的發展以及內心的自由。真正的教學是教人,而不是教書,數學教師也不是教數學,而是用數學教人。各門學科的性質、任務有所不同,但在育人的使命和任務是一樣的,人才是教學的共同對象,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人的利益高於一切。的確,在現有的體制下,追求分數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以犧牲兒童的健康、幸福、品行為代價來換取所謂的高分。通過學習,我更加堅信:讓學生“全面發展,學有所長”。

2、學生才是學習和發展的真正主人。學生是課堂的中心,教師的眼睛要看着學生,心裏要想着學生,並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組織、實施和調整教學。通過學習,我意識到要着重在優化課堂教學結構上下功夫,改革課堂教學設計,根據國中生的心理、年齡、生理特點,設計學生樂於接受的趣教,在課堂中做到少講精練,着力體現訓練過程,提問問在重點上,問在難點上,教師“少講”、“少問”便節約出時間進行多種形式的練習。在訓練中,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引導學生“樂學”、“學會”,讓學生在生動活潑愉悦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學會知識,提高能力。

3、經常反思,不斷提高。反思是教師得以成長和不斷進步的必備條件。只有通過反思,教師才會不斷地剖析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優缺點,細緻地、冷靜地加以推理總結,具體地對於某一個問題的對策、某一教學環節中學生的質疑,甚至某一個辯論回合展開思考。在反思中,已有的經驗得以積累,成為下一步教學的能力,日積月累,這種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將日益形成。所以我們必須要經常反思,總結經驗,進而提高自己的能力。

總之,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教學過程,還需要我們每一位學科老師去研究和實踐。教育總在不斷地完善與改進,只要有一顆真正愛學生的心,從心出發,從實際行動出發,我們就能不斷進步。

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11

在平時的日常教學中,我時常有這樣的苦惱:有些知識點課堂上講了好多遍,自以為已經講得很詳細、很透徹,練習得也夠充分,可是一到檢測環節,就發現自己之前的努力“事倍功半”。教來教去,發現自己賣力地想拉着學生往前跑,可是學生卻慢悠悠不邁步子,儘管還有很多家長很給力地在學生身後做“推手。”

我曾經一直在思考背後的原因,但找不到精準的答案。讀了《從教走向學》這本書,我的思維才漸漸清晰。這本書讓我明白,課堂上落實“核心素養”,才能真正讓學生走得更遠。

什麼是核心素養?核心素養是每一個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關鍵能力和價值觀。

作為教師,如何在課堂上落實核心素養?《從教走向學》這本書立足於核心素養的實踐性和操作性,以教師的視角,結合已有的經驗和探索,通過具體案例闡述在課堂上落實核心素養的維度、策略與方法,給大家提供落實核心素養的路徑、工具和腳手架,提示一些容易出現的誤區。這本書從七個維度闡述在課堂上落實核心素養的策略和方法,下面我主要從“從課程標準到教學目標”這一維度談感受。

課程標準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範和質量要求。從課程標準到教學目標,是課堂上落實核心素養的基本原則和出發點,是教師首先要學習和研究的內容。教師每天備課都要寫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從哪裏來,主要來自課程標準,教學目標是依據課程標準制定的。反觀自己的教學,教學目標的制定主要依據的是教材,依據的是學情,依據的是考試説明,甚至是教輔資料,依據課程標準制定教學目標的次數真的是屈指可數。一個不研讀課程標準的教師,如何保證教學質量達到國家的基本要求。我的教學活動距離課程標準的要求有一定距離,文中的四個問題為我以後依據課標制定目標提供了方向。我的教學目標是否將課程標準進行了系統化的落實?我的教學目標是否從知識維度上升到了素養維度?我的教學目標是否將問題解決作為了重點目標?我的教學目標是否關注了對學科大概念的理解?課標指導教師,應更加關注人的培養,綜合品質的提升;要更加關注真實生活,聚焦真實的問題情景,聚焦現實問題的解決;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在學生的真實學習和深度體驗中,培育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的核心素養。

課程標準如此重要,能直接當作教學目標嗎?在課堂上,教師不能直接將課程標準當作教學目標,應將課程標準轉化為具體的教學目標,而教學目標應基於學科核心素養來制定。這就要求老師要再將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習目標。這是在課堂上落實核心素養時容易忽略的一個環節,但卻是從教走向學的前提和保障。

人們常常以為,“教學目標”就是“學習目標”,“學習目標”就是“教學目標”,兩者沒什麼區別。其實不然。過去大家寫教學目標時,是不是通常這樣描述:“理解……”“掌握……”“解釋……”?那麼,什麼是“理解”呢?學到什麼程度叫“掌握”呢?從哪些維度去“解釋”呢?對這些問題,教師是清楚的,教師知道該做什麼、該講到什麼程度、該從哪些維度去解釋。也就是説,這樣的目標是寫給教師的,是教學目標。

這樣描述的目標,學生是看不懂的,更不知道該如何做。不知道學習目標的學生如同旅遊時不知道目的地,不知道要到哪裏去,不知道自己是否走在通往目標的路上。在落實核心素養的課堂上,教師需要將自己熟悉的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清晰的學習目標,讓學生看得懂,聽得明白,知道如何做,讓學習真實發生。

王易春老師給出了幾個制定目標的原則讓我豁然開朗。

第一,制定目標要遵循整體性原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育人,所以,制定教學目標時,既不能割裂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彼此的關聯,也不能割裂這三者的統一,制定教學目標從整體性出發,就是強調要定位於人的培養,立足核心素養來制定教學目標。整體性還體現在課程目標、單元目標、課時目標是一個目標體系,彼此要有連貫性,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第二,主體性原則。教學目標是對學生要達到的學習結果的描述,目標是由學生來實現的,因此,教學目標的制定要從學生的視角出發。首先,教學目標要描教述清晰,學生能看得懂,看得明白。其次,教學目標應難度適中,既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已有經驗,又處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最後,教學目標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要設計得有層次、有梯度,學生有選擇的空間。

第三,可操作性原則。教學目標要描述具體,能實施,能測量。忌空話、套話,大而不當。要將“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通盤考慮,釐清關係,設計出能落實、可評價的教學目標,教師知道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學生知道學什麼、學到什麼程度。

在課堂上落實核心素養,教學目標的設計要從知識的瞭解和記憶,轉變為關鍵能力、必備品格的培育,特別強調教學目標與課程標準對接。教學目標要定位於核心素養的落實。培訓學生素養的一個重要切入口是問題解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認知,讓他們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形成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也就是説,應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學習解決問題,提升能力和素養。

教學目標是否落實了核心素養,一個檢驗標準就是看教學設計是否給學生提供充分體驗、探究的機會,是否將問題解決貫穿課堂,是否將説所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建立聯繫。例如,語文學科的課程內容,從語文的學科特點和學習語文的規律處罰,以語文學科素養為指導,以語文實踐為主線,設計了“語文學習任務羣”。這樣就指導教師走出單篇課文的教學,從整體和任務出發,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和觀念。

對教學來説,課程標準具有導向性作用,是展開教學活動的方向,是“綱”。依據課程標準,制定教學目標,意味着教學的大方向是正確的;按照落實核心素養的要求,設計教學活動,意味着教學實施走在了有效教學的路上。

新課標凝練了學科核心素養,指明瞭教學方向。課程標準提出的核心素養是課程的總目標,它與具體的教學目標之間還有很多小台階,將核心素養轉化為一系列的具體目標後,只要系統中的每個具體目標落實到位了,核心素養的總目標也就達成了。核心素養這個總目標的落實,是在每節課、每個單元、每個模塊中有計劃、有步驟、分階段、系統化的落實。由此可見,課程標準轉化為教學目標是一個複雜過程。教師要系統、學習研究課程標準,特別是“課程的性質理念”、“課程的總目標”、“學業質量標準”、“課程結構內容”,用課程總目標統領具體目標,將課程理念貫徹到每個具體目標上。然後教師根據學業質量標準的不同水平,結合學情,將課程標準中的核心素養向一系列目標轉化,即轉化為課程具體目標、模塊具體目標、單元具體目標、課時具體目標。

這本書,讓我看到了自己教學中的種種不足和侷限,也讓我深刻地認識到:把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落實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學生才能成長得更快,學生未來的發展才更有潛力。

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12

一、核心素養概念的正確解讀

最近明星、網紅因個人各種各樣的品格問題而跌落神壇,讓人大跌眼鏡。讓我反思的是他們的人生中不缺能力、不缺努力,缺的正是自身品格、德行等方面的問題。

深入瞭解核心素養之後更深知一個人從小習得的核心素養對於長遠的整個人生來説是多麼的重要,核心素養是個體在面對複雜的、不確定的現實生活情境時,能夠綜合運用特定學習方式所孕育出來的(跨)學科觀念、思維模式和探究技能,結構化的學科知識和技能,以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內的動力系統,進行分析情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交流結果的綜合品質。

作為一個音樂老師用美育的方式直達孩子心靈,可以更巧妙的用各種音樂活動促進核心素養的形成,任重而道遠,但我此刻想到“教師是塑造靈魂的工程師”這句話覺得特別的幸福!

二、立德樹人教學本質與目的

對於“立德樹人”的解讀剛開始覺得是大概念,深讀之後方能感知國家教育的遠見。真正的教育是教人。

一個人成績再好,連基本的正誤是非觀念都分不清;國家辛苦培養了很多年卻淪為賣國的公知;流量明星沒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影響的是一代代的青少年……

這些沒有把德行放在第一位的高知、高報酬的人對社會造成的影響更惡劣。

立德樹人要和學科教學緊密結合起來,從國小到高中大學的教學中,要充分挖掘學科知識特有的道德教育資源,進入學生的生活和行為、進入學生的道德和心靈世界,內化為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對真、善、美由準確地辨識能力,煥發出內在外在的激情、生命的活力、堅強不屈不撓的意志力、永不停息的精神探索、永遠不滿足於現狀的批判與創造的欲求,以德先行進而樹人為教學之本!

三、基於課程意識的學科教學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作為教師要站的高望的遠,不能深深陷入教學“表面知識”的漩渦,橫向拓寬學科教學的廣度,課堂教學也只是一種教學資源,教師對課程的理解、看法、觀點、態度,直接影響孩子們的知識面。縱向深入學科教學的深層,挖掘教材的本質和能夠形成終身核心素養的教學意圖。

有課程意識的學科教學要加強以學生為主的參與式學習,先學後教、探討式學習的教學模式讓教師和學生共同成長。同時要讓課堂教學與課堂、課外活動緊密結合,學生在親身經歷的實踐活動中學生綜合素質才能不斷提高。課程意識下的學科教學不一定只在教室進行教學校園、野外、大自然、互聯網、外太空教學,不斷拓寬可以使用的教育資源,讓每個孩子在有課程意識的教學中閃閃發光!

以及書上對於教材的正確使用,學生原生態學習,都是我將要探索並實踐在課堂上非常好的內容,思維改變行為,實踐促動創新。希望自己在實踐方面有更多的參與,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才會不斷摩擦出思維的火花,促進課堂的革新!

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13

有幸拜讀了余文森老師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讓我醍醐灌頂。

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大部分學校的教師仍然把分數的高低作為衡量教學質量的標準,導致陷入了“唯分數論”的怪圈。學生學習壓力大,家長對於學生的關心也僅侷限在於“考了多少分?名次怎麼樣?”學生壓力大,但也只能每日埋頭苦學,但真正增長的只有那可憐的分數,導致最後培養的都是隻會學習的書呆子。隨着雙減政策與核心素養一詞的提出,學校、教師、家長開始弱化對分數的計較,轉向關注孩子的能力、品格的培養。而這一舉措,終於將教育的關注點真正放到了孩子的成長上,是以培養一個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的教育理念!

餘老師在文中強調,六大核心素養落地的抓手就在於學科素養。著名教育學家培根曾有過經典闡述:“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辨。凡有所學,皆成性格。”各個學科所學的知識,只是我們獲取目的的工具和手段,而最終要形成的能力與品格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現在做的是把工具和手段神話了,卻把目的邊緣化,撿了芝麻丟了西瓜。該如何撿起這顆“西瓜”,這正是我們新教師要學習的東西,在文中餘老師也詳細為我們提出來解決辦法。

作為一名資歷尚淺的教師,在以後的每一次備課中都應做到深研深究,透過知識追尋其本質,明白其中指向的核心素養,從而進行鍼對性的設計。在教學設計中,要多添加一些孩子們感興趣的自主學習的活動,提高孩子們自主求學的興趣,做到將課堂還給學生,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交流的品格、樂於求學的態度等。總之,在每一次備課中,都要謹記一個原則,就是以培養核心素養為目的,知識的運用為媒介,實現每一堂課都能有百分之一百的付出和百分之二百的收穫。並且,作為一名新教師,要做到每堂課後及時反思,總結優點,反思不足,我們要在反思中揚長避短,在新形勢下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質量。餘老師對我們的建議中肯而實用,需要我們反覆咀嚼,學以致用!

感謝餘老師的書讓我猶站在巨人肩膀上前行!

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14

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指教師在對課程標準,教材等教學指導性資源進行深入地解讀和剖析後,根據自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以及學生的情況和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整合、重組,形成相對完整的教學主題,並以一個完整的教學主題作為一個單元的教學。這裏的單元是一個教學主題,由若干節具有內在聯繫的課所組成。這些具有內在聯繫的若干節課相互間形成一個有機的教學過程,其知識、方法、態度等內容也集合成了一個統一的板塊,不能簡單理解為單元就是教材的單元。一個教學單元應該有多大,並沒有嚴格的規定。要根據目標、內容、學生髮展的需要等方面來確定。2、為什麼要進行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目前,老師們的教學設計大多拘泥於單課時內容的就課論課,一方面缺少了整體上的把握,另一方面對各種教學要素的選擇和應用缺乏迴旋餘地。因此,單元教學跟傳統的單課時教學的一個明顯的區別在於,前者是系統教學,後者是先分散後總結式的教學。化學新課程提出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課程目標,是一個相互聯繫、相互滲透的整體,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實現科學素養提升的多個側面。從一般意義上説,教師的每一堂課都應當體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因為這些目標是難以分割地融合於一體的。但是,就一堂具體的課堂教學而言,又有一個更需要突出什麼目標的問題。有的課程內容宜通過親歷過程獲得方法的啟示,就可以突出過程與方法目標;有的課程內容藴含豐富的思想道德因素,就可以着重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那種將三維目標不加分析機械地套用在每一堂課上的做法,並不是很妥當的。筆者認為,在實際教學中,要全面關注三維目標並將它們整合於統一的教學過程之中;落實三維目標的基本單位不應當是一節課,而應該是一個單元。

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15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主題單元設計,平時我們經常寫教學設計,可是寫主題單元設計還是第一回。在賈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學習了主題單元模板的設計,首先確定主題;描述主題單元的多樣目標;分析主題單元涉及的教學內容以及對應的課程標準;設計主題單元可包含的學習結果以及學習任務;根據學習結果及學習任務設計學習過程;設計不同的學習過程所適合的評價方式;為主題單元設計和創建資源等問題。

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我發現主題單元設計可以幫助我清晰地歸納、解析主題單元教學的學習內容和教學內容。它可以:

1.幫助我指導學生仔細讀單元主題,帶着單元主題走進每個環節。

2.老師在指導學習每個環節時,緊扣單元主題,讓學生從模塊中構建思路。

3.學完內容要進行梳理總結時,圍繞單元主題,抓住內容引導學生鞏固與綜合運用。

4.同時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創造性能力,構建創新思維模式,為學生學習、研究及自主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矗。

現在我越發覺得此次學習對我的教學工作有很大的幫助,平時自己沒有時間進行“充電” ,這正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我一定要充分利用這五天的學習來充實自己、完善自己,努力把主題單元設計學會並熟練的運用到今後的教學當中去。

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16

“核心素養”是一個教育熱點話題,越來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視。今年寒假有幸閲讀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不只是導向學生的核心素養,也是教師的核心素養導向學生的核心素養,師與生的核心素養培養互為因果。在師、生、教材碰撞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因素更為能動,或者説教師促使學生更為能動,才是素養形成的課堂,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新課程改革,教師的核心素養培養的策略才是改革的源頭。

一、“核心素養”的認知

1、20__年3月,“核心素養”首次出現在《教育部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並被置於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首要位置,成為研製學業質量標準、修訂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重要依據。

2、核心素養的內涵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3、就實際表現而言,核心素養指的是個體在面對複雜的、不確定的現實生活情境時,能夠綜合運用特定學習方式所孕育出來的跨學科觀念、思維模式和探究技能,結構化的跨學科知識和技能,以及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內的動力系統,進行分析情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交流結果的綜合性品質。綜合表現為9大素養: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社會參與方面);人文底藴、科學精神、審美情趣(文化素養方面);身心健康、學會學習、實踐創新(自主發展方面)。

4、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研製《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根本出發點是將黨的教育方針具體化、細化,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提升21世紀國家人才的核心競爭力。20__年9月發佈的《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確定了核心素養的框架和內涵。2020__年底,基於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新課程標準修訂稿在全國範圍徵求意見,現已進入正式頒佈的倒計時。核心素養開始進入課程,走進中國小。中國基礎教育已邁入核心素養的新時代。

二、學科核心素養的思考

1、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落地的抓手,是學科教育的靈魂。學科核心素養指的就是受過這門學科教育的人所展現出的形象、氣質、行為、習慣、能力、素質,這些素養構成了與沒受過這門學科教育的人的差別。

2、生物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生物學課程學習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在解決真實情境中的實際問題時所表現出來的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學生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體現;包括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學科核心素養中,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社會責任之間,是彼此關聯的立體結構,其中生命觀念居於突出的位置,體現學科核心素養的生物學特徵。它們都需要以生物學概念為支撐,又在價值觀、品格與能力層面走向一致,具有整體性。

三、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解讀

(一)生命觀念

課程標準中生命觀念的定義是指:“對觀察到的生命現象及相互關係或特性進行解釋後的抽象,是人們經過實證後的觀點,是能夠理解或解釋生物學相關事件和現象的意識、觀念和思想方法。”生命觀念不等同於生物學概念,它更為上位。概念必須是嚴格界定的,具有清晰的內涵和外延,其意義在於區分不同的客觀事物;觀念是對客觀事物整體考察而獲得領悟的結果,具有模糊性和廣泛性,可以反映客觀事物的內在聯繫。生命觀念的建立需要以概念學習為基礎,對於學生來説,不一定要求他們記住生命觀念的名稱,而應重在理解其實質意藴,重在概念整合,重在指導解決實際問題。

(二)科學思維

在課程標準中,對科學思維的闡述是:“尊重事實和證據,崇尚嚴謹和務實的求知態度”“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認識事物、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習慣和能力”。

生物學課程中的科學思維,要以生物學事實、概念為基礎,生物學概念是思維的細胞。同時,生物學概念的建立,生物學所揭示的生命現象之間的因果聯繫和生物學規律,也無法離開科學思維為工具。在嘗試獲取證據、運用證據與邏輯的過程中,需要設計並進行實驗,需要科學思維。在思維過程中,抽象與概括、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又彼此關聯。

(三)科學探究

關於科學探究,課程標準的定義主要指探究能力提升,同時,在進一步説明時,闡述了應該在探究過程中建立探究精神、養成科學態度、善於團隊合作、勇於創新。可見,在課程標準中對科學探究活動的目標追求,包括掌握探究思路方法,包括實踐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等關鍵能力,也包括探究精神、科學態度、團隊精神、創新精神等品格。

(四)社會責任

課程標準對社會責任的定義是指:“基於生物學的認識,參與個人與社會事務的討論,做出理性解釋和判斷,解決生產生活問題的擔當和能力”。“擔當和能力”至少包括:形成造福人類的態度和價值觀,科學態度,生態文明觀,關愛生命、健康文明生活觀念等態度和觀念;具備關注社會議題並參與討論、作出理性解釋、辨別迷信和偽科學、嘗試解決現實生活問題、參與環境保護實踐、做健康中國的促進者和實踐者等行動能力。這裏,既有價值觀念,也有能力和品格。特別值得關注的是,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裏融入了黨的十九大提出的生態中國、健康中國的理念。引領學生做生態中國、健康中國的促進者、實踐者,是生物學科發揮育人價值、立德樹人的要求。

四、生物學科核心素養與課堂教學的結合

余文森教授從理論、觀念、操作三個層面對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進行了系統闡述,包括核心素養的意義、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重建、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三大主題,旨在幫助教師提升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樹立立德樹人的教學意識和教學觀念,培養新時代需要的全面發展的人才。

靜下心來反思自己多年來的教學,我認為要做一名優秀的教師,不僅應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懂得教育的規律,具有教學和教育的各種能力,今後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1、教學必須服從和服務於學生的健康、幸福、尊嚴和個性的發展以及內心的自由。受應試教育作祟,我們常把分數的高低作為衡量教學質量的標準。於是,很多人陷入圍繞“分數”而教的怪圈,忽視了人的本性發展。通過學習,我更加堅信:強調學生全面發展,學有所長的做法是對的。智力、能力的培養是重要的,同時德育、美育、體育等各方面的滲透及全面進步,才能塑造健康、健全的人格。

2、學生才是學習和發展的真正主人。通過學習,我意識到要着重在優化課堂教學結構上下功夫,改革課堂教學設計,根據學生的心理、年齡、生理特點,設計學生樂於接受的趣教,在課堂中做到少講精練,着力體現訓練過程,提問問在重點上,問在難點上,問在語言文字上。教師“少講”、“少問”便節約出時間進行多種形式的練習,把練習有機地結合在講問之中,訓練學生的觀察、思考能力。在訓練中,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引導學生“樂學”、“學會”,讓學生在生動活潑愉悦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學會知識,提高能力。

3、經常反思,不斷提高。反思是教師得以成長和不斷進步的必備條件。素質教育和新教育已悄然來到了我們身邊,教育工作既要有實幹精神,又善於開動腦筋,善於在反思中運用新技術、新理念解決教育教學存在問題。反思是教師成長的必經途徑,反思是教師進步的一大階梯。我們要在反思中揚長避短,在新形勢下以自己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為目標。當然,反思不僅僅是停留在腦海中,更重要的是撰寫教育和教學反思。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會反思和積累,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並積極改進。通過自己的努力將良好道德作用於學生的心靈,塑造有創造力的學生,並能在新教育的路上不斷成長。

以上所述,僅是我閲讀學習後的一點淺顯體會,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一項長期的過程,而且還有待於我們去實踐和研究。藉助互聯網資源等在內的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培養學生各方面的素養。我將不斷學習新理念,並付諸於教育教學實踐中,在學習中進步,在進步中學習。

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17

通過這次比賽,我受益匪淺,知道自己很多不足的地方,對後的教學共有很大的幫助,下面來總結一下這次比賽的所想所感:先説一説自己的問題可能出在什麼地方。

1.設計的框架不夠清楚。本身對於教學設計平時就不太在意的我去參加之前還是好好的準備了下,對照着評分標準,然後參照一位老師的公開課時的教案,準備了將近一個星期。怎麼個準備法呢?平時上課的時候教案如果來不及寫的,我就趁着這個機會補起來。大概寫了個2-3篇吧。總算把這個教學的大概是這麼書寫的給準備好了。今天回過頭來,對照着別人獲獎的作品,我覺得我的這個框架實在是不怎麼樣!別人的寫的都是非常清晰的,特別是教學意圖,他們寫得都很清晰。每一個環節後面,都有註明設計意圖,而我的這個裏面實在是沒有幾點是涉及到教學設計意圖的不僅僅是設計意圖,我覺得在重點難點的時候,重點:分欄的設置、簡單的圖文混排。在這裏,應該寫成:

1.分欄的設置。

2.簡單的圖文混排。最新範文

在這些個細節方面做得還是不夠的其中有一位老師的設計起來,整體給人非常清晰的感覺。因為每個環節都是非常清楚,頭是頭,尾是尾。我覺得我在這些方面實在是欠缺啊。整體思路沒辦法做到清晰,就意味着我這個人考慮問題的時候容易混亂,雖然可能最終事情能夠得到解決,但是過程肯定是不讓人滿意的一定要加強這個方面的鍛鍊,比如説言語方面的,普通話非那根面。

2、在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方面,他們更為老道。我的教材分析是從教參上獲取的,基本都是教參上抄的,可以説在練習打字而已。不懂得思考的人,永遠不會進步。看了看他們的教材分析、學情分析,基本都是差不多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p93wn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