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幫扶心得體會(精選9篇)

幫扶心得體會(精選9篇)

幫扶心得體會 篇1

天生麗質固然能給人以美感,使人愉悦,但是作為一名教師更重要的是塑造內在的修養,這樣教師本人的學識和內在素養就顯得格外重要。只有不斷的更新自己的知識,提高自身素質,不斷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學生。在教學中我們要做到有效地備課,體現教師教學的智慧,常規教學做到紮實有效。 第四、營造平等民主氛圍,促進師幼互動。

幫扶心得體會(精選9篇)

“教師的態度可以決定教學的成敗。”教師必須堅持“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與每一個孩子建立平等、和諧、融洽、相互尊重的關係,關心每一個孩子,尊重每一個孩子的人格,努力發現和開發每一個孩子的潛在優秀品質,要善於創設寬鬆、安全、愉悦的學習氛圍,讓幼兒學得輕鬆、學得快樂。要真正學會關注孩子發展的尋常時刻、傾聽孩子的心聲,從而最大程度地滿足和順應身邊每一個孩子的發展要求,促進孩子的和諧、全面發展,體現以孩子為本的教育理念。

第三、注重團隊合作。

幼兒園的工作需要多方人員的配合才能得以良好運作,這就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團隊精神”。團隊精神,字只有四個,簡單的説來

就是溝通、信任、團結、協作、配合、互相幫助。幼兒園是一個大家庭,個人只有融入到這個大家庭才能得到提高,體會到工作的愉快,幼兒園也能得到良好的發展。因此,在工作中我們應該注意與老師的合作,不計較個人得失,以集體榮譽為前提,做好每一項工作。“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相信幼兒、理解幼兒、尊重幼兒,微笑着面對幼兒,幼兒會把全部的愛心和敬意奉獻給我們,我們的工作也一定會開展得生動活潑,卓有成效。愛,是啟動教師自身內部力量和智慧的能源;愛,是通向幼兒心靈深處的道路;愛,是創設優化的教育環境和心理環境的瑰寶,愛是教育的基礎,以愛育愛,以愛促愛,對幼兒熱愛、理解、尊重、關注他們豐富而複雜的內心世界,只有這樣才能將教師的愛通向幼兒的心靈。

師德――不是簡單的説教,而是一種精神體現,一種深厚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位的體現!師德需要培養,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師的自我修養!在我的人生中,不需要轟轟烈烈,只要將作為教師的美德繼續下去,作為教師,我們將始終牢記:為人師表,身正為範。

幫扶心得體會 篇2

家長在外經商、務工,但由於方方面面的原因無法使孩子在自己身邊一起生活,只能留在家裏由老人或親戚照看,造成了事實上的“單親教育”、“隔代教育”、“寄養教育”. 這就是所謂的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與父母整年,甚至幾年不能見上一面,長期缺乏父愛、母愛的環境中畸形成長。造成他們“生活上缺照顧、行為上缺管教、學習上缺輔導、思想道德上缺約束、安全上缺保障” 等五大問題。在幫扶工作中,我不斷的反思,努力使自己做好這項工作。通過努力完成了學校交給的此項工作任務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獲得了一些經驗。現總結如下:

1、密切關注兒童、增強情感投資。學校是留守兒童的第二個家,幫扶老師就是他們全權負責的“父母”。要密切關注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和思想變化情況 。做留守兒童的“愛心媽媽”。對留守兒童開展學習輔導、思想教育、生活服務等。更重要的是始終注重他的行為規範的養成教育,經常與他們一起散步、拉家常,瞭解他們的具體情況,這樣使他們親近、信任老師,讓他們充分感受到“師愛”勝過“母愛”。童在遠離父母的日子裏也能健康快樂的成長,大大增強教育實效性。

2、 健全”留守”檔案、 便於信息捕捉。對留守兒童的性格、興趣、學習、思想、心理、品格等各個方面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解、分析,為每個留守兒童建立專門的檔案。檔案包括學生的家庭情況、家長的相關信息、監護人的信息,並將這些檔案進行管理。

3、保持融洽感情、填補深邃溝壑 。留守兒童的父母長期在外務工,雖然時時惦記着家裏的孩子,但是由於工作的繁忙,意識上的疏忽,不能隨時與孩子保持聯繫,造成孩子情感和心靈的創傷極為嚴重 。留守兒童中品質低下、心態不良、性格倔強等兩極分化也不在話下,就要想方設法把情況反饋給家長 ,要求家長通過電話、書信隨時與孩子保持聯繫,同時要求家長定期與子女溝通,讓他們瞭解學校的辦學方向和子女的在校情況。融洽了感情,填補了父子母子之間的深邃溝壑,促進孩子們的身心沿着正確的軌跡發展 。

幫扶心得體會 篇3

一學期的幫扶工作已經結束了,為了總結幫扶工作,更好地做好下期幫扶工作,現對一學期來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抓住時機,做好與“留守兒童”監護人之間的溝通 家是温馨的港灣,是孩子成長的搖籃。親情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感情之一,是我們永遠也無法割捨的愛。“留守兒童”由於父母不在家,跟隨爺爺奶奶在家生活,老人自然就十分疼愛。尤其是獨生子女,老人更是疼愛有加,各方面都給予優惠的“政策”,對生活細節不予指導或誤導,出現問題往往是一笑而過,嚴重的也只是説説而已。這樣,孩子慢慢地養成了嬌氣、任性的毛病,習慣以我為中心,缺少同情心,怕困難、怕挫折。針對這種問題,我及時家訪,與監護人共同探討教育“留守兒童”的有效途徑,力爭為“留守兒童”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消除對孩子的負面影響。

二、傾入真情,換回童心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父母對孩子的關愛和照顧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然而對於留守兒童而言,在父母目前撒嬌、淘氣……享受父母的惜愛和呵護都暫時成了一種回憶,由於長時間處於這種痛苦的精神境界中,他常常會產生一種被遺棄的感覺,原來性格開朗的他開始變得情緒低落,有的還變得自私、孤僻,成績也大幅度下滑。不難發現他此時最想得到的是來自父母的關愛和照顧,於是我從學習、生活等方面去關心他們,彌補他們缺失的愛,充分發揮班級體的作用,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温暖。

三、做學生的朋友,提高學習成績

關注“留守兒童”的學習。由於家教的缺乏,他同學學習態度不端正,作業不認真甚至不完成。我就充分利用課外時間給他們補缺補差。在每天監督、輔導下,他按質按量完成家庭作業了。然後親密交流,幫助他了解自己的潛能,認識自己身體上、智力上、人格上的有利和不利方面,揚長避短,確立適合於自己的學習目標。同時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他逐步形成適合於自己的獨特的學習方法和策略,形成積極進取而又樂觀的學習態度。漸漸的,他有了進步,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還很願意把自己的學習及生活情況主動告訴我,真正把我當作他們的良師益友。

幫扶心得體會 篇4

作為X局的成員, 我帶着組織的重託和羣眾的企盼走進X村, 深入開展幹部下鄉活動,同時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一方面感覺接受這個任務義不容辭,另一方面又頗感有些壓力。還好,在有豐富農村工作經驗的領導的指示下,以及與其他兄弟工作組的溝通,我實實在在地體會到下鄉需要具備的思想素質,以下是我對這次活動的心得體會。

作為幹部下鄉,我深深地體會到下鄉幫扶一定要沉得下心。所謂沉得下心是指身、心都要沉到基層。包村幹部下鄉幫扶必須摒棄目前存在着的前呼後擁、坐兩分鐘、寒暄幾句、送點錢物、應付檢查等“一陣風”的形式。要做到吃在基層、睡在基層、工作在前線;要與幫扶民眾同學習、同勞動。不僅要身子下到基層,更要全心融入基層,要把心沉到底層,沉到包靠鄉村的實際困難上,沉到幫扶民眾身上;不要三天兩頭的往城裏跑,不要隔三差五的往家裏躥;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累、受得了委屈。“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不管所包靠鄉村有多大的難題,只要把心用在這裏,就肯定能解決問題。包村幹部要做到以基層包靠鄉村為家,以基層民眾為親,抱着“不解決問題就不回城”的決心和“官民同心,其利可斷金”的信心,不畏艱辛、不畏困難,用真心去聽取幫扶民眾的心聲、用真心去感受幫扶羣眾的疾苦。

幹部下鄉幫扶更要乾的好,是指要出實效。身心都沉到了基層後最重要的就是要出實效。下鄉幫扶工作是一項長期任務,包村幹部必須要實地認真調研,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耳朵去傾聽,用自己的心靈去體會,以深入調研為手段,以破解難題為目標,找準困擾所包靠鄉村發展的癥結,切中時弊,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要結合實際,制定幫扶工作計劃,有步驟地順利推進;要多向上級爭取物質支持和財力支持;要求真務實、開拓進取,在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豐富農民文化生活、維護鄉村穩定上下更大功夫。切實把下鄉幫扶辦成一件大實事、大好事,既要做到面上花團錦簇,又要收穫累累碩果。

基層落後鄉村需要更多的關注,需要更多的關心,更需要上級有能力領導的幫扶,包村幹部一定既要沉得下又要乾的好,用自己真心真意把包村工作做好,真正讓落後村脱貧、讓“混亂”村“入軌”、讓幫扶民眾受益。

總之,此次下鄉駐村,總結幾天的初步直接觀感:一是山村農民很樸實、很可愛、也很可憐。二是該村農業基礎薄弱,產業落後,搞傳統農業生產在經濟上很難有改觀;三是該村基層設施很落後,村民也越來越邊緣化,離新農村建設的目標相差太遠。心情很不平靜,説實話,如今社會中還有這樣一些落後貧困地區,老百姓生活得如此悽慘,此情此景,讓人目不忍睹,正是這些困難的羣眾讓我感到以後肩上的責任,激勵我要不斷的努力工作和學習,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讓羣眾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温暖。

通過本次活動我從中提高了業務能力,對本職工作也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在以後的工作中我一定會加倍努力,為我鎮農村經濟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幫扶心得體會 篇5

今年3月以來,龍崗區委組織部深入開展“組工幹部進社區、黨員羣眾結對子、轉變作風提效能”活動,旨在進一步改變黨員幹部工作作風,實實在在為羣眾解難題、辦實事,密切黨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

近日,根據活動方案和安排,我們又一次來到四方鋪社區,與幫扶對象進行了走訪談心。我的一名幫扶對象名叫蕭瑞雲,家住四方鋪埔埔運路,當我走進這户人家,給我的第一感覺是院落非常整潔,可以感覺到這是一户很勤勞的人家。當我説明來意後,老人非常高興,熱情的把我請到屋裏。通過聊天,我瞭解到老人有一兒兩女,兒女都已經成家,她現在與兒子一家一起生活,老人的精神狀態很好,對待生活的態度非常樂觀,簡陋的屋子讓老人打掃的非常整潔,我把老人談到的問題認真的記錄下來,以便於今後的幫扶和聯繫,決定從解決老人需要的實際困難做起,儘自己的所能為老人家服務。

這次的走訪活動使我認識到了很多的問題,心裏更有了很深的感觸。從老人身上我得到了很大的教育和啟示,我們這代年輕人,大部分沒有品嚐過貧苦和曲折,都是在父母的呵護下過着衣食無憂的生活。蕭瑞雲老人的生活雖然過的平淡,卻自強自立,雖然年過六旬,卻還能堅持行醫,為跌打骨傷病人看病。與其説是我在幫扶,不如説老人也在另一方面教育幫助了我。一個年過花甲的老人,心中卻充滿了陽光。她不因不因生活的困難感到悲觀,而是更積極樂觀的生活。生活的困難並沒有讓她低頭,她在逆境中依然是快樂的生活。而我們呢?有時會因為工作上、生活上的一點點困難、挫折而灰心喪氣,甚至放棄,這是否不應該呢?值得我們深思。我們應該時刻都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

作為一名黨員,這次的“組工幹部進社區、黨員羣眾結對子、轉變作風提效能”活動,使我受益匪淺,感受頗深。這次活動使我真正瞭解了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所肩負的責任,全心全意的為人民服務不只是一個口號,應該落到實處,我們應該多去慰問這些困難羣眾,讓她們感受到我們的愛,也許她們需要的並不是物質上的慰問,而是社會上的關愛。

我認為,“組工幹部進社區、黨員羣眾結對子、轉變作風提效能”活動是改善幹羣關係、密切黨同人民羣眾血肉聯繫的有效載體活動。只要我們真正帶着感情深入下去,真正轉變作風,及時幫助羣眾解決實際困難,就會贏得人民羣眾的支持和擁護,就能密切黨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

幫扶心得體會 篇6

我們兩位老師每週兩次深入劉子傑家裏,對劉子傑進行心理上的安撫,為孩子帶去好玩的遊戲,和孩子深入交流了解到孩子很喜歡畫畫,而且畫的還不錯,我們兩位老師帶去了畫畫工具,每週兩次為孩子輔導。

我們今天又來到劉子傑家裏,奶奶説快問老師好,子傑奶奶急切地説。可是子傑不僅不説話,而且低着頭,雙臂緊緊地夾着躲閃着我的雙手。爺爺有些不好意思了,説:"這孩子膽小,不愛説話。"我説沒關係。又笑着對子傑説:"子傑,老師來看你了"子傑睜大了眼睛,慢慢地舉起小手,嘴動了幾動,卻沒有聽到聲音。看着子傑的狀態真讓人心疼。我和王老師商量,一定要改變子傑的性格,讓孩子開朗起來,願意和別的小朋友溝通交流,我趕緊抱起劉子傑和我女兒她們一起玩了起來!

我堅信孩子會有改變的一天!微笑能消除孩子與老師之間的距離與緊張感,逐漸產生信任和依戀,微笑能給人力量,是教師與幼兒互動中的有力的法寶。我們在幫困過程中一定要讀懂孩子,瞭解孩子的內心,讓孩子與我們建立深厚的感情!

幫扶心得體會 篇7

赴對口幫扶村開展學習交流實活動後,支部及時召開了小結會,會上,大家聯繫實際,暢談了自己的體會和感想,其主要收穫有以下幾點:

一是增強了責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了保持黨員先進性的自覺性和堅定性。通過到農村基層的參觀學習實踐活動,使大家受到深刻的觸動,充分認識到黨員教師肩上擔子沉重。有的黨員教師談到:到貧困農村看一看,深深體會到教育的重要性,由於經濟的落後阻礙了教育的發展,反過來,教育的滯後又制約着經濟的發展,農民不具備較高的知識文化水平,很難擺脱貧困,更談不上科學發展。作為高校黨員教師,要始終保持黨員的先進性,做好本職工作,多為農村為基層培養和輸送合格人才,要通過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引導學生到基層、到農村去就業,把對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緊密結合起來,與建設家鄉、服務基層緊密結合起來,與振興貴州基礎教育緊密結合起來,鼓勵學生腳踏實地到基層去開創自己的事業,為貧困山區的早日脱貧做出自己的積極貢獻。

二是增強了對貧困山村的感情,提高了認識,轉變了作風。有的黨員教師談到:我們的普高生大多數都來自農村,多數都是貧困生,他們的家境與聯合村一般村民家庭經濟狀況都差不多,我們應該對貧困生給予特別的關愛。例如,各位班主任在落實助學貸款、助學金、獎學金等項工作的時候,工作責任心應更加強一點,心應更細一點,工作效果更公平一點,力爭把國家資金用在刀刃上,把國家對貧困生的好事做實,把實事做好。要通過對口幫扶活動,提高認識,加強自身的教風學風建設,只有把我們的各項工作都做好了,才能爭創領導班子好、黨員隊伍好、工作機制好、工作業績好,羣眾反映好的“五好”黨支部。

三是增強了工作的主動性和敬業精神。大家一致認為,要改變貴州農村的貧困面貌,我們必須努力擔當好為貴州基礎教育服務的職責,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打好改制迎評的攻堅戰。有的黨員教師談到:聯合村地處黔南州東北部,屬此次全國凌凍災害最嚴重的地區之一,現在村前村後仍可以看到被雪凝壓倒堆放的樹木。村幹部介紹,兩個月的雪凝天氣造成停電停水,交通中斷,給羣眾的生產生活造成巨大災難。但面臨嚴重災害,有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在最困難的時刻,人民解放軍來了,武警部隊來了,全國各路電力搶修大軍來了,自願者隊伍來了,政府的救災物資資金到了,原計劃三個月完成的救災重建任務一個月就完成了,村民們轉憂為喜,稱讚只有社會主義社會才有可能辦到。有的黨員説:這種抗凌凍精神是我們民族復興的偉大精神,我們深受這種精神激勵和鼓舞,作為共產黨員,在學院發展的最艱難時期,更應該發揚這種精神,這種精神體現在當前我們的實際工作中,就應該理解為院黨委霍書記提出的“八論”要求,即:論精神、論觀念、論時間、論學習、論正氣、論責任、論實幹、論細節。

我們一定要落實“八論”要求,一定要堅定迎難而上的決心,一定要堅持求真務實的態度,為學院的跨越式發展一步一個腳印、紮紮實實把工作做好。黨支部通過對口幫扶交流學習的實踐活動,有效提高了黨員的思想政治覺悟,進一步增強了黨組織和黨員保持先進性的自覺性,是新時期高校基層黨組織加強思想、組織、作風建設的積極探索。

幫扶心得體會 篇8

留守兒童作為一個弱勢羣體,因長期與父母分離,再加上代管人多為家中老人,隔代教育中的溺愛現象比較嚴重,學習上、思想上與孩子進行交流較差,因此,這些孩子在學習上、思想上、行為上、心理上容易發生偏差。作為一名教師,如何作好這些留守學生的教育工作,關愛他們,幫助他們,讓他們能健康快樂成長。對關愛留守兒童工作體會很深,我認為主要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關注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

我與五(1)班張萍同學結了對子,她是一個學習成績中等,性格很內向的小女孩,很少與他人交流,從而養成沉默寡言的性格,上課回答問題也膽小,不敢舉手發言,針對這一情況,我就經常請班上活潑開朗的同學跟他一起玩,在班級集體活動時,讓他多與同學交流,在課堂上經常鼓勵他,我也經常與他交流,這樣他就慢慢學會與同學交流了。

二、關心留守兒童的學習

張萍同學學習成績中等,完成作業時常會遇到困難。我找到班主任和課任老師,針對她的情況,專門拿出方案,進行補課。她的成績穩步提高了,在外打工的家長也放心了,還經常打電話和我交流。

三、關愛留守兒童的生活

留守兒童的情感波動性較大,對周圍的反應敏感性強,他們需要平等友善、關心、理解和尊重。由於父母不在身邊,他們更容易被寵壞、更容易形成嬌氣的不好習慣、也更容易在自尊心上受到傷害。作為教師應當採取措施使留守兒童經常保持樂觀、穩定、愉快的積極情緒,使他們獲得愛的互助、愛的激勵,從而促進其在學校、家庭的學習與生活。並引發全體同學對留守兒童的關心和幫助。比如:我利用寫信的方式,讓所有的同學都寫一封給父母親的信,往往寫得感情最真摯的是那些留守兒童,因為他們的心中是那麼的思念父母。而後將好的作文展出或誦讀,讓全體同學都感受一個孩子對父母的真摯的心。這樣所有的同學都深受感染,他們都會用一顆誠摯的心關心身邊的留守兒童,認為自己應當幫助,體貼父母不在身邊的同學,那麼,留守兒童也不再覺得自卑、孤獨、可憐。他們要與同學、與教師、與社會上關愛他們的人親切的交流。我班同學也相處融洽,形成了一個和諧的班集體。

我所做的這一切就是讓留守兒童在遠離父母的日子裏也能健康快樂地成長,農村留守兒童是一個相當長時期內都會存在的現象,那麼,只要留守兒童存在,關愛留守兒童這項活動就必須深入、持久地、有聲有色地開展下去。

幫扶心得體會 篇9

春天來了,細雨濛濛,和風習習,春意盎然,一片生機。

殘疾人的春天也隨之而來,朝氣蓬勃的他們有着不平凡的事蹟也有不平凡的故事!下面我就談談我對於幫扶的議會和感受!

我們都知道道德品質的基礎是尊重自己和他人;每一個社會人都有其相應的權力與責任,但每種權力和責任的基礎都是被理解和尊重。尊重是一種修養,一種品格;一種對別人不卑不亢、不仰不俯的平等相待;一種對他人人格與價值的充分肯定。尊重是人類各個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形成的最基本的倫理理念和道德共識。這種基本的倫理理念和道德共識是我國傳統美德中最基本的內容。現代社會的發展使平等成為人們道德關係的基本準則。而如果沒有尊重,就不可能實現真正的平等

作為一名志願幫助殘疾人的我,深深地感受到為殘疾人服務、為殘疾人服好務並非是件容易事。眾所周知,殘疾人羣體是社會中的特殊困難羣體,他們與健全人之間不僅存在着生理上的差別,同時也存在着心理上的差別。而我們最應該做的就是健全他們的心!我所幫助的是一位情感豐富,但活動受限的殘疾人!剛剛接觸她時心裏就很高興,因為殘疾人身上有好多號多四肢健全的人所沒有的品德,甚至可以説是美德!後來慢慢地和她熟悉,就越發喜歡她。和她相處我感覺很輕鬆很快樂,那份感情很真實!

但和她們交往也必須注意在尊重的前提下。古訓有云:“若要人敬己,先要己敬人”,很多人都明白這個道理,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得很好。尊重與被尊重往往體現在人與人的相互交往中;雙方的相互尊重,不僅可以使問題各種簡單化,而且會使雙方都愉悦和快樂。

在此,有一個關於尊重的故事與大家分享,希望大家可以有所收穫:在美國,一個頗有名望的富商在路邊散步時,遇到一個衣衫襤褸、形同瘦骨的擺地攤賣舊書的年輕人在寒風中啃着發黴的麪包。有着同樣苦難經歷的富商頓生一股憐憫之情,便不假思索地將8美元塞到年輕人的手中,然後頭也不回地走開了。沒走多遠,富商忽然覺得這樣做不妥,於是連忙返回來,從地攤上撿了兩本舊書,並抱歉地解釋説自己忘了取書,希望年輕人不要介意。最後,富商鄭重其事地告訴年輕人説:“其實,您和我一樣也是商人。”

兩年之後,富商應邀參加一個商賈雲集的慈善募捐會議時,一位西裝革履的年輕書商迎了上來,緊握着他的手不無感激地説:“先生,您可能早忘記我了,但我永遠也不會忘記你。我一直認為我這一生只有擺攤乞討的命運,直到你親口對我説,我和你一樣都是商人,這才使我樹立了自尊和自信,從而創造了今天的業績……” 富商萬萬也沒有想到,兩年前一句普通的話竟能使一個自卑的人樹立了自尊心,一個窮困潦倒的人找回了自信心,一個自以為一無是處的人看到了自己的優勢和價值,終於通過自強不息的努力獲得了成功。

不難想象,這位富商當初即使給年輕人很多錢,沒有那一句尊重鼓勵的話,年輕人也斷然不會出現人生的劇變。這就是尊重的力量啊。其實每個人心靈深處都希望受到別人的尊重,而來自他人一句普普通通的喝彩與肯定,也將給我們的生活注入新鮮的活力,有時甚至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而來自他人一個輕蔑傲慢的眼神,也將給我們的生活蒙上一道難以抹掉的陰影。

培根説:“愛情其實是容易考驗的,當對方不以同樣的愛情回報你的時候,那就是在暗地裏輕視你”,我想尊重也是一樣,對於那些一心只想得到別人的尊重而忘了自己也應該付出同樣尊重的人,是沒有資格受到別人尊重的。慶幸的是,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所以一個懂得尊重他人的人,必定會贏來別人對他的尊重,亦如金融學中的套利行為一樣,尊重其實是一種無本的投資,只是尊重無須動用心機,純粹是一種自然素養的流露罷了,從這個意義上講,懂得尊重真諦的人,必定是聰明的人……

所以我們無論在什麼時候都不能忘記尊重別人也是尊重自己的道理!幫助殘疾人,就可能學到一些自己所沒有的東西,她們身殘志堅,有自己的奮鬥目標;有自己的人生追求;也有自己的那一份個性!

通過此文,希望廣大的友人能夠獻出你們一點點愛心來幫助和關心一下殘疾人,也許你們短短的一句話就可能温暖她們的心!~讓我們一起努力,和殘疾人一同邁向更美好的明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k3e00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