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北大印記

北大印記

北大印記

北大印記

XX年3月,我有幸被市委組織部選派到北京大學第十七期經濟管理高級研修班參加學習培訓。時值初春,晨曦中的博雅塔,暮藹中的未名湖;遠處青山連綿,近處綠水盪漾……北大是中國古代文明和現代文明的縮影,無論是建築、環境還是人,均體現無遺。在燕園,我才真正感受到智慧、勇氣、文明。“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傳統和“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學風在這裏生生不息、代代相傳。通過學習,對我們起到了轉變思想觀念、瞭解知識信息、掌握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能力的作用。老師們博學多才、勤奮敬業,嚴謹的治學作風,敢於堅持真理的氣魄和勇氣,互動的教學方法以及文明的校園環境等都在我的內心深處留下了永久的印記。

印記一:理論勇氣

北大與中國近、現代史密不可分,厚重、深沉。它是中國社會轉型的象徵,帶有陣痛和血腥味。為了中華民族的命運,北大師生善於思考、分析、探索,提出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法。上世紀80年代初,中國的第一聲“振興中華”在這裏叫響;在此之後天安門遊行隊伍中“小平,你好”的橫幅從這裏舉起。

在學術爭論上,師生們思想異常活躍,可謂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歷史上,這裏產生了很多具有理論勇氣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如:馬寅初的人口論、厲以寧的股份制理論、晏智傑的重新認識勞動價值論等。儘管這些理論還需要經過實踐的進一步檢驗,但這種理論勇氣是值得讚賞和學習的。它進一步推進了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這個永恆的思維話題。

印記二:經濟學家的智慧

來北大不僅是學知識,更是學智慧。常聽老師們稱讚誰時總愛説:“這人智慧”。他們的講課更是充滿了智慧之光,用最簡單的語言把複雜的事物、理論表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個教授曾這樣描述企業不同身份的人,即有錢有才的人叫董事(長);有錢沒才的人叫股東;無錢有才的人叫職業經理。

在説到思維方式時,他們認為每個人所站的角度不同,思維慣性和思維定式不同,時間一長,有的人思維方式相對固定,長起了繭子,到後來連最簡單的問題都解決不了。任何知識都具有兩面性,一是促進人的思維;二是約束人的思維。所以每個人一輩子都需要思想上的啟蒙。他們喜歡逆向思維,比如經濟學家認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不是鬼話就是白痴。因為世上無君子,人人都是經濟人,如用人不疑就要出大錯。正確的應該是:“用人要疑,疑人還要用”,關鍵是要有一套約束機制。

企業的經營分為三個層次。一般企業經營的是產品。但產品是個週期的概念,沒有一勞永逸的產品。從進市場到衰退經歷導入、成長、成熟、衰落的四個時期,只有當產品處於上升時期即花蕾型時期才是最好的。再高點的企業經營的是人才。它促成企業規模擴大,為了避免人才跳槽,就四處辦企業。最高層次的企業經營的是理念、觀念。

印記三:傳承中國文化

北大圖書館是亞洲高校最大的大學圖書館,它以其豐富的館藏和先進的現代化信息服務體系享譽海內外。館藏150萬冊古籍中的每一本書都好像是古人在和你對話,古人的文脈就從你這裏傳承過來了。書籍、書香、書卷氣,影響了一代代書生。中國的文化一方面要抓取,另一方面要存起來、傳下去,既要堅守自己的信念,文化守成,又要開放和與時俱進。

在圖書館看到了唐詩中的山水田園詩、愛國懷鄉詩、詠史懷古詩、愛民憫農詩詞後,覺得我國詩歌的歷史、意境竟如此美麗,真是不愛詩者也愛詩。在看到《列子揚朱》中“吞舟之魚,不遊支流;鴻鵠高飛,不集污池”時,心想一個人不能沒有理想、追求、精神,一個民族也如此,否則只能是種族。在詩中,我充分體味了人品、人格、人生。交友時,人格都是平等的,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為人時,要坦蕩寬容,交友以誠,交友以恆。對朋友要“不以盛衰改節,不以存亡易心。”不要把別人想得太壞,也不要把自己藏得太深,更不要老想着算計別人。否則會遭遇孤寂的人生,而孤寂的人生是最嚴酷的“刑法”。總之,為官先為人。

印記四:講座的魅力

作為北大最別緻的一道校園風景,講座不僅增添了北大這塊神聖土地的內涵,而且讓這古老的校園更加生機盎然、青春煥發,並因此而成為北大學習的寶貴精神財富。可以説,講座如果在大學裏消失,校園文化便成為戈壁上的涓涓細流,雖澄澈,但孱弱且短暫。

來北大不在於聽講課,而在於聽講座,每年有數百場學術報告會和講座,在那裏獲得的信息是最新的,視野是最寬的,思維是最活的。無論是中外學者、政府官員、企業家,還是新聞媒體、民間藝人等都可以站在講台上,侃侃而談。講座結束前的半小時一般要留下來提問,充分激活你的思維,讓全場沸騰起來。在北大學習期間,我聆聽了幾十場講座,真可謂受益匪淺。

人的一生在北大學習過,“此生不虛矣”!

北大——我的摯愛,從小到現在,到永遠!

標籤: 印記 北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gyny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