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攀登者》優秀觀後感心得影評最新範文5篇精選

《攀登者》優秀觀後感心得影評最新範文5篇精選

《攀登者》講述了1960年5月25日,中國登山隊成功從北坡登頂珠穆朗瑪峯,完成人類首次北坡登頂珠峯的故事。這裏給大家分享一些優秀觀後感,供大家參考。

《攀登者》優秀觀後感心得影評最新範文5篇精選

20xx《攀登者》觀後感

這個國慶檔期,各大電影競爭激烈,總起來説是《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和《攀登者》三分天下,這三部電影占據了院線各項排名的前三位。其中,《攀登者》以新穎的題材與豪華的演員陣容取勝,雖然沒有大力度宣傳,而從各項數據來説,依舊亮眼。

對於已經看過電影的觀眾們來説,影片中那個白雪皚皚的晶瑩世界肯定令人神往,心裏在為攀登者喝彩的同時,一定也有挑戰珠峯的渴望與期待。

不曉得其他觀眾在看到登山者挑戰極限的時候,心裏會作何感想,但是小編每次看到這麼激情的場面都會躍躍欲試。中國有句老話:不到長城非好漢。在我們心裏都有一個做英雄的夢,如果你也想,像影片中的攀登者一樣,挑戰珠峯,去領略世界之巔的豪壯與美景,你首先想到的是應該如何保護自己,沒有良好的保護措施,冒然前往,你想挑戰的不是珠峯,而是死神。就像萬科鬱亮説的,只有怕死的人才能登上珠峯。因為只有怕死的人,才會做足準備。

那麼怎麼才能安全地攀登珠峯呢?有專業的攀登裝備保駕護航才是攀登愛好者的首選。

在影片《攀登者》點映的時候,關於影片背後的故事,也相繼被披露出來。我們第一次攀登珠峯的歷史原因,非常勵志,也非常愛國。為了證明珠峯是我們的領土,為了不被西方人恥笑,我國排除萬難,組建了一支登山隊,立志將五星紅旗插上珠峯。

這是我國第一次挑戰珠峯,也是人類第一次從珠峯北坡攀登珠峯。在此之前英國探險隊,曾經七次試圖攀登,均已失敗而告終。

那時候,新中國建設剛剛起步,物資睏乏,設備落後,攀登珠峯的人幾乎是在拿性命與雪峯死磕。據相關資料記錄,當時為了挑戰珠峯,國家投入巨資去國外購置裝備,總共採購了200多種,數百噸重。而攀登者們身上揹負裝備也有數十公斤重。我們可以想象下,在海拔七八千米高的雪原高峯,身負那麼重的裝備,還要忍受高反缺氧的環境,對人的生理極限是多麼嚴峻的挑戰。

就是在這麼嚴峻的困難下,我們登山隊克服了重重阻礙,攀登到珠峯8500米處。但是就是在最後衝鋒的時候,一個4米多高的巖壁,擋住了隊員們的道路。隊員劉連滿用盡全身的力量嘗試攀登了4次都沒能成功。貢布和屈銀華也分別試了2次,結果同樣是跌回原地。

最後,消防員出身的劉連滿想到了搭人梯的辦法。他主動蹲下當"人梯",讓隊友踩着自己的肩膀攀登。屈銀華先上,他實在不忍心穿着滿是釘子的高山靴踩在戰友肩上,便毅然脱下了4千克重的靴子,沒想到鴨絨襪子太滑也上不去,屈銀華又脱下鴨絨襪子,只穿一雙薄毛襪打鋼錐、攀爬……

一隻靴子就4公斤,試想全身裝備得有多少重?在八千多米的珠峯頂上,每減輕一斤,就多了一份勝利的希望。演員吳京在一次訪談中,談到拍攝電影《攀登者》時遇到的問題時,吳京曾經就談起過那時候的裝備多麼不給力,他説,"在拍戲時,用的都是一九六幾年、七幾年的那些裝備,非常不順手。包括冰爪、冰鎬、裝備、氧氣,所有東西都非常的彆扭。包括我們的羽絨服,我們的羽絨服不防風,不防雨,不防雪。那個風還是往裏灌的。那個雪打在身上,尤其是拍完動作之後,身上熱了,裏面是濕的,外面是結着冰的,非常辛苦。"而現在裝備在保暖、輕量化方面都做了時尚化、先進化。

設想,現在我們再去登珠峯,比過去會有哪些優勢呢?首先就是攝像機的問題。影片中,方五洲為了救曲松林,丟掉了登山隊裏唯一的攝像機,這就使得我國登山者在登上珠峯之後,沒有留下影像資料。雖然方五洲帶回了珠峯山頂的一塊化石,把國旗埋在珠峯山頂,這些都不足已成為登上峯頂的證據,也正是沒有留下登頂的以影像資料,所以很多人質疑我們是否真的登頂。這也成為方五洲和曲松林一生的遺憾,這也成為他們第二次攀登珠峯的直接原因。

但是,如果現在我們去珠峯,我們已經有了超薄的電子攝像設備,而且技術更先進,影像更清晰,質量好一點的智能手機都可以搞定了。

還有氣象預測問題。影片中,章子怡飾演的徐纓,為了預測最後一個窗口期的時間,走出營地,進入北坳,結果獻出了年輕的生命。而現在高科技户外揹包,足已為攀登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持。

還有方五洲為了救徐纓被雪塊壓在下面,是他用冰鎬撐住雪塊,自己猜得以脱身,現在各種技術冰鎬、安全帶等攀登專有設備都實現了更新換代……

我們知道吳京也是登山愛好者,曾經攀登過不少高山,他甚至還曾想過征服珠峯的那一刻,在山頂向最愛的姑娘表白,然而因為腿傷的緣故,這願望沒有實現。在吳京拍戲的間隙,他穿的就是凱樂石品牌的衣服。吳京的眼光表明:要選就選最好的。

現在電影《攀登者》已經在各大院線上映,廣大登山愛好者在電影中領略下世界之巔的絕美雪景的同時,也可以與攀登者一起領會攀登的殘酷與豪情。

20xx《攀登者》觀看心得

我並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走進戲院之前是對影片充滿期待的,至少我沒有。相反,我對影片毫無期待,原因很簡單:李仁港。這位曾經導出了被世間稱為“飛碟帽四部曲”(見龍卸甲、鴻門宴、錦衣衞、天將雄師)的名導演,相信熟悉他的人不會有誰懷疑他毀片的能力,這一次依然不負眾望。然而我還堅持走進戲院的原因也很簡單:黎允文,這位我一直偏愛的香港作曲家。雖然導演對美學尤其是帽子的獨特品味一直被人詬病,但是爛片出好音樂的優良傳統卻讓人對他的音樂品味頗為認可,這一次的配樂果然沒有令我失望。在和聲效搶表現力的同時,配樂依然存在感十足,不足之處,就是音樂鋪太滿,滿到窒息;另外就是音樂被剪輯濫用,造成部分場景的情緒表達失控,但這並非作曲家的鍋。

太多大咖演員栽在導演手裏了:華仔、黎明、真子彈、成龍大哥,這次冥冥之中輪到人民英雄吳京了。然而在我看來,最尷尬的,還要算國際章,天啊,看着一把年紀的老阿姨扮純情裝嫩裝害羞,我都感到害怕,渾身不舒服。

在很吃特效和聲效的登山片中,本片的聲效真的有點偷懶,一點震撼效果都沒有,攝影的表現力也很差,難道是攝影棚不夠寬嗎?讓人失望。燃鵝,更失望的是影片的節奏,隨着幾次登頂失敗而顯得混亂不堪。井柏然臨危受命不存在大前提——即是,他們已經身處沒有退路的上山路,所以此處和吳京首次登頂的情況完全不同。之所以安排上了,其原因就是為了“弄死”井柏然,別無其他用處。兩位主角在幾千米海拔上,不停“打電話”煲粥聊天談情説愛,真是夠了。這一通電話,還直接通死了個人,我完全不敢説話,任由主創把腦子在地板上摩擦摩擦。

私以為,本片片名應該叫:談談情爬爬山!片中女人幾乎都是隻知道愛情的傻白甜,男人都是志向高遠的傻大個,首長領導是眾人裏刻畫最精準的人物形象了。勉強算是半部好片,就題材而言,國內同類登山片不多,和國外比較差距明顯,遠的如好萊塢的:垂直極限、絕嶺雄風、絕命海拔;近的如日本韓國的:神之山嶺、喜馬拉雅,都有不小差距。也許少了飛碟帽的加持,李仁港的內心恐怕也是拒絕的吧。

20xx《攀登者》觀看影評

不得不説,預告片還是剪輯地很有水平的,感覺可能是一部好片之後第一時間去了電影院觀看,但還沒看到半個小時,心裏就已經開始默唸MMP了,預告片和正片完全不是一部電影!

在建國70週年的大慶時刻,攀登珠峯那麼恢弘的題材,在75年那個這麼有歷史意義的年代,有多少值得書寫的熱血情懷,卻最終被拍成了一部狗血電視劇風感覺滿滿的動作愛情片(非愛情動作片~)。難道吳京只能是飛來飛去?雖説他依舊一貫性地面無表情;難道章子怡不吐血就不能展示其一貫性的宮二感?宮二是經典,但在這裏被拙劣模仿實在是讓人撓頭,而且章子怡看得出很賣力,但在這部被剪輯得莫名其妙的片子裏顯得十分尷尬。再看看張譯、胡歌、井柏然這些配角,張譯的戲份較多,演得也很出色,但情節的生硬讓人實在不能提起好感;胡歌和井柏然就更可憐了,完全成了沒有靈魂的客串,以至於看完之後都想不起角色的面目了。

我認為其根源就在於李仁港根本駕馭不了這樣的恢弘正劇,只能在一些小的情情愛愛上做點文章,硬生生地將該片的檔次不斷地拉低,拉低,再拉低~~可惜了這些好演員,可惜了這樣的好題材!

國內的電影越來越捨得投資了,也有了明顯的振興氣象,難道國內的導演就不能拍這樣的大片?非得讓港島這彈丸之地出來的導演來執導?他們的生活環境導致了他們的眼界也就那麼狹窄,有多少從內心認同那種為了祖國捨死忘生的偉大情懷?沒有內心的認同感首先就不能把自己感動,糊弄一下,蹭點熱度,僅此而已。

希望製片方們,不要再讓港島導演來揮霍浪費這些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題材了,浪費一個少一個,只要是港島導演出品的片子就讓人無條件認同的年代已經過去快20xx年了,觀念更新一下吧!否則除了偉人劇之外,真得沒有什麼好的主旋律電影可看了!

20xx《攀登者》觀看體會

我以為攀的是世界之巔,沒想到是獻禮版高海拔之戀。

興致勃勃買了四張點映的票去看,沒想到中途就睡着了。三個朋友,一個在睡覺、一個在吃冰塊、一個在玩遊戲。

這是我心目中的《攀登者》嗎?不好意思,我可能誤入了吳京章子怡版的《高海拔之戀》。

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勤奮男孩吳京,想模仿登山偶像,用登山的方式向心儀的女孩章子怡表白。第一次,他登山成功了,沒照片,不算;第二次,他失敗了,女孩説你還有機會我相信你;第三次,他終於成功了,卻沒想到女孩為了跟他“保持通話”也登上半山腰找信號,因為太冷,掛了。勤奮男孩經過這幾次登山,已經從青澀少年變成了胡茬大叔,依然沒忍住在雪山之巔壯漢落淚:“我想跟你説的那句話是:我要娶你。”

WHAT?!

為了這句話,幾次三番登上珠穆朗瑪峯,會不會稍微有點折騰了?

好在觀眾們都是比較清醒的,畢竟除了睡覺還有人在玩手機刷豆瓣打遊戲嗑瓜子。也算是冤有頭債有主,散場時候都在念叨:“香港導演就是不行,李仁港拍了那麼多爛片,又開始禍禍吳京了。”

吳京章子怡張譯演技都在線,可惜了滿屏幕的好演員,也救不了這麼個登山愛情片。

20xx《攀登者》觀看有感

隨着國慶假期的漸近,內地電影市場的硝煙漸濃,其中李仁港導演的《攀登者》等三部頭部影片都已經預售票房過億,並在點映後贏得了較高的口碑,也有媒體預測,三部影片有望最終票房超過70億。其中《攀登者》,又因為台前幕後聚集了徐克、李仁港、吳京、章子怡、胡歌等,備受關注。

而就影片的成片來看,以拍動作片見長的李仁港,不僅是將影片拍出了動作片的娛樂性與精彩性,還將勇者無懼的俠義精神融入到了影片的始終。

作為世界上海拔第一高峯,珠穆朗瑪峯是很多人登山愛好者的聖地,其中我國登山者在1975年7月23日時登上了山頂,並精確測量出8844.43的高度。而影片《攀登者》便是根據這一真實事件改編,講述早在1960年時,中國登山隊隊員方五洲、曲松林等歷經千辛萬苦後終於從北坡登頂,但沒有留下影像資料而遭遇了質疑;20xx年後,方五洲在曲松林、氣象學家徐纓等的協助下,帶領着新隊員李國樑、楊光等,再次挑戰登頂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影片採取了非常傳統、工整的經典好萊塢敍事模式,開場半小時(約1/4篇幅)就已經充分的交代出人物、事件的“前史”:包括1960年登山時因為遭遇突然的雪崩而帶來的傷亡、方五洲為了救命懸一線的曲松林而捨棄了攝像機、想要向徐纓表白示愛但又被意外中斷而擱置的年輕人的愛情……可以説,這半小時的前戲幾乎沒有閒筆,每一個情節點,甚至是動作場面,都在為後來的敍事埋下了伏筆。

其中又以救曲松林、遺失相機為重點。這段戲先是以遠處隱隱約約傳來的聲音渲染出危險的氛圍,隨後摧枯拉朽般的雪崩直接的展示了其危難程度,而方五洲的表現,則展示出他的臨危不懼、以人為本的俠義精神,儘管這點也間接的導致了相機的遺失等。

而張譯扮演的曲松林,並沒有因為自己的獲救而高興,反而是生活在相機遺失、沒能留下影像資料的自責、愧疚甚至是對方五洲的怨恨之中,也使得這個人物完全的捨棄了傳統主旋律影片的正面人物普遍要高大上的敍事方式,既豐富了人物個性形象,顯得更為真實人性化,也為後來的人物行為埋下了諸多伏筆,包括曲松林對方五洲的耿耿於懷,再到釋然的人物弧度、兄弟情感的變化,曲松林對登山隊隊員的態度變化等。

在故事進入到1975年後,影片又多次的塑造、渲染了攀登珠穆朗瑪峯的危險過程。其中最精彩的,便是方五洲帶着十一名突擊隊隊員登山時遭遇了十級大風,不僅是紮營休息的帳篷被陸續吹翻,隊友們也在強風之下被吹的“上天入地”,身為隊長的方五洲便發揮出了他的經驗、特長甚至是潛能,利用一架梯子,再加上繩子、地形等,才終於安全的救下了眾人。這一段看的實在是很緊張。

選擇吳京飾演方五洲這個人物則是再適合不過了。自從吳京自導自演的《戰狼2》取得56億票房後,吳京已經成為了動作片的保證,而今年年初的《流浪地球》更是證明了他的價值。他本身就是學武術出身,矯健的身手、粗獷的外型,讓方五洲這個隊長形象更加的真實可信,無論是面對各種困境時的從容,還是遭遇危險時的英勇。而戲份不是特別多(《攀登者》主要也是羣戲)的章子怡,也延續了她從影二十年來的那種堅毅、隱忍的個性形象,充分的挖掘出明星/演員/人物之間的契合度。更何況還有完全的捨棄了明星光芒的胡歌、井柏然、張譯等。

而《攀登者》的導演李仁港,成名作《94獨臂刀之情》並非是簡單的翻拍60年代的張徹版本,更重要的是表現出自己的獨特風格特點,不僅是被動作片迷贊為香港第三代武俠片掌門人,更是被徐克器重執導了科幻動作片《黑俠》。如今李仁港與徐克這兩代武俠掌門人再次攜手,自然是將他們最為拿手的武俠片元素融入到敍事中,既有貫穿影片始終的俠義精神,更有節奏明快、險象叢生的動作場面。

這些,也就讓《攀登者》不再是簡單的紀錄片(以演員再現當年攀登珠穆朗瑪峯時的艱難、辛苦過程),而是更娛樂性、更流暢性的表現出登山時的磨難、人物的內心情感等。更何況,影片還將幾段感情的發展作為小插曲,給觀眾帶來了更多的情感共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e3j9d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