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級部編本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精選16篇)

級部編本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精選16篇)

級部編本語文教學心得體會 篇1

近期,我參加了部編本人教版新教材培訓,聽了講座,讓我對新教材有了更深的理解,回來後,我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繼續學習,這樣,讓我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更新的認識,從而讓我懂得了怎麼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的去教。首先説説教材的主要特點:立德樹人,自然滲透:保護天性,幼小銜接:夯實基礎,全面啟蒙:難度適宜,梯度合理:強化運用,聯繫生活:引導發現,倡導自主:課外閲讀,納入課程。

級部編本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精選16篇)

其次,部編本”教材的幾點變化總結起來就四個字:“調”、“減”、“增”、“融”。調即“教材板塊調整”、“識字和拼音比重調整”、“選文調整”、“字種調換”。其中教材板塊調整即教材開始是拼音教學調整為識字教學;識字和拼音的比重調整即新版教材的拼音教學由原來的4單元減少到目前的2單元;識字由原來的8課調整為現在的10課。體現了新課標中“識字寫字是閲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的要求;也體現了拼音為識字服務的定位。選文調整即新版本教材14篇課文,保留了原來課文,增加了《秋天》《江南》《青蛙寫詩》《明天去遠足》《大還是小》《項鍊》《烏鴉喝水》《小蝸牛》等9篇課文。選文突出了經典性、時代性,選用文質兼美、適宜教學的內容,一些經典課文又恢復了。並且選文按照“雙線”組織單元教學:其中一條線是“內容主題”組織單元;另一條線將“語文素養”的各種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語文知識、必需的語文能力、適當的學習策略和學習習慣,以及寫作、口語訓練)分成若干個“點”,由淺入深,由易及難,分佈在各單元的課文導引或習題設計之中。 “字種調換”即調換為兒童使用的高頻字。如:《小小的船》,原版本要求會寫“見、白、田、電”,新版本要求會寫“月、兒、頭、裏”。《畫》,原版本要求會寫“人、火、文、六”,新版本要求會寫“水、去、來、不”。《四季》,原版本要求會寫“七、兒、九、無”,新版本要求會寫“天、是、四”等。

“減”包括“內容減少”和“識字量減少”。其中內容減少即和原版本相比,新版課文數量減少了,課文由原來20課減少到14課,拼音由原來的4單元減少到2單元。但這不等於教學總量減少,而是幾個板塊內容的調整和融合,教學內容更豐富,也更有效。識字量減少即由原來的400個減少到300個。這樣的目的是降低初入學的難度,放緩坡度,減輕負擔,保護孩子愛好學習的天性“增”就是增加了傳統文化元素。如:《金木水火土》這篇課文從內容上來講,既具有中國傳統元素又極具哲學感;並且用傅抱石的圖畫做插圖,給人以遼闊的空間感。過去國小階段古詩文很少,這次有了較大的增加。新版本教材整個國小階段共選古詩文124篇,佔所有選篇的30%,比原版教材增加54篇。再加上漢樂府進入一年級上冊教材,這是傳統文化的體現。但是我們要注意低年級教學古詩,要求不能太高,讓學生讀讀背背,感受一點漢語之美,有興趣就好。語文園地增加了“識字加油站”“和大人一起讀”2個欄目。8個單元,有6個“識字加油站”。識字加油站採用靈活多樣的方式識字,分擔了課文識字的教學任務,把使用頻率高但又不好在課文中呈現的字編排起來,6個識字加油站,共完成31個會認、6個會寫的任務。這樣就有利於和學前教育銜接,引導孩子從口語過度到書面語,引導學生讀書的興趣。

教材中增加了和學生生活緊密聯繫的內容。如:拼音中的情境圖和兒童生活緊密聯繫以及拼音表和孩子的名字發生聯繫。在內容上增添了“連環畫課文”。連環畫課文的特點是不全文注音,僅難字注音。這樣來鼓勵學生運用識字成果,自主閲讀。不認識的字鼓勵學生猜讀,特別是藉助圖畫猜讀。強調了拼音不是閲讀的唯一憑藉,圖畫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

“融”體現在新版本教材分單元組織教學,板塊設置比以前清晰,但教學內容融合性更強,綜合性也有所加強。例如:新版本的拼音教學,一改原版本着重形似的特點,既有口語交際,又有拼音識字,還有觀察和思維等。改版後的語文課注重兩個延伸:往課外閲讀延伸、往語文生活延伸。這樣改版更符合語文教育規律,更有利於提升教學效果。

根據部編本的幾點變化,在教學中應該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比如拼音教學時,首先要充分利用情境圖學習。就是在情景圖中找字母,發現圖畫和字母的共同點,從而鞏固字形;其次在活動和遊戲中學習。可以和同桌做手指操,就是用手擺出字母的形狀;或者和家長一起擺出字母的形狀。總之,拼音教學要準確把握教學目標,避免過度、過量、過高的要求。具體要求即做到以下幾點:

1.拼音教學重點是準確,進而熟練地拼讀音節。

2.降低書寫要求,只要求抄寫,不要求默寫。

3.教學生學會查字典,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4.要利用拼音,讀準音。把握變調,輕聲,兒化等,隨時糾正地方音。

5.關注拼音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關注廣告牌,餐牌等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字。

漢字教學時,夯實識字寫字教學,是在低年級教學中落實課標提出的“識字寫字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也是貫串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內容”。要大力加強寫字的指導與練習,各年級要狠抓寫字姿勢和寫字習慣的培養,直到習慣成自然。在教學中,從思想上重視識字寫字;識字寫字是閲讀教學的基礎。所以我們指導時要到位。要按照識字規律指導,指導獨體字時,要讓學生掌握筆畫筆順,關注主筆的佔位;指導合體字時,要注意部首、比例、佔位、相鄰部位的交叉等。指導時要注意坐的姿勢、執筆的姿勢,注意筆順和結構。要記住指導書寫時觀察、範寫、描紅試寫、講評、再寫鞏固提升五個環節必不可少。

總之,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開闢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裏,教師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

級部編本語文教學心得體會 篇2

9月楊校長在教研會上做了新教材學習報告,今年雖然我沒有擔任一年級的教學工作,但是對這本新教材有許多期待,想一睹真面容。在20xx年10月13日,我有幸參加了由校組織的部編本人教版新教材網絡培訓,聽了張老師的講座,讓我對新教材有了更深的理解、更新的認識,從而讓我懂得了怎麼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的去教。

針對新教材的情況,我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感受:

一、新特色

1、圖片多樣。新教材最吸引人的一定是那一幅生動活潑的圖畫,這是新教材的主要特色之一。新教材中添加了類型豐富的插圖,既能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加強幼小銜接,又能給學生美感的陶冶。

2、改變編排。將原來的先學拼音再識字的編排調整為先識字再學拼音再又識字的循環教學,這也是幼小銜接的表現,同時也體現了識字的重要,在第一單元的識字課中還有效的滲透了中華傳統文化,例如第一課《天地人》看似簡單的六個字,卻滲透着中華傳統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藴含着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的理念。

3、增加板塊。新教材中增加了一個“和大人一起讀”,將課外閲讀納入了課程中,引導學生要大量閲讀,讓孩子從入學開始培養閲讀的好習慣,並能通過不同形式的讀從而愛上閲讀,充分的調動家庭教育的力量,共建書香型校園、書香型社會。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途徑是大量的閲讀。

4、貼近生活。新教材的內容更加的貼近學生的生活,尊重兒童的天性,引導學生去發現,去自主的探究。比如口語交際,從交際的實際入手,通過兒童最喜歡的遊戲入手,讓他們在遊戲中發現交際的最基本要求,聲音要讓別人聽到,要懂得認真聽。

5、內容有所刪減。刪減內容,使我們課堂教學的變得更加的豐富。

6、注重滲透德育、傳統文化等教育。對於新教材的使用我們要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注重知識的滲透。例如我們的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這些內容雖然沒有寫入教材卻是我們教學中不可少的部分。

二、如何利用好教材實現有效教學的思考

1、利用好圖片,增加教學趣味性

編者針對每一課的內容都精心挑選了插圖,而作為我們一線的教師更應該利用好這些插圖。例如《日月水火》的插圖,通過實物以及象形文字這些直觀的表象來識字,既符合現階段孩子的思維方式又可以通過圖片提高他們的識字興趣。聽故事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在拼音的教學中我們就可以利用課文中的插圖,給孩子們講故事,引導高能力的學生自己編故事。這部分就要求教師要充分的備課,將本課所學的拼音有效的融入故事,讓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去發現。在課文教學方面,插圖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也可以幫助他們來理解課文內容,比如《雪地裏的小畫家》將每個動物的腳印直觀的呈現出來,有助於孩子們的理解。課中的插圖不僅可以幫助我們語文有效的教學,更是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對學生美感的培養,情操的陶冶。

2、明確教學的目標,有的放矢對於每一板塊的教學,都要有明確的目標,不做無用功,不給孩子增加負擔。拼音板塊,要明確拼音是識字的工具,是學習普通話的工具,在教學中我們不能增加拼音的難度,學生只要能正確的拼讀拼音,標準的發音,能通過拼音識字,就達到了我們教學的目標。對於寫字要重視漢字的佔格、筆畫、筆順的教學。通過教師示範、學生練習、好的作品展示、學生練習等環節逐步的提高他們的興趣,有效的利用課上練習時間。減少學生的寫字負擔,引導他們發現漢字的美。而不是讓學生一遍又一遍的寫,機械的識字、寫字。對於課外閲讀這一部分應儘量減少佔用課堂時間,從而瞭解學生的閲讀水平和閲讀的方式。

3、以學生為主,將內容貼近生活

學生是我們教學的中心,是學習的主體,我們要尊重兒童的天性,將我們的內容迴歸兒童的生活創設真實的情境。例如口語交際一《我説你做》,遊戲是兒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通過真實的遊戲環節孩子明白髮指令的人要大聲説,被別人聽到,其他人要認真聽。課堂就是我們現實的情景,啟發孩子們思考課堂中要怎麼做,引用到他們明白課堂中教師講話要大聲,同學發言要大聲,其他同學要認真聽。源自生活也要回歸生活,真正的將學到的知識,學以致用。和大人一起讀也是貼近生活的表現,這部分內容我們課堂中涉及較少,但是要讓學生分享他們和大人一起讀的成果,在分享中回味閲讀的快樂,愛上閲讀。

4、關注整體,培養語文素養

俗話説萬丈高樓平地起,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講他們所具備的知識較少,這也正是搭建知識高樓的基礎時期,只有打好基礎才會蓋好樓。部編版教材新增加了字詞句的應用,我們的教學實際中更要注重學生字詞句的實際應用,我們的現實生活離不開交際説話,而語文最基礎的作用就是教我們更好的表達。在教學中要有整體的意識,把字融於詞中融於句子中,引導學生多表達,多積累詞語。教材中的每一個板塊都是有機的整體,拼音用來識字,識字用來閲讀,閲讀用來發展思維,學習表達,積累知識,從而更好地生活。在逐步的積累中提高素養。

5、認真備課,實現有效的課堂教學備課是教學的前提,無論教材怎樣變,只有認真的鑽研教材備好課,才能實現課堂的有效性。今年的教材編排有了很大改變不僅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讓我們老師們愛不釋手。首先在備課中我會認真研究課文的每副圖,利用好圖片。其次認真備課確保我所講出來的知識的正確性,不能應為是低段的教學而忽視了教學的準確性。最後每詞備課都要認真思考課堂的引導,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引導他們去觀察、去發現,去表達,豐富課程的內容,讓學生體會學語文的快樂,愛學語文。

根據部編本的幾點變化,在教學中應該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比如拼音教學時,可以充分利用情境、在活動和遊戲等多種方式學習。還可以和同桌做手指操,就是用手擺出字母的形狀;或者和家長一起擺出字母的形狀。總之,拼音教學要準確把握教學目標,避免過度、過量、過高的要求。具體要求即做到以下幾點:

1.拼音教學重點是準確,進而熟練地拼讀音節。

2.降低書寫要求,只要求抄寫,不要求默寫。

3.教學生學會查字典,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4.要利用拼音,讀準音。把握變調,輕聲,兒化等,隨時糾正地方音。

5.關注拼音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關注廣告牌,餐牌等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字。

漢字教學時,夯實識字寫字教學,是在低年級教學中落實課標提出的“識字寫字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也是貫串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內容”。要大力加強寫字的指導與練習,各年級要狠抓寫字姿勢和寫字習慣的培養,直到習慣成自然。在教學中,從思想上重視識字寫字;識字寫字是閲讀教學的基礎。所以我們指導時要到位。要按照識字規律指導,指導獨體字時,要讓學生掌握筆畫筆順,關注主筆的佔位;指導合體字時,要注意部首、比例、佔位、相鄰部位的交叉等。指導時要注意坐的姿勢、執筆的姿勢,注意筆順和結構。要記住指導書寫時觀察、範寫、描紅試寫、講評、再寫鞏固提升五個環節必不可少。

總之,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我需要像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多閲讀語文教育的期刊,對於教學應該多思考多反思,不斷的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教學素養,開闢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裏,教師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

級部編本語文教學心得體會 篇3

我從事語文教學工作有十幾年的時間,我深深的感受到語文教學不僅是一門科學,同時也是一門藝術。如何上好一堂語文課了,這時每位語文老師都需要仔細思索的,我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設計好教學導語

導語是新課的引子,是教學一篇新課文的開場白,一段精彩的導語是一節課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因此,導語設計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那如何才能設計好課堂教學的導語呢?

1、根據不同課文類型設計不同的形式,設計時並要圍繞教學內容,學習目標來構思,突出教學重點,避免華而不實,偏離課堂教學的主題,讓學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簡明、概括。導語應力求做到以少勝多,言簡意賅,用一段簡明的導語,抓住課文的要點實質和學習材料的核心內容,有利於概括教學的主要內容,使學生輕鬆掌握有關知識。

3、要生動、有感染力。充滿色彩的生動的導語,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能感染學生,調動學生去領略課文的風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二、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

課堂氣氛直接影響着教學效果,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其知識,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撼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制約課堂氣氛的關鍵要素。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要“嚴”不能放任自流。當然,“嚴”也不能嚴得過度,以免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有“激情”,教師每上一堂課前應以滿腔熱情的積極狀態,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着教師的情感而奔騰澎湃。只要我們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積極主動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從中潛移默化地受到薰陶和感染,良好的課堂氣氛自會形成,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能力

1、要培養學生髮現美的意識

米開朗基羅在被視為平常的大理石中發現“大衞”,牛頓在蘋果落地後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卞和在執著信念中發現和氏璧。要想讓學生能發現美,除非培養他們善於觀察的眼睛。

“一花一世界,一鳥一天堂”,運用自己眼睛感知生活中真善美。這裏有母親的呵護,朋友的問候,老師的關心,一絲一縷中都寓含濃濃深情。

朱自清在《背影》中發現濃濃的父愛,冰心在《繁星》《春水》中感受到愛的温馨。

2、培養學生深刻思考意識

感覺於世界豐富多彩,體會生活絢麗繽紛,要能學會思考。創造人的是自然,啟迪和教育人的卻是社會。要能感動於社會中事、物、人,並且能激盪內心的揚善溢美的思想情感。

學會因事悟理、由情至理,上升到對生命意義感悟,對生活哲理思考,提升人文精神的深刻思考,探究生活的真諦。

四、教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我們生存的環境變得愈來愈惡化,矛盾愈來愈尖鋭,競爭愈來愈激烈,節奏愈來愈緊張,人際關係愈來愈複雜。這一切,都給人,也給學生造成極大的心理負擔。在這種情況下,良好的心理素質就顯得極為重要。

1、要寬容,我們的教育對象是一羣孩子,不斤斤計較他們的過錯,更不能和自己的學生鬥氣,如果老師能寬容他們,能喚回學生內心深處善良的本性,學生會更快的改正錯誤。

2、要調控自己的情緒,做好學生的表率。我們不能在自己心情好,工作順利時,就對學生和藹可親;當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或者自己心境不佳,情緒低落時,就把不愉快的情緒發泄給學生,使學生成為自己的出氣筒。這種對學生忽冷忽熱的態度傷害了學生的自尊,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學生的尊敬和信任。教師要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做到不把情緒帶進課堂,無論發生了什麼事情,都要努力使自己微笑着面對學生,始終對學生熱情、耐心。

級部編本語文教學心得體會 篇4

語文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作為語文老師,要想在教學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應知道課堂教學要注意的關鍵是什麼,現將本人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總結如下:

一、設計好教學導語。

導語是新課的引子,是教學一篇新課文的開場白,一段精彩的導語是一節課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因此,導語設計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那如何才能設計好課堂教學的導語呢?

1、根據不同課文類型設計不同的形式,設計時並要圍繞教學內容,學習目標來構思,突出教學重點,避免華而不實,偏離課堂教學的主題,讓學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簡明、概括。導語應力求做到以少勝多,言簡意賅,用一段簡明的導語,抓住課文內涵的要點實質和學習材料的核心內容,有利於概括教學的主要內容,使學生輕鬆掌握有關知識。

3、要生動、有感染力。充滿色彩的生動的導語,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能感染學生,調動學生去領略課文的風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二、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氣氛直接影響着教學效果。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其知識,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制約課堂氣氛的關鍵要素。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對學生要“嚴”不能放任自流。當然,“嚴”也不能嚴得過度,以免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

教師每上一堂課前應以滿腔熱情的積極狀態,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着教師的情感而奔騰澎湃。只要我們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積極主動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從中潛移默化地受到薰陶和感染,良好的課堂氣氛自會形成,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級部編本語文教學心得體會 篇5

從事教學工作十幾年了,對於國小語文的課堂教學只能書面上進行學習,始終覺得遺憾。9月16日帶着期待與欣喜與同事們踏上了一睹名師風采之旅。在這半天的時間裏鍾斌、李紅蕾、代吉娥、李虹霞四位老師為我們呈現了精彩的課堂。我不僅有了以下的體會:

一、教學目標立足實效

教學目標,就像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一節課的“魂”,是一切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在教學過程中起着指示方向、引領軌跡的重要作用。每一節課的目標具有針對性及可操作性,不過分“拔高”目標。

二、教學過程立足實處

教學中教師努力使課堂貼進自然,走進常態,做到常態下的師生和諧互動。教師教得“真真實實”,學生學得“紮紮實實”,語言文字訓練“踏踏實實”。

1、識字的訓練落到了實處。

每一節課都能做到隨機進行識字教學。特別是鍾斌教師在指導學生對漂與漂的識記時,要求字不僅要會讀寫還要理解它的意義,並請多名學生解釋。老師對生字詞非常重視,做到每一個字都認真地教。

2、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語言的訓練落到了實處。即使是規模如此之大的觀摩課,課堂上老師給予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段進行品讀、質疑、感悟,以切實地發展學生的語言,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3、多媒體的運用落到了實處。每節課都能恰如其分地運用多媒體,做到簡單、實用、高效。其中教師那動人語言,清晰的教學思路讓孩子們既受到了愛的的薰陶,又有了具體方法的指導。

4、朗讀訓練落到實處

一次成功的朗讀勝過一百次蹩腳的講解。教師的範讀、引讀以及藉助多媒體對比着讀,讓學生細細品味,感受到了語言的魅力,得到了情感的薰陶;最後教師總結後還進行了齊讀。如此多次的朗讀貫穿全文,一氣呵成。通過遞進式的指導朗讀,層層深入,每一次都使學生的體驗更加深一層。特別是李虹霞老師的朗讀指導,更是讓我耳目一新。老師讀得有多好,學生就讀得有多棒。

5、學習習慣的培養更是落到實處

三、教學方法更新

本次學習中,我注意到了李紅蕾老師課堂上更為重視學生知識的遷移運用。在教學識字4成語時,將識字、讀詞語、理解詞語進行整合。而最令我佩服的是老師在處理課文板塊教學中,將課文的學習與成語的理解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即學到了知識又開闊了視野,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此次學習之旅,讓我受益匪淺。

一個月的培訓,使我的語文教學有了很大長進。

睿智的韓軍老師,讓我們見識到了來自中國頂級中學語文教師的風采:在質疑中辨詞義,在思索中排語序,在快樂中練鋪敍,在分析中寫題記。在這堂示範課中,我們初步認識了新語文教育的理念:真是、自由、個性;學習了新語文教育的方法:舉三反一,咬文嚼字,美讀吟誦,化意為字,真是自由,重文寫白。極具親和力的老師王君,為我們上了《我的叔叔于勒》,並做了《醜小鴨到底想告訴我們什麼》的專題講座,讓我們認識到:我們整天都抱着教參,瞄着會考去教學,毫無新意。其實,語文教學可以是王君老師這樣:細膩而深刻,美好又真實,新穎又嚴謹的青春語文。

優雅的顏運靜老師用涓涓細流般的語言為我們講解了《國中語文課程模式探究》,使我心中原本迷霧般的`新語文課程模式豁然開朗,同時更加認識到:只要落實好了新語文課程模式,學生無論是語文素養,還是語文成績,都會不斷提高。

我理想中的語文課是細膩又深刻,美好又真實,新穎又嚴謹的,是充滿人文主義教育和審美教育的,是啟迪學生智慧,引領學生理想的。是的,新的時代需要新的理念和精神,更需要腳踏實地的實踐和探索。我們應積極吸取先進的課改成果,投身新課改的浪潮,努力學習,讓自己的語文教育思想在反思中建設,在實踐中成長。

儘管前面的路是曲折的,甚至是泥濘的,但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只要從頭做起,有自信能堅持,我們的語文課堂就一定會煥發出生命活力,我們的語文教育一定會迎來一個嶄新的明天!

級部編本語文教學心得體會 篇6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四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很快的,一個學年已過大半,回首過去的日子,反思這一段的教學經歷,也有一些收穫和問題。在反覆研讀《課程標準》的過程中,我有所感悟,把理論運用到課堂實踐上,有很大的收穫。

我嘗試借鑑了幾個做法,發現效果還挺好的:

1、愛因斯坦認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問題的發現和提出,經常意味着一個新領域的開闢”。在語文教學中,老師不僅可以提些問題,如: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懂得了什麼?你會怎麼做?讓學生聯繫自身回答問題,提高內省智能,同時讓學生善於發現問題。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內省智能、交際智能得到了培養。

2、“以人為本”,這是新課程教育思想的體現。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我在備課時認真鑽研教材,熟悉課程標準後,再換個角度想,如果我是學生我喜歡以什麼樣的方式來學習新內容。想出幾個方案,在課堂上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選擇不同的教法。把寶貴的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在自主學習的廣闊天地裏,享受陽光,吸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在不知不覺中完成教學目標。這個學年的教學工作它使我得到了很多的啟示,也讓我真正體會到作為一位教師“潤物細無聲”的內涵,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孩子們的品質,張揚他們的個性,和他們一起茁壯成長。

級部編本語文教學心得體會 篇7

本學期,我擔任曼搭國小五年級班的語文教學。任教一學期來,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我特別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是語文課堂新的學習方式,它注重的是學習過程和方法,有利於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上課時我充分體現了這種學習方式。如上課時的小組內質疑解疑,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讓集體來解決;小組合作,讓學生不但理解了在探究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從而進一步體會中心。這樣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在合作探究中獲得解決問題的快樂,感受學習的樂趣。

另外,在課堂上也特別重視語言文字的'訓練。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較差,比如説常寫錯別字,寫病句多,表達不清晰等等。本學期我注重了這方面的訓練。訓練時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篇。再如對生字的教學方法多樣,有比較法,有重點突破法,有歸類法等等。總之是想辦法讓學生記住易錯的字。在整個過程中都本着求真務實的精神,紮紮實實,認認真真地研究。但是,在教學中也存在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一下幾方面:

語文課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語言,學習語言的感受和積累。朗讀就是對語言的直接感受,中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必須通過朗讀才能更充分地體現出來。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缺乏朗讀指導,所以學生通過學習後朗讀水平沒有得到大的提高。在平時上課時的備課設計中沒有朗讀指導的設計。通過這學期的教學後,我將在以後的教學中逐漸加強朗讀訓練這一環節。學生的朗讀水平不高,究其原因,有以下兩個:

1、缺乏朗讀技巧的指點。課文朗讀的目的之一是通過朗讀體會人物的性格特徵,如何通過朗讀來體會,除了理解課文內容外,應該要有朗讀技巧運用的問題,比如説邏輯重音的處理等。學生對重音的處理也是五花八門。而我平時忽視了對學生的指導,默認了學生各種各樣的處理方式。這樣,學生的朗讀水平勢必得不到提高。

2、缺乏示範。國小生的模仿能力強,老師的示範往往收效很快。但是在課堂上我經常忽視了這點,幾乎沒有示範讀,學生自然收效甚微了。

級部編本語文教學心得體會 篇8

連續兩週隨語文組教師一起聆聽了本組除教研主力軍外七位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展示,聽後感受頗深。各位執教者立足我校區語文立項課題《國小語文閲讀教學“雙軌四步練閲讀”實踐研究》,緊扣“ 讀”字,時而教師動情範讀,時而學生分角色朗讀、配樂誦讀 、分組賽讀,整個課堂書聲琅琅,教師給學生所推薦的課外閲讀作品與課內閲讀相得益彰,不僅令學生陶醉其中,更讓聽者連聲讚歎,給了聽者一種:“閲讀芝蘭溢異香 “雙軌四步”相益彰”的感悟。

七位執教者都能結合課題內涵創造性的設計教案,對教材的處理和把握均有其獨到之處。李春芳老師所展示的《凡卡》一課以“讀”為主線,採取諸多閲讀方法讓學生在反覆讀中體會課文主旨,教師直接把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在接讀、賽讀、配樂讀中自己思索,充分體驗讀中思考所帶來的成功,樹立起了學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看似平常的提問,卻把學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層次的探究世界,教師適時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情感、經驗、眼光、角度去體驗文本,尊重學生新鮮的閲讀感受,尊重學生對文本的初始反應,珍愛學生富有個性的理解;教師的提問非常具體:“凡卡的信爺爺能收到嗎 ?”“鄉下爺爺家真的很幸福嗎?”“你還從哪看出了凡卡遭到了非人的待遇?”“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試試看能否找到答案。”教師所預設的提問有意識地激發了學生的聯想、想象力和發散性思維;最後給學生推薦閲讀《凡卡》原文,水到渠成。整節課包含了三個層次:一是通過自主閲讀明白“寫了什麼”(內容)。二是明白“怎麼寫的”(形式)。側重於方法和技巧的訓練。三是明白“為什麼這樣寫”(內容和形式的統一)。第二、三個層次是閲讀理解的深化,配樂朗讀強化了作品思想和語言藝術的薰陶作用,為寫作提供有益的借鑑。

劉春豔老師所講授的《閲讀大地的徐霞客》一課親切、自然,看似平淡,卻彰顯出精湛的閲讀功底和高超的教學智慧。讓學生直接與文本進行對話,與作者進行對話,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地進行閲讀,教師自始至終將指導的形式由平日的直接明示轉為間接暗示,教師只做適時適當的指導。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己總結板書,整個課堂 成了學生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使聽者有一種給學生多大的舞台,學生就能舞出多美的舞蹈的頓悟。

孟林靜老師的課,教師整堂課都始終面帶笑容與學生之間有一種很默契的親和力。同時,注重了學生積累習慣的養成,通過閲讀培養了學生語感。權雪莉老師所講的《學步》一課,首先指導學生讀懂,然後學會運用,其次教會了學生由問題入手打開閲讀界面從而享受閲讀的方法。白彩玲老師的課運用多媒體資料,準確為學生提供了閲讀導學案,讓學生的學習有了目標。田朵老師的教學設計新穎自然且結合學生實際,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總之,本次語文展示課,為非教研主力軍隊伍提供了一個自我展示的平台,各執教者均做到了以課堂教學為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及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自然延伸、拓展,使課堂內外的語文學習形成渾然一體的強有力結合 課內外銜接得較為得體,便於學生從多種渠道吸取各方面的知識,開闊視野,豐富情感,對於提高語文閲讀活動中的思維速度和質量,從而提高其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發展創造性思維大有裨益。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示課將“雙軌四步練閲讀”落到了實處,執教者把課內精讀與課外廣泛閲覽結合起來,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優化語文學習環境,努力構建課內外聯繫、校內外聯繫、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與渠道,讓書架上的圖書成為學生的語文課本,讓學生的研討和交流代替教師的講授,讓他們課內學讀書,課外愛讀書、會讀書。讓語文閲讀教學就充滿了活力,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裏學語文、用語文,豐富知識,提高能力。讓學生的語文素養有了質的提高和量的飛躍。將區課題`《國小語文閲讀教學“雙軌四步練閲讀”實踐研究》推向了一個深的層次。

級部編本語文教學心得體會 篇9

在懷集丘紅慧名師工作室跟崗學習的這段時間裏,我非常榮幸有機會聽了廣東省國小特級教師、肇慶市端州區教研室教研員楊曉紅老師關於“閲讀教學”的精彩講座。我受益匪淺!楊老師不僅以生動的語言、大量的實例和多年的教研經驗向我們詮釋了各個時間階段語文閲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閲讀教學的方向,更讓我們感受到了一位名師的敬業、樂業、創新、奉獻的情懷。

楊老師在講座中明確了閲讀教學的三個層次以及課標中閲讀教學的要求,使我們每個教學段的教師都能夠清晰地瞭解到我們的語文課堂該教什麼,該達到怎樣的教學目的。楊老師列舉了大量的比賽課例,具體分析了課改背景下的閲讀教學趨勢,使我對語文閲讀教學所走過的路程有清晰的瞭解,更明白到國小語文閲讀教學任務的艱鉅。

在聽了報告後,我深受啟發,就談談我的學習體會。

一、閲讀教學中應該從教學生學會知識轉向教會學習。

我對這個觀點的理解是:閲讀教學中要滲透學法指導。學法指導要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材為情感載體的原則。一方面教師要因勢利導,另一方面要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課本讓學生讀,思路讓學生講,規律讓學生找,學法讓學生悟,使閲讀方法真正成為學生可貴的精神財富。但是,學法指導時僅教給學生掌握一套科學的學習方法還不夠,還應注意以下三點:第一、學法最好是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出來的,而不是老師生硬傳授的。第二、要重視學習品格的培養,即培養學生的自主精神、創造精神,努力上進精神,這是學法指導取得成效的保證。第三、學法指導要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這是學法指導取得成效的必要條件。

二、閲讀教學要以語言學習為中心。

“語文”就是指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語文教學就是語言運用的教學。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要求語文教學要着眼於培養學生語文運用能力的實用功能。語言學習得好,運用語言的能力就強。可是目前在國小語文教學中,許多教師由於認識的偏差,出現了人文性過度,工具性不足的傾向。表現為:重感悟,輕訓練;重內容,輕語言;重閲讀,輕作文等。國小語言訓練要根據學生年齡的特點,有目的有順序地進行語言學習,幫助學生積累詞彙,正確、熟練地運用語言。

三、語文教師是閲讀教學的關鍵,語文課要表現語文老師的高度與深度。

楊老師聯繫自己的實際,談了語文教師該如何提高的文化底藴,提高素質修養。最令我難忘的是她自己不僅僅深入課堂聽了兩千多節課例,還經常實踐研究,上課、研討、讀書、提高。令我深感欽佩。我心中的語文教師應該是擁有一股自由的情感,一片思想的天空,進行專業的探索,不斷提升專業水平,具有大家風範,沒有匠氣,沒有俗氣,只有一股真正的人文氣質的形象。要達到這個高度,我們首先要做到:永葆激情,忠誠教育。語文教師要有“天高雲淡,笑看雲捲雲舒,潮起潮落,立於潮頭寫春秋”的胸懷與氣度。不會因為壞境的改變,經濟的衝擊,地位的升降而改變,永遠保持一顆敬崗愛業的熱情的心。然後還要做到:張揚個性,業精於勤。張揚個性,鋭意改革,創意教學,形成風格。潛心靜慮,默默努力,靜靜成長。最後還要做到:博覽羣書,內省致遠。教師要有精深的專業知識,開闊的人文視野,深厚的教育理論功底,博覽羣書,內省言行,將我們的言行內化為學術的性格,在反思中成長。

聽了這個講座,我想到的是:要是我們能夠多一些這樣的機會聆聽專家的指點,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會更有信心;我們的語文教師要是都能在實踐中總結,反思,提高,那麼,我們的國小語文教學將會走上一個更高的台階。

級部編本語文教學心得體會 篇10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是每一位語文教師都非常關注的問題。在實際工作中,我也往往感到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強,學習熱情不高,把學習當做一種負擔,甚至產生厭學心裏。對於這種情況,我認為除了幫助其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之外,還應改革教學方法,將組織教學的着眼點從傳授知識轉移到激發學生的情感和興趣上來,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使自己的教學活動能帶給學生一種美好的情感體驗,以滿足學生的求知慾和情感需求。

情感是教學教程中頭等重要的心理因素,作為傳授知識的教師來説,應抓住情感,寓情於教,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語文教學水平。那麼,在教學中應怎樣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呢?

一.準確地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語文教材提供了豐富的情感因素。文章是一個承載多種情感信息的載體。教師就要熟練地掌握教材,細心地體味感情,必須吃透教材。教師要把知識和感情傳授給學生,必須在備課時首先增強自身對課文的真切感受,應擁有豐富的知識和飽滿的思想感情,然後將這種情感融入到教學當中,引發學生的共鳴,使教學情境進入最佳狀態。

二.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如果能以靈活多變、新穎獨特的導入語,或是有意識地創設一些能引起學生精神活躍的問題,把學生帶入新鮮的情境中,就很容易撥動學生的心絃,激發學生的情感。教師要根據教材的內容預先設計一些與教材有關,同時又能激發學生興趣的環節,創設能激發學生表現慾望的情境,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獲取知識,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在學習《卡羅納》一文。在講解課文,學習語文知識前,可先介紹一本書《愛的教育》。這本書曾在19世紀轟動了意大利文壇,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吸引力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裏邊的一篇故事《卡羅納》。進一步誘導學生展開聯想,並聯系自己的實際,談談人們對卡羅納的真切關愛。人的情感是相通的,學生由此及彼,就更能理解課文中“關愛”,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同時也能促進學生帶着一種情感需求去學習課文,並在學習過程中去滿足這種情感需求。

三.在朗讀中體會情感

朗讀是語文學習中的最基本的一種閲讀方式,是語文學習的物質外殼,是學好語文的基礎,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方法。俗話説:“讀書百遍,其意自見。”朗讀能力的培養是語文教學重要任務之一。感情朗讀又是以理解課文為基礎而進行的,使學生在加深理解的同時受到感染和薰陶;同時感情朗讀又反作用於課文的理解,當學生能夠把本來毫無生氣的文字符號通過朗讀折射出一定的情感光芒,則説明已經把握了文章的情感基調。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卻有許多學生不願張口,或張口就錯,這樣的朗讀是不能滿足語文學習的需要的。在課堂中創設輕鬆有趣的課堂氣氛,創造靈活多樣的朗讀情景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方法。,

1、演讀配合

所謂“演讀配合”其一就是要邊讀邊演,通過表演簡單的舞蹈、舞台動作,讓學生充分表達內心的情感體會,以達到感情朗讀的效果,一般適用於童話教學。其二就是在學習課文時或學完課文後,讓學生把課文改編成課本劇,自編自演,適合童話故事式的課文即《幸福是什麼》、《小木偶的故事》等課文.國小生特別是四年級的學生,天性活潑、愛模仿、愛遊戲、愛表演,可以通過表演動作和表演課本劇的朗讀形式來滿足他們的天性。學生在課本劇的情景影響下,既訓練了朗讀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創造能力及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

2、音樂情景朗讀法。

我國傳統文學常與音樂交融一起,顯示出音律文章的優美。因此在朗讀一篇優美的、或是感情摯深的、又或是具有氣勢磅礴的文章時,配上恰當的音樂,將會收到非常精彩的效果。例如在上《觀潮》一課時,配上一段時而咆哮,時而温婉低語的音樂。會讓文中的景物更完美地浮現出來。學生也在朗讀中不知不覺地體會到文中的意境,從而領悟出文中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3、想象情景朗讀法。

“想象情景朗讀法”就是師生通過運用語言、音樂和圖畫等教具進行渲染氣氛,再現課文情景,發揮想象,領悟人物情感而進行的一種情景交融的朗讀方法。它能讓學生有身臨其景的感覺,而達到有感情朗讀的目的。適合情景^對`話式、童話式和描寫優美風景的文章,如:《鳥的天堂》等課文。

四.層層設疑 創設競爭的情境

在課堂教學中,可有意識地層層設疑,創設一種探討問題的情境,以不斷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當然,問題難度需適,過易的問題,迎刃而解了,學生不能從中體會思維活動所帶來的愉悦;而過難的問題,學生百思不得其解,也無法從中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在課堂中創設一個競爭的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完一篇短文,學完幾首唐詩,不防用三五分鐘讓學生背誦。看誰記得最快,最好。在課文講解過程中,也不防故意出一個關鍵性錯誤,以引起爭論,使學生在爭辯中更好地理解課文。這種競爭。能使學生的思維運轉到最佳狀態,從而興致勃勃地投入到競賽中去。

級部編本語文教學心得體會 篇11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七年級(7)、(8)班語文教學工作。本人堅持認真備課、上課、聽課、評課,及時批改並講評作業;做好課後輔導工作,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同時,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思想覺悟,並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現將個人覺得較有特色的做法總結如下: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是一門充滿思想、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智慧的學科。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為教師關注的熱點,討論、交流、探究等學習方式已成為課堂的主流。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注重新課導入

“興趣是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在導入新課,讓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於一種輕鬆和諧的環境氛圍中,而又不知不覺地學語文。我們要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導入方式。可以用多媒體展示課文的畫面讓學生進入情景,比如在教《石榴》一文我展示有關石榴的畫面,播放有關“石榴”的詩詞,從視覺和聽覺調動學生的情感;也可用講述故事的方式導入,採用激發興趣、設計懸念……引發設計,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學習之門。

本學期繼續實行“課前推詩”的方式,讓學生在讀詩、評詩的氛圍中進入課文,同時,欣賞詩歌,感受詩歌的魅力。

(二)培養探究習慣

在語文教學中,閲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而能各抒己見。在思考辯論中,教師穿針引線,巧妙點撥,以促進學生在激烈的爭辯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語言的昇華和靈性的開發。教師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後,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通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了自然,懂得了知識是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了自我價值。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讓學生表述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學生理解和表達,輸入和輸出相輔相成,真正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廣闊的舞台。

二、重視朗讀品評感悟,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而由於課堂教學時間有限,課文中的精彩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為了使這些精彩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們可以在閲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覆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昇華認識,填補空白。如在《地毯下的塵土》的閲讀教學中,我是這樣引導學生這樣品評:“學習了這篇課文,你認為文中什麼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你選擇其中的一點説一説。”此時的學生充分表述他們的真實感受,引導學生選擇自己閲讀感悟的精華,進行具體表述,讓他們在各自品評中進一步昇華認識。

三、注重課內外結合,培養學生綜合學習能力

美國一位教育家指出:“課堂的外延與課外的外延相等。以課堂學習為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為訓練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在課程改革實踐中,我們已把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了廣闊的天地。我讓學生閲讀《魯濱遜漂流記》等課外書,通過這些收集與閲讀,為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指導學生深入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形成大語文觀。

本學期雖然盡了自己的責任和能力順利完成了教學工作任務,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理想的、整體的教育要求還有一定距離,今後我將加倍努力,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不懈探索。

級部編本語文教學心得體會 篇12

在本週的語文教研活動中有幸聽取了我校高級教師田婭的教學經驗分享,通過此次學習,我心中感觸很深。下面是我學習後的體會:

首先,田婭老師的敬業精神值得敬佩,更值得我學習。作為一名教師,沒有一點責任心和敬業精神那是不行的。要想教育好學生,增強責任意識是至關重要的,沒有強烈的責任心是無法教育好學生的。我們教師應該立足現今,着眼未來,以苦為樂,甘於寂寞,勤勤懇懇,充當人梯,負起我們這個光榮而艱鉅的任務,為後代着想,為家長負責,為學生負責,為我們祖國千秋大業負責。

其次,正如田婭老師所講:教學中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必須對學生“狠”一點,老師説過的話一定要收承諾。要説到做到,學生學習任務沒有完成的必須完成,決不允許敷衍塞責,矇混過關。當然,我們自己在教學上更應該“實”一點,必須腳踏實地,兢兢業業,才能搞好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

短短的培訓時間結束了,但留給我的卻是深深的回憶,是一筆寶貴的財富。這些成功的經驗為我今後的教育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做的是:

第一,自我反思。從以往的實踐中總結經驗得失。

第二,不斷學習。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是提高自我素養的'良好基奠。一桶水早已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了,我要不斷學習,成為長流水。

第三,交流,多向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學習。他人直言不諱的意見與建議可能是發現不足、認識“廬山真面目”的有效途徑。

級部編本語文教學心得體會 篇13

語文學科是一門基礎學科,它的重要性自不必説。它的特殊性相對於其他的學科來説,更重視多讀,多思,更重視觀察體驗。應該留給學生更多的時間閲讀名著,在生活中體驗。可對於當前的國中語文教學,這是不可能的。原因有三:

一、認識問題 有許多業外人士(包括家長、其他學科的老師)認為語文是很好教很好學的,能説話能寫字就會學語文。不用花太多的時間。時間應花在做習題上。許多家長認為做題才是學習,才是作業,讀書不算作業,特別是讀課外書,那更是旁門左道,大逆不道的。還有功利心作怪,覺得數理化外更好“撈分”,語文就算不怎麼搞也不會差到哪裏去,使勁搞短期也沒有太大的效應,那還不如把時間花在那些科目上。

二、時間問題 每門課的老師都希望學生能學好自己的這門課,這無可厚非。但太多的老師認同一個真理:量變引起質變。所以每科的作業總是少不了的。那些作業是要動筆寫出來的,背誦要檢查的,這樣的作業學生不做是不行的,這是“硬”任務。可是語文不行,語文除了記憶,除了少量的作業要寫之外,更重要的是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要有相當的閲讀量,而這樣的作業是不好檢查的,更不可能點點滴滴落實到筆頭上。這是“軟”任務。而學生的精力畢竟有限,那就只有先完成“硬”任務,在保證不受批評的前提下,再來完成“軟”任務。累了,晚了,“軟”任務也就成了沒任務了。久而久之,語文也就成了“薄弱學科”。

三、方式問題 現在的學生缺少生活體驗,情商偏低,看不到讓他們感動的人和事。一寫作文,説到親情,就是媽媽在嚴冬的深夜送我上醫院;一提到誠信就是在路上撿到一個裝滿現金的錢包交給警察叔叔。這也不全怪他們,他們沒有生活的儲備,只有“閉門造車”,能這樣算不錯了。因為現在的許多家長把孩子關在家裏,什麼活動都不讓參加,什麼事情都不讓幹,認為學生就應該“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學生從哪裏去找真情實感?其實帶學生親身實踐考察是最好的學習方式之一,比如春遊,踏青等,可考慮到安全問題,誰敢去做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萬一出了問題,誰也擔不起這個責任,連後悔的機會都沒有。就算是讓學生在電視中學習,或是利用網絡,都是行不通的,因為學生沒有自覺性,要麼看不相關的節目,要麼上網打遊戲,家長管不了,就乾脆一竿子打死,不許看。這個渠道又堵上了,就是過年過節,鼓勵學生參加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家長也是不願意,不放心,自己又捨不得花時間去陪伴,於是那些佈置寫的文章又是憑空杜撰的“精華”。甚至好書的推薦,語文老師也是膽戰心驚,因為文件明確提出:教師不得向學生推薦課外書或資料。這涉及到費用問題,更是“紅線中的紅線”,是“雷區”。

所以可以概括,語文老師的語文教學,除了包裏幾本書,就剩老師一張嘴了。可縱觀任何一個作家文學家,哪一個不是博覽羣書,又經過生活的洗禮,積澱下豐富的情感之後,才有曠世之作的呢?我們不説當作家文學家,但要學好語文,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多讀,多體驗,多思考,一個都不能少。

也許有人會説,你説那麼遠幹什麼,我們現在要的是升學,是考重高。怎樣提高AB率。這就説到語文教學的遠慮和近憂上了。

如果遠慮,我們就應當多讓學生讀書,讀經典讀名著,指導他們讀什麼,如何讀,從中獲益。就應當讓學生有開闊的視野,豐富的情感,指導他們觀察生活,體驗生活,。體察人間百態,品嚐世態炎涼。這是要花大量的時間的,我們要不怕花時間,哪怕是金貴的課堂,要知道“磨刀不誤砍柴功”的道理。

如果近憂,我們就關上門研究會考考什麼,不考什麼。哪些技巧對會考有用。時間應花在多做習題,多講技巧之上。以前我也這樣,大綱要求考的我就講,不考的就少講甚至不講。比如句子的成分劃分,句羣的關係等。可畢業後學生反饋的情況是,到了高中後,許多的知識欠缺,於是高中的老師説國中的老師在搞什麼名堂,就象我們當初責怪國小的老師一樣。

我希望我的學生能從我這裏感受到學習語文的快樂,學到學習語文的一些好的方法,將來成為情感豐富,博學多才的人,而不是見到題目就興奮,拿到作文就憑技巧瞎編的“考試機器”。

該多遠慮還是多近憂呢?也許有人會説:既要遠慮又要近憂!

談何容易!

級部編本語文教學心得體會 篇14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六年二班的語文教學工作.在工作中,我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及相關的理論知識,在已有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的基礎上,深入研究和學習各種新的教學方法.在工作中不斷探索,不斷反思,不斷總結,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認識自己的不足,找出自己與優秀教師的差距,虛心向經驗豐富和具有先進教學方法的教師學習,取長補短,力求使自己在較短的時間裏縮短與他人的距離,不斷進步.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我獲取了很多寶貴的教學經驗和點滴的教學進步.以下是我對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作如下的回顧與總結:

一思想政治表現

我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立志當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為教育事業奉獻自己認真閲讀的點滴力量,爭取為國家培養一批優秀的接班人更好地建設我們的祖國.作為國家的一員,我認真閲讀報刊,雜誌,及時收聽廣播,瞭解國內外大事,以清醒的頭腦看待問題,分清是與非,黑與白,對與錯,時刻以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標準提醒自己, 不斷地嚴格要求自己,決不做出有損國家與人民利益的事情. 作為冼村國小的一名教師,我熱愛學校,熱愛學生,時刻以小主人的身份關心學校的發展,協助學校,為冼村國小美好的明天出謀獻策,儘自己的能力做好學校交給我的各項工作.此外,我自覺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團結集體,熱心幫助同事,不早退不遲到,認真學習新的教育理論,以新的教學方法指導教學,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方法.我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

二,教育教學工作:

1,我認真備課,積極,細心地鑽研教材,針對不同學生的個性差異,尋求最佳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

教學就是教與學,兩者是相互聯繫,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學者.學生是被教的主體.因此,瞭解和分析學生情況,有針對地教對教學成功與否至關重要.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新課程倡導教師要轉換教學角色,由老師的教變為學生主動地學.此外,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每個學生的接受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在教學中,我認認真真地備課,深入地鑽研教材,針對不同學生的個性差異,即備教材又備學生,尋找不同的教學方法對他們因材施教.此外,在課堂教學中,我充分運用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們逐漸對語文學習充滿興趣,向40分鐘要質量.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學生們的語文能力,素養及語文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語文成績也有很大的進步.本學期期末考試,我班的合格率為100%,平均分為86.3優分率為84.7%.

2,做好中下生的課外輔導和優生的培養等各項工作,效果顯著.語文是一門工具學科,對學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難,在這樣一種大環境之下,要教好語文,就要讓學生喜愛語文,讓他們對語文產生興趣.否則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畏難情緒,不願學,也無法學下去.為此,我根據優生與中下生接受能力和學習要求的不同採取了一些不同方法,就是運用多種不同的方法和事例,讓他們更瞭解語文,更喜歡學習語文.鼓勵他們多開展有益身心的讀書活動,利用課餘時間多讀課外書籍,豐富自己的課外知識,擴大他們的視野,因為只有語文水平提高,他們才能提高同學們的語文寫作能力,對成績優秀的同學很有好處.因為語文的特殊情況,學生在不斷學習中,會出現好差分化現象,差生面擴大,會嚴重影響班內的學習風氣.因此,絕對不能忽視.為此,我制定了具體的計劃和目標.對這部分同學進行有計劃的輔導.我把這批同學分為三個組.第一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時懶動腦筋不學的同學,對這些同學,我採取集體輔導,給他們分配固定任務,不讓他們有偷懶的機會,讓他們發揮應有水平; 第二組是肯學,但由於能力不強的同學.對這部分同學要適當引導,耐心教導,慢慢提高他們的成績,不能操之過急,且要多鼓勵.只要他們肯努力,成績有望提高;第三組是紀律鬆散,學習不認真,基礎又不好的同學.對這部分人要進行課餘時間個別輔導.因為這部分同學需要一個安靜而又不受干擾的環境,才會立下心來學習.只要堅持輔導,這些同學基礎重新建立起來,以後授課的效果就會更好.本學期,我班盧子傑同學參加天河區六年級語文能力競賽榮獲三等獎.冼浩華,冼曉琪,陳偉健等同學的語文成績在他們原本的基礎上都得到相應的提高,品嚐到成功的喜悦.

3通過多種方法,培養學生愛閲讀課外書籍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作為即將畢業的國小生,他們的閲讀興趣一向不濃,認為讀書很悶,還不如打電腦好玩,常常沉迷於網絡遊戲,以父母不給他們買書或家裏沒有書為藉口不願意讀書.為此,我通過向家長了解,發現事情並不是如學生們所説的那樣,而是由於缺乏興趣引起的,採取對症下藥的方法:首先為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我從作文的選題入手,以寫童話,想象文為主,適合學生的思維特點,另外,積累大量的語彙是寫好作文的關鍵.我充分利用課前一分鐘,藉助故事,作文佳作,讓學生邊聽邊記好詞好句.平日每天輪流,一位學生在黑板上摘錄好詞好句,要求其餘學生讀讀記記.做好家長和學生的工作鼓勵他們到廣州圖書館或中山圖書館辦借書證,利用節假日的時間到這些大型的圖書館閲讀和借閲大量的書籍.經過一學期的嘗試,本班學生的詞彙量大大增加,語句通順了,閲讀興趣濃了,寫作能力也有了比較明顯的提高.

語文是語言.因此,除了課堂效果之外,還需要讓學生多讀,多講,多練.為此,在早讀時,我堅持下班瞭解早讀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課後發現學生作業問題也及時解決,及時講清楚,讓學生即時消化.另外,對部分不自覺的同學還採取強硬背誦等方式,提高他們的能力.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種考驗.無論成績高低,都體現了我在這學期的教學成果.我明白到這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學期後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因此,無論怎樣辛苦,我都會繼續努力,多問,多想,多向前輩學習,爭取進步.

三,為了提高本人自身的素質和教育教學能力,我積極參加各種教育教研活動和各種提高班的學習,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收集更多寶貴的教育教學經驗,利用課餘時間閲讀大量的教育教學書籍和報刊,汲取其精華,撰寫讀書筆記和讀後感,取長補短,在學習中不斷地取得進步.此外,本人在教學中還及時瞭解學生們的各種動態,積極地與科任老師和家長取得聯繫,對孩子進行思想教育,共同研究教育孩子的各種方法,使每一位孩子共同進步.

級部編本語文教學心得體會 篇15

一個人具有了自學的能力和習慣,將能一輩子讀書,從而一輩子受用。所以,我們應該把培養學生自學能力作為語文教學的重

中之重,切實抓好。

自學能力不僅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本因素,也是發展各門學科自學努力的基礎,對於學生來講是非常重要的。實施有效課堂教學模式四周以來,我發現我們辛苦編的學案發下後,學生只是敷衍了事,根本沒按要求去做。那麼,怎樣培養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呢?我們三個語文老師一起想辦法,最後決定先交給學生方法,再培養習慣。

具體做法如下:

一、教學方法

1、安排有序的自學程序(即按學案自學),讓學生定向發展。

例如:閲讀課,可以安排為:自讀(課文)——自查(工具書)——自思(重點、難點)——自結(積累基礎知識要點)——自練(各類習題)。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再發現的過程。因此,必須教會學生如何發現,只有發現,才能有話可説,才能有問題可究,才能有所創新。培養學生自學能力,不應有侷限性,而應拓寬學生的學習渠道,課內課外一齊抓。

2、自學中充分利用第三者。

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大多數人喜歡在安靜的環境中學習,在安靜中學習,干擾少,學習的效率高。但是有時在安靜的環境中學習也有一些弊端,比如説在學習時,只是學習者與文本的接觸,有時文本內容的某些點會成為學習者的盲點,或者説引不起學習者的重視。如果我們利用第三者來學習就可能會避免這一現象的產生,學習會更深入一些,學習效率會更高一些。所以我們提倡小組合作學習。在學過之後,請一個學習的夥伴來抽測一下自己的學習情況,當有人要抽測自己時,自己平時的學習認真程度和記憶得準確程度都會大大地提高,對大腦皮層的刺激程度明顯加強,所以找一個抽測的夥伴也能很好地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藉助測試題目通過做學案上的測試題目,會使自己儘快地抓住重點和難點。然後,依據重點和難點來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提高學習的針對性,做到有目標地學習。

通過以上的'實踐,學生的自學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培養習慣:

對於缺乏自學能力的學生來説,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養成良好學習習慣,不會學習。我們主要要求學生做到“五個認真”和“三個堅持”。五個認真——認真預習的習慣,認真上課的習慣,認真作業的習慣,認真鞏固的習慣,認真檢測的習慣。三個堅持——堅持閲讀的習慣,堅持寫讀書筆記的習慣,堅持寫日記的習慣。

以上的要求落實到學生學習的活動中就要做到“字要規規矩矩地寫,課文要仔仔細細地讀,練習要踏踏實實地做,作業要認認真真地完成”。對於學生來説,這也是衡量一個人是否具有良好學習習慣的標準,只有真正做到“五個認真”和“三個堅持”學生的自學能力才真正提高。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一定會提高的,我們期待着。

級部編本語文教學心得體會 篇16

語文課程改革從理念、內容到實施,都有較大變化,學生在學習中怎樣運用正確的方法,掌握學習規律,提高學習效率,取得好的學習效果。這向中學一線語文教師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怎樣抓好中學語文課程的教學,更好的為教學服務?本人多年的教學實踐認為應從以下幾點入手。

1.“教材為本”向“以學生為本”的轉變 現代教育強調民主化教學,強調以人為本,強調學生的個性張揚,強調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新課程標準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把“以知識為中心”變為“以人的全面發展為中心”.堅持“以學生為本”,讓學校成為學生實現生命價值的場所;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使豐富多彩的個人世界展現出來,重視每個學生獨立的生命個體,關注學生的個性的健康發展;要轉變地位和角色,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係,通過教育活動,使學生得到不斷的發展並走向成熟。培養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人、學會生存以及學會共同生活,為社會培養有用的人才。

2. 教學會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及其發展規律 在課程改革與教學不斷髮展的今天,新的課程理念要求我們所培養的人才不但具有精深廣博的知識和能力。還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國中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特點、和現狀,有助於教師更好的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教師要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瞭解學生能力差異、個性特徵、學習心理等。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學生的優點,充分調動學生的想像,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需求和興趣,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的體會就會讓學生茅塞頓開,心領神會……教師的引導可以達到最佳狀態。同時,國中生的情緒和情感具有外顯性,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組織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鼓勵學生大膽展開合理的想象、回答問題、發表自己獨到看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提高自信心。

3. 培養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方式 新的課程理念要求語文教學,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合作、探究、交流,特別重視學生的探究精神的培養。語文的探究性學習,要把課文以及自然、社會、自我都作為探究的對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能使學生在愉悦的氣氛中學習,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學生以一種積極的心態進入教學過程正是教學產生效果的重要條件。組織學生朗讀課文,小組探究。通過關鍵詞,體現人物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引導學生詞語真切地與文本對話,去探究發現,品味語言文字的無窮奧祕!學生的思維靈動,課堂的氣氛活躍;探究性學習模式活是語文探究性學習需要基本的模式,但不囿於固定的模式,需要廣大語文教師不斷探索創新。

4. 利用現代化教學技術等多種方法教學 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學習方法更顯示出它不可忽視的價值。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資源,現代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的應用為學生提供了必要的資源和技術。信息技術中有各種各樣的教育產品,如課件、軟件、多媒體技術等等。達爾文説“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藉助視頻、音樂、歌曲等現代媒體手段,將原本抽象的內容轉化為生動直觀地圖片展現在學生面前,使感知可視化,想象可視化、知識可視化。方法作為中介,在獲取新知識及形成能力中起了不可缺少的作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多媒體的運用使語文知識得以直觀、形象、生動的展示出來,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是教學內容和方法以計算機作為教學媒體的體現,它能夠更靈活、更易接受的方式來調動學和教,能夠不加重教師和學生負擔的情況下,高質量完成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

5. 培養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 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就決定了語文課程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語文是一門實踐性比較強的學科。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交際功能、文化功能、教育功能、審美功能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重視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6. 注重培養學生語文素養 課程標準要求培養有語文素養的社會成員,是否掌握語文的思想感情也是作為具有語文素養的一個重要標準。在探索科學與發展經濟過程中,需要具有一定的語文知識。具有語文素養的人往往善於更好的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發自己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這些都能有助於語文思想感情的滲透和培養,中學語文通過知識的傳授,不斷提高學生的識字與寫字、閲讀、寫作、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依據語文課程的性質、特點及在課程改革中的作用,結合中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因此結合學生的實際挖掘教材的教育因素,採取靈活多樣、生動形象的教學方法,有目的、有計劃地滲透思想教育,做到“文道統一”.讓學生在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的能力時,豐富自己的人文素養,這樣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7. 運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 課程評價即是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和對課堂本身的評價,這兩部分是有機統一的。從過分看重學業成績轉向綜合素質的評價已成時代要求的必然。質性的評價,能全面、深入、真實地再現被評價者的特點和發展趨勢,更有效幫助學生和促進學生的發展。評價既要重視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又要更多地關注學生在學習中的表現。在教學中,學生是否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合作、學會做人等方面進行檢測和綜合評價。

總之,教師作為學習的首席,運用科學的教育方法,多元化的教學評價充滿激情與學生和文本的對話,語文的課堂教學將是高效和諧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dwxoj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