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紅色圩場》電影觀後感心得範文5篇最新精選

《紅色圩場》電影觀後感心得範文5篇最新精選

《紅色圩場》講述了井岡山斗爭時期,毛澤東同志率領紅軍,為突破國民黨反動派的經濟封鎖,保證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物資供應和部隊給養,在遂川草林創建第一個紅色圩場的艱辛實踐和光輝歷程。這裏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紅色圩場》的觀後感,供大家參考。

《紅色圩場》電影觀後感心得範文5篇最新精選

20xx《紅色圩場》觀後感

作為一部獻禮電影,這部《紅色圩場》倒是獨闢蹊徑,描述的是在遂川草林創建第一個紅色圩場的故事,這樣的角度倒是少見,同樣是反映光輝歷程的故事,該片並不是突出大人物的一舉一動,而是通過生活化的筆觸,利用嫻熟的電影語言,對歷史事件的還原和呈現,從而造就真實的“地氣”質感。

我們都知道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但很少知道當年在哪個艱苦歲月裏,為突破國民黨反動派的經濟封鎖,從而在曹林建立圩場保證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物資供應和部隊給養的故事。

説白了,部隊打仗需要糧草和後勤,一人一張嘴,戰士們都需要吃飯,説得簡單但實施起來非常難,也是很多觀眾平時容易忽略和錯過的地方,所以這部《紅色圩場》除了反映史實,也帶有很強的科普味道,就是向觀眾描述這個鮮為人知的歷史。

正因如此,該片圍繞在該基調下的三大特質,循序漸進,逐步探究電影的主題,讓這部獻禮電影,頓時生動起來。

首先,就是對鮮為人知環境的塑造。

草林圩場位於遂川縣城西北23公里處。歷史上有五條街,170多問店鋪,常有廣東、湖南、福建等外埠商人來此經商。但在當時的情況下,整個圩場卻為豪紳地主、資本家所把持壟斷,他們利用權勢,左右市場,剝削農民,欺壓中小商人。而且工農革命軍來到的時候,他們也阻止中小商人開店,這樣的環境塑造為隨後的故事做好了鋪墊。

其次,就是對新事物循序漸進的表達

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環境險惡,戰鬥頻繁,生活艱苦,工農革命軍來到井岡山初期,在缺少物質的情況下,毛委員決定開闢圩場,但無論對於當地老百姓還是革命軍,這都是一個摸着石頭過河的過程。因為時代的原因,老百姓把革命軍當成了國軍一樣的隊伍,對無產階級產生誤解,而初來乍到的革命軍有時候也矯枉過正,與當地商人也存在着分歧。

電影並沒有迴避這些事實,而是尋找突破口,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比如毛委員在茶館那場戲,對當地軍民的解釋就贏得了滿堂彩,而小戰士也會因為不得章法的操作,而被關禁閉。電影通過對軍民多方角色和事件的細緻描寫,只有將雙方真實的遭遇擺在面前,才能更加深刻的反映主題,那就是在激烈“碰撞”中擦出了真理的火花。

最後,是生動的角色描寫。

作為一部描寫史實的電影,電影除了涉及到相關歷史角色。也生動的塑造瞭如黃梓峯這樣令人可敬的小戰士形象。

上文説過被關禁閉的小戰士,就是黃梓峯。他是富家子弟出身,但對於無產階級有着堅定的信仰,最終讓他及時糾正了自己錯誤,最後的結局也讓人淚目。電影的側面描述,以及大量生活化的特徵,讓故事主題格外深刻,尤其是對於主席的人物塑造上,從嚴明軍紀的領導人,到平易近人的長輩。

從開場對街市的走訪,到中段用聲東擊西的計策成功瓦解反動派勢力反撲,乃至結尾因為一碗紅燒肉,對老百姓和戰友的關懷,對小戰士思念等情感渲染,這些極具生活化的橋段,平凡而又真實,拉近影片與觀眾的距離。

在敍事角度和人設方面的不走尋常路,讓《紅色圩場》的故事主題格外深刻。因為電影始終在述説一個道理:歷史發展是在不斷探索中曲折前進的,還在於對於信仰和真理的堅定,這也讓整個影片更加豐滿,更加立體。在逆境中歷經艱難曲折,才能開闢出革命成功之路的偉大曆程,為以後做好經濟工作積累了極其寶貴的經驗!

20xx《紅色圩場》觀看心得

雖然毛澤東在《湖南農民運動的考察報告》中説“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但作為充滿智慧的領袖,他更加深知革命的前提是先吃上飯、穿上衣。因此,在我國工農革命的早期,吃穿上的匱乏是如何解決的呢?回答這個疑問的,正是12月24日內地上映的革命歷史題材電影《紅色圩場》。該片講述了井岡山斗爭時期,毛澤東同志(王霙飾)率領紅軍為突破國民黨反動派的經濟封鎖,保證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物資供應和部隊給養,在遂川草林創建第一個紅色圩場的艱辛實踐和光輝歷程。

從這部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紅軍的革命和那些的暴力起義有着本質的不同。很多不瞭解歷史的人會覺得,當年紅軍打掉了那麼多土豪劣紳,肯定“沒收”了不少好東西啊。怎麼還能缺了吃穿呢?實則不然,紅軍的革命是有原則有底線的。雖然紅軍打掉了土豪劣紳,但如片中所講,他們更多的是把土豪的錢糧分給了貧苦百姓。即便是作為領袖的毛澤東,也就只給自己保留了一塊不足2立方厘米的紅燒肉而已。因此,當時的紅軍,在物資給養上的確面臨很大的困難。

不同於野蠻的、一次性的解決方式,毛澤東的偉大在於他總能用智慧來解決眼前的困境。就像他用軍事智慧去突出重圍、打破封鎖、清除税卡、反制偷襲,他解決經濟上的困境也是用的頭腦。我們都知道毛澤東是偉大的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相關的影視作品已不在少數。不過大多數人可能並不知道,毛澤東在經濟學上的智慧,也是不遑多讓的。只是他的經濟學智慧在《紅色圩場》前罕有作品表現出來罷了。

在中國的影視工業裏,以毛澤東為核心角色存在一個比漫威宇宙大得多的紅色宇宙。這個宇宙裏的不同作品,展示着偉大領袖在不同領域裏的面貌。近幾年的趨勢,是將其還原為普通人。很多新作都挖掘了不少毛澤東在生活中的小故事。比如他和身邊警衞員的談心啦,他和子女間的玩耍啦。《紅色圩場》則迴歸了紅色宇宙的主線,再次展現毛澤東身為領袖的偉大之處。如片中所講,正是在他的領導下,紅軍才回避了很多危險行為,把握住了與小商户打交道的尺度。也正是在他的規劃和指導下,草林圩場才重新迴歸了正常秩序,恢復了商業活力。

當圩場正常有序地運作起來後,我們發現這時紅軍的物資給養問題才得到了可持續的徹底解決。從結果上來看,毛澤東的決策和領導是完全正確的、是比其它方法更加高明的。雖然“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但想要革命成功,怎麼也得先吃上飯吧。《紅色圩場》補上了紅色宇宙更深層、更幕後,也是很容易被人所忽略的那一環。

20xx《紅色圩場》觀看有感

由著名國家一級演員王霙擔任主演,展現遂川革命老區的人文歷史和風土人情的紅色電影《紅色圩場》,已順利通過國家重大革命和重大歷史題材審查小組審查和國家電影局終審,將於上半年在部分院線和央視六套與觀眾見面。

電影《紅色圩場》全程在遂川完成攝製,歷時26天,途經7個鄉鎮11個景點。劇組每到一處,都吸引當地廣大羣眾積極響應,配合參加羣演。該片的上映對於進一步弘揚“堅定理想、實事求是、艱苦奮鬥、依靠羣眾”的井岡山精神,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影片講述了井岡山斗爭時期,為突破國民黨反動派的經濟封鎖,保證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物資供應和部隊給養,毛澤東同志率領紅軍在遂川草林創建第一個紅色圩場的艱辛實踐和光輝歷程。

20xx《紅色圩場》觀看體會

由余斌導演,著名國家一級演員、毛澤東特型演員王霙主演的電影《紅色圩場》在遂川縣3月30日上午開拍。4月4日,此部影片開拍的第7天,記者探班該劇拍攝現場。

據瞭解,該片將在遂川縣草林鎮、堆子前鎮、大汾鎮、衙前鎮和泉江鎮5個鎮取景拍攝,拍攝期預計為25天。《紅色圩場》計劃於今年12月26日在中央六套播出。

“拍戲過程中,當地20xx多位羣眾把我圍得‘水泄不通’。當時,我的內心很感動,老百姓看到我飾演毛主席時非常熱情。大家要我現場模仿毛主席講話,我便拿着話筒學了一段。如今,在拍攝現場,老百姓就像當年支援紅軍一樣支援我們劇組。”王霙説。4日下午,該劇在草林鎮紅色圩場完成取景拍攝最後2場戲。儘管劇組已經在該鎮拍攝了7天,但是當地羣眾的熱情依然不減。據劇組介紹,拍攝7天下來,每天都有近百人積極報名參加羣演。餘斌告訴記者:“這裏的百姓真的很熱情、淳樸。每天有很多人圍觀,也有很多人來參加羣演,大家都很積極配合拍攝,每天的拍攝都非常順利。”

4月4日下午,該片在紅色圩場拍攝的場景為冬天,而草林鎮氣温達20多攝氏度,無論是主演還是羣演,大家都必須換上冬天的裝備,身穿大棉襖,頭戴厚棉帽。來自草林的黃阿姨是該影片的一位羣演,飾演一位在紅色圩場賣菜的阿姨。一場戲結束後,黃阿姨告訴記者,她渾身都濕透了。“總是看人家演電視,這次在家門口拍攝,抓住機會體驗了一把,不僅能過一把演員癮,還能讓自己上鏡頭,很不錯。導演還誇我表演能力不錯,很開心。”羣演康麗紅高興地對記者説:“連續當了2天羣眾演員,飾演了4個不同角色,有2個有正臉,還有一個有一句台詞,很滿足。”

據瞭解,該片拍攝的羣演都不計報酬,但當地百姓的熱情絲毫不減,每天都有上百人報名爭當羣演。

20xx《紅色圩場》觀看總結

一直以來,看多了革命題材的影視作品,但大部分都聚焦於爭平等、爭自由,雖然這是全民解放戰爭的重中之重,但有關經濟層面的改革和鬥爭,鮮少有作品會觸及。電影《紅色圩場》從史實出發,卻又視角獨特的,帶領觀眾來到井岡山斗爭時期,切身體會由主席領導的一場"圩場"之戰。

圩場,泛指鄉下的集市,也作"墟場",是比較南方地域化的稱呼。紅色圩場,顧名思義,是指由毛主席率領紅軍,為突破國民黨反動派的經濟封鎖,保證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物資供應和部隊給養,所建立的一個自由而平等的圩場。《紅色圩場》中的這首個紅色圩場,位於江西吉安遂川縣中部地區的草林鎮,這裏自古是商貿重鎮,而在片中,主席不顧個人安危,同大家一起來到鎮上,與商販百姓們交流時也如是説:"革命軍來草林是慕名而來,是來恢復圩場,跟大家一起做買賣的"。

是時,由於封建階級的剝削,和國民黨反動派的破壞,圩場已經不復當年的繁華。大地主大財閥隻手遮天,老實本分的生意人處處被欺,可謂是天怒人怨、人人自危。而我們革命軍的到來,也遭遇了各種誤解、冷對,當然,這一方面出於敵軍的誹謗與污衊,另一方面,我們的部隊,也有一些不夠自律的地方。由此,恢復圩場,不僅僅是建立正常的市場秩序,同時也是對抗地主惡霸與國民黨反動派,同時整頓我方紀律的要務,任重而道遠。

在整部《紅色圩場》中,主席在不同場合都説過這麼一句話:"那些靠自己的勞動所得,養活一家老小的中小商業者,我們連一個紅棗都不能動",行軍過程不拿百姓的一針一線,交易現場不貪商户一個紅棗的便宜,也相當真切地體現了人民紅軍來自人民,人民紅軍為人民的愛民護民作風。故事雖然發生在1920xx年,距離我們的全國解放,還要很漫長的路要走,但是從這裏,我們就能深深感覺,為什麼,我黨的隊伍能不斷壯大,能被百姓擁護,能取得最終的勝利,從《紅色圩場》中,便可見端倪。

《紅色圩場》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一個片段,便是有關一碗紅燒肉的部分。眾所周知,主席愛吃紅燒肉,但當時物資匱乏,資源緊缺,我們的隊伍,連吃糠咽菜都算是難得的美味,何來紅燒肉可食?在進駐圩場之後,戰士用打土豪劣紳,為百姓分錢分糧分肉剩下的下腳料,做了一小碗紅燒肉,端給主席,卻不料被怒斥,不能揩百姓的油,後來得知是下腳料製作,又用兩個銅板買下,並讓戰士們當場分吃。這個場景,相當感人,又非常以小見大,讓我們感受到偉人平凡質樸又高風亮節的風采。

誠如影片所説,草林紅色圩場的開闢,打破了自古以來土豪劣紳對圩場的控制和壟斷,人民羣眾第一次成了圩場的主人。而草林附近的土特產順暢外銷,有效地解決了當地百姓的生活困難,同時,根據地所需要的物品,也得到了解決。小小的一針一線,小小的一顆紅棗,小小的一碗紅燒肉,對於我們軍隊的未來和祖國的未來,意義重大。而這個紅色圩場的建立,也如燎原的星星之火一般,為未來席捲全國的革命風暴,打下了堅實的市場秩序與經濟基礎。

由此,電影《紅色圩場》的拍攝與上映,意義同樣重大,它帶領我們從一個圩場的視角,來投射整個新中國的解放歷程與建設歷程,不得不説,這是一場翻天覆地的經濟戰,而紅色圩場的成功建立,也為建國後的經濟建設,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經驗,並且影響着我們的今天。歷史證明,自由、平等、開放的市場秩序,才是經濟繁榮的基石,這是放之古今、放置於世界任何地方而皆準的成功寶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dgp8q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