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紅旗渠心得體會(精選5篇)

紅旗渠心得體會(精選5篇)

紅旗渠心得體會 篇1

9月9日廠黨總支組織黨員“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重温入黨誓詞”學習黨章·參觀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旗渠”。

紅旗渠心得體會(精選5篇)

紅旗渠是20世紀60年代,國家經濟困難時期,林縣人民以“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豪邁氣概,在黨的領導下經過十年艱苦奮鬥,戰勝種種困難建成的大型水利工程,是一部與大自然搏鬥的壯麗史詩。紅旗渠總長1525.6公里,林縣人民一錘一釺削平了1250個山頭,架設了151個渡槽,鑿通211個隧洞,共動用土石方2229萬立方米(相當於一道從哈爾濱到廣州的高3米、寬2米的“萬里長城”)。紅旗渠建成後,形成了以紅旗渠為主體,南谷洞、引上水庫及其他引、蓄水工程作補充調節,能引、能灌、能排、綜合利用的水利灌溉網,使全縣有效灌溉面積達到萬畝,結束了林縣世代十年九旱、水貴如油的歷史。紅旗渠被世人稱為“人工天河”,周恩來曾自豪地告訴國際友人:“新中國有兩大奇蹟,一個是南京長江大橋,一個是林縣紅旗渠”。紅旗渠不僅是現代工程史上的奇蹟,更是當代紅旗渠精神的搖籃。修渠中孕育形成的“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成為我們國家寶貴的精神財富。1995年4月,視察紅旗渠時指出:“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我們仍要繼續弘揚當年的修渠精神,把紅旗渠精神代代傳下去”。

參觀紅旗渠讓我們深受教育,紅旗渠精神既充滿了中華民族的豪情壯志,又彰顯了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既承載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又凸顯了中國人民的理想和追求。中華民族精神以愛國主義為核心,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為基本內容,以凝聚民族力量,推動社會進步為主要特徵。人工天河紅旗渠顯示了中華民族精神強大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不論是在年僅27歲就犧牲在作崗位上的吳祖太身上,還是在開山炸石蹦掉三顆門牙的除險隊長身上都清晰地表現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精忠報國的精神,這種精神有着巨大的震撼力和穿透力,閃耀着人文精神與理性主義的光芒。

今天我們學習繼承紅旗渠精神,就是要保持吃苦耐勞,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就是要在工作中學習、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做到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主觀世界,用改造主觀世界的成效來推進客觀世界的改造;就是要強化加快發展的使命感,要讓紅旗渠精神體現出強大的生命力。

紅旗渠代表的是一種時代的精神,看到了紅旗渠就會使人重拾記憶,憶起那個時代自立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在全黨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活動中,紅旗渠精神將引領我們戰勝困難,鼓舞鬥志,走向勝利。

紅旗渠心得體會 篇2

在《中國共產黨章程》中,黨的羣眾路線的科學表述是:“黨在自己的工作中實行羣眾路線,一切為了羣眾,一切依靠羣眾,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羣眾的自覺行動。在觀看了紀錄片《紅旗渠》後,我深深地體會到了這個表述的科學性。我們的人工天河——紅旗渠正是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羣眾的自覺行動。人民羣眾和我們的黨一起創造了這個奇蹟。

作為一個生在紅旗渠畔,長在紅旗渠旁的教育工作者。我時時都在感受着紅旗渠精神。首先我想闡述一下我感受到的紅旗渠精神。

在上世紀60年代,有一羣人,憑着一種精神、一種理想、一種信念,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他們就是林縣人民,修渠引水是林縣人的夢,他們用自己的努力和奮鬥,修建紅旗渠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在修建紅旗渠的過程中,林縣人民把中華民族精神與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結合起來,與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結合起來,既繼承了勤勞、節儉、勇敢的優秀民族傳統,又體現了當代共產黨人和人民羣眾不畏艱險、科學求是的堅定信心和強大力量。紅旗渠精神以自力更生為立足點,以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為核心,以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為導向,是偉大民族精神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時代體現。紅旗渠精神彰顯了偉大的民族精神。

同志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中國精神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與時代精神的有機結合,是中國道路、中國模式的精神內涵,代表着中國各民族的形象,體現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彰顯着中國人的精神風貌。弘揚中國精神,就有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凝結劑和推進器,就有了超越自我,走向輝煌的強大精神力量。

實際上,紅旗渠精神就是我們的民族精神,是中國精神。在當今社會,弘揚紅旗渠精神有着極強的現實意義。

一、 紅旗渠精神是興國之魂、強國之魂

一個前進的時代,總有一種奮發向上的精神;一個發展的民族,總有一種積極進取的意志。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紅旗渠精神。一個民族,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任何一個民族只有物質和精神都富有,才能成為一個有強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致富、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這個民族精神博大精深、根深蒂固,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精神力量。作為中國人,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一種骨氣和膽識,齊心協力,攻堅克難,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為早日實現中國夢貢獻自己應有的力量。

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紅旗渠精神。有夢想,才有力量。正如所講的,“中國夢是人民的夢,必須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為人民造福”.“中國夢”不是黨和政府的一個口號,不是一個經濟發展指標,而是由每一個國人的夢想組成的,這是一個永久的主題。因為生命延續不止,夢想傳承便生生不息,而以“中國夢”為主題的民族奮鬥,也隨之延續不斷。在國家當前的發展階段,13億國人的夢想就是“全面小康、國家富強”,當我們都在為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而奮鬥時,也就為“中國夢”的實現獻出了一份力。“中國夢” 必須造福於人民,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之花,離不開奮鬥的汗水澆灌。中國夢是人民的夢,實現中國夢需要有13億國人的共同努力,全面小康社會的實現,民族的復興與崛起,離不開13億羣眾弘揚紅旗渠精神,努力奮鬥。

二、紅旗渠精神是形成新時代精神的基礎。

紅旗渠精神是新的時代精神的基礎, 影響着新的時代精神的思維品質和精神風貌。時代精神總是立足於現實實踐的,總是在一定民族實踐發展基礎上形成的。正是因為中華民族精神具有愛國主義、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我們才能夠擺脱困境,走進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在改革開放的實踐基礎之上, 我們才形成了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這種時代精神是根源於現時代的社會實踐的,具有時代性特徵、實踐性特徵,但這種時代精神深層次上是由民族精神所決定和影響的。從這個意義上説, 民族精神是時代精神的基礎。而紅旗渠精神正是我們民族精神的體現。

我們弘揚紅旗渠精神,既要與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相承接,又要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把紅旗渠精神的優秀傳統熔鑄到時代精神中去, 紅旗渠精神,會真正成為當代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強大精神動力。

三、弘揚紅旗渠精神有利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我們的思想文化之魂,必須使全體人

民擁有共同的思想、理想和信念、精神與道德規範。弘揚紅旗渠精神,有助於堅持集體主義的正確導向,弘揚社會正氣。我們堅持的改革開放是社會主義的改革開放,我們發展的市場經濟是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其價值指向的重點是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如果每個人都只是關注個人利益,無視民族和國家的整體利益,整個社會就會成為一盤散沙,社會秩序必然失範,最終也難以保證個人利益的實現。因此,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必須繼續弘揚紅旗渠精神,發揚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和無私奉獻精神,形成健康向上的價值導向,用以規範人們的行為。弘揚紅旗渠精神,有助於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引導人們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顯得尤為重要,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內容。聯繫當前實際,廣大社會成員特別是黨員幹部,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紅旗渠精神為動力,積極投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無私奉獻,在艱苦的環境中與人民羣眾同呼吸共命運,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從而獲得人生價值的最高實現。

四、弘揚紅旗渠精神有利於實幹興邦

同志強調“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大興務實之風。求

真務實,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一貫的科學精神,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內容,是黨的優良傳統和共產黨人應該具備的政治品格,也是黨和人民事業興旺發達的關鍵所在。紅旗渠精神體現着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的精神和作風。能否在全黨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是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重要思想保證。

講,實現“中國夢”要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匯聚中國力量。紅旗渠精神就是中國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中國力量,在為實現中國夢而奮鬥的關鍵時刻,探討弘揚紅旗渠精神對於今天實現中國夢的重要意義,十分必要。對於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實現中國夢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在新的歷史時期,弘揚紅旗渠精神,一是要心懷夢想,堅守信念;二是要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三是要依靠人民,萬眾一心;四是要真抓實幹,克難攻堅;五是要銘記歷史,展望未來。

50多年來,紅旗渠不僅僅給我們創造了豐富的物質財富,也給

我們創造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如今,我們一方面要通過弘揚紅旗渠精神不斷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我們偉大的中國夢;另一方面要進一步深入挖掘紅旗渠精神,讓紅旗渠精神在當今社會釋放更大的能量。當前,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秉承“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務人民”的原則,深入弘揚紅旗渠精神,將其融入我們工作的方方面面,才能實現我們的中國夢。

每一次感受紅旗渠精神,都可以盪滌思想、震撼心靈、啟迪思想、增強黨性,紅旗渠精神將指引我們實現每個人的夢想,將指引我們共同實現中國夢。

紅旗渠心得體會 篇3

星轉鬥移,歲月滄桑。紅旗渠開始建設至今已45年。紅旗渠建設開始叫“引漳入林工程”,動工於1960年2月,竣工於1969年7月。林縣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發揚愚公移山、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奮戰了十年時間,克服了重重困難和艱難險阻,付出了很大代價,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並創造了豐富的經驗,充分顯示了黨領導的正確性、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人民羣眾無窮的創造力。

1954年4、5月份調任林縣縣委書記的楊貴同志,在分析林縣縣情時,深刻認識到缺水是林縣貧困諸多矛盾中的主要矛盾。人沒有水不能生存,有水便有生命,有生命就能求發展。當時全縣共有90多萬畝耕地,只有1萬多畝水澆地,其它耕地全是靠天種植。大旱絕收,小旱薄收,種麥面積很小,畝產僅有七八十市斤,秋糧也不過百把斤,羣眾仍過着糠菜半年糧的貧苦生活。全縣550個行政村,就有305個村人畜吃水困難,有的跑5裏、10裏去取水,還有的跑更遠路程去取水,羣眾説“吃水如吃油”,但是沒有油吃能過,沒有水吃,一天都不行。面對這些情況,1957年12月,楊貴同志作了發動全縣人民“全黨動員,全民動員,苦戰五年,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動員報告。通過種種努力、克服重重困難,於1960年2月,在縣委書記楊貴、縣長李貴的帶領下,以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敢想敢幹、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開始了“引漳入林”的紅旗渠工程。通過全縣人民的共同努力,奮戰十年,終於建成竣工。

“引漳入林”的紅旗渠工程,是林縣人民在黨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自力更生、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思想指引下,不斷實踐,不斷認識,在幹中學,在學中幹,從修小型水利工程到修大型工程的過程。興水符合林縣縣情,興水就是為林縣父老鄉親辦實事,興水調動了人民羣眾的積極性。羣眾從興辦水利實踐中進一步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是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的黨,從而更加熱愛黨,黨指向哪裏,羣眾就幹到哪裏。

紅旗渠的建成是廣大人民羣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體現;是廣大人民羣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克服重重困難、解決突出問題、不等不靠的精神體現。紅旗渠的建成是一批批衝鋒在前、享樂在後、硬骨錚錚、一心為眾、無私奉獻的英雄起先鋒模範帶頭作用的結果;是黨員領導幹部深入第一線和羣眾同心幹,並及時總結經驗和教訓,保證工程建設順利進展的結果。

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的今天,我們共產黨人更應該為民所望,為民所急,辦更多、更大的實事、好事,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艱苦奮鬥,開拓創新,無私無畏,創造性地工作,視人民羣眾的利益高於一切,為黨和國家的事業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紅旗渠心得體會 篇4

在建黨89週年之際,我們這些年輕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在社黨委的組織下奔赴位於太行山區的河南省林州市,參觀了舉世矚目的水利工程紅旗渠。

紅旗渠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特定的環境中、特定的時代建成的,被林州人稱為“生命渠”,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是民族精神的體現。林縣歷史上是個“十年九旱,水貴如油”的窮山區。自明朝正統元年起,到1949年全國解放這520xx年中,在林縣這一小塊土地上,曾發生過自然災害100多次,因大旱絕收就有30多次,其中發生人吃人的慘境,就有5次。民國初年,任村桑耳莊有位叫桑林茂的老漢,為了全家能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吃上一頓餃子,天不亮就到離家十幾裏的黃崖去擔水,由於人多、泉水小,等了一天才接滿一擔水。而在臘月才剛娶進家門的新媳婦,在家等着老公公擔水回來煮餃子,左等右等不回來。等到天黑才終於在半路迎到了挑滿水回家的老公公,天黑山路不好走,小腳一滑,一桶水全灑在了地上。大年七年級的早上,人們發現了上吊自殺的新媳婦……這一桶水摧毀了這一家人對於生活的全部勇氣和希望。

就是在這種特定的條件下、特定的環境中,時任林縣縣委書記的楊貴為了人民羣眾的利益,不顧個人安危,擔着被撤銷職受處分的風險,排除萬難,下定決心要修建紅旗渠。

這次我們很榮幸的請到了當年紅旗渠工地上的除險隊長任羊成老人,為我們講述了當年修渠的故事。他在上工地之前,總要把自己的鋪蓋捆起來,他還有個小本子,把平時他借別人的東西都記在上面。有次他的這個祕密被工地總指揮長馬有金髮現了,問他是不是想開小車當逃兵。任羊成説:“咱乾的是啥活,有多危險,萬一哪一天粉身碎骨,我的東西也現成,把這四兩套子,往棺材裏一放就行了。”

在林州,只要是65歲以上的人,可能都修過紅旗渠,大家不講任何條件,不叫任何困難,一心一意修建紅旗渠。民工們住山崖、山洞、蓆棚,每逢下雨,外邊大下,裏邊小下。由於長期睡在石板上,地下潮濕而且又涼,很多人都得了關節炎,還仍然堅持在工地。民工們從家帶口糧,每人每天1斤多糧食,吃不飽肚子,很多人都得了浮腫病。為了填飽肚子,只能靠上山採野菜,下河撈河草充飢。林縣人民在修建紅旗渠的過程中,孕育成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

在建黨日當天,我們懷着激動的心情在紅旗渠最險要的路段青年洞上高唱國際歌,在黨旗下莊嚴宣誓,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祕密,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

紅旗渠精神雖然是在20世紀60年代形成的,但它的那種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和奉獻精神,仍然具有巨大的現實意義和時代價值。艱苦奮鬥、無私奉獻是紅旗渠精神的核心,也是共產黨員先進性的體現。紅旗渠精神淵源於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同時突出地體現了共產黨人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作風和品格。紅旗渠精神既充滿了中華民族的豪情壯志,又倡導了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既繼承和發展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又體現了當今中國人民的理想、信念和追求。

弘揚紅旗渠精神,對於我們這些年輕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來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日常的工作和學習中,我們仍然面臨着嚴峻的挑戰和考驗,需要抵禦的誘惑也非常多,這就需要我們繼續弘揚紅旗渠精神,做長期艱苦奮鬥的思想準備,永遠保持自強不息、奮鬥拼搏的精神。

紅旗渠心得體會 篇5

2月6日,由呂侯生總顧問、王寶玉總策劃、孫建鐸策劃、王獻青編劇、張惠民總監製的電影《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在全國上映。電影講述了一位曾經參與紅旗渠建設的老人,多年後在孫輩的陪伴下重返紅旗渠,一路騎行、克服困難,終於和老朋友匯合,一起完成夢想的故事。故事線橫跨幾十年,再現了60年代先輩們修建紅旗渠的艱苦卓絕,細緻刻畫了當年興建紅旗渠的場景,全民投入、全民興修十分“激燃”,同時也展現了新時代林州的嶄新面貌。

電影根據王獻青小説《大國工匠》改編,整個故事是圍繞一條影響新中國幾代人的水渠展開。這條水渠叫作“紅旗渠”,它始建於上世紀60年代,有着“人工天河”的美譽。“削平1250座山頭,架設152座渡槽,開鑿211個隧洞,挖砌土石達1515萬立方米”,“把這些土石壘築成高2米,寬3米的牆,可縱貫祖國南北,把廣州與哈爾濱連接起來”……這條新中國成立後修建的人工水渠在當初修建時就創造了一系列壯舉,“愚公移山”似的精神鼓舞了新中國幾代人。

紅旗渠在雲霧繚繞的太行山山腰上硬生生被鑿出來,當年修渠工人在峭壁高聳的山頂,腰繫大繩,下到山腰,再用盪鞦韆的方法到達渠線,劈山鑿石,紅旗渠之險,可見一斑。在這樣惡劣的條件下建設的紅旗渠,不僅經受了50年曆史工程質量的檢驗,也為林縣培養了大批能工巧匠,成為全國各地城市建設的生力軍。電影《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取材於此,不僅想向觀眾呈現紅旗渠的壯觀景象,也希望通過其中感人的故事,讚頌我國勞動人民的吃苦耐勞、無私奉獻的精神。

《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是一部極富教育意義的勵志電影,對傳承和弘揚紅旗渠精神具有重要的意義。極為難得的是,電影並沒有進行一板一眼的説教,而是通過爺孫之間詼諧幽默的對話和情節展開,充滿趣味性。“石頭哥、鐵錘、葉兒、水蛋兒、栓柱……”這些角色性格迥異、有血有肉,讓人印象深刻。目前,影片正在熱映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8p0dv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