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國學心得體會集合(精選17篇)

國學心得體會集合(精選17篇)

國學心得體會集合 篇1

一、讓學生認識國學,讓他們對自己的文化產生民族自豪感

國學心得體會集合(精選17篇)

一提起傳統文化,絕大多數同學的印象中是搖頭晃腦的讀背,感覺甚是枯燥乏味,沒什麼好學。所以老師要讓他們重新認識國學,感受到國學的魅力。我跟他們談中華五千年的悠久歷史,論述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告訴他們中國傳統文化是其他文化體系不可比擬的。我們有八百年的周文明,我們有風、騷、賦、文,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説,古典詩文,琴棋書畫,有百科書之稱的《三字經》,有為人處事的蒙學經典《弟子規》。我們有”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骨氣,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人生責任,有”以天下之憂而憂,以天下之樂而樂”的普世情懷,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我們還有聞名於世的四大發明,有豐富的天文地理,工藝文藝,有輝煌燦爛的科學技術,古典詩文,琴棋書畫…數不勝數。同學們聽得很入神,並在我的介紹中,對自己的傳統文化產生了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備好課,讓學生享受國學課

學生對國學有了新的認識了,下一步我們就要備好課,上好課。上國學課,首先我們老師要懂國學。我們不可能都是博學的大儒,但是對於我們要上的那節課的內容,我們要研究透徹,儘量使我們的教學得到充分的發揮,學生問什麼問題,我們都應該能對答如流,給學生一個知識淵博的老師形象。就像有位老師説的:”我們也許只需講40分鐘,但準備這門課的時間卻是你走過的整整xx年!”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啊!

上課時要滿懷激情,創設情景,讓學生接受傳統文化的`薰陶,感受到國學的美,讓他們感覺到,上國學課就是一種享受。

三、學以致用,落實生活

學習的目的是學以致用。學了這些傳統文化,學了這些為人處世的道理,我們就得用它來指導我們的生活,指導我們的人生,要不學了也是白學,也是空喊口號,不能真正達到育人的目的,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要求學生學了之後,每天都要落實。我們每個星期都會讓每個學生完成”《弟子規》學習力行評量表”,如:”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對飲食,勿揀擇”,”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等等,上面還有解釋説明,以便家長閲讀理解,給孩子做出評價。每項都有三個評分標準,即完全落實,部分落實,尚未落實。家長可根據孩子在家的表現,如實填寫。除了這些,還有一些家務小事,孝行,比如:幫父母按摩,捶背,洗腳,説服爸爸戒煙,洗菜,洗茶杯,晾衣疊衣,照顧弟妹…等等。如果做到的,家長就幫孩子圈出來。還有一些內容就是:家長意見。就是家長提出對孩子在家表現的意見和對老師教育孩子提出的建議。如:我們班新城同學的家長寫道:”《弟子規》真不錯!是本很好的教材,監督孩子學習的同時,我們家長也得到了學習,孩子懂孝順之道了,我們很放心。…”等等,如此的家長意見很多,既是對孩子的監督,也是對孩子的鼓勵與肯定,孩子的學習效果自然會更好。上面還有”我的感想”,就是學生學了這部分內容的親身體驗和感悟。有個同學曾這樣寫道:”我學了《弟子規》之後明白了許多道理,不再像以前一樣無理取鬧了。上面還有”老師評語”,即指導學生如何改進,肯定其獲得的進步。通過家庭和學校的聯繫,家庭和學校的共同監督教育,讓《弟子規》的學習落實在學生的每一天,真正達到教書育人。使其懂孝道,懂得為孝順父母,為自己未來而努力讀書。

當然,要求學生做到,我們老師也要先做到,以身作則,身體力行。比如説,要學生讀書,要他們背《三字經》那我們老師先得能背出來,老師先背一次給他們聽讓他們來當考官,做他們的帶頭榜樣,這樣他們才敬佩,才有興趣去背好。學生每天都生活在這樣濃濃的文化環境中,有利於他們的健康成長。

四、滲透其他學科

要教好,學好國學,單單學那一門課還是不夠的。因為一個星期也不過三兩節課,相對來説太少了,這就需要我們把傳統文化的教育滲透到其他學科的教學中。比如説,語文課,可以多滲透一些國學的德育的知識,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教育。作文課的設計也可以結合國學的思想,讓他們瞭解儒,佛,道,法的思想。如:儒家之精髓在於”仁”。經常有機的把這些知識融於平時的教學中,學生的談吐,言行舉止有很大的改善。學生學了可以用,體現在他們的作文和日記裏。學了之後,馬上用,那種感覺是非常快樂的,學生逐漸的也會喜歡上這樣的學習。

國學心得體會集合 篇2

12月2日下午13點30分,我們學院榮幸的請到了重慶市優秀教師,現已是從西南大學退休的教師、教授李達武女士為我們全院進行這個《國學經典與個人修養》講座。

首先簡單的介紹了我們李達武教授的個人簡歷。隨後她幽默地説:“首先。。很感謝未來的中國的總理級以及培養這樣的最大權威額辛勤的老師們,大家下午好!今天講座內容分五個部分來講解。”聽完李老師的對我院師生第一次的開場白,全場響起了激烈的掌聲!講座內容:

一、以古見今,啟迪人生。

從博學的角度,可以用王之渙的詩《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從我們以前學過這首詩的理解來説,可以分為四個方面來總結從這首詩:

1、向上感,追求欲。

2、萬物聲聲不息,生命在於運動。

3、《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4、順應自然,天人合一。

在看到大概的提綱後,李老師通過講解例子,用幽默讓大家輕鬆的接受她所將的意義。

二、拓展學識,淨化心靈。

國學的經典有四書五經,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五經:《詩經》、《尚書》、《禮記》、《春秋》。以前的國王制度也就是現在的法制。在諸多的流派中,我國最奉行的是儒家。主要是從“仁”、“禮”這兩個方面來説。仁,就是要有仁義之心。而禮則是通過我們讀書,來學會中待人。我們讀書的最初目的:名利知恥。所以我們更應該好好學習,學會適應這個社會。我國最早的紀傳體通史《史記》,而我國的二十四史中《史記》就在其中。《史記》是以寫人為主,是由我國文學家司馬遷忍辱負重感觸深刻的寫出來的。在《史記》中寫了近一百五十多篇人傳。然後簡單的介紹了我國的三玄:老子、莊子、周易。李老師把詩歌用歌的方式唱給大家聽,自己創的譜,深情的唱了《詩經》。而且老師還帶動全場的老師同學一起唱歌,用歌的形式來記住古詩詞。

三、豐富感情,提高能力。我們要在學習中快樂着。因為傷心是一天,開心也是一天。拋開煩惱,開心的過自己會過的更好。

四、邊走邊唱,健康向上。

五、心存感激,奉獻愛心。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信,報得三春暉!”我們要感恩父母,他們一身都在為我們辛勤的付出,我們要用好的學習來回報他們。也有句話説“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我們也要好好學習,回報我們的祖國、學校、老師等曾經幫助過我們的人。

在李老師進行了2個多小時的演講,全場一共響起了二十多次掌聲,最後我們一起唱《水調歌頭》,結束了這一堂人生中又一個啟迪人心的課!

國學心得體會集合 篇3

兩位才女的這場“飛花令”比拼,出自於上週《國學小名士》節目的中秋節特輯。當期賽事主題為“詩詞”,“花好月圓人團圓”的傳統節日氣氛正酣,因此,選手高晗和賀莉然之間的對決都圍繞着中秋展開,因此,“飛花令”遊戲就選擇了“月”的主題。

“飛花令”,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時的一種文字遊戲,經過改良後,成為近幾年的詩詞文化類節目中的一個標誌性競技環節,要求選手圍繞某一關鍵字,依次説出含有該字的詩句,《國學小名士》規定對戰雙方的思考時間僅為5秒。

實際上,用流行語言闡釋的話,“飛花令”就是高手間的“詩詞battle”,這跟説唱歌手在freestyle中互相diss是一樣的道理,既緊張又刺激,“飛花令”不僅是對選手的詩詞儲備,更是一場心理素質的較量。

高晗和賀莉然之間上演的就是以“月”為關鍵詞的“飛花令”。從一開始,兩人就對答如流,思考時間都不超過1秒,不到一分鐘便你來

十幾個回合下來,兩人依舊勝負難分,直到二十四輪之後賀莉然才一時間沒能對上、遺憾落敗,這場精彩的對決持續了三分鐘,兩人連續説了49句帶“月”的古詩詞,平均每10秒就説出一聯詩句,比賽結束兩個小名士贏得了主持人、專家以及觀眾的滿堂喝彩。

隨後,這段視頻便在網上引發巨大反響。網友都為這兩個飽讀詩書、才思敏捷的00後小姑娘所折服,“飛花令”對決中,她們要在極短時間內快速反應,大腦像機器一樣高速運轉,搜索出帶有關鍵詞“月”的詩句,且準確無誤地説出來,而隨着進程的深入,她們還需要記住自己和對方説過了哪些詩句、避免重複,同時繼續思考新詩句。

我往十個回合,酈波、李山等專家都不禁為她們豎起大拇指、連連拍手。

國學心得體會集合 篇4

一提到“國學經典”四個字,大家的第一反應一定會是中華文化中最優秀、最精華、最有價值的典範性著作。作為教師,需要不斷的充實自己,帶着崇敬的心情,我認真學習了《國學經典與教育》,它分為四個教學視頻。原來我對國學僅僅是知道而已,經過此次的學習,讓我對國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感受到國學中的不可言傳只可意會的經典理論,細細的反省一下,我感覺確實受益匪淺。

一、學習國學可以提高自己的素養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你更懂得怎麼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們要做的不是發怒不是指責,要從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個短期和長期目標,放在一個最顯眼的位置,能夠時時的看到,這樣你就能比較容易的實現目標。

二、國學讓我學會感恩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句話的意思是説:孔子説:"學生,在家裏孝順父母,在外要敬愛兄長,做事謹慎而誠實,博愛眾人,而親近仁德的人,躬行實踐之後有剩餘的力量,再去學習《詩》《書》等經典。"通過學習國學,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如對自己的父母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從樂於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講禮貌,尊敬長輩等。它在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可以説,國學知識彷彿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為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為你指出正確的方向。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藴藏着中國五千年曆史中的智慧精髓。國學經典不僅是中國悠久傳統文化的明證,也是每一箇中國人的立身處世之本,更是我們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在古文經典中,古聖先賢把思想、理念、精神中的精髓傳承給我們,我們頌讀經典,能夠聆聽到聖賢的教誨,對我們是莫大的幸事。學貴力行,聖賢文化的學習,貴在把它落實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才能從中得到真實的利益。在今後的工作生活中,我會遵循古聖先賢的教誨,把聖人的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

國學心得體會集合 篇5

我們中國是一個有着五千歷史的古老國家,每每想到我是這個國家的一分子,內心就回被一種自豪感所充斥,我覺得作為一箇中國人是最值得驕傲的。

今天,我觀看了《國學小名士》的比賽,比賽才用積分制,共分三個環節,分別是“博覽羣詩”“學富五車”和“名師高徒”。

第一環節是“博覽羣詩”, 是根據大屏幕顯示的關鍵詞,選手依次背誦包含關鍵詞的古典詩詞、名句。答錯背錯出局。幾輪過招後,選手們個個鬥志高揚,選手們不僅運用了古詩,文言文中的詩句,還運用了“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等我們學習過的詩句,連續的幾次接龍後,已有選手想不起來詩詞了,只能遺憾地離開比賽,而其他選手則繼續比賽。

第二環節則是“學富五車”,是根據主持人,大屏幕上的提示來搶答,搶答,錯答則扣除本次答題機會,答對加分。經過本環節的答題,選手們的比分不相上下,誰勝誰負就要看第三個環節了。

第三環節是“名師高徒”本環節邀請了三位名師大咖,來提問選手,他們持有10分,20分,30分,題目。選手根據自身情況選擇答題,答對加分,打錯則扣分。經過提問,選手們有的答出結果,有的選手沒有答出,就只能減去相應的分數了。

觀看這個節目以後,我也愛上了古詩,我被語句的優美、詩韻的高雅所吸引。我們每背一首古詩,我們不但要讀出它的韻味,理解它的內涵,而且還要根據詩的意境繪畫出風格不同的圖畫。通過誦讀,我理解了李白的浪漫、杜甫的深刻,蘇軾的豪放和李清照的婉約……通過那一讀、一誦、一寫、一畫之間,我領略到古詩的魅力,我將自己與詩融為一體。我體會到了中華經典文化的情趣和神韻。成了我的良師益友。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於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國學是中國的國粹,它承載着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底藴。作為中國人應該以此為傲。我衷心地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國學學習的行列中,讓國學經典的智慧之光引領自己走出迷茫,讓自己的人生輕鬆而灑脱;能有更多人繼承併發揚國學文化,讓自己在歷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輝、永不衰竭!讓我們帶領孩子們走進國學,與古代聖賢為友,讓民族文化源遠流長!

國學心得體會集合 篇6

自20__年_月第一次上課以來,至今已有_個月了,自己感到收穫不少。實際上,在進___國學社之前,我就一直對中華傳統文化特別愛好,可只是零散的學習其中的隻言片語。這種情況自從參加國學社以後有了改變,有了外力的促使,倒也使我開始去學着堅持。回想_個月來,收穫很大。

大概有三方面的收穫:

一、在國學領域似乎有了一種要入門的感覺。

從文字關到義理關以及研討,上課所帶來的是古今的一種貫通感,似乎有了一種豁然開朗、不斷更新自我的感覺。有什麼疑惑,請教老師和同學,大家都是那麼無私、友愛的答疑釋惑。學的很過癮、很暢快,原有的學習興趣越來越強。也許國學就像月光寶盒,裏面看似樸素,實則藴含着大道。而打開盒子很容易,可是想要開啟裏面的大道,是需要鑰匙來解開其中的密碼和玄機的。原來自學國學容易陷入文字層面,義理層面和人生層面很少引發,有了明師啟發引導、同學共修就是最好了。而這使我開始發酵,這也會使我在人生大道上愈行愈遠。

二、心態和情緒方面好了。

原來的我是個急性子的人,有着很多的迷惑,心態不定。而現在心靜了,情緒平了。很享用現在這種心靜如水的感覺,似乎冥冥之中到達了一種早就期待的境界和感覺。還記得《大學》中的那句話“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説的太好了,自己似乎對這句話有了一種感性的領悟。學《大學》使得我對自己的“止於至善”、“至於何方”有了更長遠的思考,這樣在面對外界的各種紛紛攘攘時,能夠做到心靜而自有方寸。心中能夠有所靜,源自每次不同課程中的收穫,有些來的直接,有些潛移默化。

比方説,當我聽到“退一退海闊天空不如停一停海闊天空”時,心頭一震。實際上“退一退”更多的是講述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而“停一停”講述的更多傾向於人面對自我的一種心態和方法。因為只有“停一停”,才會有時間選擇自己的情緒。也似乎懂得了歷史上許多大家能夠面對小人時,心有城府含而不露又能合作的原因,至少有一條那就是達到了運用情緒的高境界那就是選擇自己的情緒。

比方説,當我得知“所謂卦象無所謂好壞,它只是告訴人們現在所處的位置,並且應該注意什麼”、“唯有一謙而四益”時,似乎豁然開朗。

每每回憶起課上的妙語連珠,心中非常愉悦。

“學問忘了就是會了”、“解決化解內心的所有對話”、“找到內心多個自我中的那個主我”、“完成內心紛雜世界的統一大業”、“不給錢還是願意幹的事就是最想幹的事”、“遇境煉心”、“國學有如人生旅途中的明燈”、“面對世路更要學會走心路”等等,總之要在關注世事的同時,別忘了反觀自我,挖掘自我,認識我是誰,明白自己這輩子要幹什麼。走世路的同時也要走心路。

類似情況,舉不勝舉。

三、促進了專業領域水平的提高。

我做的是新聞影視工作,含有兩方面功能:一個是記者功能,一個是編導功能。鐵肩擔道義,妙手駐文章。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使得我選擇了這樣一種生產精神文化產品行業,從事了紀錄片的編導工作。越做越發現,自己所做的意義也許是一種歷史的記載、時代的引領。司馬遷為了“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而寫《史記》。當代電視電視劇電影工作者也應該給自己定位是文藝工作者,這樣至少能夠保證文以載道、藝術為人民服務對歷史負責,引導人們的高級趣味、承上啟下、傳承傳統和歷史、引領時代。而這正是我樂於學習國學的重要原因,我學的影視更多的是一種表現手段和方法,我學國學更重要的是學到中華文化的“核”,這也是所要表達的,從而活在當下、引領當下。通過學國學使得自己對紀錄片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探究,這樣也許就增加了更多的深刻和高度。

當然,如果抽離出自己,或者跳出以上這個所謂立場,也許這種所謂的“精英”意識“精英”文化和“草根”意識“平民”文化是有着矛盾的,這也是自己一直在考慮在矛盾的一個問題。這次就在這個平台上提出這樣的一個問題,我也真誠的希望能聽到更多的聲音,希望大家能幫我解疑釋惑,共同來思考這樣問題。

總之,明德天下國學社,對於我的成長意義非凡,也註定了成為我成長成熟成業中的重要豐碑。

在這裏發自內心的説説心中的感謝,感謝王鵬老師的引見和指導,感謝明德天下國學社的氛圍和平台,感謝三位高師的傳道授業解惑和對中華文明承下啟下的使命感責任感以及生命的激情,感謝各位同學的良師益友式的各種貢獻和一心向善,感謝所有學社工作人員以及所有發起人默默奉獻勤勤懇懇和多方奔走,感謝__社長倡起組建和全心付出,感謝___公司提供的這樣一份天空和氛圍,感謝歷代先賢聖者、志士仁人為我們書寫和踐行的偉大的中華文明!

也許真的是,人生本沒有什麼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人生本沒有什麼意義,賦予了什麼意義,也就有了意義……

國學心得體會集合 篇7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句話的意思是説:孔子説:"學生,在家裏孝順父母,在外要敬愛兄長,做事謹慎而誠實,博愛眾人,而親近仁德的人,躬行實踐之後有剩餘的力量,再去學習《詩》《書》等經典。"通過學習國學,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如對自己的父母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從樂於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講禮貌,尊敬長輩等。它在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可以説,國學知識裏面對人生道理彷彿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為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為你指出正確的方向。

國學心得體會集合 篇8

週末,我觀看了《國學小名士》經典誦讀大賽,感覺受益匪淺。

參賽的選手們,年齡並不大,但各個都是人才,他們對國學經典的熱愛讓我震驚不已,他們十分好學上進,對詩句的瞭解和把握已經滾瓜爛熟了,各種經典詩句都能倒背如流,脱口而出,就連評委老師也很佩服這些孩子們,不論年齡大小都十分淡定的迎接一次次激烈的比賽,不在乎輸贏,他們的心理素質很讓我們欣賞,他們的腦袋裏裝着數不清的詩句,我也很佩服他們是怎麼把這些記在腦子裏的?不管怎麼説,看得出他們在家裏,在學校都下了很大的功夫,他們表面平淡,其實一句句詩已經在腦子裏環繞着,看見對手反超了一點點,就要做的比對方還要強,他們説的話有水平、有素質、有涵養,每一句都有一定的意義和道理,傾聽他們説話,會懂的很多從前不知道的道理,每看完一集就會向自己發誓以後也要好好學習文學知識,學好語文,打好基礎,將來,我也一定能站在那個只有更好,沒有最好的平台上,迎接着淘汰和晉級,和一些品德兼優的好學生競爭!

在比賽中我看到一個環節,是導演組特意安排的,就是找不同的選手給他們錢幫忙買電池,選手們會分別遇到借錢的阿姨,看看他們能否借錢,結果只有兩個人借了錢,其餘的都説堅決不行,當然,選手們各有自己為什麼這麼做的理由,每個都有道理,讓人無法挑選出最好的,這時,媽媽問我遇到這種情況會怎麼做,受了選手們的啟發,我説,如果我身上有錢的話,我會大方的借給阿姨,當然要在自身安全的情況下,如果阿姨另有企圖,我身上即使有再多的錢我也不會借給她,如果我沒有自身帶錢,我是不會把導演或攝製組的錢借給她的,因為這錢不是我的,我沒有掌管錢的任何權利,這是別人的錢,即便是用我也要徵得別人的同意,媽媽很滿意我的回答。

開學以後,我希望老師多教我們一點關於國學的知識,讓我們從這些國學經典之中領悟更多的人生道理,並且希望老師也多多舉辦國學知識方面的活動!我相信,我也可以做的很好!

國學心得體會集合 篇9

星期一晚上,觀看了《國學小名士》節目,讓我學到了以前許多不知道的詩詞,比如主持人宋磊説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悦乎"。媽媽説意思就是:有好朋友從很遠的地方來找我玩,我很開心。我覺得這句話很美!

節目共分為三個環節,第一環節是詩詞接龍,關鍵字是“人”,孫小梅老師簡單地介紹了幾個關於“人”字的典故,比賽就正式開始了。幾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選手都已準備好,他們都很有才華,每個選手都信心十足,火藥味也很濃,看得我是自歎不如,我也開動腦筋用力想與“人”字有關的詩詞,但是能想到的卻很少,我暗下決心,今後一定多讀書,少看電視,爭取會背更多的優美詩句。

第二環節智勇雙全,分為兩輪,第一輪是必答題,第二輪是搶答題,這一環節當中,叢昊辰大哥哥表現得很優秀,他的口才很好,話雖不多,卻有他獨到的見解。還有一些選手看起來慢吞吞,卻能在關鍵時刻急中生智,安全過關。這一環節當中有三個選手被淘汰出局,這三個選手剛上場時自信滿滿,即使被淘汰了,也沒有灰心喪氣,而留下來的選手態度也很謙虛。這一環節中我學習到了“勝不驕,敗不餒”,勇敢地面對挑戰。

第三環節是創意誦讀,剩下的三個選手看起來都很放鬆,即使到了一曲詩詞定勝負的關鍵時刻,也看不出他們有一絲一毫的緊張,真的像書上説的“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這點是我最需要學習的地方,因為每次考試前或出成績的時候,我都特別緊張。我覺得有位大哥哥説得對,失敗了沒有關係,努力過就可以了,下次還有機會。我要好好記住這句話!

節目結束了,我還意猶未盡,心裏久久不能平靜,《國學小名士》不僅讓我學到了知識,還明白瞭如何做人、做事。

國學心得體會集合 篇10

中華民族文化有着五千多年燦爛歷史,而國學經典又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讀了《國學經典誦讀》這本書後,讓我受益良多:

寬 容

“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在生活中,我們難免會與別人有些摩擦,在這時,我們如果與之相持不下,則二者之間的關係不僅會越來越差,甚至有時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反之,若我們各自退後一步,寬以待人,結果就完全不一樣了。韓信忍一時的胯下之辱,最後卻成就自己光彩照人的一生。“退一步海闊天空”只要我們寬容對待他人人,別人也同樣會寬容對待你。

毅 力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成大事者必有毅力,無毅力者則一事無成。有毅力做事才有始有終,才會有所成就。就如孔子讀《易》一書。當時的書都是用竹簡編成,翻閲不易,耗時頗多,但孔子不怕困難將這部書三遍,都有不同的收穫。這件事告訴我們:“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有毅力,就沒有辦不成的事。

惜 時

“讀書不覺已早春,一寸光陰一寸金。”作為中學生,學習是我們的首要任務,時間也就成了我們學習的強有力的保障。我們青春正茂、朝氣蓬勃,時間就是我們的生命,為了美好的未來,我們就要珍惜時間,努力學習,不要造成“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髮放會讀書遲”的遺憾。

節 儉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勤儉節約,應從小事做起。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21歲中進士,前後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間他總是注意節儉,常常精打細算過日子。公元1080年,蘇軾被降職貶官來到黃州,由於薪俸減少了許多,他窮得過不了日子,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弄到一塊地,便自己耕種起來。為了不亂花一文錢,他還實行計劃開支:先把所有的錢計算出來,然後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錢全部分好後,按份掛在房樑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為全天的生活開支。拿到一小份錢後,他還要仔細權衡,能不買的東西堅決不買,只准剩餘,不準超支。積攢下來的錢,蘇軾把它們存在一個竹筒裏,以備意外之需。總之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艱苦奮鬥是我們黨不斷取得事業勝利的法寶。經過歷史的積澱,勤儉節約、艱苦奮鬥已經成為一種精神品格和民族象徵。

國學心得體會集合 篇11

觀眾們在觀看後感慨道,這兩個小名士各種帶“月”的詩詞張口就來,且淡定從容,可以説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最佳註解。網友們也自我調侃,對比這兩位才女,“覺得自己像個文盲”,“我的書白讀了”,“這幾分鐘説出的詩,夠我一輩子讀的了”。

文化類節目也能實現病毒式傳播效果

電視在傳統文化傳承上的新成果

“飛花令”,這種觀眾並不陌生的詩詞遊戲又被“小名士”們玩出了新的高度,而這場對決的視頻也在刷新着文化類節目網絡傳播的新紀錄。包括央視、《人民日報》在內的主流媒體發佈的微博、微信閲讀量和轉發量開創文化類視頻新高,這一條視頻的播放量更是迅速破億。

媒體和網民對“飛花令”的集體關注,讓人再度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傳播力量。“最強飛花令”登上熱搜、實現病毒式傳播效果,從一個側面證明文化相關內容也能達到大眾傳播、全民熱議的現象級反響。這或許是以往文化類內容生產者所無法想象的。

年初,《中華詩詞大會》《朗讀者》等代表性節目集體掀起了一股文化熱,文化被卸掉了曲高和寡的包袱,走進了大眾視野。而後接棒的文化類節目承擔的使命是,通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電視化演繹,帶動全民對傳統文化的關注和喜愛,真正讓傳統文化沁入心骨,甚至活學活用。

《國學小名士》的這一役,讓網民集體聚焦詩詞文化的同時,有了成功帶領全民領悟中華詩詞之美、學用傳統文化的意味。視頻在網絡的刷屏,在一定程度上標誌着作為文化類節目《國學小名士》使命與目標的達成、文化內核向大眾傳遞的階段性成功。

從網友“中華古典詩詞就是美”、“感覺自己要去讀書的請舉手”之類的評論中不難看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讓傳統文化在傳承中“古為今用”的節目訴求已然有所實現。

而以18歲以下的國學少年為主角,體現了《國學小名士》“弘揚國學,啟迪少年”的主旨。紮根於“最能讓國學在當代得到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少年羣體,更體現了山東衞視引領青少年學用國學和傳統文化的決心與擔當。

國學心得體會集合 篇12

通過一個月的南京市領導幹部“國學智慧專題班”的學習,自己確實感到獲益匪淺,收穫和感觸頗多。

我進一步認識到了中華傳統文化和國學思想的博大精深。學習國學可以提高自己的道德水準和文化素養。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着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學習國學,讓我更進一步的瞭解孔子及其他教育家、思想家的學説。學習國學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把自己修煉成一個奉公守法、恪守信用、遵循規則、奉獻社會的人。同時能讓我們在為人處世方面更加合理、規範化。

其次通過學習國學有利於指導今後的工作與實踐。一個月的學習讓我感受到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和國學思想,對於我們今天的工作與實踐是非常有幫助的。作為一名在基層機關工作的黨員領導幹部,學習國學能充實自己的閲歷,使自己在工作中能做到以人為鑑、以史為鑑。在工作中要堅持原則,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秉公辦事。《論語》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要成為一名優秀的領導首先要處處事事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只有這樣才能讓老百姓信服,成為百姓擁護的領導。這也正是儒家倡導的“仁愛”思想。

王運來老師《千年科舉制度的是與非》課程讓我瞭解了在我國數千年的封建統治中科舉制度扮演的角色。科舉制度是古代國家選拔人才的重要手段, 它給中國社會帶來最大的影響,莫過於它造成的畸形發展的讀書做官和根深蒂固的官本位主義,科舉制度的推行特別是八股制度,還帶來了學用脱節輕視實際才能的弊端。科舉制度是一項沉重的歷史教訓,值得我們格外認真記取。夏維中老師的《文化記憶與歷史真實之間的錯位——以

南京的悲劇形象為例》課程讓我瞭解到了南京在中國不管是古代還是近代歷史上所扮演的角色是這麼重要。南京是六朝古都,但每一次做首都的時間是那麼短暫,但它是漢民族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最後陣地,每一次的歷史變遷都是南京這座城市的一次血與淚的洗禮。南京是一座悲情的城市又是一座具有獨特魅力的城市。

國學是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了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文化內涵,老師們的講課都很豐富,內容精彩,一個月的學習學到很多,相信在以後的工作和生活都會有非常大的用處。

江寧街道辦事處

許益禮

20xx年5月

國學心得體會集合 篇13

國學,一個並不陌生的詞。《千字文》它是由南朝梁周興嗣取王羲之字跡中不同的一千個字,以四言韻語寫成。從南北朝到清末,《千字文》流傳了1400多年,是世界上現存的出書最早、影響最大的識字課本。《千字文》所含的內容非常廣泛,雖然只有一千字,卻包括天地、歷史、人事、修身、讀書、飲食、居住、農藝、園林、以及祭祀等社會文化活動。

在我讀過《千字文》之後,其中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最深刻,那就是:“德建名立,形端表正。”意思就是道德樹立起來了,名聲就會和聖人一樣傳播到遠方,就如同形體端正了,儀表就正直了一樣。

《千字文》向我們訴説了人生之道,思想之悟,無愧是我們的精神寶藏,是我們追求的目標,我們正在嘗試着按照它的行文準則去做。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和時間賽跑才能抓住童年時期的手,時間總是不善待每一個人,悄然流逝,無聲無息,你不吝嗇時間,它就會對你吝嗇。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堅持到最後,必然能成就一番事業。要做時間的主人。不要為那過去的失敗而懊悔,不要為那錯誤而譴責自己,不要為過去的事情而憂鬱,過去的將不會再有,拍拍身上的塵埃,去繼續追趕時間吧!不要向它臣服,爭分奪秒,用我們的行動證明一切!

這僅僅是它的一部分,卻顯露出這麼多得道理,更何況是一千字的文章呢?無論它的內容是多麼的豐富,但是真正的意義在於啟迪我們,去付出汗水,改變自我,最終以收穫的甜蜜告別苦淚!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通過對《千字文》的學習,我不僅從中學到了很多的知識,拓展了我的知識面,最重要的是我還學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增強了我對真善美和假惡醜的分辨力。

就從那時起,我下定決心,要把時間看的和生命一樣重要,不能讓一分一秒的時間從我的掌心中溜走,我要和“時間賽跑”,去追趕它,去超越它……去珍惜它。有些人,每天遊手好閒,浪費生命,即使有人告訴他們時間的意義,生命的意義,也是吊兒郎當的,湊湊合合過日子。

我也發生過這樣的事,寫作業時,慢慢吞吞的,自從我讀了《千字文》一個讓我明白時間意義的“朋友”,讓我的人生又擁有一條正確軌道的“好朋友”在珍惜時間的同時,我們要勇於追求夢想,為自己的目標前進。為了找到那屬於我們自己耀眼的光茫前進。要相信:希望就在前方,就在不遠的前方……

國學心得體會集合 篇14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你更懂得怎麼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們要做的不是發怒不是指責,要從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個短期和長期目標,放在一個最顯眼的位置,能夠時時的看到,這樣你就能比較容易的實現目標。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着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今後, 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鬆而灑脱。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以此為傲,也希望大家能繼承併發揚中國傳統國學文化,使其在歷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輝、永不衰竭!

國學心得體會集合 篇15

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精髓,是華夏沃土燦若晨星的瑰寶。亙古歷今,經典名句滋潤了一代又一代華人的心靈,炎黃子孫在“經典”的搖籃裏孕育,華夏兒女在“名句”的吟誦中成長。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國學作為中華文明的主要載體,像一根堅韌的紐帶,將形形色色的中華文明之珠串連在一起,展現着中華民族的精神。其優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時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現代文明之中,成為了傳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類共有的文明與智慧的結晶。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以此為傲,作為一名教師,就應該更好地繼承併發揚中國傳統國學文化。

一、修身養性,德行人生。

經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啟迪思想,開闊文化視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自己知道自身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論語》就是教給我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生活,找到個人座標。因此,它可以作為我們個人尤其是作為教師的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指南。《論語》裏許多關於修身養性的言論,簡潔明瞭,教人自我警醒,讓人持守美德或教人棄去偏執。作為教師,為人師表,更是要牢記自己的責任,約束自己的行為,真正做到身正為範。在當今這個花花世界,許多人過分地強調物質利益的追求,因為種種原因而使得人們的價值觀發生變化,功利性比較強,而作為教師承擔着教書育人的責任,肩上的擔子千斤重,一頭挑着學生的現在,一頭挑着國家的未來,必須給予學生的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引導,教育學生為民族的復興而不懈努力併成為國家的棟樑。而要達到此目的,教師自己首先要有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因此,教師必須修身養性,經得起各種不良現象的誘惑。

二、激趣教學,發揚傳承

《國學》裏的內容極其豐富,其中包含的思想有些也比較深奧,對於國小生來説,他們只需要知其言,而並非一定要知其意。就像陳建先老師説的那樣,“我們老師只需要給他把那扇‘國學’的門推開,裏面豐富的內涵要待他們將來自己慢慢領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應採取多種教學手段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可以通過“誦讀、遊戲、體驗、角色扮演、量化訓練、競爭比賽、動手操作、家庭鞏固等,多種符合兒童心理髮展規律的方法和手段混合使用,還利用多媒體動畫、視頻、軟件、電腦、液晶電視,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國學。

三、熟讀成誦,感悟人生

國學經典,不僅語言精煉優美,而且意藴深刻。是對國小生進行教育的好材料。首先,國學誦讀對幼兒初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起到了積極健康的作用。其次,提高了學生的閲讀能力。學生對經典一遍遍地誦讀,每一遍都是一個感知過程。在反覆誦讀中,誦讀的水平在步步提高,誦讀者的理解、體會也在層層加深。“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學生在朗讀水平大面積提高的同時,形成了良好的語感,對語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然後,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學生在誦讀經典的過程中,不但提高文學修養,而且開闊了視野,知識面不斷擴大。最後,促進了幼兒表達能力的提高。俗語説得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厚積薄發”。只有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才能“厚積薄發”,“下筆如有神”。誦讀可以使孩子積累大量的妙詞佳句,他們的語言“材料庫”在誦讀中不斷地豐富,而在誦讀中也學習到一些表達方法。在日常交流中,我可以看到孩子們每天的進步。

四、加強學習,提升水平

在教學中,我深深感到我作為教師國學功底還不夠深厚,急需提高。國學經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類文明的沉澱,歷盡歲月河流的淘洗,依舊光彩奪目,是中華民族的瑰寶。而我們教師有必定的教學任務,我們應該利用有限的時間來提高自己的閲讀量、閲讀水平,通過相互學習交流,培訓等手段來提高我們教學水平。孔子説:“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習是永無止境的,我們應懷着謙虛謹慎的態度向他人學習。“師者,善於傳道,授業解惑也;道之未聞,業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則非師也矣。”老師要善於傳授道理教授學業和解答疑惑,不懂道理,學業不精湛,學生有疑惑卻不能解答,這算不上老師。所以,老師要與時俱進,不斷接受新知識,新技能,新的教學方法;不斷參加學習和培訓。要想給學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滿斛水。

通過學習,讓我深刻領略到國學的魅力,《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老師是很好的傳承者,我們應當做學生的導航者,為他們打開這扇門,讓他們在國學經典的寶庫裏採擷精美的詞句,構築自己人生美好的詩篇。

國學心得體會集合 篇16

記得讀中學時老師講《孔雀東南飛》一文,文章並不算太長,我們學了一個星期,卻一點不感到累。在這一週裏我們被故事的內容深深吸引着,作者的文筆是那樣的流暢、優美,用詞是那樣的精闢,悽美的情節讓我們為之而動容。後來在課外,讀了王勃的《藤王閣序》,更是愛不釋手,其文章情文並茂,奔放自然之勢,讀來攝人心魄,其中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真是千古絕唱,讓我感山川是那麼的壯美,意境是那樣的深遠,有一種想投身於大自然中,去過閒雲野鶴般生活的衝動。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於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和繁榮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動力,是中國人民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

不可否認,國學之“中庸之道”,也確實影響併發生過中國社會歷某些被現代人認為喪權辱國的事實。君君臣臣夫夫子子的封建禮教,也確實是麻痺老百姓思想維護封建貴族利益的一種精神枷鎖。但是,1817年,拿破崙曾經説過這麼一句話:中國並不軟弱,它只不過是一隻睡眠中的獅子,中國一旦被驚醒,世界會為之震動。此話一出立即產生了轟動效應。儘管當時拿破崙的預言離現在是那麼的遙遠,而現實絕對給足了這個野心勃勃的戰爭狂人面子。我想,其中之含義絕不外乎他已經預感到;中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中國人口眾多、文化深厚。只有這樣的國家才具備不怒而威的力量,而這種力量終究要爆發。

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偉大民族精神。這種民族精神深深植根於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吸收了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創造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許多優秀的思想精華永遠值得我們發揚。“自強不息”的開拓精神;“厚德載物”的博大胸懷;“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精神;“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無私奉獻精神,“衙齋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的憂國憂民的情懷等等,這些凝結了中華民族精神的思想,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載體是國學,只有接續國學薪火,才能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這是一件大好事。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都要從做人開始。如果沒有做人的基礎,那就既不會有民族精神,更不會有革命精神。做人從哪裏開始?從灑掃庭除,應對進退開始;從國學啟蒙的“三百千”開始。這種學習不光是識字和道德思想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是作為一種文化的傳承來對待。

孔子的精神和文化正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我們把它稱之為“國學”。以國學啟蒙的範本“三百千弟”為例。《三字經》最重要的特點是條理清楚、文理明暢、概括精闢地傳授歷史文化知識,道德知識,團結友愛的重要性,以及學習應當刻苦等等,被譽為“袖裏通鑑”。且反覆勸勉學童勤學,敦促家長、老師認真對待對子弟、學生的教育。誦《百家姓》使我瞭解了中華民族姓氏的淵源。

《千字文》是世界上流行年代最久遠,使用人數最多的兒童國學啟蒙讀本,在中國教育史、文化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國文化的小百科全書。《規》是關於品德修養、行為規範的國學啟蒙讀本,將中華文化所倡導的忠、孝、仁、義、禮、智、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語言,淺近的歷史典故講述清楚。所以,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發揚和光大革命精神,不可不從國學啟蒙開始。回溯源頭,傳承命脈,“國學”是民族精神的源頭活水。

我們不妨把國學之“儒家思想”比做一種精神武器,在中國幾千年歷朝歷代的封建勢力掌握之下,只要對封建王朝達官貴人有利的,都可以拿來針對被壓迫者使用。另外,從現在的唯物主義觀點來看當時,無論孔子也好,孟子也好,老子也好,莊子也好,墨子也罷,從人的自身保護意識上來説,也絕對無法脱離當時社會現實而盡力維護當權者的利益。

不然,刀架到脖子上,怎麼去周遊列國?那兒來的三千?所以,《論語》也好,《孟子》也好,《道德經》也好,《逍遙遊》也好,《兼愛》也罷,明顯地傾向於當權者的利益。那麼,有人要問;難道這就是“和”與“禮”的真諦嗎?當然不是!因此,在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被摧毀之後,中國的老百姓聽到了兩個新名詞,一個是“革命”,一個是“民主”。

現在,我們可能已經明白;“和”必須建立在人性化平等的基礎之上,才具有它真正的含義。“禮”應該保持人類善良的仁愛真實性,才能達到人與人之間完整的和諧。

上世紀六十年代末,在中國大地展開的一場,把國學、西學、一切知識學科幾乎一掃而光。知識分子成了臭老九,許多國學大師都成了牛鬼蛇神。什麼“悠悠萬事,唯此為大,克己復禮”成了妄想復辟資本主義的大帽子口號。反覆闢!批林批孔!一個接一個,國人的嘴似乎忘記了吃飯,滿嘴都是“造反”與”革命”的口號。國人的精神思想已經被麻痺到幾乎崩潰的地步,而國學的地位早已經蕩然無存。

三十多年過去了,一個剛剛遭受了精神浩劫的中國,終於從改革開放的道路上走到了現在。國學已經不是“四舊”或精神鴉片,國學文化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户。現今,__電視台的__吸引了多少人的眼球。__成了國人眼裏的美女,__成了中老年人的偶像,__成了當代的明星,__的相貌也成了“有特點”的楷模。這一切,都是國學帶給他們的魅力。這一切,都説明國學文化是提高社會文明、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

我想,在當今物慾橫溢的社會裏,無論八零後也好,九零後也好,都應該拿起老祖宗留下的那些文化國粹認真的讀一讀,淨化一下我們私慾氾濫的靈魂,讓天上的古人安心、讓地上的老人幸福。從“百善孝為先”的教誨之中,我明白了怎樣交友,我明白了“孝”就是“和”,和而德、德而孝。

國學心得體會集合 篇17

從小就優先學習最精華、最重要、最核心的東西,把最精華的學好了,學其他東西就能觸類旁通,事半功倍。“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國學以中華燦爛文化之經典為基,兼收幷蓄他國優秀文明之精華或經典。儘早將學習能力提高到較高的水平,包括思考和記憶的能力。讓孩子自小“囫圇吞棗”、“不求甚解”地讀和背誦儒道釋經典,包括四書五經等,孩子在不太理解的情況下將10~30萬字的`經典背下來,記憶力就上升到很高水平,日日讀誦古聖先賢的博大精深的經典,自然會不停地比對、思索和分析,孩子的思考能力也會同時不斷地飛速提高,思考和記憶交相促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89d66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