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弟子規心得體會400字(通用17篇)

弟子規心得體會400字(通用17篇)

弟子規心得體會400字 篇1

這學期,我們學校進行了《弟子規》誦讀,通過誦讀《弟子規》,我瞭解了許多禮儀,懂得了許多做人道理和與人相處的原則和一些技巧,最主要應該做到誠信、友善、博愛相待,尊敬長輩,尊重學生。要坐有坐像,站有站相,做到“步從容,立端正,揖深圓,拜恭敬”。

弟子規心得體會400字(通用17篇)

首先,它教我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一些言行中,要謹慎,要講信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

《弟子規》中的第一部分——入則教提到: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牀。顧名思義,父母有疾病時,做子女的更要細心照顧他們。又如: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它又提醒我做事要事先稟告父母,否則有損於為人子女的本分。

社會中的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難免會和別人有矛盾的時候,如果你只想着矛盾發生後怎樣去正確的處理,那麼我認為你的想法是錯誤的。《弟子規》中的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一句具體給我們指出矛盾是可以避免的;朋友之間不要產生怨恨,講話時不要太沖動,傷感情的話要能忍住不説,那麼不必要的衝突怨恨就會消失。

《弟子規》所講的道理,正是聖人的訓誨,從入則孝,出則弟,次謹信,泛愛眾,親仁及餘力學文着手,在日常生活中的平常做起,批家庭擴展到學校、社會,最能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它值得我們大家多多誦讀的一本好書。

今後,我一定堅持下去,使自己受到更好的教育,爭取使自己有更大的提高,把推廣中華傳統文化和發揚科學創新有機地結合起來。

弟子規心得體會400字 篇2

聽老師説,《弟子規》是一本好書,所以我就買了本《弟子規》讀。讀書可使人睿智,使人昇華。閲讀弟子規後,感悟頗多。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當父母呼喚我們時,要及時回答,父母的命令,要立即去做。兒時,父母的命令,我們總是拖拖拉拉的做,沒有把父母的命令當作正事,覺得真愧對父母,而我們的命令與要求,父母總是把他當成最重要的事情來做,讀完這兩句,我覺得我對父母的孝敬太少了,以後要好好孝順父母。“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長輩如果站着,晚輩不能先坐下來;長輩坐下的時候,招呼、允許我們坐下,我們才可以坐下來。啊!我記得一次與媽媽出行,有座位的時候總是我先坐下,母親站着,從來沒有考慮過父母。是呀,我們現在這個年齡的孩子,就像個小祖宗,父母什麼好東西都給我們,自己卻受苦受累。讀完這兩句後,每當有座位時,我總會讓父母坐,我站着,從此我也養成了先長後幼的好習慣。

《弟子規》還交代了怎樣尊敬父母師長,怎麼為人處事,真是本好書。賈存仁的這本《弟子規》,是一本優秀著作,我讀了它,學會了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如何為人處事等等。做人,要孝敬父母,要懂得先長後幼,還要懂禮儀,講誠信,這樣良師益友才會越來越多;學習要學思結合,要去實踐,不能光看課本;學習的時間要寬裕,這樣一些問題才能搞明白;書房要整潔,書桌上的東西擺放整齊,才像個讀書的樣子,正所謂“房室清,牆壁淨;几案潔,筆硯正。”就是這個道理。

孝敬父母吧!根據《弟子規》上所學的知識,去過每一天。

弟子規心得體會400字 篇3

幸福的一生又匆匆過去,和孩子一起成長的快樂讓末學彷彿回到了童年那麼天真,無邪,所有的一切都是那樣的純真,純善。這使得末學更不敢對自己鬆懈,更是戰戰兢兢。要對每一個孩子負責,家庭負責,更要對自己負責。

因為:“童蒙養正聖功也”。幼兒正是長養天性的時期,“先入為主”。他們現在就是一杯清水,一張白紙,給他什麼,他就是什麼!古人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的一言一行時刻都在影響着孩子們,而我們的言行由思想決定,所以,抉擇中最重要的.就是“擇念”。因此面對孩子的種.種問題是,我們需要的是解決,而非指責。“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就像蔡老師説的那樣,千萬不要意氣用事,用自己的一己之見來下定論,不然會後悔莫及。一定要用理智,智慧來進行判斷。那麼,要想有智慧,就要不斷去學習,學習中華聖賢經典智慧,因為它是經過時間驗證的,永恆不變的真理和規律,它超越了時間跟空間,古今中外都需要。也只有這樣的智慧值得我們用短暫的生命好好去追求和深入,這樣,才不會走太多彎路,“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嘛”!

老師還講到,思想決定着一個人的行為,行為決定着一個人的習慣,習慣會形成一個人的性格,性格改變着一個人的命運。所以,小到個人,大到國家,社會,要想解決問題和衝突,根本就在思想。每個人從小就懂得感恩利他的話,我想,整個社會必然是和諧圓滿的了。

反觀之,現在的社會人人都自私自利,損人利己,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為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折手段。其根源還是被慾望所遷。“欲令智迷”,慾望是個無底洞,是無止境的。我們要教孩子長德行而非慾望。

厚德方能載物,大學裏説:“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只有之所先後,才能則近道已。

弟子規心得體會400字 篇4

今天大多孩子都是父母的獨生子女,總是被父母慣着、寵着、溺愛着,所以,有些孩子便逐漸淡忘了—“孝”這個字眼。

也許,許多人都讀過《弟子規》,而真正能按按照書上説得去做又能有幾人?“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名,行勿懶”父母都對孩子體貼之微,千依百順。左一聲“媽媽”又一聲“爸爸”讓父母為了自己的一點小事奔波勞累。但是當父母請你幫着買個東西,幹個家務,卻總找個藉口辭掉。

“父母教,須靜聽;父母責,需順從。”有時,父母出於關心,多叮囑兩句,做錯了事多教育兩句,我們就會不厭其煩的説父母過於嘮叨,有時還頂幾句嘴,狡辯是非,“冬則温,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子女照料父母,冬天要讓他們温暖,夏天要讓他們清爽涼快。早晨要向父母請安,晚上要替他們鋪好被子,侍候父母安眠。這就是這句話的意思。子女要無微不至的照顧父母,要讓他們感到舒適。而現在,大多是父母對子女關愛有加,這樣照顧着我們,又有多少子女能這樣的照顧自己的父母呢?是父母養育了我們,是父母教育了我們,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父母是世上最愛我們、最疼我們的人。無論何時何地,我們的一舉一動無不牽扯着父母的心。而惟有“孝”才能報答父母,報答他們對我們的養育之恩。讓每一個子女都報答父母吧!

弟子規心得體會400字 篇5

學校的讀書節讓我有了一次機會接觸《弟子規》。品讀後不由得佩服起李毓秀來,竟能編出如此聖明的書來。原本一些同學還説是因為毓秀和育秀字音相同,所以學校才會要求我們朗誦。其實不然,學校之所以選它是因為其中包含的道理或許就是我們一輩子需要做的。

《弟子規》中有一句話使我感觸頗多。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我們應該學會孝敬父母,正如古人所説的那樣百善孝為先。或許現在的兒女早已無法做到像古人説的那樣“出必告,反必面。”但我們可以為父母做一些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比如在家中,父母叫喚我們時,應該一聽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應;父母要我們去做事,我們應該趕快行動,不能借故拖延,或者根本不放在心上,不願意為父母效力;父母教導我們時,應該恭敬地聽而不可以隨意打斷他們,要將話聽進心裏;我們犯了錯誤,父母責備,應當順從他們並且承擔過失,不能頂撞他們,讓他們傷心。

如果一個人能夠孝順,那麼他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許許多多的人。

古人黃香九歲為雙親温席;沈雲英替父親守衞道州府;郯子取鹿乳,供奉雙親;董永賣身葬父;陸績懷橘遺親;王祥為母卧冰求鯉;楊香扼虎救父。

這些事例足以看出孝悌一直是中國文化的基礎。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應該學習先輩們以父母為首的優良品德,把中華民族以孝為本的精神發揚光大。

我們要做孝順父母的人!

弟子規心得體會400字 篇6

“弟子規 聖人訓”弟子就是學生,規就規範。《弟子規》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學生的生活規範。

《弟子規》一共分為總敍,入則孝,出則弟,謹,信,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八部分。總敍就是總的概括一下後面的七個部分。入則孝就是在家要善事父母,心裏念念不忘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顧到父母。出則弟就就是在社會上能夠順從長上,能夠順從長上,能夠奉事兄長。謹是指我們行為上要謹慎,不可放逸。信就是指言語上要言而有信,信用是成功階梯的第一步。人無信則不立。泛愛眾就是與朋友在一起相處要講平等博愛。愛人者,人恆愛之。親仁就是親近仁者,以師是之,要跟他學習。仁者無敵。餘力學文就是除了以上六個部分所學習的之外,如果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就要好好地學習其它有益的學問。

《弟子規》的每一部分都教給了我一個道理,入則孝告訴了我要孝順,出則弟告訴了我要奉事兄長,謹告訴要謹慎做事。在今後的學習與生活中,我一定要嚴格遵守《弟子規》中的知識,《弟子規》一定會讓我比以前更加好。《弟子規》適合所有學校與各種年齡的人誦讀他可以幫助人們建立明確的價值觀念。養成敦厚善良的心性。同是對家庭的和諧,社會風氣的淨化,也必然有莫大的助益。

生命誠可貴,而這可貴的生命是誰給與我們的呢?這一切都是父母給與我們的。他們不但給了我們生命,還把我們養育成人。那我們是不是應該感謝父母呢?是的。一個聲音肯定的回答説。那我們應該怎樣去感恩父母呢?按照《弟子規》的要求去做吧!

《第子規》對我十分有益,在學習與生活中我也一定回按照《第子規》。

弟子規心得體會400字 篇7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採用《論語》的部分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撰而成,分為五個部分加以演述.具體列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應有的禮儀與規範,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並改名為《弟子規》.現代子女教育問題突出,一個孩子從小不知道該如何孝順父母,尊敬師長,長大後人際關係,夫妻關係一定很糟,從小沒有紀律和品德的修養,長大後即使知識水平再高,也不可能有大成就.

萬事以孝為先.《弟子規》裏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就是教育我們每一個孩子要尊敬父母,孝順父母,虛心地接受父母提出的各項意見,並積極改正錯誤,聽從父母的指揮,幫他們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減輕父母的負擔.只有這樣做,才是父母心中的好孩子,讓他們感到欣慰.想起我自己的所作所為,覺得非常慚愧.調皮的我,個性倔強,不聽父母的教導,做了很多錯事,令老師和父母傷透腦筋,令他們傷心,我不是一個聽話的孩子.讀了《弟子規》這本書後,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明白了要做一個懂事的孩子,令父母感到欣慰.今後,我要嚴格要求自己,用《弟子規》裏的各項準則衡量自己,虛心接受父母的意見,聽取他們的教導,各方面要求進步.

我覺得這本《弟子規》很值得我們去看去讀去做,如果一個réndà部分的日常行為規範都依照《弟子規》裏面的做,將來一定有很大的成就.《弟子規》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閒邪存誠,養成忠孝家風.

弟子規心得體會400字 篇8

讀了《弟子規》,它就像一盞明燈一樣指引着我,讓我在德行方面進步有了很大的。

以前,每到吃飯的時候,媽媽叫我吃飯,我總是心不在焉,雖然嘴裏説着“馬上來”,可我還是一頭紮在電腦前玩遊戲,在媽媽的再三催促下我才不情願的把遊戲暫停去吃飯。現在想想,這是多麼不應該呀。現在,每當媽媽説吃飯,我會立刻放下手裏的遊戲,趕緊幫媽媽擺碗筷,搬凳子。因為“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以前,我生病發燒時,媽媽總是細心的照顧我,藥總是媽媽先嚐嘗再給我喝,晚上也會徹夜照顧我,而我呢,當媽媽身體不舒服時,還吵着媽媽陪着我出去玩,不讓媽媽休息,現現想想,自己都覺得臉紅,我以後會改的,媽媽身體不舒服時我會讓媽媽好好的休息,細心的照顧媽媽。因為“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牀”。

“房室清,牆壁淨,几案潔,筆硯正”。以前,我做完作業,總時將作業本、書、文具等隨便一扔,搞得到處是我的東西。有時看完書後,桌上、地上、牀上,到處是書,真是雜亂無章!而現在我都把書分類整理得井井有條地放在書櫃上。爸爸媽媽都説我像換了一個人一樣,還直誇我的房子整潔呢!

通過讀《弟子規》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要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多説請、謝謝、您好、對不起等禮貌用語,養成主動寫作業的好習慣,作業不磨蹭,這些我一定要謹記在心,時時刻刻用《弟子規》來教育自己,鞭策自己。

這是一篇《弟子規》讀後感,作者概括故事內容簡潔清晰,能在引述的基礎上很明確地提出自己的觀點“要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尊敬老師、團結同學”。不足之處:語句不通順,如“讓我在德行方面進步有了很大的”,應改為“讓我在德行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

弟子規心得體會400字 篇9

讀《弟子規·總敍》有感

《弟子規》這本書是依據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生活規範。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人。有餘力,則學文。這24個字的意思是: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和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並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如果做了這些之後,還有精力就應該好好地學習“六藝”等其他有益的學問。

在《弟子規》裏,我對“首孝弟”的感受最深。一個孩子從小不知道如何孝順父母,尊師長,長大後又怎麼會尊重人,關心人,同情人呢?在學校少先大隊部組織開展的家庭好孩子“四個一”活動,要求我們“每天一句温馨問候,一杯濃濃的熱茶,”來孝順父母和長輩,從而形成一種濃厚的家庭親情。

弟子規心得體會400字 篇10

讀了《弟子規》中的其中一篇—入則孝。這一篇章令我頗有感受。 如今,許多孩子都是父母的獨生子,總是被父母護着、寵着、溺愛着,所以,有些孩子便逐漸淡忘了—“孝”這個字眼。

也許,許多人都讀過《弟子規》,而真正能按按照書上説得去做又能有幾人?“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名,行勿懶”父母都對孩子體貼之微,千依百順。左一聲“媽媽”又一聲“爸爸”讓父母為了自己的一點小事奔波勞累。但是當父母請你幫着買個東西,幹個家務,卻總找個藉口辭掉。

“父母教,須靜聽;父母責,需順從。”有時,父母出於關心,多叮囑兩句,做錯了事多教育兩句,我們就會不厭其煩的説父母過於嘮叨,有時還頂幾句嘴,狡辯是非,“冬則温,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子女照料父母,冬天要讓他們温暖,夏天要讓他們清爽涼快。早晨要向父母請安,晚上要替他們鋪好被子,侍候父母安眠。這就是這句話的意思。子女要無微不至的照顧父母,要讓他們感到舒適。而現在,大多是父母對子女關愛有加,這樣照顧着我們,又有多少子女能這樣的照顧自己的父母呢?是父母養育了我們,是父母教育了我們,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父母是世上最愛我們、最疼我們的人。

無論何時何地,我們的一舉一動無不牽扯着父母的心。而惟有“孝”才能報答父母,報答他們對我們的養育之恩。讓每一個子女都報答父母吧!

弟子規心得體會400字 篇11

金秋十月,我們培新國小舉行“書香校園”活動。老師不僅讓我們認真學習《弟子規》,還要會背誦。回家後,我讓爺爺幫忙找到《弟子規》這本書,每天中午,都堅持讀一小段。

《弟子規》相當於我們現在的語文課本,是古代兒童的啟蒙教科書,對現在的我們也有很大的啟示。它讓我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如:講孝順、講禮貌……。書中寫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我承”,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所説的、所做的,都是為我們好,我們應當聽他們教誨,應虛心接受,不能強詞奪理,讓父母傷心生氣。我清楚的記得一則公益廣告:一個小男孩,吃力地端着一盆水,天真地對媽媽説:“媽媽,洗腳”。這則公益廣告打動了千千萬萬人的心,它深深體現了小男孩對媽媽最真摯的愛。我更想到烏鴉反哺這個故事,連小烏鴉都知道孝順父母,小時候聽父母的話,長大了喂父母食物。而以前,父母讓我做事,我總是推三阻四,或者找藉口不能按時完成。現在想起來,真是非常後悔,以後我要變得勤快,父母叫我,立刻就能答應;長輩説我,我也能安安靜靜的聽,讓長輩們開開心心。

當我讀到“出必告、返必面”時,我深深的感覺到,以前不管是我早上出門不打招呼,還是放學時遲遲不出校門,讓父母在校門外焦急等待這些行為是多麼槽糕。父母的.心始終聯在我的身上,所以我以後出門,不夠有多麼着急,也要和他們打一聲招呼。放學不管有多少事,一定要及早出校門,讓父母看見我都身影,不再為我擔憂。

《弟子規》這本書對我的觸動很大,它告訴我學習中、生活中許多做人的道理,它還能教我如何做一個有修養的人。“百善孝為先”,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弟子規》裏的話,做一名懂道理、講孝順的好學生,把中華文明的優秀品質傳承下去。

弟子規心得體會400字 篇12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從上學期開始,我們一遍遍誦讀着琅琅上口的《弟子規》,一次次聆聽着《弟子規》給我的深刻的'教育,《弟子規》作為我們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給了我很多收穫,很多啟發。

《弟子規》中的一字一句就像一位智者的親切教導,下面,我就來談談讓我體會最深刻的一條吧。“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意思是:父母教你的時候,你應該及時回答;父母叫你去做一件事時,你不可以拖拉;父母教育你時,你應該靜靜地聽,即使父母錯了,也不能責怪他們。但對照我的行為卻常常相反:晚上,我正在看電視,媽媽叫我去吃飯,我一直沒有應聲,直到媽媽走過來,我才及不耐煩地答應了。但是,自從我學習了弟子規之後,就再也沒有這樣過了,因為弟子規讓我懂得了尊敬師長,孝敬父母的道理。

是啊!弟子規就像一位無聲的老師,時時刻刻影響着我們,教育着我們,默默地開導着我們,讓我們健康的成長着。讀了《弟子規》,讓我獲得了打開成功之門的密鑰,指引着我們的人生道路,豐富我的知識,充實我的生活,讓我沉浸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

除了這些,《弟子規》中的許多地方也是很值得我們去學習,去感悟、體會的,只要同學們認真體會,一定會悟出其中藴藏的許多“瑰寶”!

同學們,讓我們來細細地品味《弟子規》吧,他會教導我們怎樣學習,怎樣做人,它就是我們身邊的良師益友,是我們的校園沉浸在《弟子規》的洗禮中!!!

弟子規心得體會400字 篇13

經過了一個學期的學習生活,我們迎來了升入中學的第一個長假——寒假。

為了不浪費寒假的時間,我想在寒假裏學習不一樣的知識,便在姥爺的推薦下找來了《弟子規》來閲讀。閲讀才知道,這本書果然是“名不虛傳”,不禁可以陶冶情操,更是教了我們後人做人的道理,我想,要真能讀透這本書,肯定是受益匪淺啊!

《弟子規》中一再強調“孝是信根,信是命根”,雖然只有八個字,但卻藴含了決定人一生的大道理。就比如《入則孝》這一篇中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所説,父母就好比樹根,我們好比樹枝。長出什麼樣的樹枝,不是有樹枝決定,而是由樹根決定。我們是樹,父母是根,根樹相連,樹由根生。父母叫我們,不能慢悠悠的。不孝順,不僅傷父母的心,到最後,最受傷害的還是自己,我們想:沒有父母愛的孩子,肯定不能茁壯成長。

俗話説“百善孝為先”遇事能先想到父母,從一件小事中使父母開心,久而久之,這一件件小事情積累起來,這便是孝了吧!

《弟子規》教給了我做人的基本原則和禮儀,使我懂得了怎樣愛別人、尊敬別人,使我成為了一個懂禮貌的人!

弟子規心得體會400字 篇14

晚上,伴着習習涼風,我翻開了《弟子規》,映入眼簾的是“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這樣一句話。細看底下的註釋,我看到了這句話的意思:至於外表穿着,或者飲食不如他人,則不必放在心上,更沒有必要憂慮自卑。猛然間我想了“君子憂道不憂貧”這句古話。

躺在牀上,思緒隨着涼風飛呀飛,飛到了西晉這個時期,我看到了年輕時的阮咸。雖然他家裏並不富裕,吃的穿的也很平常。但是他在有錢人面前卻泰然自若,一點也不自卑。六月六日這一天,每一個都把自己的衣服拿到太陽下面曬。阮咸也不例外,他根據當時的風俗,也把自己的衣服晾起來,路上看見阮咸晾曬自己的舊衣服,都來觀看。但阮咸一點也不在意,他認為:富貴不是可以誇耀的資本,貧寒也不是恥辱,人活着是否有尊嚴關鍵在於他的德行和學識。

思緒不再飄飛,回到了現在的生活。我看到了在一個幼兒園門口,一個小女孩竟然對他的同伴説送自己上學的父親是她們家的司機!可笑可悲的背後是深深地思考:我們的社會怎麼啦?我們的孩子怎麼啦?講究物質的奢糜與攀比竟讓純真的孩童至此!試想一下,假如都以現在的這個趨勢發展下去,那麼10年後,20年後,甚至100年後的今天,我們的子孫後代將變成怎麼樣的人呢?到時候吃穿的攀比又將如何呢?無數的問號在我腦海中迴盪,久久不能散去……

多虧了這本《弟子規》,他提醒了我們,他喚醒了我們,他告訴了我們做人的道理,告訴了我們將怎樣做好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過一個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

弟子規心得體會400字 篇15

我認為,《弟子規》是一部十分科學的書,它把全書分成幾部分,在《總敍》裏提出:“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古人云:“百善孝當先”所以自然將“孝”放在首位,這一部分對父母的分析透徹,可以説把孝説道了方方面面,且並不像眾所認為的“封建孝道”如——“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指明雖然重孝,但不可舍理求孝。

現實生活中,即使是第一部分“入則孝”也很少有人全部做到。

但古人亦云:“忠孝不能兩全。”

實事上,如果“孝”做的太絕,不會有什麼好處,因為社會發展的力量來自於新一代,如果這幫人都把精力用在“孝”上,那麼社會就止步不前了,許多父母都有這樣的覺悟,不願接受兒女的孝意,但有些人卻説養兒防老,我認為這是可笑的,因為社會仍需發展我,父母的努力,歸根結底用到推動社會的發展上,但是發展中的社會並不能直接回報父母,需要在子女這裏回扣,才能報答前輩的貢獻,如果全部回扣了,那就象是把一個東西推出去又拉回來,是無用功。

所以説父母的愛,是為社會做貢獻,兒女不過是略表謝意罷了。

我們所處的時期,是需要能量推進的,做這些人並不是新一代,而是父母們,他們是在真正不求回報的工作,而我們只是一箇中轉站,等到我們為人父母,是我們該奉獻的時候了。

所以,父母應該注意自己的使命,並不是養兒防老,兒女們也要知道父母是付出而無回報的',所以要孝順這些無私的人,他們為社會做了貢獻,應有一份讓他們心安的報酬,可以不多,只要表達心意即可。

弟子規心得體會400字 篇16

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一個動作、一個眼神、一句話都飽含着愛的力量,我們要用一雙智慧的眼睛,去發現生活中的愛。我們的生命因為有了愛才更加精彩,世界因為有了愛才更加美麗。

愛,可以是分享,可以是力量,可以是責任,可以是承擔,也可以是奉獻。愛,像茉莉花那樣平淡無奇卻又芳香迷人;愛,像玫瑰花一樣佈滿荊棘但又豔冠羣芳。

20__年5月12日,一個令世人震驚的日子。14時28分,四川汶川多少人在瞬間被奪去了寶貴的生命,多少人在瞬間被埋入了廢墟,多少幸福美滿的家庭在瞬間支離破碎……5·12汶川大地震,撼及了整個中國的靈魂。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我們中國人民沒有畏懼,也沒有退縮,而是堅強地挺起了身軀,勇敢地、從容不迫地面對。

在災難發生的那一刻,温和胡書記第一時間趕赴災區,親臨抗震救災的第一線。臂纏綠絲帶的志願者從全國各地奔向汶川,外國友人來了、台灣同胞來了、眾多的“白求恩”來了,來自世界各地、全國人民的捐款、捐物、捐血猶如雪片似的飛來了……大難有大愛!正是這種震不垮的愛支撐着我們,支撐着抗險救災的叔叔阿姨們,支撐着廢墟下的人們……

愛是石,敲出星星之火;愛是火,點燃熄滅的燈;愛是燈,照亮夜行的路;愛是路,指引我們走向黎明……今天,在新的學年,在新的起點,我們會在大愛之光下奮勇前進。

弟子規心得體會400字 篇17

第一次拜讀《弟子規》一書,是在單位工作時間,當時現場給每人都發了這本金色的小書,當時拿到手上,我先看到的卻是書上寫着的“新課標國小語文閲讀叢書”,我和同事談笑道:“國小生讀本,是要帶回家給孩子看的麼?……”直到一個休息日,出於無聊,我隨手拿起這本小書看了起來。但漸漸才發現它——《弟子規》的內容是如此精彩。

俗話説得好:百善孝為先。弟子規中的第一篇便是“入則孝”,這裏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這一篇,按弟子規所言:“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短短的幾句話,以三字韻文形成,卻讓我慚愧萬分。原以為為父母買幾件衣服,做幾件家務就是對父母是“孝”,現在才發現什麼是“孝”我一點也不懂。反而想想父母對自己才是百依百順,言聽計從。平時在家裏,父母為了喊自己吃飯的時候,都是在“嗯嗯、啊啊……”的應付中,讓父母喊了一遍又一遍,而自己只是為了多看一眼手中的手機或者精彩的電視節目中。每次犯了錯誤的時候也不但沒有聽從父母的教誨,總有自己説不完的委屈,道不盡的藉口,和父母強詞奪理,談何做到“父母教,須敬聽”…… ……

其次就是第二篇“出則弟”也是告訴我們在外面的時候要尊師重長,要學禮、懂禮。還有“謹”、“信”、“泛眾愛”、“親仁”、餘力學文“一共八篇,每一篇都有它詮釋的意義,組成了這本小小的金色小書,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道德系統,讀完這《弟子規》我不再笑它是國小生讀本,它將是我做人的準則,也是我們當代人都應該細細品讀的一本好書,通過它,你會發現自己習以為常或者自己認為都是對的言行,原來都是這樣或那樣的存在着。

在古時,《弟子規》是蒙學的課本,也許讓我們現代人也讀《弟子規》並不難,但是需要我們努力的是,能將《弟子規》實踐到我們的當代現實生活中,一直傳承下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7qvkj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