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第一書記心得體會範文

第一書記心得體會範文

通過觀看電影《第一書記》,令我感受頗深,於是寫了一篇心得體會。下面就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第一書記心得體會範文,希望對你有用!

第一書記心得體會範文
第一書記心得體會範文篇1

看了《第一書記》,無法止住不斷往下流的淚水,雖是陌生的電影,但似乎又發生在自己的身邊,在小崗村書記沈浩的身上,我看到了父親曾經的影子,沈浩那種不怕困難,排除萬難的決心和勇氣,正是父親曾經的寫照。

從我出生之前以及工作後的多年,父親一直在村裏工作,擔任村書記三十多年,正是他人生中最鼎盛的黃金時期,而他義無反顧的把時間奉獻給了他熱愛的農村事業,以及他始終看得非常重的百姓。我幾乎沒有一天享受過父親給我帶來的學業上的關注。很多的孩子家長都努力的把自己的孩子往鎮裏的學校送,而父親為了不影響同村的孩子,硬是把我放在了自己的村裏上學。五年的村國小習,使我永遠無法改變平捲舌音的讀音,這是作為語文教師的我終身的遺憾。長期放羊式的教學,多少影響了我的學業,特別是學習習慣的培養。看到從沒有雙休日的父親,看到有時為了排洪而整夜工作的父親,在我的視線裏,我原本以為所有的人都像父親那般辛苦的。但事實上我錯了,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為了工作,如此的竭盡全力,並不是所有人的心中都裝着百姓的。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當初為了辦村級企業,父親常常在外面,跑項目、機器安裝、質量監督,他都要自己把關,在他艱辛付出的背後,四五個村級企業也開始良好運轉。當克服困難,一切都進入正軌時,上面有要求,村級企業要轉制。父親便把一個個親手辦下來的企業一個個的轉掉。所有的苦他自己受了,但他卻沒有享受過一天的付出後的成果。為此父親從沒有怨言,而是轉變農民的致富模式,帶領農民走上了效益農業之路,他自己主動的種上了葡萄,利用下班的時間進行管理。當農民看到了實在的收益後,也一個個的種上了葡萄、西瓜等各種經濟作物,收入大大的提升了。在我的眼中,父親是一個“損私肥公”的人,後來我家搬到了鎮上,村委也搬到了鎮上,家與村只有一路之隔,父親經常把家裏的碗、筷、調料之類,拿到村中,但從未見他歸還過。好在我們都已經習慣和理解了他的做法。

父親又是一個不善言辭的人,別看他在家裏或與農民們聊天時,有説不完的話,但在正規場合,他往往會因為緊張而訥言,父親曾經連續七年被評為市級的優秀黨員,支部連續六年被評為市級優秀黨支部,他自己也被評為市級勞動模範,也成了人大代表。所以採訪的次數也較多,但是遺憾的是,當我們迫不及待的想看到他的形象時,卻往往較為失望,許是採訪時的緊張之故,父親的鏡頭也往往只是一個畫面,而沒有聲音。這便是我對父親的局部印象,我知道我的筆用於寫父親時,尤其是蒼白而沒有色彩的。也許是近之故,也許父親在我的眼中,曾經是離我那麼遠之故。因為他真的不曾給予我們姐妹一些什麼學業上、生活上的關愛。抑或年幼的我們不曾體會而已。但是我一直覺得父親的形象是高大的,他的高大體現在他用行動實現了他的事業,他用無聲的語言來深深的影響着被忽略的心。當看到別的父親買大量的玩具,並且時時能陪自己的孩子時,有過羨慕,但是父親的潛移默化,教會了我們如何認真、執著的對待工作。印象中父親沒有送給我們什麼禮物過,其實這便是送給我們最好的禮物。當熟識我的人一致評價我為:做事認真、執著時。我知道我不僅流着父親身上的血,也踐行着父親曾經的行動。雖然服務的對象不同,但我也不自覺中把自己的這份工作當作一份事業,把實現自身的價值作為自己前進的動力。

看着英年早逝的沈浩書記,痛心疾首;看着已退休的父親,心懷愧意。做慣了事的父親,一旦退下來,曾頹唐多年,作為子女為不能解決他的後顧之憂而愧疚萬分。因為工作的忙碌,雖然近在咫尺卻也沒有與他多作交流,為自己沒有走進他的內心而自責。《第一書記》在結束前,沈浩書記女兒汪汪的一番話,激起了我強烈的共鳴,作為一個有事業心、有強烈責任感的人的孩子,其實他們必將會失去更多的父愛、母愛,但是他們卻用行動教會了子女如何對待自己的事業,對待自己的人生。這便是如沈浩書記一樣的人教會我們的。

第一書記心得體會範文篇2

看完電影《第一書記》,我被沈浩的精神感動和敬佩。這部影片之所以被觀眾接受,是因為它不同於以往"主旋律"影片的特點,而是通過再現沈浩在小崗村工作6年的點點滴滴,着重挖掘了他內心最真實的想法,重現了他感人的生活細節。沒有臉譜化的"高大全"形象,也不是觀眾印象中的模式化人物,給我們的感覺:沈浩其實就是我們身邊的普通人,但普通卻不平凡,他用行動實現了自身的價值。

這部影片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價值觀,我們的黨從誕生到現在湧現出無數英雄和模範,從張思德、雷鋒、焦裕祿到孔繁森……他們都代表着那個時代的價值觀,而從沈浩身上卻表現了新時代共產黨人的價值觀。在我看來沈浩同志和我們身邊的同志是何等的相似,沈浩在合肥的省財政廳,是一個有十幾年工齡的科級幹部,他工作穩定、生活優裕、有房有車,與家人過着幸福的生活。究竟是什麼原因促使他放棄安逸,前往農村成就一番事業?儘管他在小崗村只有6年時間,但他的作為為何讓那些樸實的農民三次按下紅手印而深情地挽留?因為沈浩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共產黨員,他不願在機關裏平平淡淡地度過為黨工作的時光,他到小崗村是因為那裏是他的舞台,他在機關無法實現的很多想法在那裏可以實現。他並非是要去小崗村做犧牲、做奉獻的,而是在那裏實現自我價值和理想的追求。6年裏,他失去的是家庭的温馨、對孩子學業的幫助、對老母親的盡孝,而他得到的是小崗村翻天覆地的變化和小崗人的信賴。

從某種意義上,對於那些有理想有抱負,但一生卻默默奉獻在平凡崗位上的人來講,沈浩是幸運的。當別人把到農村掛職鍛鍊當作鍍金的跳板時,正是他勇於超越傳統價值觀,把小崗村做為自己人生的平台,用新的價值觀實現了對理想的追求。可以説是沈浩改造了小崗村,也是小崗村造就了沈浩。

沈浩對人生價值的追求,對於我們每一個黨員如何樹立正確的時代價值觀是值得去思考和學習的。

第一書記心得體會範文篇3

影片《第一書記》真實、客觀地記錄了沈浩同志在小崗村近6年的工作、生活經歷,故事本身並沒有什麼跌宕起伏的情節,但平淡中給人一種震撼,這種震撼的感覺來自沈浩同志一言一行中透出的責任感,------一個共產黨員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心。

沈浩是安徽省財政廳的普通幹部,20xx年2月,他積極響應安徽省委號召,作為全省第二批選派到農村任職幹部來到鳳陽縣小崗村,任小溪河鎮黨委副書記,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在小崗村一干就是6年。按照現代人的標準,他有車有房,有一個好的工作,生活安定、舒適,本可以隨波逐流,按部就班地享受他的小康生活,但沈浩同志義無返顧地選擇了小崗,這種選擇意味着壓力,承擔着責任。他把下鄉掛職鍛鍊,看成是人生"乾點事業"的一個機會,他把小崗村作為一個新的創業舞台,要利用"小崗村這張名片",既實現自身的價值,也同時創造社會的價值。

作為一個普通的共產黨員,乾點事業不難,難在選擇。既然選擇了,就要把這個事業幹好,這需要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並付出全部的心血,舍小家為大家,只有這樣才能取信於民,才能贏得羣眾的擁護和愛戴。小崗村對沈浩同志連續多次按手印的挽留信,就是對他最大的肯定,沈浩同志是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

在創優爭先活動中,我們要學習沈浩的精神,以沈浩同志為榜樣,做好本職工作,以人為本,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7mqx6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