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老師的班級管理心得:開好自己的花

老師的班級管理心得:開好自己的花

導語:班級管理最理想的境界是學生的自主管理,它是自主教育的核心。作為班主任,我們在學生的班級自主管理中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老師的班級管理心得:開好自己的花

一、理智地來做班主任

有一種失敗叫“瞎忙”!“管”就是要求規範、約束、評判、督促;“理”就是思考、研究嘗試、引導、完善,進而昇華為感染、薰陶、激勵、喚醒,鼓舞。同時,“理”還包括協調、温順和理性的意思。管的側重點在依賴權威別人,而“理”體現着班主任的智慧和能力,決定着工作的深度和高度。

作為班主任,“瞎忙”的話叫累是在所難免的,然而,當你充滿智慧的去帶班時,幸福便會悄然而至。幸福的源泉來自於智慧,也來源於班主任的心態。

1.做教育與做菜的關係:

相同點:

做菜 做教育

心情好 教育心態

什麼菜什麼做法 因材施教

要掌握火候 捕捉教育契機

研究菜的做法 學會經營自己的班級

質量不好的菜做好吃 後進生的教育轉化

幾種菜混合吃 團隊建設

品嚐菜的快樂 分享教育的快樂

不同的是,買來做飯的菜已沒有生命,你想把他們切成什麼樣的都可以,而教育不可以,我們的教育對象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體,他不會讓你隨性而為!

2.做班主任與打牌的關係

要正確看待班級學生這副牌,抓到一副怎樣的牌是命運,怎麼來對待這副牌是態度,能不能打好這副牌是水平,享受玩牌的全過程是境界。對於班主任來講,自信陽光的心態勝過百種技巧和方法。

案例故事:小“野馬”的自主管理

20xx年,我在特殊的情況下組建了這個特殊的班級。當時新生一年級我收了39個孩子,滿懷激情地組建了這個班集體。那是一股朝氣蓬勃的新生力量,39張笑臉放飛了我美麗的夢想。於是,精神抖擻,意氣風發。然而,好景不過一週。當時,還允許留級,當13名留級生走進了這個教室時,我皺起了眉頭,下意識的打量了他們:一身邋遢不堪,一臉玩世不恭,一副桀驁不馴,即使有太多的無奈我也接納了他們,只因當時我還對他們存在那麼一絲幻想:功夫不負有心人!可是,一個學期下來,他們沒有多大的起色,天天跟這些孩子“過招”我心力交瘁,怎麼才能馴服這些“野馬”呢?

轉眼間一年過去了, 當我一籌莫展時,又有14個這樣的孩子成了這個班的一員。這便是所謂的任務!似乎連發發牢騷的資格也沒了。屈指數來,不包括轉學來的8個,留級生竟然比新生還多出3人!每天為那些問題學生的事糾纏不休。難道就這樣放棄這羣孩子嗎?不,一定會有辦法解決的。

我用最快的速度成立了臨時班委會,並進行了明確的分工。然而,我更多的是希望更多的孩子能參與到班級工作裏來,每個孩子都能在這個班裏得到更好的發展,而不是破罐子破摔。於是,我從組建小組着手,並對他們進行星級評價,每週一的班會上公佈積分。66個孩子自由組合成了8個大組,人人有活幹,事事有人做,66個孩子,66個班幹,責任到人,孩子輪流值周,小組也是輪流值周。每到新學期的開始,孩子們都要在班級的“希望樹”上寫下本學期自己的願望並上交一份自己的計劃書。各項工作按部就班地進行着,可見,孩子們的自主化管理已見雛形。的確,“真正的教育是自主教育。”班級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自主管理,我們在嘗試中不斷探索着。

課堂教學中,我以導學案為抓手,一步一步摸索着向前走去。不久,問題就出現了。雖然我也採用了小組合作的方式,但課堂的表現令我大吃一驚。整個活動都是幾個成績好的同學在唱“獨角戲”,而其他人則是無動於衷,課堂效率低。從中,我看不到合作成為學習的一種有效機制,學生也體驗不到合作所帶來的喜悦。小組合作只是個形式!審時度勢,原來孩子們自由組合的小組存在着一定的弊端——組內同質,組間異質。

於是,我毅然決定:打亂優、中、差,重新組合小組。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勢互補”的原則,按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的差異分組,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使每個小組都有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另外,小組成員是動態的,可以是組間的互換或流動,也可以是組內某些角色的互換或輪換,還可以按活動主題的需要,讓孩子們自由組合。這樣做,有利於小組間的公平競爭和小組內弱勢個體的發展,並給每個學生提供發展的機會。但是,要知道在下這個決定之前,我是如何的矛盾啊!説實在話,我真的不忍心拿那些優等生和學困生編在一起,他們畢竟都還是八九歲的孩子呀,自制力差,我擔心會影響到他們。到時候別差的成績沒提上去,好的成績又落下來——這是我最不想要的結果。有的家長也有此擔心,給我打電話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兼任組長,我就苦口婆心地給他們講教育心理學中的“ABC”理論。B從A那裏學到知識,再將它傳授給C,得益最大的不是A,也不是C,而恰恰是B,所以,要讓他們明白:幫助別人實在是百利而無一害!我從內心渴望孩子們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能有所改變,希望他們在相互幫助、相互學習中能有所進步。

我深知試用導學案的效果絕不會立竿見影,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並且需要依賴小組建設這個強有力的抓手。一個學期下來,我已經感覺到了孩子們在一點一點的進步,在一步一步的步入軌道了。

我定時和小組長溝通,讓各個小組長向我彙報組員的課堂表現、行為習慣、疑惑與問題等,及時地進行調整方法,改進措施,讓小組中各個成員都能得到更好的發展。每個學期末的家長會上,我們的孩子卻是主角,由他們向家長彙報,彙報的原則是“三長兩短”,即該生的三個優點和兩個缺點,以期待家長在孩子成長的路上盡力相助。教育的本質意味着: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作為班主任,則需要搖動一片樹,推動幾十朵雲,喚醒一羣靈魂。我借力主題班會最大限度的調動孩子們學習的激情,家長參與班級管理的熱情,例如:家委會述職、一起宣誓、一起唱班歌、讀班詩、給家委會頒獎等。

二、幸福地做個班主任

其實,你想把班級帶往何處?如果我們不是第一,就做唯一吧!我自己勉勵自己,堅信:愛會在相愛的人之間發芽、開花。只要對孩子們付出愛,哪一朵都會下雨的,我們要善待每一個孩子。

案例故事:小蝸牛的自主成長

20xx年,我們學校加入了新教育實驗,我一下子覺得前方充滿了光亮。對,相信種子,相信歲月!借新教育的東風,我們確立了班名、班徽、班歌、班訓、班級口號等,還大張旗鼓地進行了小組宣誓,有了共同的約定,有了生命的編織,班級的凝聚力一下子便上來了,可以説,締造完美教室是打造真正意義上的班級自主管理中的一部分。

當初討論取什麼班名時,孩子們的確想到了很多,諸如:書香花園、蘭花草、太陽花、爬山虎、……後來,各小組一致決定選用了蝸牛。大家都知道,埃及有一則古老的傳説:世界上只有兩種動物能到達金字塔頂,一種是老鷹,另一種就是蝸牛。雄鷹能夠到達塔頂,是因為它有一雙扶搖千里的翅膀,而蝸牛能夠到達金字塔頂,靠的是堅持不懈、永不放棄的執著精神。為此,我們有了自己的班名——蝸牛,我們的班訓是追尋夢想,永不放棄,老師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孩子,每一個孩子也不會放棄自己。我們精心用文化經營班級,讓每一面牆都會“説話”,教室就成了童趣盎然,滋養心靈的温馨港灣。孩子們自由組建了小組,也給自己的小組起了頗有寓意的組名,以及響亮的組號,每個小組在蝸牛班的教室裏都有屬於自己的“地盤”。教室成了孩子們生命成長的聚焦點,是學生和老師共同生活、共同追尋的精神家園。

晨誦、午讀是小蝸牛們在這個教室裏共同的生活方式,大家在閲讀中編織着絢麗的夢想,一起穿越,一起成長。每天早上7:30—8:00是我們的早讀時間,朝陽裏傳來的是我們的朗朗書聲;下午1:30—2:00是孩子們在教室裏幸福的午讀時光。每週二和週五是我們學校統一的晨誦時間,一首首詩歌,一篇篇美文,浸潤着孩子們純真的童心,陶冶着孩子們美好的情操。孩子們在誦讀中逐漸成長、茁壯……我也希望每次穿越文字的長廊,都能在與孩子夢想的編制中邂逅,抵達孩子的心靈港灣。我們共讀了《親愛的漢修先生》、《寶葫蘆的祕密》、《魯賓遜漂流記》《小王子》等多本書。在整本書的共讀過程中,孩子們有自己的讀書筆記和讀書心得,還製作了各具特色的小繪本、手抄報等。通過閲讀,我們收穫着快樂、幸福着收穫。有的家長開始捧起了很久沒讀過的書和孩子一起看,一起討論,有的家長甚至拿起擱置很久的筆,和孩子一起寫讀後感。師生、親子共讀、共寫、共同生活,使我們彼此之間創造並擁有了共同的語言與密碼。每個學期,我都會定期召開這少一次的親子共讀家長交流會,大家在共讀中共同進步,一起成長。

坦白的説,我沒有出眾的基本功,沒有精湛的教學技巧,但我內心卻有着簡單而樸素的願望:和孩子們幸福快樂地一起閲讀,用文字記錄下與孩子們的生活點滴,和家長一起見證孩子們的成長。讀書之餘,我們還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如“詩歌創作展示我能行”、“課本劇”、“童話劇”、“節儉在行動”、“美文誦讀”等。所有的活動課程無不彰顯孩子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童年的夢想會隨着創造一起飛翔,我努力給孩子們搭建了一個個舞台,讓他們體驗成功,樹立自信,在充滿魅力的活動中去培養,去成長。孩子們在屬於自己的那條小路上蹣跚而行,用閲讀點亮了自己智慧的人生,用勤奮書寫着別樣的精彩。有時候,教育需要陪伴。做有滋有味的教育,在活動中和孩子一起成長。

有了美好的班級願景,我們便充滿了前行的力量,孩子們在不斷進步。我在大量閲讀有關書籍的同時進一步比對孩子們存在的問題,如自學不到位,展示不積極……等諸多問題。我定時召開小組長碰頭會,及時瞭解各小組內的情況,記錄反饋過來的各項信息。

三、智慧地做個班主任

往往,師生的關係就是教育,當師生之間有了共同的語言密碼時,我們的生命正在悄悄地編織。老師的教育境界就是孩子飛翔的天空,我們能給孩子提供多大的舞台,孩子們就能飛多遠。教育不僅僅是有教無類,也是有愛無類,不拋棄,不放棄。

案例故事:小蝸牛自主批改作文

作為語文老師,改作文怕是最頭疼的事,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點做法。我們在評改時構建並運行“互動”模式,形成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的多向促進關係,使作文評改日益向學生自主,自能操作的模式發展。我們要採用“低起點,小步子,密台階”的原則讓學困生也能主動參與進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倡互批,自批,眾改等方式,創造良好的作文氣氛,使全體學生都關心自己和他人的作文。

試問,對於學困生他們連寫段話都成問題,如何能批改出高質量的作文呢?我們應該給他們創造展示自己的機會,讓他們有“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感覺,就像我們班的“五步”批改法一樣,每組的“第一步”的學生(學困生)專門改錯別字,如果他們改掉自己的錯別字就是成長,如果改掉別人的錯別字,無疑就是成就。進而上升為一種自信,在自信中我們應該相信他們是會進步的,關鍵是我們得給他們提供一個進步的機會,儘可能的讓他們參與到每一個活動中來,哪怕是某一個環節就足夠了。等他們在“第一步”中突出了,就可以鼓勵他們挑戰、衝刺做“第二步”、第三步……不求他們最好,只願他們更好!

他們通過自身的體驗,認識到了老師工作的辛苦,從而自覺地嚴格要求自己,而且可以發揮自己的特長,鍛鍊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增進學生間的團結合作。讓他們在體驗成功的同時也從中得到啟示。蘇霍姆林斯基説過:“成功的歡樂是一種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為此,我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做,去體驗成功的歡樂。

班主任的基本素養就是熱愛學生,愛是什麼?愛是依戀、欣賞、傾聽、走進心靈;愛是寬容、等待;愛是尊重、平等……每一個班主任都在努力探索着班主任工作的真諦。然而,現實與夢想之間必須有一把梯子,這把梯子叫行動。教育不僅需要有想法的老師,更需要把想法變成現實的老師。做自己喜歡的事就快樂,喜歡自己做的事就幸福,只要你用心耕耘,在教育這片平凡的土地上到處都能收穫一種神奇的果實,它的名字叫“幸福”。我堅信:開好自己的花,便永遠走在春天裏。

作者| 半坡店鄉 李豔

標籤: 班級 老師 管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79pww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