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永遠在路上心得體會

永遠在路上心得體會

在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第一批總結暨第二批部署會議上指出 貫徹羣眾路線沒有休止符,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永遠在路上心得體會20xx,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閲讀!

永遠在路上心得體會
永遠在路上心得體會20xx篇1

忠誠、乾淨、擔當是衡量好乾部的重要標準,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有人形象地説,一個領導幹部,對黨不忠誠就是昏官,組織不能容忍;不敢擔當就是庸官,百姓不會答應;不乾淨就是貪官,羣眾最為痛恨。在廉潔從政這個根本原則問題上,只有“一票否決”,沒有“將功折罪”。各級領導幹部必須時刻把紀律挺在前面,繃緊廉潔自律這根弦,清清白白為官,乾乾淨淨做事。

守好廉潔自律底線,前提是牢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權力猶如一把“雙刃劍”,用好了,可以造福羣眾,成就事業;濫用了,就會使人墮落,貽害無窮。近年來,在廉潔上出問題的幹部,無一例外不是把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用來牟取私利,最終走到了黨和人民的對立面。面對權力,只有始終保持清醒頭腦,知敬畏、講感恩、守戒懼,才能從思想上築牢拒腐防變的堅固防線。必須常懷對信仰的敬畏、對法紀的敬畏、對羣眾的敬畏,遏制住貪慾的“脱韁野馬”“燎原烈火”,內心深懷崇敬,自覺接受監督,一言一行才能“有規有矩”,從政之路才能“平平安安”。必須感恩黨的培養、組織的關懷、羣眾的信任,把組織上的提拔重用當作對自己的鼓勵和鞭策,自覺忠誠於黨和人民的事業,創造出無愧於黨和人民的業績。必須始終在心中裝着法紀的戒尺、制度的戒尺、道德的戒尺,經常用這些戒尺來量一量自己,想一想有沒有踩紅線、破規矩,時刻警醒自己以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心態為官從政。如果説,在工作上要勇於擔當,那麼在廉潔問題上就得慎之又慎。現在,中央頒佈實施了廉潔自律準則、紀律處分條例和問責條例,給我們立起了標杆、劃出了紅線、標明瞭底線,必須牢記於心、踐之於行,增強紀律觀念,拉起規範權力運行的“帶電的高壓線”。

俗話説,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廉潔自律,必須守住小德、小節。許多違紀違法的幹部,一開始也是謹小慎微的,首先突破防線的,往往是“人情往來”“順手辦事”這些看似無關緊要的“小事”。嚐到甜頭之後,膽子越來越大、越來越收不住手,最終無法自拔。有些事情,是連念頭都不能動的,一旦動了貪念,就會陷入萬劫不復之境。現在,社會上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圍獵”領導幹部,往往盯着幹部的“小興趣”“小愛好”。你玩點石頭、賞點字畫,馬上就會有人投你所好。別人給你“投了資”,哪有不圖回報的?有的幹部喜歡呼朋喚友、吃吃喝喝,身邊總圍着一幫“小兄弟”,還認為不是什麼大事,但久而久之,“哥們義氣”深了,原則和底線就很難守住了。病非一朝一夕所致,罪從一角一分貪來。領導幹部一定要懂得,小事小節有政治、有方向、有形象、有人格,不僅要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穩立場,也要在小事小節上慎始慎微,嚴格遵守作風紀律要求,保持高尚追求和健康情趣,不讓自己的從政生涯“白袍點墨”。

幹部廉潔從政,僅僅做到個人乾淨是不夠的,還必須履行好“一崗雙責”,抓好分管領域的黨風廉政建設,教育好管理好自己的家屬和身邊工作人員。必須深刻認識到黨風廉政建設的長期性、複雜性、艱鉅性,注重教育引導幹部既要幹事也要乾淨,決不能工作搞上去了、幹部被拿下來了。每位領導幹部都有自己的家庭,家風至關重要。有的幹部對自己要求比較嚴格,但對配偶子女就鬆了,總覺得自己長期忙於工作,虧欠家人太多,對他們打着自己的旗號辦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到頭來,既害了自己又害了家人。要堅持從黨性原則出發,嚴格教育管理親屬子女,引導他們戒除特權思想和享樂思想,對他們的錯誤做法,不迴避不護短,及時提醒,及時糾正,幫助他們明辨是非,自覺抵禦不良風氣侵蝕,以嚴謹家風贏得幹部羣眾的真心支持和衷心擁護。

永遠在路上心得體會20xx篇2

很多網友開始了一場特殊的“追劇”。由中紀委和央視聯合制作的8集專題片《永遠在路上》開播,多位因嚴重貪腐、違紀違法而落馬的省部級以上官員,首次在鏡頭前講述他們的懺悔和反思。

反腐會不會或者什麼時候會降温?這個“反腐之問”時時出現於網上,並伴隨着各種江湖版的猜測解讀。“永遠在路上”,這個片名也許是一種答案。第一集《人心向背》,所呈現的並不只是簡單的反腐決心,在周本順、白恩培、李春城這些曾經的高官講述中,我們還看到了腐敗之所以發生的內在邏輯。

比如人性弱點。白恩培説起他的腐敗動因,特別提到商人“住豪華的房子,坐豪華的車,個人還買的私人飛機。我也追求像他們一樣的生活,這思想就變了。”眼熱攀比,人之本性,常人如此,官員也不例外。對於這樣的人之本性,教育固然有一定作用,但當權力和誘惑都足夠大,單純的教育就會顯得蒼白。儘管人性弱點,絕不是貪官腐敗的藉口,但從反腐的角度講,這是必須要正視的。人性共通,意味着任何人都可能有犯錯犯罪的“本能”。腐敗永遠可能發生,反腐自然只能“永遠在路上”。

再如制度漏洞。周本順關於“站台”的説法令人印象深刻:“我出個面幫他站個台,一起吃飯,我什麼話也沒有説,別人就知道這個人上面有人,這個事都會辦得通”。簡單一句話,道盡現實的複雜,反腐的困境。儘管權力的“籠子”在收緊,但永遠都可能有疏漏。

從這些貪官的講述來看,腐敗並不需要多麼專業的技能,無非給商人站台、親朋“搭權力便車”等,這就意味着制度還不夠嚴密,反腐還極有必要“永遠在路上”。

那些曾經位高權重、始終容光煥發的官員,如今鏡頭前一副塵滿面、鬢如霜的樣子。這些貪官的本色出演,把腐敗的風險和可能的落寞結局,演繹得非常到位。從教育的層面説,可能比發文件、開會宣講的千言萬語更有直接效果。《永遠在路上》還在繼續,也許從這些“鉅貪”的演繹中,可以進一步反思過去的問題所在,探尋未來的希望所在。

永遠在路上心得體會20xx篇3

8集大型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由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台聯合制作。攝製組先後赴22個省(區、市),拍攝40多個典型案例,採訪70餘位國內外專家學者、紀檢幹部,採訪周本順、李春城等10餘位因嚴重違紀違法而落馬的省部級以上官員,剖析了一些典型案例,該紀錄片昨日播出第二集《以上率下》。

反腐大片再度上映,其收視率也又一次讓我們看到了人們對反腐的關注、對清廉的期待。這幾年來,紀檢監察部門一路拍蠅打虎、一路“直播戰況”,八項規定的落實和官場作風的好轉已經有目共睹。而更令人高興的是,反腐敗的力度並沒有因為已取得的輝煌戰果而有所衰減,作風建設並沒有像以往的一些整治、運動那樣一陣風就過去,而是一直在路上、一直在前進。

在這部專題片的第一集裏,提到了1945年黃炎培和毛澤東之間知名的“窯洞對”,也就是“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週期律問題。

當時,黃炎培説歷朝歷代都是“初時聚精會神,沒有一事不用心,沒有一人不賣力”,但是等到環境好轉了,就會“惰性發作,由少數演變為多數,到風氣養成,雖有大力,無法扭轉”。而毛澤東聽了這番話後回答説:“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週期律。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

執政黨要跳出“歷史週期律”,而作風建設同樣如此。這幾年來,反腐敗工作的確是“聚精會神,沒有一事不用心”。但是當成績顯現、官場環境好轉之後,可能也要面對“惰性發作”的“週期律”怪圈。從這個角度來説,“永遠在路上”的片名或許正是對這一問題最好的迴應:我們需要作風建設,更需要這樣的建設永不懈怠,一直堅持。

在紀錄片當中,周本順懺悔説,“我做夢都沒有想到我會落到這種結局,我從小吃過很多苦,是從貧寒之家出來的,從小就痛恨貪官,到最後自己成了貪官,我感覺這是一個莫大的悲哀。”

谷春立也説:“走到今天是我沒有想到的,走到今天我也非常痛悔。”最初,谷春立只是沒把吃請應酬當成大事兒,但最終從吃企業的飯、用企業的車,走到了收受賄賂為企業辦事的境地。

這些絕沒想到自己淪為貪官的貪官,其實也是在用個人經歷證明着“週期律”--他們為官之初,也都曾聚精會神、一心做事,多以才能做出成績而身居高位,但是為官日久就往往會放鬆警惕,給腐敗入侵以可乘之機。

根據力學定律,如果沒有反作用力,那麼一經啟動的作風建設要“永遠在路上”並不難,但現實中的阻力、摩擦力都是客觀存在的,所以我們還需要持續有不斷的推力,而這股推力,就像毛主席所説的那樣,來自於民主與監督--只有民主和監督的力量不斷加強,才能真正做到“永遠在路上”。

舉一個現實的例子,在紀錄片中,提到萬慶良在廣州白雲山最高峯摩星嶺一個曾經拒絕普通百姓進入的餐廳裏吃吃喝喝,還提到杭州西湖、北京北海等地都曾出現過把公共資源圈起來為少數人服務的現象。那麼,如果所有被圈起來的公共資源都成為人民羣眾監督的焦點,都受到打破砂鍋問到底的追究,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的推力,也就會持久而強勁。

永遠在路上心得體會20xx篇4

一起起關於基層侵害羣眾利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典型案例的通報,觸目驚心。為了徹底整治處事不公、以權謀私、作風不實問題,我省各地正在採取有力舉措,集中整治和查處侵害羣眾利益不正之風及腐敗問題。

據瞭解,此次“集中整治”的內容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處事不公:重點整治在社會保障、項目扶持的申報、審批、發放等過程中弄虛作假、徇私舞弊、優親厚友、與民爭利;在民生資金管理使用和物質分配過程中不及時、不規範、不公平;在基層行政執法中濫用職權、選擇性執法、野蠻執法、亂收亂罰等突出問題。二是以權謀私:重點整治在扶貧領域等惠民專項資金管理使用中的雁過拔毛、虛報冒領、截留挪用、貪污侵佔、揮霍浪費;在集體“三資”管理、徵地拆遷中強佔掠奪、侵佔挪用、損公肥私以及違規插手干預工程項目,搞權力“尋租”;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巧立名目吃拿卡要以及超標準超範圍向羣眾籌資籌勞、攤派費用;違規收繳羣眾款物或處罰羣眾、剋扣羣眾財物、拖欠羣眾錢物等突出問題。三是作風不實:重點整治事業心、責任心不強,工作缺乏積極性、主動性,見困難就退、見問題就推、見矛盾就回避;服務意識不強,工作作風簡單粗暴、接待羣眾態度生硬,對待羣眾合理訴求消極應付、推諉扯皮;政務、村務不公開,羣眾民主參與和社會監督制度不落實等突出問題。

在基層存在的侵害羣眾利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雖是“蒼蠅”所為,影響卻十分惡劣。他們的所作所為,猶如蚊子蒼蠅四處飛舞,即使沒被其叮咬,也會讓人感到極不舒服。但要消滅蚊子蒼蠅,光靠噴灑殺蟲劑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必須下真功夫把髒亂差的環境搞乾淨整潔,從而讓其失去孳生的環境。現在一些地方或單位存在的不良作風,損害了羣眾利益,羣眾則深感無奈。比如,有的羣眾到鄉鎮去辦事,卻因工作人員時常脱崗,讓羣眾來回跑個三五趟冤枉路。這也是侵害羣眾利益的具體表現。

大多數羣眾對黨和政府形象優劣的評價,都源於他們的直觀印象。而從縣鄉到村組,都是直接聯繫服務羣眾的,在這些層級工作的人員若處事不公、以權謀私、作風不實,侵害的是羣眾利益,損害的是黨和政府形象。而開展“集中整治”,就是要進一步改進幹部作風,把肆意侵害羣眾利益的“蒼蠅”拍掉,徹底解決上述三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形成風清氣正的便民惠民局面。因此,各地要把“集中整治”作為“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向侵害羣眾利益不正之風和“微腐敗”亮劍,讓廣大黨員幹部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提升人民羣眾對正風反腐的獲得感,凝心聚力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標籤: 心得體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73j4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