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2023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心得體會(精選29篇)

2023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心得體會(精選29篇)

2023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心得體會 篇1

中國,一個屹立於東方的古老國土;中國,一個地大物博、物多人多的美麗國度。如今,中國也是一個在航天事業上領先許多國家的大國了,我為我是中國人而感到驕傲,感到自豪!

2023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心得體會(精選29篇)

今天,我在學校開展的《中國人的航天夢》展覽中,得到了許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識、訊息,下面我給你講講吧!

首先,我國航天事業的元老錢學森爺爺在1956年10月8日擔任我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的院長,在不斷的研究中,終在1972年4月24日,在x發射了東方紅第一顆人造衞星,中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五個發射衞星的國家。又在1988年、1990年、1999年、20__年、20__年分別發射了風雲一號、長征二號捆綁式火箭、神州試驗飛船、神舟三號試驗飛船、神舟四號飛船等。20__年10月15日,楊利偉叔叔乘坐神五完成了我國首次載人飛行,20__年10月17日,費俊龍叔叔和聶海勝叔叔也圓滿的'完成了神六的飛行任務,實現了我們炎黃後代千年來的飛天之夢,同時標誌着我們中國成為了繼俄、美兩國之後第三個能掌握載人飛天技術的國家,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中華民族日益強大,中國日益富強,我們國家前進的腳步從未停止,我們從原來的貧窮落後進步到如今的強大富裕,我們已不再是昔日的落後小國,如今放眼世界,也有了一席之地,我們的祖國中國泱泱大國,我為你自豪!

我驕傲,我是中國人!

2023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心得體會 篇2

太空生活趣事多,航天員在太空中要生活六個月,也許你認為在太空中生活一定是快樂的,一定是艱難的。下面就來看一下三位宇航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太空中都是怎樣生活的吧!

一提到生活,我就有疑問了,我們在地球上睡覺和在太空中有什麼區別?因為太空中沒有了引力航天員們睡覺要在睡袋裏。有意思吧!

吃飯大家並不陌生,在太空中的水和飯都失去了引力會飄在空中,航天員可以在空中吃飯,太好玩了!

我喜歡宇宙,喜歡太空,祝航天員們早點歸來,平平安安、身體健康,我們都期盼你們的歸來!上了這一課我明白了我們從小就要樹立遠大理想,將來報效祖國,為了自己的夢想努力奮鬥吧!

2023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心得體會 篇3

盼望着,期待着,《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終於要和我們見面了,節目把課堂搬到了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由天核心艙中的三位宇航員為我們帶來一堂特別的。

長大後我想當一位人民教師,因為現在同學們的作業太多了,在家長看不見的地方,他們因為作業默默哭泣。都説人有三苦:讀書、趕馬、磨豆腐。現在讀書比以前更苦了,所以以後我要讓我們班的同學做到真正的“減負”,讓祖國的花朵笑得更燦爛。

春天,我要帶他們出去春遊、賞花、玩遊戲。夏天,我們一起坐在樹下聊天、談心。秋天,我們一起去看樹葉是如何落下的。冬天,我們一起打雪仗、堆雪人。

同學們,理想不是空想,需要我們付出實際行動,加油,讓我們一起創造美好的明天吧!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2023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心得體會 篇4

航天精神——以大局為重、艱苦奮鬥、自主創新、廉潔報國。

中國的太空部門,是目前中國屈指可數的幾個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對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有最重大戰略意義的行業之一;中國太空事業的建設者們,以他們的奉獻、創新和輝煌的成就,告訴我們什麼才是真正的成功和中國知識分子的風采。中國的航天事業是中國國內各行業中投入和產出比率最高的行業之一,而且對中國的國家利益具有頭等的戰略重要性,難能可貴的是中國的航天部門多年來始終保持着中國革命的精神:以大局為重、艱苦奮鬥、發憤圖強、最終成為世界上獨樹一幟的一支重要航天力量。

中國航天工業志存高遠,奮發圖強和廉潔報國的行業風貌,應該成為全體中國人共同的精神財富,中國航天人的精神應該像過去的x精神一樣,成為中國現代的進程中所有行業的楷模。中國航天事業所創造的這些有形和無形的財富,是我們這個民族不竭的物質和精神寶藏。

1、學習航天人的艱苦奮鬥、勇於探索、開拓創新的精神

由於美國和歐洲頒佈的禁令,我國很難從國外獲得關鍵的航天技術,中國也沒有參與國際空間站的活動。航天事業是具有高度危險性的職業,而中國載人航天事業還處在起步階段,其風險之大可想而知。但在風險面前,中國航天員表現出的是一往無前的勇氣,是頑強拼搏的鬥志。航天員這次出艙面臨着失壓、缺氧、輻射和巨大温差等諸多困難。他們用艱苦奮鬥、敢於犧牲的精神,向世界展示了中華民族奮發向上的優秀品質;用勇於探索、開拓創新的精神為全國各族人民樹立了榜樣。

2、學習航天人極其嚴謹的科學精神

神舟七號飛船零配件產地幾乎涵蓋了大半個中國,並以百分之百的發射率和零失敗率,創造了航天發射史上的輝煌。各參研參試部門和單位為完成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做了大量精益求精的準備工作。從每一顆螺絲釘,每一個焊接縫,到我們在電視中看到的宇航員細緻的檢查安全繫帶的動作,認真地閲讀飛行手冊等,這一切都是高質量、高標準、一絲不苟的,是來不得一絲疏忽大意的。這種不允許失敗、不準有絲毫瑕疵的嚴謹工作作風,保證了“神七”的完美成功,也是我們應該認真學習的。

3、學習航天人志存高遠、無私奉獻的精神和高度的責任感

漫步太空,這個在當今世界只有美、俄才掌握的世界最尖端的科學技術,“神七”昇天意味着將打破這種局面。當我們沉浸在“神七”帶來的歡樂和喜悦時,當我們為航天事業的輝煌感到驕傲和自豪時,一定要認真學習航天人勇於攻堅、無私奉獻的精神品質,特別是要學習他們在航天事業中表現出來的高度的責任感,學習他們以國家利益為重、志存高遠、為國奉獻、立足本職工作的精神。

神七的成功發射不僅為中國的科技進步提供了新的動力,代表航天事業的航天人更為我們樹立了學習的榜樣。它促使當代青年學生更加明確自身肩負的重大歷史使命。作為一名生黨員,我們更應該自覺地在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踐行航天精神,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2023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心得體會 篇5

期待已久的“天宮課堂”今天開講啦!本次太空授課將採取天地互動的方式進行,三名航天員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物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現象,並與地面課堂進行實時交流,傳播載人航天知識。觀看之前我最期待的環節是魔力轉身,終於等到葉老師的奇妙“表演”,只見他上半身向左轉的時候,下半身總是向右轉,他得不斷往一個方向甩動手臂,才可以實現轉身。葉老師奇妙的動作激發了我想要親臨現場一試的想法。

還有,當看到乒乓球在太空中無法浮在水面,我太吃驚了!在太空中還有多少巧妙的現象會發生呢?我心裏有太多疑問想要了解!“天宮課堂”已完全激起了我對神祕太空的憧憬!我為祖國創造的科技之最感到無比自豪!

2023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心得體會 篇6

作為一名大學教師我和同學們一起觀看了兩個小時的報告,楊利偉英雄詳細介紹了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的發展,回首了載人航天走過的不平凡歷程,展望了未來。同時也從個人飛天經歷和體會出發,用生動的事例講述了“精神的力量、民族的力量、擔當的力量”在促進載人航天事業快速發展、成就航天夢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載人航天工程是當今世界高新技術發展水平的集中體現,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通過觀看學習,我深刻理解了在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的進程中,中國航天人員牢記黨和人民的重託,滿懷為國爭光的雄心壯志,自強不息,頑強拼搏,團結協作,開拓創新,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輝煌成果,也鑄就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

50多年來,中國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走出了一條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伴隨着航天事業的發展,在出成果、出人才的同時,航天科技工業培育形成了航天傳統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航天“三大”精神是航天文化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具體體現和繼承發展,是偉大的民族精神與航天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航天事業之魂,也是中國航天企業文化之魂。

1神舟五號飛船零配件產地幾乎涵蓋了大半個中國,並以百分之百的發射率和零失敗率,創造了航天發射史上的輝煌。各參研參試部門和單位為完成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做了大量精益求精的準備工作。

從每一顆螺絲釘,每一個焊接縫,到我們在熒屏中看到的宇航員細緻的檢查安全繫帶的動作,認真地閲讀飛行手冊等,這一切都是高質量、高標準、一絲不苟的,是來不得一絲疏忽大意的。

可以説,航天員在訓練和任務過程中的一些困難,很多情況下沒有一種精神和信仰的支撐是根本無法克服的。

為了適應和耐受航天飛行帶來的超重現象,航天員要在地面進行大量的離心機訓練,最大要承受約8個G的過載,也就是相當於你體重8倍的負荷壓在你身上,整個面部會被拉變形,眼淚會不由自主的往外流,自己根本控制不住,全身上下非常難受。訓練中,航天員手裏都有一個報警器,只要你感到承受不了時,就可以按響它,讓工作人員把機器停下來,可是直到今天,在18餘年的航天員訓練中,沒有任何一個航天員把這個報警器按響過。是什麼支撐着他們,我想是一種精神和信仰。

而我從事教育職業,應盡心盡責,儘自己最大努力,求得不斷進步,把每一件工作中看起來很小的事情都做好、做精、做細,我們的工作才能出更多的成績,我們自身的能力也才會有所突破。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認真負責、一絲不

2苟、善始善終,永遠保持主動率先的精神,滿懷熱情地完成每一項工作任務,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也正是心中那份精神與信仰,支撐着航天人一路前行、堅持不懈。支撐着航天員忍受一切不適,在任何困難面前都不退縮。作為一個輔導員,我也應勉勵同學們強化責任意識,建立擔當精神,提升能力素質,來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共建中國夢。

“我為我們的祖國感到驕傲!這是楊利偉英雄出艙後説的第一句話。如果現在回過頭來讓我想一想還有什麼語言能夠代替它,我覺得真的沒有語言能夠代替,當你身臨其境的時候,你真的是為祖國的偉大感到驕傲。所以當我們執行完任務回來之後,祖國和人民給了我們很多的榮譽,我們真的感覺這些榮譽不是屬於哪一個個人的,它更多的是屬於航天人的,更多的是屬於全國人民的。”

以上是我提升職業素養,發展教育的一些心得體會。今後我將以此為動力,激勵自己更加刻苦勤奮,兢兢業業工作,為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更好的工作。

2023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心得體會 篇7

今天由三位航天員為我們介紹了他們的太空生活,原來太空也有廚房、卧室、健身區等,航天員老師通過視頻帶我們參觀了太空家園。航天員需要面臨離開地球后失重狀態下的許多問題,肌肉萎縮、心血管功能下降,太空輻射,臉變胖等等,但科研人員用企鵝服來解決了這些問題,讓肌肉受到壓力,這種失重實際上是一種微重力,只要從入軌開始,微重力就無處不在。

在介紹日常太空生活的同時,還介紹了太空科技,在葉光富叔叔的帶領下,欣賞了細胞生長的研究成果,在顯微鏡下能看見失重的心肌細胞會神奇的一跳一跳地遊動,航天員與各地學生代表通過天地通訊系統進行了視頻互動,解答了許多與太空有關等問題,使我們對太空知識有了更全面等認識。

在今天這樣一個天宮課堂的專題節目中,讓我們看到了飛天等夢想已經照進現實,中國空間站首次發表各項成果在公開場合內,在今天開展的天宮課堂在未來也會系列化常態化,這使我很興奮,我希望像今天這樣等科普節目越來越多,拓寬我們等知識面。我希望,未來我也可以到太空上做實驗,把我養的植物和動物帶上太空去旅行。

2023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心得體會 篇8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正式開始了,應該説,這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壯舉,它不僅標誌着中國已經能夠熟練的運用載人航天技術,也意味着我國的航天科學技術已經向教育領域再一次伸出了橄欖枝。

此次,中國航天員們在300公里的太空傳遞科學知識,並用各種太空實驗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發了無數學生對神祕太空的興趣。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但是,用太空講課的方式親自傳授科學知識,這也只能是人類現代史上才能完成的壯舉。孔子當年杏林遊學時又怎會想到有一天,他的後輩會像嫦娥一樣奔向太空,並在太空上傳道授業解惑呢?都説“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而摩根和王亞平卻把這種職業的光輝灑向太空,讓整個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輝下。如果説浩瀚的宇宙是一本書籍的話,那麼強大的綜合國力、紮實的航天技術無疑是打開這本書的智慧鑰匙。

中國航天員們的,已經為我們開啟了神奇的太空之旅,他們發出的“中國好聲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動着我們身邊每一個人。然而,廣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義的深遠也給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從宇宙中汲取更多的營養,就必須大力發展載人航天和教育事業。而我們也期待此次太空歷險記將我們帶到更遙遠的地方去,好讓更多的地方都能夠傾聽到“中國好聲音”。這次,激發了學生們對學習的內心喜愛,這樣就可以轉化為愛祖國、愛學習、愛科學的樸素情感,讓我們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少一些説教,多一些用心,激勵培養我們未來的接班人。

2023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心得體會 篇9

作為一名中學歷史教師,我曾帶領班級學生前往北京航天城參觀學習,那次活動極大地激發了孩子們對宇航事業的熱愛和嚮往。是啊,中國航天事業經過了50多年的發展,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從古中國的“嫦娥奔月”的登月幻想起就開始孕育了現代航天技術的萌芽,1961年4月,“東方1號”飛船載着前蘇聯空軍少校加加林進行了108分鐘的太空飛行,首次實現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載人航天飛行。到20__年10月15日至16日中國第一次把航天員送上太空,這是繼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載人航天飛行40多年後,中國首次圓滿成功發射載人航天飛船。使中國躋身於世界航天大國之列。

在這成功的背後,我們不得不感謝我們的廣大航天人,正是他們的能吃苦耐勞,勇於奮進,團結一致的精神,使得我國航天事業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回顧中國的航天發展史,正是由於中國人民對航天事業不斷的追求和嚮往,使得中國航天事業突飛猛進,從中國古代發射的“火箭”到近代發射第一顆衞星“東方紅”一號至現代發射的載人航天飛船“神舟”五號和“神舟”六號,體現了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更能體現中國人民對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與夢想,反映出“航天精神”始終存在於每一位為航天事業發展工作的人員,存在於每一位愛國的中國人。

正是由於“航天精神”的存在,讓每一個人都投身於航天事業,不斷追求技術和發展中國的航天事業,為國爭光,為人類貢獻,在人類史上寫下光榮的一頁。隨着“神舟”五號和“神舟”六號的成功發射,人們越來越關注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航天事業的發展,關係到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國家,它的航天事業的發展離不開中國13億人口的艱苦奮鬥。“神舟”五號和“神舟”六號相繼成功發射使中國成為世界第三個有能力自主完成載人航天飛行的國家,其成績可喜可賀。

因此,作為一名中華兒女,我們深懷愛國之情的同時,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和學習當中去,為中國的現代化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3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心得體會 篇10

當航天員們在《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為我們時,你是否瞭解過她為夢想付出的努力?他們是名人,他們也只是一個為了夢想而不斷奮鬥的普通人,是堅持讓他們的生命變得與眾不同。夢想雖然美麗,但如果沒有堅持的勇氣和行動,那麼,那份美麗就只能停留在夢境中,而不會成為如今的現實。

這讓我想起之前在少年宮中學習的那些日子。我很喜歡發明,爸爸雖然支持,但媽媽卻認為“發明不能當飯吃”,不贊成我學發明。我還記得爸爸説:“放心兒子,你想學就學。這是你的夢想,就算一萬個人反對,自己堅持就對了。”爸爸的這句話和王老師的話真是不謀而合,也讓我學畫的心更加堅定了。我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我夢想着成為畫家,而付麗娟姐姐卻是擁有一雙飛翔的翅膀。我很佩服她在藍天中勇敢下跳的這份勇氣——因為我恐高。

他們的事蹟全都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有夢就動力,有動力夢想才能成功;有夢就要堅持,只有堅持才能成功;有夢就能出彩,只有出彩才算成功。

夢想不會拋棄我們,只有我們自己才能拋棄自己。沒有誰能隨隨便便成功,所以,儘管在實現夢想的旅途中會出現各種磨難,必須經受多重考驗,甚至會讓我們難受得哭泣,會給我們帶來許多疼痛,但是,如果放棄那就什麼都沒有了。所以,就算再苦再痛再累,我們一定要堅持。因為,堅持是通向夢想的最好途徑。

我也有自己的夢想——當一名發明家家。雖然這個夢想看起來很可笑,因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玩弄發明,認為發明家不外如是。或者有的人認為發明家只是多餘的,不能與時代接軌,不能創造社會價值,但我並不這麼認為。

我喜歡帶着欣賞的目光、愉悦的心情欣賞那些有用的發明,去了解過去歷史中發生過的事情,去傾聽古人的心聲,去追尋他們所走過的痕跡。這儘管有許多困難要克服,但我會一如既往地堅持,就像他們一樣。

夢想是一片鑰匙,她不能打開所有的鎖,但卻能夠打開屬於我們自己的鎖。但有個問題,這片鑰匙可能需要我們自己去打磨,打磨得更適合打開夢想的鎖。沒有經過雕琢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所以,我的朋友,就讓夢想雕琢我們的人生,就讓夢想帶領我們走向成功吧!

如果想要放棄,請握緊手中的鑰匙,堅定自己的信念——我一定要打開那把鎖!

2023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心得體會 篇11

載人航天是人類航天活動中系統最為複雜、難度、要求最嚴的系統工程。按照空間站建造任務規劃,今明兩年將實施11次飛行任務,包括3次空間站艙段發射,4次貨運飛船以及4次載人飛船發射,於20__年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之後,空間站將進入到應用與發展階段。

每次飛行任務都是一項“大工程”,背後凝聚着成千上萬人的心血智慧。

巴丹吉林沙漠深處,酒泉衞星發射中心垂直總裝測試廠房內燈火通明,人影綽綽,工作人員穿行在飛船箭體與測試儀器之間,日夜奔走忙碌。

航天事業被形容為“千人一發箭”,任何環節都事關成敗,誰都不能掉以輕心。作為中國航天員進出太空的航天母港,酒泉衞星發射中心用一絲不苟的態度搭建安全的“登天梯”。

“數十人的吊裝團隊協同執行任務,每一步操作都不能出錯,吊裝對接誤差更是小而又小。每個產品只允許一次吊裝落位成功,沒有重來的機會,不能有絲毫閃失。吊裝對接火箭,一圈數十個螺栓要一次性全部對準連接。”基地工作人員石創峯承擔吊裝工作,為了做到既快又穩,他自創訓練方法,在吊鈎上繫着焊條,操作吊車從高空將其插入啤酒瓶口裏。練到最後,他和同事揮動笨重的吊車鐵臂,就像揮動自己的手臂一樣靈活自如。

飛行千萬條,安全第一條。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團隊把保護航天員生命安全作為底線,在神舟十二號發射、飛行、對接、停靠、返回等任務各階段,都準備了確保航天員安全的預案和舉措,還將首次啟用載人飛船應急救援任務模式,全力保證航天員安全往返天地間。

只有真正瞭解載人航天工程的起點在哪裏、道路在哪裏,才能從歷史中汲取力量,更好地前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將由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發射,任務準備期間,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發射隊臨時黨委帶領大家赴東風革命烈士陵園,緬懷聶榮臻元帥、眾多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蹟,號召大家以強烈的責任感、精湛的技術和奮勇拼搏的精神完成此次任務,穩操接力棒。

2023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心得體會 篇12

中國的太空部門,是目前中國屈指可數的幾個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對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有最重大戰略意義的行業之一;中國太空事業的建設者們,以他們的奉獻、創新和輝煌的成就,告訴我們什麼才是真正的成功和中國知識分子的風采。中國的航天事業是中國國內各行業中投入和產出比率最高的行業之一,而且對中國的國家利益具有頭等的戰略重要性,難能可貴的是中國的航天部門多年來始終保持着中國革命的精神:以大局為重、艱苦奮鬥、發憤圖強、最終成為世界上獨樹一幟的一支重要航天力量。

中國航天工業志存高遠,奮發圖強和廉潔報國的行業風貌,應該成為全體中國人共同的精神財富,中國航天人的精神應該像過去的x精神一樣,成為中國現代的進程中所有行業的楷模。

中國航天事業所創造的這些有形和無形的財富,是我們這個民族不竭的物質和精神寶藏。

當代大學生學習航天精神

1、學習航天人的艱苦奮鬥、勇於探索、開拓創新的精神

由於美國和歐洲頒佈的禁令,我國很難從國外獲得關鍵的航天技術,中國也沒有參與國際空間站的活動。航天事業是具有高度危險性的職業,而中國載人航天事業還處在起步階段,其風險之大可想而知。但在風險面前,中國航天員表現出的是一往無前的勇氣,是頑強拼搏的鬥志。航天員這次出艙面臨着失壓、缺氧、

輻射和巨大温差等諸多困難。他們用艱苦奮鬥、敢於犧牲的精神,向世界展示了中華民族奮發向上的優秀品質;用勇於探索、開拓創新的精神為全國各族人民樹立了榜樣。

2、學習航天人極其嚴謹的科學精神

神舟七號飛船零配件產地幾乎涵蓋了大半個中國,並以百分之百的發射率和零失敗率,創造了航天發射史上的輝煌。各參研參試部門和單位為完成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做了大量精益求精的準備工作。從每一顆螺絲釘,每一個焊接縫,到我們在電視中看到的宇航員細緻的檢查安全繫帶的動作,認真地閲讀飛行手冊等,這一切都是高質量、高標準、一絲不苟的,是來不得一絲疏忽大意的。這種不允許失敗、不準有絲毫瑕疵的嚴謹工作作風,保證了“神七”的完美成功,也是我們應該認真學習的。

3、學習航天人志存高遠、無私奉獻的精神和高度的責任感

漫步太空,這個在當今世界只有美、俄才掌握的世界最尖端的科學技術,“神七”昇天意味着將打破這種局面。當我們沉浸在“神七”帶來的歡樂和喜悦時,當我們為航天事業的輝煌感到驕傲和自豪時,一定要認真學習航天人勇於攻堅、無私奉獻的精神品質,特別是要學習他們在航天事業中表現出來的高度的責任感,學習他們以國家利益為重、志存高遠、為國奉獻、立足本職工作的精神。

2023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心得體會 篇13

堅定創新自信,為探索未知領域、推動科技創新、實現彎道超車蓄積底氣、增長志氣、涵養豪氣。而在科技創新領域,中國人最有理由自信,也最應該自信。

黨的堅強領導是堅定創新自信的政治保證。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都高度重視科技事業:革命時期高度重視知識分子工作,新中國成立後吹響“向科學進軍”的號角,改革開放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等等。書記對科技創新高度重視,黨的十八大以來準確把握國際科技創新競爭態勢,精準研判國內外發展形勢,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親自決策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上升為國家意志,親自推動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在航空發動機、量子通信、智能製造和機器人、深空深海探測、重點新材料、腦科學、健康保障等領域部署了一批體現國家戰略意圖的重大科技項目,我國科技事業取得豐碩成果、迎來又一個春天:“九章”量子計算原型機、“嫦娥五號”月球車、“國和一號”核電機組等一個個大國重器,從一個立面生動詮釋着黨領導科技創新取得的重大進展和突出成就,也為廣大科技工作者心無旁騖、專心創新提供了可靠政治保證。

新型舉國體制是堅定創新自信的制度保障。“十四五”規劃明確,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提高創新鏈整體效能。新型舉國體制是對傳統舉國體制的創新發展,強調既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也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以美國為代表的部分西方國家持續加大對我科技領域圍堵遏壓,在“瓦森納協定”基礎上,把我國一批高技術企業和高等院校列入實體清單,甚至不惜祭出非法扣押孟晚舟、強制遣返留學生等卑劣手段妄圖逼我就範,我國科技創新面臨的外部環境極度惡化。加之科技創新的複雜性成指數級增長,跨學科交叉融合、跨領域組織協調已經成為實現重大科技創新的必由之路。這都呼喚進一步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深入推進科技體制改革,不斷優化國家科技規劃體系和運行機制,聚力打造中央主導、上下貫通、部門合力、分工合作的自主創新鏈路,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持、人才支撐、項目支柱。

燦爛科技歷史是堅定創新自信的精神滋養。中華民族是注重創新的民族,自主創新是流淌在中華民族血脈裏的優秀基因。在五千年文明長河中,中國的科學技術曾長期領先於世界,誕生了以“四大發明”為突出代表的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農學、天文學、數學、中醫學等領域成就尤為突出,為世界文明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20__年,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推選出85項“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其中就包括了10000年前的水稻栽培、8000年前的釀酒、5000年前養蠶繅絲、商代的“干支紀日”、公元前4世紀的“小孔成像”、13世紀的火銃、16世紀的人痘接種,等等。近代中國積貧積弱,科技發展進入一個短暫的低潮。但新中國成立以後,迅速在國防科工等領域取得了以“兩彈一星”為代表的系列重大成就,形成了“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等偉大精神,為我們持續推進自主創新、打破西方科技封鎖、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了豐厚精神滋養和不竭精神動力。

2023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心得體會 篇14

冬奧會?在我的腦海中出現了一個大大的問號。什麼是“冬奧會”呢?帶着這個疑問,我需要好好的瞭解一下。

原來冬奧會的全稱是《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是世界規模的冬季綜合性運動會,參與國主要分佈在世界各地,包括歐洲、非洲、美洲、亞洲、大洋洲,由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辦。自1924年開始第1屆,截至20_年共舉辦了22屆,每四年一屆。20_年2月9日當地時間晚上8點,平昌冬奧會開幕式精彩上演。開幕式以“和平”為主題,表達了對和平的嚮往。兩屆冬奧會三枚金牌得主周洋出任中國代表團旗手,韓國和朝鮮運動員共同入場,韓國總統文在寅宣佈平昌冬奧會開幕。韓國花滑女神金妍兒點燃了主火炬台。20_年2月25日,平昌冬奧會正式閉幕,北京接過奧林匹克會旗。第24屆冬奧會將於20__年02月04日至20__年02月20日在中國北京和張家口舉行。

瞭解到這裏,我的心已經是心潮澎湃,這是一個多麼振奮人心的消息。聽媽媽説20_年北京夏季奧運會開幕式的表演和奧運健兒在比賽中的拼搏精神已經震驚了全世界。如今冬奧會的聖火又將在這片東方沃土上點燃,相信每一箇中國人都在期待着冬奧會的到來,同時,這將是又一次向全世界展示中國的機會。

我的思緒不禁的飛躍到了冬奧會的會場,幻想着我和冬奧會的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手牽着手,暢遊在奧運會場的每個角落。我們在高山滑雪場上一瀉千里的馳騁,在速滑道上風馳電掣的賽跑,在花樣滑冰場上展現優美輕揚的舞姿。還有冰球、冰壺、雪車......就這樣想着,我的心裏就美滋滋的。

20__年,希望我和我的同學們,一起來到冬奧會的比賽場館,一起感受奧運精神的力量,看滿滿冰雪的賽道,看體育健兒賽場上的英姿,感受到祖國“和平、友誼、團結”的奧運精神,作為一名國小生,我們應該好好學習,用自己的知識和智慧建設偉大的祖國,讓全世界人民感知中國文化的歷史悠久和深厚的底藴,傳遞我中華奧林匹克精神。

2023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心得體會 篇15

2月8日上午,在20__北京冬奧會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決賽中,中國選手谷愛凌獲得金牌,法國選手勒德摘得銀牌,瑞士選手格雷莫德獲得第3名。獲得亞軍的勒德在第三跳挑戰女子最高難度動作時出現失誤,谷愛凌和格雷莫德第一時間走上前俯身送出擁抱,給予了她安慰和鼓勵。

賽後,谷愛凌在採訪中表示:“比賽不是為了打敗其它選手,是要和自己比,無論落地成功與否,都會感到非常驕傲,挑戰新動作是讓世界看到自己的比賽精神。”

相信這也是每一位參加冬奧會的運動員的心聲,在公平中競爭,儘自己所能為國爭光;同時,不斷挑戰自我,以體育精神、以奧林匹克精神激勵所有人。

而中國觀眾們也始終保持着很高的文明觀賽素質,用東道主的熱情和大度為各國運動員加油,不以勝負論英雄。

2023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心得體會 篇16

看過《天宮課堂》第一課,心中不禁想起一句話“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困境對於強者來説,是邁向高一級台階的墊腳石,是駛向萬里征途的加油站,是大海上乘風破浪的強勁風帆……由於太空中是沒有地心引力的,所以會失重,每一次執行任務,都要千小心萬小心,每天的工作一定是繁忙又緊張的。這對航天員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技術操作和專業技能都是一次極大的考驗。

奮鬥是圓夢的翅膀。中國的航天工程起步較晚,一代代航天人在航天“試驗田”中勤懇耕耘,心有天地經緯、腳向浩瀚天宇,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艱苦奮鬥,在反覆試驗的求索中砥礪前行,在精益求精的攻關下追求卓越,敢闖難關、勇開新路,向實踐要驅動力;一個個航天員在嚴格系統全面的訓練中學經驗、強本領,飛天遨遊、出艙行走需要紮實的功底,訓練的時長與難度需要他們具備過硬的心裏素質和強健的體魄,寒來暑往的刻苦訓練讓他們擁有超強的意志力與自信心。為了偉大的航天事業,航天工作者與航天員,將艱辛與曲折作為事業發展的“階梯”,以志氣鍛造骨氣,以骨氣厚積底氣,在接續奮鬥中實現航天事業更高水平的創新與突破。

從“神一”的發射成功到“神五”“神六”“神七”的宇宙之行……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成果豐碩。在“追夢”的道路上,每一次都是全新的征途,每一次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戰,當然,前所未有的挑戰難度也造就了前所未有的業績高度。魯迅先生曾説“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是由雙腳踏出來的,即便是“天路”,也是由一步一個腳印開拓出來的。從1956中國航天事業發展至今,自力更生、自主創新是發展中一以貫之的堅持,是推動航天事業發展壯大的核心競爭力。走前人沒走過的路自然少不了彎路,闖前人沒闖過的關也必然少不了挫折,成為先驅,方能成為先鋒;唯有敢闖,才能闖出新天地,搶佔“新高地”。

偉大事業孕育着偉大精神。無論是“東方紅一號”的成功發射,還是神舟系列載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成就;無論是北斗全球衞星導航系統的全面建成,還是“嫦娥”奔月與“天問”探火,從大膽設想到成功實踐,無不彰顯着中國與時俱進的航天實力。中國的航天事業從艱難起步到艱辛跋涉再到取得輝煌業績,在浩瀚太空中留下的是中國身影、中國足跡,在航天事業的發展道路上留下的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這種精神與力量必將引領着十四億中華兒女萬眾一心齊奮鬥,激盪起磅礴偉力,奮進新徵程,逐夢新時代。

2023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心得體會 篇17

不少人兒時的夢想是“等我長大了我要當科學家”,如今一代接一代的祖國花朵已漸漸長大,他們其中有些人的夢想雖未能如願,但科學家們鍥而不捨、甘於奉獻的精神卻無時無刻不在激勵着我們不斷奮進前行。

科技強國復興中華,需有“北斗精神”和“探月精神”。逐夢蒼穹,北斗精神是中國航天人在建設北斗全球衞星導航系統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自主創新、開放融合、萬眾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時代精神。從明初萬户自制火箭想要踏足太空,到今日組建完備的北斗系統,我們用600餘年的時光,完成的不僅是探索太空、逐夢蒼穹的心願,還有我們科技強國的偉大夢想。北斗問天,是無數科研工作者辛勞汗水的結晶,是近年來我國在高精尖技術不斷取得突破的成果體現,也是邁向科技強國偉大征程的縮影。偉大事業催生偉大精神,偉大精神推動偉大事業。一代代航天人高舉愛國奮鬥旗幟,在奪取勝利的同時,培育形成了載人航天精神以及“追逐夢想、勇於探索、協同攻堅、合作共贏”的探月精神。斗轉星移間,“嫦娥五號”奔月取壤,“天問一號”逐鹿火星,這歸功於幾代科研者接續秉承“探月精神”的偉大引領。“探月精神”星光熠熠,其榮耀背後委實折射出我黨在科技強國道路上的堅定與力量。太空之路,無比廣闊;航天征程,無限壯美。伴隨着“探索浩瀚宇宙,建設航天強國”的嘹亮號角,中國航天必將一步一個腳印開啟星際探測新徵程。

科技強國復興中華,需有“久久為功”的恆心和毅力。擦亮“奮鬥”底色,永葆“奉獻”情懷,魯迅先生曾談到,“我好像是一隻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科學的研究從“進食”到“消化”再到“產出”是個漫長的過程,需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情願,更要有為國為民“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的抱負。袁隆平一生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研究、應用與推廣,創建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不斷刷新畝產紀錄闡釋了“讓大家吃飽又吃好”的畢生追求。“勝利往往產生於在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科學研究沒有捷徑可走,有志者應腳踏實地、着眼於小、努力進取。高水平的研究結果離不開“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執着、良好的科學作風及持之以恆的精神。“苦心人,天不負”,FAST工程奠基人南仁東帶領團隊20多年嘔心瀝血做研究,讓中國擁有世界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成為看得最遠的國家。這些為了“強國夢”而努力追逐“科技夢”的偉大開拓者,用生命講述了科技人的勇敢和堅持。

書記強調,“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企業賴之以贏,人民生活賴之以好。”中國要強盛、民族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勇攀登科技高峯的路上,大家都是戰士,“號角”吹響時,衝鋒是對青春最好的獻禮。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當代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要秉持“科技為民,奮鬥有我”的信念,堅定創新自信,緊抓創新機遇,勇攀科技高峯,解開發展難題,自覺肩負起光榮歷史使命,在追逐“強國夢”的戰場上,繼續懷揣“科技夢”,為建設科技強國匯聚磅礴力量,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努力!

2023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心得體會 篇18

20--年10月16日,隨着一聲巨響,託舉着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時隔1個月,天和核心艙又迎來新“太空出差三人組”,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航天員將在太空出差半年。20--年12月9日,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將在中國空間站進行“天宮課堂”第一課太空授課。

“天宮課堂”背後是無數航天人的職業自信。航天員王亞平曾寫給我國航天事業開拓者之一陸元九院士的信件:“是你們的高標準、嚴要求和無數個夜不能寐的堅持,成為了今天我們在太空的底氣!”航天之路雖然遍佈荊棘與淚水,航天人的夢想與信念卻一直堅定如初,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用堅守和付出鑄就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

“天宮課堂”背後是航天強國的科技自信。從20__年10月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成功發射,到實現我國太空出艙、交會對接等多項核心技術“零”的突破,再到天和核心艙發射成功……幾十年來,我國航天人同舟共濟、團結協作,艱苦創業,實現了我國載人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偉大飛躍,為把我國建設成為航天強國和科技強國作出了巨大貢獻。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

“天宮課堂”背後是大國的擔當自信。一切離不開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戰略部署,離不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更離不開中國共產黨堅強有力的領導和14億中國人民的關心支持。中國人來到太空的背後,是一個國家數十年的付出與堅持,更是一個民族跨越千年的苦盡甘來、厚積薄發。

2023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心得體會 篇19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__週年,回望歷史,中華民族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不凡征程,刻印下共產黨人的擔當與奉獻,書寫着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當此之時,的慶祝,就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積極作為中彰顯使命擔當。

責任呼喚擔當,使命引領未來。“擔使命,就是要牢記我們黨肩負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勇於擔當負責,積極主動作為,保持鬥爭精神,敢於直面風險挑戰,以堅忍不拔的意志和無私無畏的勇氣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偉大事業任重道遠,作為復興路上的推進者和主力軍,黨員幹部的肩膀能負重、敢擔當,我們的事業才能一往無前、一路凱歌。

擔使命,就要在鬥爭中長精神,直面風險挑戰。滄海橫流顯本色,黨員幹部要蹚地雷陣、涉深水區、啃硬骨頭,在真刀真槍中磨鍊品質、塑造價值,創造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黨的十八大以來,從減貧奇蹟到綠色發展,從反腐敗鬥爭到供給側改革,我國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鬥爭中凝聚攻堅克難的磅礴力量。新的長征路上,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如何在“逆全球化”湧動、“保護主義”抬頭時沉着應對?面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如何在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的任務中篤實前行?當此之時,唯有目標高遠、使命在肩,既抬頭看天又低頭看路,既放眼世界也立足自身,才能續寫共產黨人的輝煌與榮光。

今天,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迎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廣大黨員幹部要不懼艱險,不計私利,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責任扛在肩上。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用“寬肩膀”“鐵肩膀”勇挑重擔,在新長征路上創造新業績,書寫新輝煌。

2023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心得體會 篇20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的第_年。_年來,中國共產黨的隊伍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一步步地不斷壯大堅強起來。

身為當代中國青年,回望歷史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中國共產黨_年的光輝歲月裏通過不懈奮鬥形成的優良傳統和革命精神,應被我們牢記和傳承,立足當下。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我們應該勇於在實踐中練就過硬的本領、錘鍊品德修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扣好人生的第一粒釦子,把正確的道德認知和自覺的道德修養養成結合起,遵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自覺的精神追求。

面對此次來勢洶洶的疫情,廣大青年投身抗疫情前線,為抗疫做着自己的貢獻。有青年化身為新型冠狀病毒的宣傳者,有青年自願參與社區疫情防控工作,有青年積極為疫情嚴重地區捐款捐物,有青年對網絡謠言進行嚴厲抨擊……青年之擔當是正義,是勇於挺身而出,是敢於同謠言作鬥爭。一代一代的青年人,記得國家使命,去奔走、去吶喊、去想、去做,敢擔當不畏難,當青年人充滿力量,便是的時代。

身為當代青年學子,肩負着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這是個的時代,我們要抓住這個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強化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一心跟着黨走,主動承擔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重任。

2023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心得體會 篇21

12月9日12:00起,央視新聞新媒體將推出6小時不間斷直播,開設多個特色太空小課堂,全程見證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直播節目將邀請多位航天系統重量級嘉賓以及網友喜愛的物理老師、科普達人等參與,一起觀看浩瀚太空,品嚐太空食品,揭祕航天員訓練日常、通過趣味物理小實驗學習感受神奇的太空現象等等。

櫛風沐沙路,砥礪前行。回首當年方恍然。18年前,楊利偉那一句“神舟五號報告”還在耳邊,舉國歡騰的那一日彷彿就是昨天,18年後,短短一年內,銀河畔又將兩度度留下中國人的足跡。如此成就引得世界矚目,但又談何容易?中國航天人在缺條件、乏設備的艱苦環境下,用中國智慧、中國擔當繪就飛天夢想。在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劉紀原的記憶裏,在中國航天事業剛起步時,科研人員吃的是饅頭就鹹菜,試驗一去一天,回來滿身是土。執行此次“神十三”載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王亞平則説,對航天事業的熱愛讓她克服所有的困難,戰勝所有的難關,甚至犧牲生命。在問天之路上,中國航天人守得晨星、吹得寒風、坐得冷板凳,行得崎嶇路。肅州風急,逼不退中國人的問天之心;漠北沙糲,卻磨出了航天人的求真之質。

神舟乘風起,扶搖直上。千餘載飛天夢酣。邁入載人航天時代的第18個年頭,作為中國空間站“天宮”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的最後一次任務,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此次飛行意義非凡,可謂為“天宮”放上最後一塊奠基石,之後“天宮”即進入建造階段。“天宮”一名寄託着中國人千年來對未知世界的綺麗幻想,先行者屈原執筆發問:“圜則九重,孰營度之?惟茲何功,孰初作之?”如今,中國人搭乘“神舟”上天一探“天宮”究竟,終圓了華夏千年綺夢,為上古天問求得答案。中國人獨有的詩意浪漫在航天逐夢路上不會缺席,“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神舟”應勢而出、乘風而起,恰似鵬鳥氣貫長虹、勢不可擋,賦予混沌長夜以“北京時間”,帶去“北京明白”問候清寂寰宇,紅旗在天宮招展,“中國夢”正光耀宇宙。

東風送神舟,攬月逐星。中國問天正在其時。當前,科技進步成為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科學技術實力成為衡量國家綜合國力強弱的重要標誌。十八大以來,中國建設科技強國步履不停,在各科研領域掀起經久未息的科技創新熱潮。在航天領域,“神十三”憑藉“徑向交會對接”和“6個月長期在軌”兩項關鍵技術,在世界範圍內再度打響中國航天品牌。創新不只是靈光一閃,更是厚積薄發。一位火箭設計師曾説過,“中國航天有個傳統,每一次成功的喜悦也就持續一頓飯的時間。對於研製團隊來説,成功不是光環,更不是休止符,而是下一次任務的起點”,對中國航天人而言,成功總是在下一次。待“神十三”歸來,新的探索又將出發,“天宮”的開放還面臨着諸多技術難題,前路迢迢難測。但中國航天人的字典裏沒有“後退”,更沒有“畏難”,他們堅信只要咬定目標、腳踏實地、埋頭苦幹、久久為功,厚積一定迎來薄發,前路總有光明。

天梯亦為人造,有何不可摘星辰?中國航天攬月逐星之路還在繼續,千千萬萬的航天工作者賡續航天精神,攀登科研高峯,奔赴星辰大海,他們的問天之志激勵着我們所有人,愛祖國、追夢想的模樣多麼美好,踐初心、擔使命的精神多麼可貴。有他們,有你有我,“中國號”飛船行穩致遠,一往無前。

2023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心得體會 篇22

近日,搭載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順利將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運載火箭以“長征”命名,是因為它代表着中國航天事業光榮而又艱辛的征程。星辰大海,征途在前。基層選調生要學會從偉大航天精神中汲取力量,在闊步邁向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新徵程上煥發絢麗的選調風采。

永葆“闖”的精神,以“特別能吃苦”的韌勁,探索“奮進”之星。“一切偉大成就都是接續奮鬥的結果。”57年前,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試驗成功,57年後,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中國航天事業從無到有、由弱至強,讓五星紅旗在浩瀚的宇宙中熠熠發光。歷經千難成偉業,人間萬事出艱辛。我國的航天事業起步晚、基礎弱、底子薄,距離世界先進水平還有較大差距,要想獲得成功,航天人必須付出數倍於常人的努力,他們甘願“吃苦”,日復一日接受超重耐力訓練、低壓缺氧訓練、失重飛行訓練等“魔鬼訓練”。實踐反覆證明,幹事創業,沒有安逸享樂的温室,只有艱苦奮鬥的戰場。這個道理也適用於當下的基層選調生,想要服務好人民、建設好國家,既要“身入”基層,更要“心到”基層,不做浮在水面的“葫蘆”,而是做扎進大地的“根鬚”,在吃勁崗位裏“蹲苗”磨練,涵養不怕吃苦、勇於吃苦、以苦為樂的精神,讓成長的每一步都走得更穩健、更紮實。

激勵“勝”的鬥志,以“特別能戰鬥”的拼勁,探索“夢想”之星。“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錢學森、鄧稼先等一大批科研工作者,他們自強不息、勤懇耕耘、晝夜攻關、精益求精,以對夢想的篤定與堅守,一次次向艱難險阻發起衝鋒,詮釋了義無反顧的戰鬥精神。“成功是差一點點失敗,失敗是差一點點成功”,這是航天領域流傳甚廣的一句話。“一點點”的背後,是一種頑強和堅韌,更是每一名航天員無懼挑戰與困難、直面挫折與失敗的戰鬥姿態。現如今,我國已經進入發展關鍵期、改革攻堅期、矛盾凸顯期,面臨的各種新舊矛盾必然會反映到工作中來。廣大基層選調生要像中國航天人一樣發揚鬥爭精神,做疾風勁草、當烈火真金,遇到困難不打“退堂鼓”、不走“繞道路”,愈挫愈勇、越-越強,在基層一線燃燒自己的青春鬥志,讓“理想之花”在基層綻放。

鉚足“創”的勁頭,以“特別能攻關”的遒勁,探索“勤學”之星。“自主創新是我們攀登實際科技高峯的必由之路。”自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以來,在黨的領導下,科技工作者一步步突破技術封鎖,一步步闖關奪隘,通過幾代人的接續奮鬥,中國奔向浩瀚宇宙的步伐愈發堅定豪邁,一枚枚“東方紅”拔地而起,一顆顆“中國星”閃耀蒼穹,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走出了一條完全獨立自主的創新之路。在鑄造世界一流航天工程的過程中,中國航天人展示出了強烈的責任心和特殊的使命感,作為新時代的選調生,在未來探索的路上,也要繼續秉承這種克難奮進、鋭意進取的航天的精神,一方面要有創新的意識,勤於探索,勇於打破常規的思維定勢,敢於打頭陣、攻難關、爭一流,擺脱長期路徑的依賴;另一方面更要有創新的本領,在崗位上更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努力提升對新事物、新知識、新業務的學習和掌握能力,用“創”的韌勁展現新力量、新氣象、新作為。

賡續“實”的作風,以“特別能奉獻”的幹勁,探索“實戰”之星。“載人航天是用生命去探險、用軀體去撲救的神聖事業。”航天人每一次孜孜以求的攻關、每一次鍥而不捨的演練、每一次矢志不渝的衝鋒,背後都是一顆對黨絕對忠誠、為祖國載人航天事業奉獻一切的赤子之心。從古代嫦娥奔月,到今天神舟圓夢,中國航天人不負黨和人民的期待和重託,滿懷“敢上九天攬月”的豪情壯志,揚鞭奮蹄、鋭意進取,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驚歎全球的豐功偉績。實幹興邦、實幹創造業績,這是載人航天事業留給我們的寶貴經驗。對基層選調生而言,應該努力學習航天人捨己為國、孜孜奉獻的愛國精神,紮根基層、奔赴一線,堅持以“實”字打底、“幹”字當先,堅持説實話、謀實事、出實招、求實效,切實提高解決基層複雜問題能力,把工作抓到位、把實績幹出彩,在“功成不必在我”的無私奉獻、“功成必定有我”的自信實幹之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2023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心得體會 篇23

我們用熱情為運動員助力加油,做為冰雪健兒鼓掌冬奧人。燃情冰雪,激情盛會。冰立方,藏着中國智慧;冰絲帶,起舞向未來;冰玉環,吳帶當風美;雪游龍,曲折盡和諧;雪如意,中國氣派彰顯。國家速滑館——世界上規模單層雙向正交馬鞍形索網屋面體育館;首鋼滑雪大跳台——世界首例永久性保留的滑雪大跳台場館;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全球第一條360度迴旋賽道;國家跳台滑雪中心——世界上體量的跳台滑雪場館。堅信,在這壯美的體育賽場,必然有閃光的競賽成績。我們都是熱情的觀眾,我們都是崇尚體育精神的網民,我們要做為冰雪健兒鼓掌的冬奧人。

我們把冬奧精神融入到奮鬥征程,做踐行冬奧精神冬奧人。每一場競賽,都是體育精神的展示;每一個運動員都是奧運文化的使者。學習冰雪健兒的拼搏精神,弘揚奧運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精神,我們要把冬奧精神踐行到虎年的奮鬥征程中,披荊斬棘,乘風破浪。冬奧人不僅在賽場上,也在服務中,更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冰雪運動普及,冰雪產業發展,冰雪經濟繁榮,我們要以冬奧人的風姿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我們要讓冬奧精神在工作崗位上釋放出磅礴能量,創造虎虎生威新輝煌。

沐浴在冬奧的榮光中,迎接蓬勃的春天,從寒梅傲雪到春暖花開,我們都是冬奧人,是熱心的冬奧人!是加油的冬奧人!是奮鬥的冬奧人!北京冬奧,精彩,非凡,卓越;中國奮鬥,波瀾壯闊,精彩紛呈,絢麗奪目,事業璀璨。

用東道主的熱情和大度為各國運動員加油,不以勝負論英雄。

2023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心得體會 篇24

航天人用航天精神支撐並推動着航天事業的飛速發展。我們要領悟航天精神中“三重境界”,做到吃苦耐勞、鋭意進取、默默奉獻,用突出的工作實績在新徵程上創佳績、建新功。

第一、做能吃苦耐勞之人。我們要學習航天人“特別能吃苦”的精神,在崗位上願吃苦、樂吃苦,沉心靜氣、對組織工作迷戀至深地工作。敢於啃“最硬的骨頭”、碰“最硬的釘子”,敢於直面問題不躲閃、挑戰面前不畏懼、困難面前不退縮,豁得出來、頂得上去、經得住考驗,幹出成效,駛向人生的“星辰大海”。

第二、做能鋭意進取之人。真正的失敗是面臨困難裹足不前、面對挫折一蹶不振。航天人面對風險和挑戰,以“狹路相逢勇者勝”的信念,以“咬住青山不放鬆”的韌勁,科學制定航天“三步走”規劃,實現了“嫦娥奔月”“祝融訪火星”的劃時代壯舉。要門今後要對經手的每一項工作、每一個文件、每一件事情,都精雕細琢、精益求精,不斷提高謀劃工作、制定政策、推進落實的質量,真正幹出風采、幹出成績。

第三、做能默默奉獻之人。“感動中國”頒獎晚會上,景海鵬説“使命重於生命,即使我們回不來,也要讓五星紅旗在太空高高飄揚。”選擇航天事業就是選擇奉獻,同樣地身為組工幹部,熬夜加班多、陪伴家人少、忙於幹部考察、“為他人做嫁衣”是工作常態。只有弘揚航天人“特別能奉獻”的精神,才能放下個人進退留轉,淡薄名利得失,才會“甘當綠葉、甘做配角”。我們要一心想着如何幹好工作,做到推陳出新,保持一顆平常心、進取心,做一個講政治、講奉獻、業務精的新時代人。

2023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心得體會 篇25

認真觀看完神舟十三號航天員王亞平太空授課,相信大家被航天員王亞平體現出來的航天“巾幗力量”所震撼,我們要從天宮課堂中,汲取奮鬥新徵程的精神力量,執筆繪就“奮鬥長卷”。

觀看太空授課,收穫的是逐夢的力量。追逐星辰、遨遊天宇是王亞平心中的夢想,對夢想的執着追求,凝聚成奮鬥的力量。訓練的難度高、強度大,不僅考驗着航天員的身體素質,更考驗着精神意志,從水下訓練到離心機訓練場,王亞平能吃苦、不怕累,以理想信念的堅守、腳踏實地的行動、艱苦奮鬥的意志、一往無前的勇氣推開夢想之“門”,汗水澆灌出夢想的花朵,實幹鑄實成功的基石,憑藉堅定執着的信念和無私的奉獻付出鍛造出青春夢想。

觀看太空授課,收穫的是奉獻的幸福。巾幗不讓鬚眉,王亞平為圓滿完成航天任務,在備戰的日子裏從不懈怠,主動放棄了休息與娛樂的時間,把時間和精力全部投入到航天事業中,心無旁騖地進行訓練,在堅持不懈的努力下,為祖國航天事業的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她這樣説:“能夠享受多彩的生活是一種幸福,被祖國需要也是一種幸福,對我來説,這就是最大的幸福。”為國奉獻是最大的幸福,至誠報國是我們心中的使命,也是肩上的責任。

觀看太空授課,收穫的是學習的快樂。在承擔航天員這項工作時,王亞平付出了許多高於普通人的努力,勤奮學習、刻苦訓練積累出了成長的“高度”,能夠適應高強度的訓練環境,出色解決各種突發問題。王亞平在學習中成長進步,讓夢想從“萌芽”到“綻放”,在學習成長中適應環境、克服困難、調節壓力,成為出色的航天員。“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學習,是黨員幹部掌握工作技能、實踐方法、發展經驗的途徑,是不斷推動事業進步的力量。

2023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心得體會 篇26

20_年“七一”建黨前夕,中央組織部公佈了最新黨內統計數據,一個數據點燃了每一名共產黨員的內心,即中國共產黨員總數達到“9191.4萬”名。在這喜悦日子和高光時刻,見證中國共產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不斷增強,黨的執政根基和執政力量進一步夯實,倍感榮耀和驕傲。

經過__週年的淬鍊壯大,我們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了站起來、富起來,正走在強起來的路上。在這特別的日子,身為一名共產黨員,每個人都會不由得感受到身為一名黨員的榮譽感、使命感和責任感。

“七一”,是黨的生日。這份榮譽和喜悦共屬於9191.4萬人,也同屬於14億人民羣眾。於黨員而言,榮譽的另一半是責任;

於羣眾來説,榮譽的另一半是幸福。今天是黨的生日,也是9191.4萬人的“生日”,更是重拾初心、擦拭黨性,重新出發、再戰輝煌的起點。為黨慶生,每一名共產黨員必然要銘記使命、擔當奮進。

在對標“一個核心”中堅定信仰。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9191.4萬人是一支戰無不勝的隊伍、一股無堅不摧的力量,正因為有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協調大局、統籌帷幄,凝結成磅礴氣勢。

在堅守“人民至上”中實現價值。黨的宗旨、意識、理念、情懷,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共產黨人是人民的公僕、黨的戰士。時刻把人民放在心上,時刻替人民着想,解決羣眾煩心事、難纏事、操心事,不斷增進羣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唯有與人民在一起、想一起、幹一起,共產黨人才能“之所以是共產黨人”,才能實現一名黨員的價值,遇見“更好的自己”。

在砥礪“無我之境”中彰顯黨性。共產黨員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有的只是替黨盡忠、替民擔當的使命和追求。“我將無我,不負人民。”共產黨人要做最無私的人,銘記公德、嚴守大德、秉持私德,立足崗位服務經濟社會、迴應羣眾訴求。保持乾淨、清白、正直的作風,堅決同腐朽、落後、變質的思想鬥爭,牢守廉潔堤壩和陣地,堅守自己的精神家園。

9191.4萬人共同慶祝“生日”,重拾初心和使命,擦亮黨性和名片。每一名黨員幹部都得以忠誠、擔當、乾淨之心向黨獻禮,鋭意進取、履職盡責、奮發向上,為羣眾對美好生活嚮往的目標而奮鬥,孜孜不息、一往向前。

2023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心得體會 篇27

20--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升空,順利將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送入天和核心艙,中國空間站開啟有人長期駐留時代。神箭衝碧宇,天和傲蒼穹。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是中華民族不懈追求的航天夢想。書記高度肯定廣大航天人是“思想過硬、技術過硬、作風過硬的英雄團隊”,我們當學習“三過硬”的“航天情懷”,在自己的崗位上探索“星辰大海”。

永葆“甘將熱血沃中華”的赤子之心,做“思想過硬”的信仰者。東風航天城建設初期,10萬大軍挺進戈壁,在人煙稀少的茫茫大漠中隱姓埋名,在十分有限的科研條件中攻克難關,在經年累月的演練衝鋒中以苦為伴。酒泉衞星發射中心的東風革命烈士陵園長眠着700多位為了中國航天事業英勇獻身的英雄先輩,他們秉持“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的堅定信念,用一心為國的大愛鑄就航天夢想,用無怨無悔的忠誠譜寫時代讚歌。黨員幹部應當學習航天情懷,心懷國之大者,把黨和人民的事業放在最高位置,將個人理想與國家命運、個人利益與人民幸福緊密相連。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煉就一雙政治慧眼,不計個人得失,不較名利地位,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樹好為國為民的信仰旗幟。

錘鍊“絕知此事要躬行”的拼搏之姿,做“技術過硬”的開拓者。航天員需要經歷八個大類、上百個課目的高風險高負荷訓練,在腦部缺血、呼吸困難、承受八倍於自身體重重力等常人難以忍受的狀態下完美完成各種技術動作。科研人員先後攻克了以逃逸系統為代表的多項世界難題,研究掌握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在航天技術前沿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黨員幹部應當錘鍊工作技術本領,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常懷“空杯心態”,虛心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向羣眾學習,在幹事創業中時常總結經驗,在日常工作中不斷優化方法。加強實踐鍛鍊和專業訓練,深入基層一線,加強與羣眾的血肉聯繫;同時,用人單位應結合不同領域、不同崗位幹部的專業化需求,開展精準化、個性化培訓,增強專業化培訓的次數和深度,更好適應新時代新要求。

鑄就“越是艱難越向前”的鬥爭之魂,做“作風過硬”的踐行者。沒有執行過飛行任務的首批航天員鄧清明曾四次入選任務備份梯隊,他“寧可備而無用,決不用而無備”,甘做一塊默默無聞的基石,不求回報,執着堅守。目前世界上500多名航天員中有27人在執行任務或訓練時罹難,每一次飛天任務前,航天員們都會立下“生死狀”,他們將生死置之度外,為祖國的航天事業無私奉獻。黨員幹部當鍛造工作作風,基層沒有聚光燈和華麗舞台,要有耐得住寂寞的靜氣,日復一日地無私奉獻,年復一年地為民服務,發揮釘釘子精神,抓鐵有痕、踏石留印、腳踏實地、穩紮穩打。培養攻堅克難、擔當重任的能力,做到日常工作能盡責、難題面前敢負責、出現過失敢擔責,在基層一線和關鍵時刻能靠得住、頂得住壓力,在平凡崗位上貢獻“不凡”之力。

2023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心得體會 篇28

中國共產黨的__年,是為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繁榮,為中國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奮鬥的歷史。

經過__年的奮鬥、創造、積累,偉大成就集中體現在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我們要理解這一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的科學內涵,要求黨和人民倍加珍惜、長期堅持、不斷髮展。面向未來,我們黨要團結帶領人民繼續前進,最根本的就是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和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站在新的歷史節點上,他曾把我們黨領導的偉大事業比作萬里長征,指出新中國成立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到今天,我們又走完了第二步、第三步。展望未來,還要堅定地邁出第四步、第五步以至更多、更大的步伐。為此,黨中央領導人曾語重心長地告誡:我們完全有理由為黨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而自豪,但我們沒有絲毫理由因此而自滿,我們決不能也決不會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因此,我們黨隆重慶祝建黨__週年,其要旨既是為了繼往,更是為了開來。

黨的歷程全面體現了人民至上的價值觀、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觀、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觀,對全黨深入貫徹羣眾路線提出新的要求。做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推進精神文明建設,要牢固樹立羣眾觀點、站穩羣眾立場,把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落實到各項工作中。要堅持一切為了羣眾,宣傳引導羣眾、真誠服務羣眾,多辦得人心暖人心的好事實事,着力滿足羣眾精神文化需求,讓人民共享文化改革發展成果。要緊緊依靠羣眾,把羣眾實踐創造作為推進工作的源頭活水,把羣眾是否滿意作為檢驗工作成效的第一標準,使精神文明建設獲得最廣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羣眾基礎和力量源泉。要擺正同人民羣眾的關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增進羣眾感情、樹立大眾情懷,始終保持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

我們要繼續以新的偉大實踐書寫未來美好新篇章,我們要適應新形勢新任務,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講話精神上來,把講話精神貫徹落實到各項工作中去,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2023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心得體會 篇29

我錯過了20__年的奧運會開幕式,但有幸趕上了20__年的冬奧會開幕式!更幸運的是今年的冬奧會和春節不期而遇。

我們全家像守候春晚一樣,看完了整場冬奧會的開幕式。而讓我印象深刻的節目也有很多。

《立春》表演讓我過目不忘。春風輕拂着嫩草,這些草兒沿着風向飄動,靈活至極。我一開始以為是用全息投影,可是當鏡頭拉近時,才發現是一羣人抱着如同樹幹一樣粗的熒光棒努力揮舞。我想他們一定練了很多遍,不然怎麼能把那麼粗的熒光棒揮舉自如呢?

冰立方的“破冰”儀式讓人驚豔!它是運用實時捕捉、裸眼3D等多種演藝設備和技術合作完成。一開始大屏幕上只是呈現出黃河之水奔騰而下,後來這些水合成了一個平整光滑的冰立方。冰立方上面顯示出歷代奧運會的地點和標誌,最後定格在20__年中國北京!隨後冰球撞向冰立方,一個晶瑩剔透的冰雪五環從冰立方中雕刻出來。“破冰”寓意着打破隔閡、互相走近,大家融為一體。

北京20__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主題口號“一起向未來”躍然浮現,訴説着最真摯的希望和憧憬。

開幕式上最受矚目的部分莫過於“點火”。聽媽媽説,20__年的奧運會是運動員從空中走過去點火。這次則採用“微火”方式,由多名運動員將火炬交替傳遞。最後由今年參賽的兩名運動員把火炬插在由各個國家名字組成的大型雪花中央。這個設計簡約而有創意,小小火苗傳達了低碳環保的理念。

看完歷時100分鐘的冬奧會開幕式,讓我感受到了祖國的強大和作為中國人的自豪!

奧運會的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作為新時代的少年,我們要把這種奧運精神融匯到學習生活中。只有我們更快、更高、更團結,祖國才會更強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637vro.html
專題